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咻”
这句话刚说完,火箭尾部喷着大量的火药耀光,迅速飞了出去,很快就落在了几百步开外的地方。
“轰”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过后,地面似乎都微微震动了一下,靶场上升起了一团蘑菇云,地面被炸开了一个大坑。
兴安伯公子突然感觉自己的手掌有点发烫,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的蘑菇云,结结巴巴道:“朱朱哥这这玩意也太吓人了。”
曹文耀眯起了眼睛,看着远处的蘑菇云,不温不火的脸庞上出现了一股子难以遏制的火热。
在辽东边关戎马那么多年他,太清楚这个玩意的价值了,倘若是有一万只不一千只这种东西。
曹文耀都敢攻打建奴的都城!
兴安伯公子震惊完火箭的威力,第一句话,是和曹文耀异口同声一起说出来的:“多少钱一个。”
火箭对于朱舜来说有大用,涉及到他的一个谋划,目前只秘密生产了一百多只,自己还不够用怎么会卖给别人。
不过朱舜倒是很满意两人的表情,尤其是不温不火的曹文耀:“这个叫做火箭,千万别说出去,至于价格嘛,以后再说,咱们先把土豆面粉的事情解决了。”
兴安伯公子还有一个很好的品性,信守承诺,只要是答应的事情,做不到也得做到。
见识了火箭的威力,向来嘻嘻哈哈的他,难得出现了严肃:“朱哥放心,打死我也不会说出去。”
曹文耀不温不火的拱了拱手。
第一百八十九章 开始羞辱东林党
土豆的推广有两大难题,一是地方乡绅的阻挠,乡绅之所以叫做乡绅,那是因为在乡间的声望很高。
再高也高不过做出一桩桩善举的宋家,在宋老太爷和朱舜面前,那些乡绅的声望瞬间就土崩瓦解了。
无论怎么教唆乡民,很少有人听他们的。
第二就是乡民们不配合种植,出于对土豆的不了解,刚开始推广的时候确实遭到了抵触。
不过当乡民们听说是宋老太爷和朱先生的要求,咬咬牙就答应了下来,在徐光启和一些精通种植土豆的人带领下,种植了土豆。
七月初。
宋老太爷和朱舜在黄村摆下了祭坛,祭祀社神,顺天府各个乡里都派遣了几名有名望的老者,过来一共祭拜。
今天是土豆收获的日子,希望土地丰收。
黄村的下田,在村后。
绕过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见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土豆叶子。
放眼望去。
阳光下。
土地上长着无边无际的绿叶,宛若一片绿海。
宋老太爷和朱舜等所有人,站在田垄上,看着这无边无际的绿意,心情莫名的舒服。
对于庄稼人来说,绿意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宋老太爷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粗布对襟,扛着一根锄头,走进了地理。
卷了卷袖子,弯腰用力锄地。
很快就刨出了一大串椭圆形状的东西,颜色与成熟的稻谷差不多。
宋老太爷刨出了第一串土豆,朱舜还有纺织协会的一群人,笑着走进了田地里,开始锄地。
随着刨出来的土豆越来越多,站在田垄上观看的老者们,拄着拐杖的枯瘦手掌出现了颤抖。
半柱香过后。
一亩地的土豆全被朱舜等人刨了出来,拿到地头,清洗掉上面的泥土。
宋老太爷抚须大笑一声:“过秤。”
两名壮汉拿来了一杆大秤,秤钩上挂着一个大筐子,提纽上横着一根粗木棒。
朱舜等人把大筐子装满,两名壮汉架着粗木棒,把杆秤抬了起来。
“五十一斤。”
称完一筐子土豆,土豆倒在旁边,继续称量剩下的土豆。
“一百斤。”
“两百斤。”
“五百斤。”
拄着拐棍的老者们,听到报账的人说五百斤,激动的浑身颤抖,种了一辈子的土地,什么时候这么丰收过。
“八百斤。”
“一千斤。”
“一千五百斤。”
在听到一千五百斤的时候,老者们自发的跪在地上,朝着社神祭坛的方向跪拜,感谢社神的保佑,土地可以五谷丰登。
“一千八百斤。”
“两千斤。”
“两千一百斤!”
最后一句两千一百斤落下,白发苍苍的老者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宋老太爷和朱舜没有欺骗他们。
从此以后,终于能吃饱饭了。
宋老太爷和朱舜把白发苍苍的老者们,一一扶了起来,高兴的大笑道:“各位还是赶紧回去,带领乡民们收割土豆。”
白发苍苍的老者们赶忙站了起来,拱了拱手,腿脚利索的离开了这里,甚至有几位白发老者跑着离开了。
白发老者们离开了,一个多月后,黄村又来了一批人。
宋氏面粉厂前面是一条宽阔的大河,四周空旷,没有一棵树木。
后面专门平整出了一片很大的谷场。
土豆经过清洗、打碎、晒干,最后碾磨成面粉,一个月的产量,全部堆放在谷场。
崇祯和东林党来到宋氏面粉厂前面的谷场。
看见空旷的谷场上,冒出了一堆堆小山,全是装着土豆面粉的麻皮口袋。
崇祯坐在銮驾上,周围是华丽的仪仗,外围站着一名名锦衣卫。
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吏们,站在附近。
东林党看到那小山一样的麻皮口袋,彻底放心了,装样子好歹你装的像一些,堆放着二三千只麻皮口袋还有人相信。
谷场上少说也堆放了两万以上的麻皮口袋,就算一个装了一百斤土豆面粉,两万只麻皮口袋就是两百万斤。
两百万斤?
你当东林党都是傻子啊,就算是真的有神仙,这么多的面粉都能把神仙给砸死了。
刘汉儒本来是站在一堆白鹇补子官服的中间位置,在瞧见了这么多的麻皮口袋以后。
察言观色本事了得的官员们,默不作声的从为首吏部文选司郎中身边,走到了刘汉儒身边。
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权利中心滋味的刘汉儒,一时间不禁有些膨胀。
违背官场规矩的走出了正五品郎中的圈子,走进了正三品侍郎这些中枢重臣的圈子。
要是在往常,就算是党魁的儿子这么不收规矩,早就被训斥回去了。
看见刘汉儒走了过去,年迈的侍郎们全是闭口不言,默认了这件事。
过了今天,刘汉儒不仅是东林党的大红人,还会坐上仅剩的礼部侍郎,地位上大家是对等的,就默认这位预备侍郎站在了附近。
如果坐不上,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刘汉儒抚须笑道:“顾侍郎,本官看这里面装的应该是泥土。”
顾侍郎瞧了几眼,就没有心思继续看了,依仗过去的经验,头头是道的分析道:“下面的是泥土,上面的是稻草。”
“如果全是泥土的话,太沉了,没有那多的时间准备。”
两人的话基本上说出了在场所有官员的内心想法,不管是泥土,还是稻草,反正不会是土豆面粉。
附近还跟来了很多的乡绅商贾,七大晋商之一的王登库看见这么多的麻皮口袋,也算是彻底放心了。
真担心朱舜玩出什么幺蛾子的王登库,放松的半躺在车厢内,透过掀开的帘子,轻松道:“登科,前几日让你辞官还不愿意,这下放心了吧。”
族弟王登科这几天因为辞官这件事,心情很差,看着一堆堆的麻皮口袋,心情大好:“兄长真是有远见。”
“这两天我把家里安顿好,马上就启程去辽东,咱们王家真正的富贵日子要来了。”
王登库想到一个永世富贵的勋贵宗族,是由自己亲手缔造,竟是感觉自己体会到了那些开国皇帝,在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此时此刻,王登库忍不住想要赋诗一首。
得知崇祯已经到了,朱舜穿着一件短袖对襟走了出去,递给西法党人一个放心的眼神,大喊道:“恭迎皇上。”
崇祯看到小山一样的麻皮口袋,心情极好,迫不及待想要看东林党吃瘪表情,立即问道:“朱爱卿,一个月碾磨了多少面粉。”
朱舜说了一个让崇祯差点从銮驾上弹起来的数目。
“三百五十万斤。”
第一百九十章 工业魔改成功
听到三百五十万斤的天文数字,刘汉儒顾侍郎这些东林党人,点了点头。
可以分润利益了。
再过一个月就是秋分时节了,顺天府老百姓手里的余粮,估计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顺天府一共有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口,加上京师的一百多万老百姓,差不多有两百万人的粮食缺口。
秋分时节距离明年四月份冬麦的收割,还有足足七个月的时间。
每人按照最低的标准算,每月三斗粮食,就是两石一斗粮食。
两百万老百姓最少需要四百万石的粮食。
现在市面上的粮食,已经被东林党和晋商以一钱七分银子一斗的高价,一扫而空。
东林党和晋商手里的粮食,只是上涨一钱银子,就能从老百姓手里搜刮整整四百万两白银。
刘汉儒卖弄学识的把可以赚到银子,条理清晰的一一叙述出来,几位老尚书都忍不住抬起眼皮,扫了他一眼。
王承恩把这些话,一字不落的说给了崇祯,坐在銮驾上的崇祯,表情却有点玩味:“承恩。”
“如果这些粮食卖不出去,最少要赔六百八十万两白银吧。”
王承恩明白皇上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继续说道:“自从三年前被朱舜狠狠的坑了一把,这些东林党成员经过三年的搜刮。”
“再加上去年咱们卖粮食,被东林党狠狠的宰了一顿,基本上又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
“不过,倘若这一次朱舜真的能把土豆变成面粉,在这里嘲笑朱舜的东林党成员,大部分都要上街要饭了。”
崇祯不留痕迹的玩味笑了笑:“不对吧,上街要饭还不至于,他们手里有的是粮食。”
“这些整天出去花天酒地的东林党成员,估计要天天在家,面对家里的黄脸婆了。”
王承恩怎么会不知道东林党手里有的是粮食,故意说要饭,就是为了给皇上一个嘲笑他们的话茬。
如果话都让王承恩说完了,崇祯还说什么。
王承恩为了让每次谈到东林党心情都不好的皇上,心情更好一些,继续说道:“无酒不欢,无肉不欢的东林党,估计要饱受十八层地狱般的折磨了。”
崇祯很清楚一个有酒瘾的人,喜欢吃肉的人,长时间不喝酒不吃肉是什么感觉,简直都能把一个人给逼疯了。
这种对于**上的折磨,比起对**的折磨,要痛不欲生多了。
越想越是乐呵的崇祯,还真的忍不住笑了一声。
站在旁边的东林党成员,赶紧看了过去,狐疑的看着銮驾。
王承恩迅速偷乐一声,替崇祯掩盖了过去。
刘汉儒顾侍郎这些东林党成员,还以为王公公也购买了大批的粮食,也都是露出了笑容,不留痕迹的给这个同道中人拱了拱手。
王承恩呲牙一笑,算是回应了东林党成员。
东林党成员看见这一幕,不少人动了小心思,想着以后可以尝试接触王公公了。
毕竟都是同道中人了嘛。
崇祯看着王承恩和东林党成员,在那里眉来眼去,真怕自己忍不住‘噗嗤’一乐。
赶紧摆出了一副黑脸,瞪着朱舜说道:“来人,勘察面粉,倘若有人敢欺君罔上,朕决不轻饶。”
朱舜和王承恩如同左右护法,一左一右的站在崇祯旁边,正在偷看王承恩和东林党成员在那里‘打情骂俏’。
看到崇祯瞪着自己,心中了然,赶紧摆出了一副病恹恹的姿态。
东林党成员看到朱舜这副样子,顾侍郎都开始称呼刘汉儒为刘侍郎了:“刘侍郎,听说秦淮楼来了一位秦淮士女表上的女探花。”
“回头卖了粮食,本官请刘侍郎去花前月下。”
刘汉儒听到一句刘侍郎,整个人都飘飘欲仙了,大包大揽道:“哪里能让顾侍郎破费,改天本侍郎请诸位侍郎,一起去花前月下。”
东林党成员还在商量着,卖了粮食以后怎么花钱,锦衣卫已经在土豆面粉下面,铺好了一层麻皮口袋。
随后,十几名锦衣卫拿着钎样器,一个一个的在面粉口袋上捅开一个口子。
淡黄色的面粉,如一条条小瀑布,从面粉口袋里流了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