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虽然没有“厚往”和“薄往”,但是这些来贺的使臣们却是诚意十足!早在十二月初开始,就陆陆续续抵达了浦口,因为人数太多,所以空间有限的外交部迎宾馆根本住不下。好在浦口和老山这里有不少新落成的王府,都是给朱慈烺和崇祯上皇的子嗣们预备的,现在正好用来招待贵客。
而今天,则是贵客们集体入老山宫去给崇祯上皇叩头贺寿的日子了!
所以一大清早,来自外国、藩国,以及部分内属藩镇的贵客们,全都冒着严寒,集中到了洪武大街上。然后就在街道两边的市民们的注视下,依照大明外交部和礼部所规定的先后顺序,开始排队。
排在队伍最前列的不是那些和天朝帝国平起平坐的大国派来的使团,而是日本国王德川光国亲自率领的贺寿团!
日本国的实力和体量摆在那里,在加入天朝体系后,第一藩国非其莫属!
朝鲜王国的贺使团排在第二,领队的是领议政何洛会。担任摄政的东莪早就回了国,现在是朱慈烺的贵妃了。而朝鲜国王(朱慈烺和东莪的儿子)还是个小娃娃,当然不可能就国,所以就只能让领议政带队来贺寿了。
第三藩国当然是安南国了,带队的是太子黎维禑。安南国王黎维祺年老病重,来不了大明了,所以就只能让黎维禑这个小孩子领队了。不过无论是黎维祺还是黎维禑,都是个摆设。安南国内真正说了算的,还是郑阮莫武四侯,他们的使者也跟着一起来了大明,也都单独准备了一份贺礼。
暹罗国的纳雷王所率领的使团排在第四,这位阿瑜陀耶王朝的大王,现在穿着暖和的貂皮大衣,头上还戴着貂皮帽子,坐在一辆用精美的雕刻和金漆装饰起来的四轮马车里面瑟瑟发抖——应天府的冬天对他这个暹罗大王来说实在太冷了!
不过应天再冷,他也必须得来!
因为是朱慈照奉了朱慈烺的圣旨亲自去阿瑜陀耶城把他给请来的!
请他北来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推广儒学和帮着暹罗国办“高考”了——暹罗在天朝圈子里的位置也是比较靠外的!不仅距离远,而且在文化和宗教上暹罗同大明拴在一起的是上部座佛教......而大明、朝鲜、日本、安南四国国内流行的佛教都是大乘佛教,和上部座佛教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同时,暹罗国内有没儒学什么事儿。因此暹罗这个藩属,怎么都有点不大牢靠!
所以在暹罗推广儒学和“高考”,也就势在必行了......而儒学的进入和“高考”的施行,必将打破暹罗国内现有的利益格局!
动荡只怕在所难免啊!
跟在暹罗国王后面的是真腊和老挝的使臣,这两国也都是上部座佛教的天下,同样没有儒学什么事儿。不过朱慈烺暂时不打算为难这两个国家,所以真腊、老挝的使团规格不高,规模也不算太大。
真腊和老挝使团背后,则是三个蒙古藩国的使团,分别是察哈尔、土默特、准噶尔。其中察哈尔和土默特早就拥有外藩地位,而准噶尔还没有正式受封,只是个准藩国。
这一次由噶尔丹带领的准噶尔使团不仅是来贺寿的,也是来请封的。而和准噶尔国的使团一起来到大明的,还有两个和硕特部——瓦剌的和硕特部和西藏的和硕特部的使臣,他们同样是来请封的,不过不是封藩国,而是封藩镇。
另外,西藏的大喇嘛也跟着一起到了应天。不过大喇嘛没有和三个蒙古藩国和两个蒙古藩镇在一块儿,他是宗教人士嘛,当然要和别的宗教人士一块儿了......
在蒙古人后面的是琉球国的使团。是琉球国王尚质亲自带队的,不过规模也不大——因为大明、日本、朝鲜都已经开了国,所以琉球国这几年有些萧条。
而朱慈烺则在不久之前给日子越过越穷的尚质提出了一个“换国易土”的建议——把琉球国迁往北大年或是霹雳国的地盘上去......
这事儿看着挺好,可是真的能办成吗?琉球王尚质的心里实在是没底啊!
和尚质一样没底的还有济州岛来的李棩,他父亲李淏已经在去年薨逝了,死在济州岛上。而大明外交部的使臣则出现在了李淏的葬礼上,还给李棩带去了朱慈烺的圣旨,让他去应天府面圣。
面圣是什么意思啊?是让继承亡父李淏的郡王爵位,还是废为庶人?
勃尼苏丹国和苏禄苏丹国的使团则跟在李棩率领的济州使团的后面。这两个苏丹国一直以来都被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当成缓冲,扔在吕宋岛和马六甲之间,那么多年来倒也能自存。但是却没什么好日子可以过了......这两国都是以贸易立国的,其中苏禄国是以香料岛和大明之间的一个贸易中转岛为根本的,当香料贸易被荷兰控制后,苏禄国的苦日子可就来临了!
而勃尼国的日子一样不好过,这个国家过去以来马六甲和大明间的贸易生存,在马六甲和大明之间的贸易被西方人控制后,也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所以在看到大明重新崛起后,这两个苏丹国就一直跃跃欲试,想要借助大明的力量把荷兰人从香料岛和马六甲赶走......
在勃尼、苏禄两国使臣之后的,就是外国使团了,奥斯曼、莫卧儿、波斯、荷兰、英格兰、法兰西、葡萄牙(由果阿派出)、神圣罗马帝国、瑞典等等和大明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各国,都派出了贺使。
其中又以荷兰、奥斯曼和莫卧儿等四国比较隆重,不是由驻应天的使团派人,而是另外派出了贺寿使团。荷兰的贺寿使团是从巴达维亚派出的,而奥斯曼和莫卧儿的使团则是由两国的首都派出的,真是不远万里而来啊!
如此隆重的“万国来朝”,还真是大明开国以来的头一遭!
上午巳时一过,随着一阵阵悠扬的号角声响起,各国使团一队接着一队,开始向老山宫放向前进。
而大明天子朱慈烺和上皇朱由检,则一同登上皇极门,接受万国使团的朝拜和献礼......





抢救大明朝 第1131章 碰撞即将开始!
朱慈烺弄起来的这一次万国来朝可不是为了一场虚热闹,当然也不是为了价值二三百万两的贡品,而是为了在世界面前展现一个拱卫在大明帝国周围的天朝文明圈,同时还要协调天朝文明圈内部的争斗。
因为他已经知道,文明圈之间的碰撞,即将要开始了!
在这个时候,天朝文明圈需要高调展现自己的存在。
天朝文明要让基督教文明和天方教文明知道自己的势力范围到哪儿,哪些国家是自己罩着的。
还要让基督教和天方教列国都知道,大明帝国不是孤家寡人,大明是由一大群的藩属国层层叠叠护卫起来的天朝帝国!
想要对付大明,那就得同时和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真腊、老挝、琉球、苏禄、勃尼、察哈尔、土默特、准噶尔等等的藩属国为敌!
光是这些藩属国的人口合在一起,就有好几千万人口了,加上大明本土的人口,两个亿都有了。
所以谁想要挑战天朝,最后先在家里掰一下手指头,算一算天朝文明圈的人口是他们国家的多少倍?
估计掰完手指头以后,还敢来冒犯天朝的国家就不会太多了......
除了展现天朝文明圈的实力之外,朱慈烺还希望通过这场“大聚会”加强天朝文明圈内部的团结和同化。
没错......文明圈内部当然应该同化!
在朱慈烺看来,庞大的天朝文明圈和基督教、天方教文明圈相比,强在规模庞大,弱在同化程度不够。
所以加强同化,力争达到合众为一,就是朱慈烺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而要达到文明圈内部的合众为一,就必须努力推广儒学了......因为大明手中可以对抗基督教和天方教的,也只有用《子论格物篇》强化过的儒学(理学)了。
虽然大明本土的宗教发展成了“释儒道”三教一体,但是佛教太过消极,无法对抗用剑与火传播真理的天方教。
道教也积极不到哪儿去,而且理论不够完善,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在对外传播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至于完善道教理论,然后再注入斗争精神,使之成为足以抗衡基督教、天方教的强大宗教......这基本上是拿道教的壳去新创立一个宗教了!
除了一个政治正确,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另外,现在大明的释儒道三教一体是以儒学(理学)为核心的。而经过了《子论格物篇》强化的理学,因为拥有了格物致知的理论武器,战斗力已经上了不止一个台阶,根本不可能用一个改良的道教去战胜新儒学。
其实儒学的理论是可以和西方哲学(特别是自然哲学)接轨的,一旦接轨之后,“发现天理”就能通过“格物致知”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同时天理学说又无法证伪。
所以儒学的理论学说已经相当完善,根本不是道教可以战胜的......格物致知和发现天理那是“科学教”了,用一个“修仙教”去挑战“科学教”,那不是瞎胡闹吗?
而这个相当完善而且强大的儒学,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和藏传佛教、上部座佛教产生激烈冲突——大明本土的汉传佛教和日本国那个只会“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的净土真宗倒是没什么。前者已经给儒学调教过了,后者又没什么宗教理论。
相比没有什么武力的上部座佛教,有蒙古三藩国加两藩镇撑腰的藏传佛教,毫无疑问会是天朝文化圈中的一个大山头了。
当然了,面对强大的新儒学,藏传佛教也只能处于守势......
身为新儒学的首领和天朝帝国的帝王,朱慈烺现在的任务则是要努力推动新儒学进入黄教蒙古的地盘,同时还要团结黄教蒙古。
真是挺让人头疼的事儿啊!
“......我们准噶尔部打算在大玉兹、中玉兹、部分小玉兹地区,还有额尔奇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域的草原地带建立一个准格尔王国,作为天朝西方的藩屏,恳请大皇帝陛下恩准!”
皇极殿的西暖阁内,代表准格尔部正式向大明天子提出建国请求的正是噶尔丹。
他在朱慈烺跟前展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地图上描绘的就是一个极其辽阔的准格尔王国!
是王国,不是汗国!
“僧格知道王国和汗国的不同之处吗?”朱慈烺微笑着发问。
很显然,他并没有因为准格尔的建国请求而恼怒。因为建立准格尔王国本来就是他自己提出的!
宗藩体制并不是大一统!
而是一种行政成本和疆域面积之间的最优组合,在17世纪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要在天朝全境建立流官统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建立直省、内属、外藩三级统治体系,是管制天朝帝国的唯一方法。
而准格尔王国所占据的土地距离大明的中心太远,周围的敌人太多,形势也太过复杂,以至于不能用内属藩镇进行治理了,只能建立一个藩国。
“陛下,臣兄僧格知道王国和汗国的不同,”噶尔丹回答道,“臣兄思虑再三,还是决意遵从陛下的旨意,建立准格尔王国。”
王国和汗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将会采用草原游牧国家的组织形式,更加接近一个部落联盟。
而后者将以中原国家为范本,建立一个“正规”国家。
“那么......”朱慈烺问,“如果准格尔是一个王国,那王国的统治中心将在......”
“在石头城,”噶尔丹说,“也就是乌兹别克人称为塔什干的城市!”
塔什干位于中亚的游牧区和农耕区的交汇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已经打下来了?”朱慈烺问。
“应该已经打下来了。”噶尔丹说,“臣率使团离开楚河城时,臣兄正统兵围攻塔什干城。臣兄的军中有陛下赠送的大炮,足够打破塔什干的城墙。”
大明朝廷提供给准格尔汗国的是一种新式的六斤加农炮,用青铜铸造,可以发射六斤重的实心弹和霰弹。虽然不足以攻破棱堡,但是对付中亚的传统城堡还是足够的。
“他准备怎么治理辽阔的草原地区?”朱慈烺又问。
“臣兄想在草原上分封内属藩部,同时建立可以长期驻扎一定兵力的棱堡。”噶尔丹说,“内属藩部将是游牧万户,总共设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一共八个万户,分别由臣的兄弟和叔父们统治。这八个藩部将以愿意继续过准格尔部的牧民为主,再加上一些哈萨克牧民混编而成。
而驻军棱堡则直属王廷,由王廷的军队把守。”
“那王廷下面的部众怎么管?”朱慈烺又打听道。
“臣兄想设立王廷上、中、下三万户,”噶尔丹说,“其中上万户驻守楚河,下万户驻守石头城,中万户驻守浩罕......如果浩罕能被攻占。
在设立王廷三万户的同时,臣兄还想设立楚河、石城、浩罕三府,以管理三府百姓。”
朱慈烺连连点头,“僧格身边一定有高人吧?”
噶尔丹回答道:“有两个黄教喇嘛,都是蒙古人,一个叫明珠喇嘛,一个叫三宝喇嘛。都很有一套,是臣兄的肱骨。另外......还有不少来自满洲的人才在为准格尔王国效力。”




抢救大明朝 第1132章 大皇帝呼图克图(求订阅)

“朕也听说过这两个喇嘛,不仅通佛法,而且还精儒学,还懂一点用兵打仗,是难得的人才啊!有他们辅佐僧格,准格尔王国应该是可以做大的。”
朱慈烺提到“做大”二字,噶尔丹就有点紧张了,连忙说道:“准格尔王国再做大,也是天朝的藩臣,绝不敢心存二念。”
“知道,知道,”朱慈烺笑着点点头,“朕知道僧格不敢,僧格久在西陲,深知黄教艰难,蒙兀力薄,若无天朝庇护,早晚为天方诸国或罗刹国所破!”
“陛下所言极善,”噶尔丹说,“臣兄也是这么和臣说的。”
历史上心存不臣的可不是僧格,而是朱皇帝眼前的噶尔丹!
和僧格不同,噶尔丹是有神格的......呼图克图嘛!当然比较牛逼了,所以才梦想要恢复大蒙古国,却忽视了西方的强敌。
而现在的僧格在朱慈烺、噶尔丹、明珠喇嘛、三宝喇嘛等人的推动下,将扩张的矛头指向了布哈拉汗国,而且还想建立一个准格尔王国,以后有的好头疼——中亚的天方教徒哪儿是那么好相与的?他们这些信佛祖的在那里多拉仇恨啊!以准格尔部的实力,要没天朝相挺,根本坚持不了几年的。
如果僧格再想东征喀尔喀蒙古,那可真是脑抽了。历史上的准格尔汗国就脑抽的厉害,结果便宜了外人,噶尔丹实在是蒙古和黄教的罪人!
另外,僧格的大王一旦当舒服了,那就是塔什干、楚河、浩罕三府的地主了,哪儿还肯游牧?游牧多辛苦啊?
朱慈烺看着噶尔丹,顿了顿道:“准格尔和和硕特分家的事情谈妥了?”
准格尔要建立王国,就必须和和硕特分拆。把和硕特从瓦剌联盟中剔除,那么绰罗斯家族就能独大,称王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不剔除和硕特,那么这个黄金家族的边角料就会对绰罗斯家族构成持久的威胁——蒙古人就这样,总是忘不了成吉思汗帝国的辉煌!
“已经谈妥了,”噶尔丹说,“和硕特部分走半个伊犁河谷和阿尔泰山、天山之间的草场。鄂齐尔图汗的儿子额尔德尼珲台吉也来了应天,陛下可以召他上殿询问。”
“宣额尔德尼珲台吉、热丹台吉、雪域大喇嘛。”朱慈烺一开口就宣召了三个人,除了鄂齐尔图汗的长子,还宣了西藏的和硕特部汗王达延鄂齐尔汗的长子热丹台吉,还有雪域大喇嘛。
这三位都在皇极殿外等着朱皇帝召见,所以马上就进来了。领头是个大喇嘛,约莫四十余岁年纪,圆面孔,高鼻梁,蓄着八字胡,皮肤黝黑,身披袈裟,头戴一顶黄色的尖顶僧帽,宝相庄严,应该就是雪域至尊的大喇嘛了。
见着朱慈烺后,大喇嘛并没有下跪,而是行了个揖拜之礼,开口就是汉话:“贫僧阿旺罗桑嘉措,恭请大皇帝圣安,祝大皇帝万寿无疆!”
“赐座!”朱慈烺笑着给大喇嘛赐了座。
跟着大喇嘛一块儿进来的两个台吉,额尔德尼和热丹就得跪下磕头了,依足了君臣大礼,参拜完毕也给赐了座。这两个台吉都穿着明朝的官服,其中热丹台吉年纪很轻,只有二十来岁。额尔德尼年纪比较大,有四五十岁了。
和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大喇嘛不同,他们俩说不了汉语,所以就由噶尔丹充当翻译了。
“大喇嘛,见过上皇了?”朱慈烺先不说军国大事,而是问大喇嘛和崇祯见面的事情。
“已经朝见过太上皇帝了......”大喇嘛有一对往外凸的水泡眼,说话的时候仔细盯着朱慈烺,突然又点了点头,道,“果然如此!”
“怎么?”
大喇嘛站起身,对着朱慈烺又是恭敬一礼,“拜见大皇帝呼图克图!”
“朕也是呼图克图?”朱慈烺笑吟吟问。
呼图克图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转世者——是指拥有前世记忆的转世者;二是圣人至尊。
两个意思加一块儿就是转世至尊!
所以朱慈烺就是一位呼图克图!
“陛下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转世,当然是呼图克图,不过......”大喇嘛这时眯起了眼睛,又细细打量着朱慈烺,似乎看出什么不对了。
“不过什么?”朱慈烺问。
“不过陛下不是二世......”大喇嘛点了点头,“陛下应该是太祖高皇帝的许多代转世,具体多少代,贫僧也看不出来了。”
朱慈烺笑道:“许是十几代吧!”
“不大可能吧?”大喇嘛摇摇头,“一代就算五十载,十代都得500年,十几代怕是要六七百年了......”
“哦?”朱慈烺笑问,“大喇嘛觉得转世只能从过去往将来转,不能由将来往过去转?”
“啊......”大喇嘛呆住了。
佛法的真谛是空!
既然什么都是空的,那么时间为什么不能是空?
“大皇帝果然是真呼图克图......贫僧受教了!”
朱慈烺笑着:“大喇嘛你也是真呼图克图啊!朕想留你一段时间,可以吗?”
“贫僧正有此意!”大喇嘛当然不会拒绝,答应了朱慈烺后,他又对两个台吉用蒙语说:“大皇帝也是呼图克图!”
大喇嘛是黄教首领,对于这两位台吉而言,他的话就代表佛祖,当然不敢不听。只见两个穿着明朝官服的蒙古台吉立即起身,向朱慈烺行了五体投地大礼......
朱慈烺笑了笑:“你们既然如此崇拜朕,那么朕说的话,你们也应当听从,否则大皇帝呼图克图的怒火,是你们无法承受的!”
他的话被噶尔丹翻译成了蒙语,两个台吉自然是连声允诺——大皇帝哪怕不是呼图克图,也不是他们能对抗的。
朱慈烺道:“朕封鄂齐尔图为大明的北庭都护,并在伊犁河谷和天山、阿尔泰山之间设立北庭都护府,都护府驻地为伊犁河谷,由朝廷出资筑伊宁城,供北庭都护府使用。
另外,朝廷将派兵进驻伊宁,以保护北庭都护府!”
他的话又被翻译成了蒙语,鄂齐尔图的儿子额尔德尼珲台吉又一次拜服道:“小臣谢大皇帝呼图克图恩典!”
朱慈烺接着又道:“朕再封达延鄂齐尔为乌斯藏节度使,统辖乌斯藏之地,驻节拉萨城。
另外,朝廷也将派兵进驻拉萨,以保护乌斯藏僧俗之安宁!”
热丹台吉没有想到朱皇帝想要在乌斯藏驻军,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冲大喇嘛看去。
大喇嘛已经站起身,向朱慈烺行了佛礼:“大皇帝呼图克图派兵驻藏,实乃乌斯藏僧俗之福,贫僧感激不尽!”
大喇嘛都感激不尽了,热丹台吉也没办法,赶紧磕头道:“小臣也多谢大皇帝呼图克图恩典!”
朱慈烺笑着说:“都座下说话......朕还有些话要和你们说。”
他顿了顿,见几人都落了座,才道:“现在诸蒙古和黄教都已经受了朕的管束,以后汉人、蒙古人、乌斯藏人都是一家人了。而黄教、汉传佛教、道教、儒学也都是一家。可是一家人也不见得就完全没有矛盾,便是打打闹闹也在情理当中。
但是朕希望你们牢牢记着,西方的诸教诸国终究是外人,如果让他们得了逞,就没有蒙古,也没有黄教了!”




抢救大明朝 第1133章 天理天方是一家啊!
安子真今年四十余岁,山东省济南府德州人。他少时家境富裕,曾读书习文,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凭借着八股文章闻达天子,可是没想到才中了个秀才就遭逢了天下大乱。书读不下去,连家乡都没办法再呆,只好含泪拜别了位于德州城北的祖坟,奉着双亲去登州暂避。
到了登州之后,又在几个德州同乡的秀才引荐下投到了左懋第的左家军。先是当文书,后来又下德州营带兵,戎马十多年,最后以百户官衔退出了行伍,回到德州老家,用从军多年的积攒加上退伍时得到的土地券,在德州城北置了两千亩田,一边经营农场,一边为祖宗守坟——这也是个孝子贤孙啊!
他所守的坟,当然也是有来历的,埋葬其中的乃是永乐年间来中华朝贡时病死的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刺。
而这位安子真就是苏禄东王巴都葛叭刺的三子安都鲁的后裔。当时苏禄东王是带着三个儿子一起来中国朝拜永乐皇帝朱棣的,在他病故后,长子回国即位去了,留下次子温哈刺和三子安都鲁守墓。再后来,永乐皇帝又从别处迁了几户天方教徒和他们为伴,一同为苏禄东王巴都葛叭刺守墓,渐渐的就在德州城北形成了一个村落,名曰北营村。
1...37237337437537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