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如果搞“四爹共治”,那么实际上就是剥夺了郑主挟天子的权力,也让安南失去了名义上的中央。

    “现在安南是强主弱王,”郑森道,“黎王是虚的,四主是实的。而在四主之中,只有郑主控制着黎王。所以一旦黎王变得实在一些,郑主一定是最吃亏的,而阮主一定乐见,自然会在水真腊问题上让步了。

    所以陛下不仅可以通过册封黎王和调解阮郑之争的机会,在安南国内建立四主共治,而且还可以设法抬高黎王的地位,保证黎王不会无端被废,以削弱郑主。”

    朱慈烺想了想,“那朕就和安南黎王叔侄相称!”

    朱皇帝的算盘打得不错,以后自己就是安南黎王隔壁的朱叔叔,和黎王的郑爹、阮爹、莫爹、武爹那就是好兄弟了。大家一起治这个黎王,黎王得多幸福啊!

    啊,对了,虽然后世中国和越南有点过节,但是朱慈烺并不打算教训这黎王和他的四个“白眼爹”。

    因为他发现这个儒家文明在东南亚那一块可孤单了......东南亚不是信佛的就是信真主的,还有人信婆罗门,连信基督的都挤进来了。和大明一样都算儒家一脉的,也就是安南小中华了,双方还算是有共同语言。

    而且,朱慈烺现在也打不动黎王的四个“干爹”,也不可能派个十万八万大军去远征安南国。太费劲儿,也不值当。

    安南的事情已经聊好了,朱慈烺又将目光转向了郑建功,这位驸马爷倒是白净了不少,也长胖了一些,显得容光焕发。

    “建功,水师学堂筹建得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开学”

    上海水师学堂名义上归大元帅府海军司管辖,但实际上就是郑建功一人说了算。

    “陛下,”郑建功早就有所准




659.第654章 快把黑洞堵起来
    第654章 快把黑洞堵起来

    “吴三桂”朱慈烺一笑,“有什么好操心的不就是一些高利贷吗债多了不愁,何况他是一方豪雄,可没人能向他催讨。”

    吴三妹苦苦一笑:“陛下,妾也掌管过摄政印,对于军政大事,又岂会一无所知妾的二哥现在是表面风光,实际上却是夹在火上燎烤,只怕是度日如年一般啊!

    陛下,不如削了他的藩,招他入京,封个富贵国公吧!”

    削藩那是寻常中原帝王最喜欢干的事情了。可朱慈烺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不寻常的帝王——如果是别的藩,他许还考虑一下,但是吴三桂和朱慈炯的藩,他说什么都不会去削了的。

    因为那两个根本不是藩,而是两个无低的黑洞——现在窜到四川去的流寇不都是从甘陕流出来的

    历史上困扰了清朝百多年的准格尔部,不也是西北那一块儿的

    现在可不是隋唐了,根本就没有据关中而有天下的可能!吴三桂和朱慈炯扔在陕甘,其实就是在替大明朝堵黑洞。

    如果削了他们的藩,后果就是两个,要么是朱皇帝的南京朝廷自己去填了黑洞,要么就是让清朝或是流寇再把陕甘拿了去......

    无论那个后果,都不如让吴三桂、朱慈炯继续堵着甘陕的黑洞为好!

    想到这里,朱慈烺笑着对吴三妹说:“三妹......现在三桂和代王就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节度使啊!”

    “他们可不是安禄山、史思明!”吴三妹马上替吴三桂辩护。

    你二哥怎么不是安禄山朱慈烺心说:三藩之乱怎么闹出来的不过朕不是唐明皇,也不是康熙皇帝。

    “长伯当然不是安禄山、史思明了......而且如今的陕甘太过苦瘠,又四面受敌,没有强镇,是不足以镇守的!”朱慈烺向吴三妹保证,“至于他们的财政问题,朕会替他们想办法的。”

    吴三妹轻轻叹息,想办法,可不是替他们背......自己的二哥,可得伤脑筋了!

    .......

    同一个夜晚,在南京城内的西圃离宫过夜的崇祯上皇和周上皇后两夫妇,同样没法安睡。

    他们俩的儿子欠了几百万的高利贷还不上......身为父母的要再呼呼大睡,那心也太大了吧

    在今天的家宴上,崇祯上皇试探了几次,想摸摸朱慈烺的底。可朱慈烺一点不接,好像根本就没有代为变贷王的事儿......

    “一定是逆子知道高宇顺的事儿了.......这逆子养得锦衣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啊!”

    “上皇,你一天到晚逆子逆子的,就不怕春哥儿知道了”

    “朕,朕不怕,朕都是上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周上皇后看着烛光中精神饱满的丈夫,也只是苦苦一笑,上皇就不能进步了上皇还能变先皇呢!

    “不会的!”崇祯皇帝哼了一声,“朕还有代王,还有云南王......春哥儿要敢造次,他们一定会起兵的!”

    周上皇后只是摇头:“三哥儿和四哥儿都不大好,全指着春哥儿给他们银子呢!”

    原来不止代王朱慈炯不好过,那个被朱慈烺打法去云南的朱慈照一样当亏了......沙定州败而不死,沐天波则是根基深厚,朱慈照和左梦梅夫妇俩则是入不敷出,快要维持不住局面了。

    而更可怕的局面还在后面——大西共治四王已经入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马士英他们撵出成都了。

    云南会不会成为这帮流寇的下一个目标到时候朱慈照他们怎么办

    所以不久之前,朱慈照也写信向崇祯求救了!

    一想到朱慈炯、朱慈照都亏得底儿掉,崇祯上皇就有点沮丧了。本来还指着这两个孝子为自己撑腰,可他们理财的本事咋就比逆子差那么多呢

    现在都指着逆子的钱......逆子又死活不松口,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

    陕西,榆林,天旱无雨。

    大晚上的,大明贷王朱慈炯也睡不着觉,站在自己的王府院子里背着手看月亮。

    明月当空,繁星点点......又是一个大好的晴天啊!

    榆林、延安、宁夏三地的旱情,看来是不会有多少好转了。

    在吕梁山上欠下的高利贷没有还上,现在又在陕北、宁夏遇上了旱灾。

    虽然旱灾对陕甘来说早就司空见惯了,但是老天爷就不能赏口饭吗哪怕明年再旱呢

    朱慈炯现在实行的军制和吴三桂、李过他们差不多,都是土地兵役制!不过不叫千户制也不叫府兵制,而是老朱家祖传的军户。不过这军户不再是分田到卫到所,而是直接分到了户。

    跟随他下吕梁的兵士,都在榆林和延安府分了土地,而投靠他的王永强(榆林镇出身)等部,则在宁夏分到了土地。



660.第655章 大明好兄弟
    第655章 大明好兄弟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为了填上区区几百万的高利贷,大明贷王朱慈炯居然想到了出卖亲兄弟!

    可惜的是,大明不仅有不顾手足之情的贷王朱慈炯,还有一位忠心耿耿的三臣吴三桂。

    吴三桂现在的日子可比朱慈炯苦多了,朱慈炯虽然拉了一屁股的阎王账。但他是大明代王,洪兴皇帝同父同母的嫡亲兄弟。虽然朱慈烺有了土豪儿,朱慈炯的皇位继承权猛打了个折扣,但是他的藩王还是在的。

    可吴三桂呢

    他在大清是镶绿旗的旗主王爷,平西王,平西大将军。那个时候虽然穷,但是统治甘陕的名分是有的。多阿玛在东面都焦头烂额的,也没心思顾及甘陕,自然由着他怎么搞都行。

    而且那时候吴三桂也没欠那么多高利贷!

    可是现在,吴三桂虽然由贰臣进步成三臣了,但是他统治西北的名分还没下来,朱慈烺只是封了他一个晋国公——这个公还是吴三桂投靠满清前,朱慈烺以抚军太子的名义封的。也就是说,现在只是恢复了原本的爵位,并没有把吴三桂占据的陕甘地盘封给他。

    所以吴三桂能不能继续当西北王还不知道呢!

    而为了安抚自己下面那群在和尚原亏了血本的千户,吴三桂在叛清投明前还向朱慈炯保护的晋商、陕商借了200多万两的高利贷!加上之前借的高利贷,光是本就二百几十万两,一个月是三分利,也就是差不多七万两,每天要还的利息就高达两千多两银子。

    吴三桂每天一睁眼就身上就又多了两千多两的阎王债!能不发愁吗

    万一朱慈烺不让他当西北王,又不肯认他欠下的阎王债,那可怎么办

    这些日子,老吴都快急死了!

    就在他和他的那帮关宁军出身的心腹们每天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突然有人向吴三桂的晋国公府投书告密,举报了一件惊天大案——图谋不轨的五皇子朱慈焕和阉党头目高宇顺将要通过西安府的地面去延安投靠代王朱慈炯......吴三桂当然没收到过高宇顺发出的密信,但是他弟弟吴三辅一直在调查这事儿,还打听到了高宇顺准备保着朱慈焕、袁贵妃去投奔代王朱慈炯的事儿。所以就派人密报了吴三桂,要他注意拦截。

    这是将一个巨大的难题出给吴三桂了。

    这个朱慈焕和高宇顺背后是不是崇祯上皇有没有和代王殿下勾结是不是奉了上皇的命令去投靠如果抓了他们,会不会和代王开战

    “国公,这事儿既然都有人告密了,咱们就不能不理。”

    “是啊,国公,纸包不住火......朝廷的锦衣卫又那么厉害,咱们如果置之不理,皇上早晚会知晓的。”

    “长伯,真到了那时候,三妹在皇爷跟前就很难立足了......”

    西安府城之内的晋国公里面,吴三桂的心腹们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动手抓人!

    抓了朱慈焕、高宇顺,就能向南京的朱慈烺表忠心了!表了忠心,应该就能当上西北王,一屁股的高利贷多半也能有个解决的办法......

    看到心腹们都是一个意思,吴三桂又把目光投向了刘生。

    刘生猛地站起身,冲着吴三桂就是一礼:“国公,下官带兵去捉拿吧!”

    吴三桂点了点头:“交给你了......记着,万万不能伤着五皇子、袁贵妃和高宇顺。特别是高宇顺!五皇子还小,袁贵妃又是女流,能把这事儿说清楚的,只有高公公了!”

    “属下明白。”刘生重重点头。

    明白归明白,但是要抓高公公是没那么容易的!因为高宇顺人还在重庆府呢!刘生上哪儿去抓

    而朱慈焕和袁贵妃两人,则是在宋献策的儿子宋青田的护卫下,离开重庆,走汉中入关中,进入凤翔府,然后包了凤翔府内一处客栈住下。安置完了袁贵妃、朱慈焕后,宋青田才去西安投书的。

    所以被刘生拿住的,就是人家事先安排好了让他去抓的袁贵妃和朱慈焕——原来朱皇帝的锦衣卫在东南地头上也许真的挺厉害。但是西北吴三桂的地盘上,可就没什么根基了。

    而宋献策正是看到了这个漏洞,给朱慈烺、朱慈炯、吴三桂还



661.第656章 走,找皇上要债去!
    第656章 走,找皇上要债去!

    大明洪兴元年,初秋,榆林城。

    这座陕北名城,不仅是北瞰河套,南蔽三秦的军事要津,同样也是连接陕西内地和河套草原,乃至漠南、漠北、漠西的一处商业重镇。在代王移镇榆林和明清达成五年之约后,这座本来因为连年战乱和清军的屠杀而陷入死寂的城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生机。来自蒙古部落的皮毛、牲口,来自湖广和东南的茶叶、铁器、丝绸、棉布,来自宁夏花马池(就在榆林镇边上,现在归代王府所有)食盐,都在这里交汇——就在榆林卫城之内!

    和之前镇守榆林镇的明朝官员小心翼翼的将互市摆在了榆林城北约10里的镇北台堡垒下不同,如今统治榆林的代王府可胆肥得很,一点不担心长城外面的蒙古伊克昭盟部利用互市的机会劫掠或者夺取榆林城。

    实际上在洪兴元年夏季的时候,因为旱灾而面临粮食短缺的代王府就出兵河套,同伊克昭盟部的六个旗(游牧蒙古的旗)打了一仗。已经承平多年的伊昭克盟部哪里是从大同府、吕梁山一路杀出来的代军的对手一触即溃,六个游牧蒙古的旗全部被代军打破,伊克昭盟的蒙古王公们被迫向代王府称臣纳贡,才捡了条活命。

    所以现在入榆林城贸易的蒙古人都老实得很,虽然腰里都别着刀子,肩上还挎着箭囊,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在榆林卫城内拔刀子的。

    在榆林城内巡逻的王府亲兵号大同死士,都是在大同和满洲人打了三年,最后死里逃生杀出来的凶神!

    成吉思汗那一届信长生天的蒙古人他们也许打不了,现在那些信西藏喇嘛的蒙古人怎么是他们的对手

    虽然榆林城内有凶神一样的明军兵士,但是伊克昭盟部的蒙古老爷们还是愿意派管家带着马匹、牛羊、皮货来交易。原因无它,就是榆林城内的“货”太齐全了。

    不仅能买到过去受到严格管制的上等铁料乃至打造好了的冷兵器,甚至还能买到火铳、火药、盔甲这种连大清朝都严格管制不愿意向草原输出的武器装备......

    当然了,要从榆林搞到这种好东西,伊克昭盟的商人也得拿出他们的好东西——上等的河曲马、蒙古马!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伊克昭盟的商人们会从草原上的其他部落,甚至从瓦剌蒙古那里收购好马,卖给榆林城的奸商。然后再从他们那里购买先进火器,再转卖到喀尔喀蒙古和瓦剌蒙古——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火器还会被转卖给让朱慈烺都非常忌惮的准格尔部......

    而这种“铳马贸易”,还会促进榆林当地的军工生产!

    许多由秦晋商贾们投资开办的火药厂、火铳厂,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

    不过在洪兴元年的秋天,榆林城内的秦晋商人们还没打算大举投资“实业”,他们的兴趣甚至不在能为他们带来厚利的和蒙古人的贸易上。

    现在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生意只有一个,就是高大上的金融。

    唔,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高利贷。

    代王府已经在榆林城内各处繁华地段贴出了“还债告示”,宣称已经接到圣旨,将率众债主去武汉府面圣并和皇帝商议还债事宜......

    看着意思,洪兴皇帝准备替他的亲兄弟代王殿下还债啦!

    这可真是太好啦!

    所以从七月初开始,大明的“好债主”们就纷纷去代王府报名,准备跟着一起去武汉讨债了......
1...180181182183184...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