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原本居住在外城的两绿旗官员或是包衣奴才,要么迁入内城,要么就迁去永平府或宣府居住......至于补偿那是没有的!

    谁挨着就自认倒霉吧!

    骆养性和光时亨老哥俩就是自认倒霉的主儿,今儿一大清早就一块儿进城看房子了。

    房子倒不难觅,因为原本居住在城内的许多正蓝旗、正白旗贵人都“弃房而逃”了,都放着北京户口和二环内的四合院不要,跑路回东北去了!笔趣阁vp

    所以正蓝、正白两旗的固山额真衙门有大量的空房子可以往外租赁。

    骆养性和光时亨这俩“刚需盘”现在也不买房了,就租了两个相邻的小四合院,当成暂时的栖身之地——随便挤一挤算了!他们俩当年可是留在北京城内为朱慈烺断后的功臣,等到北伐胜利了,他们还怕没好房子住

    看完房子,才一块儿回到骆养性在城外的宅子,本想哥俩一块儿喝两盅,好好憧憬一下美好的未来......结果才一进门,就遇上个宫里来的太监,是来请骆养性和光时亨(两人在城外的宅子也挨在一起)这两个吃闲饭的去宫里议事的。

    请骆养性和光时亨入宫的是摄政王阿济格。阿济格之所以想起骆养性、光时亨,是因为他派去武汉见朱慈烺的祖泽清已经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份新版的“南北和约”草案。

    朱皇帝在这份草案中提出了得到山东运河以西,大清河以南部分土地和河南省的开封、归德、河南、汝州等处土地的要求。

    这是要趁着大清国内讧的当口,割大清国的地啊!

    骆养性、光时亨两人还没走近紫禁城的武英殿,就听见了阿济格的大嗓门在说着很难听懂的满洲话。

    “这个朱皇帝倒是会打如意算盘,居然想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咱们那么多地盘!我呸!他有本事就放马过来打,老子才不怕什么史可法、左懋第、吴三桂、朱慈炯,没一个能打的,都是酒囊饭袋!”

    骆养性和光时亨也不知道阿济格怎么会想起他们俩,总有一点心虚——他们是身在清营心在明啊!所以入了武英殿就想找个角落眯着,谁知道一进去就看见了祖大寿、祖泽清、孙之獬、金之俊、左懋泰、陈名夏、冯铨、张煊、刘余佑、吴惟华等一大群的汉奸贰臣。

    这群贰臣基本上都学会了满洲话,听的懂阿济格所言。阿济格的话说完,都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在发言表态。

    “皇叔父摄政王所言极是......”

    “是啊,南朝没一个能打的,咱大清可是精兵如海,猛将如云!”

    “皇叔父摄政王更是用兵如神......”

    骆养性和光时亨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心说:阿济格这是在给大家伙喂定心丸啊!

    大明所求的不过是河南、山东的一点地盘,所以不会威胁大清的根本。而大明之所以占点便宜就罢休就是因为没有什么良将猛士,纵然兵多粮足,也发挥不出什么优势的。

    说真的,阿济格的话,好像还有那么一点道理啊!

    南明那边的确没有人能和阿济格、多铎两兄弟比帅才和将才啊!

    ......

    “亲王殿下,上海市到了,您马上就可以踏上大明帝国的土地了。”

    就在祖泽清抵达北京城的同一天,一支由5艘西洋大帆船和5艘中式的万石大鸟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正在缓缓驶入繁忙的吴淞江。为首的是一艘足有800吨载重吨的大型四桅帆船,就是那艘被纪坤高价买下的“飞翔”号。在飞翔号船艉楼内的一间舱房里面,在海外漂泊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李少游正用法语和矮挫瘦的孔代亲王说话。

    这位亲王殿下显得落魄而萎靡,手里端着个咖啡杯,目光却直勾勾的看着李少游的新婚妻子,一个黑发碧眼,长着天使般面容,有这个魔鬼般身材的巴伐利亚美女......




第766章 法兰西国第一勇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李少游的妻子名叫伊丽莎白.欧根妮,是个来自巴伐利亚王国的女贵族,有维斯特巴赫家族的血统,父亲是巴伐利亚军队的军官,在三十年战争后期阵亡。因为她父亲阵亡的时候只有一个骑士头衔,并没有得到领地或庄园。所以他的死亡让身为独生女儿的伊丽莎白一下子失去依靠,只好孤身一人到维也纳投靠亲戚——一个上了年纪的主教,也不知怎么就和李少游勾搭上了,没多少时间就坠入爱河......

    不过这门跨国婚姻虽然接受了天主的祝福(李少游假装入了教),但是却没有得到李家长辈(李若琏)的认可,所以李少游就主动向纪坤要了护送孔代亲王去中国的差事,顺便把老婆带回去。

    他先是陪着孔代亲王去了亚历山大,然后再走陆路去红海的港口城市苏伊士,搭乘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船只去亚丁,在那里等待装运1000匹阿拉伯马的5艘大鸟船和绕过非洲的飞翔号等五艘(包括一艘英国海军战舰)西式帆船抵达,然后再一块儿东归。

    对于那个不爱洗澡,闻者臭哄哄,长得又矮又挫又瘦的法兰西首席亲王孔代,李少游是一百二十个看不上。

    这个一看就是个废柴王爷,应该是和大明那些混吃等死的王爷差不多的角色。

    可是李少游的老婆伊丽莎白.欧根妮却对孔代亲王毕恭毕敬,还非说孔王爷是法兰西国第一勇士......开玩笑吧挫成这样还能当第一勇士这法兰西国的陆军一定都是废物吧

    幸好这国在欧洲,要是到了东方,遇上各路鞑子,那不得亡国灭种

    “李大使,”孔代亲王打了个哈欠,“听说你们的国家遇到了野蛮人的入侵,正在打一场卫国战争”

    “是的,”李少游说,“在我大明皇帝的统率之下,我们一定会收复失地的。”

    孔代亲王点点头:“我想我可以为大明皇帝陛下做些什么......比如当个军事顾问,如果他足够信任我,我可以为他指挥一个两三万人的军团。”

    好大的口气!李少游心说:鞑子可凶了!你打不过的......

    心里怎么想,嘴上可不能说。

    “那可真是太好啦,”李少游面带恭敬的笑容,“我一定会将亲王殿下的意思奏报大明皇帝。”

    当然了,奏报上还要附上李少游自己的意见——此法国王爷相貌猥琐,性格狂妄,才具不足,难当大任!

    “好,那就这样吧。”孔代亲王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看扁了。他虽然长得比较挫,但是在欧洲那边从没有人会因为他的长相而看不上他——他是法兰西首席亲王啊!而且这个时代欧洲的顶级贵族中有的是歪瓜劣枣,倒是没几个相貌堂堂的。

    不过中小贵族里面俊男靓女有不少,譬如伊丽莎白.欧根妮这样要身材有身材,要相貌有相貌,而且还特有气质的,一看就知道是小贵族出身了......

    李少游的奏章,不仅是“推荐”法兰西国第一勇士孔代的奏章,还有一大堆奏事和报功的奏本——纪坤、李少游使团这一路的收获实在太丰厚了!而见闻也实在太多了,奏章写了整整一箱子,从中国带去的奏本都不够用了,只好用荷兰生产的笔记本代替。

    到达上海后,李少游一边安排孔代亲王和奥斯曼帝国的大使一个名叫塞米兹的中年人,还有两个使团的二百多随员一起入住上海的国宾馆,一边让罗大公安排快船,送自己去武汉向朱皇帝报告。

    ......

    “老泰山,快请坐,快请坐,哈哈哈......”

    又到了临近年关的日子,朱皇帝这个时候正在武汉的东湖宫里面召见郑芝龙,而且特别的客气,亲自出了大殿迎接,还拉着老郑的手进了勤政殿。不为别的,就为郑茶姑刚刚为朱慈烺生了个儿子。

    朱慈烺现在已经有四个儿子了......江山社稷不愁没有接班人了!

    “老泰山,户部的决算做好了”去听书网

    翁婿二人落座后,朱皇帝就问起了户部决算的情况。所谓户部决算,就是根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而编制的年度会计报告,差不多就是国家财政的年报。

    从洪兴三年开始,户部决算是要在《邸报》上公开的,美其名曰账目公示。

    “好了,做好了。”郑芝龙笑着,“去岁算是风调雨顺,百业兴隆......决算上的盈余可以做到1000万两白银。”

    因为“黄、淮、运大工”已经完成,所以去年大明最大的财政黑洞被堵上了!淮南、淮北大丰收。与此同时,上海、宁波、广州三大商市(泉州市是由东宁军承包的)和东西两京(应天府、武汉府),已经苏杭淮扬等东南州府的上缴分税也增加了许多。所以财政上出现了多达1000万两的预算盈余。

    当然了,这1000万两只是账面上的钱,实际上盈余主要是以粮食的形式储存起来的。

    “太多!”朱慈烺一摆手,“做亏损!”

    “什么做亏”郑芝龙一愣。

    决算当然是可以进行账面调节的......办法朱慈烺早就和郑芝龙说过了。

    账没有完全真的,因为可以调节和粉饰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会计可以做出利润,一样可以做出亏损。

    所以朱慈烺所推行的“国家预算公示”制度,实际上是个任由他玩弄的把戏。

    “对!”朱慈烺说,“亏个500万两左右......然后再做一个发行1000万两债券的方案,这个方案不必户部自己做,交给两行去处理就行了。”

    “亏500万”郑芝龙一脸忧郁,“陛下,咱们去年的确赚了不少,怎么做亏”

    “粮价下跌啊!”朱慈烺道,“现在市面上大米批发价多少钱一石”

    “各地情况不一,武汉这里的白米不足一两二钱。”

    朱慈烺道:“库存算陈米,就按照8钱倒一下手,左手进,右手出不就行了神仙都看不出来......也别都倒手,卡着五百十几万两的损失去做。”

    “陛下,”郑芝龙还是有点不甘心,“户部上下都兢兢业业的,一下就亏了,大家伙......”

    “和户部的人没关系,该发的赏照发,”朱慈烺道,“朕只是要账面上的损失......这是用来骗东虏的,要让他们知道咱们没有钱打仗!”

    户部巨亏,公债当然也发不出去,大明财政困难,自然没有财力支持北伐,所以阿济格和多铎就可以放心内讧了。

    这把戏还是做给北方那对好兄弟看的!

    郑芝龙总算明白了,“臣领旨。”他想了想,又道,“陛下,做戏得做全套......户部亏空,可以用内帑来补。”

    内帑有多少他是不知道的,因为内帑账目一样是用来展示皇家节俭和朱慈烺孝道的工具——内帑的收入来源于户部下发的“金花银”,也就是给朱慈烺的工资。另外还皇庄的田租收入,称为籽粒银。而皇庄土地来源同样是划拨。两项收入合计是每年230万两白银上下,这就是朱慈烺、崇祯两父子公开的年收入了。其中崇祯要花掉近100万两,而朱慈烺一年的花销则不到30万两。

    当然了,那都是给人看到,而朱慈烺真正的个人财产,是不进内帑账目的,而是摆在不公开的皇家商会账上。



第767章 郑芝龙, 去搞两个小目标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说完了假账的事情,朱皇帝接着又开始问起比较真的账目问题了。

    “老泰山,如果咱们要在洪兴六年开战,至少打十年,每年需要额外支出2000万两的军费,财政上能不能承担目前,咱们的财政上有多少富裕有多少潜力可以挖”

    几个月平推碾压什么的,朱慈烺是不敢想的。袁崇焕提出的五年平辽在后世的共识就是在吹牛!

    现在的大清国可比崇祯初年强大太多了,想要几个月碾压那就是发癔症,如果在财政上只做几个月花几百万两的预算,那么战争一定会打不下去的。

    所以朱慈烺的设想是打十年,花费至少两个亿!

    两个亿太多了

    呵呵,历史上大清朝入关以后,由一个强盗集团转变为中央政权后的历次战争都是金山银山的花出去的!稍微上点档次的战争,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两的花销,平个川楚白莲教都扔出去一两个亿,多铎、阿济格当家的大清朝怎么都比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厉害吧

    可别以为乾隆、嘉庆年间的白银不值钱了,如果用最基本的米价来比较,乾隆年间的江南常年米价也就是每石1.5两、1.6两白银。比洪兴四年的米价贵一点,但是和崇祯末年相比兴许还便宜一些呢!

    所以大明朝要想解决“东虏问题”和“流寇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财政问题,必须要把财政收入从一千万的级别提升到一亿的级别,才有可能支持平推东虏、流寇的战争!

    当然了,如果朱慈烺能学大顺,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土地兵役制,倒是可以用千万级的财政收入把清、顺两家都给推了。

    但是过多的人口和蓬勃发展的工商业,却会对土地兵役制构成严重冲击——要实行土地兵役制,就不可能阻止官兵投入土地的经营......只拥有几十上百亩土地的中小地主,如果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多半就会投入经营。

    经营农场,其实也是经商......这就是军人在经商!

    你不可能一边让士兵用经营土地的收入去负担当兵打仗的开支,一边又严禁军人经商。

    所以朝廷能做的就只有抑商了!

    因为工商业和富农经济越发达,得到土地的官兵们就会面临越多的机遇和挑战。

    无论他们的经营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影响到从军打仗的热情!

    经营成功当了富豪,自然不愿意从军。而经营失败破产欠债,当然也就没办法负担兵役。

    另外,还有许多官兵管不住自己花钱的手脚——工商业越发达,花钱的地方往往就越多!骗人的投资项目也越多!

    所以有许多在几年前从朱慈烺那里得到了功勋田的官兵,现在已经将土地“长租”出去,又将一次性拿到的租金大手大脚给花掉了,或是投到别的什么生意当中给亏没了......

    因此历史上实行土地兵役制的国家,往往会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强秦以“耕战立国”。唐初实行严格的市坊制,甚至严禁官员入东西市!而大明太祖皇帝更是实行海禁,严格限制人口流动以压制商业!隔壁的德川幕府不仅海禁,连大车都禁!

    而朱慈烺没有办法压制东南的工商业——人口太多,不大力发展工商业,不对外搞殖民(殖民必须以工商为本,要不然国家无法负担开支),一定会出乱子。

    工商业大发展之后,又彻底封死了朱皇帝搞土地兵役制的可能。好看

    所以在初到江南的“大授田”(这也是不得不授的,否则没有基本盘)后,朱慈烺的军政路线又回到了国家雇佣兵上。授田只是作为辅助的奖励手段,而不是替代军费开支。
1...233234235236237...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