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而且眼下虽然还是小冰河期,但是关外的土地也不是不能耕种。因为关外气候虽然寒冷,但是降水量并不少,冬天的大雪下得可以接地连天的。而且关外夏季的气温还算可以,足够支持比较耐寒的高粱、春小麦和大豆的生长。
另外,关外还有大量的草场可以放牧,可以养活不少牛羊。
历史上,清朝初年用柳条边墙禁止汉人出关的办法,才为沙俄和后来的日本保住了一大片人口稀少的富饶之地。
而现在,清朝在关内的统治面临巨大的威胁,也就不得不努力经营关外作为退路了。
虽然不剃发的汉人依旧不允许出关,但是剃发的正绿、镶绿两旗的旗民(实际上是汉人)却在大举涌出山海关。火灭
另外,多尔衮生前实行的“九旗昂邦章京分领州府”的制度,也加速了关内汉人流往关外。
因为分领州府的昂邦章京衙门都有权招募包衣奴才发去关外耕种旗地——这些人名义上是包衣,其实就是剃了发的佃户。关外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而且也远离明清交战的前线,税赋徭役都很轻,对于在关内生存困难的贫户而言,当然是个理想的去处。
至于那些活不下去的贫户是从哪儿来的......说起来也让人无奈,因为其中相当部分是从大明的地盘上回流的北人难民!
虽然朱皇帝千方百计为这些人找活路,但无奈数量实在太多,南明的国力又有限。所以在明清停战后,就出现了“北人归北”的情况,每年总有二三十万人回流。
这些数量对大明来说当然是微不足道——根据洪兴三年进行的人户统计,不包括内外藩镇、藩国在内,仅仅在大明朝廷直管土地上的人口就高达一亿两千七百余万,而且每年的增量,估计都在百万人左右!
但是对空旷的关外而言,却是非常巨大的人口补充!
根据锦衣卫从“贾乐市行”那里得到的情报,从洪兴元年开始,关外九旗各固山的人口就在快速增长,每年都能增加三十多万。到了洪兴四年初,关外九旗的人口已经突破了200万!而其中的“八旗满洲”,不过四五十个牛录,仅仅几万人口,即便算上新入伙的巴尔虎人、索伦人,总数也不超过10万......
朱慈烺想了想,又问:“阿济格和多铎还有可能和睦”
“这个......”祖可法想了想,“阿济格和多铎毕竟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未必不能相容。况且我大明还在一旁虎视耽耽,所以阿济格、多铎两兄弟抱团求存的可能也是存在的。”他顿了顿,“不过再怎么抱团,和多尔衮在世的时候也不一样了。”
朱慈烺说:“那咱们就得尽可能推着阿济格和多铎开战了!可法,你有什么妙计吗”
“陛下,”祖可法说,“您可记得宋金天眷议和之事”
“天眷议和是不是南宋向金朝称臣上供以换取河南、陕西之地的事情”
祖可法说:“对,就是那一回......我朝或可效法一二,以取河南以及山东大清河以南之地为条件,与清国再签三份和约。”
“三份和约”朱慈烺一愣,“为什么是三份”
祖可法道:“一份和多铎签,一份和阿济格签,一份和顺治皇帝去签!”
“他们会答应”朱慈烺问。
“不会。”祖可法回答道,“但是他们会和咱们谈判......只要能谈判,咱们就能用计挑动阿济格和多铎开战!”
“怎么用计”朱慈烺追问。
祖可法道:“咱们可以让阿济格、顺治相信多铎已经和咱们签了密约。毕竟多铎的根基在关外,而咱们要取的主要还是关内之地,哪怕最后打出一个长城为界,多铎也不大吃亏。”
“倒是个办法!”朱慈烺笑了起来,“谁可以走这一趟”
祖可法道:“臣可以走一趟辽东......另外,祖泽清可以去和阿济格谈。至于顺治皇帝那边......臣一时想不到该怎么接触。”
朱慈烺一笑:“朕倒有个办法!”
第764章 东莪死了,朕要再娶一个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朱皇帝的办法是现成的,就是让东莪格格提前装死!
因为东莪格格名义上是顺治皇帝的姐姐,是太后布木布泰的女儿。她一死,朱皇帝就必须派人去向顺治和布木布泰报丧——大明是礼仪之邦,基本的礼数必须得到位,别说两国还没开战,就算打起来了,该报的丧还得报。
而且这事儿和阿济格没关系啊,死得又不是他闺女。所以朱皇帝的人就能名正言顺绕开阿济格这个摄政王去和顺治密谈。
另外,朱皇帝和东莪格格的婚姻属于两国联姻。东莪一死,联姻就断了,为了维持两国的友谊,当然得再迎娶一位格格了。
有了这个名目,朱皇帝就能和顺治皇帝慢慢谈判了......双方保持接触,才有可能用计啊!
参加完了两府合议,朱慈烺就直接去了东莪格格居住的小院。小丫头还在那里吧嗒吧嗒的掉眼泪呢!她的朝鲜生母早就没了,现在又没了爸爸,算是个孤苦伶仃的孤儿了,看着都怪可怜的。
朱慈烺就让自己的妹子昭仁公主进宫来陪她,昭仁公主和东莪格格同年,又是金陵女校的同学,而且都是品学兼优的学霸妹子,两个女孩在学校里面就非常要好。所以朱慈烺到来的时候,昭仁公主正在陪东莪格格一块掉眼泪呢
而朱皇帝当然也得收起笑脸儿了,努力拿出一张相当严肃的面孔。
“妾身参见皇爷。”
“见过皇兄。”
两个小姑娘看见朱皇帝来了,连忙起身行了福礼。
“都坐。”朱慈烺挥挥手,让两个小姑娘分别落了座,他自己也找了把椅子坐好了。
“东莪,”朱慈烺斟酌了一下,“你知道你父亲为什么要把你嫁给朕吗”
“知道一点......”东莪点了点头,“奴家的阿玛无子,奴家也没有兄弟可依......阿玛的身体又不好,若是不在了,就怕奴家被人欺负。”
“是啊,”朱慈烺点点头,“摄政王在世时挟天子,睡太后,还以皇父自居,自古为奸雄者无出其右。如果他有儿子可以承袭权威,行魏文晋武之事倒也无妨,可他偏偏只有你一个女儿......他两腿一蹬,当然不怕仇敌追到九地之下,可你还在阳世,万一落在政敌手中,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所以摄政王才把你托付给朕,朕和摄政王虽然也是敌人,但你是朕的妻妾,朕自然要保你平安富贵了。
不过你也得听朕的话,对吗”
东莪连连点头,“奴家都听陛下的。”
东莪乖巧聪明,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她现在唯一的依靠就是朱慈烺了!
朱慈烺顿了顿,“如果朕要你假死呢”
“假死”东莪一怔。
朱慈烺道:“你如不假死避世,就必须回去奔丧了。顺治恨摄政王入骨,而阿济格和多铎又兄弟阋墙,眼看便是一场厮杀。我大明自然不会放过北伐的机会,到时候你我恐怕再无相见之日。而且摄政王曾经掘了孔林,我大明的读书人无不恨之入骨。朕想来想去,也只有让你假死避祸。以后就以东珠之名和朕在一起如何”
东莪格格明白了朱皇帝的意思,乖巧的点点头:“奴听陛下的,以后天下再没什么东莪格格,只有民女金东珠。”
还真乖啊!
朱慈烺怜惜地看著金东珠,“东珠,你也别太伤心了,好好保重身体,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等你三年守孝期满,朕就选你入宫,先当选侍,以后再慢慢升到皇贵妃。不过一切待遇,都照着皇贵妃来。”
金东珠忙给朱皇帝下跪,口称谢恩。
朱慈烺又对昭仁道:“妹子,你这些日子好好陪着东珠,要当她是亲姐妹,可知道吗”
昭仁公主重重点头:“皇帝哥哥放心,妹子都知道了。”
安排好了东莪装死后,朱皇帝又回到自己和吴三妹同居的寝殿——郑茶姑这些日子在南京待产,没有跟来武汉。
另外,朱慈烺的另一个爱妃费珍娥也怀上了孩子,不方便远行。
因此朱皇帝就让宁香玉留在南京,复杂照顾郑茶姑和费珍鹅。所以就带着吴三妹一人西行,这些日子都让三妹陪着。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让三妹怀上了。
朱慈烺回来的时候,吴三妹正在一尊送子观音像前坐着,这尊佛像是他哥哥吴三桂派人送进宫的,据说让凤翔府法门寺的大和尚开过光,特别灵验。
听见朱慈烺的脚步声,吴三妹忙回过头,冲着丈夫就笑道:“陛下,妾身方才午睡时梦见观音送子,看来这一胎准是男孩了。”
“那可太好了,”朱慈烺走到三妹身边,盘腿坐下,伸手在她渐渐隆起的腹部摸了摸,“朕的太子就在里面......大明江山往后就要交给他了!”
吴三妹听了这话,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朱慈烺接着又对她说:“朕刚才从东莪那里过来......朕和她说了装死的事儿,所以东莪格格这就因为伤心过度病死了,你是皇后,看着操办一下。”
吴三妹拍了拍胸脯,“哦,都包在妾身上了。”
朱慈烺点点头,提高些嗓门:“大宝!”
大宝就是黄大宝,司礼监掌印大太监。
现在的司礼监成了个打杂的机构,事情很多,却没什么实权——朱慈烺根本不依靠太监去制约文官,根本没这必要,而且也不在点子上。
他的办法有两个,一北人军贵看着南人士绅;二是杜绝未官先富。
升官发财在他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明朝真正的问题是未官先富,也就是给予读书人和卫所世袭武官太多的特权,让他们攫取了太多的经济利益。所以一个明朝的举人就已经富得不像话了——这其实就是绅权压倒了皇权。
因此朱慈烺带着一大群北人军贵退到东南后,就一步步的取消了所有的免税待遇——不仅绅田不能免税,连皇庄、勋田也要一律缴税......交完了可以再退税(退税是向户部申请,所以都在朱慈烺的掌控当中)。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南明的士绅特权完全丧失,虽然官场**现象仍然存在(贪官当然是抓不完的),但是不会办事的贪官已经没有存在的空间了。
文官们能办事了,皇帝当然不会把太监的地位拔得太高了。
不过今天朱慈烺把黄大总管找来,则是破天荒的要给他一件大事儿去做的。
“大宝,东莪格格死了!”朱慈烺对气喘吁吁跑着过来的胖太监说,“当然是假的......不过名义上还是死了!所以咱们得派个使臣去北国报丧,朕打算让你走一趟。”
“皇爷,这事儿应该归礼部吧”黄大宝低声说。
“本来是该归礼部,”朱慈烺道,“但是朕还有个机密的使命要给你去办......报丧只是个名分。”
“什么机密”黄大宝问。
朱慈烺笑道:“当然是去蒙骗北朝的顺治皇帝和圣母皇太后了。”
“皇爷,这事儿......”黄大宝一脸的紧张。
这事儿听着很危险啊!会不会让东虏识破了
“莫害怕,有朕在,你怕什么呢”朱慈烺笑着,“这次出使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只要你照着朕的吩咐去做,一定可以安全返回。”
第765章 不用怕,南明没大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不用怕,有朕在!
得到朱慈烺的保证,黄大宝当然就不怕了!黄大宝可是克难大太监,跟着朱皇帝从北京城内一路杀出来的,什么场面没见过当然不害怕了,回去准备了一下后事,第三天就哭丧着脸上路......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为早逝的东莪格格伤心难过。他是去报丧的,哪儿能高高兴兴上路
和他同一天北上的,还有祖可法和祖泽清,前者是往辽东去见多铎的,会先去登州,再渡海赴辽,由贾布斯接待,再往多铎的军中而去。后者则和黄大宝同路,带着朱慈烺的和平条件去见阿济格。
另外,锦衣卫的北镇抚司的密使也会跟着祖泽清一起北上,装成祖泽清的随员进入北京城。
现在的北京城可不比过去,城内没有普通的汉人百姓,所以大明锦衣卫的要进去都不容易啊!
如果不是有个九大皇商的贾乐市行,朱皇帝要搜集北清的情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现在因为大清内部分裂,出现了关内军和关外军两大派别,而贾布斯又恰好属于关外军一派,所以大明已经失去了北京方面的情报来源。
正好趁着这次外交活动的机会,再把特工派进去,北京城内可有不少身在清营心在明的贰臣三臣在翘首以盼锦衣卫的特务来联络呢!
而且朱皇帝早在离开北京之前就已经布下了两枚大棋子儿——两个拿着忠臣证书的三臣。
骆养性和光时亨这两年都低调得很,他们现在都入了镶绿旗,是旗人了,所以可以还能保住自己的北京户口。
不过房子却保不住了,是又一次保不住了......上回多尔衮下占房令的时候,他们俩在北京城内的房子就被占了。好在这几年北京外城房价不高,以他们的俸禄都能买得起。所以都在外城买了宅子——他们俩说是心在明,在多尔衮死前,他们都准备死为大清鬼了。
因为那时候身在北京的骆养性、光时亨实在看不到大明还能打回来。
大明现在是有钱了,而且也有了明君,军队也不弱,碾压清军是做不到的,但可以打个势均力敌,在以往几次明清交锋中就能看出来。
但是大明军事的弱点也很突出,一是没有马!当年弱宋的毛病,现在的大明也是有的,不过这还有办法可以弥补。因为平西、朔方两藩回归后,大明就有了买马的渠道。
二是缺大将!这可就头疼了,当年南宋还有岳飞、韩世忠、吴玠这些名将。可大明有谁吴家父子吗那是东虏的手下败将!黄得功、高杰、李成栋那三位都是匹夫之勇。至于史可法、左懋第......尽打败仗了!虽然他们打得败仗搁在崇祯皇帝当权的时候,足够让皇太极“赢哭了”,可是现在的大清国本钱可比在关外的时候厚!特别是多了两绿旗和九旗驻防昂邦章京衙门以后,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吸收汉人壮士入伙的能力,可以补充人力上的不足了。
所以没有大将的南明,在他们俩看来要想北伐成功是很困难的,除非大清国自己出大昏招。
而这大昏招,现在居然真的来了......大清一分为二,多铎、阿济格要兄弟阋墙,眼看就是一场内讧。
为了在多铎或是别的什么人打过来的时候可以保住北京城,阿济格一回到北京,头一件事就是下令拆迁北京外城以加强城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