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这位万岁爷居然精通洋务啊!
这时响起了一声唢呐,36门大炮都已经准备完毕。孙元化回头看着全大明“最懂大炮、最懂洋务”的朱由检:“万岁爷,36门红夷小炮都布设完毕,随时可以发炮!”
朱由检连忙停止了和徐光启、汤若望的对话,然后堵紧了自己的耳朵,这才点点头。
他现在距离摆着36门大炮的阵地可很近啊,不捂着耳朵,非震个半聋不可!
孙元化扬起一面红色的小旗子,猛地挥下。
葡萄牙军官公沙.德.西劳亲自指挥一门3磅炮,他刚才用一根刻了许多到划痕的木尺观瞄,然后下达口令,让其余的火炮通过移动大炮屁股下面的木楔子以调整射角。他看见孙元化挥旗,就立即下令炮手将缠绕在一根短戟上的点燃的火绳塞进大炮的火门。两道硝烟从炮口和火门同时喷吐而出,然后才是震耳欲聋的轰鸣!
咔的一声脆响,150步外的一块正方形的木靶顿时被击得粉碎!
看到公沙.德.西劳命中了目标,余下的35门大炮的炮手也纷纷点火发射。这回可厉害了,35门大炮的轰鸣响成了一片,呛人的硝烟也开始弥漫。3磅重的铁球雨点一样的砸向150步外的几十个木靶,立时就将其中的十几块靶子砸碎!
随后,那些落在地上的炮弹大多又反弹起来,向前又飞行了二三百步,才又一次砸进了泥地当中。
第一轮齐射的硝烟还没有散去,炮手们已经完成了第二轮装填,随后又是一阵震天动地的轰鸣,然后又是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直到将前方所有的木靶全都打成碎片,才停止了射击。
靶场之上,顿时就是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屏气凝神,似乎被这阵密集的炮击给吓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见朱由检大声道:“好炮!传朕旨意,三日后出兵,咱们打黄台吉的黑炮去!”





抢救大明朝 第1779章 沈阳城,张小旗
大金天聪三年二月末,沈阳城。
这座大金国的首善之都,现在就跟个盖了一半就遇上老板跑路的半拉子烂尾工程差不多,到处都能看见修了半拉就停工的工地。
这沈阳城的扩建工程是黄台吉上台后才开始的,被努尔哈赤选中成为老巢的沈阳城原本是明朝沈阳中卫的卫城,占地面积很小,城堡也不算坚固。又因为战火蹂躏而严重受损,当努尔哈赤建都于此时,沈阳中卫的城墙几乎全部被毁,只剩下北门及其周边一段。
不过努尔哈赤过日子仔细,又囊中空空,也就没重修沈阳城。今年在靠着原来的沈阳北门的地方,依照马马虎虎修了一座大汗之宫,算是大金国的中枢要地。
而在黄台吉即位后,觉得身为堂堂的大汗,还是应该有一座比较牢靠的都城。于是就狠了狠心,掏出血本来要扩建修复沈阳城墙。准备在原来的城墙基础上开工,将城墙加厚、加高、加固;还将原来不大吉利的四门,改成了比较“发”的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门内的区域也划分成八块,给八旗子弟们居住。
如果这个工程可以顺利完工,黄台吉就能有一座崭新的城堡当自己的首都和根本之地了。
可惜这个大工程在去年的“一出燕山”之战后就停工了。四堵城墙只堆了一半,八个城门楼子都只修了底座。城外的壕沟倒是挖的有点模样了,而城内八块给八旗子地居住的区域,则随处可见建了半拉子的宅邸。在没有半拉子宅邸的地方,不是空空荡荡的荒地,就是修得非常简陋的房舍——几乎没有砖石的房子,都是夯土加上木料,看着都灰溜溜的,一点都不像是什么大官居住的地方。
至于商业区,全城就那么一条,位于汗宫北侧,名叫四平街。街上稀稀拉拉的开着十几间铺子,大多是贩卖粮食、山货、药材、骡马的铺子,也有几间食肆酒肆,还有两间棺材铺。所有的铺子都没什么生意,清清冷冷的,看着马上就要倒闭的样子——自从黄台吉这个二代大汗上台,沈阳城内的市面就一天比一天萧条了!
而沈阳城市面萧条的原因,当然就是天聪大汗打仗打亏了......打朝鲜的那一仗遇上了疫病,打宁锦的那回遇上了红夷大炮和袁崇焕,去年的入口之战最亏,遇上了一个“勇赛吕布,奸似仲达,狠如曹贼”的大明小皇帝朱由检......又是一场亏本战争。
当然了,大汗打仗总亏本的事儿,在沈阳这里是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的......大汗可是智比诸葛,怎么可能打亏了呢?摊开地图看看,就知道大汗没有亏了。“一出燕山”之战的收获,比诸葛亮一出祁山之战的收获可大多了!不仅拿下了马孟山——插汉河套以东的大约半个燕山,而且还趁着辽西明军东援的机会,拿下了天聪元年的宁锦之战中没有夺下的锦州城。
而且天聪大汗在“一出燕山”之役中的拿下的地盘可不是没有实际驻军,只是在地图上随便画画,而是真正驻兵屯田!从八旗当中抽出了正蓝旗和镶蓝旗的半数人马,加上八个新建的蒙古旗(八旗蒙古),以及一部分汉军(现在还没有八旗汉军,只有汉军牛录),分别在马孟山以东地区以及锦州周围屯田戍守。
这可是真正的开疆辟土,真正将大金和南朝的边界向前推了几百里啊!
所以在四平街上开买卖的汉民和汗包衣奴才,可不敢说“一出燕山”打亏了......
虽然大金国没亏,但是现在正在镶红旗的主子看铺面的包衣奴才张小旗却亏了!
他入口转了一圈,好歹上了几次战场,最后却什么都没捞着,回来以后还是镶红旗的奴才。当包衣奴才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张小旗的爷娘因为天聪二年冬季开始的饥荒丢了性命——张小旗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他的爷娘年纪都不小了,他是他爹和他娘的小儿子,他爹娘四十来岁才生了他。
而在这个时代,五十多岁快六十的人,除非是养尊处优而且注重锻炼的人物,否则都老得不行,也干不了什么重活,也不可能提刀上阵去给大金国打仗了。
对镶红旗的主子们来说,这老两口当然也就没什么价值了......如果张小旗能得个旗丁的身份,当然有办法为爷娘挣口吃的。
可他偏偏只是个奴才......虽然是个还有成长空间的小奴才,但是也没办法救了爷娘的命。
哪怕他愿意把自己的口粮让出来给爷娘也不行——他是包衣奴才,是没有饿死的自由的,只有主子认为他必须饿死的时候,他才能饿死!
而且能当主子的人都精明着呢,是不会把必须饿死的老人和孝子们摆在一起的!
他现在还记得和爷娘诀别的那一刻......两个老人家大冷天的被抓了差,去锦州军前效力,实际上谁都知道锦州军前根本不需要他们,那么老了去干嘛?给明军送人头?而且主子们也不会提供沿途所需的口粮。
实际上就是把这些多余人口赶出去饿死......而向来孝顺的张小旗,却是笑着和爷娘分手的!
必须得笑,大金国的包衣奴才从征出城,怎么可以哭?在上回入口之战中救了张小旗一命的范文寀带着镶红旗的汉军负责“护送”这群老包衣(不止张小旗的爷娘,还有好多人呢)去死......如果张小旗哭哭啼啼的给爷娘送终,范文寀就不得不杀鸡儆猴了!
一想到自己笑着送爹娘去死,张小旗的心就疼啊!眼眶一酸,眼泪就在里头晃荡了。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的銮铃响过,几匹健马风也似的在街市上面掠过,当先的骑士穿着老百姓的衣服,还剃了个大光头,张小旗认识他,正是镶红旗汉军的备御范文寀,也就是范文程的哥哥......在把张小旗的爷娘送出沈阳城后,他就没再回来,大过年的时候都没见着,没想到今儿却见到了。
“范大先生!”张小旗喊了一嗓子。
范文寀这个时候已经放慢了马速,听见有人喊他,而且还挺耳熟,就勒住马匹,回头一望,就见着一个眼泪汪汪的张小旗。
“小旗......”范文寀看着这个瘦骨嶙峋的孩子,就是一声叹息,瞧他的模样,也是饿得不行了!于是就一伸手,从怀里掏出小小的一个钱袋子,丢了过去,“这些钱你拿着,吃几顿好的,补补身子......千万别省!”
“范大先生......”张小旗一把接住钱袋子,马上就明白了什么。张小旗今年已经17岁了,没爹没娘没牵挂,镶红旗出兵的时候一准得带着他这样的奴才。
范文寀点了点头,大声道:“小旗,这次可不能再错过机会了......一定要当上旗丁!这是你爷娘的遗愿......这年头,只有当上了旗丁,才能好好活着,活出一个人样来!”
张小旗紧紧捏住了那袋子钱,重重点头,眼眶当中,全是泪水:“范大先生,俺知道了......俺这次一定要当上旗丁!”
只有当上旗丁,才能活出人样!这就是摆在大金国的包衣、汉民、蒙古人眼前的唯一一条上升之路。
而且......绝对可以走得通,只要肯拿命出来搏!




抢救大明朝 第1780章 黄台吉二出燕山
范文寀把一小袋铜钱丢给张小旗后,就直奔大汗宫去了——他这是去向黄台吉报告关内重要情报的。
看看他的那个光秃秃的大脑袋,就知道这几个月他去了趟关内。原来在完成了押送老包衣出沈阳的任务后,范文寀还没回城,就得到了他弟弟范文程亲自送来的一个新的任务,入关去联络范永斗等人。
结果到了北京城,就得知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他们仨已经坏了事儿,被东厂的番子以通番卖国的罪名捕了,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范文寀可真给吓丢个魂儿,他要是再早到个十天半个月,多半就得和范永斗一起给抓去东厂!
虽然给吓了个够呛,但是范文寀依旧没有忘记主子派给他的任务——打探明军的最新动向。
而明军的动向,其实也不难打听。也不需要打入什么太高的高层,只要去北京城外逛一圈就知道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从去年冬天开始,由通州向西北往宣府方向而去的官道上,时不时的就能看见运粮的车队。
而且大明皇帝驻跸宣府也不是保密的消息,在北京城内外几乎人人都是知道的。
小皇帝驻跸宣府,而且又大举向宣府运粮......只要脑子不太笨,就都能猜到明军想干什么了?
在猜到了明军大概的意图之后,范文寀又来了个深入虎穴,继续扮成和尚去探了一下宣府镇。
在宣府,范文寀没费什么劲儿就打听到了更可怕的消息——那个挂着北元大汗虚名的插汉部虎兔敦汗一开春就带着大量的部众向东游牧,到二月初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宣府墙外,大青山以北的坝上草原了。
朱由检到了宣府,虎兔敦汗到了坝上,他们俩现在又是亲戚加盟友,看着也不会开战,那就一定是要联手打别人了。
而那个“别人”是谁?用不着刺探都能知道,一准是大金国啊!
在摸清了大明和北元要联手进攻大金国后,范文寀不敢有半点怠慢,连夜就化妆成喇嘛僧,借口要去插汉部化缘出了宣府边墙(宣府边墙很长,根本守不过来,加上边墙外也都成了大明的地盘,所以就非常松懈)。然后就向在边墙外面游牧的蒙古人(兀良哈万户斡尔朵的人)买了两匹走马,向东一路狂奔,连着跑了十来天,终于进了沈阳城。
“大汗,虽然奴才没摸着什么机密,但却有十足的把握,南朝小皇帝和插汉部的林丹巴图尔很快就要联手出兵东征了,目标应该是马孟山一带......”
大汗宫,崇政殿内。才回沈阳,连脸都没顾上擦的范文寀这会儿就趴在地板上,向黄太吉、代善、阿济格、多尔衮、阿巴泰、岳托、豪格等人报告自己在关内的发现了。
不得不说,现在大金国上下,至少是大金国八旗上下,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贝勒爷,还是处于最低层的包衣奴才,人人都憋着一股攒军功的狠劲儿。
这大概就是利出一空的威力吧?哪怕朱由检的帐前家丁,现在也没这样的狠劲儿。
在如今的大金国,想要上升或者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得靠军功,除了军功,就再无别的路子可以走了,这就叫利出一孔!
也正因为这个只能靠军功出人头地的制度,使得大金八旗上下极度好战,现在听说大明和北元要联手出兵,崇政殿内的这群八旗大头目,竟然个个都露出了兴奋的颜色。
黄台吉也是一脸的喜色,挥挥手将范文寀打发出了大殿,然后看了看左右,笑道:“这些日子驻守马孟山的三贝勒也遣人来报,是探明了南军、插汉部有联手来犯的迹象。现在范文寀也报告了这事儿,看来是错不了了!”
他冷冷一笑:“朱由检虽然有吕布之勇,但还是太过年轻气盛,沉稳不足啊!他的内部都没有整理好,新军也没有练成,就急急忙忙的要出兵燕山了,而且还和那个不中用的虎兔敦汗勾结在了一起。看来这次的燕山之战,将是我大金天兵重创南朝和蒙古插汉部的良机!”
“大汗,”大贝勒代善道,“这次再入燕山之役有点像《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朱由检就是拥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的袁绍,大汗您的局面则有点像曹丞相......大汗您兵精,利在速决。朱由检粮广,利在持久。”
代善到底是熟读三国的军事家,一眼就看出了后金最大的危机!
黄台吉点点头:“大贝勒所言极是,咱们的八旗兵个个善战,人人奋勇。在口内攻打南朝的坚城是差了一点......也不是打不下来,而是不值得死那么多人。但是要把战场挪到燕山,朕可不怕同南朝和插汉部决一死战!
现在只怕南朝和插汉部仗着粮足,慢慢和咱们消耗......诸位有什么良策可破吗?”
几个贝勒爷一听,都忍不住皱眉头了。“破袁绍”得有许攸来带路才能劫了乌巢粮仓啊!可小皇帝那边谁是带路的许攸?
“大汗,”过了一会儿,还是“聪明贝勒”多尔衮头一个开口了,“这回您打算出兵多少?咱们手头的粮食又能支撑多久?”
“朱由检和林丹巴图尔合兵而来,其势一定不小。”黄台吉皱眉道,“我们如果出兵太少,则不足以将之击溃。如果出兵太多......就怕兵粮消耗太多。而且马孟山距离沈阳又有点远,有七八百里之遥。咱们又没多少民伕可以用于转运粮食,只能靠随军携带和沿途征集进行补给......的确不能久战啊!”
黄台吉现在的局面根本不像官渡之战中的曹操,因为官渡距离许昌没多远。而且官渡之战中,袁曹两军仅在官渡一带的对峙相持就长达三个月!曹操的军队能拖那么久,可见也不是特别缺粮。
因为马孟山屯田还没有成功,所以黄台吉现在没有本钱率领大军在马孟山和朱由检对峙三个月......要真拖那么久,大金国差不多就要亡了!
所以大金国和大明朝争夺燕山,还就跟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差不多......别的都还好说,没粮食才是最大的难题!
多尔衮道:“大汗,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我八旗的武力虽强,但是因为粮少,难以集中运用于燕山。所以实际战力最多是敌人的一倍,想要速胜,就只有用倍则分之之法。”
到底是聪明贝勒,别人看个《三国演义》就不错了,他都能说《孙子兵法》......怪不得黄台吉挂了以后给他当摄政王呢!
黄台吉问:“如果才能倍则分之?”
“这个......”多尔衮略一思索,已经有招了,“大汗,南朝小皇帝虽然年幼,但不失狡诈,不容易上当受骗。而插汉部的虎兔敦汗比较愚笨,比较容易欺骗......而且虎兔敦汗在意的也不可能是燕山的山林谷地,北面的辽河、潢河两岸的草原,才是蒙古人的地盘,也是插汉部的根本。我们应该有办法将虎兔敦汗引到草原之上,到时候要灭了林丹巴图尔就易如反掌了。
而林丹巴图尔一灭,朱由检就将孤掌难鸣,再击退他也就没多难了。”




抢救大明朝 第1781章 真是宿命之敌啊!
“大汗,朕的意思是,燕山归朕,草原归你......归朕的燕山,朕自己去打!归你的草原,也是你自己去取。至于辽东的地盘,除了燕山东麓和属于燕山余脉的辽西山区外,朕收取原辽东总镇所辖之地就知足了。其余地方,可悉归北元所有!”
兴和所城之外,一顶巨大的金顶大帐之中。“最懂打仗”的朱由检,正在和“跑路汗”林丹巴图尔商量着瓜分后金国的事儿......虽然朱由检压根不相信这一把就可以平辽灭金了。
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啊?朱由检手头能打的,也就是12000帐前军,60000宣、大、京、昌镇军。而且也不能全拉出去打燕山,其中帐前军得留2000看家,大同、北京、宣府三地都得留兵,三地总共得留兵30000以上。
也就是说,现在能跟着朱由检出兵的,总共就是40000兵马,另有36门“黑炮”。
这个数目其实也不少了,而且马、步、炮齐全,大约可以算得上是东亚最强军团了。如果真的在燕山大山里面和黄台吉决一死战,朱由检真是不害怕。
可问题是,他也知道黄台吉的水准......没那么好对付!
所以朱由检现在的打算,还就是争夺燕山之地。
而燕山......其实是个好地方啊!
别看燕山山脉山连山、沟连沟的,好像没多少平地。但实际上燕山山区内可以开垦的沟谷极多!这些沟谷都有比较充足的水源,是可以开垦放牧的好地方。如果能占下整个燕山,多开出1000万亩耕地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因为燕山的遮护,这些地区的冬季要比北面的草原、东面的辽东要暖和多了,水土也保养的很好,非常适宜开垦。
如果朱由检能够把燕山之地给吃透了、拿稳了,不仅后金再无入口破坏的可能,连北直隶的粮食供应压力也能大大减缓——1000万亩土地,哪怕亩产只有一石,也能有上千万石啊!
而且遍布沟谷的燕山山脉还是个非常适合建设封建主义的好地方......明朝的那种军民指挥使司和军民千户所,其实不大适合摆在大平原上。因为大平原上不容易维持割据,一旦中央权威衰弱,就会出现互相吞并的局面,进而出现非常强大的藩镇。
而那些窝在沟谷里的军民千户所想要互相吞并就不大容易了......地形摆在那里嘛!
所以朱由检就打算在燕山山区中分封一大批军民千户所,现在可以用来屏障北京,将来还可以将这些军民千户所当成殖民团体外迁——真正有战斗力的封建殖民团体也是需要进行锻炼的,就让他们在燕山山区里面先练练手吧!
林丹巴图尔听着朱由检开出的土地分配方案,眯着小眼睛好一番盘算。倒不是对方案有什么不满,而是压根就不相信朱由检......他是北元大汗,朱由检是明朝皇帝,双方是命中注定的宿敌啊!
现在联手对付后金只是暂时的,等后金一完蛋,北元南明还是得一争高下。
而朱由检显然是南明的雄主!林丹巴图尔心想:看来本汗只能想办法维持北元南明的局面,等将来额哲当了大汗,再去对付那个什么“朱慈娘”(大汗不认识“烺”)吧!听名字就好对付,心慈手软的,还有点娘......
想到这里,林丹巴图尔点点头道:“行啊......我们蒙古人有草原就足够了,不需要燕山、辽西山地和辽东总镇的地盘。”他顿了顿,“皇帝,您的意思是咱们分兵两路进军,您带兵走燕山,我走草原,两边一起进军?”
“不必一起,”朱由检摆摆手,“大汗可以先去塞罕坝驻牧,那里的牧草非常肥美,等到夏季时,大汗的战马一定会膘肥体壮,届时再越千里松林东进潢河......如果黄台吉那时候还和朕对峙于马孟山,相信草原上一定会有许多蒙古部落再回到大汗麾下的。”
潢河是辽河的一条支流,两岸都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昔日契丹人的腹心之地,也是插汉部昔日的核心地盘,从肥美的塞上坝草原穿过千里松林就能到达那里。
一旦插汉部的大汗回到潢河流域,蒙古左翼十有八九就得变天!
到时候黄台吉如果还没被朱由检打了黑炮,也得从马孟山退兵......而马孟山以东的大片谷地盆地,则是昔日大宁卫所在,那里也是北平行都司的治所,同时也是九塞王之一的宁王的封地。
朱由检一旦夺回马孟山,就能重建大宁卫,恢复北平行都司都不是不可能的。
林丹巴图尔又扒拉了一下小算盘,怎么算都觉得朱由检提出的办法挺好......先让明军去打,如果进展顺利,那么等到夏天,他再穿过千里松林,也就没有多大的风险了。
看来北元的再兴,已经有望了!
......
“陛下,您给虎兔敦汗的条件是不是太优惠了?咱们可给了他10万石粮食,10万束干草,3000领布面铁甲......”
“是啊,咱们马孟山打生打死,让他去抄掠潢河,是不是太便宜他了?”
“陛下,这虎兔敦汗过去一直拿咱们的银子不办事儿,可是劣迹斑斑啊!”
林丹巴图尔前脚才欢天喜地的离开了兴和城,后脚就有人和朱由检算小账了。
朱由检扫了眼左右,说这话的是杨镐、张凤翼和黑云龙。看来这三位以往没少吃插汉部的亏。
1...593594595596597...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