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现在的蒸汽机只是一只手运动,有了这个滑阀,相当于有了两只手来回运动。

    只要能够成功,对于蒸汽机来说,又是一次质的飞跃。

    一只手和两只手的区别,可不只是多了一只手那么简单。

    随着蒸汽机开始正常运转,朱舜盯着旁边的西洋自鸣钟,开始数蒸汽机的运动速度。

    一转。

    十转。

    五十转。

    六十转。

    达到五十转的时候,朱舜就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但是没想到的是居然高达了六十转,并且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七十转。

    八十转。

    九十转。

    一百转!

    整整一百转的转速!

    这才几天,也只是做了一部分改变,竟然让蒸汽机的转速达到了一百转,幸福来的太突然了,一时间朱舜都没反应过来。

    等他反应过来了,还没来得及庆祝,腼腆少年拿着一个单子跑了过来,脸红红的交给了朱舜。

    朱舜只看了一眼,呼吸有些凝滞,煤炭的消耗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节省了足足四分之三的煤炭!

    极大的节约了蒸汽工厂的运行成本,再次让蒸汽机完成了一个战略般的改变,可以在不产煤的地区使用。

    这个意义对于急需赚钱的朱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改变,从此蒸汽机的使用就没了任何的限制。

    这么长时间以来,精神一直紧绷的朱舜,知道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有了这种高达一百转的蒸汽机,对于正在建设的宋氏面粉厂,意义也是重大的,一台蒸汽机完全可以带动五十对磨盘。

    有了这五十对磨盘,一个蒸汽磨坊只需要九个多月,就能把良乡县所有的土豆碾磨成面粉。

    朱舜拍了一下腼腆少年的脑袋,浑身轻松的说道:“李州桥,走,山长今天请你喝酒。”

    能被山长拍一下脑袋,李州桥高兴的差点蹦起来,很快脸色又红了,扭扭捏捏的说道:“山长那个那个我不会喝酒。”

    “还有还有我有一个想法。”

    朱舜知道这个腼腆少年不会喝酒,不过喝点米酒应该没事,心情很好的说道:“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

    李州桥从怀里拿出来一张图纸,抬头交给了朱舜,迅速又脸红的低下了脑袋,看着自己的脚尖。

    朱舜只看了一眼,脸上的轻松渐渐变成了慎重,很快又成了郑重。

    李州桥的图纸上,是对蒸汽机的又一改进,用来提高蒸汽机的稳定性。

    蒸汽机最大的缺陷就是会产生爆炸,爆炸了以后,机器毁了倒是小事,如果炸死了人就是罪过了。

    每一名纺妇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家庭,朱氏纺纱厂的纺妇,大部分还都是带着几个年幼孩子的遗孀。

    纺妇要是死于事故,那些孩子就真的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了,以朱舜的性格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但是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亲情。

    朱舜苦笑了一声:“看来又得忙活一阵子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对女真的作用
    朱舜忙着打造稳定蒸汽机的装置,东林党和晋商也没闲着,尤其是八大晋商之一的王登库,准备借助这件事,完成一件账房先生们谋划了很久的庙算。

    不过王登库现在应该叫做七大晋商了,八大晋商之一的黄永发全家上下,已经彻底完了。

    家产被其余七大晋商侵吞的干干净净不说,就连黄家大部分子弟,都被七大晋商逼的自尽了。

    这也在情理之中,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锦衣玉食的他们,突然要吃糠咽菜。

    甚至连口吃的都没有,哪里能活的下去,很快就有许多黄家子弟自尽,只留下一些关系不怎么亲近的外人。

    黄永发的长子倒是没有自尽,他还想活着东山再起,可惜七大晋商担心这小子东山再起大量报复他们,找人把黄永发的长子给沉到永定河里面了。

    黄永发算是彻底绝了后,他要是知道当初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在他死了以后这么对待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了。

    一辆绸缎苏绣布面的马车里。

    王登库手持一卷《处世悬境》坐在宽大的车厢内研读,面前放着一尊宣德炉,焚着最上乘的伽南沉香。

    这本《处世悬境》已经读了几十年,王登库能够登顶成为天下七大晋商之一,就与这本南北朝古籍有着莫大的关系。

    半晌,王登库放下手里的善本,端起斗彩鸡缸杯抿了一口岕片茶,看着面前的族弟王登科说道:“登科,等这件事结束了,收拾东西去一趟辽东。”

    半躺在车厢里看书的王登科,放下手里的程朱理学,有些不明白兄长的意思,皱眉道:“大兄,以我在朝为官的身份,亲自带着商队去辽东恐怕不妥。”

    王登库知道族弟会有疑问,没有立即解释,反倒是问起了一件事:“登科,你可知道为兄在贝勒爷袭击京城失败以后,为何送给贝勒爷足够多养活十万诸真的粮食。”

    诸真?听到兄长突然冒出来的一句满语,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结合前面的话,王登科大致明白诸真是什么意思了。

    却又不明白了,摇了摇头。

    王登库年纪越来越大了,不能坐的时间太久,拿来旁边的苏绣靠枕,半躺在车厢里:“官场上讲究个察言观色,商场更讲究个投机取巧。”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前年因为朱舜这个小东西,贝勒爷被坑惨了,若是没有这批粮食,他那一旗的族人必然会饿死很多。”

    “送出这一批粮食,贝勒爷就得记下咱们一个大恩情,这便是投机取巧的投机,换来一个雪中送炭的大恩情。”

    “为兄略微懂一些相面之术,十四贝勒多尔衮有帝王之相,咱们这个大恩情可就又不一样了,就是从龙之功。”

    族弟王登科听到帝王之相,忍不住笑了,却是嗤笑,女真人确实是大明的心腹重患,但是以他们那点人口想要颠覆大明王朝还远远不够。

    王登库瞧见族弟脸上的表情,知道他是什么心思,点了点头,看来王登科这些年的官没白当,眼界和城府都成长了很多:“女真的人数,确实是最难解的难题。”

    “但是从今以后这个难题就不存在了,前几天为兄得到马帮管事的汇报,女真人已经开始种植亩产二十石的土豆了。”

    “有了这么高产的土豆,女真的人口不仅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还有可能再次一统北方广袤的草原。”

    “再次建立一个横跨万里疆域,一直打到欧罗巴的强大帝国,你觉的等到那一天,明国挡得住贝勒爷的铁骑?”

    族弟王登科还是摇了摇头,侃侃而谈:“如果土豆是主粮,大兄说的还有可能实现,可惜土豆只是辅粮,拿来喂牲口不错。”

    “真的要是让女真族人吃这个东西,怕是各旗都会起来反抗皇太极的统治。”

    王登库再次点了点头,抚须笑道:“登科你这句话很对,但是你记住一件事,凡事都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来看。”

    “不要用自己认知的中原风土,一叶障目的去看草原风土。”

    “土豆是辅粮没错,但是女真人吃的主粮也不只是五谷,而是牛羊肉和五谷。”

    “限制女真人口数量的根源,就在于寒冷的辽东种不出多少粮食,牧草也长的很慢,也就没有足够的牧场去养活更多的牛羊。”

    “如果有了亩产二十石的土豆,并且适合在高寒地区生长,你觉的牛羊的数量会怎样?”

    族弟王登科突然打了一个颤栗,不寒而栗的说道:“广袤的北方草原,都将成为女真的良田。”

    更让族弟王登科不寒而栗的是,他曾经看过坤舆万国图,北方草原的真实疆域比整个大明王朝的疆域,大了不知多少。

    女真人一直窝在辽东,正是因为更北的那些地域因为寒冷种不出粮食,如果那些地域能够种植高产的土豆,女真人将会有无尽的牛羊,那么女真的人口

    想到这里,族弟王登科不敢再想下去了,深吸一口气说道:“大兄知道了这件事,让我去辽东就没那么简单了吧。”

    王登库掀开帘子看了一眼车外,距离要去的地方还有不短的距离,继续说道:“没错,为兄用那个大人情,换来一个贝勒爷的包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小小的宝源局大使就不要干了,去给十四贝勒多尔衮当个包衣,等到哪天贝勒爷入主中原了,你就是从龙之臣,咱们王家从此就会鲤鱼跃龙门了。”

    族弟王登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皱眉道:“大兄的这个打算是不错,但是咱们大明也开始种植土豆了”

    话说一半,族弟王登科突然叹了一口气:“就按大兄所说的那样,咱们中原的风土人情和北方草原不一样,无法像女真人那样长期只吃牛羊肉,身体会受不了的。”

    “土豆要是真的能变成主粮就好了。”

    王登库听到族弟谈论主粮辅粮,却是笑了:“朱舜应该庆幸土豆不是主粮,如果真是主粮,他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天下的土地基本上掌握在官僚乡绅手里,一旦亩产二十石的土豆变成了主粮,粮食的价格就会大跌。”

    “这让依靠粮食搜刮银子的官僚乡绅们,怎么能接受的了,朱舜就是在刨他们的根基,比刨了官僚乡绅的祖坟还要十恶不赦。”

    “别说变成主粮了,就是辅粮,想要在大明推广,都会遭到官僚乡绅们的极力反抗。”

    “登科,你觉的得罪了全天下所有官僚乡绅的朱舜,还能活下去?”

    族弟王登科依稀记得,自己在一本杂记里看过土豆出现的时间,好像在百年前的嘉靖朝就已经出现了。

    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明臣名相,难道不知道亩产二十石的土豆的价值?

    怕是早就知道了,却没人敢去推广土豆,这可是触动了全天下所有官僚乡绅的利益,谁敢动,谁就得死。

    以东林党那几位老尚书的庙算,真正让他们答应推广土豆的原因,应该不单单是水力纺纱机和大明蒸汽机这几样东西,是要把朱舜推到全天下官僚乡绅的对立面。

    “吁”

    族弟王登科还慢慢抽丝剥茧推广土豆这件事涉及的阴谋算计,马车停下了,跟着王登库走下马车,第一眼看到了两只镇宅石狮子,抬头一看是京城最大的骡马行。

    王登库看着这家京城最大的骡马行,略显老态的面容,荣光焕发了很多:“登科,知道今天为何带你来这里吗。”

    族弟王登科哪里能猜透大兄王登库的心思,摇头说了一句不知。

    王登库走上石阶,径直走进了人来人往的骡马行,来到一间僻静的偏厅坐下:“你当了包衣以后只是一个开始,想要让十四贝勒爷重视咱们,就要对他足够重要。”

    “以后女真的粮食是不缺了,但是他们的铁器和茶叶缺口却更大了,铁器可以让十四贝勒也强大八旗子弟,茶叶对于他们来说就更重要了,能让他们拉出来屎。”

    “你也别觉得这句话粗俗,这是事实,长时间不吃果蔬的他们,没有茶叶,活不长的。”

    “所以为兄就利用辅粮变主粮这件事,算计了一把骡马行背后的东家,具体不能透露太多,也不是为兄不信任你,只是知道的人越多,越是容易走漏了消息。”

    “只要朱舜不能把辅粮变成主粮,这间京城最大的骡马行就是咱们的了,也就可以通过这间骡马行,控制整个京城的骡马行。”

    “到那时,拥有大量骡马的咱们,能给十四贝勒爷运送的铁器和茶叶,足够支撑贝勒爷建立一支三十万以上的大军。”

    “等到贝勒爷入关以后,王家的地位谁也动不了。”

    族弟王登科看着平静叙述这一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手段的大兄,暗自庆幸,庆幸大兄是王家人。

    心情极好的王登科,随口问了一句:“要是辅粮真的变成了主粮,咱们家有什么损失。”

    王登库知道族弟在说笑,抚须笑道:“王家将会变成第二个黄家。”

    第二个黄家?族弟王登科吓的浑身一激灵,知道这事不可能,还是心底发毛的说了一句:“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王登库淡然的笑了笑:“想要获得那么大的一场富贵,不付出一些相对应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大部分人一辈子只是普通人的原因,明知道必赢的一件事,就因为代价太大,就退缩了,这辈子永远干不成什么大事。”

    “再说了,朱舜又不是什么神仙,最大的依仗不过是水力机械,明国又不是没有水力磨坊,最多带动两三对磨盘,是不能把土豆从辅粮变成主粮的。”

    王登科只是被那个代价吓到了,想想也是,甭说朱舜改变不了。

    就算能改变,他敢吗?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织布厂可养多少军士
    “噼里啪啦”

    黄村附近的永定河岸边,在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大明第一家面粉厂成立了。

    负责剪彩的是宋老太爷和朱舜,纺织协会的人全部到场,过来观礼。

    剪彩结束,宋老太爷、朱舜、曹文耀等人去了宋氏面粉厂的正房,商量一些事情,纺织协会的其他人去参观蒸汽磨坊了。

    顺天府一共有州城五座,县城二十二座,需要建立二十七处面粉厂。

    一家面粉厂的造价就高达六百两银子,二十七家面粉厂就需要一万六千二百两银子,这还不算工人们的月钱。

    宋老太爷自己说手上没有那么多的现银,准备把宋氏织布厂以一万两的价格,卖给曹文耀。

    朱舜知道曹文耀不清楚宋氏织布厂的价值,毕竟北平机械局目前只贩卖半金属纺纱机和第二代蒸汽机,飞梭织布机因为专利问题,目前还没列入清单。

    不等曹文耀开口,朱舜主动帮宋家说话了:“宋氏织布厂目前有一千台飞梭织布机,每个月大概能生产二十万匹顺天大幅布。”
1...7980818283...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