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不过他和那些养了一群家丁去冲锋陷阵的军阀不一样,他是个比较传统的明军将领,而且操守极佳,不捞钱,当然也没钱养家丁......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功勋。
在天启七年五月的宁锦大捷中,他因为违反经略高第的命令被罢官归田,就在长陵卫闲居。不久之前,才被朱由检召回,安排进了帐前亲军当了个总参议。
当然了,朱由检其实是打算重用这个孙祖寿的。因为孙祖寿的操守和长期在军中积累的经验,让他很适合去统带童军——根据朱由检的计划,将来的帐前军将是骑、步、炮协同的,其中骑兵靠“家丁”,步军和炮兵都得靠童军。
其中家丁,也就是帐前骑士们会由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三个“骑将”统领。而步军则会交给孙祖寿、卢象升、孙传庭统领,洪承畴、陈奇瑜则会居中调度。
“陈先生、洪先生、孙先生、卢先生,”文华殿内,朱由检先给自己的四位先生和杨镐、孙祖寿都赐了座,而后又对自己的四位先生道,“朕把你们四位从那么多文官当中选出来,委任为朕的讲官,一是看重四位的一片忠心!二是因为你们都是允文允武之才......如今天下多事,辽东大好江山又陷于贼手。国家正是用武之际,然而京营早就不能打了,九边精锐也大不如前。所以朕只能亲自训练一支新军了!
而练兵先练将!你们四位就是朕选中的儒将......书生掌兵,文武兼用,将来都是我大明的功臣!你们可愿意啊?”
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给您这个天子当老师吗?怎么就变成儒将了?
洪承畴、孙传庭、陈奇瑜和卢象升四个人都傻眼了,他们本来还以为走了狗屎运,一步登天就当了帝师,结果却名为帝师,实为兵头!
还什么书生掌兵......他们可都是堂堂进士啊!
这就去掌兵了?
朱由检眼见四个人不言语,就有点皱眉。这四位不是挺喜欢带兵的吗?特别是孙传庭和卢象升,都自己拉起了队伍。
正在皱眉的时候,有点贼眉鼠眼的洪承畴第一个反应过来,从椅子上起身,向朱由检行了一礼:“臣洪承畴愿意为陛下领兵杀贼,虽万死,亦无所惧!”
“呵呵,”朱由检笑了笑,“洪先生放心,朕不会让先生陷于死地的!”
朕知道你是怕死的!朱由检心道:不过没关系,这次你好好跟朕学!朕把从逆子那里学来的西班牙大阵法都教给你,再教会你怎么运用野战炮兵、冲击骑兵和黑枪骑兵。到时候皇太极肯定打不过我们的!
陈奇瑜也起身道:“臣也不怕死!愿意为陛下领兵杀贼!”
朱由检点点头,心说:这次不用你招抚流寇......朕来招抚!然后带着他们去江南吃大户!
孙传庭也起身上奏道:“臣虽书生,亦通军事,愿意为国效死!”
“好好!”朱由检心想:你是忠臣啊!回头也好好和朕学兵法,再不能让流寇打死了!
“臣也学过兵法武艺,愿意为陛下领兵!”卢象升是四位先生当中最能打的,练兵治军的水平也最高!
朱由检看着意气风发的卢象升就有点感慨了,这一次得让你多带一点兵,而且还要带好兵,就用逆子练童军近卫军的办法来练精兵......还配上斑鸠脚铳和野战炮,这样就不怕鞑子了!
:。:
抢救大明朝 第1656章 ??诏狱使人进步?
看到老师们统一了思想,都愿意走允文允武的儒帅路线,朱由检那是相当的满意——对老师们的忠心满意,对自己的眼光当然也是满意的!
多好的眼光啊!一下就把大明朝最能带兵的几个文官都挑出来了。
“既然四位先生都愿意为朕,为大明练兵领兵......那么朕想问你们,你们会练兵领兵吗?”朱由检真是一个好学生啊!不耻下问,难为老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臣虽书生,亦熟读兵书,通晓战策,只是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第一个回答朱由检问题的是洪承畴。洪承畴的话听着不大谦虚,但朱由检知道,这人说的还真是大实话。
这个洪承畴还真是个自学成才的军事家!想当年在杨鹤这个烂好人总督手底下当督粮参政,遇上农民起义,以文职之身,自告奋勇带着一群乌合之兵去镇压,居然还连战连捷,名声大噪,还因此当上了延绥巡抚——后来的历史证明,崇祯的这个任命是完全错误的,崇祯应该让他直接当陕西三边总督,让杨鹤这个“好人总督”早点滚蛋。那样,也许在洪承畴全力剿杀的政策之下,不等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做大就都被宰掉了!
“陛下,”陈奇瑜道,“臣也没有带过兵,但是臣也熟读兵书,只是欠缺带兵的经验。”
你还缺点心眼!朱由检心说:你比洪承畴差远了,但是还堪一用。
“陛下,臣虽书生,但却是军籍出身,累世从军,久在边塞,知道一些军旅之事,也练过武艺。”
孙传庭的水平当然不是洪承畴、陈奇瑜能比的。洪承畴、陈奇瑜只有帅才,没有将才。也就是说,这两人可以指挥大军作战,但是不能亲手把兵练出来。而孙传庭虽然为文臣,但是练兵的本事不亚于武将。他曾经两度练兵,前后组成了两支秦军,都是崇祯皇帝手头的基干武装。更难得的是秦军人数不少,但花钱却不多,干得活可不少。孙传庭的能力可见一斑!
“陛下,臣虽然不是军籍出身,但是却自幼习武,也曾熟读兵书。”卢象升说。
四人当中最年轻的卢象升长得又高又瘦,皮肤很白,看着就是个文弱书生。谁能想到这位不仅能练兵带兵,而且还能亲自上马冲阵,简直是勇不可当啊!
当然了,现在的朱由检眼界高了,他可是精通东西方军学的军事学家啊!虽然军事学家和军事家不是一回事儿,但是他懂得多啊。逆子办的南京讲武堂的课本他全都熟读了,不能说倒背如流,但那些课本上的知识,他可都是完全掌握了的,现在可以挑一些正好合用的知识,先交给几位老师。
不过学生教老师......听上去还是有点奇怪,也不大符合尊师重道的传统。朱由检看了看眼前的四位讲官,都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啊,多半是好面子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点点头道:“朕和四位先生一样,也习过武艺,也熟读兵书,还知道怎么使用火铳和火炮,但是也没有真的带过兵打过仗......算是纸上谈兵吧!不过纸上谈兵也不见得谈不出良将名帅,自古以来的将帅,并不都起于行伍啊!如孙吴项韩者,不也没当过小兵吗?
况且还有杨先生和孙参议这两位久经战阵的宿将可以指点咱们!”
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卢象升听了这话都有点糊涂了——不是当讲官吗?怎么就变成同学了?
这是要一块儿跟着杨镐和孙祖寿学打仗?可这两位自己也不大会打仗啊!跟他们学还能有好?
朱由检知道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卢象升是不服杨镐和孙祖寿的,其实他也不觉得杨镐和孙祖寿能教出什么花来。
不过他还是需要这两位的名义,要不然他一个17岁的少年天子,自幼长在深宫,也没念过多少书,结果啥都知道,也太奇怪了吧?
朱由检顿了顿,又道:“杨先生这些年在锦衣卫诏狱里面刻苦研读兵法,总结教训,对练兵打仗之道颇有精进。日前向朕献了一套练兵之法,一套布阵之策......今日就说与几位先生听一听。”
还有这事儿?
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卢象升、孙祖寿都瞧着杨镐,只见杨镐的老眼珠子瞪得好大,一脸的惊诧莫名。
朱由检说着话,已经在自己跟前的书案上展开了一个卷轴,然后冲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卢象升、孙祖寿还有杨镐都招了招手,让他们上前来看。
几个人一上去,就看见朱由检摊开的卷轴上,画了一个很奇怪的战阵。
这个战阵是由一个大方块、四个小方块,还有十来个长条子拼成的。在所有的大小方块和长条子下都用毛笔写了字。
其中那个大方块下写了“长枪方阵”,四个小方块下都写了“火铳阵”,长条子下则分别写了“野炮阵”和“枪骑兵阵”。
如果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卢象升、孙祖寿、杨镐他们几个懂一点西洋兵法,就能一眼看出端倪。
这是一个标准的西班牙方阵!
这西班牙方阵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多兵种协同。
朱由检道:“这套军阵以长枪阵为城垣,以火铳阵守护长枪阵,以野战火炮远射敌阵,再以骑兵遮护左右,并用于出奇迂回。在真正交战的时候,会用多个长枪大阵和火铳小阵的组合,拼出前后两列大队。再辅以可以在战场进行机动的火炮和大队骑兵,应该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了。
几位先生,孙参议,你们觉得怎么样?”
几位先生都是纸上谈兵的主儿,一下子也琢磨不明白。孙祖寿是文武双全的将军,古今兵书自然是熟读,也会活用。而且他没有什么家丁,所以战阵上的功夫就用在步军上。看着朱由检画出来的西班牙方阵,顿时就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啊!
这个方阵看着简单,但是却非常实用啊!
没想到杨镐在锦衣卫诏狱里面呆了八年,居然涨本事了......
“陛下,”孙祖寿已经开始评论了,“这方阵好啊!完全可以克制鞑子的战法......鞑子如果用骑兵直冲,长枪大阵可以对付。鞑子如果用下马的死兵配合盾车进攻,野炮可以打碎盾车,斑鸠脚铳可以杀伤他们的死兵。如果鞑子想用骑兵马队包抄,咱们有能用骑兵去和他们缠斗。不过......”
说到这里,孙祖寿忽然不言语了,而是眉头紧锁,似乎在苦苦思索。
朱由检笑道:“不过这阵法对兵士、官佐、器械的要求极高!眼下的边军营兵,恐怕是摆不出来的,即便勉强摆出来,也没有办法运用自如。而且咱们的器械也不行,大炮、火铳,都还差了一些啊!”
“陛下圣明,”孙祖寿又说,“这套方阵虽然能以步克骑,但是真正要发挥出威力,还是得有铁骑配合......骑兵依托方阵,和炮步配合,反复出击,才能尽显其威力。”
到底是专业人士,一眼就瞧出关键所在了。
西班牙方阵就是为了克骑兵而设计的,但是这个方阵还是离不开骑兵的配合!
抢救大明朝 第1657章 ??寻找李自成(求月票,求订阅)
朱由检冲着孙祖寿赞许地点点头,道:“孙参议说的不错,杨先生所献的大阵要想真正发挥威力,就得有铁骑配合!如果没有铁骑,即便步炮方阵可以击退东虏马队,也没办法去追击啊!最后只能击溃,不能歼灭。
而且没有铁骑遮护,没有轻骑侦查,咱们对上东虏就是我明敌暗,战与不战,就在敌不在我了!”
骑兵就是这个年代的战场主宰!
骑兵能不能冲垮步阵是一回事儿,能不能主宰战场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能够主宰战场,就意味着拥有主动。拥有战与不战,在何处交战,在何时交战的选择权!
所以这个时代明军真正的主力——九边将领的家丁,清一色都是骑兵!
当然了,这些骑兵都是所谓的传统骑兵,或者说是骑士、骑马武士。他们需要掌握马上马下的多种战技,因此很难培养,拥有他们的代价也就相当不菲了。
但是九边武将们还愿意拿出辛辛苦苦贪污来的钱去养少数家丁,也说明这些骑马战士是物有所值的。
如果他们不养家丁,而是和孙祖寿一样养好营兵,就会出现缺少精锐骑兵可用的局面——靠大明朝廷发给额兵马军的粮饷,即便拿到了足额,也养不出精锐骑兵的。而且明朝的官僚机构也不可能为营兵马军提供足够优质的战马,即便大明官府搞来了战马,营兵的马军士兵也不见得会爱惜。
所以如今这个时代,真正精锐的骑兵,只能出自家丁。
即便朱由检是皇帝,也只能走天子家丁的路子!
朱由检顿了顿,道:“所以咱们得尽快把万户帐前骑士给招齐了......日前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三人上报,说御马监三营当中应该可以选出三四千户帐前骑士,这些都是弓马娴熟的敢战之士!若以四千户计,还差六千户没有着落,得去别处招募了。”
御马监的6500营兵都是骑兵,但还是有良莠高下之分的,要全部招入帐前骑兵万户是不合适的,从中选出4000户应该就是极限了。而且御马监这个衙门也不会撤销,还会继续保留。因为御马监还负责向各地派遣镇守太监(监军太监),这些外派的太监也需要带上几个壮士充门面。
所以朱由检还会给御马监留下2000兵额——是兵额,不是实数。因为御马监三营本就有点缺额,从中拉走越4600人(朱由检在诛灭魏忠贤的时候,从御马监三营拉了五百多人当自己的保镖,后来又凑了600整数)后,就只剩下一千几百人了,余下的几百空额,就得御马监的公公们自己去凑了。
正在努力回想着自己什么时候献上这套阵图的杨镐,听见朱由检要招募家丁了,赶忙收回心神,站起身提出建议道:“陛下,辽军久在前沿,与东虏血战多年,军中壮士极多。如果他们听说陛下招募家丁,一定会踊跃应募,招满6000壮士当不在话下。”
朱由检当然不会听杨镐的,他摇摇头道:“辽军的壮士都在抗虏前线,朕如果把他们招入帐前军,岂不是削弱了辽镇抗虏的力量?所以朕想去西北招募家丁......西北有甘肃、宁夏、固原、榆林等四大边镇,历来就是用武之地,弓马娴熟的壮士一定很多。而且西北土地贫瘠,这些年收成又差,连年闹灾。今年七月间,关中渭北一带已经有饥民造反。现在还没被扑灭!
朕就怕有一些西北壮士也衣食无着,跟着造反,那就麻烦了!所以朕就想从西北四镇和延绥边地招募一些精于弓马的壮士来当家丁,可以从四镇的营兵、驿卒,还延绥一带的民间壮士中招募。”
朱由检就差点银川卫驿卒李鸿基(李自成)的名了!
除了一个李自成,朱由检还想把西北边区没有什么着落,但是又能骑马射箭的壮士,尽可能的招到帐前军当中。
这可是一笔再划算也不过的买卖啊!
从西北多招募一个没有什么出路的敢战之士,朱由检自己就多一份力量,而另一边的闯贼(闯贼不一定是李自成,高迎祥也称闯王)就会少一份力量。
“孙先生,”朱由检扭头看着孙传庭,“你是军籍出身,又在大同长大,熟知边军的情况,不如就由您带队去西北替朕招募家丁......朕给你一个钦差募兵大臣的名义,再从帐前军、御马监中给你挑一批帮手,你可以去大同招点人。
对了,朕再给你拨30万两银子的募兵费......你怎么花朕不问,朕只要你在一年内,招齐6000弓马娴熟的敢战之士!能办到吗?”
朱由检的派头也给逆子养大了......单单为募集6000弓马娴熟的战士就给30万两,平摊下去人均就是50两银子。这银子可不是从太仓库里拿,而是朱由检亲自看着给。
而且拿钱去办事的还是非常靠谱的孙传庭,这差事怎么都不会办砸的!
“臣一定殚精竭虑,必不负圣上厚望!”孙传庭也不含糊,立即就在众人羡慕的眼神当中拍了胸脯。
朱由检也赞许地点点头——就是要这种勇于任事的精神啊!这个抓捕,不,是招募闯王李自成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定下了“寻找李自成”的人选后,朱由检还想说些什么,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徐应元已经到了。
他是来通知朱由检开饭的——用过午膳之后,就是内阁大臣、科道言官、京营总戎、锦衣卫都指挥使来奏事的时间了。
因为奏事的时间早就定下,不能更改,所以朱由检也就不能“留堂”了。
他看了看自己的几个讲官,笑道:“几位先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吧......留下一起用个膳再走吧!对了,孙先生,明日咱们再说一说具体的章程!招募家丁的事儿,朕也是头一回干,也不大懂。诸位有什么建议,明日都可以提出来,咱们一起合计一下。”
......
朱由检和他的几个先生还有杨镐、孙祖寿等人一块儿吃饭的时候,参加文华殿朝会的群臣,已经在各自的衙门当中用完了午饭,正三三两两的往东华门而去。
首辅黄立极和兵部尚书王在晋凑在一块儿,两个人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一看就知道没好事儿。
原来是辽东经略兼巡抚王之臣刚刚上奏,说占据辽河河套草原的蒙古察哈尔部已经开始向西迁移了!
这说明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已经被东虏揍怕了,不敢在水草肥美的辽河河套牧场立足,而是要向西去吃右翼蒙古的地盘了。
而察哈尔部一走,东虏就在蒙古草原上的势力就会进一步膨胀!蒙古东路各部和北面的喀尔喀各部,早晚都会被东虏所压服,成为东虏的帮凶走狗。
而且也没有人可以在东虏进攻辽西、辽南的时候从旁牵制了。
原本东北那边就是大明、东虏、蒙古察哈尔部在玩三足而立,大明虽然处于下风,但是和察哈尔部联一下手,怎么都能维持住局面的。
如果察哈尔部要退出辽河流域去西边和土默特部玩了,大明可就得和东虏一对一单练了。这事儿想想都让人发愁啊!原本察哈尔部还在的时候,大明都落了下风,现在没了察哈尔......可怎么办是好啊!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抢救大明朝 第1658章 ??袁崇焕快来
刚刚用过午膳的朱由检已经在文华殿上等来了一群愁眉苦脸的重臣。
朱由检的心情倒是不错,这回李自成应该是没跑了!孙传庭的能力明摆着,6000户西北骑士一定是能保质保量拉来的。
而且这段时间内廷和锦衣卫中的魏逆残党,还有被关在西苑的几十个奸臣,都幡然悔悟,纷纷要求高价购买赎罪券!
最感人的是原南海子提督刘朝,为了抄好魏忠贤的几个侄子和侄孙的家,都已经拼了,每天都带着一群干儿子干孙子守在几个魏府,抛地三尺的抄啊!
不仅要抄金银珍玩,而且还要抄土地、抄房产、抄明股暗股、抄阎王账的借条子、抄老魏家的奴仆丫鬟......恨不能把魏忠贤的侄子侄孙拆骨扒皮论斤卖了!
朱由检上一辈子就认识这个刘朝,当时也没觉得这家伙办差那么用心......哦,当时也没给人家改过自新的机会,真是可惜了!
为了抄家的事儿,这个刘朝累得人都瘦了两圈。昨天傍晚刚刚把几箱子账本给送到文华殿了,还报了数目——抄家所得的土地总共有一百五十万亩!其中三分之二是诡寄在魏忠贤的几个侄子名下的。宅子有三十多处,其中北京城内有十处。铺子有三四百间,半数在北京,还有一半在通州和天津卫。珍玩宝货不计其数,都一一封存送到宫中了。黄金、白银、制钱、绫罗绸缎等等,折合白银大约是一百五六十万两......不是很多,但那都是现金,没有包含债权。各种债权,只算本金就有三百余万两!
另外还有不少明股暗股......朱由检知道这些股份是特别有价值的!倒不是能卖多少钱,现在明朝也没股市啊,就算有股市也不能把这些股份卖了。因为这些股份都是“罪证”啊!
呵呵,魏忠贤是股东,这个商号还能好得了?
得赎罪啊!
听刘朝报完账,朱由检都有点喜欢上魏忠贤一家了......他的那些侄子、侄孙还是不杀了,得把他们留着,都是如山铁证啊!
谁被他们咬一口,那就不是丢官罢职,而是身败名裂了。
当然了,东林君子是不怕的......他们一个个铁骨铮铮的和魏忠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说他们是逆党就太荒唐了。
但是朝堂上的阉党都害怕啊!没有魏忠贤的家里人乱咬,孙承宗都要上一大堆的弹章,要是有了“铁证”,他们还能活?
而奸臣怕了,才会好好干活......干活干得都愁眉苦脸的,一定很辛苦吧?
看见奸臣们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朱由检的心情就大好了。等臣子们行完了大礼,就笑呵呵让他们平身了。
“诸卿,”朱由检笑吟吟的看着他的大臣们,“今儿有什么事儿要上奏啊?”
“陛下,”首辅大学士黄立极闻言就出列上奏道,“辽东经略王之臣上奏说世代游牧于辽河河套一带的蒙古察哈尔部近来正大举西迁,似乎要往土默特川而去。”
“哦,”朱由检轻轻点头,笑道:“林丹汗那是叫黄台吉打惨了,想要西迁去吞土默特部的地盘......察哈尔部这一走,蓟州、宣府、大同三镇可就有点悬了!”
这位反应倒挺快......只是怎么一点不着急啊?
下面的大臣看见崇祯还是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心里都打了问号——这位是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呢?还是真有办法能对付?
“陛下,”左督御史孙承宗看到有发挥军事才能的机会,急忙出班上奏,“臣有一策,定可叫那黄台吉不敢分兵西进袭扰蓟州、宣府、大同三镇!”
朱由检瞅了他一眼,“孙卿,你有何良策?”
他当然知道孙承宗没有什么良策了......辽镇那些人野战打不过黄台极那是硬道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