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不过现在是崇祯元年,不是崇祯十七年,而且崇祯还是个武功天下第一的南帝,根本不在北京城内,想卖也没得卖啊!
温体仁擦了擦手掌,“那不就行了......回头我上个奏章,就说京营空额太多,实兵只有两成,不能出城杀奴。”
黄立极又瞅了眼王在晋,王在晋点点头道:“可以让京营在北苑扎营,虚张声势,多立旌旗,诈称十万,摆出一副和奴贼决战的架势。同时再令袁元素率兵出平谷西进,步步为营,迫近顺义。再让英国公在昌平大张声势......可以放出消息,就说天子亲率宣大精兵十万以到昌镇,不日就将会合京营军、蓟辽军,会剿奴贼!”
这下可厉害了,京营兵诈称十万,昌镇兵账面上有七万,宣大援兵也是十万,蓟辽兵有五万......总共有三十二万大兵!
后金国要完啊!





抢救大明朝 第1732章 假账、坏账和惨胜
北京内城,教忠坊府学胡同内的成国公府,今儿可是门庭若市,宽大的门脸儿前,装饰豪华的车马已经排起了长队。门外一排排的拴马桩上,全都栓上了毛色鲜亮的走马。穿着戎服,挎着腰刀的北京各家勋臣的家丁亲随,都在公府外面的胡同上守着,一个个都面带忧色,还不住的唉声叹气——他们这些人的主子现在遇上大麻烦了,好日子到了头,搞不好连性命都要赔进去了!
而更不好的,则是他们这些当家丁的也得跟着一起倒霉......说不定还要上战场送死!
想想都要哭了!
就在外面的家丁和亲随们要哭没哭的时候,成国公府内二堂当中的一群大明朝的武勋亲贵,则已经在痛哭流涕了。一边哭还一边骂骂咧咧的,都在说黄立极、王在晋、温体仁这些阉党奸臣的坏话!
大明朝可怎么办呀!尽出阉党奸臣......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姓温的不是东西,想卖了咱们向上面邀宠!”
“姓王的也不是东西......什么诈称十万,咱们京营账面上有十二万,另外还有两万军户兵,出兵十万还用诈称?”
“那不都是账面吗?奴贼又不是来查账的,账面兵有屁用......”
“对啊,咱们不能去啊!”
“不去行吗?温体仁那个杀千刀的都上疏要查咱们的账了......咱们怎么办?到底怎么做账啊!”
怎么做账?敢情这帮人不是大明的武勋,而是一群账房先生,还是专做假账的账房先生。
可是现在他们遇上温体仁这个“查账高手”了,假账没法做了!
且不说那两万军户兵,但是这十二万营兵,如果说有......好啊,出城去砍人啊!奴贼都到顺义了,京营兵再不出城还等什么?
而且昌平那边还有七万账面兵呢!
十二万加七万就十九万,蓟州兵和辽西兵还有五万,总数二十四万......顺义那边的奴贼最多就五六万,二十万大军杀过去,怎么可能会输?
所以这帮“假账勋贵”如果说十二万京营兵都在,那就没有理由不出城了。
如果说没有......倒是不用出城,直接去锦衣卫诏狱呆着吧!
十二万京营兵少说也有八万九万的空额,而且这空额吃了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不知道多少年了。这样查实了,今儿在场的个个都得抄家啊!
刚刚接替英国公张维贤当了总戎的成国公朱纯臣愁得头发都快白了,可还是一筹莫展,只是在那里唉声叹气——他现在是总戎,满北京最大的黑锅就在他身上压着。
如果承认京营有八万九万的空额,那他就死定了......都不用小皇帝杀他,北京城内各家勋贵就能联手要他的命。
可以说,他只要一入诏狱,就离死不远了。
如果咬死没空额......那就得让奴贼来点数!
听到底下人在那里吵吵个不停,朱纯臣的头都大了,也不想在这间屋子里呆了,心烦意乱之下,也不顾什么礼数,只是昏头昏脑的站起身,自顾自的就走了出去。被院子里的冷风一吹,朱纯臣才稍微清醒了一点,转身就想回去,却猛地发现诚意伯刘孔昭出现在自己的跟前。
刘孔昭是刘基,就是那个能掐会算的刘伯温的子孙,现在是第六代诚意伯——诚意伯的传承曾经在刘伯温之孙刘廌那里中断了一百多年,到嘉靖年间才恢复,所以只传了六代。也许是因为爵位中断的一百多年比较锻炼人,所以这个诚意伯刘孔昭在一群废物勋贵当中,还算是比较有办法的。
朱纯臣看着眼前这个二十几岁,一副白面书生模样的伯爵,问了一句:“诚意伯,你这是......”
“国公,”刘孔昭说,“得出兵啊!”
“出兵?”朱纯臣摇摇头,“那是奴贼啊!”
“那也得出兵......”刘孔昭说,“奴贼入口是为了求财,咱们又没银子可抢,奴贼哪里会和咱们硬拼?要是奴贼肯拼,遵化、玉田哪里守得住?蓟辽军哪里能收复义院口?”
好像有点道理啊!朱纯臣眼睛一亮,看着刘孔昭,等他继续往下说。
刘孔昭接着言道:“现在阉党奸佞都想陷害咱们这些忠良,就想拿京营的缺额做文章......您如果不敢带兵出城,那么等万岁爷凯旋而归,咱们就等着进锦衣卫诏狱吧!”
“万岁爷凯旋而归......”朱纯臣终于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比起求财的黄台吉,那位要命的朱由检就恐怖的多了!
刘孔昭说:“万岁爷在大同做了什么?清田整军啊!把原本的大同镇砸了个稀烂,然后重新委派了副将、参将、游击......整理出了四万多人的实兵,还点出了200多万亩的军屯田啊!
万岁爷现在又在宣府干什么?真的要抄奴贼的后路?真的要抄奴贼的后路,又何必把宣府大半的兵马都调给英国公?”
朱纯臣叹了口气:“他是想把宣府变成第二个大同......”
刘孔昭道:“宣府的饷额和军屯也不少啊,整出三万实兵再加一千帐前骑士不是问题......这样万岁爷可以操控在手,如臂使指的马步军兵就有八万多人了!他有了那么大的本钱,接下去会放过昌镇、蓟镇和保真镇?等他三边五镇都在握了,就该轮到北京城了!”
朱由检当然不会放过北京城了......但是他不会一上来就在北京城内掀桌子,更不会依靠魏忠贤去掀桌子。
他的办法是以家丁制边镇,以边镇围京师。等他把北京周围的三边五镇都掌控在手。北京城内的勋贵,自然没有反抗的余力。
而北京城内的勋贵,不仅吃着京营的十万空额,还掌握三万几千人的京师锦衣卫,还侵占了北直隶一带七十几个卫所的军田。只有把这些利益都拿到手里,朱由检的皇位才真正算是稳住了——明成祖迁都北京真正的目的,既不是要天子守国门,也不是为了方便他出征草原,而是为了牢牢控制天下的强兵劲旅。
而明成祖朱棣的强兵劲旅的基础,就是北京周边的土地和人口!
朱由检要想当上大明朝中兴的明君圣主,就得把北京周边的土地和人口拿回来,再以此为基础,重建天子之兵。
“那咱们怎么办?”朱纯臣一脸忧郁,“他是天子,手里又有兵......”刘孔昭道:“天子也得讲理,讲理才能服众......咱们得把账做平了,而且还得打出一个惨胜!”
“做账?惨胜?”
“对啊!”刘孔昭道,“那么多的空额,总要有一个说法!还有什么比战死沙场更好?不过咱也不能报一场大败上去......咱们得打胜,把奴贼赶出了北直隶,这就是保住了北京城和大明江山。到时候咱们就都是功臣了!他想要平复辽东,扫荡沙漠,就不能对功臣太薄......总得给咱们一条出路。”
“你说的道理我都明白,可是这惨胜怎么打出来?”朱纯臣都忧郁了,就京营的水准,打出一个惨是没有问题的,胜就难了!
“不是还有蓟辽精兵吗?”刘孔昭道,“只要两家合兵,就能有十万之众,还怕打不赢奴贼?”
朱纯臣连连摇头,“袁元素又不傻,他在平谷呆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来和咱会师?”
“因为奴贼要去挖掘天寿山皇陵啊!”刘孔昭笑道,“天子不就用这个借口把英国公还有宣府兵都发去昌镇了?”




抢救大明朝 第1733章 朱由检也有上当的时候!
“大皇帝,大公主,朵颜部塔布囊马保保,朵颜部塔布囊索诺木,前来觐见!”
朱由检这个时候正坐在自己的营帐里面,翻看着内阁通过留在宣府镇城的行宫司礼监转来的奏本。他并没有如北京城的一些勋贵所料,留在宣府主持清田检地,而是真的出了龙门所长城,带着兀良哈万户斡尔朵和10000名天子家丁,在燕山北麓山脚下的坝上草原转悠。这个时候他在草原上转悠的目的,当然不是打猎或者放牧,而是拿坝上草原和燕山北麓的喀喇沁左翼各部开刀。
黄台吉的老巢朱由检是抄不了的,倒不是路远——有兀良哈大公主招募来的蒙古牧民帮忙放羊放牛,再从草原上抢点买点,万余人的补给还不是大问题。但是黄台吉并没有倾巢而出,还留了一大半八旗兵看家。朱由检从大同带来的10000天子家丁和兀良哈万户斡尔朵下的2000蒙古铁骑,就算穿过坝上草原和千里森林,到了辽河河套,也不是留守的八旗兵和科尔沁蒙古骑兵的对手......一个得打人家好几个呢!所以朱由检这段时间就来个牛刀杀鸡,抄了喀喇沁左翼各部的老巢。
喀喇沁部也称朵颜部,人数倒是不少,就是太过分散,分了三十六个小山头。所以谁来都能欺负他们!
之前他们被虎兔敦汗欺负,所以投了大金国,结果因为大金国和插汉部留守的多罗特营的两次大战,打出了饥荒。后来他们想要骗取朱由检的粮食不成,就出兵帮着黄台吉去抢大明......现在派去抢大明的勇士还没回家,大明小皇帝不知怎么就领着个插汉部的大公主来反抢了。
好嘛,12000杀人不眨眼的铁骑兵!别说喀喇沁人的主力不在,就是都在,一样也是砍瓜切菜。
不过砍人不是朱由检的目标,朱由检的目标还是想要把燕山北麓和坝上草原的喀喇沁左翼各部收为己用,建立一个新的朵颜万户斡尔朵。
有了这个万户斡尔朵,他就能把宣府以东的燕山地区和宣府以北的草原都控制起来。这样黄台吉再想入口抢劫,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砍人砍的差不多了,他就让兀良哈大公主派出使臣去招降喀喇沁左翼的各家塔布囊。
所谓的塔布囊,原本是和成吉思汗后裔结婚者的称号。后来演变成了一个爵位,也就是“生男世尚公主的贵族”,由于喀喇沁诸部的首领大多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了抬高自己的血统,他们就自称塔布囊,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还会真的迎娶孛尔只斤氏的女人。
不过这些喀喇沁的塔布囊能够搞到手的孛尔只斤氏的女人和兀良哈大公主是不能比的......所以在纳兀良哈大公主为妃的朱由检面前,马济和索诺木这两个塔布囊无论从大明的法统(他们是朵颜三卫的后裔),还是北元的法统来说,都是抬不起头来的。
随着朱由检的一声宣字,两个御前侍卫转眼就引了两个蒙古人进来,当先一人四十来岁年纪,矮小敦实,穿着一件非常肥大的明朝武官服,戴着一顶大一号的乌纱帽,看了坐在那里的朱由检一眼,顿时就跪伏在地:“臣朵颜卫马保保,叩见万岁爷!”
这个蒙古人也不知道啥血统,一口汉话说的很流利,而且还有个汉姓,姓马,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祖宗在朵颜三卫当大明忠良的时候得的赐姓?
他身后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一身蒙古式样的丝绸袍子,显得非常华丽,没带帽子,头上剃了蒙古发式,头顶心锃亮,脑袋两边的头发编成了辫子,垂在耳侧。
这个蒙古人瞧着就“正宗”了不少,大块头、大饼脸、小眼睛,膀大腰圆,看着就可以去那达慕大会上摔跤了。
不过这家伙长得再彪悍,在武功天下第一的朱由检跟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要不然他就得挨黑枪了!
在大同白登山之战后,朱由检就开始扩充“黑枪骑兵”了......骑马打黑枪可是上辈子逆子克制满洲骑兵优势的杀手锏。当时在优质战马数量不足,轻骑兵的战斗力也不如对手的情况下,逆子的黑枪骑兵就用小队骑兵的战术配合和火枪狙杀,在广阔的战场上打得精锐的满洲骑士损失惨重,从而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
现在的朱由检虽然没那么缺马,但是他的帐前骑兵的单兵能力,还是远远比不上八旗精锐。而且数量也少,八旗兵怎么都有好几万啊!即便是一个牛录只能出10个的白甲兵,总数也能达到三千多人,红甲兵更是多达一万多人。而朱由检的帐前骑士再怎么扩充,也不可能达到八旗兵的数目,其中的精锐也不可能多达一万多人。
所以朱由检只能模仿黑枪骑兵,走战术配合而不是单兵勇武的路线去对付满洲人的白甲兵、红甲兵。
在白登山之战后,朱由检就从下面的各团当中挑选了一批年纪较小的骑士,让他们跟着自己身边的少年骑士学习使用鲁密铳和黑枪战术。
而在这次出龙门所边墙,扫到喀喇沁左翼各部的作战行动中,黑枪战术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不少武艺高强的勇士被打了黑抢......其中就有索诺木所部的勇士!
“臣朵颜卫索诺木,叩见万岁爷!”索诺木也跪下向朱由检磕头了,不过他说的却还是蒙古话。
“平身,赐座!”朱由检合上了正在翻看的一份奏章,目光阴森的看着两人,用蒙古话问,“你们还记得朵颜卫......挺不容易的!不过朕不打算恢复朵颜三卫了,朕打算建立一朵颜万户斡尔朵,使之和兀良哈斡尔朵并立。你们既然第一批来归,就当朵颜万户斡尔朵的左右宰桑兼千户官。”
“臣谢主隆恩。”
“臣谢陛下厚恩。”
马保保和索诺木连忙叩头谢恩。宰桑可是万户斡尔朵的总管!而千户官听上去也蛮大的。
朱由检却摇摇头道:“先别忙着谢恩......因为朕将会打散所降伏的朵颜诸部,重新组成十户、百户、千户。百户和千户之长,也不再世袭,而是由万户斡尔朵量才论功任免。而有功的千户、百户之子,可以降一等任用。你们是否愿意?”
原来朱由检打算在兀良哈万户斡尔朵和朵颜万户斡尔朵内部搞集权!
“愿意,愿意......臣愿意追随万岁爷!”
“臣也愿意......”
不愿意就拉出去打黑枪!马保保和索诺木哪敢说不愿意?
朱由检点点头,又道:“另外,朕不日就将返回口内。”他一指在帐中陪伴自己的兀良哈大公主,“大公主将会率领兀良哈铁骑留在朵颜万户斡尔朵,替朕主持大局,你们要听大公主的话。”
“臣一定唯大公主马首是瞻!”
“臣一定听话!”
朱由检摆摆手,将两个蒙古人打发了,然后又冲着已经怀上身孕的兀良哈大公主一笑,“大公主......朕本想和你一块儿在墙外过冬,可是朕刚刚得到奏报,多尔衮那贼却可恨之极,妄图盗掘天寿山的皇陵。所以朕必须回去砍了这个发丘贝勒爷!”
“妾祝陛下旗开得胜!”兀良哈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感到非常奇怪,多尔衮怎么就变成盗墓贼了?插汉部和后金打那么多年交道,从没听说他们还有这买卖啊!




抢救大明朝 第1734章 好可怕的假账兵
大明崇祯元年,九月十五。
北京土城校场,已经是一片肃杀景象!
不得不说,朱纯臣、赵之龙、朱国弼、李守錡(襄城伯)、李尊祖、刘孔昭、徐允祯(定国公世子)等一票与国同休的武勋,真的卖起气力,还是能办一点事儿的,要不然怎么能糊弄那么多年?
京营虽然向有空额、占役、虚冒、卖闲、包操等弊端,十二万的兵额,至少八成九成是虚的,剩下的也是见敌就逃的“上勇”。但是那回皇上家要办大典,京营不都能拉出八万九万的“劲旅”,而且金鼓、旗帜、甲胄、兵器还都看着跟新的一样。如果把辽镇精兵拉过来和他们搁一块比比,没准还不如呢!
这就是糊弄皇帝的本事!
而这回遇上了个不好糊弄的皇帝,执掌京营的勋臣们当然要格外努力的糊弄了。
朱纯臣得了刘孔昭这个“智囊”的献计后,就和京营三大营的六个副将商量出了一个“平账之策”。虽然“平账”的事儿有点危险,但却必须要干。要不然等小皇帝整完了宣、昌、保、蓟四镇后,他们这些世世代代吃空额的北京勋贵都得抄家。
为了保住祖传的富贵,这些勋贵也拿出了全部的气力,甚至下了血本,开出了一天一钱银子的“天价”招募京中壮士。各家各府虚冒领饷的仆人家奴也都逼了出来,和“一钱银”的壮士,还有久在京营混事儿的老兵油子一起,全都披甲执械,在北京城北五六里开外元朝遗留下来的土墙(本是元朝的大都城城墙,高约三四丈,长约十几里,墙外还有护城河)内的一处校场上站的整整齐齐。人数总有十万上下!
京营的军阵,向来是很有震慑力的,齐整厚重远超九边劲旅,立于旷野,无数支长枪如林一般伸展而出。秋日阳光一洒,就如钢铁丛林一样耀眼夺目。京城内外的百姓,也都被这等誓师出阵的声势给吸引过来,在远处围观,站得满坑满谷都是人。这群天子脚下的百姓,当然知道京营的底细,现在看见他们真的要出兵抗虏,全都惊得大张了嘴说不出话来。
再次披上僧袍的范文程也在围观看热闹的人群当中,他又一次被黄台吉打发出来搜集情报了。
现在黄台吉的大军就在顺义城北的怀河边上驻扎。虽然没敢去打固若金汤的顺义堡垒,但还是打破了不少豪门大户的庄园——顺义地处京郊,又毗邻燕山余脉,附近的山林景色极佳,所以有不少京畿豪门都在顺义城池附近修了别墅庄园。现在大多被后金军打破,多少也让后金军得了些财物。
另外,现在是农历的九月,京郊周围田里的麦子已经可以收割了。所以后金军这些日子除了到处寻找豪门庄园攻打,就在忙着割麦子,已经割了差不多十万石,足够大军吃上两个月的。
但是这点收获和黄台吉还一群八旗权贵的心理预期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那些京畿豪门的庄园里面虽然有不少值钱的物件,比如制作精美用料讲究的家具,比如从江南万里迢迢运来的太湖奇石......但是对大金兵来说,这些东西一点不实在啊!入口一趟就抢点石头木头回去?这玩意儿口外到处都是,用得着千里迢迢的来抢?
破口入关可是大阵仗,这次出阵的八旗兵加包衣奴才小三万都有,一路上的吃用开销不得了啊!如果抢不到足够的财货农奴,那就打亏了......而且还亏了不少!
黄台吉当然是不愿意亏本而回的,但是他又担心被明军的主力围住暴打。
当然了,他并不担心被明军打死。八旗兵野战的能力明摆着,辽镇精锐遇上数量较多的八旗兵,也只能在凭城阵战中打退八旗兵。
不过黄台吉怕打亏啊!
要是真的被二三十万明军围攻,他就算能打赢,也得死伤惨重......如果死掉几千八旗子弟,又没什么收获,以后大金国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所以进退两难当中的黄台吉,就向北京、昌平、平谷、密云等处派出了大量的细作,想要探明对手的虚实,好找出一个容易下手的目标,同时也能保证自己不被明军围攻。
而来过北京的范文程,当然就熟门熟路来了北京打探,因为北京城门已经严守起来了,所以他没办法入城,就只好在城外转悠,今儿正好赶上明军京营誓师出兵了。
他当然得来观看,一看之下,就是倒吸一口凉气儿!
这是精兵啊!
队形严整,甲械精良,士气高昂......而且范文程还发现在土城校场中集结的明军京营并没有装备多少火器(火器大都留下守城了),而且长枪极多!
长枪多,意味着敢于肉搏。而且这些明朝京营兵阵列整齐,一定善于克骑。在后金崛起的过程中,后金军在野战中所遭受的最大损失,就是在浑河血战中,由善使长枪的四川白杆兵造成的。
如果不是李永芳及时劝降了先前被俘的明军炮手,拉来了一些将军炮,浑河血战的胜负都不一定呢!
现在明军的京营虎贲有那么多的长枪,而入口的后金兵也没有火炮......
范文程的大光头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就在范文程提心吊胆的时候,军阵深处突然爆发出一声欢呼:“万胜!万胜!”
欢呼之声随即遮天盖地而响,十万虎贲,都举起了手中的兵刃,只是声嘶力竭的大呼:“万胜,万胜......誓杀奴贼!踏平辽东!”
太可怕了!
范文程已经被吓着了!
他再不敢远观明军的战阵,而是努力挤出了围观的人群,从土墙的一处破口出去,一路小跑着就往顺义而去。
大事不好啊!明军京营原来不是废物......
范文程跑路离开的时候,王在晋正在向京营总戎朱纯臣和协理京营戎政的兵部右侍郎张凤翼面授机宜。
说真的王在晋也被京营假账兵的赫赫军威给惊着了。如果不是知道京营的底细,他都以为这群假账兵是真精锐呢!
1...577578579580581...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