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所以他也不痴心妄想取太子而代之了,还是早早去自己的新洲合众国当大王吧!
朱和幸一听到丁玉英的名字就欢喜的不行,笑道,“我有玉英一个就足够了,就是五年后,我也不会纳妾的。”
朱和壕的脸色突然有点黯淡,“五年后,我就在万里之外了……也许这辈子再也回不了大明,见不到娘亲了。”
“大哥……”朱和幸很想说点什么,但是一张嘴,却又没了说词,最后只是叹了口气。
朱和壕看着兄弟,道:,“三弟,好男儿志在四方,去国万里,开拓基业,正是我辈所为。只是苦了我娘亲了……她和你娘亲斗了二十多年,现在又被父皇冷落,三个儿子早晚都要就国,将来就只能仰仗你多少照看一下了。”
说着话,土豪王的眼泪都快下来了。朱和幸年少单纯,心地也比较善良(傻白甜嘛),看着哥哥眼泪汪汪的,连忙拍胸脯保证道:“哥,你放心,皇贵妃那边,我会让玉英替你照看着的。”
朱和壕轻轻点头,吐了口气,“有太子妃帮忙,我就能放心了。”
兄弟俩正说话的时候,帐篷外面响起了侍卫冯锡范的声音:“太子殿下,申王殿下,太子妃和王妃回来了。”
朱和壕看了一眼兄弟,笑道:“三弟,又该你的太子妃给咱俩说说父皇他老人家的意思了。”
丁玉英和吴阿环带回来的朱慈烺的意思就是一个,让土豪王在第二天登上朱皇帝的座船——这是要面授机宜了!
第二天早上,土豪王登船的时候,朱慈烺已经起船了,正在用做御书房的舱房里面一边吃早饭,一边翻看曹大姐刚刚拿过来的奏章。
“儿臣和壕恭请父皇圣安。”
听见土豪王的请安,朱皇帝才抬头看了眼儿子,笑道:“朕躬安......土豪儿,快过来坐吧,早饭吃了吗?”
“儿臣一早就吃了。”土豪王走到朱慈烺跟前,拉了把椅子自己坐了。
朱慈烺放下手中的奏章,看着已经出落成一个善于勾引小姑娘的大胡子叔叔的土豪儿子,满意地点点头:“吾儿果然有王者之相,有你去新洲合众国坐镇,为父就安心了。土豪,你的合众国现在有多少人口了?”
“父皇,去年合众国议政府的奏报上说,合众国的美、华、波、加四州和华府,共有户十二万八千余,口六十八万三千余人。另有隶属朝廷的海陆军驻兵两万一千余人,家眷一万一千余人。
此外,加庆王国还有一万两余户,九万一千余口。以上这些都是国族,如果算上土著人口,数目会更多一些。”
合众国的地方行政体系这两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原来的府、县、镇(市),变成了州、县、镇(市)、村(堡、里)四级,同时在合众国首都的所在地设立直辖府(相当于县)。
而州级行政区域也从原来了两个增加到了四个。原本的美洲府在大举东扩和北进后,被分割成了美、华、波、加四州。其中新洲合众国的首都花生屯县现在改名华府,成为了合众国的首善之都。
“土著不必算了,”朱慈烺道,“靠得住的还是自己人。土豪儿,南北新洲地域辽阔,土壤富饶,现在咱们只占了一小部分,还大有拓展的空间。而且还会有许多大明的破产农户和没什么出路的勋贵子弟漂洋过海而去......咱们大明想要长久安泰,就得不断把人送出去!”
其实以大明的人口基数而言,能够对外殖民输出的人口,终究是一小部分。但是天启、崇祯年间真正活不下去闹将起来的,也是一小部分,要不然大顺府兵户也不会只有60万户了。只是这一小部分人越折腾越凶,搞得本来还能活下去的人也没了活路,只好跟着一起反了,这才差一点颠覆了大明天下。
如果能有一个殖民地,将这一小部分能折腾的都吸收了,大明天下也就安稳了。
朱皇帝又说:“所以你到了合众国后,要尽可能的向东扩张,多占地盘。先把华州东面的那个可耕可牧的大盆地给圈占下来,然后再沿着流经石头山脉的河流往东寻找通往大平原的道路,争取早点找到一条穿越石头山脉前往大平原的捷径。”
在朱慈烺的记忆中,从华盛顿州东部的平坦地区(哥伦比亚盆地)到蒙大拿州的平原好像没多远。如果能找到一条捷径穿过落基山脉,那么殖民北美大平原就成为可能了。
朱和壕当然是熟知新洲地形的,听朱皇帝这么一说,就微微皱眉,道:“父皇,华州的大盆地还算富饶,还有美州江(哥伦比亚河)从中通过,水路交通便捷,倒是大有可为。但是再要向东就不容易了......特别是翻越石头山脉,少数的探路队和驻屯军户是能去得了,可是要大规模的去人,怕是有点勉为其难了。儿臣倒是觉得可以在牢牢控制了美洲湾、大盆地、波河谷地(威拉米特河谷地)、洪水谷地(加州中央河谷)这四块宜耕之地后,先广殖人口,然后再沿着海岸线向南扩张!”
美洲湾、大盆地、波河谷地、洪水谷地这四大块地盘差不多就是北美洲西海岸最适合农耕的膏腴之地了,而且交通比较便利,或是就在海边,或是有大江大河通着海路。以17世纪、18世纪的生产力,开发好了,一千几百万人都能养得活。
也别一千几百万,能有个几百万人,新洲合众国就能沿着太平洋海岸线向南扩张,一直席卷到南新洲的最南部了。
朱慈烺点点头,他知道土豪王说的扩张路线是最可行的,不过走陆路向东却可以扼杀一个未来的世界帝国!
“土豪儿,”朱皇帝并没有强迫儿子照着自己的思路走,而是笑着说,“你是合众国王,你看着办吧......不过朕的儿子不少,将来都要分封出去的。老三的儿子,将来也要往外分。所以新洲合众国往南只能到加庆王国的边上,加庆王国往南的土地要分三份,你的儿子拿一半,剩下的给朕和老三的儿子分!土豪儿,你要多多努力啊!”
抢救大明朝 第1364章 希望在哪里?希望在远方!
大明洪兴二十一年夏,五月初十。
在应天府的浦口几条大街上面,已经满满的全是穿着他们最好的衣衫的百姓们——当然不是一般的百姓,而是天子脚下的浦口人,他们大部分都跟随朱慈烺一块儿克难兴邦的“克难功臣”或是“克难子弟”,至少也是个“义民”或“义民之后”。
大明江山,也有他们的一小份!
克难功臣和克难子弟聚居的浦口市,当然是整个大明朝建设的最好的城市了。在朱慈烺的亲自规划下修建的街道,全都宽敞平整,道路两边还有排污的沟渠,全部覆盖了石板。街道两边,还栽种了一排排的垂柳。
除了漂亮而且笔直的街道,浦口市靠近长江的地方还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手工业区、港口区和繁荣的商业区。
这座和南京城隔江而望的城市,现在隐隐已经有了和对岸的金陵繁华富饶地分庭抗礼的苗头了。
从前天开始,浦口和江对岸南京城的百姓们就知道他们的明君洪兴帝已经打败了扰乱天下三十多年的流寇,凯旋而归了。虽然还缺了云南一个角落没有收复,但是失去了四川省的流寇还能蹦达几日?而且被驱赶到云南一省之内的流寇(老百姓无视了缅甸),撑死也就是个大理国。昔日大理国还在的时候,北宋不也是太平盛世?而且大明暂缺一个云南,但是却多出了不计其数的内属外藩,因为地盘太大,地图上都画不下来了,只得画在一个球上,真是从古至今都没有的盛世啊!
看眼下的态势,大明朝的国祚恐怕还能再持续个279年的......那可就是581年的封建王朝,虽然比不上周朝的八百年江山,但是也超过了两汉的四百余年!
已经有不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人给如今的大明朝把过脉了,甲申南迁后的大明和之前的那个,已经不是一回事儿了。之前的以北京为天子居停的大明相当于西汉,现在这个回到南京的大明相当于东汉。
虽然大明江山终有尽头,但是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总归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了。
对于经历了一场乱世后,又重新开始了充满了希望的新生活的人们来说,还有比这个更让人高兴的事情吗?
所以整个浦口,现在已经万人空巷。欢迎凯旋之师的队伍,从浦口码头一直排到了老山宫门口,等待着从长江航路回到应天府的大明洪兴天子朱慈烺和他的凯旋之师......这凯旋之师,也是浦口人的子弟之兵啊!
不过出乎这群自发前来迎驾的浦口人的预料,跟着朱皇帝凯旋的大队人马竟然如此庞大!
不仅有穿着黑色和红色军服的远征而归的将士,还有不计其数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裳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这些“蓝衣人”和明军的将士都是夹着花行进的,往往是两个明军的步兵营当中夹着数千男女老少混在一起,还携带着许多行李,互相扶持着前行的蓝衣人。
这蓝衣人和夹着他们的明军也不是从浦口码头下船的,而是沿着江北的江堤长道一路步行或骑马而来,从浦口市西部的西江码头浩浩荡荡而来的。在大明天子的车驾登岸之前,先一步进入了天子脚下的繁华盛地。
和历朝历代天子脚下的人们一样,浦口人也对国家事务充满了好奇心,而且都见多识广,消息灵通,还喜欢互相打听。
“这些蓝衣人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那么杂乱呢?”
“什么人?瞧见他们穿得是什么颜色的衣裳了?”
“蓝衣裳啊!”
“呵呵,那你可知道四川那边什么样的人才能穿蓝衣吗?”
“四川......啊,流寇尚蓝色!流寇府兵户都穿蓝衣裳,难道他们是......”
“就是流寇的府兵军户!朝廷大军入川后,有不少流寇的府兵军户走投无路,只好受了招抚,投降了官军,所以就给领到浦口来了。”
“领来浦口干什么?这些祸害就该尽杀了!”
“对!当年献贼就假装受扶,后来找到机会复叛,把熊文灿给逼死了!朝廷就不怕这些贼寇再反?”
“反不了啦!看见没有,那些人都已经除了武装,由官军押解,就等着发配了!”
“发配?发去哪里?”
“当然是去新洲和辽阳了,坐船去!看见东江码头上挤着的那些沙船了吗?那就是要用来送这些蓝衣贼出海的......他们出了海,就再回不来了!”
“回不来好,回不来......天下就能太平了!”
......
再也回不去了!
再也回不了山清水秀的石柱县了......
也不知怎么回事,过去并不怎么热爱石柱这个家乡的杜木兰,这些日子一合眼皮,入梦而来的就不再是俊朗不凡的土豪王朱和壕,而是石柱乡间的山山水水和那些再也见不着的故乡人。
她现在正流着眼泪,搀扶着自己的老父亲杜麻子,走在浦口宽阔的大街上——她本来不属于杜麻子所在的百户,而是属于朱和壕的侍卫营。但是一家人分别在即......这一别就是天南海北,再难相见了。所以她特地向朱和壕请了假,去陪着自己的老父、老母,能多陪一天是一天了。
“回不来就好了......”
“回不来就天下太平了!”
“滚得越远越好!”
街道两边的人们已经猜到了“蓝衣人”们的来历,开始大声叫骂起来了......仅仅只是叫骂,并没有别的过激行为。因为街道两边早就安排了黑衣近卫军维持秩序!
叫骂的声音还有浓浓的敌意一起向杜麻子、杜木兰这些蓝衣人涌来。但是这群在四川耀武扬威了多年的府兵户们,现在却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前行——因为他们已经看见街道边上的人们多半佩戴着刀剑!
这些带刀带剑的多半都是大明的“府兵户”......得罪不起啊!
杜木兰眼泪汪汪的看着父亲杜麻子,老杜倒是一脸的无所谓,还笑着安慰女儿:“木兰,莫在意,额们又不在应天府长住......等到了天河府和新大陆就好了!”
“阿达,”杜木兰流着眼泪,“您老人家一定要多保重,女儿......女儿有机会一定回来看您!”
杜麻子摇摇头,道:“木兰,你莫想着额这老头子,一定要好好伺候大王!”
“嗯,”杜木兰的小脸一下涨得通红,“额,额知道了......”她顿了顿,又对父亲道,“大王和额说了,天河府那边会让太子爷和太子妃去管,而且那边粮食很多,吃饭是不愁的。他还会和太子殿下打个招呼,会给您安排个一官半职的。”
杜麻子轻轻点头,拍了拍了闺女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
......
杜家父女一块儿往浦口城内而行的时候,杜木兰最爱的大王,已经下了朱皇帝的座船,去了他亲娘郑皇贵妃的船上......娘俩分别的日子也不远了!
而且郑皇贵妃这些日子的心情有点抑郁——她那么聪明,当然知道丁玉英的出现已经让皇太子朱和幸的地位完全稳固了。而且丁玉英又给朱和幸生了儿子朱怡铀......这可是朱慈烺的嫡长孙啊!
即便是朱和幸没了,朱怡铀也会成为皇太孙,而丁玉英在朱慈烺的栽培下完全可以成长摄政太后,所以朱和壕、朱和坤、朱和圳这三个郑皇贵妃所出的儿子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不对,希望还是有的,希望就在远方!
抢救大明朝 第1365章 睡觉也要讲政治
“娘亲,父皇今年才40出头,身子骨好得很,没准活到80岁,老三的太子有的好当了!还不如我和老二、老四实惠,我们仨很快就都是国王了......等老三当上太子的时候,我们的一国之君都快当腻了!”
一辆驶往老山宫的豪华马车之内,朱和壕正在开导自己的老娘郑茶姑。
郑茶姑今年38岁,先后替朱慈烺生了七个孩子,除了一个夭折,其余的六个孩子都在世,其中三个是儿子,分别是朱慈烺的长子朱和壕、次子朱和坤、四子朱和圳。虽然生了那么多的孩子,但是郑茶姑的身材却保持得相当不错,那张瓜子脸也没怎么走样,看上去哪儿是个年近四旬,已经当了奶奶的中年妇女?说她是二十七八的少妇都有人信啊!
“哼!”
对于儿子的这番开导,郑茶姑的回答就是一声冷哼。这位皇贵妃刚开始跟着朱皇帝的时候年纪幼小,看着还是很乖巧的。但是随着年龄渐长,火气也越来越大,和皇后吴三妹之间是明争暗斗更是一刻都没停止过。
在上回金陵女大复试前,郑茶姑一度想过同吴三妹和解——在她看来,让郑敏成为太子妃,就是一个缓和吴郑之争的机会。
可是没想到吴三妹根本不领情,反而尽力阻止太子选郑敏为妃。这可把郑皇贵妃给惹恼了......哪怕朱和壕得到了吴阿环,都没能消了郑茶姑的火气。
“不就是南洋瘴痢之地的两个公国吗?”郑茶姑冷冷道,“有什么好稀罕的?巴掌大的地盘,说是一个国主,其实就是个城主!”
“娘亲,”朱和壕笑着,“儿子说的可不是马六甲的公国,而是新洲的大国!”
郑茶姑一愣,“什么?新洲的大国?你要拆分合众国?这可不行!”
“不是拆分合众国,”朱和壕道,“父皇说了,儿臣的合众国向南只能到加庆王国的边界。而加庆王国以南,太平洋沿岸的土地以后都要打下来,分封给儿臣的儿子、儿臣的兄弟和太子的儿子......其中儿臣的儿子可以拿一半。所以儿臣就想让老二和老四一起新洲大陆占地建国,以后咱三兄弟都在新洲,也好有个照应。”
郑茶姑一听就不高兴了,“凭什么还要给太子的儿子分一份?整个大明都是他的,还不知足?”
“娘亲,您别担心太子的儿子抢地盘,”朱和壕笑道,“太子专情丁玉英,一个肚皮能生几个儿子?”
郑茶姑瞪了儿子一眼:“为娘不是生了你们兄弟姐妹七个?不行......为娘还得争一下!”
“争什么?”朱和壕看着这个不服输的老娘,心都有点吊起来了。
郑茶姑看见儿子心慌的模样,噗哧一下就笑了,“傻小子,你以为你老娘要争什么?太子的位子没你的份,皇后的位子也没我的份......就算吴三妹死了还有吴阿珂!
为娘就想再生一两个儿子,这样你在新洲也能再多几分助力,也免得吴三妹的子孙占咱们的便宜。”
“娘亲,您都......”朱和壕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老娘都奔四的年纪了,还想继续生养,能行吗?就算她身体很好,还能生养,父皇肯和她生吗?
郑茶姑咯咯一笑:“土豪,别以为你娘亲年老色衰,得不到你爹的欢心了。其实你爹一直都很喜欢你娘亲......之前因为你娘和吴三妹争得太凶,他才故意冷落你娘亲的。现在你娘亲不和吴家争斗了,你父皇一准会再宠你娘亲的。”
会吗?朱和壕很有点怀疑,朱大皇帝现在有玛丽.曼奇尼和妮莎公主这两个尤物,还会来宠自己的老娘?
郑茶姑一笑:“你娘不会看错的......你爹最喜欢在南人北人之间和稀泥了。之前宫里面南强北弱,你又太聪明太能干,太子又太单纯,所以他才要冷落我。
现在太子有了丁玉英,地位已经稳了。吴三桂临死前又把吴阿珂送进宫,她可是年轻貌美,以后一准还要生养。而后宫当中的南人女子就只有你娘和徐贵妃二人,徐贵妃年纪也不小了,性子又柔弱。所以你爹没得选,一定得好好宠着你娘我了!”
朱和壕也有点无语了!难道自己的老爹晚上和谁睡觉也要讲政治吗?
郑茶姑笑着对儿子道:“学着点你爹......你爹从来不把后宫里面的那点事儿看成单纯的家务事!你要在新洲大陆立稳脚跟,一定要善于团结各方,联姻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宫里面的女人如果有许多是联姻来的,你就得学会和稀泥,知道了吗?”
“知道,儿臣都知道!”朱和壕连连点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惊天动地的呼喊声响了起来,打断了母子二人的谈话——应该是朱慈烺的车驾离开了码头,开始向老山宫而去了。
朱慈烺的车驾还是由九辆一模一样的马车组成,全都拉着窗帘,马车边上还有骑马护驾的近卫军和侍卫军,戒备极为森严。
至于这位大明中兴雄主到底在哪辆马车里,只有护卫的亲兵和驾车的车伕才知道,他人是不得而知的。
今天,朱皇帝坐在第一辆马车内,身边是已经“失宠”的玛丽.曼奇尼。这个意大利美人儿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姿色风韵都保持得不错,特别是身材比起刚来朱慈烺身边的时候婀娜了不少......如果不算那位还没有入宫的吴阿珂,这位玛丽.曼奇尼目前还是朱皇帝身边最漂亮的女人!
“玛丽,”朱慈烺看着被自己冷落了好一阵子,小嘴都撅起来的曼奇尼,满脸都是宠溺的笑容,“今晚上朕要在庞家花园过夜......咱们可得好好乐乐。”
“真的吗?”玛丽.曼奇尼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不过嘴角还是故意露出一点惊喜的笑容——她可是很会讨男人欢心的,当然不会把朱皇帝往外推了。
“当然是真的!”朱慈烺笑道,“你可是我最喜欢的皇家y妇啊!”
玛丽.曼奇尼娇嗔道:“陛下,你又取笑我了!”
朱慈烺笑得更欢快了,“玛丽,还有一个好消息!你马上就能收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大笔钱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玛丽.曼奇尼眨了眨大眼睛,“陛下,现在的情况下,我还能收他们的钱吗?”
玛丽.曼奇尼当然会搞腐败了,皇家情妇的名号一听就知道很腐败了,不是为了搞腐败能给人当情妇?不过她也不是什么钱都收的,因为她是一个非常讲信誉的皇家情妇。
能替人把事儿办成,她才会收这个钱。而且她也不会假借朱慈烺的名义去让别人替自己办事,她会直接向朱慈烺请求......还会把收取贿赂的情况告诉朱慈烺。
正因为她的这种作风,所以明朝官场上的人不会走她的门路,会给她送钱的,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澳新公司、西班牙太平洋公司这样“特许洋商”。也不是直接送钱,而是花高价向曼奇尼茶行购买“高级茶叶”。
“当然了,”朱慈烺笑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马特索尔科很快就要来应天府了......是朕召他来的!”
“可是荷兰和法国不是要遏制我们大明吗?”玛丽.曼奇尼用了“我们大明”,似乎是想表明自己的立场——她可不是法国人,她祖籍意大利,现在是明国人!
朱皇帝笑道:“你搞错了......实际上的情况是朕要遏制法国!”
抢救大明朝 第1366章 再见吧,土豪!
浦口市,东江码头。
鼓乐齐鸣,奏响了悠扬婉转的别离曲。似乎是别离的乐曲感动了上苍,蒙蒙的细雨也落了下来。细雨清风别离曲中,整齐的红衣兵正在默默上船。送别的亲人挤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发出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和痛苦。
这是生死离别!
因为正在上船的红衣兵都是跟随土豪王朱和壕去新洲大陆定居的新洲军户......不能说一辈子回不来,但是十五年之内,是不准许离开新洲大陆的——每一个上船的红衣兵都签了合同,十五年内不得离开规定的屯田之地。十五年后,他们的根都扎在新大陆了,还有几个人能不远万里回到大明和家人团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