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孙元化知道自己只要开口说话,不管说什么,东林党都是要反对,这也是他和恩师徐光启想要看到的。
等了这么久,才决定提出推广土豆,那是因为他和恩师,还有朱舜在谋划一件事。
京师大学堂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扩张了。
拥有了选拔秀士的权利,却也只能局限在良乡县,这一次就要借助推广土豆这件事,把京师大学堂的辐射范围从一个小小的良乡县,扩大到整个顺天府。
孙元化等到东林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开口说道:“加派粮饷这件事不是不可以,只是朝廷现在无钱无粮,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饷。”
“不过微臣有一个办法,可以为朝廷挣来足够的粮饷,甚至从此不再缺少粮饷。”
崇祯听到这话来了精神,面无表情道:“爱卿请讲。”
孙元化从官服的袖子里拿出来一样东西,摆在面前说道:“皇上请看此物,此物叫做土豆,可以达到亩产二十石。”
东林党成员本来还以为朱舜又搞出了什么幺蛾子,没想到说的居然是这个东西,土豆早就传入大明了,谁不知道土豆的产量高。
不只是土豆,番薯的产量也高,满朝文武的菜圃里都种着一些土豆,这东西很脆,用来炒菜很不错。
东林党这些时间被朱舜搞出的一系列新式机械,整治惨了,看到是土豆,精神高度紧绷的东林党成员,轻松了很多。
崇祯也以为是朱舜又发明了什么东西,可以解决粮饷问题,瞧见孙元化拿出的是土豆,心里的期待立刻变成了失望。
宫里的菜圃也种了不少的土豆,但是这东西一直都是当做菜来吃,勉强能够当做辅粮。
粮饷发的可都是主粮,辽东边军收到粮饷的时候,如果看到是一堆土豆子,还不得当场造反。
以前巴不得东林党闭嘴的崇祯,现在倒是希望有人可以出来反驳孙元化,让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屯田郎中刘汉儒稍微等了片刻,感觉时候差不多了,踩着黑亮的金砖走了出来,讥讽道:“孙郎中可知道‘五体不勤,不识五谷’这八个字怎么写?”
“土豆这种东西可以吃,产量也极高,高达二十石,是普通主粮的二十倍。”
“但是这东西炒菜可以,当做辅粮也可以,要是拿来做主粮。”
“呵,辽东的将士们估计会从辽东冲到孙郎中家里,把孙郎中的脑袋摘下来,挂在城门楼上泄愤。”
工部的左侍郎顾侍郎最近正在为自己没当上工部尚书,耿耿于怀,毕竟他是正三品的左侍郎,还是工部的左侍郎,距离工部尚书只有一步之遥。
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让徐光启摘了那天下最煊赫的六顶官帽子之一。
以顾侍郎这等正三品大员的谨慎,一般不会在朝堂上发布什么言论,言多必失。
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往往都要在家里和幕僚们推敲的万无一失了,再找党羽们郑重推敲一遍,确保真的没有任何问题,才会给皇帝上一本奏章。
听到推广土豆,顾侍郎却是忍不住站出来了。
顾侍郎体态比较肥胖,挺着绯色孔雀补子官服,走了出来,斥责道:“孙元化你好歹也是一名正五品的郎中,以后真的想为朝廷分忧,先把事情了解清楚。”
“免得再做出这种贻笑大方的丑事,还不赶紧退下。”
官员们看到做事向来谨慎的顾侍郎,站出来斥责孙元化了,全部露出了讥讽的笑意,嘲笑孙元化想当一部侍郎,想疯了。
刘汉儒更是毫不避讳的说道:“真是什么建言都敢往外说,就连辅粮和主粮都没搞清楚,都敢拿这个提升功绩,当做爬上一部侍郎的垫脚石。”
“孙郎中你这是想当侍郎,想疯了吧。”
孙元化听到这句话,脸色瞬间就变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东林党
闭目养神的徐光启,眼皮子也是忍不住抖了一下,刘汉儒这一句太阴损了。
崇祯看重西法党人,在于西法党人是朝堂的一股清流,与那些喜好钻营的蝇营狗苟官员不一样。
刘汉儒这一句话就把孙元化同流合污了,说他提出推广土豆就是为了钻营升官,这样与那些崇祯最痛恨的贪官污吏没什么两样。
一丘之貉,一路货色。
这句话倘若是放在平时,顶多就是孙元化调查不当,提出了错误建言,但是现在不一样。
一来,礼部侍郎的位子空了出来,急需一个德高望重的重臣,填补这个空缺。
二来,加派粮饷一直是朝廷最头疼的一件事,如果真能彻底解决这件事,甭说是一部侍郎了,就是一部尚书,皇帝都愿意给。
最要命的是,前任礼部侍郎是孙元化的恩师,按照朝廷约定俗成的惯例,孙元化担任礼部侍郎的机会,也就比其他各司郎中大一些。
刘汉儒说出的这句话,十有**会让孙元化在崇祯心里,留下钻营的印象,几乎等同于毁了孙元化在皇帝心中高风亮节的好印象,心肠何等的歹毒。
官员们脸上的讥讽,因为这一句话,很快就变成了幸灾乐祸,心里也在暗暗钦佩刘汉儒的辩才。
真是了不得,一句话就毁了孙元化。
刘汉儒则是不留痕迹给顾侍郎拱了拱手,感谢侍郎给铺的路,日后一定备上一份厚礼去府上拜访。
顾侍郎抚摸着胡子,笑了笑。
孙元化抚摸渐渐花白的胡子,也是笑了笑,这些年不光是朱舜在一步步的成长,他在恩师的培养下,也成长了很多。
放在以前,孙元化这个时候肯定是气急败坏的着急解释,但是这种事越是解释,越是描的更黑。
等到东林党幸灾乐祸的忍不住笑出声的时候,孙元化抬起手里的象牙笏,不急不躁的说道:“倘若是把土豆变成土豆面粉,诸位大臣觉的,土豆能否当做主粮。”
东林党脸上的幸灾乐祸,瞬间僵在了脸上。
能,太能了。
只要土豆成了土豆面粉,老百姓都能把这种产量极高的主粮,做出花来。
崇祯坐的时间久了,微微弓着的身躯,猛的挺直,郑重的看向了孙元化,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如果真的像孙元化所说的那样,可以把土豆变成土豆面粉,就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他崇祯也会因为这件事,成为史书上的有道明君。
因为把亩产二十石的土豆,变成主粮这件事,太过重大了,重大到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满朝文武似乎都被这个重磅消息砸晕了,一时之间全部哑口无言了,想要找出来一条反驳孙元化的理由,怎么也找不出来。
刘汉儒又是嗤笑了一声,甚至都笑出了声音,在安静的大殿之上显得格外的响亮:“哈哈,说你五体不勤,你还不相信。”
“你要是真能把全部的土豆变成面粉,本官甘愿去乡野当个庄稼汉”
话还没说完,刘汉儒赶紧把嘴给闭上了,有些得意忘形了,居然给对方留下了一个把柄。
不过想到磨坊的产量,刘汉儒没把这句无心之语放在心上,继续说道:“孙郎中可知道一个磨坊一个月能磨多少面粉。”
孙元化没有说话,示意刘汉儒你继续唱大戏。
刘汉儒其实在心里挺感谢孙元化的,他一个工部的郎中,哪里有吏部兵部两部的郎中话语重。
吏部是东林党最倚重的一部,兵部是军头们在朝廷的传声筒。
礼部侍郎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平时也没有什么简在帝心的机会,只要今天好好的把握这一次的机会,不仅能在几位老尚书心里留下印象。
甚至有可能简在帝心。
刘汉儒想到这里,呼吸有些急促,但他把情绪控制的很好,没有表露出来一丝,等到满朝文武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就连皇上都在看他的时候。
刘汉儒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一台石磨一个月最多碾磨两万三千斤面粉,按照土豆的产量,也就是说一个月只能碾磨十二亩不到的土豆。”
“就算是按照十二亩计算,你可知道顺天府有多少耕地,单单是一个良乡县就有十万亩以上的耕地。”
“就按十万亩计算,一台石磨需要六百九十四年,才能碾磨完良乡县出产的土豆。”
刘汉儒突然笑了笑,满朝文武也是笑了,话到这里就不用多说了。
六百九十四年?再过九十四年,大殿内的官员也没有一个活着的,到那时大明王朝在不在还是问题。
崇祯看向这个刘汉儒的目光,果然不一样了,倒也是个人才,能够记住良乡县有多少耕地不说,还能这么快心算出所需要的数目。
最难得可贵的是,刘汉儒居然知道一台石磨一个月能够碾磨多少面粉,算是个能吏,比起其他满脑子肥肠的官员强多了。
孙元化面对满朝文武的嘲笑,还是淡然的笑了笑,一点也没因为这股强烈的压迫感,出现一丝的紧张或者局促:“刘郎中说的很在理,也是事实。”
“但是本官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如这样,刘郎中和本官一起建言,如果本官的建言最后成功了。”
“推广土豆的顺天府各县,建立研究土豆的县学。”
“如果不成功,朱大使已经答应了,只要不成功,他愿意把水力纺纱机、蒸汽机、飞梭织布机这些家学拿出来,分享给诸位。”
东林党和军头们早就眼馋这些新式机械了,但那些毕竟是朱舜的家学,如果巧取豪夺的话,就破坏了官僚乡绅们存在的根本。
诗书传家。
关键朱舜身后还有皇帝和王承恩撑腰,朱舜的家学还涉及了新式火器和水力钻床,那可是皇帝的禁脔,谁敢动,谁就是在找死。
要不然东林党哪里还能耐得住性子,在这和朱舜玩些阴谋手段,早就明抢了。
现在又有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刘汉儒不敢做主,看向了闭目养神的几位老尚书。
东林党内部因为这件事也出现了分歧,有人眼红新式机械带来的利益,迫不及待的同意,有人出于谨慎却是不敢同意。
西法党人这哪里是建立研究土豆的县学,分明是要在已经凿开一个小口的壁垒上,彻底撕开一个口子。
崇祯坐在龙椅上,也在等,等东林党同意这件事,反正出于对朱舜的信任,感觉这件事八成又能坑东林党一把,
崇祯没有半点损失,解决了粮饷问题,还能削弱东林党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一炷香过后,顾侍郎点了点头。
刘汉儒抑制不住了出现了大喜,这件事由他主导,只要成了,获得大量利益的东林党重臣们,肯定会把三品侍郎的位置赏给他。
刘汉儒极力克制住脸上的喜色,尽量表现的不温不火一些:“好,就这么定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转!
第二天,东林党和一些消息灵通的晋商们,开始囤积米麦,现在市面上的米麦价格,回落到了正常年月的一钱银子一斗。
西法党人不知道是中邪了,还是喝了朱舜的**汤,妖言惑众的蛊惑皇上推广什么土豆。
过了秋收,老百姓没有面粉吃,京城的粮价肯定会大涨,很有可能涨到一钱六分银子一斗,甚至是两钱银子一斗也不是没有可能。
东林党坐等看戏的同时,还要趁机大捞一笔,现在不囤积米麦,再过几个月可就完了。
东林党和晋商大肆囤积白米冬麦的时候,朱舜还是在0号实验小院安安静静的做着研究,继续改进第二代蒸汽机。
0号实验小院的角落里,有一个匠作间,朱舜盯着一张设计好的图纸,按照上面的指示打造着一个零部件。
只要这个零部件打造好了,朱舜有信心再一次提升蒸汽机的转速,至于能够提高多少,就不好说了,要等到实验数据出来了才能知道。
前前后后花费了半个月的功夫,朱舜打造好了这个滑阀配汽机构,安装在了蒸汽机上。
因为第二代蒸汽机的研究成功,三名弟子全部陷入了废寝忘食的状态,一定要在近期拿出一种像样的发明。
朱舜晚上没事的时候会去巡视一圈,每次都能碰见嘴炮无敌的王徵,唾沫星子飞溅的骂这个骂那个。
不过有了王徵的嘴炮,三名弟子研究的进度,还真的加快了很多。
再加上每个人身边都跟着几名数理化天才,一边学习初中物理知识,一边跟在旁边实践,群策群力,研究的速度再次加快了。
最迟明年就会有新的成果,王徵最看好研究梳理机的二弟子宋士意,朱舜反而看好刚来没多长时间的赵斗米。
虽说赵斗米的智力比其他三名弟子都要低一些,但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的数理化天才却是最多的,身边跟了足足八人,都快占一半了。
因为这件事,朱舜和王徵还打了一个赌,谁输了,谁请喝酒。
朱舜的0号实验小院也招揽一名打下手的数理化天才,个头不高,脸蛋圆圆,长的十分可爱,性格还比较腼腆。
朱舜对他多说两句话,都会紧张的脸红,这也是朱舜看中他的地方,要是招一个王徵那样的碎嘴子,整天叨叨个没完,还不得烦死。
0号实验小院的蒸汽机也改造过了,打造了一个专门的锅炉,通过管道把蒸汽送到汽缸里面。
“咔嚓咔嚓”
随着锅炉的烧热,蒸汽机喷出大量的白气,声音轰鸣的开始运转起来。
朱舜设计的这个滑阀,是用来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让蒸汽机交替进入汽缸的左侧或者右侧,推动活塞的运动。
当活塞到达汽缸最左侧的时候,滑阀在驱动轴的作用下,改变蒸汽的流向,推动活塞向右运转。
当活塞到达汽缸最右侧的时候,滑阀再次在驱动轴的作用下,改变蒸汽的流向,推动活塞向左运动。
就这样在滑阀的控制下,蒸汽不断改变流向,推动活塞完成循环往复运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