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1644年10月15日,烟台港码头内,樯橹林立。十余艘在远东地面上难得一见的大船齐集于此,其中有七艘蒸汽机帆船两艘商船两艘武装运输舰两艘护卫炮舰。在本月月初的时候,本土再度派来了两艘蒸汽机帆船。随船而来的还有陆军第105连八旗新军第三营部分补充兵(100名火枪手+50名炮手+200名八旗武士)50名宪兵350余名波兰雇佣兵八匹安达卢西亚马以及大量武器弹药。
关于这个陆军第105连,是刚刚在南非成立没多久的部队。如今本土兵力实在紧张,暂时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赴远东,因此,军部便将南非的陆军第5连(原104连)一分为二。分别为第5连和第105连,然后补充了大量原河中保安团的士兵进去,以填补缺额。第105连成立后集训了不到两个月,便立刻登上了路过的运输船前往东方。该连连长李仁军中尉,穿越前是一名中学生,之前是陆军部的参谋。后来参加过几次国内的剿匪战,也在南非与科萨人战斗过一阵子,稍微历练出来后便担任了新组建的第105连连长。此外,孙胜军少尉担任了该连副连长,同时也来到了烟台。
他们以及新一批援军的到来,使得烟台堡的东岸军力大大增强。截止今天,计有陆军步兵870人炮兵231人八旗新军三个营2422人挺身队12个中队3000人353名波兰雇佣兵,总共6876人。此外,烟台堡内还有军夫队2500余人,黑水港内有新来的50名宪兵,大泊有230多名黑人士兵,鸳泊港还有40多名海军水手。再加上设立的三处派出所60多名巡警,总兵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而烟台等地的人口在这个时候也达到了史无前例四万八千余人,如果加上东岸军队的话,那人数就直逼五万五千人了。这么多人是绝对养不活的!目前库页岛烟台等地的粮食早就收获完毕,经过这些时间的消耗,大约还剩不到1800吨的样子。好在9月份的时候莫茗曾经率军到莱州青州等地转了一圈,趁着春小麦收获向当地士绅们强行征集了一些粮草回来,使得存粮达到了约2300吨。此外,目前黑水港的冰窖内还有大约1400多吨大马哈鱼1800多吨秋刀鱼2400余吨远东拟沙丁鱼以及300多吨鲐鱼鱿鱼螃蟹海参等杂货。不过今年的渔汛即将过去,目前还在海上飘着的4艘渔船恐怕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产量会相当有限。也就是说,东岸人将凭借现有的这么些粮食再撑到明年七八月间,而且还得留相当一部分种粮出来。
这粮食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预计缺口将在三千吨以上,这个亏空是无法弥补的。因为随着山东局势日渐混乱,目前整个山东的粮食产量从宏观上来看是在快速下降的。这意味着东岸人即便出去征粮征到的数量也将很有限。
说实话,当年顺军将地主土地分给百姓后山东的土地种植面积快速上升,如果能够坚持到秋收的话也许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无奈顺军败得太快,才两个月左右便在地主武装的反扑下不得不撤退。而很多分到了地主土地正高高兴兴种地的百姓遭到地主武装驱逐甚至杀戮,很多人被迫逃亡,或者干脆当起了土匪,刚刚有些起色的生产秩序再次遭到破坏。
而顺军撤退后所造成的权力真空清廷未能迅速有效填补,目前山东各地烽火不断,到处是打着李闯旗号的土匪山贼以及饥民起事义军,普通百姓根本无法安下心来种地,抛荒从贼者数不胜数。而且之前郭升在山东宣布免征三年钱粮,清廷招抚大员王鳌永方大猷等人一开始为了争夺民心,也喊出了免征钱粮的口号。不过后来王方二人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没钱征兵养兵。
方大猷曾经上奏今则无百姓无官无兵,而总因无饷,可见其窘迫。后来随着清军胶州沂州两镇总兵的设立,方大猷想征收一些钱粮来养柯永盛等人收编来的绿营部队:除去荒地,止就成熟者姑征一分。不料刚刚看到局势略微平定而从贼巢中回来的百姓,一听清廷要开始征税,立刻掉臂而返,再次回到山里当起了山贼,这令清廷在山东的两位招抚大员们极为尴尬。
我们从中基本可以看出,目前山东的几股势力,最穷的应当是那些顺军残余部队及地方土匪武装,清廷其次,而东岸人经过大力组织的生产自救以及捕鱼行动,反而是相对较为富裕的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虽然青州东昌济南兖州四府的地主缙绅们应该还有不少粮食,但远离东岸人的活动区域,鞭长莫及,因此东岸人其实得靠自己的存粮来熬过这接下来的一年。
而为了顺利度过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减少烟台黑水地区的人口数量便成了当务之急。而恰好本土新支援过来的两艘蒸汽机帆船已经抵达,在花了七八天时间做完维护保养后,气候也起了一些变化,海面上北风渐渐成了主流,因此输送移民前往澳洲金山港的行动也可以开始了。
眼前这七艘蒸汽机帆船就是如此,他们在黑水港装载了三千人在鸳泊港装载了一千五百人在大泊港装载了一千五百人,然后在崆峒岛装载了最后一千人,目前已经在烟台港补给完毕,准备扬帆起航前往澳洲了。10月下旬的天气非常适合航行,不但台风等恶劣天气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路上向南直到跨越赤道抵达澳洲东海岸中部地区都是顺风,这个航速本就不慢的纯机帆船船队可能只需要20多天就能抵达目的地金山港。再加上现在天气也凉爽了一些,死亡率应当能够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码头上,莫茗紧紧握了握李毅的右手,微笑着说道:你小子要回本土享福去了啊,是不是怕老婆和小"qing ren"跟人跑了啊?哈哈。
她们敢?!李毅也笑着说道,别扯我了,我倒是听说你前阵子出征莱州青州前后那段时间,可是和黑水修船所的那个叫什么萝拉的设计师玩暧昧玩得不亦乐乎啊。听说人家的父亲间接死在你手上,你小子胆子倒是不小啊,口味也挺重的,难道就不怕某天被人家拿剪刀咔嚓了么?
呵呵。莫茗毫无廉耻地笑了笑,然后用力拍了拍李毅的肩膀,说道:下次再见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到了澳洲后反正你也要五月份才能走,帮我在那边盯着一些,那里名义上是我在管,其实你也知道都是放任自流。月初来的两艘船给我带来的最新报告显示金山港目前有九百多人,农田三千多亩,有300吨小麦400多吨土豆;孤山港有不到一千一百人,粮食数量只比金山港多了不到两百吨。现在我们这一次就要运七千人过去,后面还有一批甚至可能是两批人,这粮食到底够不够吃我没有底,这可是要坚持到五月份的啊。
应该够了,这后面一到两批人并不是一次过去的,时间错开的话能少消耗一些粮食。而且到了五月份,金山港地里的小麦就又能收获了,以那边开垦的面积,养活个几万人不在话下。因为那里一年可是能种一季小麦外加一季土豆的,每年粮食产量比黑水这边强太多了。实在不行的话,那边也在造渔船,到时候可以近海捕些鱼虾,再从新华夏调个一两船粮食过去,问题不大。李毅想了想后说道。
嗯,这样就好。莫茗也吁了口气,然后说道:如果航行顺利,且船只状况良好的话,今年可以试试往返个三次,争取运个两万人过去。现在新华夏到澳洲的航段又新增了一艘移民专用船一艘笛型运输船,新华夏到本土的航段又增加了一艘‘飞毛腿’级大飞剪船,整个投入在移民运输上的各型船只已经达到了19艘,运力都比以往提高了不少,可以尝试多运一些人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浑水(一)
清晨,一支规模不小的部队低调行走在莱州乡野间的小路上。今天外面起了些薄雾,因此军官们不得不将部队紧紧收拢在一起。走在最前面的是一支清一色穿着土黄色咔叽布军服的部队,部队共分五列,走在道路的正中间。
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了,道路两侧本应种起越冬小麦的田地内空空如也,长满了大片大片的荒草,让走在路上的一些士兵们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农田大面积抛荒,乡间盗匪横行,百姓纷纷遁走,当初陕西就是这个逑样啊!
这些士兵上身穿着土黄色带黄铜纽扣的军服,下身是同样土黄色带红色裤缝镶边的军裤,小腿上打着白色的绑腿,脚上是沉重的翻毛大头皮鞋。如果光从这上面看来,这支部队的军容还算整洁,似乎是一支强军;但如果再加上他们手里拿着的乱七八糟的武器(长矛大刀武士刀鱼叉鸟铳弓箭等)头上戴着的乱七八糟的军帽(草帽大盖帽皮帽斗笠兜盔)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和那些地方团练武装没什么两样。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人的精气神比那些团练武装要好上太多,从他们红润的脸色中可以看出他们至少能吃饱饭,可能还不时能吃到点肉。而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在军官的口令声中集体喊起了口号,更是让人觉得他们的士气比那些乡勇甚至明军要强多了。若是那些长期连饭都吃不饱饷钱更是无从谈起的明军对上他们的话,怕是用不了一时三刻就会败下阵来。这年头打仗,打的不就是士气么!
跟在这支部队后面的是由一辆辆驴车或骡车组成的车队。这些车辆上装载着大量的箭枝铅子火药桶帐篷铁丝网绷带消毒酒精煤炉煤球厨具干粮等后勤辎重,大群军夫队的夫子们在照料着拉车的牲畜。一支约五百余人的骑兵部队分散护卫在辎重部队的两侧,他们骑着耐力十足的蒙古马,慢慢行走在道路两侧空旷平整的麦田内。从面相上看来,这些人一半是色目人面孔,另一半则是明人面孔,身上穿的也都是土黄色的军服,每人头上还戴着一顶黑檐大盖帽,腰间悬着一柄修长的军刀。而那些色目人骑兵战马的鞍袋内。似乎还搁着一把很长的骑矛。这在如今可不多见!
车队后面是二十门由挽马拖拽着的火炮跑车,这里面有长管加农炮,也有短管榴弹炮,口径也大小不一。从4磅到12磅都有。炮车里面放着炮弹称好重量的发射药包炮刷通条称量器具等等器械。大约百来名炮手坐在最后十辆大车上面。无聊地望着远处雾蒙蒙的原野。
炮兵部队后面是十余名骑着战马衣着光鲜的中高级军官,他们看起来是这支部队的指挥者。军官们身后是数百名身穿土黄色军服头戴大盖帽肩扛上好刺刀步枪的士兵,这些人步伐有力目光坚定。行走途中一丝杂音也无,看起来甚是精锐。
走在最后的是大群身扛长矛的士兵,这些人身材高大皮肤黝黑,队列排得相当整齐,看起来平时操练过很长时间的阵型。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手中长矛的长度很长,矛杆也很粗,一旦往前平举起来几乎可以当拒马用,要不是扛着他们的人身形高大,看起来也颇为健壮,怕是也用不好这种沉重的兵器。
莱州乡下的一些地主们站在自己庄子的围墙上,战战兢兢地看着这支部队快速路过,几乎兴不起任何一丝反抗的念头。这是黄衣贼,是东岸海寇啊!看看他们拉着的那些大炮,天爷,这可是比那红夷大炮还要厉害的黄夷大炮啊!这外面过兵过了足足半个时辰,天知道这些黄衣海寇是出去打哪家,这次估计出动了大几千人,这兵力怕是连莱州城都能打下来了吧?
算了,还是自己顾好自己吧,反正倒霉的不是我家。这东岸海寇黄衣贼是没治了,先前几百人的时候就敢横行乡里,如今看这声势竟然愈发壮大,看来非大清的王师到来不能解决了。可恨那新据登州城的副总兵杨威,竟然和曾经招抚他的曾化龙是一路货色,上个月还敢派兵去宁海州一带转悠,不料被这黄衣贼军警告一番后这个月就只敢缩在城中再不敢冒头了。不知那胶州的柯总镇麾下的大军如何,听说这支部队的老底子可追溯到当年大清的天佑军天助军,打仗是端地厉害,远不是那叫花子一般的前明军队可比。看来也只有柯总镇能打一打这东岸黄衣海寇了,只可惜杨威这厮据登州这种名城却又屡拒大清登莱巡抚陈锦的招降,而柯大人也正率军赶赴青州一带剿贼,短时间内怕是回不了莱州。可惜了,真真是可惜了。
库尔汉带着几名库页岛土著出身的骑兵从迷雾中疾驰而回,在远远地和护卫的骑兵对过口令后,他们被允许靠近了中军。
由翟小山出面,已经联系上翟五和尚的人了,他们带了不到两千人去了青州,目前大概在乐安一带。赵应元几天前带了数千人马前往益都(即青州城),说是因为部卒家属们都在青州城中,因此带人去向王鳌永请降。不过据翟五和尚私下里说,这赵应元怕是假降,李自成派在他军中的那个特使杨王休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和库尔汉一起出发的情报参谋如是向本次行动的最高长官莫茗汇报。
这翟五和尚倒是有意思,如此机密之事都能向我们透露,这赵应元找他们这帮人共事也真是所托非人啊,早晚要因行事不密被害死。莫茗简单评价了一下赵应元翟五和尚等人,然后转头朝身侧的陆军第104连连长茅德胜105连连长李仁军新立的骑兵大队队长杨明阳说道:这次我们的目的就是去青州搅混水的。能配合赵应元这厮把青州夺下来那是最好了,夺不下来的话就在附近把动静闹闹大,闹得越大越好。山东离北京才多远,这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满清紧张不已,更何况现在他们的主力部队正陆续开往山西,准备与李自成展开大会战。我们这时候给他们上上眼药,分担一下李自成的压力,让其不至于快速落败也是好的。但也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打硬仗不打消耗战,软柿子可以捏一捏,若是敌军抵抗坚决那就绕开。总之我们是策应,不是为了赵应元,也不是为了大顺,是为了我们自己,这山东局面越混沌越好。
这本是出发前就定下的基调,几名带兵主官自然是没有意见。大家之前早就商议过了,这次赵应元打青州城,东岸人便去青州其他州县乡下转悠,一边收集粮草一边打击降清的地方势力。那些地方缙绅武装战力士气都羸弱得很,在东岸人看来实在不堪一击,甚至连挺身队的士兵们都不如。其实这样也好,可以让挺身队练练兵,通过虐菜积累一些自信心,对以后战力的提升有好处。
同理,新来的那些骑兵也是如此。此次莫茗将新来的350多名波兰雇佣兵整编了一下,这些人基本都是骑兵,莫茗将其中战斗经验较为丰富的250人抽调了出来,与250名李振纲带来的骑兵一同组成了一个骑兵大队。大队长由穿越众军官杨明阳担任,副大队长分别由一名波兰老兵和从挺身队1大队调过来的裴钦担任。
由于东岸人这两年多时间总共才从本土马岛南非的军马场成功调过来十余匹马,这些马目前都要留在后方配种,以改善本地蒙古马朝鲜矮马的品种,因此这些骑兵目前仍然只能骑乘着从山丹人那里交易过来的蒙古马。这让以重甲骑兵著称冲击力极强的波兰骑兵顿时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他们目前纷纷转职成了轻骑兵,主要使用军刀手枪与敌进行近距离格斗,偶尔使用骑矛冲击一下处于崩溃边缘的敌军步阵。好在他们都是打老了仗的老兵了,近距离格斗的手艺也相当强,士气也还可以,因此这支骑兵部队可远比那些挺身队的步卒战斗力强多了。
李闯的形势现在很不乐观,青海甘肃一带持续不断的战争牵制了他很大一部分主力,而南边张献忠目前也正在厉兵秣马,剑指汉中,准备捅老李菊花。处于大顺控制之下的豫西豫南情况也不是很妙,南明军队在史可法的严令催促之下开始进攻大顺控制下的州县,当地小股大顺地方兵马抵敌不住,开始且战且退。而在双方主力云集的山西战场,随着八旗劲旅次第而来,加上地方武装后兵力已经高达十五万以上的清军对李过陈永福等人的大顺军团构成了巨大的数量优势。战力本就不如八旗军,现在就连数量都不到人家一半,再加上人家还调了大量红衣大炮过来,火力上也多有不如,这仗已经很危险了。
因此,不愿意看到李自成速败清军迅速统一北方的东岸人决定在山东搞搞事,搅出一些名堂来,好分散一下清军的注意力,如果能分散其兵力那就更好了。(未完待续索,!
第一百七十四章 浑水(二)
为了扩大影响,莫茗在和烟台堡内的军官们商讨一番后,决定趁赵应元在青州发难的机会搅一搅浑水,争取将局面闹大一些。最好能将青州整个砸烂,让清军野无所掠,那样就更妙了。到时候捞不着给养,看那些清军怎么办?征税么?那老百姓又跑山里去了;不征税?那吃什么?难道学李闯拷掠缙绅?那样就政治不正确了!
从10月下旬出兵后开始,东岸人这支总计4600多人(不含军夫队2500人)的部队进军神速。他们从烟台出发,经福山栖霞莱阳三县直趋入莱州即墨县境,仅仅花了一个星期。而且一路未做任何交战,各县的地主武装望风披靡,没有任何人敢于阻挡。而更令人喷饭的是,这一路上他们竟然几乎未消耗任何粮食,因为每当路过沿途的一些庄子时都有人送上一些粮食草料猪羊和银两丝绢之类的财货前来劳军——其实说是送瘟神更准确些,因此他们的粮食不减反增,令莫茗等人暗爽不已。
不过这一路上行来的所见也让众人大为惊讶,原本以为登州已经够残破了,如今他们陡然发现经过上半年张大雅张千出的十余万匪军这么一闹,这莱州府的鳌山卫即墨县胶州灵山卫等地竟然比登州还要荒芜。策马在乡间驰骋个把小时,入眼所见之处均是无人照料的荒芜农田,偶尔遇见的一些种上了越冬小麦的农田也都集中在一些乡下寨堡的旁边。乡间村落内少有人居住,反倒是附近的山林里盗匪众多,也许说他们是盗匪也不准确,因为这些盗匪也自己在山里进行耕作。看起来诡异无比。
当东岸人的大军于11月3日到达胶州城外的时候,一直奔驰在外的治安队斥候再次传回了消息,而这个消息令莫茗等人都有些意外。
赵应元攻下了益都县。莫茗有些惊讶地说道,翟五和尚的信使说赵应元向王鳌永请降,王鳌永这厮竟然答应了。然后赵应元带了数百人入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全城。然后全城大索,揪出了躲在城内缙绅家里的满清户部工部侍郎,主持招抚山东河南两地的王鳌永,这位王大人及其随从已经被就地处斩。
这么奇葩!茅德胜不可置信地说道。他们也不知道历史上赵应元是如何攻陷青州城的,甚至连青州有没有被赵应元攻陷也不清楚。此时乍一听闻赵应元赚开城门抓住了王鳌永,众人都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王鳌永是最早投降清廷的一批官员,此人在山东劳心劳力,四处奔走,几乎为满清招抚山东废尽了心血,清廷甚至都觉得此人敢担风险功劳奇大。都准备给他封爵了,如今竟然倒在了黎明前,这不得不说是生活给王鳌永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如今我们怎么办?茅德胜再问。
怎么办?按计划办!莫茗从腰间抽出了指挥刀,肃然说道:说实话我一直没看得起赵应元那个墙头草,可没想到他胆子这么大王鳌永那么蠢,如今青州府城被攻克,还死了一个督抚大臣。这满清要是再没点反应那就说不过去了。好吧,还是按计划行事!王鳌永死了,满清在山东群龙无首,巡抚方大猷在济南自顾不暇,胶州镇总兵柯永盛又深陷剿匪治安战中,那么我们就仗义地帮赵应元这厮一把,先把这胶州城攻下。柯永盛的老巢,我就不信没点好东西。现在,我命令,进攻胶州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