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而纪坤却觉得应该把南洋的水搅搅浑,拉英国入局,让英荷两国狗咬狗,大明再从中挑拨离间,说不定就能把巴达维亚和马六甲都捞手里了......拿下了马六甲和巴达维亚,大明在南洋方向上才算圆满了。

    那里可是早年旧港宣慰司的领地,那么要紧的地方,建几个堡垒,架上几门大炮,布置上几条战舰就能拦路收费的好地方,咋就弄丢了呢

    ......

    英格兰共和国,伦敦市,国务会议大楼。

    英格兰共和国现在还没有护国主或是护国公,虽然有不少人私下这么称呼奥利弗.克伦威尔。可是他现在的正式官职是国务会议主席,克主席是也!

    不过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还在积极要求进步——当了国务会议主席的人还那么努力向上,真是太感人,太励志了!

    而阻挡他这个主席进步的那些人,则和十年前反对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其实是一批人。现在那些人一定都在想念查理一世那个昏君,因为克主席比昏君凶狠多了。

    在成为国务会议主席前,克伦威尔已经三次对议会进行“清洗”了,第一次驱逐了议会中试图和国王和解的长老派中的首脑。

    第二次则是克伦威尔的心腹托马斯.普莱德率军率部包围议会,并对议会下议院议员进行甄别,在总共489名下议员中甄别出了71个好人,还有83人在改正错误后回到了议员队伍当中。只剩下154人的议会下院因此被人称为“残余国会”。

    第三次则是在处决查理一世后,由克伦威尔控制的下议院宣布自己是人民的代表,英国最高权力的来源。然后下议院宣布废除上议院并废除君主制,建立英格兰共和国。

    不过克伦威尔对残余议会议员的表现仍然非常不满!

    这些该死的议员实在太反动,太顽固了......国王都死了一年多了,他们居然还对斯图亚特王朝念念不忘!

    到现在都不曾有议员联名恳请他这个国务会议主席早登大宝,成为英格兰的国王!

    他们这些人在等什么难道不想用一个进步的克伦威尔王朝去替代一个反动的斯图亚特王朝

    正一个人在办公室里面生闷气的时候,门外传来了秘书的声音:“主席先生,是我。”400小说

    “进来。”

    一个英俊高大的青年推门进来,向克伦威尔鞠了一躬:“主席先生,外交部长格雷勋爵求见。”

    “什么事情”克伦威尔用相当威严的声音问。

    “中国大使想和格雷勋爵见面。”

    克伦威尔一愣:“什么瓷器大使卖瓷器的”

    “不是瓷器,是生产瓷器的那个东方大帝国的大使想见格雷勋爵。”

    “什么”克伦威尔怔了下,“中国大使快请格雷勋爵进来。”

    “遵命,先生。”青年鞠了一躬,转身出了门。

    没一会儿,就看见一个风度翩翩的老年贵族走进了克伦威尔的办公室,也恭敬的向英格兰共和国的主席鞠躬行礼。

    “坐下吧,格雷先生。”克伦威尔笑着说。

    格雷勋爵在克伦威尔对面的一把椅子上坐好,然后取出两封卷成长条状的信函,摆在了办公桌上。

    克伦威尔展开其中一封,上面一堆水墨方块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主席先生,这是译稿。”格雷勋爵将另外一封信函交给了克伦威尔。

    “这是......法语”克伦威尔端详了一下,“这是用什么笔写的看着真奇怪。”

    这是用一支徽州狼毫毛笔写得法语信函,字迹瘦硬,笔法外露,用上了瘦金体的技法。

    瘦金体的法语,克伦威尔当然是第一次见了......说实话,看不大懂。

    克伦威尔是懂法语的,但是这些瘦金体法语写得颠三倒四,完全不顾及什么语法,虽然克伦威尔认识大部分的单词,但是组合在一起他实在看不大明白。

    “什么意思”克伦威尔没有办法,只好承认自己学问不够,不认识法语了。

    “主席先生,”格雷勋爵道,“这是中国大使纪先生的亲笔信,他想请您派遣代表去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共同讨论中英建立邦交,以及中荷葡英四国共同维护马六甲及东印度群岛一带安全和自由贸易等问题。”

    克伦威尔没想到格雷勋爵那么有学问,“勋爵,你真能看懂”

    “看不懂,”格雷勋爵回答道,“我是问了送信来的荷兰外交官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

    “那我们应该派人去吗”克伦威尔对于同荷兰交往心存疑虑。

    一方面是因为荷兰是英格兰海上的劲敌,一方面则是因为被克伦威尔砍了脑袋的查理一世的女儿玛丽.亨利埃塔就在荷兰,还是奥兰治家族的首领威廉三世的母亲,也就是奥兰治-拿骚家族的摄政。

    虽然奥兰治-拿骚家族被荷兰议会压制,但是人家实力还在,故旧家臣一大堆,可以说是“克伦威尔王朝”的心腹大患!

    “应该派人去,”格雷勋爵说,“和东方的贸易对于振兴英国经济很有好处,这几年中国已经结束了闭关锁国,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和外国进行贸易,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另外,我们正好趁机和维特家族的人商量一下应该如何打击奥兰治家族......”




第746章 买!买!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西元1651年4月,荷兰共和国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城内突然出现了一群来自中国的土豪,也就是纪坤率领的大明使团。

    大明使团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大明采购团了。从中国出来的这一路,纪坤等人还是比较节约的,并没有大肆采购。但是一到阿姆斯特丹这个17世纪国际资本主义的中心城市,纪坤等人终于不再等待,开始挥金如土了!

    真是挥金如土啊!朱慈烺交代给纪坤使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采购!

    他们这一次可是带着30万两黄金离开南京到欧洲来的!

    这30万两黄金可都是从皇家商会的账户上拿出来的,都是朱皇帝的私房钱啊。

    为了将这30万两安全的运到荷兰,朱慈烺派出了5条万石大船(黄金不能放在一艘船上),还派出了500名押运的官兵(其中半数是海军)。

    另外,还有一个专门负责采购的团队,由那个在扬州投靠朱皇帝的“老西盐总”的大管事云上谦负责。这个云上谦投了朱皇帝后一直负责商业上的事情,先是在盐商银行任职,后来又到了海商银行,在出国之前是银行的总行经理。现在则负责30万两黄金的大采购!

    采购的清单是朱慈烺亲自拟定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最大大的项目是船!要阿姆斯特丹船厂出品的800吨级的战舰或武装商船——这个时代最大的战列舰是英国海军的“海上君王”号战列舰,载重1683吨,拥有102—104门大炮,这是1637年建成的。不过这种级别的战列舰属于非卖品,是不可能摆在阿姆斯特丹商人的货架上的。

    所以跟随云上谦的南京船厂的一个名叫孙兴的大匠就挑中了1条可以装备44门火炮的风帆战舰“飞翔”号,不是新船,而是搁在船坞中维修的二手货,属于荷兰省海军(现在没有统一的荷兰海军了,只有省海军)。通过范.迪门当中介,以2.5万两黄金的代价拿下。

    买了船当然还需要船长和水手,纪坤还以5000两黄金的代价雇用了一个名叫戴维.琼斯的荷兰船长和他的手下的几十名船员,负责将这艘“飞翔”号开回大明帝国的上海市。为了防止这艘战舰在途中“哗变”,水师学堂毕业的辽东籍的军官谢旬还带着120名大明的水师官兵上了船。

    另外,纪坤还出高价向阿姆斯特丹的几间船厂购买了几套战舰和武装商船的图纸,以及五十比一的仿真模型。

    除了船,火炮也是重点采购的对象。不包括安放在“飞翔”号上的44门舰炮,访欧使团还购买了一批由荷兰资本家在瑞典生产的铸铁炮(荷兰没有好的铁矿),都是野战型号的重炮,8门24磅“二分之一加农炮”和8门12磅“四分之一加农炮”。按照计划,每个型号都会有6门组成一个炮兵连,余下的2门用于测试和仿造。

    如果24磅铸铁炮和12磅铸铁炮能够仿造成功(中国的铸铁技术不算太差,有许多自产的铁炮,但是良品率不太理想),那么明军野战部队就能形成3磅青铜军团炮,12磅和24磅重型铸铁炮组成的火炮体系了。其中的3磅炮用来杀伤敌方的步兵,12磅炮则是压制火炮,可以在远距离轰击对方的炮兵阵地,而24磅炮则是攻城火炮。

    这可是古斯塔夫二世的野战炮兵体系,经过三十年战争的检验,是这个时代欧洲的主流。

    另外,大明使团也采购了5000支荷兰生产的燧发枪。天天看小说

    在欧洲,燧发枪已经开始取代火绳枪了,在大明那边也已经有不少作坊开始仿造燧发枪,但是质量还是不尽人意。

    所以朱慈烺派出的使团就向阿姆斯特丹的几家大型兵工厂大量订货,同时派出随团而来的大匠和军官去“监造”(偷师)。

    当然了,使团也会要求厂商提供正规的图纸,还会顺便拐带几个荷兰的工匠。

    不过即便拿到了图纸,拐到了工匠,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足够多的燧发枪。所以这5000支的“荷兰造”正好用来装备8个燧发枪营(会配上套筒刺刀),用来进行演习和摸索新战术。

    船只、枪炮以外的第三个大采购的项目则是书籍,不管是宗教类的,哲学类的,技术类的,文学类的,地理类的,历史类的,有一本算一本,凡是在阿姆斯特丹能买到的书籍,全都买上一套。运回国内后,再由同文馆的主事宋应星和朱慈烺本人来决定什么书要立即翻译并且出版,什么书暂时不必出版。

    机器设备也是一个采购大项,不过这年头机器工业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欧洲这边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水利机械。纪坤也不管那些东西在中国有没有反正看见就买,各种用途都买几套,不过不买二手的,全都是一手的,价钱都好说,但是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有包安装,包维修,包传授操作技能的三包服务。所以荷兰的厂商必须派出工程师和技工去中国,费用当然是朱慈烺出了。

    而且纪坤还奉命提出要求,派去中国的工程师和技工要尽可能年轻未婚......

    产于法国的佩尔什马也被纪坤大量采购,这是一种重型挽马,虽然不如夏尔马那么巨大,但是肩高也在五尺三寸到五尺五寸之间,身躯虽大,但动作灵活敏捷,性情温和,非常适合用作军用挽马。而且因为法国这边贵族庄园数量很多,所以佩尔什马的种群很大,也容易购买。所以纪坤就请富凯帮忙,买了400多匹佩尔什马,全都送到了阿姆斯特丹。

    另外,纪坤还依着朱慈烺给出的清单,采购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从文具到实验器材,再到日用百货,钟表玩物,呢绒衣物,应有尽有。

    由于采购的东西太多,一条“飞翔”号根本装不下,所以不得不另外雇用了3条七八百吨的武装商船,跟着“飞翔”号一块儿返回中国。

    不过现在“飞翔”号和另外3条帆船都还没启程,因为从欧洲绕过非洲再穿过马六甲海峡到东方的航线不仅遥远,而且非常危险。即便有4条武装帆船也不大保险,所以纪坤准备拉上英国访华使团乘坐的船只,一块儿返航,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英国主席克伦威尔的代表格雷勋爵在5月份初的时候就带着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总督托马斯.布朗,一同抵达了对他们充满敌意的阿姆斯特丹。

    英国和荷兰两国的矛盾由来已久,现在虽然没有翻脸,但是双方都在磨刀霍霍。纪坤在这个当口把英国引入南洋,真不知道是为了“和平”和“自由贸易”,还是为了在南洋点燃战火

    虽然英荷两国的战争即将爆发,但是中、荷、英、葡(是若昂四世的代表)在阿姆斯特丹的谈判还是比较愉快的。因为谈判并不涉及什么核心利益,只是确定了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总督,澳门葡萄牙人总督等要员一起前往南京,和大明皇帝本人一起商量怎么合理分配在南洋群岛及其海域的利益......



第747章 德川家光可以放心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当中国“采购团”和英国使团的船队离开欧洲大陆,踏上漫漫归途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也正在发生一件将要改变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日本国,江户城。

    第三代德川将军家光病入膏肓了,他在去年冬天就卧病在床,熬到庆安四年的四月,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不过他还舍不得抛下自己的继承人,“笨公方”德川家纲而去,所以还吊着最后一口气,等着一件可以消弭乱世之源的大事完成。

    这件大事就是“桦太出阵”,也就是入侵中国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苦兀岛!

    不过德川家光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破坏世界和平的侵略者,也不认为桦太岛属于他眼中的中国,也就是大明。

    大明放弃苦兀岛都那么多年了,而且和苦兀岛隔海相望的大陆土地都是大清国的地盘,和大明隔那么老远的,别说八竿子打不着,就是八百竿子也打不着啊!

    而且他也不是真的打算占领桦太岛全岛——说实话,这个桦太岛虽然被画上了《日本全图》,但是到底有多大,上面到底啥情况,德川家光这个日本统治者是一点都不知道的。他只知道那个地方气候寒冷,比虾夷岛还要冷,根本种不了水稻。

    种不了水稻就没有“石高”,没有“石高”就没有稳定的收入,而且也不能赐给武士当知行地。

    另外,家光也知道除了一点价值不高的皮毛和不知道在哪儿的黄金,桦太岛上就没别的值钱的东西了,也没什么贸易可以做。

    这整个就是一荒无人烟的破岛,面积再大,价值也相当有限。如果没有人要,派几个人上去圈一下,画在《日本全图》上大家开心一下也挺好。

    可是真要为了个大荒岛大打出手,那可就不是明君所为了。

    但是明君家光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却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出兵桦太岛!

    而且还为了“桦太出阵”的事情准备了一年多,还从幕府金库内取出了大笔金银,用做“桦太出阵”的军费。

    据说是为了进行持久战和体恤各藩,德川家光尽可能缩减了各藩需要承担的兵役,同时花钱招募在江户、京都、大阪等地浪荡的“无主之士”约5000人,将他们组成“桦太军”。

    所以这段时间,江户城下町的治安都好了不少,街头穷困潦倒的浪士也稍微少一点了。

    而最让德川家光感到安心的,则是将号称“集和汉各家兵法于一身”,还自称是楠木正成正统传人的“大浪人”由比正雪请出来担任桦太出阵的第一军军大将。

    身体明显消瘦,一脸死气的德川家光这个时候正有气无力的坐在七宝之间内,由两个小姓搀扶着,还有一个小姓正在替他化妆,以便让他看上去不那么像一个将死之人。

    他的亲弟弟保科正之跪坐在一侧,正在吞吞吐吐的报告着即将成为将军的德川家纲的考试成绩......

    “少主算学考分是低了一点,但是比上一次还是有所进步的,以后只要多多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1...223224225226227...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