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高宏图上去一看,就见一个没带头盔的银甲武士伏在马背上,脑袋好像被什么东西打破了,全都是已经凝结的血污。
“这这......让大夫瞧过了没有?还能不能治啊?”
“治什么呀?”朱纯臣哭着说,“脑袋都破了个大窟窿,我找着他的时候,脑浆子都流了一地......早就没气儿了!”
这个朱纯臣还是挺讲义气的,赤手空拳从战场上冲了一阵后,并没有自顾自的溜走,而是转了一圈,又和压阵的祖大寿汇合,换了战马,又找了根长枪,就跟在祖家军后打了第二波。不过他并没有去追杀逃跑的八旗兵,而是在战场上找寻战死或是负伤的同袍,然后救死扶伤,带回了一大群的伤兵,还拉回了许多烈士遗体。
今天的这场骑战虽然是朱由检大获全胜,但是他手底下一群“欠命勋贵”和勋贵们的家丁亲卫,却是死伤惨重!
“七大勋贵”之中,抚宁侯朱国弼让人锤破了脑袋,朱纯臣在战场上捡到他的时候,已经气绝身亡多时......算是把欠的命还上了!
忻城伯赵之龙的头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找回一个身体,就在后面的马背上驮着,定国公世子徐允祯也当了忠烈,被人用长枪捅了个对穿!
三个忠烈的尸体,都已经被找到了,被救死扶伤的朱纯臣带到了高宏图这里。
另外,李尊祖、李守錡和刘孔昭三人,都是死里逃生,全都受伤挂彩。
其中李尊祖伤得最重,让人用个简易的担架抬回来的......他是让个八旗兵用长枪打落下马的,不仅摔了个鼻青脸肿,而且屁股上还被长枪扎了一下。朱纯臣找到他的时候,他正趴在地上哭呢,屁股上还扎了根断成两截的马枪!
襄城伯李守錡伤得也不轻,被一支长箭射穿了臂膀,流了不少血,他的身体本就不好,穿不了重甲,所以就弄了身没安装铁皮的布面甲糊弄人......
刘孔昭伤得比较轻,朱纯臣发现他的时候,已经被人射成了刺猬!不过他穿了一身好甲,所以并无大碍,只是因为战马被射死,摔下地时崴了脚。
七大勋贵,三个成了忠烈,两个重伤不起,暂时还能用一用的,也就剩下俩了。
欠命真的要还啊!
“成国公......”高宏图看着被朱纯臣带回来的伤员和忠烈的遗体,头皮都有点发麻,“那,那......是谁打胜了?”
“当然是咱们打胜了......”成国公朱纯臣吐了口气,“要不然本爵如何能替那么多的忠烈收尸?”
“那万岁爷......”
朱纯臣道:“还在前边杀敌呢!”
他说话的时候,一阵炒豆子般的火铳击发声,从前方的唐指山下传了过来。
朱纯臣道:“听见没?这就的万岁爷在指挥帐前骑士用鲁密铳射击正在扎营的奴贼呢!”
......
唐指山上的黄台吉,也听见烦人的火铳击发声音了!
不过他却没有一点要出战的意思,而是亲自带着阿敏、莽古尔泰,一起去了正红旗的营地,探望被朱由检射了两箭的代善。
那两支箭都已经拔出来了,都给黄台吉过目了,箭都是好箭,上等的“三不齐”,箭杆上还有名号,刻着“大明天子之箭”。不用说,射中代善的就是朱由检本人了!
大明天子带队冲阵,而且还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连射七八箭,其中两箭还中了三四十步外的代善。
这本领......都快赶上《三国演义》中的吕奉先了!
遇上这么一个骁勇善战的大明皇帝,实在是有点扎手了!
黄台吉正头疼的时候,代善的大帐外面忽然响起了听着就假的嚎啕大哭之声。
“呜啊啊......阿玛,你死的好惨啊!”
“阿玛,你就安心去吧,我硕托一定为你报仇雪恨.......”
“哈萨廉,你怎么不看好阿玛呢?你该咱阿玛打仗的手艺差啊......”
黄台吉听见外面的动静,就知道来的是代善的两个孝子,镶红旗的旗主岳托和他弟弟硕托。代善的这两个儿子是代善的前妻所生,不被代善和后妈喜欢,和代善的关系非常糟糕,代善又是个狠心的老子,一度想要杀掉这两个儿子,特别是二儿子硕托。
现在岳托、硕托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代善战死的消息,就这么跑来哭丧了......
代善一脸的怒气,“这两个逆子就盼着我死,我就该杀了他们!”
黄台吉也有点无奈,只能好言相劝:“大贝勒,他们都是一片孝心,是孝子......不如,不如让他们进来请个安?”
抢救大明朝 第1750章 持久战,拼耐力
“阿玛,您还活着啊!您的伤不重吧?找大夫瞧了没有?”
“阿玛,是谁把您伤成这样的?儿子帮您去找他报仇!”
代善家的两个孝子来了,都跪那儿给老爹请安问好呢,不过两张大饼脸上却挂着点笑意,怎么看都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代善没见着这俩孝子的时候还好些,现在见着了可就哪儿哪儿都不好,呼吸急促,嘴唇发白,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
在场的其他几个大贝勒瞧着这父子三人,都是哭笑不得。别人家是父子没有隔夜仇,他家倒好,这那是父子?简直就是冤家对头!
“大贝勒,你看看,你这俩儿子多好?孝顺啊!”黄台吉当然得打圆场了,他可不希望代善家里父子相残......当然了,他更不喜欢代善家父慈子孝!
大贝勒代善有八个儿子啊,而且几个比较年长的儿子都已经显露出了一定的才干!比如正在气代善的岳托和硕托,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还把老弱满营的镶红旗治理的蒸蒸日上。如果不是因为代善治家无方,偏安填房后妻所生的儿子,还虐待岳托、硕托这两个前妻所生的儿子,闹得大家都瞧不上他,现在的大汗一准是代善——可这老家伙对亲儿子都喊打喊杀,当兄弟的能不害怕?让他当了大汗,大家都得没下场!
代善哼了一声,对喊着要给自己报仇的硕托说:“射伤我的是南朝小皇帝......这小皇帝虽然年幼,但是却有吕布之勇。上回和虎兔敦汗打仗时就阵斩勇士贵英恰,生俘兀良哈大公主!这次又伤了为父......你若真有孝心,就下山去和他交战吧!”
什么?阵斩贵英恰?硕托吓了一跳,心想:那是蒙古第一勇士啊!明朝小皇帝那么厉害啊!自己要下山去和他打,那岂不是送死?他没好气的看了老爹一眼,气呼呼的不说话。
“大贝勒,你都知道南朝小皇帝勇比吕布,还让硕托下山去干什么?”黄台吉连忙给硕托递台阶,虽然他也瞧不上硕托,但是岳托当年可是全力支持他当大汗的——岳托是镶红旗的旗主,他不支持亲爹代善而支持黄台吉,就等于挡死了代善当大汗的路。
而代善自己当不了大汗,也不可能去支持杀亲妈的莽古尔泰——莽古尔泰的亲妈富察氏本是努尔哈赤的大妃,因为和代善眉来眼去,被努尔哈赤给休了,莽古尔泰也因此失去的嫡子的地位,恼羞成怒之下,居然杀掉了母亲!至于继承了正黄旗四十几个牛录的多铎,当时只有十三岁,当然也不可能当大汗。因此代善就只能顺水推舟,也投了黄台吉一票。
所以岳托的关键一票(代表镶红旗),就让黄台吉成为了大金国的大汗。
黄台吉拉了一把硕托后,又看着岳托:“岳托,你和硕托来的正好......这次入口之战快要结束了,咱们得好好合计一下接下去的仗怎么打了?阿济格和多尔衮刚才派人来报,说是已经打下了磨刀峪关口,待会儿安顿好了也会过来,一起商量对策。”
听见黄台吉这么说,岳托赶紧起身,拉着总是乱说话的兄弟去了一边,代善帐中的包衣奴才忙给二人拿了马扎。
看见二人已经坐好,黄台吉也就不等多尔衮和阿济格两兄弟,直接开始军议了。
黄台吉看了代善一眼,问:“大贝勒,你先说吧,那小皇帝用兵打仗的本事如何?”
“是个硬手!”代善捂着胸口,一脸的痛苦,也不知道是伤口疼痛还是被俩孝子给气坏了?
代善顿了顿,又道:“小皇帝不仅能冲锋陷阵,而且善用骑兵......咱们不能再把他当成之前遇到的那些南朝无能之将了。”
黄台吉点点头,道:“大贝勒说的不错,南朝小皇帝的确厉害!”他又瞄了莽古尔泰和阿敏一眼,“二贝勒、三贝勒,你们怎么看?”
莽古尔泰道:“南朝小皇帝厉害,咱们手头真正能打的八旗兵也就两万,这些日子陆陆续续伤亡了一千多......差不多是时候回去了!”
阿敏点点头:“回去吧......还是换朝鲜打吧!朝鲜虽然不比南朝那么富,但多少也能掠到一点东西,而且朝鲜好打啊!”
黄台吉点点头,不置可否,又望着岳托。岳托道:“大汗......退出长城我是赞同的,但是咱们不能放弃争夺燕山!燕山一旦失却,咱们和南朝的攻守之势就会逆转!”
黄台吉又扭头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豪格,“豪格,你怎么看?”
豪格道:“燕山要争夺,但同时也不能再置辽西和山海关于不顾了!”
“山海雄关可不易取啊!”黄台吉眉头深皱。
“父汗,”豪格道,“山海关是南朝必救之地,是不容有失的。如果我们不能以雄兵虎视山海关,南朝就会全力和咱们争夺燕山。而燕山阔大,地形又非常琐碎,到处都是山岭谷地,想要一一夺取可太不容易了。如果能用山海关分一下南朝的兵力物力,赢面也许就大一些了。”
“可是分兵辽西也散了咱们自己的兵力啊!”莽古尔泰插话道,“现在便是集中全力,也不见得能得了燕山,再分兵辽西,就更没把握了。”
“三贝勒,”豪格道,“决一死战才需要集中兵力,要经营屯田,积蓄力量,就得分兵。现在的南朝小皇帝勇比吕布,咱们即便汇集八旗大兵将之击败,伤亡损失也得数以万计。如果不能在战阵上将之斩杀,他就还是南朝皇帝,凭着南朝的国力,一定可以很快重建精兵,和咱们再战......咱们一个人换他三个,也换不起啊!所以为今之计,不仅要谋战争,更要谋屯田,谋经营,谋国力。”
豪格说的这些话,当然都是老爹黄台吉教的。黄台吉已经看出来了,大金国和大明朝的争斗将是一场持久战,比得不是一时的胜负,而是持久的耐力。
因为朱由检用兵打仗的手艺了得,想要跟过去一样轻易击败明军,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好在黄台吉对自己治国的水平还是有信心的!
他点点头道:“豪格说的不错......咱们得经营燕山和辽西!南朝要争的燕山,咱们不能轻易让出去,一定得留下足够的兵力和有才干的贝勒安抚燕山,长期经营。而南朝放弃的辽西走廊......咱们也得拿过来好好经营,一步一步的屯田推进,直到山海关城下!”
他的目光在代善的大帐中扫了一圈:“你们谁愿意经营燕山,谁愿意经营辽西?”
......
“万岁爷,您可算是回来了......”
”万岁爷,抚宁侯、忻城伯和定国公世子都没了......襄城伯也身负重伤,看着快要不行了!宁远伯也重伤......”
朱由检这个时候已经得胜回营了——营地就是高宏图的车阵。他可是连日行军作战,还亲自冲杀了几回,回营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了。不过还是不能休息,一边让人帮着卸甲,一边在召见高宏图、朱纯臣,还有刚刚赶到的黑云龙和赵率教。
而且他还得知了朱国弼、赵之龙、徐允桢阵亡,李守錡、李尊祖重伤的消息!
唐指山的初战虽然告捷,但是明军这边的损失也不轻啊,妥妥的惨胜!
抢救大明朝 第1751章 勋贵们,上山下乡去吧!
崇祯元年,十月初三,唐指山。
初二的激战,双方的损失都不小,而且都有点人困马乏,所以初三这天,唐指山战场,就显得格外宁静。只有偶尔响起的黑枪声,在提醒休整中的两军将士,这里依旧是汇集了大明后金两国十几万大军的战场。
朱由检昨晚回营的时候实在太累,在听了高宏图、朱纯臣等人的报告后,也没说什么,只是吩咐将忠烈好好收敛,然后就洗洗睡了。
一觉睡到第二天晌午才起,用了早饭之后,就在御帐当中见了刚刚率兵赶到的张凤翼、袁崇焕、洪承畴等人——现在明军的马步军主力差不多到齐了,八万九万大军,就在唐指山的西面,以高宏图的车营为中心展开。扎营的事儿,也不必朱由检操心,张凤翼、袁崇焕、洪承畴、高宏图这几位都是扎硬寨的专家,自然会安排好一切。
朱由检随便问了几句,就把话锋转向了“平账问题”......朱国弼、赵之龙、徐允桢殉国和李守錡、李尊祖的重伤,当然是唐指山初战告捷的重要原因了。
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勋贵带着家丁护卫去被后金的骑兵砍杀,朱由检发起的一波墙式冲击也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战果。
虽然这帮勋贵的罪恶远比功劳要大,但是有了唐指山的“偿命之功”,朱由检也就不能把他们整得太难看......毕竟今日之边将,就是明日之勋贵!
如果朱由检把这些勋贵赶尽杀绝,那么满桂、赵率教、祖大寿、侯世禄这些人,都是会心寒的。
即便是帐前亲军的那批人,所奋斗的目标,不也是成为与国同休的勋贵吗?
所以朱由检现在可以整治勋贵,但不能诛灭勋贵......就是朱元璋当年,也是先平定四方,而后再屠杀了一批功臣的,而且也没尽杀。要不然哪儿来那么多世袭的指挥使?
现在朱由检还没到“高鸟尽”、“狡兔死”的时候,所以也不能明着告诉底下人,自己是个不讲义气杀功臣的皇帝啊!
因此朱由检现在的目标,还不是“掀桌子”(那是他的桌子,怎么掀啊?),而是把桌子上的好东西都拿走,再把碍手碍脚的东西挪走。
朱由检瞅了一眼看着就碍手碍脚朱纯臣(别人都非死即伤,你怎么就好发无损呢?),皱着眉头问:“京营的账平的怎么样了?伤亡、逃散了多少?”
这话说的也太实在了!
不过朱纯臣的脸皮多厚啊!面不改色心不跳,出班上奏道:“陛下,京营的确疏于战阵,其中又颇多老兵弱卒,遇上奴贼大兵,损失的确惨重......短短两三日间,就没了六万多人,其中逃散的又占大半......臣治军不严,请陛下治罪。”
不说阵亡,改说逃散了......都临阵脱逃了,抓不回来了!
朱由检点点头,又问:“那还剩下多少是真正堪用的兵丁?”
“不足.......”朱纯臣斟酌了一下,“不足五万。”
“有那么多?”朱由检语气阴森了下来。
“臣再想想,”朱纯臣一咬牙,一脸肉痛的模样,“不足三万......”
“三万......”朱由检笑了笑,“三万也够了。”
够了?朱纯臣心说:才三万,都吃了空额能有几个?一个兵连饷带粮加上马匹、器械、甲胄,还各种杂七杂八的赏赐,一年最多也有30两的花销,三万兵才90万两......怎么够吃?
朱由检仿佛看穿了朱纯臣的心思,笑着又说:“三万兵拿来吃空额可没多少啊!”
“陛下,臣,臣......”朱纯臣一下紧张起来了,扑通一下就给朱由检跪了。
朱由检笑着摆摆手,“起来,起来......朕不治你们的罪,朕给你们留三万兵额,就是让你们这些武勋过日子的,是吃空额,还是拿这三万额兵去建功立业,都由你们。成国公,你们这些勋臣愿意吃空额还是愿意建功立业?”
“臣等自然愿意建功立业!”朱纯臣大声说着假话。
朱由检笑着点点头,“好啊!好啊!朕就等你这句话了!”
什么?朱纯臣闻言就是心肝一颤......自己又说错话了!这小皇帝一定在使坏!
朱由检又道:“建功立业其实是两件事儿......为国建功,为己立业。而眼下正好有个可以两全的机会,既可以为国建功,又可以为己立业。成国公,你可愿意?”
当然不愿意了......可朱纯臣不敢说啊!
“臣愿意!”朱纯臣正色道。
“好!”朱由检道,“奴贼这次入口没占到什么便宜,现在又被朕逼到了唐指山,已经成不了什么事了,退兵只是早晚之事。但是我大明的平奴之战,才刚刚开个头呢!要平奴,靠一味防守是不行的,得进攻啊!”
进攻?
朱纯臣听见这俩字,心肝都快碎裂了。
“万岁爷,”袁崇焕这时插话道,“臣也觉得应该进攻......欲灭奴贼,就必平辽东;欲平辽东,就得在辽西步步为营!”
怎么又是辽西?朱由检瞪了袁崇焕一样,心说:你个袁崇焕怎么有点一根筋啊,都在辽西死磕了一辈子,咋就不吸取一点教训呢?
“辽西当然得取,没有辽西,何来辽东?”朱由检只好再一次苦口婆心地对袁崇焕说,“不过取辽西的关键不是细细一条走廊,而是整个辽西山地,由燕山主脉往东,直到医巫闾山,都要夺取,都要掌握,都要变成我大明养兵屯田之地。唯有如此,辽东才可以收复,奴贼才可以平灭!
而如今奴贼入关兵败,蓟镇、辽西边墙外的蒙古诸部又因为连年战乱和干旱,损失惨重,已经难以自立。之前跟着奴贼为虎作伥,想必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这就是咱们趁机出兵塞外,收取燕山及辽西山地的绝佳时机!”
朱由检又一次提出了“取燕山”的战略。
“陛下,”袁崇焕在两三天前已经听朱由检说过这事儿了,不过他还是不大赞成,“燕山、辽西山地太过广阔,沟谷盆地极多,而且向来都是喀喇沁蒙古和内喀尔喀蒙古的地盘......即便喀喇沁和内喀尔喀诸部这几年因为天灾人祸损失惨重,人口锐减,咱们想要牢牢控制燕山、辽西山地,还是很不容易的......光是派兵进去,恐怕不行啊!”
“当然不行!”朱由检道,“还得分封卫所,屯田殖民!”
他又扭头看着朱纯臣,一字一顿地说:“成国公,燕山、辽西广阔,大有可为啊!京中武勋诸家,可愿意北出长城,受封卫所,永镇一方吗?”
“陛下,您说什么?”朱纯臣没明白。
朱由检笑着解释道:“朕要给你们三万兵额,再把边墙之外的燕山封给你们......三万兵额可以分成十卫二十所,分镇燕山各处。这十卫二十所都实行封建之制,一如西南的土司。受封一卫一所的勋臣,就是一方诸侯,上马治军,下马管民,还可以世袭罔替。而且朕还会给这十卫二十所发放粮饷......十卫二十所的饷额总数,就按照三万京营兵额的粮饷发放。成国公,你可心动了?想不想也得个卫军民指挥使司?这可是世袭罔替的富贵啊,而且你家的成国公也还是在的!”
抢救大明朝 第1752章 殖民从墙外开始
朱纯臣听完朱由检的话,真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他当然不想去蓟镇边墙外当个什么一卫之主了!
什么世袭罔替,什么永镇一方,什么独吃一卫粮饷......都不是朱纯臣想要的,他又不是祖宗朱能,没那么大能耐,也没那么大的雄心。
朱纯臣就想当个混吃的是的北京勋贵,哪怕当不上总戎,吃不到空额,只要能在北京城里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吃着祖宗贪污侵占来的老本,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朱家这小皇帝太能折腾了......这才当了一年多的皇帝,就把朱国弼、赵之龙、徐允桢整成忠烈了,李守錡好像也差不多快要成仁了。
自己命大,暂时还完好无损,但是下回能不能这么走运,真的只有天知道了。如果现在不答应,恐怕明天就得给小皇帝逼上战场去当忠烈!
“臣......臣的确心动了!”朱纯臣为了不当忠烈,只好把心痛说成心动。
“好好!”朱由检赞许的点点头,“朕就封你家一个世袭罔替的卫军民指挥使......只要你家能拉到1000军户去墙外开垦,朕就给你家1000户的饷额,再许你家去墙外圈30万亩可以开垦的土地。成国公,你能拉到1000家军户吗?”
“臣,臣去想办法,臣一定把这1000军户拉了来。”朱纯臣连连点头。
在京畿周围拉1000户百姓去墙外垦殖,对朱纯臣这样的大勋贵而言,那还真是小事一桩。
现在可不是崇祯十七年,北京城周围因为战争和瘟疫人口锐减。如今还是崇祯元年,边墙之内还是太平光景,天子脚下有的是无田无业的民户。
而且成国府本身就是大地主还兼营“小额借贷”,光是欠了成国府印子钱,一辈子当牛做马都还不上的贫苦农户,就不止千数了。只要成国府愿意免除一些利息,这群“某白劳”就得老老实实的出墙种地!
“光会拉人可不行,”朱由检接着又说,“还得把拉出去的壮丁配上器械,严加训练,使之成为屯军!朕可是给你家发1000额兵的军饷的,连银带粮,折成银子就是30000两一年,这可不白给,你家得出兵替朕打仗!
另外,你家还得在墙外筑个卫城......这个卫城要是让北虏东虏给夺了去,那可是失土之责!”
朱纯臣已经不是心疼了,而是心头滴血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