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吕布兰法制纯碱第一步就是要让食盐(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钠。关于硫酸钠,北方制碱厂可以直接问位于桔树乡的第一化工厂索要,他们目前一直在稳定生产着一些硫酸钠,且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还用了一个喷淋吸收塔——就像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吸收塔一样——来吸收制得盐酸。目前宋强身兼第一化工厂和北方制碱厂两个厂的厂长。调剂一些生产成品给制碱厂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有了硫酸钠后,便可以将其与干馏过的木炭石灰石在一起加热。在这道工序中,需要设计一个加热炉,通过加热炉里的空气或者干脆就通入热空气来使得硫酸钠与木炭反应,以生成大家所需要的中间产品硫化钠。生成硫化钠后,其还会和加热炉内的石灰石反应生成硫化钙和最终我们所需要的成品——碳酸钠(纯碱)。

    当然,最后一步加热炉内反应所生成的成品其实是混合物,成分比较复杂,有纯碱未反应的木炭以及副产品硫化钙,其中纯碱约占40以上。这个纯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提纯了。由于木炭和硫化钙都不溶于水,而纯碱溶于水,那么就很好办了。里面的黑色木炭密度比水小,基本都漂浮在水表面,而硫化钙则沉淀在水底,将这两种物质去掉后,再通过结晶法析出碳酸钠,这时候得到的就是可用的成品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吕布兰非常适合东岸现有的工业水平,完全可以土法上马。只要你知道原理,那么技术和设备上根本就没什么障碍。事实上也是如此,北方制碱厂在7月份的时候已经试生产过几次,最后一次生产成功时得到的碳酸钠纯度经测算已经达到了96以上,完全符合工业生产所需的纯度要求了。有了这些高纯度的碳酸钠,那么国内无论是造纸制革玻璃印染纺织等轻工业,还是如钢铁冶金等基础重工业,所需要的海量纯碱都可以做到完全国产化了。要知道,光一个平安钢铁厂每年就要消耗大约150吨的纯碱(脱硫),如果今后要大上制革行业,那么其鞣制兽皮这道工序所需的纯碱就更是海量。如今北方制碱厂成功投产后,国内可是省了老大一笔从欧洲进口纯碱的钱了,所以说,科学技术真的是第一生产力啊。

    化工行业这两年的发展受限于人才的缺乏,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不过却还算坚决,一步一个脚印。先土法上马硝田制取硝酸钾,然后第一化工厂用土法生产制备浓硫酸,然后有了硫酸钠硫化亚铁之类的无机药品,再现在更是有了从硫酸钠制备而来的纯碱——碳酸钠。整个生产体系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既建设了一些工厂,也培养了大批人才。

    按照自然科学研究院化学所的安排,在今明两年他们可能还要看情况上马一个制取烧碱——氢氧化钠的生产线。如今既然能工业化制取碳酸钠了,那么通过其与石灰水(氢氧化钙)反应制取一些烧碱来使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三酸两碱之一的氢氧化钠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了它,那么下一步就可以生产肥皂了。其原理大致是油脂与烧碱产生皂化反应,生成肥皂。这可是一个赚钱利器啊,要知道在此时的欧洲,肥皂可是只有贵族才享受得起的奢侈品。

    东岸人一旦能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出肥皂,并将其高高在上的价格打下来,让更多的人能够购买得起的话,那么这绝对是东岸人除纺织品外的又一个现金奶牛。不过何时推出肥皂这种产品需要通盘考虑,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即在没有强大的自保能力之前应不应该着急推出这么一个极可能会惹人眼红的赚钱利器,另外就是也要考虑欧洲国家是否能够容忍其国内的白银大量外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英国为了向波兰购买大量谷物,商人们就经常需要向国王申请允许贵金属外流,以便能够及时支付给波兰人粮食货款。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执委会需要考虑的事情,化学所的技术官僚们不需要搞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们只需要单纯地做好技术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了,就像眼前的纯碱生产一样。执委会认为该上肥皂项目的时候自然会要求他们上马生产线,如果执委会认为目前时机还不是很适宜,那么他们就只能暂时歇着了。当然了,私下制备一些高级肥皂(如鲸油肥皂)给穿越众及其家属们享用享用也不是不可以,而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
    北方制碱厂制取纯碱的生成过程中,最后的副产品是硫化钙。本着东岸人对任何物品都要吃干榨尽的原则,硫化钙这种物质的最后剩余价值也有必要榨取一下。为此,厂长宋强决定在制碱厂内再新设一个车间,专门用于处理生产纯碱过程中所得到的副产品硫化钙。

    他的思路很简单,附近一些工厂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以往这些废气都是直接排入大气中的,不过现在思路却是可以小小地发散一下了。这些气体排出的时候往往带有很高的温度,如果将其通过一个管道与高温水蒸气一起通入硫化钙中,那么这个时候硫化钙就会与其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硫化氢气体。而硫化氢气体在某种条件下可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水和单质硫磺。当然,这个反应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反应温度水蒸气湿度空气的含量都有一定的限制。不过总的来说反应条件并不苛刻,在实验室已经成功反应的情况下,多花时间做一些试验,做到工业化生产并不难。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可以拿到前道工序中去制碱,当然也可以拿去烧石灰。而更重要的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硫磺,这对东岸人来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如果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回收前道工序中的硫磺(生成硫酸时燃烧的单质硫磺)的话,这就意味着东岸人取得了硫磺循环利用的技术,也算是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钱了。

    我们还可以再将这个方法更发扬光大一些,比如东岸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如果将这种气体通过管道输送过来。在高温(600多度)的情况下,与一定比例的硫化钙混合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钙和单质硫磺。关于这个反应的条件,目前化学所的人还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已经接近成功。如果接下来他们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再取得进展的话。即使回收效率不如后世那么高,但也算是一个极大的突破了。因为这意味着东岸人已经做到了从含硫的煤炭中回收单质硫磺,从此再也不用从外国进口硫磺,外国人卡东岸脖子的武器又少了一个。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目前化学所的那帮技术人员们还需要大量的实验与验证,然后才能进行工厂的设计与生产。而在平安县的化工产业稳步前进的时候。远在西岭地区的罗洽港内,本地继加工籽棉的轧花厂之后的第二家工厂——罗洽皮具厂也正式挂牌成立了。这家厂的成立西岭地区专员邵树德虽然出了不少力,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新上台的这一届政府的大力推动。

    随着纺织品市场的风云变幻,刚刚上台才一年多的新政府也倍感压力,他们除了满世界开拓新市场之外,还在努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执委会的诸位委员们想来想去。除了军工造船以及皮革外,东岸便再无拿得出手的新产业了,毕竟你总不能靠出口粮食这种低级手段来获取利润吧。军工与造船虽然利润率高,但问题是需求量小,而且还相当不稳定,整体算来远不如纺织品所产生的利润。

    而皮革行业相对来说就比较稳定了,目前欧洲市场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我们再拿法国来举例。目前法国的各阶层对皮毛的追求程度令人吃惊——不然他们也不会去魁北克搞皮毛交易了。而皮毛在此时的法国依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产品,有钱的富裕阶层穿戴的都是北美出产的河狸水獭海豹皮,这些皮质地优良,在法国非常受人追捧。而普通人则只有穿戴一些便宜的牛羊皮了,但这也相当有限。当然他们也可以穿戴一些富人廉价甩卖的旧皮衣——法国人对新款式的追求非常热烈,一件新款海豹皮衣往往穿个一两年就会廉价甩卖给那些刚刚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不过这和庞大的需求比起来毕竟还是少数,而且法国可不是如同英国那样的畜牧业大国,他们的牛羊皮保有量并不高,但需求却不少——这便是市场了。

    而恰好如今的欧洲深处于战争泥潭之中,交战各方对于弹药包皮靴枪套水囊武装带皮甲皮帽等装备的需求量一直就很大。而东岸人在这之前的几年间就一直陆陆续续向法国西班牙汉萨同盟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出口着大量的战争皮具,陆陆续续也获利了数十万元。如今执委会想要做的,其实就是想将这门生意发扬光大而已,东岸邻近的拉普拉塔地区牛羊数量极为庞大,产出的牛羊皮质地非常良好。同时价格还极其低廉。东岸人可以从他们手里大量低价收购,然后在工业化大规模制取的廉价纯碱的帮助下,鞣制兽皮的成本可以降低到一个欧洲人难以想象的低点,然后再加上东岸人独享的出色的染色技术,欧洲人在没有贸易保护的情况下是别想在这上面和东岸人进行竞争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执委会诸位委员们立刻便将其付诸于行动,他们首先派了不少工作人员在国内各处(主要是南方)进行调研,先对国内目前皮革工业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从整体上来说,东岸人目前的皮革加工(主要是指鞣制兽皮)比较分散,且大多为私营小作坊式的企业,竞争能力并不太强。而政府在这个产业内存在的象征就只有位于牧场乡的一个小型的皮具加工厂了,他们从国内各个小作坊或者散户手中收购鞣制好的兽皮,然后加工上色,做成各种皮具并出口到各个市场。

    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来的发展速度其实相当有限,远的不说,40年出口额大约为9万多元,到了41年勉强增长到了115万元;然后到42年,又跌回了11万元;而去年的时候,出口额略有增长,达到了13万元出头的样子。这种出口增长幅度,和一年一个大台阶的棉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欧洲进口的天然纯碱并不便宜——甚至可以说贵,这造成了东岸人在普通皮具上面成本较高,完全竞争不过欧洲人,只能靠染色皮具挽回一些局面;二是皮革加工其实说白了需要大量的人力,从剥皮清洗鞣制到加工生产,每个步骤都需要相当多的人手,这对人手紧缺的东岸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这个本应大有前途的产业这么多年来就一直这么不温不火的。

    不过如今情况显然已经有了改善。首先北方制碱厂的顺利投产使得东岸人的纯碱一下子富余了起来,他们不再需要从欧洲进口纯度较低且价格还非常昂贵的天然碱,这使得他们的成本下降了很大一块。再一个就是经过工作人员的认真调研,大家认为皮革鞣制和加工过程中的很多工序其实还是可以做到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是他们设计出这么一条生产线来。

    而这其实并不难,虽然没有现成的后世设备与生产线参考,但大家完全可以模拟人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慢慢设计生产线和设备,然后再徐徐改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可靠性,这样总有一天会逐步做到完善的。再加上接下来明朝移民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因此劳动力缺乏的状况可能会稍稍有些缓解,而且在农闲时节厂子里还可以大量雇佣一些季节性工人,突击生产出一批成品存放起来,然后等待船只装运出港。

    就这样,经过一番论证后,经执委会授意,政务院工商部便将位于牧场乡的那个皮具加工厂全部搬到了交通便利的罗洽港(牧场乡只保留牲畜配种基地和军马场),同时新招募了很多工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准备开始逐步上马皮革加工产业。与此同时,他们还强力整合了一下国内比较零乱分散的兽皮鞣制作坊,并吸收这些作坊主高级匠人们进入了新成立的制革行会中。然后组织他们开始制定行业的各种标准,如产品质量标准等等,以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从而和欧洲国家的皮具产品展开竞争。

    至于兽皮的来源,这个少部分靠国内提供,大部分恐怕还是要着落在拉普拉塔那边。拉普拉塔的牛羊种群数量极为庞大,牛皮往往三钱不值两钱地卖给西班牙本土智利查尔卡斯秘鲁等地,但这些市场的消费需求能有多大?因此拉普拉塔的牛皮一直大量积压,让那些畜牧场主们伤透了脑筋。但这对东岸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有了大量廉价的原料可以收购了,而且这种收购行为还可以将拉普拉塔本地的那些土生白人精英家族与东岸人捆绑地更加牢靠,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既然各个条件都具备了,那么在急于做出一番成绩的东岸新政府的推动下,制革行业开始纳入了国家重点规划产业之中,并逐渐开始了大规模生产。



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
    高摩又晕船了,这次是在黑海。即便是风平浪静的大洗澡盆子,也让高摩这个彻头彻尾的陆地人痛苦不堪。好在一路陪同土耳其军官哈桑极为照顾他的老朋友,船队多次靠岸休整,这让高摩好受一些的同时也令整个旅程变得异常漫长。

    今天已经是1644年的7月中旬了,奥斯曼帝国的鲁米利地区正处于她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布尔加斯湖畔的码头上,几艘高大修长的战舰正静静停泊着。高摩匆匆望去,只见这几艘都是东岸人为奥斯曼帝国建造的护卫炮舰快速巡洋舰之类的舰只,奥斯曼人将其停泊在风平浪静的黑海内,而不是让其加入深处前线的埃及舰队或爱琴海舰队,这其中的缘由很令人费解。

    也许他们想在某个时刻给威尼斯人一个突然惊喜?呵呵,随他们去了。高摩心中笑了笑,这两个国家打得越狠越好,最好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都牵扯进去。那样威尼斯人就没空在纺织品市场上给东岸人捣乱了,而奥斯曼帝国对东岸战舰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威尼斯人和奥斯曼人在东地中海交战的那种桨帆战舰吨位小船体结构松散火力不足,不过胜在机动灵活,在地中海这个大澡盆子里还能混一混。不过当他们遇到东岸人建造的装备24门各型火炮的护卫炮舰时,他们的那种松散的船体结构过时的跳帮格斗战术,就会在远距离火炮齐射的打击下遭受灭顶之灾。

    而这一点,奥斯曼人已经见识过了。去年威尼斯人与奥斯曼人在克里特岛附近展开了一场小型海战,结果威尼斯人两艘桨帆战舰被击沉一艘被俘,其余皆受伤遁走。损失可谓不轻。尝到甜头的奥斯曼人对这种新时代的战舰的喜爱程度更上一层楼,他们开始转而向东岸人打听那种更为强大的战列舰的信息。他们雄心勃勃的海军帕夏打算重整自勒班陀海战后就与西方越拉越远的奥斯曼帝国海军舰队,以重新夺回整个地中海的霸权——虽然这比较困难,也很不现实,但奥斯曼人从不缺少雄心壮志。

    关于‘巴耶济德’号战列舰建造的事宜。目前我国政府仍在进行评估。你知道的,这里面蕴含了巨大的政治风险,西方基督世界的西班牙法兰西已经就我国政府前几次向贵国出售的战舰提出质疑了,他们表示此举破坏了地中海海上势力的平衡,要求我国立即停止向贵国出口战舰。忍受着晕船带来的不适,高摩向哈桑轻声说道。

    他们所在的位置是奥斯曼帝国鲁米利地区的布尔加斯港。最近黑海对岸的那帮扎波罗热哥萨克们越来越不安分,他们经常乘坐着小型战舰前往克里米亚汗国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甚至奥斯曼本土进行袭击,四处烧杀抢掠,在奥斯曼国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奥斯曼帝国海军帕夏便下令将这几艘帝国最为先进的战舰调至布尔加斯港,定期巡逻黑海。同时要求其附庸国克里米亚汗国加强对哥萨克的打击,以稳定这地区的局势。

    码头上到处是一些扎着大头巾穿着宽松长袍的保加利亚人,以及从北方过来讨生活的摩尔达维亚人。他们看起来贫穷而又麻木,在码头上眼巴巴地做着力工的活计,如果他们没能找到活干的话,那么他们便会去乞讨。路过的一些穆斯林谨慎地与他们保持着距离,只有一些粗俗的家伙才会向他们吐口水。在这之中。显然摩尔达维亚人受到了更多的侮辱,因为当地保加利亚穆斯林称呼他们为没有长角的羊。

    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此时是骄傲的,他们的国家屹立于亚非拉三大洲,幅员辽阔,人口三千余万,并且还保持着对欧洲基督世界的军事威压。而文化方面他们做得也相当不错——好吧,至少一百年前做得不错——他们出了大批的哲学家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等等,他们的文明程度令整个欧洲都为之敬仰。当然现在已经不行了,固步自封且极为自大的奥斯曼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文化发展逐渐停滞。科技更是没有丝毫进步,制度也在时代的发展面前日趋老朽,这样一个老大国家已经逐步进入了衰退期。

    即使后面还偶有回光返照的兴盛期,但总体的衰落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即便奥斯曼国内一些开明之士已经认识到了与西方国家之间各方面逐渐拉大的差距,但作为一个整体。其国家意识仍然是固步自封的。他们保守而不愿意接受新思想,即便是几个世纪前对异教徒所持的宽容政策也开始逐渐走调,对基督徒无必要的侮辱和迫害使得奥斯曼帝国国内持续动荡。而动荡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保守主义极端主义思想的抬头,曾经世俗的奥斯曼帝国开起了历史的倒车。大城市里的帝国精英们热衷于将孩子送进宗教学校,他们夸夸其谈的就是各种教义,而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各项工作。

    不过眼前的哈桑显然不是那种满脑子浆糊的家伙,他是年轻一代军官中的佼佼者,思维敏锐头脑清晰,对外界有一定认识。同时也是海军帕夏极为看中的人物,家世也算不错,在奥斯曼帝**中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高,你们还有什么可以评估的?这对我们双方是都有利可图的事情,我们已经把价格提高到了20万杜卡特,折合成你们的货币就是40多万元,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要评估的?我们又没打算在红海舰队上装备这种战舰,我们和你们没有任何竞争,我们两国是可以携起手来的,为了对付那些该死的基督徒。哈桑通过一名私人翻译诚恳地说道。

    高摩只是笑笑,并不说话,然后转移话题道:哈桑,为什么带我们来布尔加斯?海军帕夏大人在哪里?我想也许可以和他面对面商谈一番?

    帕夏大人在阿尔及尔,正在谋划一件重大的事情,暂时恐怕没有时间来与你商谈任何东西。当然你别多想,只是正常地针对西班牙和西西里海盗的打击行动而已。哈桑说道,至于把你们带来布尔加斯,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有你们所需要的货物:黑羊毛白羊毛红铜硫磺水银石墨牲畜以及最重要的女奴。

    高摩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可以带我看看我们需要的货物吗?如果不方便的话就算了。鲁米利地区此时是奥斯曼帝国的精华地带了,大致包括后世的保加利亚和希腊全部罗马尼亚和前南斯拉夫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们至今还有很多人自称罗马人,信仰以东正教为主,尤其是其中的希腊保加利亚两地,在奥斯曼帝国长达数百年的征服与经营之中,已经较为富裕。而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马其顿黑山等地,则较为贫穷,史载其到处都是参天密林,人口密度较低,猪比人多。后世直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才对境内进行了一番人口统计,因此此时的鲁米利地区人口有多少不得而知,但估算下来有15002000万不成问题。

    当然没问题。哈桑说道,你是贵客,高,带你去保加利亚的乡村看看并没有什么。但今天也许不行,你的身体状况看起来不是很理想,也许可以等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我们再出发。
1...193194195196197...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