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这帮明军连枪都没开(怕惊动附近的清军),只用刺刀就结果了八十余人,这也太凶残了吧?都快赶上满洲的白甲兵了!
更加让尼堪心惊肉跳的是,这八十余人不可能都是力战而死的,一定有人被俘!而有人被俘,那么自己这支伏兵也就暴露了......
明军大队会不会正在向自己这边扑过来?
尼堪知道不对,立即就把自己的副将谭泰找来商量了。
“王爷,咱们这儿可没有营寨啊!”谭泰也有点慌了,“就占了一个破烂村子,挖了道浅浅的壕沟,立了圈木栅栏......而且咱们的火炮也不多,只有一个炮兵牛录,12门3磅炮和6门6磅炮,恐怕守不住啊!”
“没关系,还有时间......”尼堪一咬牙,“传令下去,立即开始挖壕筑垒!所有人都要干活!”他看了一眼谭泰,“你我二人亲自督工!无论如何都要在明军抵达前把硬寨修起来!”
现在清军野战是打不过明军了,也就只剩下修硬寨的路数了!
在原本的计划中,尼堪这一路是伏兵,所以就没给自己修硬寨。现在糟糕了,明军的侦察兵太厉害,直接把埋伏的尼堪给搜出来了!
“可是王爷,现在外头天这么冷......”谭泰眉头皱了起来,“那些汉人农兵哪儿吃得了这个苦?可别硬寨没修起来,一个个都累趴下了!”
“怎么会呢?”尼堪道,“他们一个人种那么多的田都能扛得住,现在修个保命的硬寨就不行了?要是让明军打进来,他们都得死......他们都是汉奸啊!”
对啊!伪军也是汉奸啊!
现在的大明皇上坏得很,不管你什么胁从不胁从的,都往美利坚发送就是了......美利坚那么远,那么苦,谁肯去啊!
想不去美利坚,想在东北这旮旯呆着,那就努力挖壕筑垒吧!
在监督部下挖壕筑垒的同时,尼堪和谭泰还给多尼发去了急报,请求多尼改变计划,让岳乐所部向自己这边靠拢。
可是多尼同时也收到了岳乐的急报——岳乐同样被明军发现了!而且岳乐也发现了明军的迅猛凶残不在白甲兵之下,他放出去的哨卡,一样让人给抄了几个!所以也紧张起来了。
这下就轮到多尼犯难了,明军会先打谁呢?应该让谁向谁靠拢呢?
而就在多尼犯难的时候,秦明涛和李少文已经有了决断,先打尼堪!因为岳乐那边好像修了硬寨,比较难打。所以秦明涛和李少文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把尼堪给打了。不过也不能放过岳乐,而是抽出一个团的兵力,散成散兵去袭扰迷惑岳乐所部,让岳乐不敢轻易离开硬寨。而余下的五个团和所有的炮兵,则直扑尼堪所部而去。
和之前的孔家堡之战一样,这回青年近卫师还是采取了白天急行军,抵达目的地后立即展开并且发动夜袭的战法。
而且和孔家堡之战时一样,攻击尼堪所部的战斗,也是由采用散兵战术的一个青年近卫军步兵团首先发起的。
当天晚上,连着下了两天的大雪已经停止,气候很冷,天空当中没有浮云,月色明亮,倒是非常善于夜战。
近1500名火枪手摆出了散兵队形,缓缓的逼近被尼堪所部盘踞的一处名为赵家庄的农庄。
赵家庄是个占地颇大的农庄,不过非常破旧,一看就知道是后金崛起前辽镇军民的聚居地。不过其中也有一点翻新过的建筑,说明在多铎开发关东之后,又一些关内来的移民居住在此了。
不过现在,赵家庄内的居民已经跑没影了,只剩下尼堪率领的大军。
当战斗打响的时候,站在庄子里面一所大房子的屋顶上观战的尼堪,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不对。这次遇到的明军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不是他们有多强,而是尼堪根本不能力想象这支军队是怎么在大冬天的晚上在雪地当中分散开来作战的?
军官怎么指挥?怎么督战?有人要逃跑,有人要躲着不肯卖力打仗怎么办?而且军官根本看不清,这样怎么论功?这样怎么打仗啊?
再看看清军这边,虽然也在打夜战,但是在敌人出现前,一堆堆的柴火就在前沿阵地的前后堆起来了,刚一打响就点了火,阵地上灯火通明,这样才能指挥啊!
可明军那边是怎么指挥的?
就在尼堪摸不清头脑的时候,他的副手谭泰已经出了屋子,站在院子里冲着他大喊:“王爷,摄政王的令旨到了......让咱们立即出动,向安郡王靠拢!”
“什么?现在出动?出动个屁......我们都被敌人包围了!”尼堪大声回道,“快派人去向摄政王求救,让岳乐向我靠拢!”
“王爷,也许岳乐那边也挨打了......”
尼堪说:“那是虚的,我们这边才是实的!”
“可怎么证明呢?”谭泰问。
是啊!怎么证明呢?
尼堪正为难的时候,明军那边就很贴心的给他“开证明”了——他们开炮了!
“轰隆隆......”
打响的还是4门12斤短炮,打出的还是开花弹,四枚炮弹非常精准的落在了雪地里面,然后猛地弹起。其中的一枚撞进了一处位于庄子边缘的房屋,在里面炸开,把整个房屋都给炸塌了,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人?还有两枚则在飞行了一段距离后凌空炸开,还有一枚没有爆炸,也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快快,把咱们的6磅炮推上去反击!”尼堪大声冲着院子里面站着的负责传达命令的亲兵吼叫起来了。
其实用6磅炮反击12斤炮是特别不靠谱的事情,因为12斤炮哪怕是截短了炮管的短炮,射程也比6磅炮要远。而且明军炮兵的水准也不是清军炮兵可以比的——人家那么多难得要死的数学题可不是白做的!而且他们还熟练掌握了测距和测风速的本事,可以非常准确的将开花弹打到清军的炮兵阵地上。
所以两边的炮战一打响,清军的炮兵很快就落了下风,打了不到十轮,就有三门6磅炮哑了火!还有一门6磅炮的炮手也因为一枚12斤木托开花弹在附近炸开而死伤惨重,发射速度明显下降,只有2门火炮还能勉强发射。
就在明军的4门12斤炮用开花弹将清军的6磅炮完全压制住的同时,明军的散兵也在步步逼近清军的阵地,由于他们在黑暗中不断燧发枪射击出在明处的清军,给坚守硬寨的清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引发了恐慌,后者也不管能不能看清目标,也不管距离多远,也盲目的冲着黑暗中不断出现的闪光开火。
双方的枪战也很快达到了激烈的程度!
尼堪这个时候也从高处下来,一头钻进了自己的中军所占据的房屋,对立面的谭泰道:“明军发炮了......都是12磅以上的重炮!咱们遇上的就是他们的主力,现在必须让岳乐向咱们靠拢了!”
抢救大明朝 第1066章 狠的都没人性了!(求订阅)
“上刺刀!”
来自浙江省宁波府鄞县的张诚用北京口音的官话下达了命令,背后排成一线的九边少年兵默默的将刺刀套在枪口上,传来一片细碎的金属碰撞声音。
天候已经是凌晨时分了,正是辽东冬日的一天当中最黑暗的时候,但是对习惯夜战的青年近卫师的官兵们而言,则是他们可以大显身手的时刻。
在官拜副千户,任职近卫军第二团一营营长的张诚身后,就是一片刺刀的丛林!
张诚回头看了一眼,借助昏暗的月光,他看见身后数千顶头盔微微起伏,所有人都以标准的跪姿形成了密集的散兵线,注视着对面正在挨炮炸的赵家庄——在压制了清军的火炮后,明军又把六门24斤臼炮拉上了战场,一起用来轰击清军。这种火炮的射程虽短,但是威力惊人,24斤的木托开花弹一炸就是一大片,巨大的火球不断在清军前沿阵地上腾起,那里就是明军青年近卫军突击队的主攻方向。
十六门3斤青铜炮也被推上了前线,但是并没有开火,只是静静的蹲在夜幕当中。张诚知道,这十六门3斤炮中的八门已经填装了霰弹,还有八门则填装了实心弹——一旦进攻部队在前线受阻,这些大炮就会被推上去进行火力支援!
不过张诚并不认为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他对自己手下的这群九边少年信心十足!
在他的努力争取下,他所在的营是将要开始的攻坚作战中的先锋营,而他本人则蹲跪在这个营队的最前面,冷着一张面孔,默不作声。
身为北人占绝对多数的新军军官团体中少有的南人军官,张煌言的这个同宗侄子(他是张煌言举荐进军校的)向来表现的比北人军官更加严厉,也更卖力气。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部队当中立足——因为朱慈烺在军官当中实行末位淘汰,所以那些高级军官都希望手底下有几个严厉而且又卖力气的恶人。
由于对下属太严厉,也不给同僚好脸色,所以张诚就有了个张小鬼的绰号,意思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当然了,“业绩压力”很重的高级军官们都喜欢这样的小鬼,手底下要都是烂好人和马屁精,他们自己非得让人末位淘汰了......
而朱皇帝的宝贝青年近卫师在成军的时候,则从新军各师中抽调“各种小鬼”来担任营长、连长,张诚张小鬼也就被调入了青年近卫师。
因为同僚们个个都难缠(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张诚的压力也就更大,不仅得当“鬼”,还得当个不怕死的“鬼”,这样才能有机会向上爬!
说真的,现在大明真是上有暴君,下有酷吏,能在官场上站稳的基本没有什么好人。而且更让人无语的是,在朱慈烺的统治下,这种恶人酷吏基本上不会有恶报的。
卸磨杀驴不是朱慈烺的作风!
都是为国家为皇上当酷吏当恶人嘛......大大的忠良,史书上都会说他们好话的!
“师帅,所有攻击发起部队,全部进入了发起位置!”
一个参谋军官大步走到了秦明涛面前,行礼汇报。
秦明涛会被朱慈烺摆到青年近卫师师帅的位置上,是个什么样人也就可想而知了。他本是崇祯十六年的武进士,在天津之战中死守行宫大门有功,才入了朱皇帝的法眼。但是能升到现在这个位置,全都因为他治军严厉,用兵狠辣——看他登陆辽河河口以来的一连串夜间攻击就知道他用兵有多狠了!
现在可是大冷的天,还刚刚下过大雪,辽河东岸的战场可以说是冰天雪地,夜晚的气温零下十几度都有。让一帮十七八岁的大男孩在这种天气里面爬冰卧雪,还要去攻击清军固守的据点......而且还是用四个团的八千人去攻击对方的两万多人,简直狠的都没人性了!
不过秦明涛的狠,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当中,也是极有必要的。
朱慈烺花了大价钱和许多比金钱更加宝贵的时间(皇帝的时间多宝贵啊!荒淫无道都不够啊!)打造出来的少年近卫军虽然悍勇善战,但是真要拿来打堂堂之阵,也禁不住几万清军轮番消耗——这个时候秦明涛也知道自己撞上清军主力了!
在这个时候和人家打堂堂之阵那就傻了!
至于退兵回梁房口关死守倒是安稳,可是这样一来,东虏主力就能安然返回沈阳,这样北路孤军深入装主力的黄得功就悬了——现在辽东降了大雪,黑枪骡子兵的机动性一准大降,只能缩起来固守。到时候一定会被东虏探明虚实,说不定不一顿暴打,就把黄得功这一路给打败了。于平辽全局而言,黄得功这一路若是败了,可就大为不利了。
所以秦明涛就采取了夜袭昼守的战术,充分发扬青年近卫师上下善于夜战的长处(都是被没人性的朱皇帝逼着加夜班加出来的本事),专挑晚上进攻,白天要么休整,要么固守,要么行军。总之就是不和东虏在白天打堂堂之阵!
不过用一万余人(包括炮兵和一个团的预备队)夜攻尼堪的两万多人,也真是用兵用狠了,万一攻击失败,再遇上敌人的援兵大至,那损失就惨重了。
秦明涛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这个时候站在一辆运送臼炮的大车上,向北望去,看见星月光辉之下,一排排如果波浪似闪动的寒光,那是八千少年兵手中的火枪的刺刀和长枪的枪尖,只待他一声令下,这群嗷嗷叫的小狼崽子就要扑上去暴打东虏了。
秦大师长的脸孔已经冷下来了,也不多话,轻轻将手一挥:“开始进攻!”
身边的参谋和传令兵,立即就将短促的命令传达下去,在秦大师长所在之地的前方,满满一排的唢呐手一起吹响了进军的号令。
小鬼张诚早就等着这一刻了,当下就一跃而起,拔出宝剑,向前一指:“卫君父,保大明,近卫军,前进!”
“卫君父,保大明......杀敌!”
近卫军的少年兵顿时疯狂呼喊起来!然后就是寒光一波一波的起伏,八千官兵全部起立,接着就以张诚所在的步兵营为先导,以便步向前推进,指向赵家庄!
尼堪这个时候也披挂整齐,带着满洲亲兵,冒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在自己头上炸开的开花弹的威胁,顶到了前线。
明军会攻击哪里是明摆着的!就是现在他们疯狂炮击的地方了,而尼堪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集中兵力去挨炮炸了......炸是炸死不了多少人的,顶天就是三五百,不过对部队士气的打击却非常大——光挨炸不还手,谁也受不了啊!
不过尼堪也是狠人,下了死命令:一不许出击!二不许后退!三不许卧倒避炮——因为卧倒正好装死,就不会起来了!
都得直挺挺的站着挨炮炸!
“王爷,明军蛮子上来了!”
一个很可能被开花弹波及了一下,脸孔都被火药燎黑的“黑人”甲喇章京飞奔到了尼堪跟前,抖着声报告。
“慌什么?”尼堪喝道,“没杀过南蛮吗?”
那“黑人”摇摇头,“王爷,这伙南蛮子他不一样啊!气势惊人,凶悍异常......”
“那又如何?”尼堪瞪了他一眼,“摄政王的援兵已经在路上了,咱们只要坚持到天亮,就能打胜了!”
他的话音刚落,前方已经传来了噼里啪啦的枪声,清军的火绳枪开始发射了!
抢救大明朝 第1067章 少年满万不可敌!(求订阅)
听见沉闷的西班牙火枪打响的声音,尼堪的脸色又是一沉——这是滥射!明军还在百步开外,还是大晚上的,只能借着月光隐约看见寒光起伏,现在开火能打得着吗?
看见尼堪要发怒,那“黑人”赶紧劝阻道:“王爷,就让下面的人发铳壮胆吧......现在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如果再不弄出点动静,就怕大兵一哄而散啊!”
“这,这......”尼堪咬着牙,“我满洲天兵何等英勇,怎么就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了?”
“黑人”摇摇头,苦笑道:“王爷,昔日满洲天兵早就折损殆尽,今日上阵的都是被几十亩田土诱惑来的关内农夫,您还能指望什么?”
尼堪一时无语,又觉得那人眼生,就问了一句:“你......你是何人?怎这样说话?”
“下官邓肯,是定南老王的部下。”
定南老王就是孔有德,这个姓邓的甲喇原来是孔家军的余脉。尼堪也想起来了,当年多铎出关的时候,也从正绿旗的各个固山调了人,其中就有孔有德的部下,当时是由孔廷训带着出关的。但是后来孔有德拿笔洗砸后脑勺自杀殉了大清,孔廷训就回关内去了,而他留在关外的人马就被多铎吞并,以牛录为单位,并入了正蓝旗汉军。而这个邓肯当时就是个牛录章京,没想到现在已经混到甲喇章京了。
“也罢,也罢......”尼堪跺了跺脚,“滥射总比不射好,就让他们壮一壮胆吧!”
这边尼堪拿手底下一群老农民也没什么办法,如果逼得太紧,就怕他们要一哄而散!而另一边的少年兵则是眉头都不皱一下,继续以便步走的速度向敌人逼近——他们并没有摆出什么横阵或是方阵,大晚上的要在进行中保持阵形比较麻烦。而且也没这个必要,现在也不是列阵而战,而是在攻打敌人的营地,所以就摆出了以连为单位的,比较密集的散兵阵形。
但是再密集也是散兵阵,不是密集的横阵、方阵可比。所以八千少年兵在黑夜当中摆出了两三万人的架势,让不知虚实的清军心惊肉跳。
当然了,秦明涛选择以宽大的散兵队形发起进攻也不是为了吓唬人,而是为了避免攻击部队被清军的3磅炮用霰弹杀伤太多——清军的6磅炮已经被摧毁的差不多了,但是他们的3磅炮一直没开火,一定是在等着明军的步兵接近!
它们不开火,自然就不会暴露目标,明军的12斤炮也就没办法摧毁它们了。
另外,使用散兵阵形也是为了拉长清军重点布防的战线,并且增加明军攻击的波次,延长清军火枪射击的时间——清军的火枪质量参差不齐,枪手素质也差,一旦长时间开火,一定会出很多纰漏,不是把通条发射出去,就是把火枪用到炸膛......
既然是散兵阵形,那也没有什么火枪齐射的概念了,什么时候开火全都由士兵们自己掌握,上官最多交代一个大致的距离。
张诚知道自己这个打先锋的营要引诱敌人的3磅炮开火,不能过早开火。因为那样敌人就会发现自己摆得是散兵队形了,也许就不会开炮,而是让步兵打反击了。所以他就将首次开火的距离定在了三四十步......不过下面的人能不能执行,就全靠自觉了。
随着距离清军阵地越来越近,张诚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万一清军的3磅炮就摆在他的跟前,那一炮轰过来,他可就要殉了大明江山了!
另外,前方清军阵地上的火枪也打得很热闹,一片烟雾腾腾的,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显然是用了杂质很多的劣质火药。
突然,前方的一片烟雾升腾之中闪出了一团特别明亮的火光,紧接着就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声!
这应该是一门3磅青铜炮在开火,而且距离很近,就在一百步开外!
不用说,打出来的一定是霰弹了!
而张诚还能听见炮响,也没觉得身上什么地方剧痛难当,说明没有中弹。既然没有中弹,那就得发起冲锋了。
现在明军步兵已经接近了清军的前沿,后方的12斤短炮和24斤臼炮全都停了火,也不可能用来压制清军的3磅炮。所以就得靠冲在最前面的步兵用刺刀和燧发枪解决掉那几门大炮了!
张诚忙一转头,想对身后跟着的号手下令,却没有发现他的人影,再一寻找,发现那个十七八岁的西北少年已经扑倒在地,一动也不动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清军3磅炮喷出的霰弹给打死的?
“近卫军!冲啊!”
“近卫军......保大明,卫君父!”
就在张诚一走神的当口,他麾下的少年兵已经主动发起冲锋了——敌人的3磅炮都打响了!
炮声就是冲锋的命令!
而且这些少年兵也不是胡乱冲锋,而是一股脑的从各个方向冲向距离自己最近的清军3磅炮——真正是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啊!
一百步的冲刺,差不多就是和死神在赛跑了!如果清军的炮手在他们靠近之前再次完成装填,那就可以收割到一轮生命,否则这些少年兵就能用刺刀和火枪夺取这几门大炮了!
张诚也不去找什么唢呐了,也举着宝剑跟着一起冲锋。
随着这些少年兵距离清军的炮阵越来越近,其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停下脚步举枪射向着清军大炮所在的大致方位射击了。因为前面的烟雾还没有散去,所以他们没有办法瞄准目标的,但他们也不是胡乱射击,而是在干扰对方的装填......他们能冒着炮火冲锋,敌人却不一定能冒着弹雨装填。
也不知道是清军的炮兵技术太差还是被少年兵的射击干扰,反正直到少年兵们冲到那几门大炮二十余步开外,都没有再次开火。而在这个时候,清军阵前的烟雾也散去了一些,能见度大大提高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刚才胡乱射击的火绳枪大多都自己哑掉了,不是因为太烫无法装填,就是自己炸了膛,还有一些则因为枪手太紧张,把通条都打出去了......
现在清军的火力大幅衰减,明军少年却开始精准射击了,两三百支火枪全都瞄准了正手忙脚乱在装填火炮的炮手射击,一阵噼里啪啦的乱枪,就把清军的炮兵阵地变成了伏尸之地!
在打死了大部分的清军炮兵后,这些少年兵并没有撤退,也没有再浪费时间装填,而是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继续冲锋!
这下可把清军前沿那些倚着胸墙射击的火枪手给吓坏了,他们虽然都配了套筒刺刀,但是却没有受过什么拼刺训练,也没有和对手肉搏的觉悟——根据标准的西班牙方阵战术,肉搏是长枪兵和剑盾手他们的活儿啊!哪有让火枪手肉搏的?要是火枪手连肉搏的活儿都干了,长枪兵、剑盾兵干什么?
所以这帮火枪手就纷纷起身后退,向后方摆出方阵的长枪兵跑去。而他们这一跑,就把一道辛辛苦苦修起来的胸墙“让”给冲锋的明军,同时也放弃了6门只开了一炮的3磅火炮了!
在阵后督战的尼堪见到这一幕,气得都要跳脚了——打得什么仗啊!辛辛苦苦修了一个白天的阵地,让人家一个冲锋就拿下了,还顺带把6门火炮给夺走了!他手头一共就18门炮,现在6门6磅炮都哑了,6门3磅炮又被夺了,接下去的仗还怎么打?
另外,明军的那些步兵怎么那么厉害?他们到底是什么来路啊?
()
全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