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这样不好吧”看着跟个猛张飞似的孔胤正摸着自己的大胡子,“咱们还是应该以德服人啊!”

    到底是衍圣公啊!

    钱谦益、朱之瑜、黄道周、王夫之都松了口气。

    “衍圣公,你说咱们要怎么以德服人”史可法问。

    旅顺口这里有许多“德”,最小的3磅,最大的24磅,就不知道那个尺寸的适合贾布斯了。

    孔胤正憨厚的笑道:“贾布斯这个奸商以为咱们要的是竹简,可实际上咱们要的是竹简上的文字。咱们不如派个人假装掌眼的先生去鉴宝,一根一根的看,把竹简上的文字全部记下来......这至宝不就到手了”

    原来这就叫以德服人啊!

    钱谦益、朱之瑜、黄道周、王夫之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谁去合适”孔胤熙问。

    “我去吧!”纪坤自告奋勇,“我记性好,过目不忘。”

    王夫之也道:“我和纪春帆一起吧......两个人一起记总比一个记保险。”

    这一屋子都是学霸,记性都好。不过钱谦益、朱之瑜、黄道周他们仨都上年纪了。孔胤正看在又太像强盗,所以最合适的就是纪坤和王夫之,他们都是三十来岁的年纪,记忆力还没衰退呢!

    不过就算他们俩的记性不好也没关系,因为贾布斯贾大老板是大大的忠商,会让他们俩把《子论格物篇》全篇的内容都给抄回去慢慢研究的!

    “抄,尽管抄,抄回去叫几位大儒们好好瞧瞧,”明清互市的贾乐市行内,贾布斯指着铺满了一整张桌子的竹简,笑着说,“这道理要是真的,那竹简就假不了啦!”

    “对,对......”王夫之小心的拿起其中一支竹简,看着上面的“子贡问曰:归纳何以推理”,然后又拿起写着孔子回答语句的竹简,看了又看,口中喃喃道着,“假不了,假不了......这怎么可能是假的谁能造得出这样的假”

    纪坤眉头紧紧拧着,他已经看出竹简是伪造的了!

    他本就喜欢收藏古董,对于春秋战国的竹简、玉器、青铜器都有涉猎,这些年见过不少真东西,就从没见过一桌子竹简,看着破烂,但是却可以把每个字儿都认全了的竹简——两千年了,虫蛀水浸的,一个字儿都抹不掉好像也没遗漏散失的.....这多尔衮倒斗的水平也太高了吧挖坟盗墓的活儿可不容易干,一不小心就会损坏古物,那么完整,就是祖祖辈辈干这个的也很难做到!

    “这个......怎么卖”纪坤当然不能点破,朱皇帝和他打过招呼了......

    “卖什么呀”贾布斯叹了口气,“不卖了,不卖了......刚刚收到王爷的来信,说是蓬莱的格格想要这批竹简,让额派船送去。你看看,这明明可以卖到上万两银子的东西,就被格格要去了,真是太可惜了。”

    “蓬莱的格格”纪坤问,“是东莪格格”

    “对啊!”贾布斯唉声叹气,“许是格格听说大明的皇爷想要这部分竹简,就给皇阿玛写了信,把竹简要去了,真是女大不中留啊!你们现在就抄吧,想怎么抄都行!”




第709章 太学自习班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纪坤已经明白了!

    原来自己和钱谦益、朱之瑜、王夫之他们大老远跑一趟不是来买遗宝的,就是来鉴定和抄书的!

    只要他们把《子论格物篇》抄回去,并且鉴定成孔子遗篇,那就再也别想看一眼“原件”了。这玩意不真,所以不能多看,多看了一定露马脚,到时候怎么说

    因此朱皇帝早就安排了后招,让东莪格格出面把所谓的原件要走——东西一归了格格,那就是她的陪嫁了,以后就直接送进皇宫收藏,别人就再看不着了......说不定还会制造什么火灾水灾的,直接把证据给灭了。

    证据一灭,《子论格物篇》就假不了啦!那么《子论格物篇》就能加入四书五经,以后就是五书五经了!

    而且《子论格物篇》并不是用来宣传至圣政治理想的,而是用来格物寻道的。打开的是儒家寻求大道的大门,一列入五书,成为儒家经典,那就等于为天下读书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格物致知之学的大门......以后天下读书人都去钻研格物致知,就再没人去造大明朝的反了,大明天下就能坚若磐石啦!

    洪兴皇帝真是高明啊!

    只是这么高明的格物致知的办法是从哪儿抄来的

    纪坤纪大才子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也只好先抄了再说。他和王夫之各自将一桌子的竹简抄了一遍,然后还交换着核对了一遍,确认一字不差,这才告别了贾布斯,回旅顺口城交差去了。

    ......

    “好好好,东莪这丫头倒是明事理的,她已经替朕把《子论格物篇》的原件索到手了,年节前就会一起带到老山宫里。”

    南京,紫禁城。

    朱慈烺已经得到了和硕公主东莪的奏本,今儿还拿到奉天殿东暖阁的两府会议上说了。

    在东莪格格的奏本送到之前,钱谦益、朱之瑜、王夫之他们已经用600里加急,将《子论格物篇》的抄件送到南京城了。两府重臣们全都看了,还都给朱皇帝上的恭贺的奏本——这可是“祥瑞”事件啊!

    至圣遗篇现世,而且还是《子论格物篇》这样的重要著作!

    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这就说明朱慈烺大大的有德——也不知道在曲阜倒斗的多尔衮有没有功劳没他去挖坟,这玩意好像也出不来啊

    户部尚书郑芝龙笑着说:“和硕公主心向大明,心向陛下,为陛下立了如此大功,应该重赏。”

    他这是在为女儿拉拢战友啊!

    郑茶姑这个皇贵妃总是比吴三妹这个皇后低了一级,如果能拉上东莪格格这个二号皇贵妃,那可就是两个皇贵妃夹攻一个皇后,这下就能势均力敌了。

    “的确该赏!”朱慈烺笑着点点头,“不过现在东莪还小,尚未入宫,朕也不方便赏她,就先记一功吧!”

    朱皇帝把这事儿往后一推,郑芝龙的人情可就淡了不少。

    他接着将话锋一转:“首辅,你觉得《子论格物篇》如何能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五书吗”

    “陛下,臣觉得《子论格物篇》足以自成格局,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四书五经。”紫琅文学

    “哦是吗”朱慈烺故作惊讶,“《子论格物篇》里面的学问可以和四书五经里面所有的学问等同”

    《子论格物篇》里面的东西其实挺杂的,朱慈烺的前生也不是搞哲学的,不过他对归纳、演绎、分析、推理、统计、概率、运筹这一套是非常熟悉的,对于实证主义的东西也比较熟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后世谁不知道),也懂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东西。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被他变成了“子曰”和“子贡问曰”,写进了《子论格物篇》,不过都没往细了说——有些朱慈烺自己也不是太懂,有些和金融分析关系紧密的,朱慈烺倒是能出本书来细说,但他也没那么干,这才开始呢,别那么高深。所以他就是开了一扇一扇的门。

    即便只开了门,这里面学问也大了去了!说《子论格物篇》盖过四书五经都不过分!

    不过《子论格物篇》的学问虽大,但是都停留在浅表,需要深入的发掘和研究。可以这么说,《子论格物篇》就是几十上百扇门,门后有什么,还需要明朝的大儒小儒们自己去挖掘——挖掘到什么,那就是大哲大儒了!

    “陛下,《子论格物篇》的学问当然是极大的,但是和四书五经上的学问又不一样。”魏状元到底是状元,智商还是高的,已经看出一点门道了,“四书五经是把学问吃透了,只要读通了,就是一代鸿儒。但是《子论格物篇》中的学问,都是刚起了个头,每一条都可以说暗含天机,需要花大功夫去穷究其理的。如果要做学问,那么就应该穷究《子论格物篇》中的每一条!”

    那是啊!

    那些子曰都是西方历史上的大哲总结出来的,每一条展开了都是一门学问。

    而这些学问本身又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工具——也就是格物致知的方法和工具!

    往深了研究,简直是无穷无尽。

    相比之下,儒家的政治学和道德伦理,能有多深的功夫而且这些学问已经给一代代的儒研究了2000年,还能有多少东西可以挖掘

    “首辅言之有理!”朱慈烺笑着道,“既然《子论格物篇》现世,又有那么大的学问,那就应该穷究其理......朕以为,这太学和大学士,就应该将《子论格物篇》作为治学之本!

    至于四书五经什么的,都治了那么多年了,也差不多了。”

    朱慈烺是想把太学变成一个研究《子论格物篇》的国家级研究机构!而大学士,则是研究《子论格物篇》的学者,而不做学问只做官的官僚。

    “陛下,那太学生还招不招了”工部尚书李明睿现在和钱谦益是一党,钱谦益不在南京,他自然要替南人谋利益。

    太学可不能光做学问!也得招太学生啊!

    “招啊!”朱慈烺笑着,“找来后就学《子论格物篇》,再开个算学、格物学......另外,击剑和火枪也是要学的!”

    太学这就变大学了!

    不过不是后世那种重视专业培训的大学,而是一所进行通才教育的大学。

    “陛下,”李明睿追问道,“那太学生要怎么招呢”

    “考试!”朱慈烺道,“考《子论格物篇》和算学......朕编了一本《新算学》,也没多难,就和《子论格物篇》一块儿印个几十万册,然后下发到各州府的教育司,再由教育司散发给读书人自习。”

    哲学、算学这种东西是讲天赋的,天赋足够,自学也能有所小成。朱皇帝现在没那么多老师可以用,那就把教材发下去让人自习个一两年,然后通过考试将其中的佼佼者选出来——保管都是智商130以上的聪明人。

    然后就继续发教材让他们自学......这个大学也算不负责任到家了,整个一自习班啊!

    他顿了顿:“至于大学士......可以称太学大学士,置七人,共管太学,七学士下再置司业、主事负责俗物,再设博士、教习负责教授学生。至于七学士之产生,朕的意思也是考试,由朕出题来考!”



第710章 太学可不是凡人呆的地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老师,好消息!皇上下诏开太学了!”

    “老师,这下可好了,咱们江南士子终于可以凭本事考了!”

    “老师,皇上还下了大诏,要公开招考鸿儒去太学穷究《子论格物篇》,这《子论格物篇》到底是什么东西”

    “是啊,考太学也得懂《子论格物篇》,而且还要懂什么《新算学》,这都的什么呀”

    在南京汤山温泉钱谦益的大宅里,昨天才回京的礼部尚书钱谦益就被一群上门拜访的弟子给围起来了。这些围着他的弟子都是“举人”,也就是没考上崇祯十八年的末班进士,又不愿意低就一个地方小吏,全都伸长脖子等朝廷恢复高考,不,是恢复进士科。

    现在进士科没有,有个太学科也不错了!只是这太学科考试不考八股文章和四书五经,而是考什么《子论格物篇》和《新算学》,这是什么呀

    “《子论格物篇》的学问大了,”钱谦益拈着胡须,“老夫一时也说不清。对了,这个《新算学》是什么”

    “老爷,”跟前钱谦益出来见客的柳如是早知道会有人问这个,已经将一本《新算学》准备好了,双手递给了钱老头,“这就是《新算学》,都是西洋人的算学,还有《几何原本》上的学问,妾这些日子自习了一点,也不觉得很难。”

    不难

    那得看对谁而言!高智商的理科生学起来当然不难——看看柳如是的大额头就知道这女人智商不低,如果没理科的那根筋,非得恨死朱皇帝不可!

    “是吗”钱谦益接过《新算学》,厚厚一本,沉甸甸的,翻了几页,“的确不难,自习起来应该不费劲。”

    不难......他才看了几页难得让人抓耳挠腮的内容都在后面!而且进了太学以后,还会有《高等新算学》在等他们去自学!

    当然了,钱谦益也聪明。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搁在后世至少是高考全国卷720分以上,还是裸分!对他的大脑而言,《新算学》肯定不算难了。

    “老师,”松江知府罗大公也来了,他是进京向朝廷报告“日斯巴尼亚误会”的,“这个《新算学》学生也看了,虽然不是特别难,但是要自习也不容易。”

    罗大公虽然是崇祯十八年的状元,但是他这个状元是“加分状元”,他的真实水平连“同进士”都不一定有,朱慈烺给他加了至少100分,这才当了状元。

    所以在他看来《新算学》有点难了——他当然能看懂一点,他懂西学。因为徐光启的推动,上海的士大夫比较流行研究西学。罗大公也敢过时髦,在当了上海知县,负责上海商埠工作后,又更加深入学习了西学。他现在都能说一点法语和荷兰语了。

    在他看来《新算学》上的内容是由浅及深,浅的还能自习,深的就必须有先生教授了......这要能自学学会,那就不是一般的聪明了!

    “总归是考!”钱谦益将《新算学》交给了柳如是,笑着对他的学生们说,“回去好好自习!到时候都考入太学,从太学出来,那可就是国之栋梁了!”

    “老师教训的是!”

    “学生这就去找本《新算学》自习......”

    “学生要考不上太学,誓不还乡!”

    都当太学是什么好地方......这些人哭的人子在后面呢!

    别说自习高等数学,就是高中数学要自习,也能把他们给难哭了——那可是自习啊!虽然没有老师教,但是有个皇帝会出难题偏题来考!

    除了数学超困难,哲学也不会容易的!一大堆搞脑子的问题等着他们,而且光会死记硬背还不行,还得有自己的见解,还得写出精彩绝伦的论文。

    一样会把人难哭了!

    而且太学还有末位淘汰!好不容易进了太学,最后给淘汰出来,又成了普通百姓,那可真是由奢入俭,都没脸回家见爷娘了!33

    当然了,朱皇帝还是爱惜人才的!

    能自习《新算学》考进太学的都不是笨蛋,淘汰下来以后也是有去处的。

    可以去孝陵卫边上的陆军讲武堂从军——讲武堂也有算学,但那个容易太多了,排队枪毙时代的数学题能有多困难

    如果不愿意从军,还可以去盐商银行、海商银行学做生意。

    ......
1...205206207208209...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