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首辅黄立极立即建议道:“蓟辽总督阎鸣泰是知兵的,或可暂代崔呈秀掌兵部。”
“那蓟辽前线怎么办?阎鸣泰还是留任吧!”朱由检其实早就有中意的人选了,“朕以为南都兵部尚书王在晋可以来当兵部尚书。”
听见朱由检提王在晋掌兵部,在场的大臣们都忍不住眉头一皱......王在晋不是好人啊!历任辽东经略当中,熊廷弼最“恶”,怼天怼地怼皇帝!第一次主持辽东的时候就把万历皇帝怼了。第二次主政辽东的时候又和王化贞斗了个鸡飞狗跳,最后惹得天启皇帝讨厌,脑袋都搬了家。
而这个王在晋则是第二“恶”人,他在代替熊廷弼主持辽东军务的时候,在山海关清点兵马,十余万人被他点成五万多人......得罪多少人啊!
后来他又力主“重关设险,保山海,以卫京师”,实际上就是要放弃辽西,死守山海关——辽东诸军被他“点”的只剩下五万多人,看账面就知道反攻不了啊!后金军的人数都比辽军多了,辽军还能进攻?
所以王在晋在辽东经略的位子上没干多久,就被赶下台,换成了孙承宗这个“大好人”,辽兵又“扩充”到了十几万,城堡大工一个接着一个......多好的人啊!
而现在朱由检居然想让王在晋主兵部,那么明军在辽东、辽西的战略,无疑会全面转向保守。
“至于工部,”朱由检又道,“朕听说有个徐光启挺能干的,知道许多西洋的奇技淫巧,可以让他主工部。
另外,袁可立在主政登莱的时候干得不错,能不能让他再任登莱巡抚,并总东江、辽南军务?”
大家伙听朱由检想请已经致仕的袁可立再一次出山,心里都明白了——今上是要在辽西退缩,同时保持辽南旅顺、金州,并在朝鲜和建州交接之处保持牵制力量了。
这是要和东虏持久了!
朱由检又对骆养性道:“还有个杨镐已经在诏狱关了好些年了,明日押到文华殿来,朕有话要问他!”
:。:
抢救大明朝 第1647章 ??罪如杨镐,也可自新
要用杨镐?
文华殿中的大明臣子们听见朱由检要召见杨镐,全都有点傻眼了。
这杨镐是误国罪人啊!万历年间就逮进诏狱判了死刑,只是一直没有执行罢了。现在怎么能放出来再用?这样的人如果还能东山再起,那么大明朝廷还有没有纲纪?
京营总戎张维贤忙进言道:“陛下,这杨镐是误国丧师的罪臣,辽事因为他而败坏!”
朱由检笑了笑,“朕知道他是什么样的货色......但他毕竟熟悉辽事、朝鲜之事,而且也算知兵,还可以用一下。不过总戎可以放心,朕是不会大用他的。”
其实放杨镐出来做官,就是“大用”了......首先,这是在树立一个改过自新的榜样啊!
罪如杨镐,都是可以复起的,何况他人?
所以有罪的奸臣们千万不要对人生失去信心,要积极购买赎罪券,赎了罪,就可以继续为大明朝卖命啦!
其次,朱由检想要让杨镐帮自己组建近卫骑兵——杨镐是个长期在边关带兵的文官。军事才能虽然稀松,但肯定是懂行的。而且他和铁岭李家(李成梁他家)的关系很好。现在李成梁的许多子孙都在北京闲居,正好通过杨镐把这群人收拢一下。
不指望这帮人能打,但是可以利用他们训练和挑选“天子家丁”啊!
挑选“天子家丁”的事儿可不能马马虎虎,得组成“专家团”,而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都走不开。北京城这里还需要他们!
所以能去九边军镇挑选壮士的,只有杨镐和一群已经凉透了的李家人。
另外,朱由检还打算通过武举考试选拔一批青年军官,负责指挥和训练童军近卫军。
而武举要怎么考?到底要选什么样的人出来,也得听一听杨镐这个老帅的意见......谁让熊廷弼已经给砍了,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史可法等人也没历练出来。朱由检手头真没什么可用的帅臣,也就只能把杨镐放出来用一用了。
罪臣杨镐已经被关了八年,也被一帮看守诏狱的锦衣卫勒索了八年——他的罪行太重了,所以没有复起的可能,而且除了朝鲜人之外,好像也没什么有权有势的人还念着他。于是在诏狱里面就成了只人见人爱的大肥羊,谁都要来薅一把羊毛啊!
刚进来的时候还挺多毛的,现在都给薅秃了。一副家当,几乎都孝敬了锦衣卫的那帮狱卒。
可问题是他现在身子骨还挺结实,也没有要死的样子。朝廷那边也好像把他给忘了......判了死罪,又不拉出去杀掉,没完没了关押着!这到哪儿是个头啊?
当官几十年好不容易贪污来的家产都尽了,所以那个愁啊!
有时候他都想,干脆明天就拉出去杀头算了......省得被一帮狱吏敲诈勒索。
可这事儿也不由他啊!
那个天启皇帝也不怎么管事儿,魏忠贤也和他无怨无仇,他也不是东林党,也没上奏弹劾过魏公公。
所以一直等到天启皇帝都死了,也没等到杀头的大日子。看来只能慢慢等待老死了。在这个时代,杨镐其实已经算很老了,他是万历八年的进士,高中的时候他才20岁,真是少年得志啊!现在47年过去了,他都67岁了......应该就快老死了。
就在他以为自己要老死在锦衣卫诏狱里的时候,突然来了个太监要带他出去。
“这位公公......是九千九百岁要见老夫吗?”杨镐坐牢久了,已经不大知道外头的消息。
来提他的是朱由检新任命的伴读太监,名叫曹文学,人如其名,看着就文质彬彬的。
听见杨老头的提问,他就笑呵呵回道:“没有九千九百岁了......他几天前吃了熊心豹子胆,要谋反!被万岁爷带兵逮住,当场就砍了脑袋!还是万岁爷亲自动手的呢!”
“啊!还有这种事情?”杨镐简直不敢相信,“万岁爷那么凶啊!
看见杨老头一脸惊讶,曹公公就笑道:“老爷子,您别害怕,万岁爷宣您入宫可不是要砍您的脑袋。您快跟我走吧!”
“好好......”杨镐连连点头,跟着曹文学往外就走,到了门口才想起问了一句,“公公,老夫还回来吗?”
“不知道,”曹文学摇摇头,笑道,“咱家回头和牢子说一声,给您把牢房留着。”
“那敢情好,这间牢房我都住了8年了......”杨镐又叹了口,“都8年了!”
说着话,就跟曹文学走了。
锦衣卫诏狱就在紫禁城外面,所以走了没多久,曹文学就领着杨镐到了东华门外。这时候杨镐才发现东华门外已经挤了一大群人,都穿着便衣,背着包裹,在太监和兵丁的看押下,个个都垂头丧气。
这是怎么回事?
老杨头正奇怪的时候,已经有人认出他了,好像是原来锦衣卫的头目许显纯认出他的。
“你们看,这不是杨风筠吗?他怎么也来了?”
“那还用问?一定是和咱们一样,要被关进西苑了......”
“不能吧?他都凉了多少年了,还能和咱们一块儿?”
“怎么不能?万岁爷说他能,他就能和咱们一块儿了!”
原来杨镐遇上了“60肥羊”了!当然不是巧遇,而是朱由检让人安排的......得让肥羊们看到改过自新的希望啊!
罪如杨镐,也可自新!所以他们还是有希望的!只要多买赎罪券,就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守东华门的太监看见杨镐到了,立即就放人入内。杨镐也就糊里糊涂的跟着一块儿往里走,到了文华殿外头,又不让进了。
文华殿院子的大门开着,门里门外戒备森严。
“老爷子,您稍等一下,咱家先去通禀。”
曹文学对杨镐的态度恭谨,让一群被押了来的肥羊都有点惊讶......这是什么意思?杨镐走了狗屎运,不用坐牢,可以做官了?
“宣杨镐上殿!”
随着太监的传唤声,已经坐牢八年的杨镐,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迈步进了文华殿大院,然后又被人领到了大殿之上,见到了还穿着孝衣的朱由检。
“罪臣杨镐叩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一个少年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杨镐的腿脚倒还利索,没费什么力气就爬了起来,站在那里,还偷眼打量着少年天子。
在来紫禁城的路上,他都已经跟曹文学打听过了,知道大明又出了一个能砍人的皇帝了!
朱由检也在打量杨镐,看了一会儿,才对他道:“八年牢狱之灾,能赎辽东败北之罪吗?”
“不能......”杨镐连忙摇头,又要下跪。
“不要跪,站着说话。”朱由检又道,“杨镐,你且和朕说说,辽镇为什么会在朝鲜之战后迅速败坏?”
这的确是个问题!辽镇在朝鲜之役中表现还可以啊!怎么转眼间就朽烂了呢?
杨镐闻言就是一阵苦笑:“陛下,老夫以为辽镇是因为朝鲜之役伤了元气,再加上铁岭李家的家丁逐渐崩坏,所以才不能战斗了......说穿了,其实就是朝鲜之役把辽镇打亏了,把李家的家当拼光了。此战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补充辽镇的损耗,更不能让李家恢复元气......”
:。:
抢救大明朝 第1648章 ??天子守国门,天子养家丁
辽镇原来是亏光的......
类似的话,朱由检早就听逆子和吴襄、吴三辅那伙人讨论过了!
辽镇之所以会崩溃,建夷之所以能崛起,说穿了就是因为大明朝廷和辽镇之间的暗中斗法。朝廷觉得辽镇已经尾大不掉,李成梁坐拥数千家丁,横行关外,吃尽了各种油水,俨然是关外之王了。而以李成梁为首的辽镇军阀则养寇自重,不愿意对各女真部落进行彻底的征服。
而发生在万历年间的壬辰朝鲜之役,则成了大明朝廷消耗辽镇军阀势力的一次机会。在壬辰之役发生的前一年,李成梁已经因为言官弹劾而去职,虽然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樟、李如梅等人和李成梁带出来的一批宿将依旧得到重用。但是失去了李成梁这个总兵之后,辽镇军阀所拥有的财力就要狠打上一个折扣了。
在李成梁去职之后,辽镇十年之内八易其帅,平均一任辽帅只在职一年多。根本不可能如久任辽东的李成梁一样,将辽东一地方方面面的利益都扫入囊中,再拿出其中的大半豢养家丁。
而且他们这些短期在任的辽帅就算能捞着点银子,也得上下打点,还得给自己攒几个养老钱。
所以够成辽镇家丁的经济基础,在李成梁离任之后,就受到了极大的动摇。
就在李成梁离任后仅一年多,日本国的统治者丰臣秀吉就发动了壬辰侵朝之役。经济基础已经动摇的辽镇军阀,在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的带领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这场让他们亏得找不着北的援朝之役。
本以为可以速胜的援朝之役拖拖拉拉的打了六年多,而且倭寇军队的战斗力也超过辽镇军阀们的预料,李成梁家族拥有的家丁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
如果李成梁还是辽东总兵,这些损失还能在战后通过捞取辽东的油水慢慢补上,可是李成梁早就不在任了。虽然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时,似乎意识到辽镇军力有瓦解之危的万历皇帝启用李如松为辽东总兵官。但还没有等李如松利用这个差事把损失补回来,就在次年四月同蒙古土蛮部(察哈尔部)的交战中阵亡——李如松的意外阵亡,其实也能说明李氏家丁集团在朝鲜之役后已经亏得所剩无几。
要不然以碧蹄馆大战中李氏家丁的战斗力,几万土蛮部的游牧骑兵是根本打不过3000辽镇家丁铁骑。
虽然到了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再次得到启用,以76岁高龄出任辽东总兵官。但此时的李氏家丁早就没有了昔日之盛,而且年老昏聩的李成梁也没有精力,也没有意愿再去重建自家的铁骑......有这气力,还不如替子孙多攒点家业呢!
所以第二次出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也就只能维持一个表面安稳,等到他再被弹劾下台时,辽东的局面已经败坏到危险的地步了。
“杨镐,”朱由检看着杨镐,“你久在边镇,又曾两任督师,还和铁岭李家交厚,对于边镇将领所养之家丁,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杨镐点点头:“老臣略知一二。”
“那你能告诉朕,什么是家丁?边将又为什么要养家丁?”
杨镐闻言先是一声叹息,而后又言道:“老臣不大知道南军情况,只知道辽东的军事。辽东诸将所养的家丁,大多是冲锋陷阵时用的铁骑兵。在辽镇诸军之中,步军可以用额兵,铁骑几乎全是家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铁骑得之不易,养之不易。以额兵所得的粮饷,根本成不了铁骑。以辽镇为例,家丁的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因而才能身披坚甲,下乘良马,每当大敌,用以陷阵。
而铁骑之难养,也不是粮饷多了,就能养出铁骑的。还需要为将者用心选拔,时时督促,费时费力......如果为将者没有全权,不能兵为将有,又何必花费那么多心思去选拔督促铁骑兵呢?所以北军铁骑者,就非家丁不可了!
而无家丁铁骑之将,只有步军可用,守城把关尚可,野战争胜是绝对不行的。”
这个杨镐虽然打仗的手艺不行,但到底在辽镇军中那么多年,的确是懂行的。至少比朝堂之上就知道高谈阔论的君子强太多了!
而杨镐给朱由检的答案,也基本符合事实。
所谓的家丁,其实就是明朝边镇军阀拥有的封建骑士......他们是属于军阀私人的(附庸的附庸),不属于大明朝廷。而正是这种从属关系,使得边镇军阀们愿意在家丁身上下血本。
而这种披铁甲,骑铁马的骑士在明朝北方边疆的战斗当中,作用是极其明显的。如果没有他们,北方平坦地形上的野战根本就没法打!
因为这个时代骑兵依旧是战场上的主宰!看看万历朝鲜之役的情况就知道了,十几万经过日本战国洗礼,而且装备了大量“铁砲”的日本侵略军,就的因为骑兵太弱,才被西麻(麻贵)东李为首的一群大明北方军阀给压制住的。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又开口了:“杨镐,朕欲复辽东,是不是也应该养出万余能披铁甲,骑良马,陷坚阵的天子家丁?”
什么?
天子家丁?
杨镐愣了愣,这个少年天子想干什么?想自己带着铁骑去和鞑子打仗?这事儿朝堂上的阁老科道都知道吗?这少年天子把我从诏狱里面拎出来不会是为了替他张罗家丁吧?
“陛下,”杨老爷子额头上的冷汗已经冒出来了,“这家丁都是冲锋陷阵的武夫才用得上的......您是是将将的九五之尊啊!”
朱由检语气忽地放沉:“朕是守国门的天子!若辽东不失,朕不必考虑临阵对敌之事。但是现在辽东已经被你弄丢了......”
杨镐吓得腿肚子一哆嗦,就给朱由检跪了。
朱由检沉声道:“山海关外就剩下一个长条!蓟州、宣府长墙之北,也尽属胡虏。谁能保证胡虏和东虏不会破墙而入?若虏至京师城外,朕就需要冲锋陷阵的家丁了!
杨镐!你久在军中,应该知道怎么选拔训练家丁......你愿意帮着朕选拔训练家丁吗?”
“愿意......臣愿意将功赎罪!”
杨镐哪里敢说不愿意?他的死罪还在呢!敢说半个不愿意,立马就得掉脑袋......朱由检杀他可是名正言顺!
朱由检笑着点点头:“好好,朕就知道你良心未泯,所以就给你个机会......朕打算用近畿土地500万亩,养10000户家丁。你看能行吗?”
“这个当然能行,只是......”杨镐心想,只是500万亩地上哪儿去弄?
“土地会有的!你不必操心。”朱由检说,“还需要什么吗?”
杨镐吸了口气,又说:“光有土地还是不行......还得往里面投一大笔银子。这500亩土地看着不少,但是家丁的开销也很大。他们可不是孤身一人,大多有家有口,富裕一些的家丁还有仆人。而且家丁的战马、器械、甲胄大多是自备的。光靠500亩土地是不够的,所以陛下还得再贴一笔银子,每年还得给银给粮,花销可不少啊!
如果家丁的数目多达万户,每年总要再往里贴个几十万两银子......”
抢救大明朝 第1649章 ??帐前亲军欢迎你们
“500万亩近畿土地,再加个200万两开办银子,每年再加50万两的维持银子,遇上出兵打仗另外再加犒赏银子和抚恤银子......可够了吗?”
文华殿内,朱由检正掰着手指头和杨镐算账。他这一算......杨镐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500万亩近畿土地怎么都值个两三千万两银子,再加上一次性投入的200万两,再加上每年要支持的50万两维持费,出兵打仗还得另外加钱......这可是把金山银山都砸出去了!
那么大笔的支出在这位少年天子口中说出来,却是那般的轻描淡写,仿佛就是些许小钱似的。
这种视金银如粪土的气度,恐怕万历老皇帝就比不了啊!如果他老人家当年能帮西麻东李把出兵朝鲜拉下的亏空补上,哪儿还有萨尔浒的祸事?
可杨镐哪里知道,除了那500万亩土地之外,一次投入的200万两银子和每年50万两的维持费,在朱由检眼里根本不算什么钱。想当年他一年的零花钱都有100万两呢!而且他还有许多别的搞钱的路子,比如“卖”儿子给逆子拿去和亲......对了,那逆子可是“世界最富”呢,“世界最富”的老子怎么可能没银子使?而且文华殿外还有70只肥羊等着薅羊毛呢!魏忠贤和客氏身后的两个家族还有一堆受牵连的亲族还等着抄家,还有许多宫中的大珰已经递了请罪的奏章,准备高价购买赎罪券了。
而且赎罪券的生意才开张呢!想想大明朝那么多的贪官奸佞,赎罪券一定是供不应求的......朱由检根本不担心拿不出几百万上千万数的银子!
“银子和土地倒是够了......”杨镐皱眉又道,“但是要把这些银子和土地用好了,却还需要个真正得力的衙门和许多能办事儿的官员。不知道陛下想让内府来管着万户家丁,还是由兵部来管?”
“让兵部来管还叫家丁么?”朱由检反问了一句,接着又道,“不过让内府管朕的家丁也不妥当......朕想用老祖宗的办法,设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司,统领朕的家丁和近卫亲兵。这个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司将会和锦衣亲军都指挥司平级,都由朕直管。”
朱元璋在洪武二年时曾经正式设立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司,统领侍卫亲军。任命冯国用为第一任亲军都指挥使。后来帐前亲军又改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府,再后来都护府被废,所属亲军改编为护卫亲军十二卫,锦衣卫就是其中的第一卫。再后来锦衣卫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余的亲军卫逐渐废弛,明朝皇帝就只能另起炉灶建立了隶属御马监的亲兵,用以保卫自身的安全。
但是御马监的管理能力和财力毕竟有限,养不起也管不了太多的军队。所以御马监所辖亲军的数量一直很有限,兵额只有6500,也就只能护卫宫廷的周全。要把他们当成主力军来使用,数量实在太少。
现在朱由检要大办亲军,10000户“家丁”只是充骑兵的。除了他们,朱由检还打算用西法练童军,先去濠澳请洋将,引入西班牙大阵,练个两三万少年兵。同时再引入可以在野外快速布署的火炮,编练一支炮队,兵士也都用少年亲兵。
等到数年之后,亲军大成,朱由检就能领着他们去“五年平辽”了。
而要管好这支包括了步兵、炮兵和骑兵的亲军,必须得有一个直属皇帝,而且能控制大量土地,拥有独立的后勤、军工部分,以及可靠的财政来源的强力衙门。
杨镐眉头皱得更紧了一些,“陛下,在这个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司内当差的武臣又从何而来?”
朱由检笑道:“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司既然是朕直管的衙门,自然一切都由朕说了算了!世袭的武勋在帐前亲军当中可不算数......而且在帐前亲军中任官的也不只有武臣、文臣、内侍、藩臣,乃至番邦夷人,只要朕觉得可用,都能在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司任职,外朝不得干涉!”
他这是要拿帐前亲军的全权!
帐前亲军的财政来源是内库、里库的,人事权当然得由朱由检一手把持了。
这支军队是天子家丁啊,当然不能让外朝染指了。
“陛下,”杨镐的眉头已经拧成了一团,“您要让文臣入帐前亲军任官?”
明朝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文贵武轻和以文御武的说法,文臣转武官那是抬举提拔!
可是到了如今,文官可都高贵着呢,谁会愿意进入帐前亲军任职?这也太掉身份了吧?
哪怕还挂着文资,大家也不会愿意的。
朱由检笑道:“杨镐,你愿意入帐前亲军担任总参议吗?”
“老臣......当然求之不得了!”杨镐可没胆子和朱由检顶!
他可不是朝堂上堂堂正正的文官,那些人顶撞皇帝就是打板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