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打了败仗的张维贤只好写奏章向朱由检请罪,而在请罪的同时也没忘记平账......天寿山口一战,张之极损失了不到三千人,但损失却报了两万三千!
真是损失惨重,伏尸遍野啊!
......
“万岁爷,是昌镇总兵的奏报......”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秉政展开了一份刚刚由昌镇的夜不收送到延庆州城内大明皇帝行在的奏章,看了一眼,就不住吸了口凉气儿。
连日行军的朱由检正在吃晚饭,是一大碗的烂肉面,吃得那叫一个香啊!一边吃还一边笑着问:“怎么?英国公报了多少花账?”
“两万三千......”陈秉政道,“包括阵亡、被俘和逃亡,还有少许重伤!”
这个张维贤还是有经验的,知道不能都报阵亡,而且也不能多报重伤。
“呵呵,”朱由检笑着,“好好,还有三万要‘死’要’跑‘啊......成国公那边的奏报来了吗?他可得多弄‘死’些,多’跑‘些人,没十万八万的不行啊!”
这下黄台吉和多尔衮可真是大涨脸面了,两人加一块至少打“没”了大明十几万人,比萨尔浒之战还厉害了。
“万岁爷,您真的让他们把账平了?”翰林院学士钱谦益也跟着朱由检到延庆州,也刚吃完面,抹着嘴就问了一句。
“不让他们平账,他们还不跟朕急眼儿?”朱由检笑了笑,“得让他们觉着朕不会赶尽杀绝才行啊!京营查账可不是第一回了,可哪回不是过个几年又老样子?所以那些人不怕查,也不怕暂时把账平了......”
在朱由检之前,有不少明朝的皇帝都整顿过京营,但是整来整去,最后都一个样。在朱由检上一辈子,他也让李邦华整顿过京营,但还是老样子。
所以他也知道这事儿没那么容易成功......不过他还是得给京营勋贵自己平账的机会。
因为需要平账的人还有许多,朱由检得给他们机会,要不然就树敌过多了,而且他现在也没那么大的威。
朱由检思索了一会儿,表情已经凝重起来了,“传令帐前骑兵,现在开始休整,三日后出兵,去杀黄台吉!”
抢救大明朝 第1738章 就等着杀小皇帝啦!
朱由检的御驾抵达延庆州的消息,在九月二十八日这天,就被张家口的奸商的范永斗、靳良玉和王大宇带到了天寿山后金军大营。
又活一回的朱由检其实知道张家口有北清八大皇商的事儿,但是他率兵自大同抵达宣府后,却没有对八大皇商采取任何行动,甚至没有严密封锁八达岭至居庸关之间的交通。使得一心为后金效力的范永斗还能拉上靳良玉、王大宇这两个同伙,去为驻兵天寿山的黄台吉通报朱由检兵到延庆州这个特大喜讯!
“真的吗?南朝小皇帝真的到了延庆州?”幸福来得太快,黄台吉都不敢相信了!
黄台吉打天寿山的目的,不过是想吸引朱纯臣和袁崇焕这两个怂货来昌平送死。没想到那两个怂货一个继续当乌龟,慢慢向昌平爬;一个则在温榆水边上摆了铁桶阵,任凭多尔衮怎么诈败,就是不上钩(平账都平得开心死了)!他都以为天寿山又白来了,结果却把大明朝最大的小皇帝本人给引来了!
“真的,真的!”和范永斗一块儿来的靳良玉能说一口流利的满洲话,趴在地上,一脸讨好地说,“这个小皇帝跟英庙、武庙一样,都是喜欢玩打仗的昏君......”
“唔?”黄台吉听着这话有点不对啊,喜欢打仗就是昏君?说谁呢?
靳良玉还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还在那里瞎白话,“而且这个小昏君还荒淫好色,上回出兵大同时,还带兵去草原上抢了插汉部的大公主兀良哈......这大公主还是个寡妇,她丈夫贵英恰还是被小昏君阵斩的呢!这小昏君杀人丈夫,夺人寡妇,真是丧尽天良啊!”
你这个奸商懂个屁!黄台吉心里更不痛快了,杀人丈夫,夺人妻女,那才是英雄本色啊!本大汗最喜欢干这种事情了,怎么就丧尽天良了?你这个奸商才丧尽天良......
虽然心里都想宰了这个胡言乱语的奸商,但是黄台吉的面子上还是一副赞许的样子,笑吟吟的点头,“好好,就怕他不来,只要他敢来,本汗的八旗勇士定叫他有来无回!”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问:“你们可知道小皇帝身边带了多少兵将?”
“这个奴才知道,”张家口最大的粮商王大宇是个四十多岁的大胖子,一张面团脸上都是讨好的笑颜,也说着一口满洲话,“奴才在宣镇总兵衙门里有不少熟人,最近还接了为大同兵马供应粮秣的买卖,因此知道小皇帝身边有多少人。”
“有多少?”黄台吉问。
“随着小皇帝从大同开过来的马步军官兵,人数约在三两万间。”王大宇道,“另外宣镇本有三万余马步官兵,前一阵子调了两万入居庸关,只剩下宣大总督的督标和宣镇总镇的镇标,约有精兵万余。”
黄台吉思索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最多就是四万,也不可能扫数入关......不过步骑三万而已!”他笑了起来,对周边的后金将领们言道,“真是天佑大金啊,这小皇帝若是来了天寿山,那可就死定了!”
大帐内的贝勒诸将还有蒙古各部的首领闻言,也一个个精神抖擞起来。
这回入口,他们可都没捞着什么。若是要仔细算算,都得亏本!
如果能打死,不,只要把朱由检打得惨败,他们就不怕捞不着大利!
而朱由检只要带兵到天寿山来,那就必败无疑!
因为黄台吉手头的实力还是很足的,光是八旗精兵就有约两万,包衣奴才有七八千,还有三万喀喇沁蒙古、内喀尔喀蒙古和科尔沁蒙古的骑兵,总兵力多达五万七八千!
那么多兵马,还怕打不垮朱家小皇帝的三万人马?
……
“陛下,现在蓟辽军的五万多人在顺义以西,温榆水以北。京营的五万多人在温榆水以南,北苑以北。昌镇还有两万多人在昌平城。密云有蓟镇西路协的兵马万余人。北京城内还京营和锦衣亲军的人马约五万。咱们手头有近三万人,都在居庸关至延庆州一线。另外,顺义、平谷、通州三地还有团练军和顺天抚标军约两万......林林总总的人马加一块儿,约有二十万人。”
“陛下,如果您觉着不够,还可以再从保真、天津、山西等地调集援兵,甚至可以诏令天下四方勤王!”
延庆州行在,帐前军的两个总参议杨镐和孙祖寿还有宣大总督张翼明,正在地图前面替朱由检出谋划策。
听杨镐提出要让天下四方勤王,朱由检连忙摆手,“勤王就算了......朕用兵如神,武功盖世,还用得着天下四方来勤?”
这大话说的真是一点不脸红啊!其实朱由检是怕了这帮不靠谱的勤王之师了......不让他们勤王还能好好在家呆着混日子,真让他们来北京和奴贼拼命,那可真是捅马蜂窝,不是在半道上散了,就是自己先反了。
早先萨尔浒之战后,万历皇帝调兵援辽的时候就反了散了不少!
天启年调川军援辽时又惹出了个奢安之乱......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趁着出兵的机会,在重庆发动军乱,杀了四川巡抚徐可求等二十多名四川官员,还一度占据重庆,围攻成都,甚至自立为大梁王,自己办起了一个小朝廷。而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则借着援川剿奢为名,也在天启二年造反作乱,还把贵阳围困了十个月!
虽然在西南各路明军的努力下,奢安二贼总算没有做大,一度沦陷的重庆府也被收复,奢安二贼也被压制到了四川、贵州、云南三省边区。但是直到朱由检登基,乱子还没有平下去。
而在上辈子的已巳之变时,从西北开过来的勤王军因为种种原因,在途中大批逃亡或兵变,西北的变民流寇也因此做大!
“万岁爷,”孙祖寿见小皇帝有点自大,微皱着眉头又道,“咱们手头只有三万人......恐怕打不过天寿山的东虏,要不催一下蓟辽军,让他们尽快开到昌平。这样咱们就你在昌平集中十万大军!”
“不必!”朱由检还是摇头,“不必催蓟辽军......而且也不需要出动三万大军去天寿山,宣镇这里的步军行动迟缓,带着也是累赘。”
“什么?”
“陛下......”
杨镐、孙祖寿和张翼明都是一愣,看着小皇帝。
小皇帝笑道:“从大同开来的步军和宣府这里的步军都不必出动......朕带12000骑兵足矣!”
朱由检带到宣府的帐前骑兵约有10000,宣镇的侯世禄手头还有2000骑兵,全都是家丁级别的精锐。
可是再怎么精锐,也就是普通八旗兵的水准,怎么打得过数量多达五六万的东虏大兵?
朱由检笑道:“宣镇这边的步军就交给你们三人......待朕出兵后,你们再分兵去守住居庸关、镇边城所、白羊口所、渤海所、古北口和密云,以防奴贼兵败后从那里越过边墙出境。”
这信心也没谁了!
杨镐、孙祖寿和张翼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朱由检瞅了他们三人一眼,笑道:“朕明日就先一步出兵,12000人,配双马......去和黄台吉较量一番!你们三人放心,朕必胜,你们就等着朕的捷报吧!”
抢救大明朝 第1739章 走,找袁崇焕去!
一顶顶金盔之下,就是志得意满,兴高采烈的上百少年亲卫,他们簇拥着和他们一样昂扬的少年天子朱由检,行进在一万余名铁甲骑兵组成的南下的旋风的前列。
这道旋风,已经将整个东亚、东北亚的局势完全牵动。
一万多名铁骑家丁,放在如今的东亚、东北亚,绝对是一支可以改变历史进程,左右天下大势的强大力量。东亚大陆的皇权,从来都是兵强马壮者有之!
而大明王朝的武力,自从萨尔浒之战后就急剧衰退,再也不是东亚、东北亚大陆上兵最强、马最壮的势力了。
更糟糕的是,大明王朝的武力早就不是只属于一家一姓的“帝王私兵”,而是分散在一大批九边悍将、西南世将之手。而理论上直属皇帝,可以用来控御九边,遥制西南,征讨四方不臣的京营精锐,早就虚弱到了不能作战的地步。而这支不能作战的京营军,也不是大明帝王全有,而是皇帝和腐朽勋臣们共有的武力。
理应兵强马壮者才能为之的天子,由此就变成了虚有名分,而没有可以御使四方边将的实力的弱君。
好在忠君等于爱国的思想,早就已经深入了人心,在大明王朝之下,绝大部分拥有精兵的边将世臣,还都是忠于大明天子这块牌位的。所以早就失去了大部分心腹武力的大明天子,依旧有号令天下四方的威权。
但是这权终究是有点虚的,而且能够被天子号令的,也只是力量较弱的边将世臣。真正有实力的北汗东虏,甚至一些西南土司豪强,不仅不把大明天子搁在眼里,而且都生出了取而代之或者夺取部分天子拥有的州县地盘的心思。
与此同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依托的大明天子,也不可能进行任何有效的改革,以挽救日益没落的封建王朝。
真正有效的改革,必定伴随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也会损害一部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而且眼下这个时代,一个衰弱的中央王朝能够有效控制的区域是有限。所以改革只能从京畿腹心之地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帝王手中如果没有一支强兵,什么改革,什么新政,都是虚无缥缈的事情,搞不好改着改着,就落水着凉或食物中毒了。
所以朱由检这个登基一年多来,几乎不用心理政,一心一意都扑在武装上的少年昏君,其实拥有超乎所有人想像,同时也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政治手腕。
而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少年天子竟然真的懂军事,只用了不到一年,就拉起了人数超过10000的家丁铁骑,而且还把这支成军时间不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天子家丁调教的像模像样。而且还带着他们如闪电一般的举兵西上,在大同城外的御河、白登山两战中,打得成名已久的插汉部跑路汗损失惨重。随后又利用胜局“抢”了插汉部的兀良哈大公主,同插汉部建立了同盟和联姻,一举就底定了西北的安定局面,建立了反后金同盟!
不过少年天子在这一年当中干得再漂亮,也仅仅只当了一年多一点的皇帝,他的天子家丁组成的时间更短,而且数量也不算太多,可以拉出来打上一场的,只有区区万人。
这点武力拿来对付外强中干的虎兔敦汗是够了,可现在占着天寿山入口,准备挖了老朱家祖坟的是率军五六万满洲、蒙古精锐破墙而来的黄台吉啊!
这少年天子还有打胜的把握吗?
率领2000宣府骑兵(部分是家丁,还有一些从边地军户和口外逃入的蒙古人中选出的精锐)跟随朱由检一起入居庸关的侯世禄是很不放心的。可是他也拦不住这个头脑看起来有点发热的少年天子......天子到底年轻气盛,不知道奴贼的厉害啊!
“呯、呯、呯......”
就在少年天子率领的大队铁骑出了居庸关南关城池,即将奔出居庸关关沟,进入开阔的平原地带时,清脆的枪声忽然就从关沟外面传来了。
这是在大队人马之前出了关沟的帐前骑兵的“黑枪游骑”在和后金军的白甲兵交战!
侯世禄不知道“黑枪兵”的厉害,于是就策马奔到朱由检身边,大声对小皇帝道:“万岁爷,关沟外面还在交战,咱们不如缓一缓......等前面分了胜负咱们再出去?”
朱由检就在马背上摆摆手,笑着道:“胜负以分......朕的火铳骑兵已经赢了!奴贼的白甲兵再厉害,也是一铳放倒!”
朱由检的火铳骑兵是仿照逆贼的黑枪骑兵而建立的,其实就是装备了鲁密铳的夜不收,专打后金国的白甲兵。数量也不是很多,总共就是一千五六百,也不是人人装备鲁密铳。毕竟朱由检能够搜罗到的鲁密铳不多,也就五六百支,他的少年亲兵已经装备了100支,余下就400多支,分给了帐前军最核心的八个团,每个团有50余支,全部配属在由团总参将直接掌握的两个骑兵队中。
也就是说,朱由检手头一共有16个装备了一定数量鲁密铳的夜不收队,现在都给派了出去,以队为单位,去和奴贼摆在关沟山谷外的白甲兵和蒙古骑兵交手。
如果没有鲁密铳和相应的黑枪战术,这1600多夜不收骑兵遇上四五百白甲兵也许就得吃大亏了。
可是有了鲁密铳的黑枪,那可就不一样了!
武功再高,也怕黑枪啊!
更何况,这次还是黄台吉的白甲兵第一回遇上黑枪,百分之百会给打懵!
他们什么时候遇见过打得那么准、那么远,还那么阴险的黑枪?而且还是黑枪、骑射、长枪冲阵配合起来打!
对于以个人勇武打天下的白甲兵而言,绝对是他们遇到过的最狠辣的敌人。
朱由检对侯世禄道:“这次黄台吉没有堵上关沟出口,可是一大失算啊!他摆在关沟外面的白甲兵和蒙古人一旦被咱们打跑了,他就会失去对关沟外平原的控制......咱们正好抓紧机会突出去!突出去,天大地大,就任凭我们来去了!”
在朱由检和侯世禄说话的时候,朱由检已经策马奔出了关沟山口,辽阔的大平原就在眼前,而黄台吉的大营,就在关沟以东十五里开外,正好堵着天寿山的入口,同时还围困着昌平城。
朱由检策马登高,拿出千里镜眺望着关沟外面的平原和天寿山。侯世禄也跟了上来,对朱由检道:“万岁爷......奴贼人多,咱们,咱们就一万多人,没有把握啊!”
朱由检扭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有把握的......把握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他不是在......”
朱由检收起千里镜,笑道:“朕去找他......朕有12000铁骑,他有50000多蓟辽精锐!只要两军合流,朕就有六万多大军,还怕黄台吉吗?”
什么?侯世禄大吃一惊,朱由检带着12000铁骑出来不是为了对付正在挖他家祖坟的黄台吉,而是要去收袁崇焕的兵权啊!
这个时候大队的铁骑已经出了关沟谷口,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南!
朱由检对侯世禄道:“走,趁着黄台吉没有反应过来,咱们绕过去,去找袁崇焕!”
抢救大明朝 第1740章 快把兵权交出来!
天寿山,后金军大营。
黄帐之内,天聪大汗黄台吉等啊......等。从大清早就开始等,一直等到天色昏黄,等到昏昏欲睡,等到真的睡着了都打呼噜了,也没等到大明小皇帝朱由检来自投罗网。
罗网早就布好了!大贝勒代善老奸巨猾,所以负责诱敌。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骁勇善战,所以率兵在天寿山的老林子里埋伏。阿巴泰和阿济格这俩小字辈办事也算妥帖,所以就负责在昌平城下阻挡昌镇兵出城。
而黄台吉和他儿子豪格则率领两黄旗的精锐在大营当中养精蓄锐,一旦前方的明朝小皇帝中计,豪格就会率领两黄旗大军出击,给予致命一击!
跟随黄台吉而来的蒙古人,则负责最后的追击......
那么好的计划,昨晚上布置完毕的时候,黄台吉高兴的都睡不着觉了!兴奋了一宿,就等着今天大败朱由检的黄台吉,在上午的时候,就得到了第一个出人意料的坏消息,后金国最厉害的白甲兵让人打了黑铳!而一下就给打死打伤了好多!
这可把黄台吉给心疼坏了......白甲兵啊!
一个三百户的牛录只取十个白甲兵,三百取十啊!大金国三百多个牛录,拢共只有三千多白甲兵!而这一回跟着黄台吉入口的白甲兵只有一千余人。上回“多家军”的两白旗白甲兵被史可法阴死十几个,黄台吉就有点心疼。而这回被黄台吉摆在关沟山谷外的白甲兵,居然一下子就被明军的夜不收用黑铳放倒了七十来个,然后又给明军骑兵用骑抢突击打掉了三十来个,加一块可就是过百数了......这种损失让黄台吉心疼的都流眼泪了,也不舍得再把白甲兵搁外头,全都给撤了回来,换成了不敢和敌人的精兵搏杀的蒙古人。
而蒙古人一上去,黄台吉就再得不到关于朱由检大军的准确消息了。因为蒙古人根本不敢靠近侦查,只是远远的观看——除非占了特别好的制高点,否则人和马是看不着,最多就看个大军通过时扬起的灰尘。但是看灰没有看人准啊!灰是可以人造的,《三国演义》里面就说过人造灰尘的办法,南帝说不定也看过这本书......
不过黄台吉并不担心南帝朱由检不上钩,因为他已经占领了南帝的祖坟,还在其中的定陵放了把火。
南朝不是号称什么孝治天下?南帝朱由检敢不当孝子?所以他明知道天寿山是龙潭虎穴,也得拼了小命来闯啊!
所以黄台吉就来了个守墓待帝......一等就是大半天,等得都睡着了,也没等着南帝。
这南帝去哪儿了?怎么连祖宗都不要了?你这是忤逆不孝啊!
他哪儿知道,这个南帝朱由检要的是祖宗江山,不是祖宗的祖坟......有了江山,还怕没有祖坟吗?就算让黄台吉、多尔衮给倒了斗,南帝也能给祖宗重修一个。
而且发掘帝王陵寝的工程量很大,除非黄台吉和多尔衮哥俩挖个盗洞就下去摸金取宝,否则得忙活上好一阵子才能把定陵地宫打开......可黄台吉和多尔衮是什么人啊?他们再怎么也不能挖盗洞下地宫啊,那不符合他们的身份。
因此朱由检就当机立断,暂时不管祖宗,率领一万两千铁骑从天寿山和昌平镇城的南面绕过,然后在昌平镇城东南涉渡温榆水抵达温榆水北岸(昌平以东、顺义以西),最后直扑袁崇焕、赵率教指挥蓟辽军团的大营而去。
蓟辽军的大营位于昌平和顺义之间,天黑的时候非常好找,因为下的是明营,灯笼篝火星星点点的布满旷野,如同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袁崇焕正在自己的营帐中给温榆河对岸的朱纯臣写信,约他齐头并进。
虽然朱纯臣连着好几天都发出了损失惊人的战报,但是这骗不了袁崇焕。他的大军现在距离朱纯臣的大营不过二三十里......也就三四天的路程,如果站得高一点都能瞧见。而且蓟辽军的夜不收没那么废,都能直接溜达到京营大军的营地外面观看多尔衮的兵马“佯攻诈败”。
有些皮一点的夜不收甚至加入了京营军大营外的战斗,割了几个蒙古人的脑袋回去交给袁崇焕报功了。
而袁崇焕也知道朱纯臣在平账,所以也不去和他汇合,只是慢慢往昌平爬去——他是辽东巡抚,当然不必为皇陵被挖负责了。黄台吉大军入口的大安口、龙井关、喜峰口是蓟镇地盘。而靠近山海关的义院口,虽然一度被东虏突破,但还是被蓟辽军联手收复......所以袁崇焕小算盘怎么扒拉,都觉得自己这回有功无过,怎么都能升任蓟辽总督了!
正得意的时候,祖大寿气急败坏的声音忽然从外面传进来了。
“抚台,抚台......奴贼的大军奔咱这儿来啦!”
什么?奴贼大军?
袁崇焕的心肝就是一颤啊!
别看袁崇焕平日里一直嚷嚷什么几年平辽的,那都是忽悠人的,他自己要信了就傻了,看他现在日进六七里的龟速就知道了。
“抚台,抚台......”祖大寿已经一边嚷嚷一边撩开帘子进来了,见着袁崇焕就要行礼,却被袁崇焕挥手阻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