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温哈刺和安都鲁都有子孙传下,其中温哈刺的子孙以温为姓,安都鲁的后裔就以安为姓。
安子真姓安,当然就是安都鲁的子孙了。
而温、安两家经过二百余年的繁衍生息,已经形成了两个大家族,可惜在之前的乱世中散去了大半,能够再聚到德州北营者,可以说是十不存一了。拥有百户官衔的安子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就被回到北营的安姓苏禄王后裔选为了族长。
而温、安两家的族长,照例还充任苏禄王墓旁的敕造天方寺掌教,所以安子真不仅是族长,而且还是天方寺的掌教,同时还是济南府天方教众的领袖。
既然当了族长和掌教,那就得为族人和教众办点事儿。所以安子真就以苏禄王后裔的名义给山东省府上书,请求拨款修缮苏禄王墓和王墓边上的天方寺。
他就是想要个几百两一千两的,可却没想到上书递上去没多久,银子没发下来,宣他去南京见驾的圣旨倒来了一张,还是济南知府和左通政司的通政官一块儿送到德州来的。
这可真是不得了啦!皇帝老子都惊动了......
这会儿已经到了老山宫,正跟着一个虎背熊腰的衍圣公走在气势恢弘的御道长街边上的安子真,一边走一边四下张望,这里的天家气度,富贵景象,可真让他大开眼界了。
当今的大明天子真不愧是“最富”啊,看看这里的老山宫就知道了......看来这一次能够满载而归了!
走了一会儿,前面的衍圣公孔胤正忽一下站住,安子真差点儿一个立足不住,撞在了孔胤正身上。
抬头一看,才发现已经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外头。
这就是皇帝老子的金銮殿?安子真正想着,衍圣公已经回头瞪着他了,低声嘱咐:“陛下待会儿要问天理和真主的事儿,你可知道该怎么说吗?”
什么?安子真一愣,刚想再问问,衍圣公已经迈开步子走进了大殿。安子真想要跟,却被守在门口的侍卫给拦住了:“在这儿等着!”
那就等吧!安子真寻思着,只要皇帝老子肯给银子,等多久都行啊!
正想着,就听见大殿里面传来了孔胤正的声音:“臣孔胤正,带山东济南府德州天方教掌教请见,恭请圣上天语垂询......”
接着就看见一个抱着拂尘的太监快步走出来,“谁是安子真?”
“下官,下官就是安子真。”安子真赶紧应了一句。
“跟着咱家来吧!”那太监说完就转过身,朝大殿里面走去。
安子真连忙跟上,迈步就走进了“金銮殿”。进去以后,才发现金銮殿上空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人,连皇帝宝座都是空的。
他刚想问皇帝在哪儿,前头带路的那太监就拐弯了,大概是怕他走丢,还回头嘱咐了一声:“跟上了!”
安子真应了一声,就跟着那太监拐弯了。拐过弯才知道,原来金銮殿边上还有别的房间,房间的门敞开着,有太监和侍卫守着,衍圣公孔胤正也站在门口,看见安子真就朝他招手。
安子真连忙走进了这间屋子,发现这是一间非常宽敞的书房,一张书桌后面坐着个穿着龙袍的高大汉子,留着长髯,长相威严,嘴角上虽然挂着笑,但还是让人有一种心惊胆颤的感觉。
不用说,这一定是大明天子了!
不等孔胤正提醒,安子真就下跪叩头了,“臣百户官安子真恭请皇帝陛下圣安。”
“平身,赐座。”
朱慈烺挥了挥手,给来人赐了个座,然后又笑着指了指一旁坐着的两人中的一个,道:“安子真,这位是你的亲戚,苏禄国的王子阿里。”
苏禄国来的亲戚?
安子真扭头一瞧,看见一皮肤黝黑,长着张番人面孔,穿着明朝官服的中年男子坐在那里。
“见过王子。”安子真抱了抱拳。
那位阿里王子会说汉语,也抱拳还礼,笑道:“幸会,幸会。”
朱慈烺又言道:“安子真,听说你是德州天方教的掌教?”
安子真回道:“陛下,臣蒙德州安、温两族错爱,推为掌教,只是德州北营天方寺历经战乱,已经残破不堪,又无力修缮,惭愧不已......”
朱皇帝点点头,笑道:“无妨,无妨......朕打算派个优差给你,你要是答应了,就得卸任掌教,不必再为德州教务操心了。”
这是......安子真闻言一愣,皇帝的意思是不掏钱修缮北营天方寺了?北营天方寺可是敕造的。
朱慈烺看他不说话,又道:“安子真,朕要给你的差是去苏禄国执掌天方教!”
什么?出国当掌教?安子真吃了一惊,连忙看了看阿里,阿里则报以讨好的笑容。
朱慈烺又说:“安子真,你是儒生吗?”
“是啊,臣中过秀才。”
朱慈烺点点头:“那你该知道天理天方本是一家吧?”
我知道吗?安子真愣了又愣。他知道什么呀!他这个秀才就是写八股文章,对理学的天理并没有什么研究。对于天方教的所知一样有限,也就念个经,而且还是汉语版的。根本就没去研究“万物有源”之类的天方教哲学。
朱慈烺知道他不明白,于是就给衍圣公递了个眼色。
衍圣公道:“天理、天主、真主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创世之始,万物之源。”
有这事儿?安子真心说:真不知道啊,看来回去要多翻一下书了......
孔胤正又道:“西方的天主教、天方教都源自天启,也就由天使和先知传下真理。而我儒学,则是由先圣先贤们发现天理,窥视天道。由于先圣、先贤窥见天道的时候远遭遇耶圣穆圣之年,所以也不需要天启了。”
安子真点点头:圣人真了不起啊!
朱慈烺笑道:“既然都是一家,那么以后苏禄国的掌教,就由苏禄王留在中华的子孙来当吧!”
抢救大明朝 第1134章 西方殖民者最坏了!
苏禄国的阿里王子还有和他一块儿来的渤尼国的王子姆尔汀全都愣住了......大明皇帝想干什么呀?怎么就要往咱们的国家派掌教了?
苏禄国和渤尼国都是天方教国家,那是以教立国的,教长相当于副王!
朱慈烺看着苏禄国的阿里,笑着问:“阿王子,你觉得朕的这个旨意怎么样啊?”
旨意啊!
这可是天朝大皇帝的旨意!
“陛下,”阿里王子额头上冷汗直冒,“臣,臣只是个王子,一个小小的王子......”
“只是小小的?”朱慈烺一皱眉,“不是王位继承人吗?”
阿里王子摇了摇头......真不是啊!他有哥哥的!
朱慈烺笑着:“你点头了!那你就是苏禄国的王储了!”
我真点头了?阿里王子张大了嘴巴,完全糊涂了。
“王子,还不谢恩!”孔胤正突然大吼了一嗓子。
阿里王子如梦初醒,赶紧跪下磕头,“臣阿里叩谢大皇帝天恩!”
朱慈烺笑了笑:“那安子真当掌教的事儿......”
阿里说:“陛下,只要臣当了王储,一定能促成此事!”
“那就好,那就好!”朱慈烺笑道,“朕看你就是个有为之君,当了王储后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的!阿里,你说现在南洋那边最要紧的事业是什么?”
“陛下,最要紧的当然是把荷兰人赶出去了!”阿里王咬着牙道。
朱慈烺又瞅着渤尼国的王子姆尔汀,后者也用力点头:“对!荷兰人太可恨了!无恶不作,不给我们活路啊!”
荷兰人嘛,西方殖民者啊!怎么会不可恨呢?必须得赶出去......这是反殖民主义斗争啊!
“是吗?”朱慈烺皱着眉头,“可朕听说,在南洋那边还有很多当苏丹的甘心情愿追随荷兰人......可有这事儿?”
“有啊!”阿里王子说,“柔佛苏丹、霹雳苏丹、北大年苏丹、亚齐苏丹,还有爪哇岛上的苏丹,都背叛了他们的人民和真主,跟荷兰人走在一起了!”
“连真主都背叛了?”朱慈烺连连摇头,“会不会是被迫的?”
渤尼国的王子姆尔汀捏着拳头:“如果是被迫的,现在就是他们站出来领导人民反对荷兰人的时候!如果他们不敢站出来,那就是叛徒!”
朱慈烺点点头,道:“朕听说天方教是有神之战制度的,可以由大掌教发动......安子真,你听说过没有?”
安子真愣了下,呆在那里了。
他真不知道......
“你说过啊!”朱慈烺又点点头,“既然如此,等你到了南洋,就去发动一下被荷兰人压迫的柔佛、霹雳、北大年、亚齐、爪哇等地的人民和苏丹,大家一起向荷兰东印度公司进攻......一定要把荷兰从南洋地方赶走!”
“臣,臣遵旨!”安子真不知道怎么发动那么多人,但是他知道一定要听皇帝的话。
“陛下,”阿里王子已经热血沸腾了,一下站了起来,“天朝会不会出兵?”
“失礼!”一旁的司礼监太监吼了一嗓子,阿里连忙跪下,不过一张黑漆漆的面孔却看着朱皇帝,满是期盼。
朱慈烺道:“真主只救自救之人!如果南洋的苏丹和他们的人民愿意自救,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得到帮助。但前提是,他们必须要拿出自救的决心和勇气。”
渤尼国的王子姆尔汀问:“陛下,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呢?”
应该是没有的......荷兰人那么凶残,谁敢反对他们啊!渤尼国和苏禄国已经够猛的了,也只能勉强招架,根本不敢主动出击。
朱慈烺看着两个王子问:“那你们渤尼国和苏禄国有没有决心?”
我们也没有啊!我们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决心?我们还没疯!
阿里王子和姆尔汀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其实朱慈烺就在刁难人,他也知道渤尼国和苏禄国有多少斤两。这年头天方教国家中能打的只有一个奥斯曼帝国,而且奥斯曼帝国也不是靠本国的天方教徒去打,而是依靠耶尼切里军团去打。
可耶尼切里军团里面都是什么人?都是被搜罗来的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基督教国家的男童经过严格训练而来的战士!
而这些人的身份,至少在离开耶尼切里军团前是奴隶!
这种奴隶兵,则是天方教诸国崛起以后的武力支柱——也许这些国家在崛起的初期不用奴隶兵,但是在崛起之后就必须靠奴隶兵。比如古拉姆卫队,马木鲁克卫队和耶尼切里军团,都是这样的性质。
而没有地方去购买奴隶兵,或者买不起奴隶兵,或者买不到高质量奴隶兵的天方教国家,在军事上一定是衰弱的。
可是天方教又是非常照顾教徒的,不允许将教徒变成奴隶。
所以,当中亚的突厥、回鹘、钦察等能打的民族全部皈依了天方教后,大部分天方教强国都失去了奴隶兵的来源——本来大家都是从那一带买入男童来训练的,现在没地方可以买了......所以那些国家遇上西方殖民者就都扑了!
幸好奥斯曼帝国对宗教还是比较宽容的,如果他们一早就在希腊、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这些地方强推天方教,那么科普鲁律老爷爷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振兴奥斯曼帝国了。
而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兵货源非常宝贵,不可能向渤尼国和苏禄国供货啊!
而且渤尼国和苏禄国穷得很,根本买不起奴隶兵,只能靠本国那些不怎么能打的天方教贵族兵去作战,怎么可能打败荷兰?
不过打不过也得打啊!如果渤尼国和苏禄国不想打,那为什么要派出那么大的使团来应天府?逗朱大皇帝玩儿吗?
“我们苏禄国有决心!”
“我们渤尼国也有决心!”
姆尔汀王子和阿里王子都表了决心。
“那就行了!”朱慈烺笑道,“朕知道荷兰人很能打,你们两国实力有限,打不过他们。不过朕已有了安排,你们只要听从朕派出的钦差大臣的指挥,就一定能把南洋搅动起来。到时候荷兰人就会疲于应付,而天朝也会在荷兰人疲惫的时候出兵。”
朱皇帝可没说要出兵打荷兰人......那些追随荷兰殖民者,出卖本国劳动人民利益的封建统治者,一样是应该打击的!
如果不是这些人甘心充当走狗,西方殖民者能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巴达维亚才多少荷兰人啊?顶天就是几千,如果当地的封建王公都站出来领导人民群众斗争到底,荷兰人早就被赶走了。
朱慈烺又道:“而且朕也不会让你们两国白白出力......事成之后,一定重重有赏。苏禄国地小人少,朕可以做主给你们换个大国,就把柔佛苏丹国下面的廖内之地奖励给你们!
至于渤尼国......朕可以把你们移到富庶的爪哇国去!”
柔佛苏丹国地盘横跨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上的地盘称柔佛,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地盘称廖内。朱慈烺许给苏禄国的就是苏门答腊岛上的廖内......那可比苏禄岛富裕多了。
至于爪哇岛......那就更加富庶了,那里可是南洋诸岛最肥沃的土地,粮食产量高得吓人啊!
两个王子都兴奋起来了,看来跟着天朝还是有前途的!
喜欢抢救大明朝请大家收藏:()抢救大明朝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抢救大明朝 第1135章 大明武士
“陛下,和嫔和徐正经一块儿到了,正在皇极门外候见。”
一个内侍悄没声的出现,通报了一句话儿,然后就垂手而立,等着朱皇帝的口谕。
朱皇帝正在画素描,站在一个画架前面,手上拿着一支铅笔。坐在他对面一张椅子上当模特的是个美貌到极致的白人女孩,她的眼眸有着湛蓝的颜色,金色的秀发自然弯曲,犹如波涛,五官艳丽仿佛冰雪雕成,红唇紧紧抿着,脸颊浮现出红润的颜色,显得羞羞怯怯。
这是个罗刹女孩,名叫娜塔莉,今年才16岁,却已经发育得丰满妖娆,是非常好的模特儿。之前朱慈烺还误会她是罗刹国的间谍,让人把她捉到宫内盘问。盘问之后,才知道是个误会,所以就把她留在了宫里,当了个专用模特儿。
哦,这是专门征求过娜塔莉意愿的——朱皇帝问她是愿意去陪伴一个五十岁的老爷爷,还是愿意留在天朝帝国的至尊身边?
娜塔莉不懂汉语,朱慈烺也不会说土耳其语或罗刹语,不过他还是从这个罗刹女的眼神中看出了她的意愿......身为天子,他还是有这点眼力的。
“娜塔莉,”朱慈烺笑道,“今天就画到这里吧!”
说完这话,朱慈烺就把铅笔交给了一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宫女”——这老大妈姓曹,是曹化淳族中的一个没儿女的寡妇,被曹文宝介绍进宫,当了个老宫女。
这些“老宫女”就是用来替代太监的,在朱皇帝定都南京后,太监制度就开始走向没路了。不过朱慈烺并没有一道圣旨将太监们都赶出去——赶出去饿死吗?这也不行啊,而且宫中还需要他们办事儿。
所以废除太监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不招新太监了。
其次是太监的定位发生变化——不再是宫中的苦力,而是成了宫廷的官员。也就是说,新人不招,但是老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作用也得到了加强。
这是因为朱慈烺早年也依靠过太监的力量,手下有一批“克难太监”,必须照顾他们的利益。
而且,在克难勋贵集团和科举文官集团的平衡形成前,朱慈烺还需要内廷的太监扮演一下权力游戏中的关键砝码......
再次,当然就是寻找太监的替代了。可以替代太监的,当然就是宫女了。不过朱皇帝并不愿意招年轻少女入宫当宫女——他要的是干粗活的大妈,不是讨人喜欢的小姐姐。
所以现在朱皇帝的宫女,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寡妇,特别是无依无靠的寡妇在充。朱慈烺还给她们办了个养老院,干不动了就去养老,有吃有喝有人送终,还可以埋葬在帝王陵寝之侧,待遇还是不错的。
打发了曹大妈和娜塔莉后,朱慈烺就对那个太监吩咐道:“让德川高和徐正经去燕山宫的西暖阁候着。”
德川高就是和嫔,算是九嫔之一。
现在她爸爸保科正之已经变成了九州之主徐正之——算是徐福之后啊!
论出身已经高于德川宗家了!
所以高妹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了朱皇帝的嫔妃,在后宫当中算一号人物了。
徐正经就是保科正经,这次是跟着德川光国的使团一起前来的,除了恭贺崇祯上皇五十大寿,就是向朱慈烺汇报“大明武士军团”的组织和训练工作了。
在日本国的内战尘埃落定后,由大明出资招募的武士,都集中到了九州,由徐正经当他们的总大将,负责训练和整编。
......
“陛下,现在武士军团大致上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精锐的赤铁砲军!总共有一万人,都装备了燧发枪,苦练了装弹和刺杀术。在训练之时,一分钟内都能完成3次击发。
另一部分则是日本国传统的番军,由火绳枪兵、长枪兵和弓箭手组成,也有少量的骑马武士。总共有六万之众!分成了十个大番,每番都是六千人!”
正在说话的就是徐正经了,他现在也换上明朝的官服,端坐在朱皇帝对面,双手扶着膝盖,显得有点拘谨。
将武士军团分为赤铁砲军和大番军是朱慈烺的意思,在了解到赤铁砲军的厉害以后,朱皇帝就决定要好好运用他们了......
在朱慈烺看来,他的九边少年军和日本的赤铁砲军,很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燧发枪部队了。
很难说谁上谁下,关键是如何运用了。
九边少年军走得是精兵路线,善于夜战,善于散兵战,善于急行军,而且在战场上行动迅速且敏捷。
赤铁砲军走得是拼命路线,可以顶着敌人的火力猛攻——狭路相逢勇者胜啊!
所以这两支精锐都得抓在手里,并且用到最关键的战场上去。
而对大明帝国来说,未来最关键的战场当然是美洲了......南洋方面可以先收拾荷兰人的走狗,而不必和荷兰人撕破脸,因为欧洲还有一个路易十六呢!他现在大办陆军,早晚打到荷兰本土上去。
到时候再根据欧洲的情况决定要不要夺取巴达维亚就是了。
所以用日本武士番军去南洋也就足够了——去六万,估摸得病死三万,余下的就封在北大年、霹雳州、柔佛州......还可以塞一点去吕宋岛。
当然了,重要的城市、港口、岛屿是不给的,能给他们的就是广阔的农村。等他们把地方镇压住了,朱皇帝再把自己和高妹、美穗这两个日本美人所生的子嗣们封过去当王......
至于美洲战场,因为距离太远,运输成本太高,后勤供应能力有限,所以就只能用精兵了。
“正经,”朱慈烺说,“赤铁砲军朕别有用处......南洋出兵就全用番军吧!你愿意领兵走一趟吗?”
“臣愿意出征!”徐正经大声道。
“好!”朱慈烺赞许的点点头,“朕就命你为征蛮将军,归西洋军节度使洛坤郡王节制。”
朱慈照这回也被委以重任了!
朱慈烺本来看不上他,但是这小子福大命大,总有贵人相助,这也是本事啊!
而朱慈照还有个优点,他听人劝。也就是善于纳谏,而且他知道什么“谏”是对的,什么“谏”是不对的。
这一点比崇祯就强了!
所以南洋之战的主帅可以让他去当。有张勇、徐正经、施琅(负责海军)等人辅佐,基本上坏不了事。
“陛下,”徐正经似乎有点急于出兵,“臣什么时候可以率兵出击?”
朱慈烺看着他,“怎么?很急吗?”
徐正经点了点头,道:“臣不急,但是下面的人急......东京的王廷更急!”
日本国现在已经有东京了,就是德川幕府的所在地江户。
在德川光国和明正女王结婚后,公武完全合体,于是京都就不再合适充当日本名义上的首都了——名分和实体需要合并,所以日本国的首都就迁往了江户,江户就改名东京。而幕府在吸收了一部分朝臣后,也改组为了日本王廷。
这个王廷,当然非常担心徐正之、徐正经父子手中的七万武士军团了!
“朕知道了!”朱慈烺笑道,“等你回国之后,就开始出兵吧......不过七万大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运出去的,恐怕得有个两三年才能运完,你得让他们有点耐心啊!”
抢救大明朝 第1136章 ??谁是韭菜?
| | |
-> ->
终于可以出兵了!
徐正经大松口气,七万穷光蛋武士啊!全都挤在小小的九州岛上,别说东京的王廷害怕,就是徐正之、徐正经也害怕啊!谁知道什么时候来个下上,把他们爷俩都给死了。
不过松完气儿后,徐正经的眉头又皱起来了:“陛下,七万大军要从九州开拔,还需要一大笔的安家费......因为不少武士都是拖家带口的,要让他们安心出征,至少要给一年俸禄当安家费。哪怕一律照26两银子发放,也需要一次性支出182万两。
此外,出征将士还需要置办一批装具、旗帜和衣袍。这又是一大笔的开销,怎么都得几十万两白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