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如果不用,靠天人合一、天理人欲、致良知,靠人能慎独便为天地完人的这些套路能行吗

    或者,干脆不涉及哲学、科学,就靠手工工匠强行发展那又要怎么个强行法

    朱慈烺是有不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大多是理论,而且因为多年不用,许多已经模糊不清。即便拿出来也是零零碎碎的,在完全没有自然哲学体系的情况下,靠一群文盲工匠要怎么消化怎么吸收怎么强行

    给出个蒸汽机的原理,再狠砸个几万两白银,再给下面的工匠一个杀头的期限,哦,对了,还得把他们圈起来,免得他们去求助西方传教士......这样蛮干能够成功又或者,不杀头,完不成就打板子

    反正朱慈烺是不相信的,所以他开金手指,攀科技树的办法很笨,就是从基础开始,引入逻辑学、辩证法、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这一类的东西,将它们引入儒家,作为儒家格物致知的工具和方法。在他看来,按部就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捷径,而想要抄捷径走近路,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绕了远路!

    不过要把这套东西完美的接入儒家思想也不大容易,一方面朱慈烺自己的儒学功底不够深厚;一方面也没有一个很完美的切入点......直到多尔衮“曲阜倒斗”给了朱慈烺一个托古改制的机会。爱我电子书

    冒用孔子的名义改革儒学,可比朱慈烺自己跳出来和各种大儒辩法论道容易太多了!

    所以这两年,朱慈烺除了在忙活军务、政务,就在折腾自然哲学的这点东西。一部分是他凭记忆弄出来的;一部分则是翻译了西方的学术经典,从上面抄来的。

    光抄还不行,还得模仿孔子的语气将这些道理刻在竹简上,还得把竹简做旧——这事儿可让朱纯杰伤透了脑筋!孔子都死了2000年了,在地下埋藏了2000年的竹简应该是什么模样而且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竹简保存那么久

    朱纯杰完全不懂行啊!

    幸好被他找到两个懂行的,一个是封思忠,就是当过朱慈烺的领班侍卫,后来又改行学了炮兵的天寿山系统出身的封思忠。他家世世代代管皇陵工程的,对于陪葬品什么的极有研究,也知道怎么伪造古董。

    还有一个名叫李少游,字望虎,是李若琏的侄子,在北京的时候也是个纨绔,家里几代人都爱捣腾古董。他落难到了南京后,先是混锦衣卫,后来又混进了格致京学堂。一开始负责监视京学堂,后来又对西学产生了兴趣,学得还不错,现在是京学堂的老师了。

    朱纯杰找上这两人后,又在他们的介绍下,找到了南京古玩行的几个高手,总算凑齐了一套班子,可以为朱慈烺造假了。

    而朱慈烺又把翰林学士毕酒城、苏子文拉入了团伙——他们俩都是进士,又是朱慈烺的心腹近臣,完全可以代替孔子写“遗篇”。

    现在做旧的《至圣遗篇》已经一根根摆在了朱慈烺跟前,看上去挺像是出土文物的,但是有没有2000年,还真不好说。

    毕竟没谁见过2000年份的竹简啊!

    “能行吗”朱慈烺问。

    “应该......可以吧!”回答他的是李少游,二十四五岁年纪,长得有点油头粉面,看着就靠不住!

    朱慈烺又看了眼封思忠,已经官拜大元帅府炮兵司使的封思忠摇摇头:“皇爷,真行家是骗不了的!”

    “那怎么办”朱皇帝问。

    “有办法的,”朱纯杰道,“臣打听到钱谦益准备带纪坤北上,纪坤是个行家,而且还认识扬州的几个古玩行的高人。”

    “哦,”朱慈烺点点头,“你有办法”

    朱纯杰说:“皇爷,臣可以让人去和扬州古玩行的人说说,但是纪坤......他可不是很好说话。”

    “他是钱谦益的学生,如果他肯帮着咱们,就容易骗了......”朱慈烺顿了顿,“朕知道他要什么朕去和他说,一准是能成功的!”




第707章 淘宝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当钱谦益、孔胤正、朱之瑜等人率领的“淘宝团”乘舟泛海抵达辽东半岛南端的港口城市旅顺口的时候,这座新兴的商埠城市,正在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大建设。港口附近,到处都是正在开工的工地和刚刚落成的崭新房屋。

    整座城市不仅充满了活力,而且处处都显露出对安全保障的绝对信心!

    仿佛这座城市并不在大清国的虎口里面含着,而是摆在最安全的保险柜里似的。

    旅顺口这里本有南北两城,都是洪武年间传下来的古城,两城相距一百多步,北城驻兵,南城储物。后来清军在孔有德的引领下夺了旅顺口,并将其中的北城拆毁,只留下南城驻兵。而在明军再次北上,夺取旅顺口的金州半岛后,旅顺口的南城也被拆毁。

    随后,被任命为金州知府的张煌言和移驻旅顺的北洋外交通商大使沈廷扬,就开始在旅顺口的沿海平原地带开工建设新城。

    新城的外围城墙依着旅顺口沿海平原周围的丘陵山势修建,材质是旅顺口附近到处都是的木料和土石,也不怎么高大,靠着海岸线的一边也没修建城墙,总得来说算不得坚固,但是足以让生活在这道城墙保护下的人们足够安心了。

    因为旅顺口的安全,并不是寄托在这道城墙和八十多里开外的金州长墙(位于金州地峡,长约15里)上的,而是寄予驻守金州府的一个明军模范步兵师和以旅顺港口为本据的北洋水师。一个模范步兵师依托两道长墙和几个依着丘陵地形建设的堡垒,足够抵挡大清国的十万精锐了。而控制海路的水师,则能为旅顺口源源不断的运来物资和援兵。

    旅顺口安全有了保障,而地理位置有恰好位于明、清、朝三国之间,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还靠近大清国重点开发的东北地区,因此就迅速火热起来。各族各国的商人在这座城市当中交错往来。一队队的骆驼,一列列的车马不断往来于金州长墙和旅顺口之间。

    在旅顺口的海湾当中,更是停满了来自朝鲜、大明和大清天津卫一带的商船。偶尔还能看见几条西洋人的帆船,也不是什么大船,都是载重二三百吨的中小型商船,张挂着荷兰、英格兰、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旗号。

    北上淘宝的钱谦益、孔胤正、朱之瑜等人搭乘的是一艘属于孔门子弟的商船从蓬莱渡海北上的,这是一艘三千石(载重)的大型海运沙船,是曲阜孔家的一个族人,名叫孔胤熙的人所有的。这个孔胤熙和孔胤正一样,都是曲阜孔家的旁支末裔,不过他没有孔胤正那么大的勇力,所以也考不上衍圣公,而是先科举,后经商。举业只是小成,十八岁时中了秀才,然后就一直蹉跎到了年近而立。因为曲阜遭到清军的攻打,不立危墙的孔胤熙就开溜到了登州。也没继续读书,而是用带来的本钱在登州开了饭馆,还从曲阜老家请了几个不错的厨子(曲阜孔家在儒业上没什么成就,但是在美食方面却是代代精进,所以曲阜的厨子可是大大有名),经营了几年居然赚了不少。

    过去孔家人赚了钱一定是买地,在山东这里,只要土地姓了孔,那就什么税收摊派都不用交了,而且也不必给官员小吏上供,招牌比王庄还硬,真正的稳赚不赔。但是现在天变了,孔家的招牌也靠不住了,所以有了钱的孔胤熙不再买地,而是买船投资海运。先是跑登州——天津航线,现在则跑登州——旅顺航线。而且还在旅顺口城内买了地,建了一条“美食街”,生意那是越做越红火了。

    而到了洪兴三年夏,孔胤熙又发现一个新的财路——鉴宝!

    他一直就喜欢捣腾点古玩字画什么的,也有点眼力,勉勉强强够得上专业水准,但还没到能到处给人掌眼的地步。

    不过最近出现在旅顺口市面上的“宝”,据说都是从曲阜挖出来的明器,也就是孔家的宝!

    孔家的宝让孔家的孔胤熙去掌眼,那还能有错就算打眼了,人家也当是真的!

    所以这几个月孔胤熙的日子真是没说了,躺着都能赚啊,而且不仅赚了钱,还在北洋的古玩圈子里打出了名气。

    登州孔一眼就是他了!吧

    不仅登莱这里的土豪都找他掌眼,连上海、宁波、泉州一带也有人慕名而来。而这一回更是被刚刚考上的衍圣公孔胤正拉入“淘宝团”,一块儿北上旅顺去看“至圣遗宝”了。

    这可不得了啊!

    从历代衍圣公坟墓里面倒出来的明器,他倒是见过不少,可大多是本朝、前朝,最远也就到唐宋了。距离至圣遗宝的级别,那差了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所以孔一眼不敢怠慢,连忙前前后后的张罗,还调出一艘刚下水没多久的大沙船供淘宝团使用。还自告奋勇打前站,先一步北上,在旅顺口和至圣遗宝卖出一方的代理人,大清九大皇商之一的贾乐市行的大东家贾布斯见面了。

    在旅顺口这边,贾乐市行和贾布斯贾大老板那可不是一般的牛啊!

    旅顺口的买卖,理论上是“明清互市”,就是那个位于金州长墙(地峡附近)和小黑山长墙(清军的防御工事)间的小小的互市。有了这个招牌,旅顺口的大买卖才能做下去。所以旅顺口的商人们每年都得筹一笔款子给这个互市送过去,算是互市的税收。

    这个明清互市,就是由隶籍正蓝旗的贾布斯负责运营的!

    而贾布斯拿到钱后,也不会马上给盛京的多铎送去,而是会在旅顺口进行大采购——大清国重农抑商,钱在经济生活中的用处不大,但还是需要各种手工业品的,所以以物易物的时候很多。

    在明清互市的贾乐市行同贾布斯见了面,还看到了几根表面涂了厚厚一层不知道什么油脂的竹简。上面的字迹很模糊,其中一根竹简上刻着“子论格物篇”五个大篆字。而另外几根竹简上,则以问答的形式,刻着一些用分析、推论、实证等方法进行格物的对话。

    孔胤熙虽然看不出竹简的真伪,但是他也是个小儒,四书五经不敢说倒背如流,但还是知道大义的,却从没有见过这种教人怎么格物的“子曰”。

    而且,竹简上记录的内容,看上去都很有哲理,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样的道理,大概也只有孔孟这样的先贤能够提出吧

    ......

    “圣公,钱中堂,史制军,这是晚生抄录的竹简上的语句。”

    在旅顺口的辽东、山东总督衙门的中堂内,急匆匆从明清互市赶回来的孔胤熙,将几张写了大篆字的白纸,交给了堂上坐着的几个来辽东淘宝的大官了。

    钱谦益拿过其中一张写“子曰试错可以寻真”等话语的白纸看了又看,眉头渐渐的就拧起来。他本来对遗篇的事情将信将疑,并没有太当回事,总觉得即便是有关格物的遗篇,最多也就是要细心观察之类的谆谆教导,不可能是什么颠覆性的东西——儒家格了那么多年的物,也没格出什么知,难道孔子的一个遗篇就能让大家豁然开朗了

    可看了这遗篇的抄见,钱谦益总算知道“子”的学问有多大了!



第708章 大儒都哭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呜呜......

    有人在哭!

    钱谦益循着声音看过去,发现是大儒黄道周在嚎啕大哭,一边哭还一边在唠叨:“圣人啊,圣人!那么好的道理,怎么就埋进地下了呢这是谁埋的这一埋,可耽误大事了......”

    然后朱之瑜也哭了,“呜呜......多少年了,多少年了,就知道要格物以致知,可是怎么格呢也没个法子......圣人啊!您怎么就把格物的法子带进棺材了”

    “不是圣人把格物之法带进棺材的,”王夫之开始发挥想象力了,“一定是始皇帝焚书坑儒的时候,把记录了子论格物篇的竹简都烧没了......”

    公认的酷吏纪坤咬着牙,“对对对,一定是始皇帝把这些竹简都烧了!真是太可恨了!”

    秦始皇冤枉啊!这黑锅不知道要背到何年何月了

    孔胤正手里也拿着张纸,上面就写着“子论格物篇”五个大篆字,也没内容。所以他也不知道这个遗篇里面到底说的是什么于是就问道:“诸位,咱们都没看到真东西呢!”

    是啊,真东西都没看到,怎么就哭成这样了万一是西贝货呢

    “衍圣公此言差矣!”黄道周老爷子捧着手上的片纸,“遗宝就在这里!”

    什么这不就是一张纸......孔子那时候没纸啊!

    孔胤正有点糊涂:“石斋先生,这是抄件吧”

    “抄件也是宝!”

    “这就是至宝啊!”

    “是和《论语》一样的至宝啊!”

    “至宝出,大道兴.....”

    和《论语》一样还至宝出,大道兴

    孔胤正这下明白了,这个《子论格物篇》中的道理就是宝!有了这个宝,儒家就开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过去因为不知道怎么格物,所以儒家也就没法致知,只能一味搞道德、搞政治。虽然这两样东西能为儒家子弟带来不少好处,能让儒学变成显学。

    但是儒学再怎么显赫,也掩盖不了发展停滞的真相!

    理学卡在了格物上,心学绕开格物后就陷入了混乱......心即理什么的,用来修心是可以的,让人内心强大,可以承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但是用来格物知致能行吗想到哪儿是哪儿这不是入玄入禅了所以绕到最后,心学要么变成西学,要么变成了“修心成圣”的学问,太虚无了。

    如果绕开格物,绕开修心都不理,儒学还剩下什么考试做官学而且物格不好,官也难做好啊——没有办法格物就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告诉发展,生产力上不去,做官就是做存量,做存量当然需要道德圣人,一方面忽悠下层,一方面约束上层。大家都少吃点少捞点,天下就能多太平几年。

    所以儒学真正的出路,还是格物致知,而要走通这条出路,看来就得靠“子论格物篇”了!

    “遗篇肯定是真的!”黄道周已经看完了所有的抄件,还有了结论,“不管东西是不是真的,但是这道理的确是真的!”

    “对!”朱之瑜也道,“东西能作伪,但是这道理是绝对不能作伪的!”

    “没错!”王夫之也道,“这《子论格物篇》中的道理是探究大道的天梯,谁要能提出来,那就是一代硕儒了!”

    已经不是“大儒”,而是“硕儒”、“巨儒”了!

    史可法道:“咱们必须得拿到《子论格物篇》的全篇,不管花多少银子!受之,你这次带了多少银子”维昌

    “十万两!”钱谦益说,“盐商银行的银票,在旅顺口可以凭票即付。”

    “十万两......够吗”史可法有点担心的看了一眼孔胤熙。

    “这个不好说......贾乐市的贾布斯可黑着呢!”孔胤熙说,“他要是知道咱们不惜代价也要得到至宝,一定会狮子大开口的!”

    “那本官就调兵去抢!”史可法黑着脸道,“模范右师下个月要到辽东替换模范左师,到时候本官可以暂时扣下左师,这样就有三万大军可用!”

    钱谦益、朱之瑜、黄道周、王夫之他们四个都被史可法的提议惊了一下——这个史可法怎么变得那么好战了

1...204205206207208...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