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照例拿出了50把步枪,让冯玉祥去测试,然后又给了冯玉祥5挺马克沁,这也是仿制品,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增加了材料方面的提升,让枪管从原来1500发,提升到了2500发的高度,射速上面微微的有些提高,用金属弹链代替了的皮制的弹链,稳定性更好,射程和射速的又有了微小的增加,从这一点来说,新的马克沁,威力上面,微微的有些提升,当然了,为了统一后勤,子弹也是7.0毫米的在子弹威力上,比7.9的稍稍有些弱了点,可是加上其他的提升,一定程度之上,还算是不错的改进。
步枪也倒罢了,机枪也能够生产,这着实出乎了预料,冯玉祥是知道,整个包头机枪的配备非常的到位,几乎可以普及到班的程度,按照原来的镇为单位的新军,除了炮团是108门72毫米的山炮和野炮,36门108火炮和155毫米重炮外,几乎拥有900多挺马克沁,以往难得一见,被称为机关炮的玩意,在整个北洋军,恐怕都拿不出来200挺,可是现在一个镇,居然有这么多,最关键的是,包头的工厂,可直接生产马克沁,这是一个巨大的提升,想象当遇到敌人的时候,900多门马克沁,加上100多门大炮,哪怕是号称模范镇的北洋第三镇,恐怕在火力上,也远不是新军的对手。
机器厂从兴建,一天一个样子,从各地挖过来的技师们,已经逐步的熟悉了包头这边的变化,一些其他高级技师,也都在武器专家的知道下,熟悉了武器生产跟普通的机械生产的不同,在武器的整合,还有提高效率上面,进展迅速的,特别是一些来自国外的专家,对于武器生产,提出了不少的意见,一定程度之上,算是提升了整个兵工厂的生产,技师们,也从一个普通的民用技师,向着军用技师进行改进了,机器厂的生产效率,也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
现在,当大批的人员和机床,都充斥道了这个工厂之中,高速机床的功效,开始展现出来威力了,每天可以生产900把ka11步枪,50把马克沁,伴随着人员的增加和熟练程度的增加的,速度还在提升,未来当军械厂的二期三期彻底的完成,军械厂的生产能力,会扩充3倍。
如此庞大的生产加工能力,冯玉祥一颗悬着的心,彻底的放回去了,现在包头拥有超过10万的正规军人,还有3倍数量预备役和民兵,一天900只,差不多100多天的时间,就能够完成新军的换装,统一了弹药和强制的情况之下,新军的后勤补给方面,会减轻3成以上,新军的实力,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这对于部队实力的提升,会有极为巨大的帮助。
听着杨元钊的介绍,眉飞色舞的问道:“元钊,现在能够给我们换装多少,这不已经生产了快半个月了!”
“是不少了,但是我在考虑,到底是给内卫部队换装,还是给你们!”
冯玉祥有些着急了,连忙说道:“别介啊,元钊,我们可是缺口巨大的啊,你看我这里有一份心得,都是ak11在部队之中的使用情况,还有一些新的战术配合!”
杨元钊接过来那一叠文件,果然,冯玉祥很看重,回去之后,不但仔细的实验,还总结出了一系列的东西,甚至还有白刃战,不过他是携带的大刀,西北军的大刀战术,似乎跟冯玉祥有关系,从现在就开始进入雏形了。
“其他的都好办,有一点有问题!”
“哪里?”冯玉祥又惊又喜,惊比喜少一点,虽然过去的两年,杨元钊对新军的建设不怎么插手,可是每一次插手,都可以给出出色的建议,这也让冯玉祥对于杨元钊的意见越来越看重了。
“这里!”
冯玉祥一看,杨元钊所指的正是大刀那一栏,他有些着急了,说道:“ak11是很强大,但是子弹消耗也大,一旦子弹消耗完毕了,难不成拿着它当烧火棍,别看大刀占用了几斤重量,可是在接触战和混战之中,有很大的作用!”
“我当然知道,不过有更好的!”杨元钊一招手,让大寒去拿一个ak11过来,顺便拿过来一把刺刀。
冯玉祥看到刺刀的时候,眉毛一挑,这把匕首太短了吧,在混战时候,又能够起到多少作用,可是在杨元钊的指挥下,大寒把刺刀固定在了ak11上面,锋利的刺刀,跟ak11完美的结合,他的眼前一亮,本身ak11就不比委员会1888短,甚至更长,厚实的枪身,可以有很好把握,再加上三四十公分长的刺刀,这把武器,即便在白刃战之中,也不怎么的落伍啊。
兴奋的从大寒的手中接过上刺刀的ak11,用手指微微的一试,手指还没有感觉,可是皮肤已经被刺破了,锋利上面,是足够了,特殊的设计,特别是血槽,让老于行伍的冯玉祥不寒而栗,敲击刺刀,清脆的声音长鸣,材质非常的好,坚固锋利,比他设想的大刀要好。
“怎么样?还满意么?”
“满意,当然满意了!”冯玉祥黄忙不迭的说道,前后差别,让杨元钊哈哈大笑,笑完之后,杨元钊才说道:“这把枪的潜力,远不止如此,对了,我们有多少特等射手了?”
不明白杨元钊到底要干什么,冯玉祥思考了一下,才说道:“差不多有1000多名了,元钊,你问这个干什么,别打这个主意,我不会给的!”
冯玉祥护犊子的样子,让杨元钊又一次的大笑的,说道:“不会要你的,不过是问一问,你跟我来吧!”
杨元钊引导着冯玉祥,来到了另外的一个房间,在这里,只有一大排的箱子,冯玉祥不明所以,心中嘀咕,到底杨元钊又弄出来什么了。(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四百零二章 狙击枪
杨元钊平静的把箱子打开,巨大的箱子被分成了四排,底部以天鹅绒衬垫,一排排的非常的整齐,在其中,都是管状的东西,杨元钊微微的伸手道:“知道这个是什么?”
“这是!”拿起了一个管状东西,稍稍一看,冯玉祥有些愕然的说道:“望远镜?”
“望远镜!”杨元钊哑然失笑了,道:“当然不是了!”
说实在的,这样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望远镜,但是有了专门的双筒望远镜,单筒的效果不好,倍率还低,早就淘汰了,这个东西,是他专门在德国定制,作为一部分特制步枪准备的瞄准镜。
这段时间,杨元钊在兵工厂中,也知道冯玉祥的测试步骤,冯玉祥没有找普通的士兵,而是找来了特等射手,杨元钊这才知道,这些被新军培养出来的特等射手,射击的水平,已经是足够的惊人了,每天700发的子弹,无论是连射还是点射,轻松的完成的。改用了7.0毫米的子弹之后,特等射手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提升,已经有了狙击手的潜质了的,狙击手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哪一国的军队重视过,也只有到一战时候,因为壕沟战和阵地战,2万发子弹,才带走一个杀伤的效率,让打冷枪,成为了战场比较常见的,一些后世的社交礼仪,比如说一根火柴不能点3根香烟这样的东西,就是在打冷枪时代流传下来,战争促进了军种的变化,也催生了狙击手的产生。
既然想到了狙击手,后世无数抗日神剧的洗礼。让他哪怕不了解狙击枪,也知道了一些大概,狙击枪的本身,不过是一些特制的,稳定性极高。射程极远的枪支,因为人的视力有极限,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个兵工厂专注于这个方面,为此,专门的找人设计。特别精制了300把枪,是在ak11的基础上面,重新设计而成的,为了增加威力和射程,不但加粗了枪管。也加长的枪管,如此的增加,造成的整体性能的变化,让杨元钊只能够用最精机床进行加工,生产的也是五级的技工,以保证精准度和性能完整如一。
完整的样枪出来,比ak11最少重了50%,从这点上面。已经不算是步兵常用的枪支,但是在特殊用途的枪支之中,他并不算出众。
在这些枪械出炉了之后。这才考虑到狙击枪最重要的瞄准镜的问题,这一点,整个世界,都没有什么先例,好在德国的光学仪器极为的发达,按照他的描述和发挥的。通过哈比的渠道,从德国进口了一个瞄准镜。因为刚刚起步的关系,只有2倍左右。这样目镜最多能够让出色的射手保证在300-600米的范围之内的准确率,一些飞人的存在,甚至可以达到1000米之外的有效杀伤,这些都需要逐步的训练。
此时,狙击枪即便在世界上,还是一个没有出现的支线,即便是德国,也没有专门的狙击镜,必须通过定制,杨元钊对于这点上面,不算特别了解的,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稍稍的描述一下,由哈比亲自在德国,找德国公司进行生产,当然了,拿回来一个就可以了。
这么一个全部手工,甚至只是实验室研究的瞄准镜,杨元钊为了他,花去了10万美元,甚至因为造价昂贵,这一个东西,被生产者认为是有钱人的任性,耗费10万美元生产一个带着放大和瞄准功能的东西,没几个人会认为被用在战争之中,他们认为,可能是这个有钱的笨蛋,打猎的时候输了,想要用这种手段作弊,一直到几年之后,当欧洲战场激烈的时候,才有一个研究者从故纸堆里面,找出了这个,他也成为了德国狙击枪的鼻祖,狙击枪在那个时候,才真正的出现在了世界的视野之中,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且可怕的兵种。
一个就够了,对于杨元钊来说,凭空的制作出来一个瞄准镜,这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一个的情况之下,就可以有200个,甚至是300个,甚至,依靠现有的进行改装,比如让两倍的变成四倍,甚至是八倍,还是可能的,但是这样太惊人了,2倍对于目前的中国,甚至没有特种作战的世界,已经足够用了。
在冯玉祥的面前,直接进入到实战之中,找到内卫之中的一个特等射手,他已经进行了超过一个星期的适应性训练,把瞄准镜安装到了枪械上面,本就枪法出色的他,在300米,400米,500米的射程之中,拿下了8环以上的成绩的时候,即便是冯玉祥也动容了,陆军之中,特等射手数量不少,可能够在300米外,打中一个苹果大小的东西的,还真的不多,更何况400米,500米,当靶位放在600米开外的时候,冯玉祥突然想明白了这个东西的作用,人的视力,几乎不可能扩张到300米之外,一些天赋异禀的也一样,500米是绝对的极限了,所以很多武器的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之间,相差巨大,也没人在意,毕竟50-200米才是步枪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超过了这些,那是火炮和机枪作用的范围。
但是今天,在冯玉祥的眼里,颠覆性的出现了这么一个神物,可以精准的在600米距离之内,保证7环以上的高命中,这简直是不可想象。
杨元钊的话,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内卫神射手,只是7天的适应性训练,一旦长期训练,命中率会更高,当然了,长射程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计算和数学能力,一些余量和偏移量,都需要进行计算,最终,甚至可以达到1000米范围之内的精确射击。
这个武器一定要拿到手,冯玉祥抓住杨元钊的手,仅仅是初见,冯玉祥已经总结出了最少10个这样武器的使用方法,他对于固定阵地的杀伤太大了,特别是对于火力点,甚至是迫击炮的清除,机枪和迫击炮,他们的射程都不远,1000米绝对是他们的杀伤范围,本身对付他们的,只有机枪和迫击炮,现在,又多了一把狙击枪,特等射手,在大规模的作战之中,充其量,不过拥有特等射手的部队,战斗力要高一点,可一旦有了狙击枪,就立马完成了蜕变,击杀指挥官,定点清除火力点和迫击炮,有狙击手跟没有狙击手,完全是两回事,在装备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这样的狙击手都能够改变战局,更何况是大规模的猎装。
“太好了,元钊,这玩意有多少!”
“不可能全给你,只有200支!”
冯玉祥当然是很不满意,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冯玉祥带着4000支ak11和220支ak11特别版,后来被命名为awp11的狙击枪离开了,后者的名字,当然又是杨元钊的恶趣味,风靡整个中国的cs,他当然玩过,虽然这一把枪,跟awp相差甚远,却不耽误他按照这个命名,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元钊甚至愿意,世界名枪,在他的手中,全部诞生出来。
ak11基本上定型了,甚至接下来,都在扩大生产之中,awp11暂时只能够小批量生产,一两年之内,最多会生产1200把左右,因为它的设计和加工精度,他的成本,比ak11要高出10倍,甚至不能够使用冲压制作,必须要用机床,在特制的原料上面交给你个出来,生产太多了,包头未必承受不起,但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特等射手和狙击手,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培养,需要时间,没有特等射手,生产出来,给谁用。
武器厂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步入了正规,大炮的事情,暂时先放一放,这里说的大炮,不是之前借助着无缝钢管制作的迫击炮,那个已经形成了序列和规模化生产能力,这里指的是真正的大炮,炮钢相对于普通的钢材的,更加困难,基础的配方有了,要进入到高炉生产需要继续的研究,炮钢需要热轧和冷轧,超过108的重炮,还需要万吨以上的水压机和自动锻压机,这些大型的设备,对于包头而言,是没办法制作出来的,整个中国都没有任何的一个1000吨以上的水压机和自动锻压机,这种代表着工业化最尖端的大型机器,制作炮钢,不过是最基本的,大功率的蒸汽轮机页面,船用甲板钢,大型重炮使用的钢。
这些国之重器,不可能有国家出口的,即便跟包头关系良好德国也不可能,除非杨元钊出去,暂时杨元钊是没有时间,前往外国,这件事情暂且放在一边,未来再有功夫解决的。
awp的性能,在拿回去之后,非常的让士兵们满意,无数围绕着他的战术,在不停深入的训练之中,出现了,以往比较稳定的步兵操典,也因为awp的出现,进行改变,比如说以往因为射程的关系,裸露的火力点和迫击炮手,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awp这个攻防两端的利器,开始真正的走上了包头的舞台,并且越来越大的发挥起了作用。(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四百零三章 潜移默化
包头新军营地,确切的说,应该是陆军营地,现在的包头,已经组建了超过10万人的陆军部队,按照欧洲的军事理念,并没有以镇作为单位,而是以师作为单位,参考了后世的标准,一个师的人数,控制在15000人左右,加上后勤和一些其他的人员,也不会超过2万人,可以说极为精简。
完善而标准化的后勤,让军队的战斗力迅速的提升,200支awp11,相对于总量来说太少了,专门的适应性训练,只不过是让特等射手们,逐步的熟悉用瞄准镜的步枪,争取在演戏之中,发挥作用,而更加让冯玉祥看重的,还是包头量产的马克沁。
拿到的马克沁,数量不多,却在射手们不间断的72小时的射击之中,逐步的测试出了真正的水准,相对于原来的马克沁来说,现在的马克沁射速更快,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一条弹链会很快的设计完毕,设计独特的装弹器,可以一次性完成的30发左右的子弹的安装,熟练的装弹手,甚至可以保证,3分钟之内,完成一个1500发的弹链的安装,这对于对子弹需求很大,需要压制火力马克沁来说,极为重要。
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冯玉祥倾向于现在的马克沁,更何况其他方面的数据,新式的马克沁一点都不差,因为从的子弹,换装到了7.0,因为子弹的口径小了,装药量等方面也变小了,威力上稍稍的弱一点。可独特的设计,包括对于枪管上面的设计,尽可能的减少重量和体积,把多余的都给加强到增加威力上面,这一把机枪。穿透性良好,射程比之前的超出了20%左右,这对于压制火力的马克沁开说,也相当的重要。
权衡全面的威力,是超过了之前的马克沁,加上新式步枪等的服役。在一定程度之上,军队在子弹投射方面整体的实力,比别的更加的强横,一定程度上面,算的上提升了新军的整体实力。至于重火力上面,包头已经是世界标准了,即便是英美的军队,除了一些精锐部队,否则,不会全面的装备108和155重炮,还有几乎达到百门75炮,哪怕这个方面持平了。60、80、120毫米的迫击炮,成为了营以下的支援火力,算下来一个师居然会有500门炮。虽然大部分都是迫击炮,但是这样的火力配比,也足以让这个师武装到了牙齿了。
武器上面提升,让新军士气大振,甚至影响到了军官,先前跟着冯玉祥或者王金铭来到包头。基本上从最基层做起来的军官,都已经担任了团以上的职务。可是对于底层,营连排的军官需求。包头的缺口一直都很大,虽然他们也通过内部的调整,比如说,内部培训班,让一些高级的军官言传身教,提升是有,但是效果不高,毕竟真正的有留学,或者是实际能力的,也只有那么几个,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专业技能方面,提升的并不明显。
包头从新军建设起来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不遗余力的招募各种的军事人才,从云南讲武学堂,天津讲武学堂和奉天讲武学堂之中,招募了大量的低级军官,当然了,这些远远不够,还有就是大量的归国留学生和受过西式教育的学生。
前者,受过专门的训练,可以迅速的走上岗位,带兵也好,管理也好,都可以做到不错的程度,后者更加的具有可塑性,因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如同一张白纸一样的吸收很多的军事理念,成长性更好。
大量人才的汇聚,不但让包头的部队不停的扩大,当然了,也带来了各种的主义之争,毕竟,在这个晚清的时代,各种的主义,都在中国传播,一些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在考虑,到底什么才能够救中国,革命党,同盟会,甚至是一些领导阶级的资深,比如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也在考虑,混乱造就了整个中国混乱的思想,甚至到几十年后,都没有统一过来。
包头这么的兼容并包,着实吸引了不少的人过来,甚至同盟会的各个组织,都不同程度的派出了人员,渗透新军,本就是他们在做的事情,1911年的革命,其中首义和冲在前线的,都是渗透在新军之中的革命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基石。
不过,这个在历史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一手推动了整个中国各种变化的举措,在包头,却没有奏效,并不是杨元钊注意到,专门的去防止,也不是冯玉祥用什么高压政策,冯玉祥本身就是同盟会的成员,让他转变的,不是什么人的话,或者是什么主义,让他转变的是事实,正因为这一点,对于部队之中的各种主义之争,他从来都没有去干扰,只是让他们对比和学习,从包头的变化之中,找清楚原因,这种自己去对比,用实例来说明的,简直是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这两年来,有不认可包头离开的,这些人只是极少数,他们离开,也并没有把包头的实力和情况给曝出去,剩下的,大部分都留下来了,成为了新军的中坚了,各种的主义,渐渐的在新军之中,失去了土壤,与其空谈,不如实实在在的,用自己的努力来做。
投身工业,制造世界上最强的产品,是报效国家;投身农业,用辛勤的劳动和科学的种植,让每一个中国人能够吃饱饭,这同样是报效国家;而身为军人,努力的练好军事技能,提升军队的实力,保护好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净土,这同样是报效国家。
此时的新军军营之中,又一次低级军官考察团,300多名来到包头不超过2个月的军官,在同乡,故旧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一次参观考察,主要参观包头的市政建设,贴近民众,观察民众的生活情况,还有就是一些大规模的项目的建设,今天,是包头2环铁路线的建设,一环包括绥远,白云鄂博,等一些城市,二环直接扩张到了大同,太原,以包头为中心,完善的铁路系统已经基本就绪,太原和大同已经进入到了4小时区域,未来市民们的出行会更加的便捷,商业活动和货品运输,会更加的畅通。
一个标准的,整个人身上都透着军人气息军官,对一个还可以看得出是学生模样,带着一丝单薄的年轻人说道:“宗明,怎么样,我说的对吧,包头这边,才是中国的希望,孙先生很伟大,他提出了很多卓越的注解,但是他更多的是空谈,你看他从来都没有讲过,获得政权之后,要怎么建设中国,要怎么赶超世界一流,包头什么都没有去说,只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借助着实业,积累资金,借助着强悍的师资力量,开启民智,让人民动的,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之下,立足于国内的,人民富裕了,商人富裕了,整个城市富裕了,家国才能够真正的稳定安康。”
话语平实,张举(字宗明)看着同宗大哥张园,心中一阵阵的感慨,他来到包头的2个月,看到最多的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个,他是留日学生,在留日期间,加入了同盟会,感召与孙中山的号召,回到国内,伺机革命,2个月前,突然接到了张园的信,这才来到包头,本来是想在新军之中发展,顺便来感化大哥,却没想到,却是被大哥给感化了。
没来到包头之前,他或许会认为,包头同样是一片黑暗的地方,官商勾结,为富不仁,但是真正深入了解,却不禁为包头的强大而赞叹,杨元钊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几乎是以一手之力,在中国的西北边陲,建设了一个工业基地,无论是钢铁,还是机械制造,甚至是铁路和火车头,这些即便是日本都没有的东西,在他的手中一一的实现,这都是切切实实,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相反,他们的领袖,却在日本那边,对着革命指手画脚,提出的10万公里的铁路计划,根本就没有下文,只是一句口号,而包头,却真正在做,现在听说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2万公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