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后来也先树敌太多,死于内讧,绰罗斯家族和瓦剌同时衰落,跑到西域去休养生息了。到了如今,喀尔喀蒙古的那些黄金家族因为大清朝反反复复的打击分化,都已经没落了,距离较远的瓦剌就得到了再一次崛起的机会。而和硕特这个“外来户”(和硕特不是真瓦剌)一走,绰罗斯家一统瓦剌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陛下,”礼部尚书钱谦益道,“朝鲜国王李淏近来频频派遣密使前来南京,想要让朝鲜重归大明。朝鲜使臣说李淏即位后就一直图谋北伐,并扩军备战,将驻守都城的御营厅军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军由600人增加到1000人,而且全部改编为骑兵。并且还计划编练新军都监军10000,全部用新法训练......只是缺少火枪和大炮,希望我国可以支援一二。”

    朝鲜国王李淏一直就是个“明粉”,历史上就想要反清复明,现在当然就更想了。

    这几年大明的世界帝国体系已经逐渐成形,连安南这样的“逆臣”都已经归队了,朝鲜这个二百多年来的头号外藩怎么能继续以明为敌

    不过大清国对朝鲜这个“通海之藩”也是极其重视的,现在大清可以和西班牙还有印度蒙古国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就是因为控制了朝鲜。

    如果朝鲜重新回到大明手中,那么大清国对外贸易的最重要口岸海参崴就会面临大明海军的攻击,到时候“毛皮帝国”的生意可就做不下去了。

    朱慈烺将目光转向军师李岩,李岩刚刚以优异的成绩从孔代亲王的补习班毕业,用兵的本事也大涨啊——别以为这种不收钱的补习班没用,对于李岩这种级别的将帅而言,兵书早就背烂了,各种条令、操典、训练手册都是他自己参与制定的,当然了如指掌!所缺少的就是对真实战例的研究。虽然中国这边也有许多经典战例可以研究,但是那些战例绝大部分都是冷兵器时代的。

    兵器不同,战斗方式就不同,战斗方式不同,战术也就不同,战术不同,战役组织当然也不一样了。

    所以孔代亲王带来的那些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的战例,无疑能极大的提升李岩、吴三桂这些智勇双全,又拥有相当实战经验的明军将领们的军事能力。

    “陛下,”涨了本事的李岩对朱慈烺道,“朝鲜国王的那点兵力,无论如何都挡不住多铎的......咱们即便支援他们一些枪炮,也是无济于事的。一旦朝鲜破灭,咱们援助的枪炮,就会为多铎所用,无异于资敌。

    与其让朝鲜把咱们的枪炮交给多铎,不如在准噶尔部那里多花点气力。这准噶尔部一旦起来,不仅能牵制多铎,而且能替咱们抵御罗刹国,实在是一举两得。”

    “就怕瓦剌做大后再现也先之祸啊!”首辅魏藻德插话道,“瓦剌一旦强大,就必然会吞并喀尔喀蒙古,之后就会寻求南下中原了。虽然以我朝如今的实力,挫败瓦剌易如反掌,但是杀贼易,防贼难啊!”

    其实瓦剌在西北做大没有什么,陕西、甘肃没什么油水,瓦剌入寇肯定只赔不赚。赔本生意没人干,所以不必担心。第一读书网

    另外,哈萨克草原南面的乌兹别克汗国(布哈拉)、印度斯坦帖木儿帝国、伊朗王国倒是挺富裕的。

    准噶尔汗国如果肯南下和他们去玩,倒是个不错的出路。

    但问题是准噶尔汗国在历史上采取了东进蒙古高原的昏招,和大清朝打个没完没了......

    想到这里,朱皇帝有点惋惜的叹了口气:“瓦剌如果能够恪守藩国之礼,倒是可以成为西陲之屏......至于朝鲜,他们又派使臣来了”

    钱谦益道:“朝鲜国使臣宋时烈日前已经抵达上海,并且和罗大公见过面了。”

    “好,让他来老山宫吧,”朱慈烺道,“朕正好听听朝鲜人的想法。”

    他的话刚刚说到这里,秉笔太监黄小宝快步走了进来,冲着朱皇帝拜了拜,“皇爷,宫外来了一群喇嘛,是朔方镇的人领来的,说是绰罗斯.噶尔丹到了。”

    朱皇帝点点头:“今天的会就到这儿吧......朕要去见见这个小噶尔丹了!”

    ......

    朱皇帝接见小噶尔丹的地方,摆在了老山皇觉寺。

    朱慈烺并不信什么宗教,他应该是个儒生......大大的儒!不过他还是在老山这里修建了老山皇觉寺、老山大高玄观、老山天父寺等宗教建筑。

    毕竟他不相信是他的事儿,也不能拦着别人啊!老山离宫不是朱皇帝一个人度假的地方,而是整个大明朝廷“度假”的地方。在朱慈烺渡江到老山宫居住的时候,南京城内的朝廷就跟着来了。

    所以他得在老山这里修建一点寺庙。

    另外,这些寺庙在大明的外交活动中也有些作用。

    皇觉寺就常常用来接见“佛国来使”,而天父寺则用来和信基督的洋人打交道。

    因为早就知道噶尔丹要来,所以皇觉寺的和尚们都做了准备。专门辟出一间殿宇布置成藏传佛教的风格,还找来了几个会说蒙古话的老和尚当翻译。

    还为年幼的噶尔丹配备了汉语老师,以便帮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然后去将要开学的老山小学念书。

    对于噶尔丹的教育问题,朱皇帝也是极为关心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那就是师之堕了!

    现在巴图尔浑台吉把儿子交给了朱皇帝,朱慈烺当然有义务把噶尔丹教育好了。可不能让他跟历史上一样,误入歧途了。




第792章 不怕圆寂葛二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贫僧噶尔丹恭请大皇帝陛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长得有些矮小,脑袋很大,眼睛却有点小,肤色晒得很黑的小喇嘛跪在皇觉寺中的觐见厅中,朝着高坐在上的朱皇帝叩头行礼,口中说着流利的汉语。

    朱慈烺端详着这个小孩子喇嘛,想像了一下他纵横草原,征伐四方的模样,然后笑着问:“你还会说汉话说的不错嘛,在哪儿学的”

    “回皇爷的话,额是在榆林学会的汉话。”小喇嘛说,“额师傅策凌喇嘛在榆林时因为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场,额就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学了汉话。”

    “认汉字吗”朱慈烺又问。

    “认得几个,”小喇嘛说,“额会用汉字写名字。”

    “是吗写给朕看看。”朱慈烺马上吩咐左右取来纸笔,就让噶尔丹小喇嘛跪着把名字写了,写完后又让黄小宝取了过来。

    “葛二蛋”朱慈烺看小喇嘛写得歪歪扭扭的三个汉字,差一点就笑出声了。

    好好的噶尔丹,咋就写成葛二蛋了噶尔丹的汉语是和谁学的不会是榆林乡下的村秀才吧

    “二蛋,”朱皇帝亲切的叫着噶尔丹的小名,“你知道来南京干什么吗”

    “知道,”噶尔丹点点头,“额阿达(爸爸)让额来南京当皇爷的人质好换些火枪去打哈萨克人,若是额阿达敢反对皇爷,额就要圆寂了......”

    这个巴图尔浑台吉还真是个实在人啊!朱慈烺心说,可是圆寂之类的话和一个九岁的小和尚说了,会不会伤害到幼小的心灵

    朱慈烺温和的笑着:“二蛋,你别害怕。”

    “额不怕!”噶尔丹也笑了起来,“额是第四世温萨活佛,就是圆寂也可以再转世成为五世温萨活佛的......”

    你还可以转世啊

    朱皇帝被“二蛋”的话说的都有点无语了!

    有了转世,圆寂都不怕了......这样的人质还能要吗

    “那除了当活佛,你还准备干点别的吗”朱慈烺只好转移话题了。

    噶尔丹嘛,雄心壮志总是有的!

    噶尔丹摇摇头,一脸懵懂地看著朱皇帝,“额什么都不会啊,额就会念经当活佛。”

    “不会可以学啊!”朱慈烺笑道,“朕在老山这里办了所小学,你可以去那里学习。”

    “小学教什么”噶尔丹问,“教不教念经”

    你怎么就想着念经呢朱慈烺心道:你那么喜欢念经,历史上当什么大汗啊当个活佛去找康熙皇帝化缘不就行了

    “小学当然不教念经了!”朱慈烺道,“但是老山小学的课程也是很有用的,老山小学开有算学、儒学、武艺、地理和法语等课程,朕还给你请了精通察合台语和波斯语的老师,专门为你额外加课。”

    噶尔丹的快乐童年已经结束了!

    他要学习蒙古语、藏语、汉语、法语、察合台语、波斯语等六种语言,而且还要学习数学、儒学(儒学课包括汉语)和地理(主要学习中亚和西亚各国的地理),而且还要学习骑马射箭等传统的蒙古技艺......

    当然了,放学回寺后还要念经学佛!万一考不上好太学,又当不了大汗,还可以当个活佛。

    总之,只要努力学习,前途是不用担心的。长沙

    ......

    “大皇帝,这是准噶尔部的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称臣的奏表!”

    噶尔丹的学习问题已经谈好了,皇觉寺的和尚现在领着他去安顿了。而将噶尔丹带来南京的策凌喇嘛则拿出了巴图尔浑台吉的称臣奏表。

    这个巴图尔珲台吉的名字叫巴图尔,浑台吉是个尊号,原先是皇太子的蒙语,后来就演变为了一个尊号。因为绰罗斯.巴图尔不是黄金家族出身,称汗会引起不小的纷争,称浑台吉就没事儿了。

    而额尔德尼是西藏的喇嘛赠给巴图尔的尊号,就是“珍宝”的意思。

    这个“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如果翻译过来,就是皇太子宝宝巴图尔......

    朱慈烺接过了奏表,展开后一看,是用蒙汉两种语言写成的。大意是准格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率众背清向明,送子为质,并请求朝廷援助枪炮火药等等。

    朱慈烺看完了奏表,思索了一会儿,问道:“朕可以封巴图尔珲台吉为北庭大都护......大都护的地位和节度使一样,都是大明的内藩,不知道巴图尔愿不愿意让准噶尔部成为大明内藩”

    大明现在是有内藩和外藩的,外藩的自主权大于内藩,但是能够从大明朝廷得到的支援也少,而内藩的自主权小,但是能够得到的支援也多。

    别看吴三桂和朱慈照都拉了一屁股的高利贷,但是他们两藩还是能够从朝廷得到资金和武器援助。

    现在大明朝廷给平西、朔方两藩的援助额度是每年35万两!川西、川东两藩是25万两,金瓯、静海两藩是15万两。东宁藩则是上缴150万两......好像可以打平啊!

    “巴图尔珲台吉愿意为大明皇帝守备北庭!”策凌喇嘛回答。

    巴图尔珲台吉当然愿意当内藩了,当内藩才有钱拿啊!

    朱皇帝是不会给外藩钱用的,内外终有别嘛!

    “好!”朱慈烺愿意掏钱,但是也不会白白掏钱!

    他说:“朕发给北庭大都护府的军饷是每年25万两白银,不过不发现银,而是折成枪支、火炮、弹药、布匹和铁器。但是这些东西不是白给的......首先,你们北庭方面必须配合朝廷收复安西的作战!可愿意吗”

    “愿意的!”策凌喇嘛道,“巴图尔珲台吉早就想出兵教训叶儿羌汗国了!”

    想抢东西吧朱慈烺心道:叶儿羌汗国就是个倒霉蛋,周边谁都能来抢一把!周边不来,他们自己国内的蒙古部落也会来抢......

    朱慈烺又道:“待安西恢复后,巴图尔珲台吉必须带兵撤回天山以北,山南地区应当移交给平西军......平西节度使吴三桂将要兼任安西大都护,今后安西、北庭以天山为界。你们北庭可有异议”

    一年25万两的东西可以拿,当然得干活了!

    “没有异议!”策凌喇嘛的回答也很干脆。

    巴图尔珲台吉看中的是草场和富庶的城市,南疆那边两样都没有。因为叶儿羌汗国的胡闹,南疆现在是民尽财穷,而且南疆是绿洲经济,也没什么草场。

    所以巴图尔珲台吉得到火枪、大炮后想要征服的是哈萨克、布哈拉(乌兹别克汗国)两个汗国。在完成了对这两个汗国的征服后,巴图尔珲台吉还会考虑东征蒙古草原......

    “朕还有一个条件,”朱慈烺道,“在北庭都护府攻灭哈萨克汗国后,都护府还必须在朝廷所指定的地方建立根本之城......筑城的费用,朝廷会提供部分,而且还会派出大匠帮助北庭施工。作为交换,北庭都护府需要把新筑之城内部三分之一的土地交给朝廷派出的官员使用。”

    这个条件是朱慈烺新加上去的,目的是在西域建立以座可以沟通东西方的贸易城市。

    只有西域的丝绸之路重新开启,安西、甘肃、陕西之地的经济才能有所向好。

    策凌喇嘛也没多想,就点头答应道:“大皇帝愿意帮助北庭筑城,巴图尔珲台吉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第793章 倭寇入侵也造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右庵先生,这个《子论格物篇》乃是北清的成宗皇帝多尔衮盗掘孔林的时候挖掘出土的宝贝,都是2000年前的竹简啊!原件就藏在老山宫的孔庙里面.....到时候您可以去参拜一下。”

    松江知府兼外交通商大使罗大公这个时候正在一艘逆水行船的长江客舟内,很尽职的和一个穿着白色道袍,头戴方巾,国字脸,蓄着大胡子,看上去非常严肃的四十多岁的儒生在解说发现《子论格物篇》的情况。这个大胡子儒生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是个朝鲜大儒,名叫宋时烈,本贯恩津,字英甫,号右庵。

    之所以说他是大儒,那是因为他也找到了一条理学发展的路线——理学讲究“格物穷理”的思想不仅为难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儒家学者,一样也让朝鲜儒生们非常为难。

    一方面圣人们都说要格物,一方面他们又格不出什么子丑寅卯来,难道是因为大家的脑子太笨,无法沿着先贤们指出的路线前进吗

    而这位朝鲜大儒宋时烈可不认为自己笨,他是朝鲜状元啊!笨蛋能考上状元吗既然状元都不会格物,那么就说明大家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完全错了。

    所以宋大儒想来想去,觉得格物致知最重要的途径在于“存心”,而不是通过实际事务去穷理。

    这个路子和大明这边的心学看着有点类似,但是实际上完全不同。

    宋大儒只是反对通过认识自然去穷理,认为格物要存心(这个意思大约就是反对实证,而要用思辩的方式去格物),并不是说“心即理”、“致良知”什么的。各种理学的条条框框,他是一个都没去掉。反而变本加厉鼓吹“存天理,去人欲”的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就是“天理”的体现,本身是很纯洁的,但是受到**的拘束后发生私欲,变得良心大大的坏了。
1...246247248249250...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