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鄂善没话说了,因为他知道图海说的没错。他们的这万余兵丁白天的时候还容易约束,到了晚上黑灯瞎火的,不关在营地里看牢了,一准出逃兵。如果再有明军的精兵追击,不用打,追上一个晚上,保管人少一多半。
图海又道:“咱们的营地占本就占了一处庄子,又经过加固,也不比寻常的城堡差了......他们人又不多,不可能把咱团团围住,就是围困起来也不怕,王爷的大军就在六十多里开外。”
“这......”鄂善点点头,“还是梅勒章京想得周到,下官佩服。”
图海笑道:“鄂牛录,你和你的人就不要参加今晚的布防了......好好歇一歇,明天天亮后咱们一块儿向北撤退。”
“好!”鄂善吐了口气,他的人总算不用再去和那些凶残的要命的明军对抗了......想到这里,他心里又是一阵难受,这世道也变得太快了!十几年前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每天听到的都是明军怎么没用,八旗天兵怎么骁勇,一个打十个都是毛毛雨。现在怎么就反过来了呢?
这大清三兴,该不会兴出一个末路吧?
祖宗啊!鄂善在心中祈祷,一定要保佑大清国啊!
在图海所部的万余清军驻守的孔家堡以南,不足三里开外,一支摸黑行军的队伍已经在接连不断响起的哨声中停止了前进,然后再大片已经成熟,但是却无人收割的麦田当中完成了展开。
接着,带队的军官开始下达一个个命令。
“轻装,下背包!”
“检查弹药,检查刺刀,检查胸甲和头盔......除了弹药、刺刀、胸甲、头盔之外,所有装具,全部辎重队集中!”
“各连连长出列,准备接受命令!”
在昏暗的月光下,在一声声的号令当中,士兵们整齐而迅速的完成了所有的动作,然后在那里静静的等待,期间没有发出一点不必要的声响,也没一个士兵做错了事情被上官责骂。
实际上,这样的摸黑行军,摸黑展开,摸黑向着指定的目标前进,在过去的四五年中,这些青年近卫师的“少年兵”们已经做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这种事情对他们而言,就好象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不会有任何差错。
就在这一片寂静之中,突然马蹄声,劳动号子的声音和不知道什么人的叫嚷声一起传来了。
“停停停......就是这里了!”
“护卫兵警戒!”
“各炮班展开阵地!”
正在叫嚷的人是青年近卫师的炮兵参谋孙世宁,作为师炮兵参谋,他同时也是炮兵团的参军长。在今天晚上,他的任务是指挥4门12斤铸铁短炮支援步兵对固守孔家堡的清军发起攻击。
根据明军所掌握的情报,位于梁房口关以北十二三里的孔家堡是孔有德命人构筑的,一度是孔有德所部的驻地,曾经非常坚固。现在虽然年久失修,但还是不大好打。
好在青年近卫师这次是带着4门12斤铸铁短管炮和大量的开花弹登陆的,所以今晚能不能攻破孔家堡,就看这4门12斤炮能不能打准了!
4个炮班刚刚在孔家堡以南约两里半外展开完毕,秦明涛就带着师部的几个参谋上来了。
“师帅,4门12斤炮都就位了......不过孔家堡的土墙比较低矮,很难被直瞄的火力击中,属下建议用开花弹轰击堡内敌军。但是天色太黑,看不清土墙的位置。”
秦明涛点点头,对身边的一个团长道:“派一个营摸上去,散兵战术,引土墙上的敌人开火。”
排队枪毙从来只是燧发枪时代多种步兵战术中的一种——燧发枪时代也存在可以精准射击的散兵(轻步兵、猎兵),也有专业狙杀敌人的狙击兵,即便是普通的线列步兵,也会修筑和依托工事进行防御......
而九边少年兵都是从小进行严格训练的职业兵,因此都能掌握多种战术,其中就包括散兵战术——这种散兵战术在对付士兵训练水平不高,军官水准更低的对手时是非常有效的。
昔日的“满洲天兵”,现在就是秦明涛眼中士兵差,军官更差的弱旅了!
“祖宗保佑,祖宗保佑,祖宗保佑......”正念念有词,祈求祖宗保佑的图海当然也是个低水平的军官了。
虽然在历史上,他是满洲三代贵族中的精英军官,是康熙皇帝平三藩的功臣。但是他掌握的军事知识已经完全过时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对付一支近代化的职业军队。
啪啪啪......
突然响起的密集枪声打断了图海的思绪,他连忙走出自己的中军——一处早就被废弃的孔庙,在孔庙外头守着的几个军官看见他出来,马上就围了上去。
“梅勒章京,是庄子南面,庄子南面打枪!”
“明军蛮子要进攻了!”
“梅勒章京,怎么办呢?”
这几个军官都是二十多岁的满洲贵人,历史上都该在北京城当大爷,现在连关外的土财主都快当不下去了,一个个都紧张的不行。
图海倒是显得镇定自若,“慌什么?孔家堡坚固,不怕他们的......走,咱们看看去。”
他说完这话,就迈开大步往枪声响起的地方走去了,才走到半道,就听见前方的枪声更加密集了,不过密集的不是明军燧发枪发出的那种听着特别清脆的声音,而是自家火绳枪的沉闷枪声。
这一次好像是火绳枪压倒了燧发枪!
图海笑了起来,对左右说:“听见没有?都是咱们的火绳枪在打......在旷野当中列队而战咱的枪不行,总吃亏,现在是倚墙而战,情况又不一样了!”
他的话刚说完,雷鸣般的轰响就从前方传了过来,图海刚刚放下的心又一下吊了起来,赶紧扭头往前方百余步外爆炸声响起的地方看去,入眼就一团橘色的火球!
开花弹!
而且还打进庄子里面了!
原来爆炸的这枚开花弹并没有打在围墙上,而是越过了庄子的围墙,落在了庄内,先是砸在了坚硬的地面上,然后又被弹了起来,飞进了一所挤满了骡马牲口的院子,最后就在半空中炸开!
人倒是没有什么伤亡,但是受了伤又又受了惊的骡马却好像炸了窝一样,全都失去控制,挣脱了绳索,有些撞开了院子的木门冲了出来,还有几匹健马更是跃过低矮的院墙冲到了外面的狭窄的街道上,沿着街道猛冲,还好图海身边的一个军官反应快,一下把拽到了街边的墙角,这才没让受惊的骡马给撞翻。可是和他一块儿的军官和亲兵中却有两个倒霉的,被不知道是骡子还是马匹撞翻在地,还踩了几脚,一个当场毙命,一个则大口吐血,眼看着就要呜呼了!
图海倒吸一口凉气儿,还没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又是几声轰鸣响起,这回有两个火球从小小的孔家堡内陡然腾起!





抢救大明朝 第1063章 没错,这就是萨尔浒啊!(求订阅)

北风呼啸,天空当中乌云低沉,给人一种冰冷压抑的感觉,气温也骤然降低,今年关外的初雪,似乎马上就要来临了。
四五百的白衣清军,就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当中,呼哧呼哧的奔跑。他们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反正一个个都狼狈不堪,已经不能用丢盔卸甲来形容了,而是把能丢弃的东西全部都丢弃了,别说盔甲,连沉一点的兵器,还有填饱肚皮的干粮,还有装水的葫芦或羊皮口袋,全都不要了,有的人恨不能把衣服都扒光了,光溜溜的逃命了。
梅勒章京图海也是丢盔卸甲只顾逃命的满洲勇士们当中的一员!
不得不说,他诈败诱敌的水准真的有点高过头了!一万余人跟着他去诱敌,现在只有几百人还跟着他,剩下的不是被明军打死,就是被抓了俘虏,等着去美洲湾吃“面条牛肉”了......也许还有一部分躲到什么几角旮旯去了,不过对大清国而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而图画之所以败得那么“真”,居然是拜四门12斤铸铁短炮和两三千枚手榴弹所赐!
四门12斤炮看着不多,但是配合上明军的木托开花弹和跳弹战术却非常可怕——炮弹会被打进孔家堡内,然后在坚硬的地面上弹起,无规律的向四面八方飞行,将它们碰到的一切炸得粉碎,也有可能在堡内的清军头上炸开,造成可怕的死伤。
当然了,区区四门大炮造成的死伤再可怕,造成是死伤人数总和也不会太大。可是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在人们的头顶上炸开的开花弹,对图海所部士气的打击却实在太大了,打了一二十轮后,孔家堡内就乱了套了,有些人想冒险出战,拼个你死我活,有些人则想翻墙而出,逃之夭夭。
而图海知道,出战和逃跑都不是好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死挺着挨炮炸!所以努力弹压,总算稳住了局面。
明军的炮少,炸不死几个人的!
可惜,他算到了明军炮少,却没料到明军的手榴弹多!
在火炮和散兵的火枪共同掩护下,明军的掷弹兵(长枪兵)摸黑到了孔家堡的土墙下面,然后就是一阵阵的手榴弹雨砸得上面的守军猝不及防,在一片爆炸之后,就是死的死,跑得跑。
而明军燧发枪兵的总攻也踩着点上来,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的士兵抬着云梯,潮水般的就往土墙冲锋,第一波就达成了突破,冲上了土墙,冲进了孔家堡。
这个时候图海还想组织巷战,他琢磨着打阵战要拼火力,在孔家堡的小巷子里面厮杀,自己的“满洲勇士”总归不惧了吧?
为此他还专门抽调了三四百个满洲兵,由鄂善领着去和明军搏杀。可谁知道这些披着两层重甲的真满洲遇上了只有胸甲、头盔的明军少年兵,居然完全不是对手!
倒不是这些少年兵肉搏的能力有多强——就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能有多强的肉搏能力?还能比得上满洲勇士手里的关东大扫子(一种不是太长的长柄砍刀)?但是这些少年兵都是在一起生活训练了六年的“兄弟兵”,非常善于小队配合。
他们的一个班就是一个整体,哪怕进行街巷混战的时候,也能做到互相支援,互相配合,有人冲在前面挡住敌人,有人在后面放冷枪狙杀,还有人投手榴弹压制大股敌人(青年近卫师的燧发枪兵也会发几颗木柄手榴弹)。
而鄂善的三四百满洲兵都是从各个牛录中抽调的,是这些牛录中的骨干力量,负责震慑实际上是汉人的新满洲,押着他们去冲锋陷阵。虽然这些满洲兵本身的武艺都很出众,但是他们互相之间鲜有配合,只是凭着勇力各种为战。遇上数量众多,而又善于配合的明军九边少年军,当然是送死了,转眼的功夫就损失殆尽。
在满洲战士发起的反击被轻易粉碎后,图海也无计可施了,只好下令突围——仗打成这样,图海知道自己的部队已经不可能秩序良好的撤退了,所以趁着天还没亮跑路是最有利的......
而图海这一跑,才发现他遇上的这伙明军简直强得不像话了,不仅野战强、攻城强,连急行军也强得不像话。
图海从孔家堡突出来时身边还有三四千人,可是被明军一路紧追不放的赶了几十里后,身边还跟着的只剩下了三四百。而且全都丢弃了一切重物,就差光屁股逃命了。
堂堂大清天兵,现在居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图海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了!
这支明军是哪儿冒出来的?其他的明军也那么强吗?他们要都那么强,大清国可怎么办啊!
正昏昏沉沉想着的时候,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马蹄踩踏地面的声音,他又是一阵心惊胆颤,慌忙抬头去看,发现一堆穿着白色棉甲的满洲骑兵正飞奔着过来,领头一人图海还认识,是原来多铎的巴牙喇纛章京,现在的骁骑营副都统,博尔济吉.毕力克图。
这个毕力克图是蒙古科尔沁部出身,不过不在科尔沁部,而是隶属正蓝旗蒙古,是多铎、多尼父子的心腹。
看见这个人,说明多尼的中军就在附近了。
“毕力克图,毕力克图......不能再往前了!”图海大吼了起来,“明军的追兵就要到了!”
毕力克图是接到手下报告,说是有几百白衣人在距离大营二十几里外的麦田当中狂奔,不知道是什么来路?所以他就亲自带人来看看,结果就撞上图海了。
“图海,你,你这是怎么啦?那么冷的天,你穿那么点衣服在麦田里面狂奔干什么呀?”毕力克图飞马到了累得直喘气的图海跟前,看着他的穿着,大为惊奇啊。
“快,快......”图海还在喘大气儿呢!
“快什么?”毕力克图问。
“让王爷快跑!”图海一边喘一边说,“明军来了,明军来了......”
“多少?”毕力克图也紧张起来了,“来了多少明军?”
“一万多吧......”
“嗨,”毕力克图一摆手,“不怕,王爷已经布署了三面埋伏......保管打出一个萨尔浒!”
图海摇摇头。
毕力克图皱起眉头,“我说的不对?现在的情形难道不像萨尔浒之战时吗?”
“没错,现在就是萨尔浒......可咱们不是太祖爷的八旗天兵,而且杨镐的四十七万明军啊!”
他现在终于知道自己的角色原来不是萨尔浒之战中的满洲祖宗,而是杨镐麾下的明军......
图海说着话都哭了,“王爷还摆了个三面埋伏,这不就是分兵三路了?再加上我这一路,正好是四路大兵!现在我的一万多人完了,就剩下几百人......”
“什么?你说什么?你的一万多人......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毕力克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到底遇上了多少明军?”
“一万多人,就一万多人,可是他们太厉害了,实在太厉害了!”图海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了,“毕力克图,完了,完了,真的要完了!咱们打不过明军了,赶紧让王爷跑吧......跑海参崴,跑黑龙江,跑得越远越好!”




抢救大明朝 第1064章 轮到尼堪了!(求订阅)

“图海!图海......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呀!”
毕力克图没等图海把话说完,已经吼了起来,“什么分兵三路?王爷是杨镐那样的蠢人?就算王爷没怎么打过仗,不还有尼堪,有岳乐,有谭泰,有冷僧机,有詹岱,有刚林,有遏必隆......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的宿将?有他们带兵冲锋,还会怕明军的万余精锐?”
图海只是摇头不语。
毕力克图又道:“而且王爷的三面埋伏也不是分兵三路,三面伏兵间隔很近,一面堵着北路,遏着明军前行之路。一路伏兵东面,准备侧击敌人,将敌人逼向辽河。一路就是咱们骁骑营的勇士,负责包抄敌后......三路大兵有六万余人,以五敌一,怎么可能会输?”
以五敌一,而且占尽了地利,怎么可能不赢?”
听毕力克图怎么一说,图海一时也没言语了。因为他也知道多尼的排兵布阵不可能跟杨镐一样出那么大的纰漏。而且明军应该不会察觉到多尼的意图......因为跟随自己的南下的部队,都以为多尼已经回了沈阳。
照理说,多尼的三面埋伏之阵,应该是万无一失的!
可是在辽河河口登陆的明军也实在是太强了,强得没道理啊!
“图海,”毕力克图看着图海不说话,总算松了口气,“走,跟我见王爷去......见了王爷可不能乱说话!现在大战将临,王爷可容不得有人动摇军心。”他顿了顿,“跟着你回来的人少了一点,就说在撤退途中叫人打散了吧......至于明军的战力,着重提一下就行了。”
听了这话,图海只觉得脖子后面凉风飕飕......还好毕力克图够朋友,要不然自己到了多尼跟前一通实话实说,脑袋还不得叫人割了去以正视听?
话,的确不能乱说啊!
......
“图海,照你这么说,这股明军真的很强啊!”
辽河东岸约三四十里外,一处名叫古城屯的堡垒内,图海终于见到了正处在亢奋状态中的多尼。见到多尼后也没敢完全说真话——那是对自己的脑袋不负责;也没完全说假话——那样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所以图海就来了个半真半假,一方面突出明军的强悍;一方面又隐瞒了自己的损失......只说是在撤退途中中了埋伏,队伍被打散。
诱敌诈败本来就不容易,被敌人打散,诈败搞成真败也是常有的事儿。多尼心里面当然非常不满意,但是也不能因此杀了图海。要不然以后这种危险的差事谁去干?
“真的很强......”图海跪在地上,羞愧的头都抬不起来——因为怕死,对不起祖宗了!
“王爷,”毕力克图在一边帮腔,“奴才建议让安郡王在东昌堡一带挖壕堆垒以取守势。先以防御重挫明军,然后敬谨亲王再来一下侧击,明军一定扛不住,奴才再和詹岱、谭泰一块儿领骁骑营出击,一准能把明军给击溃了。”
多尼点点头,“岳乐善于防守,挖壕筑垒一定能行的......尼堪善于猛攻,击敌侧翼是错不了的。他们两军各有两万多人,加在一块儿四倍于敌,不可能打不赢的!就这么办了!”
他提高嗓门:“再传本王令旨:我大清存亡和诸军家园,皆在此一战!保家卫国,当有进无退!战胜之后,本王当与诸军将同富贵!”
同富贵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财富了,不过共甘苦还是可以的!
打赢了这一战,多尼还能和手底下的人同甘苦,如果打不赢......那可真是要完蛋了!
......
多尼这边调整布署,准备给予明军迎头痛击的时候,秦明涛和李少文也已经收回了散出去的部队,在辽河东岸一处名为王田庄的庄园周围重新集结。
秦明涛和李少文之所以要集结部队,并不是发现前方有伏兵,而是他们认为已经歼灭了图海所部——鱼儿已经愉快的把诱饵吃干抹尽,当然要舒舒服服的眯上一会儿了。
所以秦明涛就下令放出收回兵力的信号火箭,又命令留驻在梁房口关的部队(一个步兵团和大量的辎重部队)北上汇合。同时还派出了小股侦查部队向北搜索——从娃娃抓起,搞了六年全年无休的997训练的九边少年们都熟悉轻步兵战术,当然可以充当侦查兵。而且王田庄向北都是大片的麦海,非常有利于掩护小股步兵的侦查行动。
而就在青年近卫师战士们搜索王田庄以北的时候,东北境内,今年的第一场大雪终于落了下来。也下的分外的大!仅仅是一日一夜的大雪,天地之间就是一片白茫茫的。之前因为人手不足和两军交战而没有来得及收割的麦子,也全都被冻死烂在了地里,成了滋润土壤的肥料了。麦海很快变成了雪原,寒风卷过,扬起了还没有冻结起来的雪花,茫茫似雾,让能见度又下降了不少。东北境内的大小河流也开始结冰,连河面宽阔的辽河也不例外,仅仅一个晚上的暴冷,就让河面上浮起了一层薄薄的浮冰。
秦明涛手下的少年兵虽然都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应天府生活了六年,但是在这次出兵之前,朱皇帝都为他们准备了足够抵御东北严寒的衣物。而且这些少年在老山——浦口的时候,每年冬季都要进行大量的野外适应训练。特别是江北下雪之后,他们的野外训练就更为频繁,有时候甚至会冒雪前行到淮河以北,在雪地里呆上一整个月!
所以这些少年兵现在完全可以适应东北的初冬,但是当真正严酷的寒冬到来时,他们还能不能适应就很不好说了。
因此留给秦明涛、张少文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如果不能在十月中旬之前再打几仗,将战线推到辽阳一带,那么东北战场上的明军就真的要准备过冬了。
正在一间生着炉子,非常暖和的屋子里面埋头写奏章,向远在天津的朱皇帝报告刚刚结束的孔家堡战役的情况——奏章是用白话写的,朱皇帝禁止军队用文言写报告和发布命令,凡大元帅府体系内,一律是白话,而且要求报告和命令不能有歧义。
所以文言水平有限的明军高级将领们不需要师爷,自己就能给朱皇帝写奏章了。
奏章刚刚写完,正在查错别字的时候,房门突然被人推开,一阵寒风过后,参军长李少文已经出现在秦明涛跟前了。
“师帅,又发现一支东虏大军!”
秦明涛猛一抬头:“哪儿?有多少人?”
“在牛压驿以东,人数不祥,但是总有两万上下,主要是步兵!”
原来青年近卫师的侦察兵找到了尼堪的部队!
“交手了?抓到俘虏没有?”
李少文点点头,“抓到俘虏了,不过没有带回来......根据审讯得知的情况,那支部队是东虏伪亲王尼堪所领的,有二十来个甲喇。他们原本是向北进军要回沈阳的,可是在喀喇河堡突然转向,然后就到了牛压驿以东待命。”
“他们想干什么?”秦明涛有点糊涂了,“他们为什么不和图海一起行动?那样胜算还大一点。”
李少文笑道:“多尼一定是个膏粱子弟,不会打仗,在瞎指挥!”
“也对!”秦明涛笑道,“那咱们就再辛苦一下,吃掉这支东虏兵......然后就去海州卫过冬!”
()
全本




抢救大明朝 第1065章 向我靠拢!(求订阅)

敬谨亲王尼堪也得到手底下人的报告了!
他摆在外面的一个哨卡让明军给摸掉了,那是一个达旦章京指挥的部队,相当于四分之一个牛录,八十余人,在九月二十三日晚上让人偷袭,全军覆没!而且当晚还没人知道,直到第二天别的部队去换防才发现了一村子的死人......八十余人全都死了,都是让人用刺刀捅死的!
1...349350351352353...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