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复宇,别行礼了,这里没外人!”袁崇焕问,“奴贼来了多少?”
“两万!”祖大寿道,“清一色的骑兵,已经过了温榆水,正往咱这儿过来。都打着火把,声势惊人......而且他们的行军速度很快,天亮前一定能到大营外头。抚台,咱们是战是走?”
“走?”袁崇焕瞪了祖大寿一眼,“复宇,你说什么呢?我们五万几千人守着铁桶似的营垒,还怕区区两万奴贼?来人呢!擂鼓聚将!
奴贼敢来,本抚定叫他们死伤枕藉!”
袁崇焕是不怕后金八旗兵来进攻的,哪怕来的是两万八旗兵!
如果温榆水对面的朱纯臣遇上这状况,估计得拔腿就跑,连夜逃回北京去了。可是袁崇焕是不会跑,他的胆气比朱纯臣可足多了。
但是他这一回遇上的对手,却是他没办法靠胆大敢战打退的......因为来的是大明朝的九五之尊朱由检。
“臣袁崇焕恭请陛下圣安!”
“臣赵率教恭请陛下圣安!”
“臣祖可法恭请圣安......”
“臣何可纲......”
天色稍微有点放亮的时候,朱由检已经领着一万两千骑兵大摇大摆的到达蓟辽军的营门了。
“平身,平身......”朱由检是来夺兵权的,不过这气势却一点也谈不上汹汹,满脸都是笑容。
其实他也不必表现得多么凶残,因为就凭他敢带着一万两千骑兵出居庸关的关沟,从五六万后金军眼皮底下通过,再连夜行军抵达蓟辽军营门。这帮畏敌如虎的蓟辽军将领,也只有乖乖拜服的份儿。
看见这群蓟辽将帅都站了起来,朱由检又笑着对袁崇焕道:“袁崇焕,你看看,朕说的没错吧?你的宁锦防线根本没用啊!奴贼五六万人就在你眼皮底下破了边墙,还一路杀到昌平州掘我大明祖坟了......”
他的话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半开玩笑的意思,风轻云淡,可现在却已经语气严厉了。下面的臣子一个个都吸着凉气,立在那里,动也不敢动一下。
朱由检又道:“你们都说说,宁远守来何用?有个山海雄关不够吗?为什么不能把兵力抽回来,用在蓟州镇边墙内外?”
“陛下,”袁崇焕已经明白朱由检的意思了,这位少年天子还是要撤防辽西,然后加强蓟镇边墙,不过他还是想要争取一下,“辽军将士的家乡都在关外,而且还开辟了军屯数千顷,安置百姓数十万,如果骤然放弃,只怕会使得军心动摇啊!”
“不是放弃,”朱由检道,“是移镇......由辽西移往蓟州镇长城外的燕山!有燕山,才有蓟镇!据燕山,才能抚草原,抚草原才能断奴贼一臂!断奴贼一臂,复辽才有希望!”





抢救大明朝 第1741章 朱纯臣,朕来救你了!
和燕山山脉东部相比,辽西走廊的面积根本不值一提。前着在地图上是一大片,后者不过是一条线。而且战略价值也相差甚大,辽西走廊虽然是由华北平原通往关外平原的孔道。但是放在如今大明、北元、后金三国争霸的大背景下,辽西走廊的战略价值几乎是不存在的——除非大明的军事力量可以在没有北元支援配合的情况下,单独碾压后金,甚至可以把后金、北元一起收拾了。否则走辽西走廊进军收复辽东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要采取防御和联合北元的战略态势,控制辽西走廊一条线就毫无价值了。因为在后金可以通过燕山山脉绕过山海关进攻蓟镇、宣府、大同的情况下。布署重兵在山海关外的辽西走廊上毫无意义,只能徒费军粮。
而为了弥补由于兵力集中在辽西而产生的蓟镇兵力空虚而产生的防御漏洞,用市赏和粮食拉拢喀喇沁蒙古,更是愚蠢到极点的行为。
大明朝花在辽东军务上的费用加上发给蒙古人的市赏,每年都有五百多万......用这笔军费去征服喀喇沁蒙古三十几部,在蓟镇边墙外在开一个燕山镇也够了。
有了燕山镇的遮护,蓟镇有没有必要存在都两说了......蓟镇根本没有实土,而蓟镇边墙外的燕山山脉地方很大,有大量可以开垦屯田的山谷,还有许多水流丰富的河流。如果大明可以集中蓟辽两镇的主力,收取燕山东部的土地,完全可以可以将蓟镇防线前移,还可以在燕山诸多山谷中屯田,可以开垦的土地将会远远超过辽西的50万亩,可以安置的民众也会超过辽西的三四十万。
而且这个新开出来的燕山镇将会连接坝上草原和辽河河套草原......在燕山镇的支持下,北元跑路汗就有可能重返辽河河套草原。而跑路汗一旦返回,后金的形势就会急剧恶化,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
“朕刚刚从燕山西北喀喇沁蒙古的地盘上返回!”在蓟辽军大营的营门外,朱由检还在和出迎的袁崇焕、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等人说话,“在朕返回之前,已经重创了不少喀喇沁部落,还有许多喀喇沁蒙古的部落归附......朕已经设立了一个新的万户斡尔朵,名叫朵颜万户斡尔朵,用来管束这些部落。
只要咱们这回那能把黄台吉从长城之内撵走,就能趁势夺取燕山北麓、东麓的地盘,设立一个大大的燕山镇应该没有问题。诸位在辽西的地盘才多少?能有什么前途?还不如去燕山北麓、东麓发展......袁崇焕,你可愿意去当燕山巡抚?祖大寿,给你当辽西总兵,不过你别在辽西走廊上布防重兵,去大凌河、小凌河的中上游吧。”
朱由检倒是趁热打铁,一副马上就要让袁崇焕、祖大寿两人搬家的模样儿。
不仅是搬家,而且还要拆分原本因为孙承宗、袁崇焕的打造而渐渐成为一体的关宁军。
根据朱由检的意思,以后袁崇焕当燕山巡抚,而祖大寿则是辽西总兵——燕山镇和辽西镇,显然是两个军镇。而山海关镇肯定要继续布防,这样关宁军就被分为了燕山、辽西、山海关三个独立的镇......袁崇焕也失去了节制三镇的权力。
而且燕山、辽西两镇地盘上还有许多蒙古人,到时候不是跑路,就是被朵颜万户斡尔朵吸收。而史可法、吕大器、杨嗣昌、路振飞这些“团练头子”,也会被朱由检派去燕山、辽西两镇建立州县。
这两镇地盘,可就不是辽军的人物可以说了算的了。
“臣愿意为陛下守燕山!”
“臣愿意去辽西山地......”
袁崇焕和祖大寿哪里敢说不愿意啊?朱由检摆明了是来夺军权的......他们俩要不愿意,那就不是分拆关宁军了,而是要治罪了!
“愿意就好!”朱由检点点头,笑道,“去调集兵马,随朕出兵吧......不用担心建奴的骑兵,朕带了12000铁骑,你们蓟辽军中总还有七八千骑,咱们的骑兵足够了。”
“陛下要去天寿山?”袁崇焕问。
朱由检摇摇头,道:“朕要去救朱纯臣啊!他不是在温榆水对面遇上奴贼大队了?这几日战死和逃亡的,总有五万人了吧?朕再不去救,他手下的兵将可就不够死了......”
听了这话,袁崇焕和祖大寿还有赵率教三人都有点朱纯臣担心了......他这个虚报敌情、贻误战机的罪可不小,不会被朱由检当场斩杀吧?
......
“总戎,总戎......不好了,不好了,援兵到了!”
听见刘孔昭的话语,刚刚登上望楼,正准备指挥部下“死伤惨重”的朱纯臣,一下就急了。
“什么?援兵?从哪儿来的?”
是啊,正开开心心平账呢......而且对面的奴贼也配合,他们好像也没什么实力,就在虚张声势,所以也没造成多少实际上的损失,也不可能击溃朱纯臣的军队,所以他可以很从容的平账。
只要再有几天,他就能“打光”八万京营兵了。
“应该是蓟辽军......”
“袁元素?他管这闲事干什么?”朱纯臣不高兴了。
这家伙和孙承宗合谋,夺了盐运衙门的大利,现在又来管自己平账,真是太不象话了。
可是朱纯臣也不能不让袁崇焕来啊......而且他不让袁崇焕来也没用了。因为那些很善解人意的奴贼已经给吓跑了!
蓟辽军可不是京营军,而且数量还那么多,多尔衮哪里敢逗留战场?所以没等蓟辽军过温榆河就先撤了。
多尔衮走了没多久,蓟辽军就到了朱纯臣的营门,朱纯臣虽然一肚子不痛快,但还是得出去迎一下。
到了营门,就看见大队大队的铁骑兵......气势惊人啊!
朱纯臣心说:这辽军果然是强兵劲旅,京营比不了啊!
“成国公,你们京营这次打得可惨啊!”
袁崇焕和朱纯臣还没互相见礼,一个说话阴阳怪气的太监就先开口了。
朱纯臣瞧了那人一眼,原来是曹化淳。
“曹公公,”朱纯臣笑道,“为了保卫天寿山的先帝陵寝,咱们京营弟兄当然不怕死了!”
“那今儿没了多少?”曹化淳又问。
“六千!”朱纯臣道,“其中超过四千人殉国......”
“是吗?那些杀身成仁的忠烈的尸首在哪里?还没来得及埋吧?朕要拜祭一番......朱纯臣,带路吧!”
朱由检说着话,已经从袁崇焕、曹化淳背后的一群铁甲骑兵中越众而出了。
看见朱由检,朱纯臣顿时就懵了!
这位小皇帝什么时候到了蓟辽军中?
看见朱纯臣一副完全呆住的模样,朱由检笑道:“朱纯臣,朕得到奏报,说你的京营在赴援昌平途中遭遇奴贼大军阻击,损失惨重,危在旦夕,所以就日夜兼程,率领骑兵一万两千来救......在半道上还遇到了蓟辽军,所以就一块儿过来了。”
朱纯臣扑通一下就给朱由检跪了,“陛、陛下,臣,臣......臣刚才信口开河,今日奴贼还没开始进攻,哪儿有那么多死伤?”
朱由检的脸色已经沉了下来,“那昨天、前天、大前天呢?你都报了几万人的死伤了,都埋在哪里?朕要看看!”




抢救大明朝 第1742章 黄台吉,来和朕大战三百回合!
埋在哪儿?
朱纯臣被朱由检的问题吓得眼前金星直冒,他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尸体给小皇帝看?“死”的都是空气兵,连灰都没有,还尸体呢!
“万岁爷,收敛烈士尸体的事情不急啊,现在奴贼还在天寿山盗掘先帝陵寝!臣等京营官兵,大都累受皇恩,见此情形,无不怒发冲冠,都愿为陛下前驱,和奴贼拼命啊!”
帮着朱纯臣转移话题的是诚意伯刘孔昭,到底是刘伯温的子孙,脑子转的就是快啊。
朱由检又怒气冲冲的看着朱纯臣,“朱纯臣,你怒发冲冠了?”
“冲冠,冲冠......臣要身先士卒,去和奴贼拼命!”朱纯臣也没办法了,只好咬着牙请战,“这一战不是奴亡,就是臣死!”
他现在的罪过可大了,不仅是贪污军饷吃空额,还是欺君罔上的现行犯!小皇帝要追究起来,杀头都是轻的。
而要脱罪,只有一个办法——成为忠烈!
朱由检再怎么,也不可能去治一个忠烈的罪过啊!
“你们呢?”朱由检厉声问。
一群世世代代吃空额的勋贵都已经看到杀头抄家的下场了!
这个时候和奴贼拼命是九死一生,不和奴贼拼命那就是十死五生了。
“臣等和奴贼拼了!”
“臣等世受皇恩,现在愿以死报国!”
“臣愿意身先士卒......”
朱由检轻轻点头,笑道:“好!尔等不愧为累受皇恩的勋臣贵戚......朕给你们机会!给你们两个时辰,各回本营挑选壮士,京营有三十六营,一营至少挑出500,总共18000。两个时辰后,咱们就出阵去杀黄台吉,你们人人都当选锋!”
朱由检到底是难得的仁君,他并不想把一群腐败勋贵都打尽了,还是要给他们殉国或者自新的机会。毕竟成为勋贵是大明所有武人最大的理想!如果朱由检对如今这批勋贵大开杀戒,那么九边十三镇的那些还掌着兵的武人,就会把兵权抓得更紧了......
随后,朱由检又放沉了语气,阴森森地说:“朕会亲自督战......无令而后退者,皆斩!”
这下真要没命了!
京营的勋贵们都知道大难临头了,可是谁也不敢抗旨......谁敢抗旨,别说朱由检不饶,其他勋贵也不饶他。
因为拼命最多死一人,逃命就得全家跟着倒霉,而且自己的命也得送了去——小皇帝可是带着一万两千骑兵来的,还能让他们跑了?
勋贵们是跑不了的,但是黄台吉却能跑!
没错,黄台吉也要当跑路汗了!
因为多尔衮已经跑回了天寿山的后金军大营,而且还给黄台吉带去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在温榆水北面爬行了好些日子的蓟辽军在昨天晚上得到了从西面开来的一万多明军骑兵的支援,然后就开始迅速行动,到今儿上午的时候,就跨过温榆水和“京营乌龟军”会师了。
三路明军一会师,立即就组成了一个十二三万人的大军团,也拥有了和黄台吉率领的五万多后金军决战的实力。
而黄台吉已经被朱由检的“黑铳”和率领一万几千骑兵从自己眼皮子底下进行迂回的动作给吓着了,哪儿还敢在天寿山迎战朱由检?
万一在天寿山败了,能往哪儿跑啊?天寿山北面是居庸关和八达岭,东北是密云和古北口......地形险要,城防坚固就不说了,而且小皇帝都在那里布了重兵。
另外,古北口边墙外面的喀喇沁蒙古部落已经让朱由检和兀良哈这对狗男女洗了一遍了。
黄台吉要从古北口附近的边墙逃出去,少不了还得让兀良哈的蒙古人追杀!
所以黄台吉当机立断就决定不倒斗了!在天寿山入口处的定陵(万历的坟头)和长陵(明成祖的坟头)各放了把火,然后就拔营而走,绕过昌平镇城,向着东北方向转进。
五六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进,再加上定陵、长陵以及附近的山头火起,这动静可不得了。
还在温榆河南边的朱由检,当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消息传到的时候,朱由检正在京营军的临时营地当中吃午饭,正拿着个夹了片腌肉的白面馍馍在那里啃呢,周围还有一群少年骑士,个个都狼吞虎咽,吃的那叫一个香啊!连那些个已经挑完了壮士,然后来朱由检驾前听用的勋贵都看得馋了——这白面馍馍夹肉有那么好吃吗?如果这次不死,也不用去诏狱,以后有口肉夹馍吃也就满足了......
“想跑?”朱由检把最后一点馍都塞进嘴巴,然后拍了拍手,笑着道,“没那么容易!”
他目光灼灼的扫了在场的勋贵们一眼:“你们报效朝廷的机会来了......朕带着你们去杀虏!”
说着话,他又大声呼喊:“张凤翼、袁崇焕、洪承畴、黑云龙、赵率教、何可纲安在?”
朱皇帝一下点了六个文臣武将的名儿。
这六个人都在小皇帝身边,立即出列,分班站好然后行礼。
朱由检道:“黑云龙、赵率教,你二人率帐前军大队和蓟辽军马队先行;张凤翼、洪承畴,你二人率京营精锐跟在骑兵后面;袁崇焕、何可纲,你二人率蓟辽军步军最后出发!
另外,祖大寿和京营总戎及各副将,都各率家丁随朕为大军前驱......咱们一块儿去追黄台吉!可不能让黄台极跑了,朕还要和他大战三百回合呢!”
什么?皇帝打冲锋去追黄台极?
帐前军系统的人都习惯了——小皇帝黑铳天下第一嘛!一准又想阴黄台吉了!
可其他人都给吓着了,呼啦啦跪了一片。
“不可啊!”
“奴贼凶残......”
“陛下万金之躯......”
朱由检大手一挥,“甭废话,朕又不是头一回上阵杀敌!你们也别害怕,其实奴贼没多厉害。”
是啊,打不过真正管用的鲁密铳的......
他一瞪朱纯臣他们几个,“你们快去召集勇士,一人备双马,带上三日口粮、细料......半个时辰后到这里集中。逾时不到者,立斩不饶!”
......
朱由检的皇命在军前是没有人敢违反的,他可是真要宰人的!而且朱纯臣、赵之龙、朱国弼、李守錡、李尊祖、刘孔昭、徐允祯这七位带着京营的大勋贵,个个都“欠着命”呢!
不卖力一点,朱由检杀他们的理由真是太多了!
所以不到半个时辰,七个勋贵已经凑了一千多个面如死灰一般的“勇士”到了朱由检的驾前。祖可法一个人也领着千余精壮强悍的家丁来了,比这帮勋贵到的还早。朱由检自己则带着百余少年亲卫,还点了孙传庭所领的一团帐前骑士,也已经准备就绪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崇祯元年十月初一的傍晚了,天已经快黑了,但是天气很好,万里无云,应该是个打夜战的好时候。
“出阵!”朱由检吼了一嗓子,“去杀奴贼,杀黄台吉!”
一群帐前骑士也紧跟着大喊了起来:“杀奴,杀黄台吉!”
接着就看见已经披挂整齐的朱由检头一个翻身上马,带领着他的百余少年亲卫,在数万京营、蓟辽和帐前军将士的注视下,头一个出了大营,向着北面的温榆水而去......
天子居然真的身先士卒,带头出阵了!
等到被惊的目瞪口呆的将士们反应过来,山呼万岁的声音,就响彻了温榆水以南的平原!




抢救大明朝 第1743章 本大汗不斗勇,只斗智!
十月初一夜,蓟运河(蓟运河是海河支流,打顺义城下流过)以西,犹如炒豆子一般的铳声忽然响起,打破了本来一片宁静的夜色。
朱由检连忙勒了一下缰绳,停住了胯下的波斯种的良驹,侧耳倾听了一下。这铳声非常密集,听着有点闷,并不是鲁密铳打出来的,而是三眼火铳在发射。
“万岁爷,是臣的家丁......”跟在朱由检身旁的祖大寿已经开口了,紧张兮兮的说,“听这声儿,该是在蓟运河边上遇了奴贼!”
三眼火铳是明朝的骑兵非常喜欢的火器,遇上敌人的时候先打一阵火铳,然后也不用换长枪,直接抡着三眼铳当锤使就行了。不过朱由检不允许自己的帐前兵这么打......他的帐前兵要么用鲁密铳阴人,要么用传统的骑射,要么就夹枪列队冲锋,要么下马结阵步战。基本不允许在马背上和人肉搏,更不允许在马背上打三眼火铳。这玩意打不中,而且还影响冲锋的战术动作。
不过他这个皇帝管不了别人的家丁——臣子的家丁,不是朕的家丁嘛!所以祖大寿的家丁还是喜欢先放三眼铳吓唬人,然后再抡圆了火铳上去冲锋肉搏。
当然了,祖家军的这一套打法遇上八旗白甲兵和红甲兵是不行的。三眼铳打出的铁砂对披着重甲的八旗兵杀伤力不大,而且也不一定打得着。而肉搏......祖大寿的家丁肯定搏不过八旗白甲兵、红甲兵。
但是对上蒙古人,这一套还是很灵的!
辽镇家丁就是打蒙古人打出来的,他们的战术当然吃定蒙古人。他们的甲胄比蒙古人好,器械比蒙古人好,还有蒙古人没有的火器,还拿着蒙古人不敢想厚饷。而且现在的蒙古人又退回了部落制,投胎水平不好基本出不了头,要过好日子就只有去给明军边将当家丁。所以能打而且出身卑微的蒙古勇士,都变成了家丁当中的王牌——夷丁突骑!
祖大寿这回跟着朱由检一起打头阵,当然豁出去了,直接派出了最强的夷丁突骑,而且还开出了最高一份的赏格。不过真交上火,他还是有点提心吊胆。
朱由检瞥了一眼这个长腿将军,笑了笑道:“祖总镇勿优,奴贼的白甲兵已经被朕打怕了,不敢轻易出阵......你的家丁遇上的都是喀喇沁蒙古的弱兵,必胜无疑。”
什么?白甲兵都让你打怕了?你这话也太大了吧?
祖大寿当然是不信的,不过嘴上还得顺着皇帝说啊!
“陛下威武,微臣佩服......”
朱由检哧的一笑:“走,咱们去蓟运河边上看看!”
说着话,他也不理祖可法,自己就催动战马,风也似的向前而去。跟在他身后,护在他周围的骑兵,也都在军官的指挥下加速前行,全都跟着朱由检一块儿往蓟运河边上奔去。
祖大寿和朱纯臣他们几个勋贵也没辙,只好硬着头皮跟呗,如果小皇帝真有什么万一......那他们倒也不惧,就怕这个勇冠三军的小皇帝安然无恙的回来治他们临阵脱逃的罪过!
不过他们跟着朱由检一路奔到蓟运河西岸才发现,祖大寿的夷丁突骑已经把黄台吉的蒙古轻骑兵都撵过蓟运河了。而运河对面,则是黄台吉大军的营地。
黄台吉的军队依旧扎下了明营,一片灯火灿烂,看着跟地上星海似的,很有气势。
而在运河东岸,就是靠近黄台吉大营那边,这个时候已经有一队千把人上下,穿着白甲的八旗兵展了开来,还架起了大楯,在和运河西岸的祖大寿的家丁对峙。
两边的距离不近,又隔着条河,弓箭和三眼铳都够不着,所以两边就在骂街,不,是骂河,也不用汉语,直接开了蒙古话。
看见大队人马上来,祖大寿的家丁头子,名叫祖宽的大胡子壮汉就带着几个打着火把的家丁上来迎接,看见祖大寿就嚷嚷道:“总镇爷,今儿上弟兄们走运,遇上的都是北虏,割了三十多个脑袋,这下可以好好乐呵一阵子了!”
1...580581582583584...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