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所以跑到梨花驿的时候,这位王爷依旧精神抖擞。

    而跟着他一起跑路的,也都是跑习惯的主儿。张勇打不过东虏,打不过流寇,还不会跑吗

    而邱磊也是善跑的,五年前北京沦陷的时候他在山东带兵,现在都跑到云南了,多能跑啊!

    跟着朱慈照的王妃左梦梅,现在叫邱梦梅了,一样习惯东奔西走,这些年天南海北的去了好多地方呢!

    至于跟着云南王入滇的军队,也都是善走的——他们不仅有多年锻炼出来的脚力,而且还因为他们入滇的时候没带家口(家眷都留在贵州,本打算完全搞定了云南再去团聚),所以能说走就走。

    近三万人的大军,加上一万多牵马拉车的民伕,出了昆明就一路南行。

    因为他们之前在临安府和沙定洲夫妇打了一年有余,所以都是熟门熟路,也知道上哪儿筹集粮草。

    因此一个多月的行军,也没把这支北人和荆人为主的军队给拖垮了。

    哪怕是到了梨花驿,他们也没显出一支战败的逃难之军应有的落魄,不仅带着他们的兵器盔甲,连补给都相当充足。因为在梨花驿以南一百多里的亏龙江沿岸,就是沐氏勋庄的所在(这一块在后世属于越南),在亏龙河的河谷地带有大片的良田。在上一次打沙定洲的时候,张勇、邱磊就知道有这处勋庄。所以这次跑路的时候,就派了精兵打头,先占了勋庄,然后又从附件的几个土司那里调集了民伕,把粮食运去了梨花驿。

    所以当安南归化府知府郑核带着人,奉了云南王令旨(现在安南国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安南都统司)赶到梨花驿接驾的时候,这老头子的心都吊起来了。

    这老头子虽然看上去又干又瘪,黑不溜秋的,好像个老农民。但实际上他也算是郑主家族中的一员虎将!六年前还跟着郑主郑梉攻打长育垒,身先士卒,立下大功,这才当上归化知府的。

    作为郑家御林军的老将,郑核的眼光可毒着呢!这军队到底能不能打,他看一眼就知道了。

    而眼前这支所谓的“逃难之军”,分明就有百战雄兵的气势!哪儿半分逃难的样子

    郑核可是束发从军,跟随郑梉和广南阮氏苦战二十余年的宿将。而且他特别善于打败仗,除了六年前跟着郑主攻破长育垒之外,他这辈子就尽打败仗了(郑氏军队从20多年前开始就和阮氏打,基本都是败仗),见过太多败兵了。

    败兵都应该是丢盔卸甲,垂头丧气,惶惶不可终日的。

    哪有梨花驿这里的所谓“逃难兵”这样的几乎所有当兵的都带着盔甲——打败仗的时候还带着盔甲跑路不嫌重

    另外,不少兵士都扛着一丈来长的长枪......谁逃跑还扛着这玩意儿

    哦,还有大炮和火铳!

    火铳都斑鸠脚铳......一看就知道是从荷兰人那里买来的好东西(其实是从佛山进货的)。火炮则是3磅青铜野战炮!和阮氏军队中使用的一模一样(都是澳门




678.第673章 孤王这样干,算不算造反?
    第673章 孤王这样干,算不算造反

    朱慈照这回真是跳进南海也洗不清了!

    在后来的青史上,他就是卑鄙无耻,阴险狡诈,野心勃勃的大殖民者一个......一肚子的阴谋诡计,可把安南人民给坑苦了!

    他先是踩着郑主在长德垒惨败的点儿率领大军杀到了归化府外,然后又用诡计诓骗了安南的归化知府郑核去接驾,趁机将其扣留,造成归化府的安南军队群龙无首。

    最可恨的,他明明是个入侵安南的大殖民者,还假惺惺的派使者(郑核的一个侄子)去升龙府送假消息,说他虽然落魄逃亡而来,但还是愿意帮助安南都统司对抗强敌的!

    他居然谎称自己是来帮助郑主的......他以为郑主是个三岁小孩吗

    郑主郑梉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今年已经73岁了!他干瘦黝黑,颧骨很高,典型的安南相貌,看着就有点苦命。

    他在22年前挑起了和广南阮氏的战争,想要一统安南天下。但是广南的佛主(这个阮主估计信佛,所以自称佛主,他爸爸阮潢应该喜欢修仙,自称仙主)阮福源也不是好惹的,他重用葡萄牙工程师和雇佣军,建立西式军队,建立海军,还在北部依托横山、灵河修建了长育垒和长德垒,将郑梉生生阻挡了8年之久!直到他死后,郑梉才取得了一些进展,依靠荷兰外援的帮助,拿下了长育垒。

    但是郑梉对南阮的军事胜利也就止步在长育垒了......

    在不久之前刚刚结束的长德垒之战中,郑梉亲率的10万大军遭遇空前惨败,精锐丧失殆尽,单是被俘的御林精锐就有数千之多,战死和逃亡者不计其数。

    退到乂安府(郑氏的前沿地盘)的御林军(郑军号称御林军)残部不足两万,真是元气大伤了。

    如果不是阮主阮福澜突然病逝,阮家军的主帅阮福濒要回去即位,现在阮家军多半已经把乂安府给打下来了......

    可是郑梉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儿,他的孙子郑桥就从升龙府给他带来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坏消息。

    大明的云南王朱慈照统率五万大军,由云南的临安府攻入了安南的归化府,而且还诈称是“兵败来投”,还谎称愿意帮助郑家御敌.....

    “明人狡诈无信,背义而来,意在亡我大越!”今年二十多岁,看着有些体弱的郑桥是郑梉的世子郑柞的长子当然也是非常睿智的,一眼就看穿了朱慈照的“阴谋”,接着他就向郑老头提出建议道,“祖父大人,我等如今腹背受敌,整个安南都有灭亡的危险,只有背水一战,才有可能扭转乾坤!”

    “这是你的想法,还是你父亲的意思”郑梉脸色阴沉,眉头紧锁,眯着老眼,注视这个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继承郑主之位的年轻人。

    “这是孙儿的想法!”

    “你父亲是什么意思”郑老头的面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还好没脑子的那个人不是下一代郑主,要不然麻烦就大了。

    “父亲主张放弃升龙,迁黎皇至清化。”

    他说的黎皇不是刚刚死去的黎维祐,而黎维祐的父亲黎维祺。这位黎维祺在历史上的庙号是黎神宗,所以他也神奇的登了两回基——他在父亲黎敬宗被逼上吊而死(被郑主郑松逼死)后第一次登基,当了24年皇帝,在6年前被郑梉胁迫退位,传位给儿子黎真宗黎维祐。去年长德垒之战时,黎真宗死于阵前,他又被抬出来复位,继续当傀儡皇帝——在大明那边,就是安南都统了。在原来的历史上,他还能再干14年皇帝,到西元1662年才会驾崩。

    “还是你父亲老成持重!”郑梉叹了口气,“明人有五万大军,还有高平莫氏为虎作伥,我军现在只有两万,如何对抗况且阮氏逆贼随时都会北上,我们郑家怎么可能同时打败那么多敌人”

    “可是放弃升龙后......局面也不会好转啊!”郑桥还是不大甘心。

    “怎么不会好转”郑梉冷冷道,“阮福濒也是安南人......他会坐视明人亡我家国只要升龙落入明人之手,他就不得不和我家联手了。郑阮联手,虽然不能马上驱逐明人,但也能让战事旷日持久。现在明国也在遭遇国崩之灾,北方半壁沦陷,四川又崛起了一个大顺朝。所以明皇朱慈烺是不可能在安南和我们打持久战的。”

    他这是想要组建安南抗明统一战线了!

    “祖父大人,父亲也是这么说的......可孙儿还是担心明人会扶植莫贼入主升龙。”郑桥说道,“真要这样,黎朝恐怕就很难复兴了。”

    莫贼就是避居



679.第674章 深藏不露朱慈照
    第674章 深藏不露朱慈照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然后门外就传来了右通政使吴汝征的声音:“皇爷,云南王的奏本和两广总督何腾蛟的奏本一块儿送到了。”

    接着又是军师李岩的声音:“皇爷,两本奏本都是火急......出大事儿了!”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的东暖阁内,朱慈烺正在和郑芝龙一块儿下象棋。郑芝龙的老将正在被朱皇帝追杀,眼看就无路可走了。听见外头吴汝征、李岩的声音,郑芝龙就把棋子一撸,笑呵呵地说:“不下了,不下了......有火急奏本到了。陛下,您看奏本,老臣回户部去算帐了。”

    这些日子,户部的重担已经压在郑芝龙的肩头了......还别说,老郑还是有本事的,上台后没多久,就提出了几项改革。

    一是四江省的田赋一律征银——四江省不是湖广,本就是米价高昂,且容易出手的省份。而且这四个省的经济作物很多,农民没有多余的米粮可以交税。如果还要征米,那么他们就只能去买米......不仅加重农民负担,而且还会进一步抬高米价。

    所以郑芝龙提出了直接征银,不过征银多少,要根据上一年的平均米价折算,每年都要调整。

    二是提出将工部管辖的各条运河河务转交户部——由户部负责修整、疏通、收费!

    运河怎么能不收费呢

    大明官府每年在各处运河上花那么多钱,方便了商人贩卖经营,自己却不收费,这不傻了吗

    而且南方可以挖掘、整修的运河还有许多——水运的成本很低,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朝廷也可以收费,一举两得啊!

    三是筹建淮扬水利灌溉工程!淮扬二府因为淮河泛滥的原因,水利工程大多毁坏,现在正好利用治理黄淮运的机会加以整修,最好还能统一规划,将淮扬二府的水利好好修一下。

    四是促进沿海渔业发展,免征渔课,以批发价向渔民直接提供食盐,以方便他们腌制咸鱼——这么干有两个好处,一是增加渔业产出,多少可以解决一点粮食短缺;二是培养更多的水手,以方便海军招募人手。

    五是实行酒类专卖,开征酒税——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对于粮食短缺的大明可不是好事,所以用专卖和酒税的办法降低酒类产量,同时获取大量税收,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六是逐步取消限制民众自由流动的法令,允许民众在大明境内自由迁徙。这样可以促进商业流通,同时避免饥民大量聚集,造成大股流民。

    七是加强城市官有房产、土地的管理,成立专门的机构,以运营房产、土地牟利。

    八是派出户部巡查使去地方检查废奴和户籍改革进度——这两件事儿早就开始搞了。不过各地进展情况不一,有些地方搞得不错,但是有些地方进展缓慢,需要朝廷派员去督促。

    别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老郑是八把火,而且烧得还不错......看来选他当户部尚书是完全正确的!

    朱慈烺看着他要走,笑着挽留说:“老泰山等会儿再走,且听听云南王和何腾蛟上奏何事吧”

    朱慈照所奏何事,朱慈烺是有点数目的,多半和云南的事情有关!

    川黔总督马士英和黔国公沐天波已经上奏弹劾过云南王朱慈照不战而逃的事情了。

    由于朱慈照逃跑的事儿,现在云南的战局非常被动,沐天波在两月份的时候就退到了大理,现在的情况不明。而马士英调集军队打了一次曲靖,也被李定国击退。

    为了防止贵州陷落,马士英不得不将部分川西军和川东军调入贵州,在赤水、毕节、水西一带布防。

    三路入川计划的南路军,就这样被大顺军完全化解了!

    .......

    “皇爷,这是......云南王请罪的奏本。”

    李岩把云南王的奏本递给朱慈烺的时候,却是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样。

    “怎么了”朱慈烺面孔板着,“朱慈照是不是在推卸丢失云南的责任”

    “皇上,他不是为了云南的事情请罪。”吴汝征说,“他是为了安南的事情请罪。”

    “安南”朱慈烺一愣,“他又让安南人打了”



680.第675章 大政治家
    第675章 大政治家

    在南京的大明朝廷看来,朱慈照在安南的处境非常危险,一个不留神就要落入安南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以朱慈照手头的两三万流落之军,是根本无法在安南国长期立足的。

    而大明在两广也没有什么强大的武装。广东提督兼广州将军曹友义的“难民兵”目前尚处于装装样子,吓唬一下广东佬的水准,也只有广西提督金声桓带着的两三万北军有点战斗力。

    依靠进声桓的两三万人加上朱慈照手头的两三万人,撑死了就是五六万兵马,装备水平也不高,只有少量的新式火器,也不能熟练掌握。要和安南人大打,还真没什么胜算。

    更糟糕的是现在是洪兴二年的初夏,夏季没有北风,海船从安南北上南京是一路顺风,很快就能到了。可是由南京下安南的帆船就得利用东南风勉强航行,速度很慢。而在海上呆久了,又得小心台风,别一不留神来个船毁人亡!

    所以大明朝廷一时间还没办法向安南派出大军,就只能给两广总督何腾蛟、广东巡抚苏观生、广西巡抚瞿式耜、广东提督曹友义、广西提督金声桓他们几个送去诏令,让他们设法联络南阮,以达成“占城易升龙”的密约。

    同时,朱慈烺还火速下达了设立金瓯营田司(主管金瓯角和九龙江下游的开拓)的诏令,任命陈永熙当了金瓯营田使,以施大宣(郑芝龙推荐)、陈子升(崇祯的讲官陈子壮的弟弟,由何腾蛟举荐)、陈懋修(客家人,万历年间的名将陈璘之孙,由苏观生举荐)三人为副使。

    而且,他还命令施大宣立即带兵(东宁兵)走海路进驻柴棍——如果能和阮主谈妥,一个柴棍就当添头了,阮主连占城都不要了,还会在乎柴棍

    如果谈不妥,也不能让阮主利用柴棍干扰大明金瓯营田司的运作。

    所以干脆就来个先下手为强,把柴棍占下来再说吧!

    总之,南京的朱大皇帝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了!

    不过大大出乎了大明朝廷的预料,在安南这个地面上,自从朱慈照住进升龙府以后,似乎就平安的很。

    因为朱慈照这个糊涂王爷愣头青在占领升龙府后,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谋略——反正在后来的青史上,朱慈照就是以大殖民者和大政治家的面目示人的。

    他这个带着几万大兵偷袭安南郑主的大殖民者,还真是无耻到了极点,明明占领了安南国的首都,还在那里一个劲儿的装无辜,装纯良。

    首先是约束军队,进入升龙之后秋毫无犯,不取安南民间一物——郑主留在升龙的财物自然被他拿去犒赏三军了!

    其次是张贴安民告示,宣称自己只是路过安南都统司,绝不是要夺黎氏的都统职位,只要黎都统回来,他就马上交还升龙。

    再次是组成自治的升龙府衙,用升龙府当地的安南士大夫来治理升龙,云南王府不加干涉——这招可是阴险到极点了!因为郑主是以清化、乂安两府为根本的,所以任用的官员也大都是这两府的士人。升龙府一带的安南北人,并不被郑主信任。现在朱慈照提拔安南北人做官,自治升龙,又宣称要迎回黎王,一下子就得了升龙士人之心。

    最后,在郑主拒绝让黎王返回升龙后,朱慈照还派人去请高平莫氏和宣光武氏这两个安南北部的割据势力派人到升龙共商善后事宜——这事儿其实是因为朱慈照也不知道该怎么善后,可是在高平莫主和宣光保主(宣光武氏称保主)看来,大明天朝很可能要扶植他们了......如果这个大明云南王真的是路过的,而郑主又扣着黎王不让返回升龙,那么大明天朝是不是要任命一个新的安南都统使
1...189190191192193...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