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到时候大家就是一起完蛋了!

    顺治狠狠瞪了老婆一眼,刚想发作,布木布泰就开口了:“皇帝,咱们得让阿济格和多铎去斗。

    让他们狗咬狗,咱们才能一步步把大权给夺回来!如果现在除了阿济格,那么多尔衮留下的那些党羽就会聚集到多铎麾下......咱们能让谁去对付多铎谁能打得过他”2018小说

    听老娘这么一说,顺治也冷静下来了。

    现在的确不能搞掉阿济格,要不然多尔衮的人都归了多铎,多铎又能打,他一打过来,那就什么都完了。

    “额娘,咱们该怎么办”顺治问。

    布木布泰看了一眼侄女孟古青,“皇后,你说说看。”

    “太后,”孟古青道,“皇上应该在皇阿玛驾崩后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公布皇阿玛的遗言,然后听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安排。”

    这皇后不能要了......顺治都有点恼了,这个孟古青的屁股坐在哪头啊还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治都大婚了,可以亲政了,应该言出法随,圣心独裁,怎么能听议政王大臣会议的

    “好!”布木布泰点了点头,“就这么办!”他望了儿子一眼,语重心长地说,“议政王大臣合议是满洲传统,从太祖皇帝开始就是这样的,也是咱娘俩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你别老拿自己和朱慈烺比,他们汉人长久以来都是君王独揽大权,早就深入人心。而他又是明朝少有的明君,只怕不在朱棣之下,自然可以独断朝纲。”

    朱慈烺当然是个独裁君王,虽然他恢复了相权,以两府合议的方式处理大政,还设立了议政会议以广泛听取意见。但这只是开明**,根子上还是独裁君主。

    而大清国这边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一直被多尔衮把持,但是因为大清的兵权现在还散在九旗王公手里,所以谁也做不到真正的独断。

    就在布木布泰开导顺治的时候,大帐外面传来了吴良辅的声音:“皇上,太后,皇阿玛驾崩了!”

    多尔衮终于死了!

    布木布泰和顺治互相对视了一眼,布木布泰说:“皇帝,咱们去送一送多尔衮吧!记着,哭得伤心一点,哭完以后就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儿臣知道了!”顺治深吸了口气,只好依了布木布泰的意思,去给多尔衮哭丧了。

    他当然是哭得出来,好不容易熬死了一个皇阿玛,却又得迎来一个新阿玛!而且还得开议政王大会选举......这事儿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阿济格要是死了,是不是再开会选举第四任皇阿玛

    亲阿玛、亲爷爷,你们传下来的王公大臣合议制真不行啊!一定得改......还是汉人的办法好啊!

    除了崇祯皇帝,谁敢给朱慈烺当阿玛

    不是他要破坏满洲王公合议的祖制,而是这个祖制到他这儿也太走样了!在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那会儿,议政王大臣会议也不讨论给皇上找阿玛的事情啊!

    所以看到皇阿玛多尔衮的挺尸之后,顺治皇帝马上就嚎啕大哭起来,哭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都哭出真感情,哭得一群大清王公大臣还有来看热闹的奥朗则布王子都有点怀疑了——这个多尔衮该不会是顺治小皇帝的亲真阿玛吧要不是亲的,怎么哭得那么伤心

    一群大清的王公大臣们脑补了一下,这多尔衮当年为什么自己不当皇上让顺治当

    而且太宗皇帝那么多老婆,布木布泰大妈又不怎么好看,多尔衮为什么就要她

    现在说得通了......先帝原来也是个绿m子王啊!




第760章 选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议政王大会就在木兰围场这里开起来了,开会的地方选在顺治大汗的汗帐里面,这地方宽敞,可以挤进来不少人,所以在围场的王公大臣,也不管是不是议政王大臣,都给找来开会了。

    主持会议的是顺治和布木布泰,娘俩都一身白,给多尔衮带孝呢!

    顺治皇帝的眼睛都哭肿了,好像皇太极死的时候他都没那么伤心!

    一帮大清的王公大臣心里头都跟明镜儿似的——这一准是死了亲阿玛了......皇上是孝子啊!

    “皇帝!”布木布泰看见儿子只顾流眼泪,该说的话都忘记了,于是就低声提醒,“该说话了!”

    说什么呀现在开始选举新一届皇阿玛世界上有这种事情吗阿玛能选举产生

    顺治叹了口气:“诸位王公大臣,皇阿玛驾崩,朕之方寸已乱,幸好大清还有诸位可以依靠......皇阿玛虽然没有留下正式的遗诏,但是遗言是当着大家的面说的,今儿咱们就议一议吧。”

    这是明君啊!知道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重要性!

    议政王大臣们个个都在心里面点头,除了阿济格......

    “皇上,太后,”阿济格第一个开了口,语气咄咄逼人,“臣想知道咱大清是议政王会议和皇上做主,还是皇阿玛的遗言说了算”

    顺治皇帝抹着眼泪,声音沙哑:“满洲祖制当然议政王大臣合议政治了。”

    “那就不要说什么遗言了!”阿济格说,“皇阿玛生前清醒的时候从没说过让老十五接班摄政的事情,议政王大臣会议也没议过这事儿,这弥留之际的话,不能做数的。”

    话是怎么说,但是多尔衮要让多铎接班的意思是很明显的,瞎子都看得出来!

    “英亲王,”开口的是多铎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中的代表是正蓝旗固山额真巴哈纳,就是那个害了豪格的家伙,他当然得挺多铎了,“皇阿玛栽培豫亲王的事情谁不知道现在豫亲王可管着关外老家的兵马地盘......咱大清和南明还能好几年五年之约可就快到期了,这几年南明发展的怎么样,在座诸位都应该知道的!

    五年之约一过,怕就是生死之战了!到时候朝廷肯定要迁回盛京,以盛京为本,和南明再争天下。”

    以北京为根本,打得是南北朝的主意,可是现在看起来南北朝不大可能了,那就只能退一步求个辽宋对峙的局面。这样大清就不能以北京为根本了,因为北京是前沿,一不留神就得被南明大军给包围了。

    当然了,北京城高墙固,没有那么容易打。但是大清朝廷让人闷在城里面,就没办法统御四方了。

    所以一旦明清开战,迁都盛京是必须的。

    大清朝廷迁走之后,北京外城就可以拆除了,再用拆城墙得到的材料修建十三座铳台(四角九门)。这样五六十里长的北京内城有个两万精兵就能固守了!

    有了北京堡垒牵制消耗大明的北伐军,那么大清国就能重现当年大辽依托燕京一再教训大宋的往事了。

    就算不行,这不还有关外老家吗

    巴哈纳的理由一拿出来,在场的议政王大臣个个都在点头——多铎现在控制着大家的退路!

    阿济格脸色有点难看,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服大家,就在那儿生气呢!

    就在这时,布木布泰开口了:“可是豫亲王人在奴尔干城,他还要主持对日本和罗刹的征讨,怎么可能来北京呢”

    阿济格向大妈投去了感激的目光——这是好大妈啊!多善解人意怪不得十四喜欢她......

    “对,对,对!”阿济格道,“老十五来得了吗罗刹国和日本国还得靠他打呢!我大清朝那是不可一日无皇阿玛的!”

    什么叫不可一日无皇阿玛

    顺治听了这话都恨不得上去抽阿济格两巴掌了。

    巴哈纳也不示弱,“不是还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吗”33听书

    阿济格哼了一声:“那也得有人摄政,要不然各有主张的时候听谁的”

    顺治脸色铁青,大清明明有明君在此啊!

    布木布泰道:“嗨,这事儿好办,就让英王、豫王,还有郑王一块儿当摄政王吧!”

    这就是仨皇阿玛了

    顺治急了,连忙插话道:“就是摄政王,不是皇阿玛!”

    皇阿玛和摄政王是不一样的......皇阿玛只有一个,不,有两个,反正不能再有第三个了!

    布木布泰瞅了眼儿子,然后又看了看阿济格和济尔哈朗:“我看就这么着了,英王,郑王,你们俩觉得怎么样”

    阿济格一听自己还要和济尔哈朗平起平坐,就有点不乐意了。

    济尔哈朗也不傻,他怎么肯再往火坑里面跳

    “太后,老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实在难当重任。”他顿了顿,“老臣觉得,有英亲王、豫亲王一起摄政,还有太后娘娘您和皇上把关,大清国的事情就一定能办好的。”

    老狐狸!

    阿济格心里骂了一句,因为济尔哈朗自己不当摄政王却把太后布木布泰给捎上了。

    这是要搞垂帘听政啊!

    心里虽然不满,但是面子上也不好驳了济尔哈朗,只好点头赞同道:“太后,臣也请您出来听政。”

    布木布泰摆摆手:“哀家是女流之辈,咱大清不学他们汉人,动不动就来个垂帘听政,这样不好。而且皇上今年已经14了,大婚已毕,照理是可以亲政的。只是时局艰难,皇上年纪太小,所以才要英王和豫王一起来摄政......不如就让皇上来听政,英王和豫王摄政,再加王公大臣议政,大家一起商量着办事吧。”

    济尔哈朗立马接了布木布泰茬,大声道:“太后圣明!”

    在场其他的议政王大臣,除了代表多铎的巴哈纳和阿济格,全都跟着一块儿大喊:“太后圣明!”

    在众人喊完以后,阿济格看了一眼巴哈纳,笑着道:“这可是太后、皇上和众人之议,老十五应该不会反对吧”

    多铎怎么反对举兵造反师出无名啊!而且阿济格这货虽然脑子不是太好使,但是打仗的手艺不错,如果有了朝廷做后盾,多铎不一定能打赢他。

    巴哈纳叹了口气:“豫亲王自然不会反对。”

    “那就行了!”阿济格对顺治和布木布泰躬身一礼,“臣阿济格请皇上下旨册封新摄政王,并宣布听政。”

    总算不是新阿玛......而且还捞到一个听政之权!

    顺治也大松口气,点点头道:“英王所议颇合朕意.....朕再加一条,加封英王、豫王皇叔父尊号。望二位叔王可以实心辅政,共安天下。”

    这话说得漂亮,恩典也给得好看,但是却着重提了“实心辅政”,是“辅政”,不是“摄政”。

    阿济格也知道顺治的话说错了,但是又不好意思指出,只好跟着大家一起领旨。

    顺治接着又问阿济格道:“叔王,皇阿玛的丧事该怎么料理是不是要追封皇帝要不要依着帝王陵寝的标准建造皇陵要不要请摄政豫亲王回朝一起商议皇阿玛的丧仪”

    这话问得可有玄机啊!

    前面那一堆都是虚的,人都死了,封个玉皇大帝也是假的,坟修得再漂亮住在里面也不会舒服。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一个,要不要让多铎回来

    阿济格道:“皇阿玛当然应该追封皇帝,陵寝也该是皇陵......至于豫王就不必回来了,库页岛的战事如果完了,还有雅克萨城要打,还有精奇里江一带罗刹人要清理,都他忙活的了。”



第761章 多铎什么时候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大蒙古国的大汗之父兼聪明汗,大清国的皇阿玛兼摄政睿亲王,这就算驾了崩啦,享年40岁还差一个多月。

    在他死后的第二天,由顺治皇帝和太后布木布泰主持议政王大臣会议,确定要给他来一场风光大葬,上皇帝尊号,建皇帝陵寝,还要办一场大出丧。

    既然追封了皇帝,那当然得有庙号了。新鲜出炉的皇叔父摄政王阿济格就让范文程、宁完我、马柱国三个大学士商量着办,最后弄了个“清成宗”的庙号,还定了谥号,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又追封多尔衮已故的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

    追封完毕之后,当然就是讨论修建皇陵的事儿了。

    在这个问题上,阿济格和顺治皇帝又产生了一些分歧。顺治皇帝的意思,得把多尔衮埋得离北京近一点,就埋在东直门外,这样以后要挖坟鞭尸也方便啊!

    可阿济格不答应,阿济格要把多尔衮埋去盛京。现在盛京已经有了福陵(埋努尔哈赤)和昭陵(埋皇太极),怎么都得给多尔衮也来一个陵吧

    而且盛京是多铎的地头,阿济格的手要伸进去不容易,现在正好借着埋多尔衮的事儿把手伸进去,没准还能挖一下多铎的墙角。

    可是顺治又不乐意了......多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呢!要是一时半会儿打不死他,那多尔衮的坟还怎么刨你派人去盛京倒多尔衮的斗,多铎能答应吗这肯定不行啊!

    于是君臣二人,居然为了把多尔衮埋葬在什么地方而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争执起来了。

    “不行,不行......埋那么远,朕如何亲自祭扫皇阿玛的陵墓”顺治皇帝红着眼睛,固执己见。

    下面看热闹的王公大臣心里都有数——看来多尔衮就是顺治皇上的亲阿玛!要不然感情怎么那么好还得去亲自祭扫......太宗的昭陵你都没亲自去祭扫过!还敢说不是亲阿玛

    阿济格居然也不让步,对顺治说:“皇上,皇阿玛曾经在曲阜掘了孔夫子的坟,南明国上下都对他恨之入骨。如果将皇阿玛埋在北京附件,万一将来大兵临城,一定会掘了坟墓为孔子报仇。”

    多尔衮真是跳进渤海里都洗不干净了,他什么时候掘过孔林啊完全没有的事儿,阿济格居然也信了......

    “那就把皇阿玛埋在北京城内吧!”顺治皇帝怎么肯放跑了多尔衮

    “这个......”阿济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哪儿有把皇陵建在京城城内的想到这儿,他也只好向布木布泰递眼神求救了——劝劝你儿子吧,这孝子也不是这么当的。

    布木布泰当然知道儿子在想什么了......当皇帝的不能那么小气,只看见人家的过失,忘记人家的功劳,这是刻薄寡恩啊!

    多尔衮是跋扈了一些,但是没有他,你怎么当皇上皇太极那死鬼是要传位给豪格的,那就没你什么事儿了。

    而且没有多尔衮,大清国也入不了关,也不会有今天的繁荣富强。

    所以多尔衮对顺治,对大清,都是有大功劳的。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来个挖坟鞭尸......
1...230231232233234...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