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所以他干脆弄一小间,在里面一边喝茶吃果子一边听政,有时候还可以看个奏章什么的......
“皇帝陛下驾到,各官恭迎!”
黄小宝一嚷嚷,“好心肠的大股东”们都不敢说话了,全都起立揖拜——还是揖拜,不是磕头。因为朱慈烺让人把议政会布置的跟个教室似的,下面一排排的桌子。要磕头就很不方便,不知道该站在桌子上磕,还是钻到桌子下面磕......而且一排排桌椅之间还比较挤,要下跪磕头容易碰着什么?
“臣等恭请圣安!”
一百七八十个议员(满员是200,但总有人请假不来)和十来个执政府的官员一起向朱皇帝揖拜请安。
朱慈烺大步走到御座台上,然后端坐下来,望着下面的议员,抬抬手笑道:“平身,坐吧,都坐吧......”
“谢陛下!”
大家伙都称了谢,然后就一个个跟个小学生似的乖乖坐了。朱皇帝则笑盈盈看着那些穿红袍的富豪议员——这就是在南京建都的好处,皇帝老子可以直接找这帮阔佬圈钱啊!
圈钱的办法多的是,但前提是得找到有钱人啊!要不然你说破天也没用......
“诸位的问题,朕都听到了,”朱慈烺笑着,“朕先不回答,而是要问你们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合众国给侯爵授田的标准吗?”
马上就有人举手了,朱慈烺冲黄小宝递了个眼色,黄小宝立即就点了个曹化淳的便宜儿子曹文宝的名儿。
曹化淳现在已经作古了,临了留下一个侯门!
这位曹文宝现在就是克难武清侯,不过他并不是以勋贵的身份拿了“未缴足股本特别股”进入合众国议会的,而是出了十万两银子认购了一股特别股。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曹化淳到了江南后就淡出了政坛,带着子侄做买卖去了。这老头子还是有两下子的,七老八十的居然创业成功,办起了曹记丝行、曹记茶庄、曹记粮行、曹记酱园——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行业,但是却搞得有声有色,给曹文宝留下了诺大的家业。
而曹文宝虽然贵为侯爵,但因为是曹化淳的儿子,总是底气不足,所以就“买进了”合众国议政会,而且有会必到,风雨无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
“陛下,合众国侯爵授田的标准和大明是一样的,都是2500亩。”
朱慈烺在给勋贵授田的尺度上,把控的是比较紧的。郡王家才能得到5000亩授田,而且在授田之外,郡王可以得到的待遇就是一所王府,没有其他了。
也就是说,如果这位郡王没有官职,仅仅是一个王爵,那他就只能守着个王府吃租子了......朱慈烺的五弟重庆郡王朱慈焕现在就是个空头郡王,一大家子守着5000亩土地收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朱慈烺点点头,道:“一个侯爵才2500亩土地,是不是少了一点?合众国可不比大明,地广人稀,土地是租不出好价钱的。区区2500亩土地能供起一家侯门?怕是不够吧?曹文宝,你说呢?”
“不够,绝对不够......”曹文宝连连摇头,“怎么都得两三万亩吧?而且还得好好经营,用上草田轮作,多养一些牲口,还得兴修水利。”
朱慈烺点点头:“你家就是一个男爵吧?男爵才多少田?离开两三万亩有很大的缺口吧?你打算怎么补上?”
“认购普通股,”曹文宝马上明白朱慈烺的意思了,“认够两万股!”
朱慈烺笑道:“还差2998万股就募齐了......诸位可得抓紧一点!错过了眼下的机会,以后就没有那么便宜的土地了!”
台下又有人举手了,朱慈烺看了那人一眼,笑着说:“是云上谦啊,有什么要问的?”
举手的是盐商银行的总掌柜云上谦,本来是扬州大盐商的管事,在朱慈烺整顿盐务的时候带头投靠,后来一直在盐商行任职,兢兢业业十几年,现在还当上了盐商行的总掌柜,自然很有一点积蓄了。
但是富而不贵,总是让人心中不安啊!
“陛下,”云上谦问,“您的意思是这种1000两面值的合众国股票还会涨?”
朱慈烺笑着反问:“上谦,你是盐商行总掌柜你不知道?”
“臣,臣下鲁钝。”
朱慈烺道:“一两银子一亩地啊!这还能亏了?再说了......你就真的只给你那儿子一个合众国男爵加几百亩土地?你不觉得少了一点吗?十万两一股的特别股都买了,怎么就不舍得再掏个几万两买特别股兑土地?你这个盐商行总掌柜会不会算账?”
对啊!
在场的勋贵和富豪都觉得朱皇帝的话有道理啊!
大钱都出了,你还能不给纨绔子弟们多买一点土地傍身?
朱皇帝又说:“另外,这千亩之田可不仅仅是在坐的诸位能买......凡是大明官民,都可以去买的。江南现在的田价几许?一千两银子也就是几十亩田。几十亩田的家业能分几份?不如卖了去换成新洲合众国的股票,在大明这边可以吃60两的息,等新洲的局面开了,有1000亩田,10个儿孙也够分了!是不是啊?”
对啊!
现在江南一带拥有几十亩田的富农们,不少人都有一群儿孙,土地够分吗?是不是要卖了去换新洲的大片田土?
朱慈烺笑着道:“这一次才发多少股啊?才区区三万股......你们这些人恐怕就要吃下一半,余下的一万五千股够什么?大明没有一万五千人想给儿孙在美洲置块土地?所以这个合众国的普通股啊,是一定会涨起来的!”
他的话没说完,剩下就是:如果一时涨不起来,朕就恶炒一把,保管涨上天!等涨上去了,再高价增发新股......再圈个五千万两,应该就差不多了!
抢救大明朝 第1128章 ???生日快乐(求订阅)
转眼已经是洪兴十三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了,今天是大明太上皇朱由检的五十大寿!
这可真是举国欢庆加上万国来朝的好日子啊!朱由检更是开心的不行,昨儿一整天,他没干别的事儿,就是在老山仁寿宫里面和周上皇后一块儿看礼单看礼品来着。
礼物真是太多了!全世界都往崇祯上皇这里送东西还有送人!
崇祯上皇和周皇后一大早起来,吃过早饭就开始看礼单,到午后才刚刚看完,礼物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至于这些礼物的价值,少说都有三百万两,看得崇祯上皇都哭了。
“太上,您这是为什么呀?”一旁已经变成大妈的周皇后看着丈夫哭哭啼啼的模样,大为不解。
崇祯上皇抹了抹眼泪,道:“想当初大权在握的时候,一年的税银都没有三百万两啊如果朕三十岁生日的时候能收那么多礼,天下早就太平了!”
周皇后笑着说:“所以陛下还是当太上舒服啊,咱们的皇儿是孝子,又是明君,有他孝敬咱们,还有什么不好的?”
崇祯摇摇头,叹了口气:“朕的皇帝当早了,年幼无知,不会识人,所以才被下面的奸臣哄得团团转!”
“你现在知道了?”周上皇后似笑非笑的问。
“当然知道了!”崇祯说,“朕都五十岁了,而且还看着慈烺当了十几年的明君,终于知道这明君是怎么当的了!”
“哦?你知道了?”周皇后问,“能说给妾听听吗?”
崇祯点点头:“要当明君,就要用恶人,而且要会用恶人!”
“用恶人?”
“对!”崇祯说,“增广贤文有云: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朕年少时读过这书,认为是胡言乱语。后来看着慈烺治国理政,才知道这四句话才是真道理啊!慈烺用人,多是不慈、薄情、无义、非善之徒,满朝之中,没有一个是正人君子。而朕扫荡魏阉之后,所用之人,都貌似正直,号称众正盈朝,结果如何?”
“那么说来,铲除魏忠贤之事错了?”周皇后又问。
崇祯摇摇头:“慈烺可曾为魏忠贤平反?”
“不曾。”
崇祯又问:“你知道慈烺是怎么评价魏忠贤和阉党的?”
周皇后还是摇摇头。
崇祯道:“忠贤不可留,其党不可废!”
崇祯顿了顿,又说:“如今所谓阉党者,除了在南京反对慈烺而被诬之徒,其余都已经平反,却独不赦忠贤之罪!”
周后问:“这是为何?”
崇祯说:“因为忠贤不走,阉党就不会变成帝党!而忠贤其党,都是不慈、薄情、无义、非善之徒拿过来就可以驱使了!
可是朕当时年少无知,的确比不了慈烺少年天才啊”
朱慈烺哪里是少年天才,分明是换了一个过了四张的后世奸人的魂魄!
朱由检正感慨的时候,大明孝子们已经成群结队的来了都是崇祯上皇的儿子,洪兴天子朱慈烺带头,后面跟着代王朱慈炯、洛坤郡王朱慈照、重庆郡王朱慈焕、福王朱慈炋等等一大堆的孝子,哦,还有不少孝子不是自己溜达来的,而是由奶妈抱着过来给老寿星崇祯上皇磕头祝寿的。
崇祯和周后也不聊天了,赶紧分头落座,看着一大堆的儿子,都不禁皱眉。
崇祯上皇这些年真是荒淫的有点过度了!儿子的数量都快上百了而且崇祯今年才50岁,身体又好,龙威虎猛的,还能继续为明君朱慈烺制造弟弟。而朱慈烺也抠,给弟弟们的待遇就是5000亩地加一个院子。
就算有100个弟弟也就50万亩土地而已,而且一开始的时候还给东南的水田,这些年收复了北方和关外,给郡王的土地也挪到了天津府和天河府境内。
而且赐下的宅院也越来越小这哪儿还是王爷?分明就是大地主。
那些未成年的还好说,暂时还没什么大开销,苦的是已经成年的孩子,特别是朱慈焕今年都25岁了,也有了三个妃妾和六个孩子,十口人就指着5000亩江北的旱田过日子。如果不是背着个郡王的身份倒也足够了,可是慈焕毕竟是大明的郡王啊!总要有点排场吧?总要养点护卫、仆役、丫鬟吧?这些开支都得从那5000亩地当中出来!
日子苦啊,王爷家也没余粮了不过朱慈焕今儿的心情好像不错啊,乐呵呵的好像要发财了!崇祯心想:难道是慈烺良心发现,给他赏了个肥差?赏肥差是好事,就怕这小子心太黑,捞得太狠,让都察院给查办了!
“儿臣恭请上皇圣安,祝上皇万岁千秋,福如东海”
孝子们一起下跪,给崇祯上皇磕头了。磕头完毕,就是献礼。礼物是不会拿在手里的,手里拿着的都是大大的红包,里面塞着礼单或是银票。朱慈烺第一个给老爹送上了大红包,还笑着对崇祯说:“父皇,这是儿臣的一点心意是十股合众国的特别股,给您赏人。”
说着话,他还回头看了眼成群结队的弟弟。
十股特别股可以换到一个侯爵,当然也可以拆散点,换十个男爵好男儿志在四方啊!大明的皇子不应该都呆在应天府啃老,不对,是啃朱慈烺这个好大哥吧?
崇祯接过红包,笑嘻嘻地问:“皇儿,朕看奥斯曼帝国使团送来的礼单上有罗刹种白女奴一名怎么没有看见人呢?”
朱慈烺嗯咳了一声,正色道:“父皇,罗刹国是咱们敌人啊!这个罗刹女很有可能是刺客,所以不能让她接近父皇,儿臣已经命人将其绑赴锦衣卫了!”
“是这样啊”崇祯点点头,“皇儿果然一片孝心,一片孝心!”
一片孝心的朱慈烺已经闪到一边去了,代王朱慈炯则拿着礼单上来给崇祯上皇祝寿了。
朱慈炯是诸王当中的首富,他这十几年来都跟一群山西奸商打交道,早就是个会理不义之财的阔佬王爷了。在安北镇境内开辟了大片的牧场,专注饲养耕马和马骡,所出的大同马、大同骡是北方大农场的必备牲口。这次出手就是十万两盐商行的银票,都塞在大红包里面,可把崇祯给高兴坏了。
接着说洛坤郡王朱慈照上来贺寿,他虽然是个不值钱的郡王,但却有自己的地盘,就是原属暹罗国的洛坤、宋卡、甲米、董里、沙敦、博达伦、素叨这一块,一开始称静海军,现在改称西洋军。这可是块真正的富庶之地,不仅直通印度洋,可以和天竺国贸易,而且所占有的土地还盛产稻米。
所以朱慈照给崇祯上皇的寿礼也非常丰厚,有象牙、宝石、翡翠、香料等等,价值起码几万两。
朱慈照之后上来的就是苦哈哈的朱慈焕了,他也笑嘻嘻的递上了一份礼单,崇祯接过一看,顿时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问:“慈焕,你送那么重的礼,家里不过日子了?”
朱慈焕喜气洋洋的对崇祯说:“父皇,儿臣最近发了点财,想着过去一直没有好好孝敬过您老人家,所以这次才备了份厚礼,您可一定得赏收。”
“发财?你?”崇祯一愣,心想:你个孩子傻乎乎的,也能发财?不过受贿了吧?可别让都察院的人发现
看见崇祯发愣,朱慈焕笑道:“父皇,儿臣听人说合众国的股票买了一定赚,所以就把王府抵押了两万两银子,买了二十股,三天前合众国股票在上海交易所挂牌,开盘就涨了一倍啊!”
抢救大明朝 第1129章 ??股王朱慈焕(求订阅)
“涨了一倍?那两万两不就变成四万两了?”崇祯上皇可是吃了一惊——这是天上掉银子吗?
“对啊!对啊!”朱慈焕连连点头。
崇祯道:“赶紧卖了吧!”
“已经卖掉了,一开盘就卖了。”朱慈焕笑着说,“扣了佣金、交易税和借钱的利息,总还有一万九千两的赚头。”
“好好好,焕儿终于会赚钱了!对了......”崇祯上皇这时候想起朱慈炯和朱慈照了,“慈炯、慈照,你们俩有没有买这个股什么票的?”
“买了,”朱慈炯点点头,“儿臣在合众国普通股票发售的时候也认购了20股,前天合众国股票在上海挂牌的时候又入了80股。”
朱慈照也点头:“儿臣也和三哥一样,认购了20股,上市又补了80股,手头一共持着100股。”
“什么?”崇祯上皇愣了愣,“便宜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多买一点,而是等到涨了才买?”
朱慈炯说:“父皇有所不知,这个合众国普通股不是敞开发卖的,儿臣只能拿到20股,多了买不着。”
朱慈照也道:“对啊,儿臣也只能拿到这些。”
跟在朱慈照屁股后面的朱慈炋也说:“父皇,儿臣也拿到了20股,不过挂牌后没有买进,也没卖出。”
原来配售20股合众国普通股新股是给诸王的福利,大家都有的。
“慈炯、慈照,你们为什么还要买进价贵的合众国股票?”崇祯上皇还是不明白,他不懂炒股,也不会投资啊!
朱慈炯笑道:“父皇,儿臣想在美洲府开个骡马场,需要购买土地,所以就凑了个整,100股合众国股票可以兑换三万亩草场,可以开办个中等规模的骡马场了。”
一旁的朱慈烺听兄弟这么一说,也轻轻点头,表示赞许——新洲共和国对骡马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代王的这笔投资赔不了的。
而且这位王爷大举投入养殖耕马和马骡这一行也是选对了路子,他手中有大片的草场,又有善于养马的汉子,还靠近大农场遍布的华北和东北,还能从他的好大哥(朱慈烺)那里得到佩尔什马配种,所以“贷王”现在就成了“马王”了。
“照儿,你为什么要买进?”崇祯上皇又问朱慈照。
“嗨,儿臣不懂这个......”朱慈照一摆手,笑道,“这都是儿臣的股票牙商姚大桥让买的。”
“股票牙商?”崇祯好奇地问:“这是干什么的?”
朱慈照解释说:“就是帮着主顾买卖股票的商人......儿臣年少失学,性子也疏懒,什么都不会,所以就只能托付他人了。这个姚大桥本是湖广一带的米商,因为身逢乱世才下南洋谋生,被儿臣所用当了官商,往来暹罗、静海、广府、泉州、上海之间贩运木材和象牙等物件,颇为能干。
后来上海的股票、债券交易兴隆,他就提出办个股票牙行,请把儿臣手头的闲钱拿去上海生小钱。”
朱慈照其实就是个甩手掌柜,真正掌权的是他的王妃邱梦梅。而邱梦梅一介女流,当然不可能事事亲为,所以本事就在用人上面了。
崇祯问:“那这个姓姚的牙商在上海赚到钱了?”
“赚到了,”朱慈照连连点头,“这几年可赚了不少!林林总总加一块儿总有二三十万两吧!”
那么多啊!朱慈焕眼睛一下就红了!
“他觉得合众国股票还能涨吗?”重庆郡王连忙插了句话。
“能啊!”朱慈照道,“不是他一个人看涨,他手底下还有一群小牙商,全都看涨,起码还能涨两千!”
“再涨两千?那就是......”
朱慈照笑道:“就是四千两!”
卖早了?
朱慈焕心里咯噔一下,又想道:回头一定得找那个什么姚大桥请教一下......
崇祯将信将疑,又将目光投向朱慈烺——听说他是大明最富,应该懂股票吧?
“慈烺,你怎么看?”崇祯问。
“儿臣看不明白,”朱慈烺摇摇头,“儿臣日理万机,哪儿有功夫管股票和债票的买卖?再说这是商人们的事儿......朝廷收税监管而已,不问其他。”
多年前的藩债风波不是大明资本市场的终结,而是一个开始!
虽然许多人炒卖藩债亏了本,但是藩债风波过后,大明的资本市场还是发展起来了,不过交易中心不再是武汉,而是转移到了巨商云集的上海。
而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朱慈烺就通过立法提高了股票和债票的面值——其中股票的面值最低是1000两银子,而债券的面值最低是100两银子。
这就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了,根据朱慈烺前世多年的从业经验,中小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亏本的概率很大,所以把他们排除出去就是最好的保护了。
虽然中小投资者被高面值排除出了股票买卖,但是上海、南京等地的证券交易还是逐渐活跃了起来。
先是土地券火了几把——土地券没有办法排除中小投资者啊,而且土地多吸引眼球啊!
现在工业革命还没开始,大明的资本主义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许多手工业者还没忘记田园生活,总想着有回去耕田的一天......
在土地券火爆过后,股票交易也渐渐活跃起来了。这是因为排除了中小投资者后,股票的一级市场就对投资者有利了——没有韭菜可以割,大投资人就变得斤斤计较,希望发行股票的商行能够提供足够的回报了。那些大投资人都是火眼金睛,所以不够优质的商行,基本上很难从大明的股票市场上融到资金。
而能够融资的商行,往往都能给投资人不错的回报......所以在过去的许多年中,大多数的股票价格都是不断上涨的。
要不然那个炒藩债输得只剩下半条街的姚大桥凭什么替朱慈照赚钱?不是他多本事,而是市场的大趋势就是上涨!
而合众国股票虽然非常特殊——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而是债票和土地券的结合。但是它的投资价值还是明摆着的,等于一两银子换一亩地啊!
对于欧洲人来说不算什么,他们人口少,而且还占有大部分的美洲土地。可是对于一亿几千万大明百姓而言,土地可就值了大钱啦!
所以合众国股票哪怕翻了一倍,达到二两银子一亩,还是物有所值的。
至于涨到四千两一股,也就是相当于四两银子一亩地了......这似乎就有点昂贵了!
不过朱慈焕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在后悔卖股卖早了!
而且通过朱慈照的介绍,朱慈焕对股票买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股票牙行和股票牙商,也知道了上海交易所挂牌的股票原来有许多种——他之前并不知道这些,他只是通过海商行(海商行也有股票牙行牌照)认购了20股合众国股票,在认购的时候又在海商行的牙人建议下填了张委托卖出单。所以合众国股票一挂牌,海商行在上海交易所的牙人就帮他一卖了之,然后又用加急快递发了一分“交易通知”给他,他才知道自己赚了一万九千多两......
如果不是遇上了朱慈照这个好兄弟,朱慈焕和股票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现在,朱慈焕怦然心动了!
:。:
抢救大明朝 第1130章 ??真正的万国来朝
就在老山宫内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时候。在浦口的洪武大街还有洪兴大街上,已经满满的全是穿着华美服装的市民们,这两条大街都是新开辟出来的,宽敞而且平整,街道两旁还栽种了一排排的黄杨树。现在的浦口,已经隐隐有了一些天朝帝王居的样子了。
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大多都是这个天朝帝国的拥护者和大明王朝统治的受益者,对于朱慈烺接着替崇祯上皇贺寿之名,召集四方藩属来朝贺寿,大显上国威严和荣耀的行为,他们都报以热烈的欢迎。所以十二月二十四日一大早,因为上皇五十圣寿而放假的市民们,全都自发上街,来观看四方藩属和天下万邦的使团来朝贺寿的盛大场面。
这可是真正的万国来朝!不是用薄来厚往的办法变相“雇来”的藩属和外邦使臣,而是这藩属外邦出于对天朝上国的敬仰和崇拜,不远千里万里而来......完全没有赏赐成分在里面的,别说厚往,薄往都没有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