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史可法猛吸了口气,脸色凝重:“慌什么?去传令,本官要巡城!对了,你让人把本官的棺材抬上!”
抢救大明朝 第1726章 史可法会挖坑!
史可法早就知道不妙了!
当他领了朱由检的内帑,带着御马监派来的军官和战兵,来遵化县城上任的时候,就知道不好了。
大明朝那么多县令,有几个是带着御马监的军官和战兵上任的?有几个会拿到天子发下来的五万两内帑?又有几个会拿到大办团练3000的诏书?这些事儿凑在一块儿,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史可法的这一任遵化县令搞不好是要与城同亡的。
而在他上任之后,又去遵化县边境上的蓟镇长城逛了几圈,就知道小皇帝发给自己的官职有多要命了。
他本来以为东虏在辽东那边,离遵化远着呢!
没想到人家都已经到了蓟镇长城外边,和遵化县就是一墙之隔啊!
而且蓟镇边墙上看着也没几个守兵,如果奴贼打过来,怎么看怎么要糟糕啊!
所以他一边没日没夜的抓城防、办团练、屯粮草、备军资,一边也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早在六月份的时候,史可法就在自家族中领养了一个儿子,算是后继有人了(史可法年纪不小,但一直没儿子)。随后他又为自己准备了上等的鹤顶红二两,随身携带,以备不时。最后就是上等的楠木棺材一口......这口棺材现在就由四个遵化团练营中的长大汉子抬着,跟着已经换上了布面铁甲,骑上了矮脚蒙古马的史可法史大县令一块儿在遵化县城内转悠。和这口棺材还有史可法本人一块儿的,还有整整500名同样披着布面甲的遵化团丁。
史可法的3000遵化团丁可都是仔细挑选出来的,都还算是精壮!除了上面派下来的军官和骨干,其他人都是清一色的遵化土著。都是身家清白的朴实农民或山民,遵化县城中的城民是不要的。而且还得有家眷,不能是孤家寡人一个。选上团丁后,家人也得跟着一起入遵化城——要死就得一起死啊!
至于团丁的待遇,虽然不如蓟镇军的正兵,但是也不算太差,月粮一石,外加月银五钱。其中月粮是遵化县自筹的,月银则先从朱由检拨下来的内帑中开支——无论是粮是银,都由史可法亲自发放到人,没有一点克扣!
除了月粮月银都由史可法自管,能按时发放不克扣,遵化团丁的甲胄和兵器也都是史可法这个大县令亲自负责采办的。一人一身布面铁甲加上一顶铁打的飞碟盔,全都找着御马监领来的样品打造,绝不许半点缩水。兵器则有柳叶刀、燕尾牌、梭镖、戚家枪、开元弓、三眼铳,还有架在遵化城头上的床子弩,当然还守城必备的滚木、擂石、霹雳火球之类的器械......不能说都是精品,但至少都还堪用。
看见穿着布面甲,戴着飞碟帽,扛着各种兵器的遵化团丁队列整齐的从街面上走过,又看见新光上任没多久的史可法大县令把棺材都抬出来了。遵化县城的父老乡亲,也都知道不好了。如果还不明白出了什么事儿的,史大县令也早就安排好了大嗓门的衙役,一边敲锣一边发喊。
“建奴破墙入寇喽!官绅百姓一体抗奴喽!”
“建奴凶残,屠杀无数,拼命才能保命......”
“县城闭门,街巷戒严,各家各户都出壮丁上城协守喽!”
要守城可不能只有团丁,还得发动群众啊!史可法这些日子也不读圣贤书了,整日就找什么《守城录》、《襄阳守城录》、《武经总要守城篇》来自学,不敢说精通,但是也学了不少办法,也知道要把可能入寇的东虏大军挡在遵化县城之外,就得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而且还要用尽一切可以用尽的阴招!
看见史大县令练兵守城都挺有章法,遵化县城内的士绅百姓总算也稍稍安了点心儿。
只是稍稍安心......毕竟这次打进来的是凶残的东虏啊!
就在人心要乱不乱,要安也不安的当口。就看见从遵化东门方向奔来一骑快马,寻见了正在巡城的史可法的官牌,就飞马而来。马背上是个上了点岁数的老兵,到了史可法跟前也没下马,就在马背上拱了拱手:“县尊,奴贼先头马队已经到了县城东边十里开外!”
“来得好!”史可法努力抑制住惶恐的心情,重重点头,然后目光灼灼的四下扫了一圈,提高嗓门,“本县这就出城去和奴贼拼了!”
什么?出城?那么生猛?
看热闹的遵化百姓都吓了一跳,本来挺热闹的街头,顿时就鸦雀无声了。
史可法一指那口楠木棺材,已经吼了起来:“本县要抬着棺材出城......也让奴贼看看我大明守土之官的胆气!”
......
后金军在野战中打先锋的向来是他们最精锐的白甲兵,当然不是当先冲阵,而是作为探马游骑走在大军之前。
他们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打击敌人的轻骑逻卒——把敌人撒在战场上的耳目打掉!
二是搜索敌人的主力,探查敌人的防备,为后续主力的行动提供情报支持。
三是抢夺粮草补给,同时打敌人的粮道。
这三个任务要执行好了,后金军就能占尽上风,主力决战还没打,就已经立于不败了。
而在八月初八下午带着一队白甲兵冲到遵化城外的,是正白旗巴牙喇营的备御多隆多。
别看他只带着三十个白甲兵(加他三十一),但是三四百普通的明军步兵都不在他眼里。而自打他入了大安口边墙,一路冲杀到遵化县城以东,别说三四百明军,就连三四十都没见着。就算见着个把明军,也都是望风而逃,根本就没人敢和多隆多大爷交战啊!
这一身的武功没地方使,多隆多都有点急了......大安口内不是明朝蓟镇总兵的驻地吗?
兵呢?
难道都吃了空额?也不给多大爷留几个?
正郁闷的时候,他已经到了遵化城外,而且还看见一队大概二三百穿着蓝色布面甲的明军布兵扛着长枪,举着盾牌,大摇大摆的通过浮桥跨过宽得有点少见的护城河,在遵化城外乱纷纷的摆阵了。
看这意思是要和大金国的白甲兵交战?
多隆多都有点不大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明朝还真有不信邪的步兵啊!他再定睛一看,忍不住就乐了。因为他发现指挥这些明军居然是个穿着青袍,头戴乌纱的文官,而且这文官身边还有几个壮丁抬着一口棺材!
呵呵,这就是个啥也不懂,就知道拿自己的小命来玩的明朝文官啊!
连个二三百人的步军阵都摆不好,你抬口棺材有屁用!
多隆多扬起马鞭,向前一指,大声道:“儿郎们,结阵,冲杀!趁敌人布阵未成,把他们冲垮!”
就在他发喊的同时,跟随他的白甲兵已经主动开始聚拢,结成了一个可以冲阵的队形(其实还是比较松散的),然后也不畜力,就在多隆多的带领下绕了个弯,从那二三百明军的侧翼发起了冲击。
三十一个白甲兵的集团冲锋啊,二三百连阵都布不好的明军怎么可能挡得住?
多隆多仿佛已经看见自己手起刀落斩了那个明朝的文官,然后杀进遵化县城烧杀了。可就在他放平了马枪,努力催动战马,以最高的速度发起猛冲的时候......他胯下的战马突然一蹄子踏空,然后整个身子就往下沉。还没等多隆多和他的马儿反应过来,几根削尖了的竹竿就扎了上来,一下就刺穿了马儿的身体,还硬生生的在多隆多的大腿上扎了一下!
真疼啊!
抢救大明朝 第1727章 这是戚少保附身了?
多隆多掉进陷马坑了!
不止他一个人掉进去,跟着他的三十个白甲兵中也有半数掉坑里了。
而这些坑,当然都是史可法让人挖的。不是史可法多机灵,而是史可法照着《武经总要》、《守城录》、《襄阳守城录》上抄来的标准守城法。在宋朝还有之前的唐朝,守城战都是从挖陷马坑坑马坑人开始的......史可法是学霸啊,当然要学以致用,就让手下照着宋朝的标准,在遵化城外挖了许多的陷马坑!
不仅有陷马坑,还让人打造了许多木蒺藜、铁蒺藜、地涩、诌蹄和鹿角木。在靠近城门的地方,挖了许多长五尺、宽三尺、深四尺的陷马坑。而在其余地方,则布设了木蒺藜、铁蒺藜、地涩、诌蹄和鹿角木——其中的地涩、诌蹄和鹿角木都部分埋在土里的,清理起来非常麻烦。而木蒺藜、铁蒺藜则撒在护城河的两岸和水底。
不把陷马坑填上,不把地涩、诌蹄和鹿角木都拔了,不把护城河里面的木蒺藜、铁蒺藜都捡走。后金军连遵化的城墙都摸不着啊!
而要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活儿都干了......摆在遵化城头的床子弩可不是闹着玩的!
“呜嗷嗷......”
这是满洲勇士多隆多在嚎叫!他还没死,满洲的巴图鲁勇士哪儿那么容易就死了?不就是大腿上给削尖的竹竿捅了个窟窿,又流了一大摊子血吗?多勇士也不含糊,嚎叫着就把受伤的大腿拔了出来......血还在流!多勇士赶紧从自己布面甲下面撕了条布出来,用足浑身的气力,忍着剧痛,把大腿根部扎牢。
看见血被暂时止住了,多勇士就抄起自己的长枪,咬着牙往陷马坑外爬。好不容易才爬出来,又拄着长枪,支撑着站了起来,然后才扭头往明军那边看去。只见刚才还乱成一团的明军已经列阵完毕,刀盾在前,长枪在后,正嗷嗷叫着往自己这边逼近。
多勇士在四下看看,自己这边有一半人掉坑里了,已经爬出几个,也都带着伤,余下的也不敢冲了,都骑在马上放箭。但是明军那边人人有甲,而且顶在前面的刀盾手都举起了燕尾牌,箭镞射过去好像也没啥效果。
到了这个时候,多隆多也看出来了,遵化的明军是硬茬,而且守城的那个文官也阴险,居然会装软蛋诱敌,还会挖坑害人,太阴险了!
一定得让三位贝勒爷小心了!
想到这里,多隆多就嚎了一嗓子:“撤退......咱们不能在城下和他们打!”
他的话音刚落,就看前方明军刀盾手忽然丢下了防箭的燕尾牌,人人短矛在手!
这是标枪?
多隆多看着都有点傻了,这支明军闹什么呢?怎么不打火铳啊?他们的三眼炸膛铳呢?怎么不拿出来?怎么就扔标枪了?你们不知道标枪很落伍吗?
标枪虽然落伍,但是它不会炸膛啊!而且在近距离的杀伤力还是很有保障的。当然了,前提是扔标枪的兵士真的练过。
这年头明军的训练越来越松,将领们只关心自己的家丁,根本就不怎么管普通额兵,而普通额兵只知道混军饷,也不会好好训练......真练好了,就去当家丁了。所以能扔标枪的刀牌手(标枪是刀牌手的标配),在明军正规军当中几乎不存在了。
而史可法偏偏是个另类,他一科举出身的进士官,哪儿懂什么家丁什么额兵啊?他就只能照着《练兵实纪》上的办法练兵......刀牌手不就得会扔标枪吗?戚少保的书上都说了,还能错的了?
那就练吧,练好了放赏,练不好打板子!
当然了,也没练多久,就几个月,水平不高。要真的达到了戚少保的要求,一百多根标枪在十几步的距离上扔过来,能把多隆多带着的这队白甲兵给全灭了。
但是两轮标枪投射,还是让多隆多的手下损失惨重,八个也不知道是九个白甲兵给标枪扎了个对穿。其中的五个还是刚从坑里爬出来的......不过其中并没有多隆多,因为有个骑马的白甲兵和他要好,想来救他,正好挡在他跟前,替他挡了标枪!
多隆多也顾不得替他好兄弟伤心了,赶紧把还没死透的好兄弟从马鞍上拽下来扔地上等死,自己骑上去,拍马就走,去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报信了。
看着建奴们都跑了,史可法还不满意呢,跑到自家阵前,对着一群刚投完标枪的团丁就训开了:“看看,看看,投得什么标枪啊!一百多根标枪才扎死九个奴贼......要搁戚少保那会儿,得砍你们的头!”
什么?才扎死九个?那是建奴真夷啊!
几个从御马监过来的军官听了史可法的话差点儿没喷了血。
那些团丁也老实,他们大多都是附近山里出来的朴实山民,不是老兵油子,被史可法一训,都有点羞愧了,还有人认了错,“县尊,我们知错了,我们回去好好练练......”
王大斗也是知道行情的,在边上提醒道:“县尊,九个真夷不少了,而且坑里还有几个......这一战至少斩首十五,而且咱们只死了三个,伤了六个(被后金白甲兵的弓箭所杀伤),这是大捷啊!”
“大捷?咱们死伤九个,杀敌十五个......这也算大捷?”史可法瞪了王大斗一眼,“你是要本官虚报战功,欺君罔上吗?”
王大斗张了张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割了十五个真鞑子的脑袋还不能报大捷?
史可法一挥手,“赶紧去割脑袋,打扫战场,恢复陷马坑......奴贼的大队很快就会上来的,咱们有的好打了!”
......
三屯营,两白旗大营。
赵率教的老巢已经叫两白旗的人马给端了,留守在那里的明军可没史可法的团练那么轴,哪儿跟后金兵打?听说三安口、龙井关被打破,就拍拍屁股跑路了,跑的匆忙,连城内存放的粮草还有赵率教存在城内的财物,都落在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手里。
三兄弟真高兴的时候,瘸了条腿,浑身上下都是血的多隆多就被人抬进三屯营了。
“三位贝勒爷,奴才没用,奴才败了,奴才在遵化城遇上硬茬了......”
多隆多见着三个贝勒就哭起来了,他这次真载大发了,不仅折了十五个白甲兵,而且那条受伤的大腿都没知觉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治好?如果治不好,下半辈子怎么过啊?
“怎么回事?多隆多......”阿济格看着多隆多的模样,也有点吃惊,那可是白甲兵中的勇士啊!
“多隆多,”多尔衮也问,“你不是带着30名勇士出击的吗?怎么还败了?你这是遇上多少南兵了?”
“奴才在遵化城外遇上两三百南兵步卒......”多隆多哭着,“奴才没用,中了他们的陷马坑之计,又被他们用标枪扎了,损失了15个勇士,还有3人重伤而回......”
“什么?”多铎叫起来了,“两三百步卒就把你们打成这样?你们这些白甲兵......”
“老十五!”多尔衮大声打断了兄弟,“你让多隆多说完!也许遵化那边真有南军的硬手!”
多尔衮的年纪没阿济格大,拥有的牛录也是三人中最少的,但他却是这三人当中为首的一个。多铎听了他的话,也不训多隆多了,而是他详细的将遵化城下的一战的过程说了。
听完之后,多尔衮的眉头已经拧成了团,对阿济格和多铎道:“遵化的南军是硬茬,不能小觑,咱们请示大汗吧!”
抢救大明朝 第1728章 气吞鞑虏如史
天聪二年,八月初十。
时隔一日,后金大军又一次兵临遵化县城。
这回可厉害了,上回来的都是“白鞑子”,不是皮白,是白衣白旗,看得跟发丧似的。这回是四色的鞑子,黄白红蓝,有一些还镶了别的颜色的边。人数也多,花花绿绿的铺满了一大片,看着都上万了。
这是上万的后金八旗兵啊,由后金国天聪大汗黄台吉亲领,气势汹汹的就杀过来了,来找“戚少保附身”的史可法找场子了。
黄台吉这次可是带着两万八旗兵和三万蒙古兵破蓟镇边墙来抢劫的,要抢劫就得打县城打州城啊!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有钱人都住城里,就算原来不住城里的,现在听说奴贼入口,也一准躲进城了。
如果黄台吉不去攻城,那就只能在乡下等着割麦子了......虽然也能得点吃的。可问题是黄台吉堂堂大金天聪汗啊,入口一趟就是为了割点麦子?就这点出息不和那什么虎兔敦汗、土蛮汗、炒花汗他们差不多了?
所以黄台吉听多尔衮报告说遵化难打,就亲率大兵开过来了。
哦,并不是要强攻,而是要抵近观察一下。
如果真如多尔衮所言,那就换个地儿,去打玉田县......又是玉又是田的,一定很肥啊!
如果遵化没多尔衮说的那么难打,那他就下点功夫把遵化打下来,来个入口开门红!
说是抵近观察,但他也没敢靠得太近......万一有一门红夷大炮摆在城头等着打黑炮呢?
所以黄台吉就在众人的簇拥下,等上了距离遵化县城足有三四里远的一处小山坡,拿着个千里镜观看。一看之下......就被震惊了!
倒不是因为遵化城防有多坚固——城防当然是坚固的,但还没到能让黄台吉震惊的地步。
在他看来,遵化县城的城防是比不上锦州、宁远的,唯一有点让人头疼的就是护城河挖得宽了些,而且城外的零碎比较多。拆零碎和填壕都得花不少时间,如果城头还有火炮的话,施工的时候还会死不少人。但也不是打不下来,更不会惊着黄台吉。
真正让他吃惊的是......遵化守军出城了!
出城不是为了跑路,也不是为了投降,而是来交战的!
他们的人数也不多,也就两千四五百人,推着一二百台大车,从遵化县城的东门出来,由浮桥上过了护城河,然后背靠护城河开始布设车阵。
“老十四......你看见有南军推着大车出城吗?”黄台吉都怀疑自己看错了,就问身边的多尔衮。
多尔衮揉了揉眼睛,“是啊,好像就两三千人,推着一摆多辆偏箱车......”
黄台吉都乐了,“这遵化城的守将是谁啊?咱们有上万人,他两三千人就敢来了,莫不是傻了吧?”
“大汗,”多尔衮道,“臣弟派人打听过了,守遵化的不是正经的南朝武将,而是一个新科进士,名叫史可法,他是遵化县的县令,今年春天刚刚上任。”
“什么?”黄台吉又一愣,“一个县令......文官?”
多尔衮点点头,苦笑道:“是个文官......”
黄台吉又问左右道:“他这个......摆得是什么阵?有认识的吗?”
什么阵?不就是个弧形的车阵吗?
代善、莽古尔泰、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这几个大小贝勒爷都摇摇头,不知道怎么回答,不过黄台吉身边还是有人知道史可法在摆什么阵的。
“禀大汗,这个南朝的史县令所摆之车阵名叫却月阵,是昔日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所创之阵。以战车组成弧形阵,背水而列,在阵中暗藏大弩百张,甲士两千,专克骑兵。”
说话的是已经摆脱了包衣奴才身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镶红旗旗丁的范文程。范文程的身份虽然升了一级,但干的还是书房官的活,没有正式的官衔,就是黄台吉身边跑腿的文吏。
他是读书人,当然读过《资治通鉴》,知道史可法摆出来的是一个却月阵。
“大弩?”黄台吉皱了皱眉,“他们不会用大炮代替大弩吧?”
“不会,”二贝勒莽古尔泰笑着说,“他们真要敢把大炮从城里搬出来,咱们哪怕多死几个人,也要抢过几尊。有了大炮,咱们这回就一路杀到北京城去,夺了朱家小皇帝的天下!”
黄台吉点点头,“说的也是......二贝勒,你有办法打破这个却月阵吗?”
“有啊!”莽古尔泰道,“改造些楯车顶上去不就行了?大弩射出的短矛再厉害,也击不穿咱们的楯车啊!”
楯车可是大金国野战攻城的一大法宝!
明军没有装备精度较高的西式野战炮,只有精度较差,射速也很慢的将军跑能拉出去野战,但是这些将军炮对于可以移动的楯车构不成太大的威胁。而明军的其它火器,似乎也对付不了简单实用的楯车。
所以后金军也熟能生巧,练出了迅速打造和改装楯车的本事。
黄台吉笑道:“二贝勒,那就劳烦你了。”
莽古尔泰拍了拍胸脯,“大汗放心,包在我身上了!”
黄台吉笑道:“那个史可法出兵两三千,咱们也不多用兵,就动用2000旗丁,1000包衣,再加上百辆楯车......可够了?”
“够了,够了。”莽古尔泰笑道,“多了也摆不开......南兵背靠护城河列阵,又是个弧形阵,咱们又没办法迂回侧击,只能正面对正面。人数太多,也只是看热闹。”
之前后金军抄了蓟镇军的老巢三屯营,在缴获的物资当中就有不少板车。而遵化县城周围,又有不少村寨,居民大多逃散一空,值钱的东西捞不着,卸点门板可太容易了。门板装上大车,就是一台楯车了。当天下午,上百辆楯车就被推到了遵化城外。
后金军最拿手的楯车阵就摆上了!
“楯车阵......”史可法站在一辆正堵着护城河浮桥入口的望车的望斗上,伸着脖子瞅了一会儿,对边上站着的王大斗道,“命令弓箭手射箭,一轮齐射!”
“得令!”王大斗应了一声,就从腰里抽出个唢呐吹了起来。
在戚继光留下的兵书中,也有用唢呐调兵的方法,史可法自然照抄不误。在几声长短不一的唢呐声过后,却月阵内的弓箭手就举起小稍弓开始抛射羽箭,也不多射,就一轮齐射,使出最大的气力,几百支长箭被小稍弓弹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形,最后全都插进了泥地当中,羽箭的尾部都露在外面,白色的羽毛非常醒目,形成了一道测距的标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