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至于《子论格物篇》的考试成绩,那就比上一次好太多了,考分整整翻了一倍啊!如果能保持这个势头,少主早晚会成为大儒的!”

    具体考几分,保科正之是不敢说的......万一把将军给气死了,他的责任就大了。

    将军忽然问:“和光国相比呢”

    保科正之硬着头皮说:“公方,水户少主并没有参加昨天的考试。”

    怎么考啊太简单了!德川光国都下不了笔啊!

    而且德川光国都已经把《小学算学》自习完了,现在正自学《新算学》里面的内容。保科正之和其他几个负责教导德川家纲的老师都赶不上光国,还怎么考人家

    德川家光叹了口气,“也难为光国了,他那么聪明,让他陪个脑筋不开窍的小孩子一起读书......”姐姐文学网

    正说话的时候,七宝之间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一个小姓拉开了拉门,又屈膝跪下,大声通报:“公方,松平伊豆守、伊达陆奥守和由比正雪求见。”

    “让他们进来!”德川家光努力提起嗓门。

    “哈伊!”小姓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就看见这个小姓领着幕府老中松平信纲,还有一个五十来岁,鼻直口方的矮胖男子,以及一个四十五六岁,中等身材,一张黑脸阴森森的壮汉,鱼贯而入,进了七宝之间。

    那矮胖子就是仙台藩主伊达忠宗,因为仙台藩是日本东北陆奥地方的第一强藩,所以忠宗就理所当然出任了桦太军总大将。将在盛冈藩领有的海野辺地港设立本阵,坐镇指挥。

    当然了,伊达忠宗仅仅是名义上的统帅,也不会离开本州北上桦太岛,真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就是那个黑脸森森的汉子,他就是号称“集和汉各家兵法于一身”的大兵家由比正雪。

    这个由比正雪有没有真本事不好说,但是在当下的日本却是公认的“怀才不遇的猛人”,被一大帮子没地方领俸禄的浪士追捧,还有一群穷困潦倒的低级武士也把他当成偶像。

    幕府方面,也一直想拉拢延揽这位由比正雪为己所用,但是正雪的要价太高,拒绝了幕府开出的5000石的俸禄。

    而这一次终于给德川家光抓住了机会,举起了“清寇来袭”和“桦太出阵”两面政治上无比正确的大旗。

    这下由比正雪不能再拒绝幕府的延揽了——日本都国难临头了,你这个“集和汉各家兵法于一身”的大兵家怎么能躲着不出山

    而且幕府提出的招募浪士出征桦太岛的方针,也很合由比正雪的胃口,因为他本来就是一群浪士捧起来的。

    所以这位“大浪人”也不在端着架子,欣然领命,开始在伊达忠宗、松平信纲的协助下招募和组织桦太军了。

    桦太军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因为这年头浪士太多了,如果随便什么人都招进来,5000人的额度可不够。

    因此由比正雪和他的得意门生们就得挨个考核,以确保招入桦太军的浪士个个都文武兼备,而且能够耐得苦寒。

    人员招募完毕后,当然还得装备和训练。浪士不是武士,不可能让他们自备武器马匹,所以得由德川幕府负责。

    忙活到庆安四年的四月,也就是西元1651年6月,总算是万事皆备了。

    今天就是伊达忠宗和由比正雪登城向德川家光辞行的日子了!

    “正雪!”德川家光没有太多的气力可以和由比正雪废话,所以一上来就直入正题了,“本官以将军之名,准许你使用楠木苗字,从今日起,你就是楠木正雪!希望你不要让楠木之名蒙羞!”

    这可是个大恩!

    由比正雪是农民出身,自称是拥有楠木氏血统的今川家臣由比正宣之后,后来拜在江户著名兵家,据说是楠木正成末裔的楠不传(楠木正辰)门下,后来又勾搭上楠不传的女儿(楠不传无子),当了上门女婿(婿养子),并且在楠不传死后自称楠木氏的正统传人。

    但是这个楠木氏没落太久了,在室町幕府时代又一直处于反抗幕府的地位上,所以家谱传承都很不正规,楠不传是不是西贝货都难说何况正雪

    所以正雪一直以来只敢自称“由比”,不敢以“楠木”苗字行世。

    现在有了德川幕府背书,他的楠木就算名正言顺了,而楠木家也很有可能在他手里复兴!

    这样的大恩,楠木正雪是必须报答的,要不然就是砸了楠木党的忠臣招牌!

    看见楠木正雪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家光知道自己终于能安心死去了......因为会有许多无主的浪士下去陪他的!




第748章 鳌拜去抗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大清顺治五年五月,就在日本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逝世的半个月后,大清盛京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终于结束了漫漫旅途,抵达了位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的奴儿干新城。

    奴儿干新城位于黑龙江北岸,距离黑龙江的入海口大约有70里,是一座挨着黑龙江北岸的滩头修建的土木结构的棱堡。

    堡垒是三角形的,一边沿着黑龙江的河滩,另外两边都有宽两丈深一丈的壕沟护卫。三角形棱堡的三个角上都有一座凸出的棱形实心炮台,炮台上安放着神圣罗马帝国或是意大利生产的6磅青铜炮,全都是日斯巴尼亚大帆船运来的原装货。

    在棱堡南面的黑龙江边上,还修建有港口和市集。现在正是夏季,是黑龙江入海口一带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奴儿干城周围的索伦人部落会将毛皮、东珠、人参,还有其他什么能卖俩钱的山货送到奴儿干市集上贩卖。来自关外九旗和镶绿旗的商人,则会利用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的水路,将粮食、食盐和铁器运到奴尔干城,用来交换索伦人的特产。

    还有十来条由说山东话和徽州话的朝鲜商人经营的3000石鸟船,从顺治四年开始就跑起了奴儿干——海参崴——釜山航线。

    这些商船往往是夏季由釜山北上,将布匹和百货杂物运到奴儿干都司,然后再将毛皮、东珠和各种药材运去海参崴。在海参崴港卸下毛皮、东珠,再装上更多的药材(人参、鹿茸、虎骨什么的),运去釜山。一年就跑一个来回,但是赚到的钱绝比跑北洋航线多几倍!

    正因为有了这些“朝鲜鸟船”,奴儿干城的港口和商市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繁荣起来了。原本被人当成苦寒之地的所在,现在因为太平洋毛皮、珍珠贸易的带动,变得日渐繁华了起来。

    “呵呵,穆里玛,你干得不错啊!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也阔起来了!”

    站在奴尔干三角城堡的城墙上,看着下面繁荣的市集和码头,多铎挑起大拇哥夸赞起了穆里玛。

    穆里玛哪里敢居功,“王爷,您可真是折煞奴才了,这哪是奴才经营出来的这全是皇阿玛和王爷您高瞻远瞩,联络了日斯巴尼亚人,这才让奴尔干繁荣起来的。”

    “有功就是有功,”多铎一摆手,“有什么好谦虚的本王行事赏罚分明,一定上奏为你请功。

    鳌拜!你兄弟干得不错,你的索伦骑兵练得怎么样了不会让本王失望吧”

    鳌拜自打被哥萨克人打败后,就在忙两件事儿,一是埋头整顿黑龙江沿岸的防务。除了奴儿干堡垒外,还修建了伯力堡垒、瑷珲堡垒、拉哈苏苏堡垒、海兰泡堡垒等四大堡垒,还在松花江附近的阿城修建了城池,作为黑龙江昂邦章京的根本之地。

    第二件事则是编练索伦先锋营。所谓的索伦先锋营,就的鳌拜之前向多尔衮提出的专克哥萨克的新式骑兵,不披甲,不骑射,而是装备骑枪、火绳枪、马刀和伊犁良马,采取下马射击,上马冲击和集团冲锋的战术。

    一开始的时候,这个索伦先锋甲喇的编制只有1000人。但是后来黑龙江沿岸的索伦部落的壮士都踊跃投军,而且瓦剌蒙古和日斯巴尼亚人又送来了足够数量的伊犁马以及火绳枪。所以多尔衮就批准了多铎、鳌拜提出的扩充索伦先锋甲喇的计划,将编制扩充到了3000人。

    现在第一批招募的1000名索伦骑兵,已经完成了训练,组成了2个牛录,都跟着鳌拜,一块儿到了奴儿干城。

    而多铎和鳌拜都跑奴儿干城来的原因,则是接到了朝鲜王国的密报,说日本德川将军正计划大举入侵苦兀岛——这事儿在日本闹得沸沸扬扬,在壬辰倭乱后就非常关心日本动向的朝鲜王国当然得知了消息,所以马上就通知了盛京的将军府。

    多铎一听日本人又要来和大清国抢毛皮,当然不能答应了,于是就命令鳌拜立即率领1000名索伦骑兵到奴儿干城,自己也亲自离开盛京到奴儿干城坐镇。

    “王爷放心,”鳌拜马上拍着胸脯保证,“奴才的1000索伦骑兵都是练了又练的精锐,足可以抵挡3000日本兵!”

    他现在也不敢说大话了,不敢吹什么一敌十,能一敌三就很不错了。

    “如果上库页岛的日兵超过3000呢”多铎问。

    “那也不怕,”鳌拜道,“奴才的索伦兵都是猎户出身,又习惯苦寒,可以在库页岛上和日人游斗。”番薯

    多铎点点头:“那可就要辛苦你了。”

    “奴才不怕苦,奴才只要能为大清,为皇阿玛,为皇上办事,就是死也不惧!”

    鳌拜的话说得漂亮,多铎满意的点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本王会在奴儿干城这里坐镇,如果库页岛上的日兵太多,一时难以取胜,你就设法拖延,等到明年索伦骑兵全部训练完毕,本王就亲自带着他们上库页岛!”

    他顿了顿,“另外,本王还带来半个红夷小炮牛录,一共3门红夷小炮,你带着他们一块儿上岛。”

    “喳!”鳌拜连忙领命。

    多铎又问:“上岛的船有了吗”

    穆里玛接过问题,回答道:“回王爷的话,船已经备好了,一艘日斯巴尼亚人的帆船,还有两艘朝鲜商船。”

    “岛上有人接应”

    “有,有,”穆里玛说,“岛上的赫哲人、费雅喀人和阿伊努人一直向咱们上贡貂皮,而且费雅喀人的族长还和王爷有亲。”

    “有亲”多铎笑道,“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吧”

    穆里玛笑说:“那也是亲戚啊!”

    “行啊!”多铎点点头,“那就弄点布匹、铁器送过去,也算亲近一下。”

    爱新觉罗家在东北老家这里亲戚多啊,三大姑,八大姨的,掰着手指头算一算,那有头有脸的都能攀得上一点亲。就算攀不上亲,那也是东北老乡,往上数个两三辈人,说不定还一块儿在老林子里打猎呢!

    这个关系,罗刹国和日本国就没有了,所以鳌拜的人上了库页岛是有主场优势的!

    ......

    “洪兴四年四月,日本国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去世,5000日兵由楠木正雪率领,分三批海渡苦兀岛......这是大元帅府转上了的奏本为什么不是礼部”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东暖阁。

    朱大皇上正在主持例行的两府合议,今天照例有16件大事要讨论,而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出兵苦兀岛。

    这事儿......应该是由礼部上报啊!而且也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事儿,大明总不能发兵苦兀岛去抗日吧

    “陛下,”大元帅府军师李岩回答道,“大元帅府觉得,这是咱们收复琉球国的机会。这琉球国一直都是天朝藩臣,却被日本国的萨摩藩攻占,如今名义上奉我天朝,暗地里却被萨摩藩掌握,实在有损天朝威严。

    现在安南、暹罗、真腊、老挝全都已经签署了《宗藩条约》,在东南海上的大明藩国中,就只剩下琉球、苏禄、勃尼三国没有签约了。”



第749章 让噶尔丹来上小学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纪坤自作主张在暹罗进行的外交威压行动,现在已经产生了连锁反应,真腊、老挝两国也不敢再对抗天朝。也没法对抗了,他们都在大明的静海、金瓯两镇,安南、暹罗两藩国的包围之中了。

    所以在洪兴四年春节的时候,真腊、老挝的朝贡使团就到了南京,要求和安南、暹罗一样签署《宗藩条约》。

    朱慈烺当然要满足这两个友好邻邦的这点要求了,所以就让老挝的使臣签了“格式条约”——他对老挝没啥要求,都是大山,压根没几尺平地,割地的刀子都不知道往哪儿切

    至于真腊,朱慈烺则是一刀下去砍掉了九龙江平原和金瓯角,就是历史上真腊人丢给越南人的那些地盘。现在就由金瓯、静海两军瓜分了,金瓯军拿了大头,静海军拿了个小头。

    除了安南、真腊、老挝和暹罗之外,在洪兴四年春节的时候,还有勃尼、苏禄、琉球三国使臣到南京朝贡。

    这大概也是暹罗回归的连锁反应吧

    不过勃尼、苏禄和琉球三国并没有签署《宗藩条约》,也就是说,他们还不是大明天朝的“合法藩国”。

    现在朱慈烺正将大明对外的体制从朝贡体系向世界帝国体系转变,而《宗藩条约》则是大明世界帝国体系的法律依据之一。凡是签署条约的国家,在享受大明保护的同时,都要承担维护大明世界帝国的义务。

    世界帝国不是给他们这些小国搭便车的,他们也必须要向天朝尽义务。所以对于天朝暂时无法庇护的小国,或者不愿意履行藩国义务的小国,朱慈烺是不会和他们签约了。

    但是将勃尼、苏禄和琉球三国拉入大明世界帝国,也是两府重臣们的共识。

    “军师,”朱慈烺摆弄着驻日本大使的奏本,斟酌着问,“你是想利用日本在苦兀岛兵败的机会,解决琉球问题”

    李岩回答:“陛下圣明,臣就是这么想的。”

    “但是控制琉球国的是日本国的萨摩藩,”朱慈烺说,“萨摩藩是不可能参加苦兀岛之战的......难道我们要为了琉球弹丸之地和日本萨摩藩开战吗”

    朱慈烺倒不是害怕打不过萨摩藩,而是担心琉球之战很可能成为日本走向开国的转折点。

    而日本一旦开国,早晚会变成大明在东南海上的一个强敌!

    虽然日本开国是时间问题,但是能够推迟就不应该去加速,如果能推迟个三五十年的,日本和中国之间可就拉开代差了。

    “陛下,”李岩又说,“如果您不愿意和日本国的萨摩藩开战,也不妨趁着日本在苦兀岛兵败的机会把军队派上琉球国。现在琉球是一国两属,萨摩藩可以派兵,咱们为什么不能派”

    “陛下,”户部尚书郑芝龙道,“其实咱们拿下琉球国并不会引发和萨摩藩的交战......和咱们相比,萨摩藩的那点实力不值一提啊!而且咱们进入琉球国,也不等于要把萨摩藩排除出去,咱们和萨摩藩是可以共存的。”

    “共存”朱慈烺皱着眉头,“如何共存”

    “可以在琉球国土地上搞一个贸易港,”郑芝龙道,“然后发包给萨摩藩管理。这样萨摩藩有利可图,就不会把事情闹大,引起幕府的注意了。”
1...224225226227228...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