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农门小福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风十里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581章 骂娘
不过,陈氏家的水田在香桂镇,顾大贵是早两天就已经去了香桂镇水田边的棚子里住着,靠着何万里的帮忙,在香桂镇本地找了些农人,请他们收割稻子。
陈氏为此很是心疼:“要是水田离家里近,我们家人就能自己去割,根本不用请人的,如今光是请人收割就得花上不少钱,当真亏得慌。”
三奶奶看着她那抠搜样,损道:“你家三十亩水田呢,不请人收割,你们一家四口能收得完?累死你都是忙不完的。”
陈氏被骂,不高兴了一会儿,可不知道想到什么又高兴起来,挺着胸脯得意的道:“三伯娘说的是,咱们如今可不是农人了,算是地主,哪里有地主家收粮食不请人的?”
不请人干活的还叫地主吗?
“不行,大贵他太老实,没得让干活的人给欺负了去,我明天得赶去看看,盯着那些工人干活,免得他们欺负大贵,糟蹋我家的粮食。”
三奶奶服了:“你这是担心大贵被人欺负,还是想去摆东家娘子的谱?你可消停点吧,要是这么跑去,大贵又得跟你吵架。”
陈氏是一点不怕的:“吵就吵呗,哪家的男人跟婆娘不吵架?我们越吵日子过得越好。”
反正大贵稀罕着她呢,是不可能不要她的,她闹一闹,还能让大贵心里记着她这个媳妇。
三奶奶懒得跟她说:“禾刀磨好了就滚吧,老婆子可没工夫听你唠叨。”
禾刀就是镰刀,专门用来收割稻麦作物的。
陈氏也说够了,拿着磨好的两把禾刀家去,边走边看着两把禾刀道:“请人也是听划算的,还省了买禾刀的钱。”
来收割的农人会自备禾刀,不用东家的农具。
悬壶坊知道顾锦里他们要忙着收割稻子,知道制药作坊把两万瓶牙粉做出来后,就提前派人来验货了。
悬壶坊又新来了一批人,能力虽然没有木通他们强,却也是懂得医术会办事的人,他们从早忙到晚上,整整一天,总算把所有牙粉验完,给了余下的一千七百两货款。
顾锦里拿到银票后,先收了起来,等月底再把账目跟吴老大夫算了,把吴老大夫那份红利给他。
吴老大夫还说:“章掌柜跟程掌柜来信说,牙粉买得极好,富户人家是家家户户都买,每个主子人手一瓶,你那一瓶的量又不多,只有一两,用得快,得赶紧做。不然这两万瓶可是顶不了多久就要卖断货的。”
早前吴老大夫还犯嘀咕,说以这丫头不喜欢麻烦的脾气,怎么会一两装一瓶,增加验货的时间?如今他是明白了,这是打着装得少,消耗快,卖得多的主意,真真是个有手段的,他是服了。
又道:“过几天会再给运一批瓶子来,不会让你没瓶子装牙粉的。”
顾锦里笑了:“多谢吴爷爷。”
世上什么是长远的赚钱东西?那就是消耗品,被有钱人喜欢的消耗品,有钱人不缺银子,等他们用惯了一样东西后,就会习惯性的去买,牙粉、蚊香都是通用的且消耗快的东西,做它们早就对了。
把牙粉交付之后,顾锦里几家就开始忙活着收割稻子。
顾锦里家先前买了陆老爷子家的二十亩水田,再加上松子庄的八十亩,足足有一百亩水田,但大楚的水田产量不高,每亩平均下来不过三百斤稻子,即使如此,她家也收了三万斤稻子,是直接把三爷爷三奶奶给激动哭了。
“做梦都没想到能收这么多粮食,足足万斤,还是稻子,这是吃十年都吃不完啊。”三奶奶抹着眼泪,激动的说着。
其余几家人也收了不少稻子,每家都收了几千斤,可把大家伙给激动坏了,老严氏穷了一辈子,得知家里收了这么多粮食,那稻子脱壳后就是金贵的大米,是一个没抗住,激动得晕过去了。
老严氏家年纪较小的顾庆喜跟桂妞都吓哭了,金妞哭着跑来顾锦里家找人,三奶奶听得急了,赶忙去制药作坊请了戴叔去看。
戴叔很快就赶去老严氏家,把老严氏给救醒了,交代道:“您老以后可不能这么激动,这年纪大了,经不起这么晕,会中风的。”
三奶奶听罢,赶忙说道:“大嫂子,如今日子刚好起来,以后享福的日子多着呢,你可不能有啥子好歹。”
老严氏不好意思的笑道:“下回不会了,这不是苦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粮食给激动的嘛。”
顾大木兄弟听到自家老娘晕倒了,赶忙回来,问着戴叔:“戴大夫,我娘她没事吧?”
戴叔道:“没啥大事,以后注意着点就成,就是老太太身体亏空得厉害,最好趁着这次机会吃上一年半载的汤药,调理调理。”
顾大木是孝子,家里也不缺钱了,听到这话,忙道:“戴大夫,您只管开药,我们家一定买来给我娘喝。”
戴大夫听罢,给老严氏开了药方:“第一个月一天三次,一个月后,一天喝一次就成。”
戴大夫是顾锦里家的下人,没有收诊金,只让顾大木去镇上悬壶坊抓药就成。
老严氏晕了这一场是只叹道:“以前生病抗一抗就过去了,哪里还能又是看大夫又是喝药的,当真是金贵咯。”
三奶奶笑道:“你就少说两句,好好享福吧。”
安顿好老严氏后,几家人就忙着把粮食拉去作坊宅子存放。
因着建铺子,几家的房子还是泥土老屋,没有多余的地方放粮食,跟顾大山家商量过后,就把粮食拉到作坊宅子去了。五进大宅,辟出几间屋子来装粮食容易得很。
顾锦里家的粮食则是一半放在松子庄,一半放在作坊宅子里,这两个地方都有粮仓,能装很多粮食。
收完稻子后,几家人又开始忙着收旱地里的粮食。
这些旱地也是买的陆老爷子家跟邹家的,买的时候里面也是种着粮食的,是一些黄豆、红薯、冬藏的蔬菜之类的。
江淮江南两地种的是冬小麦,把小麦收割后,就会跟着抢种下黄豆红薯之类的,到了深秋入冬之前再收。
收完之后,他们又忙着给旱地种上冬小麦。
江淮江南两地因着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冷,旱地是可以种冬小麦的,十月中下旬开始播种,来年大暑成熟收割。
农忙农忙,就是又忙又累,他们是从十月中旬一直忙到将近十一月份,这才把的农活忙完。
“这还是请了人的,要是没请人,可真真是要累死。”陈氏催着腰道:“地主婆也不好当啊,地多了能把人累死。”
不过一想到仓房里的粮食,陈氏又高兴得不行,觉得再累都值得。
然而她还没高兴上两天,县衙加粮税的公文就下来了。
所有粮税加一成,从十抽二变成十抽三。
陈氏听到这个消息,是当场骂娘:“加一成的粮税,这是多少?我们家还喝着粥呢,刚想吃顿干饭,就要加粮税,你们想怎么地?老娘不活了!”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582章 割草
来宣读县衙文书的书吏因着徭役的事儿,在各个村子里转悠了不短的时间,领教过村里悍妇们的骂人功夫,听到陈氏的话,连眼皮都没眨一下,还安抚着说道:“这位大婶不要激动……”
“呸!你什么眼神?我这么年轻能当你婶子?叫大姐!”陈氏梗着脖子怒道。
顾大贵吓得不轻,赶忙拽着她,对书吏说:“大人勿怪,乡下婆娘不知礼,您继续说。”
这位书吏是许县令清理衙门后,在田福县重新招的,前几个月还在家里读着圣贤书,并没有染上酷吏的习气,又因着刚进衙门的时候被许县令训斥过,说不能欺民、搜刮百姓家财,否则重判的,心里还害怕着,不敢对陈氏咋样,只说一句:“无妨。”
随着书吏来的还有两名衙役,其中一名是小杨衙役,乃是杨班头的侄子,来过大丰村几次,是认得陈氏的,忙劝道:“大贵婶,陈书吏只是奉命办事,加收粮税是朝廷说的,您不要骂陈书吏。”
巧了,竟然跟陈氏同姓。
陈氏刚才是一怒之下才敢骂人,她其实比谁都怕衙门的人,闻言不再说话,只听着陈书吏说:“西北干旱,咱们江淮受灾不重,还有粮食吃,这加收粮税,也是为的运去给西北的百姓、将士们吃。”
所以,你们要善良点啊,把税粮准备准备,赶紧交吧。
又道:“可以用现银抵粮税,限期十天,逾期不交的人家要罚银、入狱。”
陈书吏说完后,把文书留给何村长,道:“如今就可以开始准备着了,两天后我会再来,开始收粮税。”
“诶诶,陈书吏走好。”何村长拿着文书,由何金生扶着,把陈书吏送出村子。
等陈书吏走后,村里人开始骂娘了,可再怎么骂,粮税也是要交的。
顾锦里家收了三万近的稻子,就得交九千斤的粮税,一下去就去了三成,把顾大山心疼得不行,两夫妻是红着眼眶准备粮税。
顾锦里看他们这么舍不得粮食,干脆道:“咱家用银子顶吧,我算过了,交钱比较划算。”
秋收前她刚拿了一千七百两的货钱。
顾大山跟崔氏听罢,立刻同意了:“成,既然交银子比较划算,那咱家就交钱。”
不过家里没用顾锦里的私房钱,香料作坊、卤味铺子、豆腐作坊都是赚钱了的,家里有分红,顾大山拿了银票去把家里所有的粮税都交了,水田加上其他农作物的粮税足足要了两百一十两银子。
其他几家人也都是交的银子,他们是逃荒来的,心里对粮食很是看重,生怕家里没粮可吃,因此宁愿交银子。
交完粮税后,吴老大夫又把她叫去悬壶坊,给了她一张契约:“源字药行加了六万瓶牙粉的货,年前要交货,制药作坊要是做得出来,你就签了吧。”
牙粉当真是好卖得很,两万瓶牙粉一运到临河府跟金陵府,没到半个月就卖光了,如今两府的源字药行分铺里已经没了牙粉,急着拿货。
顾锦里算了算存货,点头道:“年前能做得出来。”
她接过两张契约,细细地看过一遍后,拿笔写下她的名字,再按下手印,自己留了其中一张契约,剩下一张给了吴老大夫。
吴老大夫给了她一千两百两的银票作为定金,跟着陪同她来的陶嬷嬷说了几句话后,就让她们回去了。
顾锦里顺道去了夏家,自己没有进去,只是让陶嬷嬷把崔氏给程哥儿准备的棉斗篷给送进去。
如今已经十一月,天气一天冷过一天,早上程哥儿上学的时候只穿着一件棉衣,崔氏怕他冻着,就让顾锦里给他拿来一件棉斗篷。
夏夫人知道她来了,很是高兴,又怕顾锦里见了她生气,没敢把顾锦里请进家里来,却是派了先前的嬷嬷给她送了个暖手炉。
顾锦里没要:“嬷嬷拿回去吧,如今还不是最冷的时候,用不着这个。”
嬷嬷道:“怎么没到最冷的时候,早上起来的时候,厨房院子里的水都快结冰了,你拿着吧。”
不然她家夫人又要掉眼泪。
“二姐!”程哥儿跟着陶嬷嬷出了夏家,背着个小书袋,向着顾锦里跑来,不远处还跟着夏先生。
顾锦里惊讶,问道:“你这么早就下学了?”
“嗯呐,先生说今天太冷了,让我早点回家,免得冻病了。”能早点回家,程哥儿可高兴了。
夏先生笑道:“程哥儿今天穿的衣服少,小孩子家体弱,不能冻着。”
他找了个大夫跟程哥儿把过脉,这孩子因着小时候吃得不好,又逃过荒,身体比其他孩子弱。不过程哥儿再练拳脚,而且也在吃着什么药膳,身体好了很多,只是他们还是很紧张,生怕他病了。
顾锦里笑着对夏先生点点头,牵着程哥儿的手,道:“那我们回家去了。”
“嗯!”程哥儿应着,冲夏先生挥挥小手:“先生辛苦了,程哥儿明天再来,您回去吧,不要冻着。”
夏先生感动了,胡观主说的没错,只要跟程哥儿养出感情来,不怕顾家不乐意把程哥儿过继给鲁家做嗣子。
顾锦里是坐着骡车来的,驾车的是阚六,等他们姐弟跟陶嬷嬷上车后,驾车去了尚家村,等了两刻钟,到了安哥儿下学的时辰,就进去去接安哥儿,拉着他们三人回家去。
家里,三奶奶、崔氏、顾锦绣正在赶制冬衣,顾大山跟三爷爷则是把农具又拿了出来,问顾锦里:“小鱼,用禾刀割明蚜草就可以了?”
他们家种的明蚜草可以收了,再不收就要被冻死了。
顾锦里点头:“嗯,用禾刀就行,趁着今天时辰还早,我们去割吧。”
“好,可得赶紧着,要不那白头霜落下来,什么长叶子的作物都得要死。”三爷爷跟顾大山拿着禾刀去了家门,把自家院子荒地前的明蚜草给割了。
顾锦安也撸起袖子去割草,顺带还把程哥儿带上:“你也去,咱家是穷人,你可不是什么少爷。”
程哥儿年纪小,家里人都宠着他,可顾锦安不想让程哥儿被宠出娇气的毛病。
程哥儿只能乖乖的去割草。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583章 地里长银子
顾锦里则是去了制药作坊,喊邱琅他们去割草。
这事儿是早几天就计划好的。邱琅他们看见顾锦里来了,立马把手头上的活计停下,收拾妥当后,拿上从村里各家各户借来的禾刀,往宅子外的竹林奔去。
顾锦里指着竹林里的一大片明蚜草道:“明蚜草你们都是认识的,红色叶子的就是,跟割草一样割就成。割好后,把明蚜草捆扎好,搬到制药作坊去,再把草种跟杂草挑出来就成。”
“是。”邱琅他们听罢,立刻上手割明蚜草。
顾锦里看向阚六,道:“小六叔,你带着戴叔他们去村尾老屋,就是我家买的那几座泥土老屋的院子里割草。”
吴老大夫知道她喜欢种明蚜草,后来进药材的时候又给她运了两百斤的草种回来,她补种在自家所买的所有老屋空地上,如今也能收割了。
又对洪姑姑道:“洪姑姑,你带上青萍、青蓉她们跟着小六叔一起去,帮着把割好的明蚜草扎好,搬回来。赶紧的,还有三个时辰就天黑了,得敢在天黑前把所有明蚜草都割了。”
青萍、青蓉这些姑娘是陶嬷嬷带来的那二十三人之一,以前都是做丫鬟的,有一半年纪较大的是青字辈,年纪小的是白字辈。
青红白绿蓝,是这批姑娘起名字的辈字。
阚六听到这话,是一个踉跄,差点摔了一跤,转头看着顾锦里,满是胡子的脸上苦哈哈的。
顾锦里冲他眨眨眼,做了个加油的动作。
洪姑姑明白顾锦里的意思,没说什么,只按照吩咐,带着青蓉她们去帮忙。
将近百来人一起收割明蚜草,不到两个时辰就割完了,阚六又带着邱琅他们去帮其他几家人割草。
何村长带着何老锅、何老田、何大粟、何娃子家的人来看割明蚜草,戴叔得了顾锦里的话,在旁边教着他们:“明蚜草是红色的,容易分辨,割完后只要把不是红色的草叶子拿出来扔掉就好。”
又交代道:“可不能混入杂草,不然会失了药效。”
“诶诶,戴大夫放心着,我们都是做农活的老把式,干活精细着呢,不会让明蚜草里有杂草的。”何村长说着,又拽着戴大夫,悄悄问道:“戴大夫,明蚜草在药铺卖多少钱一斤?”
戴大夫笑了,这老村长鬼精鬼精的,还偷摸着问他价钱,但小东家早就料到了,说要是有人问就老实说,不用隐瞒。
“晒干后的上等明蚜草,药铺是六文钱收,卖价则是十文钱一斤。”
何村长啧了一声,药铺可真会赚钱,一转手就多卖了四文钱。不过得知明蚜草真的能卖六文钱一斤后,他还是很高兴。
他算过了,他家虽然只种了二十斤的草种,可那明蚜草会长啊,比野草长得还猖狂,是长了密密麻麻一大片。收割晒干后,起码能有个三百斤左右,六文钱一斤就是一两八百文钱。
何村长惊呼:“诶哟,空地上长出二两银子,这草可真是值钱!”
戴大夫被他这一声喊给吓了一跳,抹着额头上的冷汗道:“村长还有啥问题不?要是没有,我先去忙了,等明天你们割草的时候我再去教你们怎么收拾明蚜草,怎么晒。”
“诶诶,戴大夫你去忙啊,明天我让铜生去接你。”何村长是高兴得不行,拖着他的拐杖跟在三爷爷身边左看右看的,看着那些明蚜草像是看着一串串铜钱,是越看越带劲,直到天色黑透,何铜生跑来喊他回家吃饭,他才带着何老锅他们走了。
第二天天不亮,何村长几家人就起身,村里人知道他们几家人要割明蚜草了,全都跑来看热闹。
昨天秦顾罗田几家割明蚜草的时候他们就想去看,可惜村尾有王勇夫跟老朱父子、何三癞子守着,他们进不去,只能忍着抓心的好奇,等到今天来看。
结果是越看越懵。
“村长,明蚜草就是这么割的?这不就跟割野草似的嘛,还以为这能卖钱的明蚜草会割得多精细呢。”
有人问到:“村长,这红彤彤的草真能卖钱?”
何村长还没说话,何老四的媳妇就贱嗖嗖的道:“呵,能卖啥钱?你去山上割一担子野草去镇上卖卖看,傻子才会出钱买。村长,您老人家是被顾家给骗了,您家这草晒干后,定是塞进灶膛里烧火的命。”
何村长正高兴着,被何老四媳妇泼了盆冷水,是气得不轻,也不惯着何老四媳妇,直接对旁边的何大仓道:“老四媳妇犯了口舌,让你媳妇找两个妇人来,把她押去祠堂跪上五时辰,让她吃吃教训。”
何老四媳妇懵了,这才想起来,最近一年何村长是越来越强硬了,是逮着个敢挑事儿的就按照祖宗家法来罚,她刚才一时嘚瑟,把这茬给忘了,赶忙撒丫子就跑。
何村长道:“你跑啊,跑得了今天你还能永远不回村?这罚你是逃不了的,早跪早完事。”
何老四媳妇见逃不了,立马装哭求情,可何村长不吃她这一套,还是让何大仓媳妇跟两个年长的老妇人把她押去祠堂跪着。
有了何老四媳妇被押去跪祠堂的事儿,其他想说风凉话的妇人全都闭了嘴,看了半天热闹后,觉得闷得慌,各自回家去了。
可不过五天,村里觉得何村长他们被耍的人家全都惊了。只因顾家花钱买了何村长跟何老锅他们五家人的明蚜草,一斤六文钱。
“何村长家一共卖了三百四十斤明蚜草,得了二两四十文钱,这没用的空地是当真长出了二两银子。”
“何胜子家卖得更多,是卖了四百斤,得了二两四百文钱,可把他爷给高兴坏了。”
“诶哟,这明蚜草是真能赚钱啊,咱们还等啥啊,赶紧去顾家求草种吧。”何大桥媳妇是激动得眼睛都红了,说完又猛拍大腿道:“瞧我糊涂了,顾家可是不许咱们随便去村尾的,得先去找村长做保人。”
说着火急火燎的跑了,连打到一半的水都不要了。
“大桥媳妇,你等等啊,我们也去。”村里其他妇人赶忙跟上,还交代家里的孩子:“赶紧回去叫你爹去村长家,这地里长银子了,得赶紧去种!”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584章 新县令
一群人没多久就杀到何村长家,扯着嗓子叫门:“村长叔,您老赶紧开门,我们找您老有事!别装不在啊,知道您老在家!”
何村长正穿着棉袄在家里一边烤红薯一边数银子,听到这阵震耳欲聋的喊话,还以为是强匪上门抢银子了,吓得一哆嗦,手里的碎银子掉了一块。
何村长赶忙把银子捡起来,擦了又擦,嘴里小声骂道:“一群泼妇,一个个嗓门赛铜锣,想要吓死老头子吗?”
砰砰砰!
叫门声又响起,何村长又骂了一句,把银子藏好后,才让何铜生去开门。
门一开,何大桥媳妇她们就冲了进来,一个个笑得让何村长发毛:“叔,听说您家的草卖了将近十两银子?”
何村长想吐血:“这是哪个王八犊子造的谣?”
二两四十文钱一转眼就给他变成了将近十两银子,可真能扯。
何老樵的媳妇辈分高,也是这群妇人里最年长的,这大话就是她在路上随口说的,怕何村长治她个口舌之罪,赶忙哭道:“村长老哥,您可要帮帮我们啊,不能您一家富起来就不管我们了。你侄子大柴还在服着徭役,要是家里有银子,他也不用去受这苦。”
说完立刻呜呜呜地哭起来。
何铜生蹲在屋里瞅着,就是没瞅见老樵奶奶的眼泪。
不多时,村里得了消息的男人们也上门了,何老樵骂了老妻几句后,对何村长道:“村长老哥,我们知错了,先前不该嘲笑你们种草,给老哥赔不是了。可您是村长又是何家族长,手里有这样生银子的好物,可不能不想着咱们何家人啊。”
其他何家男人也道:“是啊村长,我们知错了,以后一定听您的,您帮帮咱们。”
何村长等的就是他们这句话。他如今也是跟着顾锦里学精明了,没有立刻松口,而是为难的道:“我们家是跟顾家签了契约的,可不好带着你们。”
“我们也可以签约。”何大桥媳妇道:“顾家的规矩我们都懂,我们愿意签。”
虽说顾家的契约苛刻,却能赚钱,为了银子,受些约束也没啥。
不过何村长很是知道何家人的秉性,如今是眼红明蚜草赚钱了,自然答应得爽快,等过几天,兴奋过后,估摸着又会不重视。
1...170171172173174...9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