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小小的城堡内,只有一条街道,这个时候正有大队大队白衣白甲的清军部步兵,还有骡马挽拽的西班牙进口或是海参崴的兵工厂仿造的青铜炮,隆隆的从哈喇堡内穿过。从军官到普通的士兵,个个都走得满头大汗,但是却没丝毫停步的意思。
白色的队伍,从哈喇堡的南方的大平原的尽头一直延伸到了城堡北方的平原尽头,仿佛没有了止境。
整个哈喇堡周围的大平原上,仿佛只剩下了他们。只收割了四分之一的麦田上看不见一个正在劳动的农夫,堡垒附近的村落也没有炊烟声起,多尼的大军仿佛正在通过一片被人遗弃的土地。
摄政王多尼本人,也是一身窄袖的白色箭衣,站在哈喇堡的城头,举着望远镜四下张望,脸色越来越青。
让他脸色发青的原因是哈喇堡周围的旗人百姓(其实大多是关内来的汉人农夫)在几天前,因为小队的明军骑兵出现,就成群结队的往盛京逃跑了,连麦子都不收了......他们去了盛京就不吃饭了?这些人到底在怕什么?
而且明军骑兵为什么要驱赶这里的百姓?他们不是朝廷吗?不是官军吗?这样驱赶百姓,就不怕有御史弹劾吗?
哦,现在的御史不管这个了。
多尼想起来了,现在的御史只抓贪官......可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明朝的官军这样折腾老百姓啊!
就在多尼为明军的军纪败坏而痛心疾首的时候,一个白甲兵的头目接到最新的情报,飞奔上城,大声的向多尼报告:“王爷,留守梁房口关的牛录报告,两日前有约两三百条大海船驶入了辽河河口,在距离梁房口关不足三十里处施行了登陆作战......至少有一万名军由辽河口上岸,我军寡不敌众,在给予明军一定杀伤,斩杀一百数十人后主动后撤到了牛压驿,以等候援兵!”
“胡扯!”多尼听完这白甲兵的报告,忍不住就骂了起来,“还杀伤一百数十人......咱一个牛录才两百五十人,还能在明军万军之中杀伤一百数十?该不是被杀伤吧?”
“王爷,大喜啊!”
多尼的话音刚落,就已经有人给他道喜了。多尼扭头一看,发现是刚刚从大凌河堡跑来的图海。
图海和遏必隆一到大凌河堡就发现不对了......明军根本没追来!而且也没向锦州包抄的迹象,那就说明他们很有可能往盛京去了!
这可闹大了!
五万明军直扑盛京啊!万一把盛京夺取了,那可就真的完蛋了......所以图海和遏必隆也不敢在大凌河堡再呆了,立马就带兵往盛京而去,才到哈喇河就遇上了多尼率领的七万大军了。
多尼回头横了他一眼,“大喜什么?是杀伤了一百多个明军,还是被人杀伤了一百多?”
“王爷,”图海道,“辽河口登陆的明军最多一万多人,而且也不会有许多大炮和骑兵......咱们这里有七万三千,五倍于敌啊!”
多尼一怔,对啊!由海上登陆的部队一般不会携带许多战马和火炮——除非有完好的港口可以用,否则战马、火炮很难装卸。
而明军的优势,不就是骑兵和炮兵吗?想到这里,多尼又有点泄气了。弓马本来应该是塞外部族拿手的绝活,满洲虽然不是草原部落,但是马背上的本领也不弱,还有科尔沁草原供应良马,对上明军骑兵绝对可以占上风的。
但是明朝却通过海外贸易引入了大量的天竺折耳马和阿拉伯马......和那些大洋马相比,满洲勇士们骑的蒙古良马简直和小毛驴差不多。虽然“小毛驴”也有优势,吃苦耐劳量足,可以消耗马力打长途奔袭。
可明军又整出了黑枪骡子兵......用灵活的马上马下战术对付清军的游骑哨马,让清军在轻骑兵的消耗战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老满洲不剩下多少了,怎么能和数量几乎无限的明军拼消耗?
与此同时,大量实际上汉人农夫的新满洲加入清军后,清军变成了以西班牙步兵方阵为主的军队了。机动性大幅下降,基本上失去了大兵团长途奔袭的能力......
图海看见多尼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以为他在担心盛京,于是又劝说道:“有鳌拜率领一万前锋营入援盛京,盛京是无论如何不会失去的。现在的问题是盛京周围的沃土有可能被明军蹂躏......咱们的兵士都是靠土地维持的,一旦盛京周遭残破,他们就会像当年失去了沈阳、辽阳、广宁等地的辽镇官兵一样穷困了!”
扎根土地的军队,最怕的就是失去土地收入!
别以为分了土地,军人就能为了保卫土地嗷嗷叫着拼命了......分配土地后的军人,就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
如果土地不能盈利,军人又要自己负担兵役的开销,很快就会穷死的。
历史上辽东明军在李成梁时期的兴盛,其实就是因为李成梁担任总兵期间正好遇上了张居正改革,所以能抓住机会进行了清田和屯垦,按照熊廷弼在《修复屯田疏》中所言:辽东十余万马步军丁无年例支给,全靠屯田收获供用。
也就是说辽东的明军在丧失辽阳、沈阳、广宁之前,不需要朝廷花钱供养,靠屯田就能养活自己了。
而失去了辽东营田的利益之后,以明朝当年的收税能力,根本不可能从全国各地搜刮到足以弥补辽镇在经济上的损失......而辽饷加派和辽东军费对其余各边军费的挤占,又成了压垮明朝的沉重负担。
现在,同样的情况就要出现在多尼这边了!
“王爷,”图海说,“五万明军完全可以就粮于盛京周围......只要他们搜刮到足够的粮食,然后深沟高垒,让盛京周围的战事旷日持久,让我们的百姓不得耕种,让辽河两岸的沃土化为白地,最多一二年后,我们就要穷困潦倒了!
为今之计,只有抓住战机,打出一个萨尔浒,先不理直逼盛京的这一股明军大队,而是集中兵力将辽河河口的这一路明军歼灭。然后再伺机打击由小凌河进逼锦州之敌,再回头和由旅顺来犯之敌决一死战......只要这几路来敌皆败,逼近盛京的明军主力就会感到孤立,就会撤退了。”
多尼重重点头,“对!这一战就是我的萨尔浒......打赢了,我就是太祖皇帝,打不赢......我们就会变成昔日的辽镇军了!”
图海说:“王爷,臣有一计,一定可以替王爷痛歼登陆之敌!”





抢救大明朝 第1060章 谁会中计?(求订阅)

辽河东岸,梁房口关下,九月十九日清晨。
枪声零零落落的响起,总没有断绝的时候。梁房口关外,宽阔的辽河河面上,二百余艘大型沙船组成的船队,正在用小船驳运火炮和辎重。隶属于梁房口关的三座大约呈等边三角形布置的土堆棱堡,也全部为明军所控制。在多尼率领主力从梁房口关退走后,留守在这三座棱堡内的就是一个牛录的二百多人,根本不足以抵挡一万七八千人之众的明军青年近卫师。好在带兵的牛录章京足够机灵,看见明军船队气势汹汹的冲进辽河河口,就让部下备好了马匹,等明军一登陆,就全队弃关而走了。
什么杀伤明军一百多人云云的,全都是胡说八道的。
虽然兵不血刃完成了登陆和占领梁房口关三座城堡的战斗,但是整个登陆行动并没有结束。这可是六个步兵团、一个辎重团、六个炮兵连和一个师部营,各种物资和辎重堆起来就是一个小山头。而梁房口关的码头早就被清军一把火烧了,没有现成的码头可以用,就只能靠小船驳运,工作量大的惊人。
不过青年近卫师也不是一般的军队,这支部队是由八千名九边少年,两千多讲武堂的青年士官和五六千从新军各师精选出来的老兵组成的特精部队。上上下下都更打了鸡血似的,看到他们你们来劲儿,北洋沙船上的水手(这些沙船大多是临时雇来的)也被感染了,全都发了疯一样的干活,水上陆上,连着干了两天两夜。六个炮兵连配备的26个火炮班全都上了岸,运粮的辎重车马也开始驳运,师帅秦明涛和北洋水师提督“火铳刘”刘崇文也是两天两夜没合眼,亲自坐镇指挥部队上陆。
大队大队的青年军已经开始集结,并且向梁房口关北面开拔,去占领据点,建立阵地。清军的那个牛录虽然不战而走,但是并没有走远,而是散成了小股骑兵,在梁房口关附近游动,试图迟滞明军的行动。而登陆的明军因为没有携带骑兵,所以一时难以将他们歼灭。但是以营为单位开拔的燧发枪兵,还是这些清军骑兵难以抗衡的存在。
青年近卫军师下属步兵连的编制,已经接近于燧发枪时代的线列步兵了。一连四排之中,燧发枪排占了三个,还有一个排称为长枪掷弹兵,是长枪兵和掷弹兵的组合——理论上他们可以同时执行两种任务,在对抗骑兵时以长枪阵保护燧发枪兵,在攻坚战中投掷手榴弹。不过实际上,这些体型特别高大健壮的九边少年还能熟练使用燧发枪和弓箭,还能骑马冲锋......差不多是全能型的士兵!
五到六年的严格训练,已经将这些十七八岁的青年,变成了大明帝国最犀利的尖刀!
所以一个营的青年军步兵,绝对可以对抗数量相当的满洲白甲兵!
两天两夜忙活下来,已经上了年纪的秦明涛和刘崇文都有点顶不住了,坐在一堆装了实心弹的木箱子上面,听着炮兵参谋孙世宁汇报炮队上陆的情况。
“师帅,六个炮连已经全部上岸,16门3斤青铜炮、4门12斤铸铁短炮、6门24斤铸铁臼炮,全都完好无损,所有的炮车、弹药车也全部完好,随时可以布署!”
秦明涛满意的点头,青年近卫师没有携带骑兵,如果再没有大炮,可就发挥不出威力了......
他打了个哈欠,刚想找地方眯一觉的时候,远处不知道什么地方突然传来一阵密集如炒豆子一般的枪声。
秦明涛脸上的睡意一下子就没了踪影,然后眯着眼睛,伸着耳朵倾听了起来。枪声不断响起,相当密集,但并不是齐射,听着有点杂乱。
过来好一会儿,枪声也没停止,秦明涛这才开了口,道:“应该是遇上敌人的大队了......不过咱们应该没有吃亏。”
有没有吃亏,听枪声就知道了!
青年近卫军使用的是最新式的洪兴十年式燧发枪,这种燧发枪的枪声特别轻脆,和老式的火绳枪明显不同。
秦明涛听见洪兴十年式燧发枪的枪声依然保持密集,完全压倒了沉闷的西班牙轻型火绳枪的枪声。
这说明青年军在火枪对射中占了上风......考虑到他们的枪法,清军那边应该承受了不小的损失!
这个时候枪声突然悉数了下来,都是西班牙火绳枪的声音,隐约还有喊杀声传来。
不用说,一定是青年军发起了刺刀和长枪突击!
而在燧发枪、火绳枪逞凶的年代中,在对射中占了上风的一方,是不可能在主动发起的刺刀冲锋中落败的。
那种在步枪和火炮对射中虽处下风还能坚持,在敌人的刺刀突击中却一败涂地的神话,完全是忽悠人的——步枪和火炮对射中处下风的一方,如果无力发起突击,那他们必然会在挨枪毙挨炮毙的过程中接近崩溃。
而对方的指挥官只要不脑残,绝对不会过早发起刺刀冲锋......冲锋一定是在敌人已经开始混乱崩溃的时候发起。一方的阵型已经解体,一方却士气高昂,结阵而冲,当然是一边倒了!
考虑到青年近卫军拥有极大的火力优势,所以他们主动发起冲击(因为燧发枪不射击,而火绳枪还在零星开火,说明是青年军在冲锋),就说明这场接触战已经分出胜负了。
秦明涛笑了起来:“胜利了!应该可以抓到俘虏。”
孙世宁也应了一句:“抓住了俘虏,说不定就能问清楚东虏大队的去向了!”
秦明涛一笑:“知道他们在哪儿就好了......就能试着骗他们上钩了!”
刘崇文也笑道:“水师派出的武装沙船已经探过路了,由梁房口关往北150里都可以行船......只要你们沿着辽河开进,水师的武装沙船就能支援你们。”
武装沙船就蜈蚣船的改进型,用船桨驱动,吃水也很浅,船身进行了加固,有了肋骨(本来就有龙骨),可以安装24斤回旋轰击炮!
“这就好!”秦明涛已经站了起来,“走,去师部审问俘虏吧!”
俘虏当然是有的,是一群哭哭啼啼的农夫兵——他们当然得哭了,好好的东北不能呆了,得去新大陆的美洲湾安家落户,以后再没健康的粗粮可以吃,就等着吃肉吃海鲜吃出通风吧......
“都别哭了,再哭杀头了!”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兵看见秦明涛、刘崇文、孙世宁,还有师参军长李少文(李若琏的儿子)一块过来了,就扯开嗓子吼了一声。
这下所有的俘虏都憋住了哭声,没一个敢哭出来了。
秦明涛大马金刀的在一把椅子上坐好,和颜悦色地问道:“谁来说说?”
说什么?
下面的俘虏没明白。
“都不说?”秦明涛一笑,“硬骨头啊......那就得打了!”
这下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
“不要打,不要打......大帅有什么话就问,小的们知无不言!”
“好好,”秦明涛说,“那就先不打了。”他指着最先开口的那人,“你留下,其他人都押走!”
得把他们分开以后再问——一个个问,然后再对口供,对得上就不打了,对不上还得打!
看见别的俘虏都被押下去了,秦明涛就问:“说吧,知道多尼的大军在哪儿吗?”




抢救大明朝 第1061章 六万大军,三面埋伏(求订阅)

“回大帅的话,摄政王......不,是多尼那反贼已经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往盛京,不,是往沈阳去了!”
那名俘虏哪里敢蒙骗秦明涛?当然是倒豆子似的,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去沈阳?为什么?”秦明涛并不知道黄得功、田意卿两人指挥的一万多骑兵已经大摇大摆在沈阳城外转悠了。
原来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因为摸不清虚实,只敢死守城池不出,所以沈阳城外就成了“五万明军”撒野的地盘了。
当然了,鳌拜的避战并不是因为无能,恰恰是在战争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应有的谨慎。鳌拜手头的一万前锋营骑兵主要是由老满洲组成的,是“三兴”的大清国手中最重要的本钱——只要这支军队还在,大清国哪怕退到黑龙江流域,也能再苟延残喘一阵子。
如果这万余前锋营骑兵在沈阳外围折损殆尽了,那么大清国连苟延几年的本钱都没了!
所以在率军抵达沈阳后,鳌拜就成了只缩头乌龟,坚决龟缩不出,一心等待多尼的主力抵达。
而和鳌拜的“胆怯”相反,黄得功、田意卿二人的胆子却肥得不行。在发现清军只敢坚守,不敢出战后。他们干脆继续虚张声势,在沈阳城东的沙岭墩建立了大营。同时还将手中大部分的骑兵散成了一个个加强连(加强了喀喇沁部蒙古骑兵),在沈阳城周围到处撒野,抢人抢粮,有时候还会抓一些有名有姓的大汉奸公开处决!
结果把沈阳周围折腾的人心惶惶,不管是大小汉奸还是普通的清军军眷,全都不敢在乡下呆着了,纷纷弃了才收割了一小半的麦田向东或向北逃难。
还有一些住着比较靠南面的汉奸或军眷不敢往北跑,而是选择了南逃,大概是想逃到鸭绿江对岸的朝鲜去暂避一时——这些人并不知道朝鲜国已经变天了,还以为那里是多尔博的地盘呢!
而选择难逃的这些人中,有不少人走岔了道,和北上的多尼的主力大军撞上了,所以多尼军中也有许多人知道了明军主力已经攻入了盛京府的消息!
“当然是去和攻打沈阳的官军大兵交战了......”那老实交待的俘虏说到攻入盛京府界的官军大兵,也忍不住抖了一下。
官军大兵都跑到沈阳城下烧杀了,三兴起来的大清国还能有个好吗?大清国死不死的和他关系也不大,可是他的家眷也在沈阳城附近居住,也不知道有没有给官军杀了?
“官军大兵......”秦明涛轻轻点头,他知道那俘虏说的是黄得功率领的一万多骑兵。
一万多骑兵居然打出了主力的威风......秦明涛心说:东虏真是越来越不禁打了!
“那你们又怎么回事?”秦明涛问,“你们怎么不去沈阳啊?”
“唉,”那俘虏叹了口气,“我们本来也是要去沈阳的,可是才到哈喇河就得到急报,说是有四五千官军在辽河河口登陆,还奇袭了梁房口关。所以梅勒章京图海就奉命带着小的所在的牛录南下抵御官军。没想到......”
“你们有多少人?”秦明涛追问。
“有多少人小的不知,小的只是个达旦章京......”那俘虏偷眼打量了一下秦明涛,看见他脸色正往下沉,连忙改口道,“不过小的知道图海是带着八个甲喇南下的。”
师参军长李少文插了句话,“师帅,现在东虏的一个牛录有250人,一甲喇包括甲喇衙门有1300人,八个甲喇应该有万余人......刚刚好啊!”
万余人不多不少,正好消灭......
“这八个甲喇中有几个是骑兵甲喇?”秦明涛又问。
“都是步兵甲喇,”那俘虏道,“现在东虏的骑兵不多了......只万余人的前锋营和万余人的骁骑营是骑兵马队。还有山海关、海参崴、锦州、义州、黑龙江、黑山等处的昂邦章京所部都配了马。至于图海所率的八个甲喇都是由农兵组成的,所以没有马。”
现在满洲的农兵和大顺的府兵是不一样的。后者虽然也以土地为根基,但是四川、云南人多,他们可以吃地租,而且大顺又严格实行利出一孔的政策,使得府兵们可以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练习战技上。
而满洲的农兵没有佃户可以剥削,得自己种地。而且他们自己还是满洲贵族剥削的对象——满洲的农兵在服役的同时还要缴纳租税,负担非常沉重。因此没有多少时间联系武艺特别是马背上的功夫。即便家里有马,也是用来拉车耕地的,根本不舍得骑。
而且多尼也没要求这些农兵自备马匹服役——这些农兵家里的马都是生产工具,现在卖力气的壮丁当兵去了,再把马牵走,农事可就要荒废了。
秦明涛点点头,“等审完了其他的俘虏,如果口供一致就出兵!”他顿了顿,“除了第六团,其他人马各部官兵马上休息......咱们也去眯一觉,睡足了以后再吃上顿好的,再去追杀东虏!
敌人......是跑不掉的!”
实际上敌人没打算跑!
因为敌人不知道明军的青年近卫师官兵有多能跑......除了极少数可以骑马行军的中高级军官,这个师的大部分军官和战兵都非常年轻,而且都无一例外经历了多年的严格训练,身体素质一流,体力极佳。
而图海手头的万余人中多半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干农活还行,在满洲军官的组织下也能战斗,但是要拼急行军比体能那就比明军的青年近卫军差太多了。
不过图海并不知道他面对的敌人有多可怕......也不是完全不知道,而是知道一点了。
因为他手下的甲喇章京鄂善所部在今天白天的时候被数量只有他们一半的明军青年近卫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一千二百多人的甲喇没了六七百,跑回来的也都是丢盔卸甲,不像样子了。
“鄂善,你这诈败也太像真的了吧?”
在梁房口关以北的一处临时营地当中,图海看着东倒西歪的五六百残兵,忍不住就数落起鄂善了......
“诈败?我哪儿是诈败?我是真败,差一点就把命送了!”鄂善是镶黄旗出身的老满洲,是得胜淀战后放弃了北京的四合院跑到东北来跟随多铎、多尼的。在关内的时候和明军也算交过手,但是今天遇上的明军却刷新了他的认知。
“太厉害了......”鄂善连连摇头,“不过五百余人,我还想先给他们来一下狠的,然后等他们的大队上来再诈败,谁知道一上来打火枪对射就不行了......他们会派出小队散开,猫着腰从麦田里逼近,然后突然就放枪,一打一个准!
没一会儿功夫就打没了我一百多人!剩下的人吓都吓死了......趁着咱们混乱,他们的大队又逼近了放枪,没一会儿就打得咱们大乱,然后他们就发起冲击。根本挡不住啊!”
图海吸了口气,道:“看来这一股明军就是他们的精锐了......不过这样也好,王爷已经准备好了六万大军,三面埋伏,就等咱们把他们引过去就能一举痛歼了!”
他的话刚刚说到这里,一阵密集的枪声就从南面的旷野中传来!
图海脸色一沉,低声道:“来了!来得好......这是祖宗保佑,咱们可以再打出一个萨尔浒了!”




抢救大明朝 第1062章 诈败乎?真败乎?(月票、月票,狂求月票)

“梅勒章京,”鄂善已经紧张起来了,“敌人既然来了......咱们是不是该退兵而走了?”
图海皱着眉头看了一眼这个好像被明军精锐吓破了胆的老满洲,摇摇头道:“现在不是时候......现在是大晚上,咱们手下都是什么兵?大晚上的跑路,还不得给人家追着打散了?甚至不用打,追着追着就把咱们的兵给追没有了!”
1...348349350351352...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