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宫女还好裁一点,大不了发给帐前骑士当老婆......帐前骑士都是大好男儿,怎么都比和太监结成对食玩假的要强吧?而且骑士都是地主,宫女嫁给他们就是地主婆了,这怎么看都是好事儿。
所以遣散宫女的难度不大,皇宫裁员的难度就在裁撤太监上!
因为朱由检自己的小命都还在太监手里攥着......如果处理不当,说不定就得英年早逝了。
为了将英年早逝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个主张裁减太监的恶人,最好还是由张皇后来当。
看到张皇后认可了让净军武阉去藩府吃饭的办法,朱由检接着又道:“嫂嫂,南海子的净军武阉都是魏逆的遗党,而且他们还都轮番入宫当值过,对宫中的情形非常熟悉。难保其中没有几个得过魏逆和客氏大恩,又想拿性命报答的阉人。若是暗潜入宫行刺......虽然宫中有御马监武士宿卫,但就怕防不胜防啊!”
张皇后一琢磨,也觉得有道理,点点头道:“叔叔说的不错,还是把南海子的武阉尽快遣走叫人安心......此外,宫中怕也有魏逆的余党,最好也都遣走了,这才叫人安心。”
朱由检点点头,道:“嫂嫂,朕初登大宝,在宫中也没什么基础,冒然提出遣走南海子武阉怕是要闹得人心浮动啊!”
张皇后一听这话就明白了......皇帝这是要哀家当恶人啊!
“叔叔,”张皇后斟酌了一下,“哀家倒是可以下懿旨请叔叔遣散南海子武阉......但是魏逆的余孽不仅在宫中,而且还在朝中啊!”
“嫂嫂说的小弟都知道,”朱由检道,“但先齐家,而后才能治国啊!如果不清除宫中的魏逆余党,朝中的逆党是清理不干净的。所以小弟打算先解决宫中和锦衣卫中的逆党,然后再解决朝中和地方上的逆党!”
大明朝的奸佞那么多,当然得一个个排队买赎罪券了......朱由检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张皇后对朱由检的回答并不满意,她看着朱由检,“叔叔即便要先齐家后治国,也应该起复几个正直忠谨的老臣,以正天下人心啊!”
“朕已经起复了王在晋、袁可立和徐光启。”朱由检笑道,“他们很快就要进京了!”
“孙先生呢?”张皇后看着朱由检,“他可是先帝的老师,而且还有整顿辽镇,开边拓土的功劳。叔叔难道不想召他还朝?”
朱由检明白......这是张皇后在和自己讲条件!
张皇后可以出头当个主张遣散南海子武阉的恶人,条件就是朱由检起复孙承宗。
朱由检看不上孙承宗的......这家伙打仗不行,而且太喜欢听好话,容易被下面的武将欺骗。。
但是朱由检也不能让张皇后白当一回恶人啊!而且孙承宗这个东林领袖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他可以盯着满朝的阉党,得让阉党有负罪感啊!这样赎罪券才好卖出去!
“行啊,”想到这里,朱由检道,“那就请孙先生回来当个左都御史吧!”





抢救大明朝 第1653章 ??太监也怕入错行啊!
在北京城南,用120里长墙围起来,占地广达三十余万亩的南海子园林当中,一处用高高的红墙圈起来的军营当中,今儿跟开了锅似的。早上随着去紫禁城面圣的涂文辅带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御马监系统的太监回到南海子大营后,这座本就人心惶惶的大营,就变成了个鸭子堂一般,闹哄哄的乱成了一团。大明朝最能打的两万几千个已经解除了武装的太监兵,全都发现自己已经处在了失业和饿死的边缘。他们哪儿还能安安稳稳的在营房里呆着?全都聚集到了大校场上,闹哄哄的要求总督南海子的大珰涂文辅赶紧露面,给大家伙儿一个说法!
虽然这些南海子的太监兵都曾经隶属魏忠贤,而且还轮流去紫禁城参加“内操”,实际上就是担任魏忠贤和客氏的护卫。但他们并不是魏忠贤的太监,而是大明朝的太监啊!
他们听命魏忠贤是因为魏忠贤拥有“总督南海子”的官职......这官职也不是魏忠贤自封的,而是搁在寿皇殿里面的先帝封的。
先帝封了魏忠贤当总督南海子,他们这些对大明朝忠心耿耿的武阉当然得听魏忠贤的话了。如果先帝不封魏忠贤当总督南海子,他们能跟着魏忠贤一起干?
而且他们也没跟着魏忠贤干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儿啊!
他们根本没那资格,他们不过是南海子净军,在大明朝的太监系统中处于最低层,无权无势不说,而且还当着最辛苦的差。不仅要和普通的兵士一样进行各种军训,而且还得在南海子里面开垦种地。
另外,由于南海子净军和御马监在过去不是一个系统,御马监的大珰也不靠净军撑市面。所以净军出身的太监也很难进入御马监成为职业军事太监,身为武阉,进不了御马监,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好前途了。
所以南海子的太监基本上太监这个群体中混得最惨的存在!
在过去,那些犯了事儿或者在斗争当中落败的太监,就会发配当净军——早年间压着魏忠贤的大珰王安失势后就被罚当南海子净军。后来在南海子这里,被前任南海子提督刘朝所害。
而这群处于最低层的太监,也就没有什么机会作恶了......很少有人为了作恶而作恶,一般情况下,作恶都是有好处的。魏忠贤手下那些恶贯满盈的走狗爪牙,哪个不是捞得盆满钵溢?哪个不是坐拥家财万贯?
南海子的武太监们有谁家财万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的人,连那一旦月米都领不全......能拿到个五六斗,你填饱自己的肚皮,就已经是上面的恩典了!想想也是怪可怜的,他们可都是割了命根子又使了银子才得到入宫当差的机会。
本想着有朝一日也能飞黄腾达,好让家里人过几年舒坦日子,自己也能当一回人上人......可是大明的太监数以万计,真正出人头地的才几个?
他们这些人入了宫才知道,原来太监行里面的门道那么多,还有这么一个坑人的去处......可是进宫当太监不比别的工作,觉得不对还可以跳槽!太监就算跳了槽,命根子也长不出来啊!
所以这帮净军也只得硬着头皮干下去,本以为一辈子就这么毁了,要在南海子里终老了,结果还有更倒霉的事情!
他们被上头误以为是魏忠贤一党......要撵出宫去,不给当太监了!
这可真是太冤枉了!
得到消息的净军阉人都坐不住了,全都涌出了营房,聚集到了校场之上,堵在提督太监衙门外面,嚷嚷着要讨说法。
都已经阉了,你们还能让命根子长出来吗?命根子长不出来,就得管大家一口饭吃啊!
还好涂文辅不是孤身一人从北京城过来的,而是和刚刚就任御马监提督太监的曹化淳一块儿来的——曹化淳当过朱由检的伴读太监,可是天子心腹!
万岁爷大概也知道净军的这帮被逼上绝路的太监有可能会闹事,所以就让曹化淳带着500名刚刚从山海关回来的御马监营兵,跟着涂文辅一起来了南海子。
这500个御马监的营兵原来都隶属于忠勇营,是跟着前任忠勇营提督太监刘应坤一起去山海关上监军的——刘应坤之前被天启皇帝派去当了镇守辽东太监,驻扎在山海关。
在朱由检诛杀魏忠贤后,刘应坤和他带去山海关的忠勇营兵士,都奉旨回京。
刘应坤在家候命,而那些忠勇营的兵士则暂时归曹化淳指挥——曹化淳比刘应坤早回来几天,因为是朱由检的心腹,所以立即就得到了重用。
“曹公公,您看......”涂文辅没什么招的,只好低声下气的求助于曹化淳。
曹化淳已经得了朱由检的言语,知道了底细,所以显得胸有成竹,对涂文辅道:“下面的人无非要见咱们俩......有什么呢?咱俩又不是大姑娘......还怕人看吗?”
“那是,那是......”
曹化淳站起身,就和涂文辅两个人,一块儿往衙门外面走去。
衙门外面,可真是人山人海......全都是两手空空的净军太监。
看到涂文辅和曹化淳两个大珰带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御马监甲兵出了衙门,外面一起闹哄哄的净军太监一下全都噤了声,还不由自主的往后退去。
又过了一会儿,看见那些全副武装的甲兵没有要砍人的意思,站在衙门口的一群上了点年纪的净军油子全都跪了一片,还哇哇的大哭了起来......看着可委屈了!
涂文辅回头看了眼曹化淳,曹化淳才轻轻叹了一声,抬了下手,“孩儿们,都别哭了......咱家也知道你们的委屈!你们呢,当个太监都入错了行!咱们太监行中,就数南海子净军最苦了!明明是没根子的奴婢,却和营兵一样操练,而且还得自己种地......”
那几个净军老油子又哭了起来——太委屈了!一入南海子就误终身啊!
而且现在连南海子也呆不下去了......以后怎么办?难道活活饿死?
“不哭不哭......”曹化淳挥挥手,“遣散南海子的事儿还没最后敲定呢!现在只是懿安皇后娘娘向万岁爷提了这事儿,万岁爷那边还没最后敲定。”
“老祖爷爷,您可得和万岁爷好好说说......”
“可不能把我们赶出去啊!”
“是啊,咱们都净了身......要是连太监都没得当,咱们怎么办啊!”
曹化淳也叹了口气,“咱家知道你们的苦......咱家都知道!干咱们这一行的,连个退路都没有!家里要有点家当,能挨那一刀吗?要是连太监都没得当了,可怎么办?”
“对,对......”
“老祖爷爷,我们苦啊!”
曹化淳连连点头,“行,行......咱家知道你们的苦......好在万岁爷心软。不过你们也不能和万岁爷闹事,你们也看到了,咱家是带着500御马监营兵过来的。真要闹大了,你们能有好果子吃?”
一帮净军老太监瞅了眼那群全副武装的天子家丁,看着都凶残啊!
曹化淳又道:“要不这样吧,你们就推几个人,跟着咱家一起去紫禁城哀求万岁爷......咱家也帮你们说说,这个南海子不见得能再让你们留,但是总有你们一碗饭吃的!”




抢救大明朝 第1654章 ??谁是大恶人?
| |
-> ->

“万岁爷,奴婢们苦啊!”
“万岁爷,奴婢们冤枉啊!”
“万岁爷,奴婢真的不是魏逆的走狗......奴婢见都没见过魏逆啊!”
紫禁城,文华殿内,一群已经上了点年纪,连头发都花白了的老净军,真趴在地上,苦苦哀求正坐在书案背后看奏章的朱由检。哭得那叫一个惨啊!
这几老净军都是曹化淳精选出来卖惨的——曹化淳曹公公其实还是有点同情心的,特别同情这群可怜的净军。
原来这曹化淳是个才华出众,文武双全的精英太监——太监也有精英和草根的!脑子聪明,长得可爱,马屁功夫又特别出众的太监容易出头嘛!曹化淳就是这么一个容易出头的太监。本来他和净军压根搭不上边,他的前途在司礼监,在御马监!
可是因为给朱由检当伴读的时候得罪了魏忠贤,给发配去留都南京当了净军。这可比在南海子当净军更惨!南海子还管饱,毕竟魏忠贤还想靠着“内操”保卫自己和天启皇帝,总要给南海子军一顿饱的。可留都净军谁管啊?饿死拉倒!
要不是曹化淳有点积蓄,他就饿死在南京了!
因为有了在留都当净军的经历,所以曹化淳才真正知道了净军有多苦......但他也知道朱由检遣散南海子净军的决心已下!
为了替这群净军同袍多争取一点利益,曹化淳就特意挑了几个看着特别惨的太监来朱由检跟前卖惨。
这要是换成真实年龄只有17岁的朱由检,一定是会心软的。
但是现在的朱由检......90岁的老狐狸,什么事儿没见过?当然一眼就看穿曹化淳的心思了。
这家伙能力是有的,文武双全啊!他文章写得很好,如果没割那一刀至少能中个举。而且还能带兵、练兵,勇卫营就是在他手里练出来的。
但曹化淳有个很要命的毛病,这家伙心肠太软,和那个王承恩差不多。心肠软就当不了恶人,太监不当恶人,用处就少了一半啊!
不行啊,还是得找个凶恶一点的大珰......可谁比较凶恶呢?
朱由检的目光在文化殿上缓缓扫过,现在文华殿上除了曹化淳、涂文辅之外,还有另外三个大珰。就是刚刚从辽东前线回来的刘应坤、纪用、陶文。
他们仨是被魏忠贤这个恶人派去辽东前线督军的,参与了宁锦大捷的指挥,把来势汹汹的皇太极给逼退了,而且还把意气风发的袁崇焕给赶跑了......这三位应该比曹化淳更凶恶!
把目光从三个恶人身上收回后,朱由检就语气平静的对几个哀求的净军太监开口了:“朕知道你们的苦楚,不过南海子净军毕竟落在魏逆手里那么多年了......不能再留了!
不过朕也不忍见尔等活活饿死,总要给尔等活命的出路!”
还能活命?
还有出路?
几个净军太监都不哭了,而是伸长耳朵听着。
朱由检道:“朕给你们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参加考试......考文、考武,你们只要能精通其一,朕就让你们进司礼监或御马监!”
南海子净军有两三万人,没准就有几个堪用的。而朱由检的帐前亲军也需要太监去当监军当文书,如果能用南海子净军中选出些人也是好的。
朱由检又道:“如果考不上司礼监或御马监......朕也给活路!不过不能在北京城呆着了,朕会安排尔等去充当藩府、郡府的护卫净军。”
他扭头对于身边的几个大珰道:“刘应坤、曹化淳、涂文辅、纪用、陶文......选拔净军中的才俊入司礼监和御马监的事儿就交给你们了!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百里挑一,选个二三百人出来。其余的就分给藩府、郡府充当护卫。”
说着话,朱由检语气忽然放沉:“如果还有人再闹事,那就一定是魏逆的余党,直接打杀!”
......
朱由检开始解决南海子净军问题的时候,已经是天启七年十月十五,北地已是寒风凛冽。北京城的永定门的门洞里,这个时候正有几两看上去非常陈旧的马车停着,其中一辆是坐人的马车,车厢宽大,里面应该可以并排坐两三个人。赶大车的马夫在前排缩着脖子,笼着袖子,就等车厢里的官老爷发话。只是车厢里面的两人却还谈得兴起,迟迟没有告知车夫该往哪里去?
“稚绳兄,当今的这位圣上和先帝那是大大不同的,虽然年纪比先帝还小几岁,今年只有17岁,但行事却相当老辣!”
说话之人赫然是武英殿大学士,刑部尚书李国?。
“他真有那么老辣?我给先帝当讲官的时候就曾经见过他多次,还曾经指点过他读书。比起先帝,他倒是用功不少......也许会比先帝英明一些吧!”
和李国?对话的是个六十多岁年纪的男子,国字脸,留着络腮大胡子,眼眸非常有神,鼻子又大又挺。这人就是孙承宗,天启皇帝的老师,同时也是东林君子们的希望,当然也是魏忠贤最想除掉的“忠臣”。
这位孙大忠臣和李国?都是保定高阳人,关系向来不错——在原本的历史上,李国?因为在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当过很长一段时间大学士,所以在崇祯元年时成了御史和国子监生斗争的对象,被弹劾得受不了,主动请辞时,就推荐韩爌和孙承宗自代。
不过现在李国?还是正人君子们的希望,当然不会有人弹劾他了,而且还把他当成了清流领袖和东林君子。
李国?也觉得自己是清流、是君子,对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这三个“阉党”大学士看不顺眼,连刚刚到任的王在晋也看不太上,只有还在北上途中的徐光启能入眼。
当然了,对孙承宗这位前朝帝师,他还是非常敬重的,要不然也不会出永定门去迎接这位高阳老乡了。
听了孙承宗评论朱由检的话,李国?连连摇头:“今上岂止英明一些?今上简直是太英明了......这才多少时间?就已经把外朝内廷全部都掌控住了!这两天就在裁南海子净军,在整顿锦衣卫,还......还收了一群阉党奸佞的赎罪钱,据说还要用这笔钱去建什么帐前亲军。”
“什么?赎罪钱?”孙承宗一听就愣住了,“这这......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本朝什么时候可以用钱买法?朝堂之上就没人劝阻吗?”
“劝阻?”李国?苦苦一笑,“昔日魏逆势大,朝中的文武百官,有几人没有附和?天子的赎罪券,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说的也对!”孙承宗拈着胡须,用眼角瞄了自己的老朋友一眼,心说:你大概也需要花钱赎罪吧?你虽然不是阉党的铁杆,但毕竟和魏忠贤共事那么多年,好像关系还不错......很难说清楚啊!现在朝中阉党势大,看来还得从长计议。
他叹了口气,又问:“那么天子准备怎么处理辽东之事?”
李国?道:“天子现在倚重王在晋、袁可立,似乎想在蓟辽主守,同时在辽南、东江进行牵制,以持久战对抗东虏。”
孙承宗眉头紧锁,思虑良久,“如此办法,就怕东虏变成又一个西夏,甚至是又一个契丹啊!”





抢救大明朝 第1655章 ??老师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孙承宗的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
因为天启七年宁锦大捷到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间的两年多时间中,辽东战事的确有陷入持久的苗头。
一方面,东虏沿着辽西走廊发起的攻势,被宁锦防线所阻挡。而且锦州、宁远背后还有山海雄关,东虏根本无力突破。
另一方面,毛文龙在东江、辽南一带已经做大,不仅控制了皮岛这个可以直插东虏后背,而且可以保持朝鲜“存在”的据点,还开辟了辽南金州、旅顺一带为根据地。
只要东江、辽南的明军可以在登莱方面的支援下保持一定的积极主动,皇太极就不可能全力以赴向西进军。
而且蒙古的察哈尔部在林丹汗的领导下,也保持着相当强大的实力!
这个蒙古察哈尔部是北元正统,林丹汗本人是元顺帝的直系后裔。他的察哈尔部又称中央察哈尔万户,是达延汗一度振兴北元后所建立的六个万户之一,也是核心万户。
所以林丹汗只要还拥有一些实力,皇太极就没办法建立真正可靠的“满蒙同盟”——现在依附满洲的蒙古和硕特部不过是东道蒙古,是成吉思汗兄弟的后裔,根本不能和察哈尔部相比。
而察哈尔部不到山穷水尽,是不可能归附满洲的......
而且察哈尔部是个游牧部落,打不过他们会跑啊!如果皇太极不能全力以赴,他怎么可能击溃打不过就跑到蒙古察哈尔部?
不击溃察哈尔部,皇太极敢入寇长城?
他就不怕林丹汗去科尔沁草原把和硕特部给收拾了?而且皮岛毛文龙也不会闲着!
到时候林丹汗去科尔沁草原杀人放火,毛文龙在辽东半岛上横行无忌。皇太极入了长城也不踏实啊!
所以看天启七年十月的形势,东虏差不多就是西夏的局面......如果不出意外,以后的史书上东虏就是“东清”了。
而这样的结果,孙承宗当然是不满意的!
辽东是祖宗传下来的江山,怎么可以放弃?
而且大明如果一味保守,只求守住长城防线和辽南的几个据点,东虏很有可能会在将来击败蒙古察哈尔部和东面的朝鲜,从而变成和契丹大辽差不多的局面——就少一个燕云十六州。
到了那时,大明就将更加被动!
孙承宗低声一叹:“如果不能在这两年用举国之力,把堡垒修到东虏的老巢里去,将来我大明北方之地,将永无宁日!”
李国?摇摇头道:“可是以堡垒复辽东实在太贵了......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啊!”
孙承宗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叹了口气,对赶车的马夫道:“去十王府旁的堂子胡同。”
......
紫禁城,文华殿。
今天是朱由检“开学”的好日子!
朱由检钦点的几位老师,都已经齐集京城,可以开始接受他的陪养和教导了......
什么?朱由检真准备教自己的老师了?那是肯定的!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教,那个孔贞运就不教了,他的年纪太老,思路也不大清晰,再怎么教估计有教不成名将了。
所以朱由检准备亲自教导的,就是洪承畴、孙传庭、陈奇瑜和卢象升这四个可以教好的老师。
为了教好自己的四个老师,朱由检还安排了杨镐和武进士出身的军中宿将孙祖寿来当“讲官的讲官”。让他们给四个老师介绍一下蓟州、辽东、宣府、大同等地的军务情况。
说起这个孙祖寿,朱由检对他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他是武勋之后,老祖宗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受了指挥使的官职。世世代代守着长陵卫——就是护卫成祖朱棣的陵卫。不过孙祖寿不是家里的嫡系,所以没有走世袭的路子当指挥使,而是在万历23年考上了武进士,之后一直在军中任职。
1...550551552553554...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