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而明军那边,则可以利用水运达到一个很高的送达率——只要不翻船,送达率完全可以达到九成几!
光是比送达率,明军就能立于不败......以克难新军模范师的战斗力,不说打败同样数量的清军,打个平手然后坐下来对峙总没问题吧
要知道模范军中可没多少马,而清军的八旗兵随随便便都是一人双马!
所以两军一旦在山海关一带对峙,清军的后勤压力足够让多尔衮吐血......
这下黄得功算是服气了!
虽然是纸上谈兵,但是史可法谈得很有道理啊!
“督师,”黄得功一脸服气地说,“这三年平辽,五年定北可行啊!咱们不如联名给太子上奏,提出此策,请太子在登基后出动新军渡海征辽,而咱们则出兵取中原、北直,定叫多尔衮头尾难以相顾!”
“就依黄总戎所言,我等联名上奏!”
第562章 名侦探纪坤
曲阜,总督七省军门衙署之内,几盏清茶,飘散着让人舒心的清香。朱以海、孔胤植、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黄得功、李化鲸等山东和淮北地面上的大小霸主,都依着爵位官职大小落座,陪着刚从徐州过来的钦差御史纪坤寒暄谈笑。
纪坤的官位并不高,只有正六品,以往文贵武轻的时候倒还能在几个总兵跟前摆一下谱。不过现在已经是刀把子压倒笔杆子的乱世了!而且朱大太子将御史分了左右两班,纪坤这个左班御史压根管不着武官的事儿。而山东这边(不包括登莱,那里另有一位左班监察),根本也没几个正经的文官,全都是军阀的幕僚......所以纪大御史基本上就是个摆设,不值得那么多大小军阀捧着他哄着他。不过他还另有一个公开的临时任务,代表朱慈烺来山东询问大家对《谏封建议政疏》的看法。
有了这个任务,纪坤就是朱慈烺派出的钦差大臣了!
被一群称霸一方的豪强捧着,纪大酷吏也很是受用。这才是位极人臣的感觉啊!这个时候,他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办差,争取早日离开酷吏队伍,然后向内阁宰执的方向努力前进!
纪坤和大小军阀们寒暄的场面话说完,终于开始说起了正事儿。就看见纪坤一脸严肃:“鲁王千岁,衍圣公,史制军,高抚台,左团练,黄总戎,李总戎。下官和黄太冲、顾宁人、王而农联名写的《谏封建议政疏》,相信诸位都已经看过了吧”
根据朱慈烺的令旨,《谏封建议政疏》被左通政司的邸报局登上了每日发行的《邸报》,连着登了七日,而且都刊登在头版上。
所以山东、淮北的这几位大小军阀,是不可能没读过这样重要的奏疏的。
史可法一笑:“大作已经拜读......写得好啊!切中要害,鞭辟入里,直指国朝初立以来之弊端!春帆老弟实有王佐之才,早晚是要荐跻二府,位列宰执的。”
今儿史可法虽然只坐了大堂上的第三把交椅,但是他在山东、淮北的领袖地位是无可争辩的。论官职,他是总督七省军门!
论地盘,他控制的曲阜已经是抗清“圣地”,是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心心念念的地方,而且也是山东头一号的坚城,是东路的摸金亲王多铎折戟兵败之地!
论军力,史可法手头的一万三四千曲阜练军可是用戚继光的法子编组训练起来的车步骑营,是专门克制八旗铁骑的存在!
论财力,曲阜孔家的那点老底子可都在史可法手里攥着。另外,他还以衍圣公府的名义,派出募金使去东南活动,公开“发卖”配享曲阜孔庙的资格——凡是捐钱给保教卫孔事业的,都可以把亲人或是自己(死后再摆)的牌位摆进曲阜孔庙!
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孔子他老人家亲自保佑啊!也不管某人生前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儿,死后魂灵都由孔圣人罩着——十八层地狱还敢找孔夫子要人,不,是要魂
朱慈烺统治下的大明东南就是坏人多啊!军阀、贪官、奸商、劣绅,还有海贼......谁都怕死后下地狱啊!
而且这些有钱的坏人都是孝子贤孙,不仅要替自己“捐”个牌位,还有那么祖宗(坏人的祖宗多半也不是好人,因为许多坏人作恶的资本都是继承来的)要拯救!
所以史可法虽然没有什么大块的地盘,也没占据什么贸易枢纽,但他手头的银子永远是花不完的!
现在史可法一表态,其他人自然也都跟着附和了,而且大家伙也都觉得“官府者官府之,封建者封建之”的办法很不错。
所谓“官府”,归根结底就是皇权,皇上的大权!不管是皇帝独揽大权,还是渡让一部分皇权给内阁宰执,总归就是不多的几个人在掌权,能管多少事儿又能管好多少地盘
大明混到现在这局面,归根结底不就是皇权管不了那么多吗
四川天府之国你才收一百零八万石田税,广东才九十九万石田税,更荒唐的是两淮盐税才几十万两。连收钱的事儿都管不好了,还能管好什么
所以皇权少管一点,将管不了的地盘交给封臣诸侯,同时制定一个约束诸侯行为的法度,也是不得已下的上选。
当然了,朝廷必须保持对诸侯的优势!
所以在场的这些人,在研读了《谏封建议政疏》后,都已经在心里面打过小算盘了。
现在大明朝廷已经牢牢控制,或者即将被牢牢控制的地盘,他们是不敢想的。西南、西北那两块,也不是他们能染指的。西南已经封了平西王,而且还有黔国公,还有一堆平蛮拓业的土司,四川还有一群和流寇打生打
第563章 崇祯是自愿的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到了崇祯十九年临近年末的时候,南京皇城终于焕然一新,恢复了昔日的天家气象。而且除了帝王之家的堂皇富丽之外,这座占地超过一千五百亩,堪称全世界第一大宫殿的帝王之居,还多了一些从秦淮河畔的诸多金陵名园“搬”来的雅致和舒适。
重修过的南京皇城以乾清门为界,分为了“前殿”和“后宫”两部分。前殿包括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以及文华、武英、奉先等殿。为了节约修缮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也因为在修缮皇城的时候西南各处仍旧处于战时和混乱之中,所以难以采集巨木。所以只集中力量修了奉天门和奉天殿。
这一门一殿可是前殿的门脸儿,也是皇帝上朝理政的地方。为了将奉天门、奉天殿修得气势恢宏,朱慈烺甚至命人使用了拆毁华盖、谨身两殿建筑所得的上等木料(这两座大殿都处于半毁的状态,必须拆毁重建)。
至于华盖、谨身、武英、文华、奉先四殿,则修得比较马虎,外表上看得过去就行了。
而在谨身殿和奉先殿(这是两座大殿的位置基本是平行的)以北,有一座乾清门和一道将皇城紫禁城一分为二的高墙。
乾清门和高墙以北,就是朱慈烺登基称帝后所居住的后宫了。相比“前殿”的马虎,朱慈烺对紫禁城“后宫”的建设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毕竟在登基之后,“后宫”才是他真正的“小家”所在,怎能不经营的舒适一些
不过花了不少心思并不等于花了许多银子!
朱慈烺并没有把紫禁城的修缮重建工程交给工部或是内侍去操办,而是直接发包给了专业替显贵富豪之家营造园林的商人。让他们照着西圃和大功坊的标准,给自己修建后宫。
根据朱慈烺的交待,紫禁城的后宫又分成乾清宫、坤宁宫、柔仪宫和春和宫四部分。
其中乾清宫和坤宁宫分别属于帝后,比较庄严。而柔仪、春和两宫,则是妃嫔们的住处,完全是照着南京城内豪门园林来的,亭台楼阁,小桥池水,假山奇石,花草树木,应有尽有,也尽可能做到了雅致舒适。
虽然工程仓促,还有许多细节没有做好,不过大致上还是让人满意的,而且花费也在朱大太子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皇城修缮可是朱慈烺亲自过问的项目,要坑他的银子可不大容易!
崇祯二十年正月十五日,焕然一新的南京紫禁城引来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大朝会。
净鞭三响,香烟缭绕。
煌煌奉天殿,又不知多少日子没有举行过这样隆重的朝会了!
根据朱慈烺定下的规矩,寻常的朝会就是御前两府会议,不必在奉天殿举行,在文华殿或是武英殿举行就可以了,反正也没多少臣子参加。而且也不是一大清早上早班,通常就是上午开个会,到午饭前结束,一部分官员自己去找食儿,一部分则陪皇太子一起吃午饭。
而煌煌大朝,说是初一、十五要办,不过朱慈烺这段时间总也不在南京,不是出去打仗就是出去要饭,崇祯皇帝又是个“病秧子”,儿子在的时候他还“蹭个朝”,儿子不在,他就只能一边养病一边拉弓、扔石锁、划船和过荒淫的皇帝生活了......
所以奉天殿(奉天门)大朝在整个崇祯十九年就没怎么办过,可是偏偏在今儿,就要办一次群臣汇集的大朝了。天色未明,午门外头的轿子和车马就是一串一串的,白灯笼星星点点的,领着穿着整齐的大臣们一队队的步行进入午门,然后往奉天殿而去。
正月里面南京的天气还是很冷的,是那种一点寒意就透入骨髓的阴冷。所以朝会就不再奉天门外办了,而是挪到了相对比较暖和的奉天殿内。
诺大的奉天殿里面,这个时候点了不少手臂粗细的蜡烛,还摆了许多暖炉,全都点上了火。不过因为大殿内的面积太大,还四处漏风,所以依旧昏暗寒冷,好在朱慈烺用的臣子大多身强力壮,穿得暖一点再冷也抗得住啊!
而且大家伙的心都是热的......
今天这场大朝,兴许就是崇祯皇帝最后一场大朝了......再有那么隆重的场面,就该是朱慈烺的登基大典了!
一想到太子殿下终于可以登基,崇祯皇帝也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的开始养老,大殿里面的臣子就心头火热啊!
不管是跟随朱慈
第564章 都是你们逼我的!
笔趣阁 ,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皇上驾到!”随着太监的公鸭嗓门儿响起,奉天殿内殿外的大明忠良们总算松了口气儿——天都亮了,大家伙腿都站得酸了,总算把皇上给等来了。
看来今天这场大戏不会拖太久,大家伙还能赶回去吃晚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看见崇祯皇帝健步如飞地走来,全都山呼万岁而拜。然后就是崇祯皇帝有气无力的声音:“平身,平身!咦,太子在哪儿”
崇祯皇帝一边在御座上落座,一边还在四下踅摸,却没发现天下第一大孝子朱慈烺。
今儿是崇祯皇帝禅让大位给朱慈烺的好日子,他这个马上要当皇爷的,怎么就迟到了呢这也太不敬业了!
崇祯皇帝正找人的时候,群臣已经爬起来了,都偷眼上瞧。就看见崇祯皇帝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儿,正东张西望呢!看见群臣们都爬起来就位,就沉着声儿问:“今日朕欲内禅大位给太子,怎不见太子上朝太子何在”
是啊太子去哪儿了现在该他来当皇帝了,怎么人影儿都没了难道是睡觉还没醒
内阁首辅魏藻德马上出列,一本正经的上奏道:“禀陛下,太子殿下听说您要在今日禅让大位给他,所以不敢上朝了。”
什么不敢崇祯也愣住了,什么意思现在不敢了崇祯十七年那会儿谁拎着宝剑在追朕的
“这,这如何是好”崇祯看着一群大明忠良,大多都是朱慈烺的心腹,不过好像也有例外!
史可法也在啊!你是忠臣,赶紧出来说句话吧!
史可法是和一群山东军阀组团来南京恭贺朱慈烺即位的——他这个大忠臣是非常理解崇祯皇帝的一片苦心的!
算到崇祯十七年四月,崇祯皇帝都干了差不多整整十七年皇帝了,干成什么样子,全天下都有目共睹,如果不是太子殿下挺身而出,大明朝就没有了。真要那样,崇祯连太上皇都没得干了......
所以史可法非常理解崇祯皇帝想要退位让贤的心情啊!十七年都干不好的皇帝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干好的接班人,还是儿子,有啥理由不让位
史可法被崇祯一看,就明白了,马上出列上奏道,“臣请皇上派人去请太子殿下来奉天殿即位。”
什么你......
崇祯皇帝被史可法气着了,一下子话都说不出来了,不过没有关系。因为他不说,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大宝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皇爷,奴婢领旨,奴婢马就去请千岁爷来。”
崇祯一愣,朕下过旨了好像没有啊!
他正愣着,黄大宝已经一阵风似的跑出了奉天殿,往文华殿去了,没一会儿又回来了。就他和两个跟随的小黄门,没有朱慈烺。
“禀皇爷,”黄大宝给崇祯叩了头,非常抱歉地说,“奴婢无能,没有把千岁爷请出来......千岁爷是至孝之子,所以不肯离开文华殿,奴婢怎么劝都不管用。”
啊
崇祯有点懵了,这逆子到底想干什么
“陛下,”福王朱由崧这个时候出班上奏道,“不如让臣和魏首辅带着文武百官一起去文华殿请太子殿下过来吧。”
魏藻德也道:“陛下,臣这就和福王殿下去请太子过来。”
崇祯已经明白了,这是在演戏啊!叫什么揖让吧
“不必了!”崇祯皇帝可不打算惯着朱慈烺,当个皇帝还那么不痛快,真不像话!
“臣等领旨!”
群臣都有自己的“剧本”,所以崇祯说什么都没用,大家还是照着剧本在演。
当然了,这都是为了崇祯好啊!
今天大殿里面“出场费”最高的就是崇祯皇帝了!一百万两一年,不够还可以加,一直可以领到死!另外,还有三座位于应天府的豪华宫殿,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都是从倒霉的南京勋贵家里搬出来的),还有好些个美女,而且崇祯皇帝以后不管生多少儿女,朱慈烺都要给他们一份荣华富贵......
看着群臣们呼啦啦的离去,崇祯皇帝只是呆坐在御座上,心里面无比的悲凉。
他当了二十年的皇帝,怎么就没几个忠臣呢
不知道过了多久,忠臣们又回来了,还是没有朱慈烺。
&n
第565章 约法四章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朱慈烺当皇帝原来也是被逼无奈,一准是逼良为帝,真是可怜。虽然被逼走上了封建国家首领的位置,但他还是有自己的坚持——臣下们必须答应他的条件,否则朱大太子就不当皇帝了!
他不当皇帝是不行的,所以臣子们都齐声高呼:“臣等愿听陛下号令!”
“好!”朱慈烺重重点头,“都起来吧......大家都到院子里去,朕要在文华殿外和诸卿约法四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