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郑芝龙道:“陛下,老臣知道东宁军中有几个少年才俊,都在讲武堂学过兵法,又在东宁带过兵,不如让他们都来当这个法兰西亲王的学生”

    东宁军也是有陆师的,规模不大,但是相当精锐。其中的军官都在讲武堂学习过,有几个还非常优秀。但是因为克难新军排斥南人,所以只能在东宁军中任官。

    朱慈烺笑道:“好啊,也让大师兄挑几个将种带着一起来吧。”

    “郑森也要来”郑芝龙问。

    “当然了!”朱慈烺笑道,“这课得补上!老泰山,你可别以为大师兄是进士就可以不补课了。”

    什么郑芝龙愣住了,进士都要补课

    朱慈烺道:“不仅大师兄要来补这个课,吴三桂、代王、史可法、左懋第、吴国勇、李成栋、黄得功、高杰都、郝摇旗他们都得来补课!吴襄、李岩、三辅、若琏,你们也得补!”他语气放沉,“朕也和你们一起补这个课!凡是朕点到名的,谁要不来,都回家带孩子去!”人人网

    好了,孔代亲王变成军事补习老师了......而大明朝的将帅们,都得跟着朱慈烺一块儿去上补习班!

    这下所有人都惊呆了,除了管账的郑芝龙,都得去补习班了......还得和郑森带来的东宁军的娃娃们一起补习!

    吴襄老爷子问:“那,那咱们还和东虏打仗吗”

    是啊,将军们都上补习班去了,仗还打不打了

    “不耽误!”朱慈烺道,“先补习,学会了再去打......又不是要从头学,有个一年时间还不够”

    头一回听说,眼看都要打仗了,将军们居然都不会打,还要上补习班现学!这仗还能打赢吗

    难道大清国的气数还没尽

    ......

    法兰西的孔代亲王,这个时候正在罗大公和南京讲武堂副司业石瑞恩的护送下,从上海往南京而去。

    不是坐船去的,而是骑着讲武堂所有的矮胖子河曲马往南京去的。为了显示隆重,朱皇帝还让石瑞恩带了一队大块头板甲骑兵和一队孝陵卫禁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前呼后拥着就上路了。

    这个时候刚过完年,是洪兴五年的正月,西历是1652年2月。江南的天气还很冷,官道两边都是积雪,有不少小溪小河还覆着薄冰。因为天气冷,所以农耕活动还没有开始,不过沿途的许多市镇却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了,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在正月十五后就立即恢复了。

    在孔代路过的每一座市镇,他都能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一个一亿三千万人口的国家一旦进入了工商业大发展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迸发出来的活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没错,现在的大明东南、湖广和广东的经济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萌芽”了,而是跨过了那道高高的门槛,正式进入了初级阶段。

    而进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则是从崇祯十八年开始,由朱慈烺所推动的“洪兴改革”。洪兴改革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开放——对内,对外的大开放!

    二是瓦解了存在于农业和工商业中的寄进制——这意味比较自由,比较能保护私有财产,而且充满竞争时代的到来了!

    不过孔代亲王并不是经济专家,他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个将要在经济上腾飞的国家的土地上。

    他的注意力完全被身边欧式的步兵和看上去很不协调的骑兵给吸引住了。

    明军的步兵看上去很棒,除了盔甲使用了拼接板甲而不是整块的板甲,火枪还在用火绳击发外,其他都能和欧洲那边最好的步兵相比。

    对了,这些中国人还“发明”了一种可以套在枪口上的长刺刀,真是简单实用的设计!

    不过他们的骑兵就很古怪了,好多大个子骑士骑着矮胖子马......而且还是装甲骑士,还带着弓箭,背着看上去很长的长矛,有些人还带着根可以单手使用的铁棒——这该多重啊!那些矮胖马能驮着他们冲锋

    “瑞恩,这些中国骑士都是下马骑士”孔王爷终于忍不住发问了。

    他发问的对象是石瑞恩。

    “亲王殿下,”自己已经是伯爵(大明克难平北伯)石瑞恩对孔代亲王依旧态度恭敬,他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回答,“他们是东方的传统骑兵,可以下马肉搏,可以骑马冲击,可以骑马射箭,也可以下马射箭。每个人都是相当勇武的战士,是中**队的精英。”

    孔代认真的想了想,:“我想我找到了一个中**队的重大缺陷!”




第770章 三桂,补课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西安府城,平西军节度使司。

    刚刚过完年的吴三桂正在节度使司的后宅里面算账,愁啊——他的节度使又当亏了!

    这藩呢,也撤不了。

    这账呢,怎么算都平不了。

    去年吴三桂可是带头厉行节约,把节度使司衙门的开支压了又压,而且还努力经营工商业,还往湖广贩卖了两千多匹河曲良马,可是最后还是一个亏!

    没办法,吴三桂再努力,也架不住下面的330个“小无底洞”啊!

    吴三桂在平西藩实行的千户制虽然巩固了他的权位,但是在财务上绝对是个黑洞。330个千户之下有至少33万户和200多万口,人均实际占有的耕地在八到十亩之间,这就近2000亩归了这330个千户。留给吴三桂这个节度使的土地和户口,也就所剩无几了。

    而占有了那么多的土地、人口之后,这330个千户在去年居然没有一个上报盈利,全都是亏损,全都向吴三桂伸手要补贴!

    更可恨的是这330个千户之间还一年到头发生摩擦!

    这些千户现在分成了两个派别,一个是甘陕派,一个是关宁派,不断明争暗斗——争土地、争人口、争商路,争个没完没了......而吴三桂既不敢惹毛了人多势众的甘陕派,也不能亏待自己的关宁派,所以就成了个风箱里面的老鼠,只好花钱免灾。

    可是他兜里才有几个钱啊怎么够花上回发行藩债筹集来的钱,就这样被他拿来贴补日常和支付利息,现在已经花了大半,而撤藩却是遥遥无期。

    最让他郁闷的是朱慈烺还想让平西藩出兵攻打叶儿羌汗国——将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安西之地重新纳入中央朝廷的间接管辖当中。

    虽然准噶尔部会配合平西藩的行动,也许还会承担主要的出兵任务。但是吴三桂也不能在巴图尔珲台吉面前示弱,一定要充分展示平西藩的强大......这就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开支。

    而叶儿羌汗国又没多少油水,因为这个汗国有个相当让人无语的传统——喜欢洗劫自己国家的城市!

    叶儿羌汗国虽然以天方教为国教,但是其内核却还是蒙古式的。统治手段非常粗暴,所实行的制度和成吉思汗时代没多大区别。而汗国的支柱也还是蒙古式的游牧部落,也不直接统治城市,而是交给臣服的当地贵族去管理,汗国只管收钱。如果收到的钱不足以支付汗国内战的开支,那么就动手抢劫......抢自己的城市,也抢别人的!

    另外,汗国统治集团内部也没有建立集权,而是沿用蒙古式的库里台大会——也不好好选,而是经常选着选着就打起来。

    打仗当然要花钱,蒙古部落又没有钱,那么就去洗劫......

    除了蒙古部落的内斗,后了又出现了白山、黑山两派的教派斗争,也和蒙古内斗搅和在一起。

    而弱国又有强邻,北面准噶尔,南面和硕特,西面是哈萨克,没一个是善茬,而且都比叶儿羌汗国强大!因此一有机会就入侵,而且也都是草原式的,进来就烧杀抢掠!

    所以叶儿羌国的百姓真的没话说了,上面的蒙古老爷要抢要杀,隔壁的蒙古和哈萨克邻居也要抢要杀!

    就这么抢来杀去的,当然是财尽民穷,人口也非常稀少,妥妥就是一个弱国。

    吴三桂的平西军要进去,叶儿羌汗国的中下层保管载歌载舞的欢迎!

    可是吴三桂自己的财政怎么办朱慈烺还要用什么安西换西安——这又是个亏本买卖啊!

    安西怎么能和西安比虽然地盘很大,但是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开发和屯田的成本极高......所以攻打叶儿羌汗国要花钱,打下以后在安西屯田建设又要花钱!

    而且这些投资的收益率都很低!

    亏死了!

    吴三桂正发愁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吴三凤和刘生的声音。

    “长伯可在吗”

    “大帅,有圣旨到。”

    圣旨020读书

    吴三桂心说:要撤藩了还是发补助了

    年前的时候,他就上了奏章请求撤藩或发补助......

    吴三桂喊道:“快进来吧!”

    这个圣旨不是通政司的人送来的,更不是太监来宣读的,而是平西军进奏院的人送来的,所以吴三桂不必去接旨。

    吴三凤和刘生听见召唤,就一块儿进了屋。

    “什么事儿”吴三桂问。

    回答的是刘生:“大帅,皇爷招您去南京......要去一段时间,至少要在南京呆3个月。”

    “3个月”吴三桂一愣,“去干什么”

    “去......补课!”

    “补课是什么”吴三桂莫名其妙。

    他从小到大就没补过课!

    吴三凤手里拿着吴襄的信——信也是平西进奏院送来的,是和圣旨一起到的。已经看过老爸写的信的吴三凤倒是知道什么是补课了。

    “长伯,”吴三凤道,“大人的信上说,是皇爷从西洋法兰西国请了个姓孔的西洋兵家,来教你怎么打仗!”

    “啊”吴三桂简直被惊呆了,他可是打老仗的,怎么还用得着去补打仗课

    吴三凤似笑非笑,“大人还说了,你要补了孔老师的课,你打仗的本事就能见涨了,说不定以后就能打败阿济格和多铎了。所以你一定得去......不仅你要去补这个课,大人和老三也要去补课。”

    好嘛,父子三人一起去补课了!

    也不知道补课费用怎么算有没有优惠

    ......

    “宣法兰西国孔代王波旁路易觐见!”

    随着侍卫的唱名声响起,法兰西王国特使孔代亲王路易二世.德.波旁,就在罗大公和李少游的引领下,走进了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

    大明朝廷是前天才回到南京城的,然后放了一天假,今儿一大早朱皇帝就在奉天殿中接见法兰西王国特使孔代亲王和奥斯曼帝国特使塞米兹了。

    首先入殿的是孔代亲王,他是王爷,地位比较高,当然应该排在奥斯曼帝国特使前面了。

    今天是洪兴五年的三月初二,孔代亲王已经在南京城呆了二十几天了,期间在石瑞恩的陪同下参观了讲武堂和孝陵卫军营,还在讲武堂内听几个外籍教官讲述了中国战场上的情况和几场重要战役的状况。

    对于大明帝国新军的情况,算是非常了解了——这是一支纸面实力非常强大的陆军!几乎和奥斯曼帝国的陆军一样强大!

    但是有几个明显的弱点限制了它的发挥,如果能够加以克服,打败北方的蛮族不成问题。

    正打算在世界的东方大显身手的孔代亲王昂首挺胸走进了大殿,然后就他就感到了满满的敌意!

    这是一个相当宽敞的大殿,光线有点昏暗,里面站满了穿着绯红色丝绸长袍的大胡子男人,每个人看着都很生气,用冷冰冰的眼光看着孔代亲王。

    亲王顿时就有点蒙了,这是怎么回事儿这些人怎么都这表情我没得罪他们吧难道中国这里召开国务会议的时候,大臣们都是这副尊容的

    孔代孔老师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这些大胡子中国男人都是他未来的学生,都要参加他的军事补习班,听他讲解三十年战争中的战例。

    可是大家现在都很失望,传说中的法兰西兵法家居然是个獐头鼠目,身材矮小,望之不似名将的“小洋鬼子”......



第771章 孔亲王问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亲王殿下,欢迎您来到中国!”

    孔代亲王的心情很快就好了起来,因为和一群横眉冷对的大爷不一样,大明帝国的皇帝倒是一个非常热情的青年,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陛下,您的法语说得真好。”孔代亲王已经向朱慈烺行了鞠躬礼,然后坐在一个绣墩上——朱慈烺不大计较礼节,不会为了这个问题去和平等邦交下的外国使臣纠缠。

    当然了,藩国使臣必须恪守臣节,按照大明的礼节,该磕几个头就磕几个头。但是平等邦交的外国使臣从法律角度来说不是朱慈烺的臣子,而是他的客人。

    “我和汤若望学的,”朱慈烺笑道,“他也是我的老师。”

    汤若望并没有随孔代亲王、李少游一起返回中国,他在等待七老八十身体很差的英诺森十世归天。

    英诺森十世是个比较古板的教宗,不大好说话。但是继任教宗的大热门基吉大主教则是一个比较变通的人物。如果他能当选,说不定就能保教权之争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了。

    另外,汤若望还希望能和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达成一个旨在避免两国直接冲突的条约。

    朱慈烺顿了顿,徐尔默则将他和孔代的对话内容翻译成了中文,告诉大殿内的武官们。

    “亲王殿下,”朱慈烺又道,“汤神父不止一次和我提起过您在罗克鲁瓦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那是1643年吧那时您仅仅只有23岁......真是太了不起了!”

    罗克鲁瓦战役可是大孔代的成名之战,也是西班牙陆上霸权的终结之战!

    “您过奖了,”大孔代笑道,“您指挥血流溪战役的时候还不到20岁,比我那时还年轻呢......那也是一场非常了不起的战役!”

    血流溪战役和龟山战役是南京讲武堂之中讲解得最详细的两个战例——因为讲武堂拥有这两场战役的详细资料,不仅有明军方面的兵力、装备、战前机动、战时布阵、战时机动、战损、战果等数据和阵图,而且还通过锦衣卫的渠道搜集到了清军方面的资料。

    在等待朱慈烺的朝廷返回南京的时候,孔代亲王和他的幕僚们已经反反复复研究过这两场战例和其他一些资料不大齐全的明清、明顺、清顺之间的战例,甚至还研究了日清库页岛之战的资料——这是大明驻日本大使馆通过松前家的搞来的。
1...235236237238239...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