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定居在大凌河中上游的喀喇沁蒙古人也投了黄台吉,并且出兵出粮参与了入口之役,当然也损失惨重——不仅损失了许多壮丁,而且因为提供了宝贵的口粮给后金军充军粮,又全无收获。所以从崇祯元年冬季开始,大凌河流域的喀喇沁蒙古部落就开始闹饥荒了(这一年华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都遭遇了旱灾,喀喇沁蒙古人的地盘又因为一直处于战乱当中,所以情况尤其严峻)。在朱由检看来,这就是出兵夺取营州四屯卫故地的最佳时机!
而另一路大军,则是朱由检亲自率领的原蓟镇军、京营军(由朱纯臣、张凤翼率领的一万八千人)、密云军和帐前军,总兵力约有六万人,从密云镇下属的潮河所出了边墙,沿着潮河北上,终于在十月初十这天抵达了已经被兀良哈大公主控制的虎石哈镇。
虎石哈镇在明朝洪武年间属于兴州五屯卫,也隶属于北平行都司,后来也被喀喇沁蒙古人占据。
朱由检这次出兵墙外的目标,就是兴州五屯卫和紧挨着兴州的会州卫的故地——也就是密云边墙以北,宣府边墙以东这一块儿。
根据计划,朱由检会在故兴州五屯卫的地盘上建立一座镇城和一座守备城,同时再设立10个千户所(卫),再迁移至少10000户屯军(民)出边墙,在10个千户所(卫)的地盘上定居。同时,他还会命令赵率教从所领的蓟镇军中抽调愿意受封卫所的将校,在遵化县和永平府的边墙外面的会州故地,也建立一座守备城、10个千户所,也迁10000户屯军(民)出边墙定居屯垦。
如果兴州、会州,还有辽西那边的营州屯垦开拓能够成功,那么黄台吉这辈子就再别想入长城一游了......
而且兴州、会州、营州拓殖的成功,也意味着大明王朝扭转了不断收缩的颓势,再一次进入了扩张时期。
上辈子学了五十多年怎么当皇帝的朱由检太知道扩张对大明这个国家的意义了!
大明汉地现在已经过于拥挤,天子脚下的北直隶更是如此,人多地少,再加上气候日益寒冷干燥,吃饭越来越是个问题了。
而解决吃饭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张!
可是朱由检又学不了逆子,把扩张当成一桩生意来做——倒不仅是因为朱由检没学会逆子做生意的本事,而是他的大明朝还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并不是以工商业和海洋贸易非常发达的东南沿海为中心的。
所以朱由检的大明只能走封建军事殖民的路线,而老祖宗留下的卫所制和蒙古人隔代传下来的千户制,其实就是封建军事殖民的工具!
因为无论是大明卫所还是蒙古千户,都是军民合一,而且都可以成建制的移动。
至于兀良哈大公主管辖的两个万户斡尔朵,一样是军民合一,而且还可以长途跋涉!
如果能把这些万户斡尔朵和军民千户所结合起来,大明特色的封建军事殖民,也许就可以如虎添翼了!
......
所谓的虎石哈镇其实就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堡垒,矗在潮河边上的一处谷地当中。堡垒外面有个小小的商市,应该是明朝商人和蒙古人交易的地方。周围还有一些荒芜了的农田,因为去年春夏两季的干旱和之后的战乱,田里都是枯死的农作物和荒草。
原本居住在此的喀喇沁蒙古人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现在只剩下兀良哈大公主的蒙古骑兵在堡垒外面列队迎接他们的男主人。
当朱由检率领着先行一步的两三千帐前骑兵和部分官员抵达虎石哈镇的时候,这位兀良哈大公主已经换上了盛装,领着几个从两个万户斡尔朵中选出来的美貌侍女,出了堡垒大门,恭恭敬敬的跪迎。
朱由检可是刚刚打败了后金天聪大汗黄台吉......而且再一次冲锋陷阵,妥妥的大明第一勇士,兀良哈大公主当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起来吧!”朱由检从马背上翻身下来,望了这个已经怀上了孩子的女人一眼,笑着道,“干得不错啊......都已经到了虎石哈镇了!”
兀良哈虽然有了身子,但还很利索的起了身,跟在了朱由检身边,一边跟着皇帝往里走,一边笑着报告:“万岁爷,奴不过是借着您的威名平定宣镇边墙外的诸部......现在塞罕坝草原和宣镇边墙之外,都是陛下的地盘了。”
塞罕坝草原是朵颜万户斡尔朵的驻牧之地,朱由检也打算在那里修一座行宫,用来宣抚草原。
“两个万户斡尔朵有多少户部民了?”朱由检又问。
“回禀陛下,现在兀良哈万户斡尔朵已经有8000户部民了,朵颜万户斡尔朵的部民比较少,只有5000户......这些部民约半数是喀喇沁人,半数则是兀良哈人。”
朱由检轻轻点头,又问:“有黄台吉的消息吗?”
“陛下,黄台吉也搜罗了许多喀喇沁人,往滦河东岸退去了。”兀良哈大公主道,“奴还听说黄台吉准备在马孟山屯田......他准备将掳获的喀喇沁蒙古人和原本已经归附他的蒙古人混编出一个蒙古八旗,让他们在燕山屯田!”
“什么?蒙古人屯田?”朱由检哈哈大笑,“他还真想得出来......”
兀良哈笑道:“蒙古人哪里会种田啊!可别到明年屯出个颗粒无收!”
朱由检笑道:“由他去屯......朕不怕和他比种地。”他顿了顿,又看着兀良哈笑道,“大公主,朕还有件事儿和你商量,朕想着在塞罕坝草原上来个大会蒙古诸部,你能帮着张罗吗?”
抢救大明朝 第1756章 大会蒙古,一起去抢
“大会蒙古?”兀良哈大公主对朱由检提议感到有些奇怪,“万岁爷,您可是大明天子啊,您大会蒙古诸部......”
蒙古诸部的法统毕竟是北元,而大明和北元终究是敌对的。由大明天子出面大会蒙古诸部,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古怪啊!
“呵呵,”朱由检笑着解释说,“他黄台吉可以大会蒙古诸部,朕就不能大会蒙古诸部了?而且朕又不当蒙古大汗,朕是中原天子,不会眼馋你哥的草原江山。”
“那陛下大会蒙古是想......”
朱由检看着连日骑马行军,脸皮都晒得有点黑的大公主,嘻嘻一笑道:“我的大公主,你就放心吧,朕不是想单独大会蒙古,而是想和你哥哥林丹巴图尔一起大会蒙古诸部......会盟反对建州,会盟之后,朕还要助插汉部反攻辽河河套!”
“真的吗?”兀良哈大公主眨巴着眼睛,“万岁爷真的要助插汉部反攻辽河?”
朱由检点点头,笑道:“当然是真的!现在建州女真收拢了许多喀喇沁人,打算在马孟山东面驻牧屯田,现在才十月,估摸着能赶上明岁的春播。
所以朕琢磨着咱就在明年夏末时和你哥林丹巴图尔,在塞罕坝草原上来个大会蒙古诸部,然后大家一起去马孟山东面和辽河河套放抢......抢在喀喇沁人收获之前,就把他们麦子都割了!把他们的牲口都抢了!兀良哈,你看朕的办法好不好啊?”
原来朱由检大会蒙古并不是要学女真人去触碰蒙古的汗权,而是要拉上虎兔敦汗和其他志同道合的蒙古部落,一起去抢改行种地的喀喇沁人......好好的强盗当了那么多年,改行种地屯田,怎么可能不亏?就算不亏,也得抢的你血本无归!
朱由检现在已经知道当皇帝、当大汗、当国君的,也和做小买卖的一样怕亏本......亏得多了,哪怕“富有四海”的皇帝,一样会当不下去!
黄台吉本来就是个穷鬼汗,能有多少本可以亏?
兀良哈大公主也是个“草原女强盗”,听朱由检说了这么一个缺德带冒烟的法子,居然挑起大拇哥,一脸佩服的说:“万岁爷果然是英雄豪杰,兀良哈越来越佩服了......到时候奴已经替万岁爷生完了儿子,可以上阵打仗了......请准许奴带着两个万户斡尔朵的勇士,给万岁爷当前驱,去抢喀喇沁部的粮食和牲口!”
朱由检一听这话,就哈哈大笑起来,还伸手一搂兀良哈已经鼓胀起来的腰腹,“你果然是朕的好牛马,朕没白抢你!今日还能骑吗?朕可有日子没碰女人了!”
兀良哈听了这话也不害臊,还重重点头:“能骑能骑,奴结实的很,爷想怎么骑都行......”
两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一边讨论着马术问题,一边就向一顶扎在虎石哈镇子里的金顶大帐走去。
好在他们俩说的都是蒙古话,后面跟着的官员和少年亲卫都听不懂......就算能听懂也得装糊涂啊!
......
冬意在北京城也渐渐浓郁了起来。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冬天来的似乎又早了几日,而且更加干冷。而今年北京冬季的市面,也和这天气一样,比往年更加萧条清冷了几分。造成市面清冷的原因,除了今秋北京周围地区普遍歉收,还有一些地方遭遇兵火之外,就是大明朝廷对口外贸易的全面封锁,以及北京城武勋贵族阶级的手头从今年开始也变得有点紧了。另外,从去年开始,北京城的太监就开始过紧日子了......而且数量也少了许多!
在北京这边,从事口外贸易、和武勋贵族搭点边儿的,还有和宫里的公公们有关系的人可不少!怎么一大群人的手头都变紧了,市面能不萧条?能不清冷?
而市面一萧条一清冷,又连累了不少做买卖的商贩。
总之,从崇祯元年开始,天子脚下的北京城内,几乎人人都变穷了!
人们变穷了,心情当然就不会好。而心情不好,也就不会说崇祯皇帝的好话了。而从上明朝中期开始,对言论的管制就变得越来越松,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曾经让人不寒而栗的特务组织,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慑力......更何况在厂卫里面管事儿和办事儿的中下层,大多都是世袭的锦衣亲军,也算是和北京武勋贵族阶层搭点边儿的人物,他们一样因为朱由检的执政受了损失,还会帮着他管制言论?
所以在这个冬天,北京城内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戾气儿。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都是堪称正德第二的当今圣上崇祯皇帝的那些“荒唐事儿”......什么喜好玩乐不理朝政啦,什么不顾百官劝阻冒险亲征啦,什么为了个蒙古女人擅开边衅以致生灵涂炭啦,什么远征大同以致京畿空虚被奴贼钻了空子啦,什么指挥无方以致京营损兵八万啦,什么昌平皇陵被掘愧对祖宗啦,种种桩桩,都是对朱由检相当不利的消息,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议论不休,言语之中全都把朱由检当成了大明有史以来最昏的君了。
“唉,这都多少日子没回北京城了?北京城自打成庙老爷开始就是天子脚下,现在倒好,天子都在外头溜达半年了,就不知道回家!”
“还回什么家呀,跟个蒙古女人在外头别提多快活了,还回家干嘛?回了京城,就得给一群阁老和科道言官管起来了!”
“怕是没脸回来了吧?温榆水一战京营可损兵八万!昌平一战又让奴贼掘了天寿山皇陵......哪儿还有脸回京师?”
“小声儿点,这话说得过了,要是给锦衣卫拿去......”
市井民间如此,而公卿百官......在十月初的时候其实也都揣着看笑话的心思。他们这些官儿可比下面的小老百姓看得透,朱由检这个君啊......要么就是大明朝开国以来最昏的君,要么就是大明朝开张以来的第三雄主!
至于是昏还是雄,关键就看和奴贼东虏的这场口内之战打得如何了?而战争打得如何......也不能光看战报。斩杀多少?损失多少?掠获多少?这些都可以编的,需要崇祯皇帝当明主就多编点战果,少编点损失。反之就让战果缩点水,让损失扩大些。
反正文官手里一支笔,别的事儿干不好,编故事还能干不好?可问题是故事可以随便编,地图不能随便画啊!
刚刚传回的塘报,小皇帝这回冷不丁来了个开疆辟土,而且不是在距离北京城千里之外开疆辟土,而是就在北京城一二百里开外拿下了两个州——兴州和会州!
另外,在辽西方面,袁崇焕和祖大寿已经攻入了原属北平行都司的营州地面,而且进展顺利,势如破竹。
这可是一举收复三州之地了!这事儿谁能给整没了?不可能啊!小皇帝已经决定在兴、会二州的地盘上开辟燕山镇,在营州地盘上开辟辽西镇。两个军镇都得设总镇、巡抚,下面还一堆大小官员,怎么可能整没了?
而且,这小皇帝真的能从鞑子和奴贼手里抢回地盘啊!上回就抢回来大同、宣府边墙外的大片土地,因为交给兀良哈万户斡尔朵管理,大家可以当没看见。
但这次不行了,抢回三州两镇啊!这是空前大捷!而且......小皇帝还借着大胜把京营给整没了!
而这么一位雄主,他为什么总也不会北京呢?他到底想干什么?现在连京营都没了,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抢救大明朝 第1757章 颤抖吧,胖福王!
大明崇祯元年十月二十一日。
北京内城教忠坊,府学胡同,英国公园。
在英国公张维贤的书房之内,两人默默对视。因为昌平皇陵被烧的事儿,张维贤已经请辞在家吃老米了。但是再怎么吃老米,他都是执掌京营多年的英国公啊!不问世事是不可能的,就算他不想问,别的人还是会找到他。
今儿找上门来的,是兀良哈万户斡尔朵宰桑总管崔呈秀!
对,就是那个阉党五虎之一,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的崔呈秀!
在魏忠贤倒台后,这家伙和魏忠贤的另外几十个大走狗一块儿都被逮去西苑太液池中的两个岛子上关了,然后就没了下文。外头谁也不知道这个崔呈秀去了哪儿?也没人知道他是死是活。
朝中的正人君子们当然都上了弹章弹劾他这个已经被罢免的兵部,给扣上了魏逆死党,意图谋反的帽子。但是这些弹章送到朱由检那里就再没下文......崔呈秀始终是个革职不削籍的状态。
所谓的削籍,就是就是从官名册中除名,从此不在是大明民之父母了!没有了官籍,那么当官的时候辛辛苦苦贪污来的家业,也就很难保全了,除非还有同党在台上当大官。而崔呈秀这家伙所属的魏党已经彻底倒台......如果他被削籍,那就是逆党的一分子。一份家业要不了多久就得属了他人!
但是不削籍......那就意味着他还够不上逆党,仅仅是阉党。那些磨刀霍霍,想要分他身家的人就得掂量一下了。
逆党是没有机会起复的,而阉党没准哪天就翻身了!以崔呈秀的性子,你们谁要在他落难的时候分他的家产,等他翻了身不咬死你们?
而且革职的官员向来是受到保护的,这是官场潜规则,谁要坏了,谁就是官场公敌!
所以大家伙就只能再等等看,等着等着,就把他忘了。等他再出现的时候,居然就成了什么兀良哈万户斡尔朵的宰桑总管......这是什么官啊?到底算不算大明朝的官啊?
不过兀良哈万户斡尔朵的宰桑总管算不算大明朝的官并不重要,重要的兀良哈万户斡尔朵是朱由检的财产!所以这个崔呈秀代表的谁,就不言而喻了。
而这个崔呈秀一入北京城,立马就去了英国公园,找到了已经辞官回家的张维贤,将一份奏折的抄本交给他看。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因为张维贤手掌的颤抖而让纸张跟着一起抖动,而发出的稀稀索索的声音。
到了最后,才听见老人家张维贤的一声叹息:“我就知道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翻过去......只是没想到孙稚绳会上这个本子,虽然这是他左都御史的职责,但是这事儿牵涉到福王殿下啊......福王殿下终究是万岁爷的亲叔叔啊......”
原来崔呈秀带来英国公园的是孙承宗参福王勾结阉党奸佞图谋皇位的事儿!
这事儿在几个月前,倒是让不少参与其中的官员害怕了一阵子,但是后来没见小皇帝追究,大家伙也就渐渐的松了气儿——其实这事儿是情有可原的,当时不是代王和大同的八个郡王联名上奏,说万岁爷遇险了吗?大家伙儿商量一下新万岁爷的人选,也不算什么错吧?再说了,立福王是论资排辈啊!如果万岁爷没了,就该他当啊!让什么桂王之子来当,根本就是乱来啊!
再说了,就算该桂王之子当,那么推举福王的大臣也不能算有罪吧?
所以大家也就放心了......
可是没想到,孙承宗居然拿这事儿上来弹章,而且还把福王当成了“拥立之事”的主谋。而且还在弹章之中,将光庙、熹庙两位先帝驾崩之时的诸多疑点和拥立福王挂了钩......这事儿可就闹大了,搞不好要兴起一场大狱把朝堂一扫而空啊!
张维贤抬头看着崔呈秀,“崔总管......这可是孙总宪弹劾福王和阉党的,你也是......”
他的话说了一半,没再往下讲。
崔呈秀却是冷冷一笑:“国公想说下官也是阉党吧?没错,下官曾经是阉党,而且还跟着魏忠贤犯了罪!但是下官的罪已经赎干净了!”
说到“赎干净”三个字,这个崔呈秀都咬牙切齿了,看来买赎罪券买得都快破产了......
他的话说了一半,没再往下讲。
崔呈秀却是冷冷一笑:“国公想说下官也是阉党吧?没错,下官曾经是阉党,而且还跟着魏忠贤犯了罪!但是下官的罪已经赎干净了!”
说到“赎干净”三个字,这个崔呈秀都咬牙切齿了,看来买赎罪券买得都快破产了......
张维贤也叹了口气,心想:我的罪好像也挺大,得买多少赎罪券?打不打折啊?
“英国公,”崔呈秀这时忽然开口了,“这事儿你也脱不了干系......代王他们的奏章是你让人送北京的!妖言惑众、诅咒天子的罪过总赖不了吧?”
“老,老,老夫......也买赎罪券吧!”英国公皱着面孔说,“不过老夫为官清廉,没有什么钱啊!”
崔呈秀皮笑肉笑着道:“万岁爷知道你为官清廉......京营也没什么空额,就是不能打,一打就打没了八万人!”
英国公张维贤脸色惨白,轻轻叹息:“这都是多少年的陋规了,老夫也不过是照着老规矩办事而已......”
崔呈秀道:“甭说那么多了......万岁爷没想让您老买赎罪券,您老终究和下官这样的人物不一样!您老是英国公,与国同休,大明天下也有您一份啊!”
英国公张维贤一听这话,就知道不好,连忙道:“崔总管,要不我还是买赎罪券吧......”
“不卖!”崔呈秀笑道,“万岁爷给您老两条路,一是让令郎世子去军前效力;二是您老跑一趟洛阳!”
军前效力就是拉去当忠烈!
已经有好多勋贵当上忠烈了。可张维贤舍不得儿子啊!那是亲儿子,还是公认的孝子......不仅张维贤这么认为,张维贤所有的小妾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去,去洛阳是......”张维贤只好对不起福王,选择去洛阳一趟了。
“当然是请福王一家来趟北京城了!”崔呈秀笑道,“英国公,您只要帮了万岁爷这个忙,万岁爷就不追究英国公府这些年来吃了多少空额,而且还会再给你家一场大富贵!”
大富贵?张维贤心说:真的不是祸事吗?听着怎么那么不靠谱呢?
“那,”张维贤眉头皱着,“那老夫什么时候上路?”
“当然是越早越好,也别惊动什么人,直接去就行了!”崔呈秀笑道,“万岁爷已经派了锦衣亲军和东厂副提督在南海子营等候,您老爷子再带些个家丁家将,咱就一块儿上路去洛阳请福王殿下。”
好吗,东厂副提督抄家专家刘阎王刘朝带着锦衣亲军再加上一个英国公,突然跑到洛阳,“请”福王北上......这福王殿下胆要小点,还不得吓晕过去啊!
张维贤这时又问:“崔总管,有没有拿人......是请人的圣旨。”
“有啊!”崔呈秀笑道,“是中旨!这事儿可牵扯到朝中的不少阁臣,不方便下大诏。再说了,万岁爷也不一定会治福王的罪,他只是想亲口问一问福王殿下,他到底有没有谋害两位先帝?”
抢救大明朝 第1758章 不懂理财,就会抄家
朱由检其实并不在乎自己的大哥和亲爹是不是让拥护福王的阉党奸佞给谋害了的......虽然这两位死的都很蹊跷!但是他们不死,朱由检怎么当皇帝啊?当个有爹有大哥的信王,哪能和当个没爹没哥哥的大明皇帝相比?
而且朱由检打小就不为泰昌帝所喜爱——他的生母是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泰昌帝下令杖毙的!这样的爹,死就死了呗......
当然了,因为父兄之死疑点重重,所以朱由检对紫禁城也有点心理阴影,上辈子是没办法,直到甲申之变后才完全脱离了内廷和勋臣们的包围,但同时也失去了权力。
而这辈子朱由检能打了,几十年苦练而成的本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才轻而易举的摆脱了内廷和勋贵,还溜达出了困龙池、伏虎穴一样的北京城,在外边大显身手。
不过朱由检一直拖到崇祯元年的冬天还不回家,倒不是因为害怕步了父兄的后尘。而是因为手头又有点紧了,大明小皇帝朱由检又没钱了......忙活了大半年,没赚到钱,不敢回家过年啊!
而之所以又没钱了,当然是因为连着打了几个月的仗。这可是真实刀兵一起,黄金万两(出去)啊!
从六月份御驾亲征出北京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六个月,朱由检仅仅打败了一个蒙古大汗,逼退了一个后金大汗,收取了三个州外加两个斡尔朵的土地......就已经把一个堆得满满的内承运库给掏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