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这种治理结构保证了大明中央的权威,但同时也降低了地方军政的效率。

    在南京周围一两千里距离内,效率降低的幅度还不大——600里加急三四天能到,那么中央两府(内阁府、大元帅府)就能及时加以处置。

    但是超出这个距离,管辖起来就有点吃力了!

    譬如广东、广西、贵州这三个省,就在“2000里加急圈”外。好在广东、广西现在不是战区,问题也不大——不过大明对两广地方的控制,依旧要弱于处于核心的“两湖四江”。

    贵州地盘上拥有大量的土司,归属巡抚直辖的土地很少,田土总数(由贵州巡抚控制)只有几十万亩。说是巡抚,实际上就是个知州。

    而川黔总督下面,还管着两个权限很大的节度使司——川东节度使司和川西节度使司。

    至于距离更远的陕西,朱皇帝干脆全权委托给了平西、朔方两大藩镇自治。三号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辽东了——辽东虽然不在“2000里加急圈”外,但是却要渡海,所以和南京之间的通信往来也不是太方便。

    不过辽东省现在只有一个金州府,还是个新设立的“屯田府”,管理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现在驻扎辽东的军队都是中央直辖的模范军,还是轮番驻辽的,比较容易指挥,也就没有必要设立辽东藩镇了。

    占城和金瓯这两块地盘,距离南京都过了6000里了,而且还有大段的海路,通信受到季风影响。不设立统管军政、民政,拥有很高的军事和财政权限的藩镇,实在是很难治理的。

    而藩镇,其实也不等于对抗中央的割据政权——节度使和巡抚、总督、提督、总兵一样,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至于能不能撤换,关键不是在名号,而是要看是否拥有可以对抗朝廷的私兵!

    如果文臣巡抚拥有了可以对抗朝廷的私兵,一样是个割据藩镇!

    所以在目前大明朝廷所设立的藩镇中,其实也有割据藩镇和忠顺藩镇之分的。

    其中平西军、朔方军、东宁军、静海军都是割据藩镇,拥有对抗朝廷的军事实力。不过其中的东宁军只有强大的水军,没有可以对抗模范军的陆军,因此只是理论上可以对抗一下大明朝廷。

    淮北军、徐海军、金瓯军(金瓯营田使司)、川东军、川西军都是忠顺藩镇,根本不具有抵抗朝廷的能力。

    而在藩镇之外,还有土司和藩国两种地方自治(也可以看成割据)形式。

    其中土司主要集中在大明西南和西北——土司不仅存在于大明朝廷之下,也可以存在于藩镇之下。平西藩下的330千户,就被大明朝廷归类成了“土司”。

    而藩国,则是拥有国号的大号土司——并不是拥有国号的藩镇,因为藩镇之主并不一定世袭,而土司之主必是世袭的。

    也就是说,代王朱慈炯,日南郡王朱慈照这两个藩王,其实不是“藩国之王”,而是亲王(郡王)兼领节度使。

    而真正的藩国,目前只有一个,也就是安南国!

    在得到了黎维祺、郑梉、武公悳、莫敬宇、阮福濒等人称臣求封的奏本后,大明朝廷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回应。

    黎维祺被册封为安南国王,郑梉被封为清化侯,武公悳受封宣光侯,莫敬宇受封高平侯,阮福濒则受封广南侯——清化侯、宣光侯、高平侯、广南侯的名号虽然都用了安南国的府名,但都是大明皇帝所封的侯爵,所以他们都属于大明的侯爷!

    可不是安南国王可以随便下诏讨伐的!

    同时,朱慈烺也以圣旨大诏的形式,免除了郑、武、莫、阮四族过去的一切罪行——无论他们是逼着黎皇上吊还是自己称王称帝,现在都不是问题了。所以他们都是安南国的大忠臣,是由大明天子认证的忠臣,一个个都忠不可言!

    而在册封安南国王和四大侯爵,又认证了一批安南忠臣的同时,朱皇帝也发现了一个坏蛋。

    就是邪恶的占城国!

    这个占城国明明是大明的藩属,但是却不守臣节,向安南、真腊称臣,而且还利用安南内乱的机会侵犯安南,实在罪大恶极,所以必须讨伐!

    不仅大明要出兵,而且刚刚受封的安南国王和他的四大忠臣,也必须要一起出兵......




第680章 侵略扩张业务的外包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大明洪兴元年八月末,安南国,升龙府。

    安南国的首善之城,出现了自后黎朝中衰以来,一百多年所未见的繁荣与安定的气氛。升龙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裹着头巾,戴着竹笠,穿着长衫的安南百姓们,在街头摩肩接踵的涌动。其中的女子大多娇小柔媚,走在街上,娉婷袅娜,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街上时常有马队经过,矮壮敦实的河曲马背上面,都是高大强壮,皮肤白皙的陕西健儿,身着广东佛山打造的板条铁甲,威风凛凛,着实吸引了不少安南少女仰慕的眼神。

    这些可都是大明天朝的勇士,正是他们的到来,才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安南乱世。

    安南国上到黎王维祺,下到普通的农民樵夫,就没有不感激这支纪律森然的上国王师的。

    甚至连安南四主中的阮主、保主和莫主,现在打心眼里感激大明天朝的洪兴天子和日南王爷。

    因为这次到来的大明王师,真的不是征服者!人家就是路过的,还顺便做了好事,结束了没完没了的乱世,把安南的土地公平分配给了一王四主。

    而且做完好事后,大明日南王的军队也没赖在升龙不走。现在除了两千应安南国王黎维祺邀请留在升龙的骑兵(就是经常在大街上巡逻的那些),其余的明军都开拔去了新安府驻扎。

    当然了,大明朝也不会吞并新安府。新安府已经被分配给了广南侯府(阮主),成了广南侯在安南北方的一块飞地。

    有了这块土地,阮主就能和郑主、莫主、保主一起保卫安南黎王,当安南国的大忠臣了!

    现在安南成了大明的忠藩,而郑、阮、莫、武四主,则成了大明和安南黎王的双料忠臣。

    个个都是忠肝义胆啊!

    如果现在大明朝执政的是洪武皇帝、永乐皇帝或是嘉靖皇帝,好人好事儿办到这个份上也差不多了。再办下去就要办砸了——日南王朱慈照实际上没有“征服安南”的实力,他只是捡了个漏儿,运气的成分占了**成。

    而他和大明朝廷随后的处置,也顺应了安南上下人心思定的大趋势。

    安南的乱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南阮北郑的大格局已定。在原本的历史上,南阮北郑也快泄气了,在郑梉的宝贝儿子郑柞和阮福濒这一代,就能在清朝的调停下实现持久的和平,直到在百年和平中腐化的南阮北郑被西山农民起义吊打......

    现在大明不过早个二十年调停了郑阮纷争,顺手还扶了一把莫主、保主和黎王——这事儿也歪打正着,顺应了安南北方的人心。

    安南的人口是北多南少,而军事力量却是北弱南强——南方的港口多,和荷兰人、葡萄牙人的往来也多,什么洋枪、洋炮、洋将的一大堆,所以有一段时间安南国内政治斗争的主线就是南定北。

    郑、阮二主其实都是安南的南人,在之前南北朝(北莫南黎)之争中属于南朝。所以这两个“主”都用安南的南人,而排挤安南的北人。

    莫、武二主,则都是安南的北人,他们实力虽小,但是靠着北人的支持,也能和强大的郑主对抗。

    而朱慈照扶植莫、武二主,扶植黎王,也歪打正着,随了安南北人的心愿。

    所以现在已经是大明外来势力逐步从安南退场的时候了——也许可以在升龙留个三两千人保护黎王,但是大军必须要退出了。

    再不退,那就是征服安南了......

    在朱皇帝的计划当中,安南就是个藩国,不是藩镇,也不会变成行省。兔兔飞

    不过他也不会把安南国丢在一边让他们自己玩儿去,安南还是有大用处的。

    地处东南亚的安南国,可以成为大明侵略扩张业务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外包商!

    ......

    升龙府,黎王宫。

    这座王宫是黎朝开国之君黎利留下的,占地面积不小,但是建筑普遍矮小,所以就没有多少王宫的恢宏气势。而且由于黎王已经失势一百多年,无力修缮王宫,时至今日,自然破旧不堪。

    不过随着安南四主诚心悔过,都成了忠臣,这座破旧寒酸的王宫,又一次成为了安南王国的权力中心。

    王宫的大殿勤政殿内,黎王黎维祺高座其上,两边分别摆好了六把交椅,郑梉、武公悳、莫敬宇、阮福濒等四大忠臣各有一把交椅。大明日南郡王朱慈照和代表大明朝廷来册封一王四侯的天使陈子壮,也各有一把交椅。

    另外,大明的金瓯营田副使施大宣也在殿中,他没椅子坐,只有一个坐墩,也大模大样坐着,身边还摆了一个木盆——木盆和他没关系,那是用来接雨水的,现在外面正下雨,而黎王的勤政殿里面正下着小雨......真是穷啊!

    不过安南人赚钱的机会已经来了!

    “天子的圣旨,大王和四位君侯也都看了,这个占城国不忠不孝,必须要讨伐的......”正在说话的陈子壮,历史上位列的岭南三忠之一的大忠臣!

    北京沦陷的时候,他正在广东老家赋闲,在朱慈烺护着崇祯抵达南京后才北上报到——在北京沦陷前一个月,崇祯皇帝给了他一个协理詹事府事的官,未及赴任,北京就归李自成了。

    而在他抵达南京后,詹事府已经被抚军大元帅府合并了,所以他也没当上协理,而是被朱慈烺派回广州当知府了。

    他的知府干得不坏,虽然没收到多少关税、商税,但是却动员了不少佛山铁匠北上创业。

    到朱慈烺即位后,就让他当了广东布政使。在朱慈照入安南的时候,他正好在南京述职。

    所以朱皇帝就派他顺道(其实也不是太顺)走一趟安南,向安南的一王四侯传旨。

    而施大宣则是在完成了占领柴棍的任务后,返回南京述职,又和陈子壮一块儿南下的,同样也身负王命——有些话陈子壮不方便说,就由他这个半是商人半是海贼的实在人说了。

    “皇爷的圣旨里都说了,”施大宣咧嘴笑着,“日南王只要占城那块土地,人口、财帛,全都给安南的四位侯爷......根据四位出兵多少及强弱进行分配!广南侯,你那儿不是人少么这次多出点兵,就能多分一点占城的人口了。

    而且这次的买卖才开张,以后还有的是发财的机会!西边不是还有南掌,还有水真腊吗东边海上还有吕宋诸岛,还有婆罗洲......你们自己人打来打去的,还不如跟着大明天朝一起发财去呢!是不是啊”

    陈子壮听着施大宣的话,忍不住就皱了一下眉头。

    占城、水真腊、吕宋、婆罗洲这些......好像都是不征之国吧洪兴皇帝不知道吗怎么就一个个排好了号要去征伐呢

    而且还要拉上安南国......还一起发财!这话真的是洪兴皇帝说的陈子壮看了眼施大宣这个海盗,心说:你不会在假传圣旨吧

    “说得对!大皇帝这是要提携我们安南人啊!”黎维祺使劲儿点着头,他现在可是得努力抱大腿啊!

    “四位君侯(四侯是大明的侯,黎王得尊称他们一声君侯),不如你们一起出兵20000,为王前驱,去灭了占城国吧!”



第681章 殖民的一小步,华夏的一大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南京,紫禁城,奉天门。

    随着净鞭三响,早就等候在午门往外的身在南京,从六品以上的大明文武官员和不文不武的地方议政(议政官都是正六品),都一串一串的步行入门,进入了午门之内,奉天门外的大广场。

    今天要举行的是大朝会!

    大明洪兴皇帝虽然是明君,但却是个喜欢睡懒觉的明君,所以很少会大清早的召集大朝会。有什么事情要议,一般就是两府合议——由内阁、元帅府的头头脑脑们到奉天殿内或是奉天殿的东暖阁内开会就行了。

    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慎重的大政,在最终决策之前,还会召开所谓议政王会议——名词是从多尔衮那儿抄来的,不过内涵不一样。所谓议政王会议,就是地方议政和在京诸王一起开个神仙会。朱皇帝听一下大家的意见,特别是地方议政,也就是由地方州府推选的一批士绅议政官的意见,以示慎重。

    当然了,这个议政王会议绝不是议会民主啥的......而是一个类似台谏的机构。

    虽然朱皇帝改革了御史台,把什么都管的御史台变成了反贪局,又撤销了太喜欢胡说八道的六科给事中,但并不等于他不需要听取不同意见了。只是对于大政的不同意见或对官员的弹劾,不应该来源于反贪部门和政府内部不干实事,也不了解地方情况的中级官僚。

    现在有了解决问题的两府合议和提出问题的议政王会议,朱慈烺基本上就能当个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明君了......

    所以影响睡眠质量的大朝会,能不开就不开了吧。

    但是昨天中午,有特大捷报送到南京城中!所以到了下午,各个衙门就得到了要召开大朝会的通知。

    现在天色刚刚放亮,天气也比较凉,在太监引领下进入奉天门外大广场的官员们,一个个又是打哈欠解乏,又是搓手掌取暖,还有些来得急一些,还拿着包子、馒头、油条什么的在啃......看着就不像是好官啊!

    “上皇驾到、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公鸭嗓门儿,打哈欠、搓手掌和偷偷吃早点的大明朝臣高官们一下都来了精神——今儿上皇也来啊真是难得了,得好好瞧一瞧了。

    当这些朝臣官员们山呼万岁而拜的时候,大明第一孝子已经搀着崇祯上皇从奉天殿里出来,到奉天门外那个汉白玉的平台上了。

    然后大家就听见朱皇帝掩饰不住笑意的声音了:“平身,平身......”

    御门听政是“室外工作”,是比较艰苦的,风吹雨打日晒的不说,还没有座位,只有在奉天门门楼下的朱慈烺和有时候会出现一下的崇祯上皇有椅子可坐。其他人都只能站着了!

    看到群臣已经爬起来就位,已经在一张硌屁股的龙椅上大模大样坐好的朱慈烺,就笑着道:“今天叫众卿过来,就是和大家说个好消息......昨天中午日南王遣使报捷,大明天兵三万,势如破竹,攻入了占城国的首都宾瞳龙,占城君臣已经弃城而走,逃亡了真腊国。不敬我大明天朝的占城逆国,现在已经灭国了!”

    他的语调兴奋,似乎取得了一场了不得的大胜!

    其实灭亡占城国的这场战争从军事角度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占城国早年在东南亚也算得上一号,但现在早就衰败了。这个国家最后的辉煌出现在二百几十年快三百年前,差不多就是明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出了一个雄主,名叫制蓬峨,养大象的本事有一套,能训练出真能冲锋陷阵的大象,把安南陈朝杀得大败亏输,三次攻破升龙。孰书网
1...191192193194195...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