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制约着枪炮的水准的,永远是材料,没有好的材料,你设计出再好的产品又能够怎么用,君不见,那个时代的21世纪。中国的设计师,不知道设计了多么好的飞机的模型。甚至连风动实验也都通过了,就是造不出来。原因无他,发动机的功率不够,各方面的材料不过关,只能够基于现有的发动机,深挖潜能,争取能够设计出来,各方面都比较平衡的飞机,这是中国的悲哀。
好在,现在,拥有了无数金属配方,世界上先进的金属配方,杨元钊都能够弄出来,智能元素一体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金属的实验室,只要杨元钊想要,就可以制作出无数的合金,比之实验的时候,借助着转炉,一炉一炉的来实验,不知道要省去多少,实验失败的,大不了就分解了,耗费又不大,既然他回到了整个世界,又拥有了一体机,在一定程度之上,这个一体机会成为他的利器,以往中国在材料上面落后,现在,必然会占据着世界的最高峰,永远只有别人来追赶的分。
在工人们灵巧的双手之中,一把把步枪装配完毕,其实,已经跟他所涉及的ak有明显的区别了,更大了一些,有快慢机,也有支架,射击的速度和精度,应该比不上初代的ak47,但是完成这个有和没有的问题,已经是足够的让人兴奋了,突击步枪的火力,远比这个时代步枪强悍的多,多一个弹仓步枪,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评价,突击步枪这样安装的快慢机,可以步枪和冲锋枪两用的步枪,绝对称得上是神物。
另外一个厂房之中,到处都放着加工好的枪管,枪油的味道非常的重,枪管,永远是一把步枪最关键的地方,枪管的耐用度,热效应,甚至是膛线,无不制约着枪械的质量,之前,杨元钊为了实现ak,专门调集了一部分的工程师和机器,为枪炮长设计了一定机床,机床,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世界之上最先进的,采用了一些后世的理念,使用了最好的材料,除了数控,已经达到了目前能够用机床达到的极限了。
就拿枪管为例,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床,要加工一个枪管,也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这还是机枪的枪管,其他的枪管,大部分都是使用钢管卷成,外围用钢箍固定,整个枪管的强度,相对于普通的枪管,差了很多,杨元钊设计的钻床,因为钻床的效率,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过粉末冶炼的刀头,不但锋利无比,控制性能好,且加工速度非常惊人,相对于其他的机床的效率提升了*十倍。
也就是说,普通一天能够加工3个枪管的,使用了钻床之后,枪管的加工速度,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几十倍的,这个效率,恐怕比卷成的枪管,效率更高了,最关键的时,钻出来的枪管,膛线什么的,可以一次性的完成,比加工完了枪管之后,再加工膛线,效率至上,提升的可不止一点半点,关键的是性能好,枪管质量好了,在一些性能指标装上面,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提升很多,这样的枪的质量,肯定相当的好。
合成车间,一把把的长枪组装完毕,一些检验的工人,正在做最后的检验,因为是第一批定型,甚至因为杨元钊在上海的关系,连名字都没有起到,只是一个临时的17号步枪,之所以是17号,那是因为实验型号一共有17号,这也证明了包头,在枪械上面的专注。
随手拿起了一把步枪,这时候,专注的工人,才发现,自己的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两个人,正要叫,因为枪械生产是绝密的,保安非常严密的,另外一个眼尖的认出来了杨元钊,连忙拦住他,恭敬的对着杨元钊说道:“会长!”
杨元钊在包头,担任很多职务,比如的说包头的荣誉市长,武装力量总司令,商会会长,包头集团的董事长,但是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杨元钊还是那个刚刚到达包头,慢慢的整合力量,成立了包头商会的那个。
杨元钊微微一动,问道:“老人了,什么时候来包头的?”
“我就是包头人,不过3年前在做车夫,在水泥厂成立的时候,我就进厂了!”
杨元钊点点头,水泥厂成立的时候进厂,陆续能够从普通的苦力工人,变成拥有技术的工人,甚至负责检测枪支,这一点来说,这个人是很努力,赞许一声,然后问道:“现在枪械生产多少了,日生产能力是多少!”
“已经生产1000把了,日生产能力是150支!”
150只,每月大概是4500支,还是突击步枪这样的半自动步枪,这要是在清廷的任何一个兵工厂,绝对可以说的上是让人瞩目的成绩了,可是在包头,比的都是世界先进企业,先不说英国,美国德国,大型军工厂,每天可以生产多少的枪械,就说邻居的日本,也已经完成了国产武器的换装,金钩步枪,也是一款不错的步枪,最起码在东亚来说。
看到了杨元钊的样子有些不虞,那个首先打招呼的技工,连忙的说道:“这不是刚刚定型么,生产线还没有确定,我们正在改造,现在计划着增加机床,现在制约枪支生产速度的,就是机床那一边!”
“哦?”
“会长,冲压件,速度非常快,10个冲压机,每天可以生产3500对枪身!”
3500对枪身,也就意味着3500个完整的枪身,这样的速度也可以,杨元钊又扫了一眼,枪管加工车间,很显然,枪管也产量大于目前的组装,果然,在技术员的口里,他知道了枪管的加工速度更快,只是3张钻床,就可以完成了4500,甚至是5000个枪管的加工,只有机床加工的部件,效率不高,只有500个左右,成为了制约速度的短板。
“好了,你们继续努力,有什么需要的,直接跟工厂提,工厂解决不了的,就找他,他你认识么!”杨元钊指着刘澍说道。
刘澍在整个企业之中的知名度也相当的高,这个技术工人很明显认识,点头回答:“刘总经理!”
“看来认识,没错,就找他!”杨元钊说完,捞起了一把步枪,仔细的放在手中端详,铮亮的强身,加工而成的木工枪柄,带着木头特有的香味,让人一阵阵的感慨,这是一个杰出的工艺品,而枪管的下面,有专门的安装刺刀的部分,这是这个时代,并没有解决的,在欧洲,可能战争是需要钢铁,铁与火的对决,可是在亚洲的,肉搏战永远是无法避免,看到旁边的架子上,有定型的刺刀,杨元钊走过去,咔吧一声的装上,雪白刀身,跟步枪完美的结合,这个真的是一个杀人的好兵器。(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三百九十七章 子弹厂
相对于枪械,子弹更加的难造,从专业的子弹出现了之后,子弹相对于枪械,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个世界上,能够制造枪械的国家不少,甚至是清廷,也勉强可以说是能够制造枪械,但是子弹,基本上自产率相当的低,大部分,都是复装子弹,真正能够生产子弹的国家极少。
甚至伴随着子弹的提升,越来越专业,用途越来越广泛,子弹的生产难度几何形的提升,后世21世纪,有些国家,甚至可以制造军舰,把卫星送上天,却没有生产子弹的能力,子弹也成为了代表着国家军事潜力的一个巨大的门槛。
专业的子弹,大部分都是用铜壳的,中国缺铜,从封建社会到清朝末年,铜一直都是重要的物资,因为铜钱是主要的交易货币,也因此,铜慌的出现,让中国实力一直都不能够完全的迸发出来,交子,铁钱,飞票这些的出现,也是有历史的必然的,至于金银币,也就是在明朝和清朝时期,才慢慢的流入到国内,成为了市场上,比较主流的货币。
子弹,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经过了逐步的改进,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制作方法,铜壳弹是基本的配置,一方面铜的柔韧性好,抗压的能力也强,另外一方面,钢铁的子弹容易生锈,不易保存,铜壳就好很多,可以说钢壳子弹,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在保养方面,在低温方面,甚至是湿热气候下的稳定性。这中间铜壳子弹都不具备这样的问题。
中国没有很多的铜矿,铜又是贵金属,后世就是如此,不得已选择了钢壳或者铁壳的子弹,杨元钊当然知道选择什么更好。目前整个中国的铜矿都相当的有限,不过蒙古这边,还有一个未被开发的金铜矿,本身,杨元钊并不打算把他开发出来,但是枪炮的困扰。让他抽出时间过去,检测了大致的储量和布置,开辟了一个大概有120万吨储量,矿石品位较高的矿洞,并且借助着从国外购买的大批机械装备。开始了铜矿的开采。
120万吨的铜,未必能够全面的扩张,但是对于包头军火工业,已经可以算够了,最少可以支撑几年的时间,甚至因为这个特大铜矿的发现,让包头都镇住了,铜在任何人的眼里。都是钱,一个120万吨的铜矿,折合市斤在数亿斤的样子。如果制成铜钱,是一个极为庞大,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子弹从来都不是简单,小小的一个子弹,蕴含的技术含量极大,分成的部分也很多。无论是什么样式和形状的子弹,它都是由弹丸。药筒(弹壳),发射yao和火帽(底火)四个部分构成的。对于子弹来说。无论是用于什么用途,通用的发射yao都大多为无yan火yao:无yan火yao可分为(单基,双基,三基)(其主要成分为硝hua棉),枪械多用单基药。对于不同的枪械用弹有不同的要求。手枪多采用多孔速燃单基药。步枪为表面采用加光并钝化的单孔颗粒单基药。
底火是由传火孔,发火砧及击发剂组成。其作用是击发时产生火焰,迅速而确实的点燃发射yao。击发时,击发剂受击针与发火砧的冲击而发火,火焰通过传火孔点燃发射yao。当发射时,击针激发火帽(底火)。底火迅速燃烧引燃药筒(弹壳)内的发射yao,发射yao产生瞬燃,同时产生高温和高压,将弹丸(弹头)从药筒内挤出,这时的弹丸在发射yao产生的高压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受到膛线的挤压,产生旋转,最终被推出弹膛。
这样复杂的构造,难怪能够生产枪支的国家,比能够生产子弹的国家要高好几倍,在这个时代,子弹的重要性,还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说子弹的门槛还不够高,没有发展出类似后世那样,完善门类的子弹类别,只不过生产线还是要自造,没有那个军火商或者是军火加工厂,脑残的把子弹生产线外销,再有钱也不行。
好在,从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等国,还有之前意大利弄来的军火专家,这些人之中的大部分,都是军工厂的,甚至是直接从子弹工厂出来的,杨元钊合理的把他们整合在一起,让他们提出了设想,在包头强大的工业加工能力和整合能力之下,最终群策群力之下,算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日生产能力是5万发的小型生产线。
包头拥有生产军火的一切能力,特别是最为基础的是硝酸,因为合成氨制作硝酸的方法的完成,伴随着包头逐步扩大的硝酸工厂,目前硝酸的日产量得到了惊人的8000吨,年产量接近200万吨,按照1:10甚至是更高的比例,可以生产出足够多这样的产量,绝对可以支撑任何的军火的生产。
硝hua棉,单基,双基,三基,这样类别的硝hua棉,只要有足够的数量,足够的实验次数,总能够生产出来,那些军工专家,虽然没有直接制造生产线的能力,却能够根据现有的东西,对生产线进行指点,帮助包头完善生产线,现在日生产能力5万发的小生产线,就是在3000发的基础上面,逐步的改装过来,现在,正在研究10万,甚至是30万的生产线,基本上,到30万发,就可以基本定型,再此的基础上面,不停的复制,就可以完成一个现代化的子弹厂的建设。
这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不算高,5万发的生产线,一共使用了217人,在杨元钊想法之中,最好把人数降低到50人左右,这需要生产线的逐步完善,军火的生产,特别是子弹和炸药这样的军火,危险性相当的高,速度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安全性能,才是最强的指标。
ak的标准口径是7.62口径,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枪械的口径很大,毛瑟1898的口径大概是7.92,大部分枪械的口径甚至在他之上,固有的生产线,生产的子弹,大部分是大口径的,杨元钊似乎看过一篇文章,专门的提到亚洲跟欧洲的区别,这个时代,欧洲人无论是身高,还是力量上面,要比亚洲人强一点点.
这点是杨元钊的亲身经历,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中国跟外国人之间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不是一两个特别强壮的就能够解决,军队,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军队,从某种程度上面说,考虑的是一个整体上面,素质上面,是以国民,特别是男性的平均素质为基准点的,也就是说,目前,适合外国人的8mm左右的口径,并不太适合中国人,更小的口径,才有利于中国人的使用。
后世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三八式步枪,它就是口径的,这样口径的步枪,拥有不错的性能,也适合亚洲人,特别是东亚人的使用,成为了日本在二战时期,主要列装的步枪,只不过,这样6.5口径的步枪,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口径较小,停止力不强,大部分的时间,会产生穿透效果,并不能更好的使用。
综合了一些论点,杨元钊给新的突击步枪选择的是7.0口径,既不像是7.62和7.92那样,比较沉重,不利于亚洲人使用,又不像是6.5那样,停止力不强,很容易产生穿透效果,且效果不强。
如今,这样生产线,就是生产7.0口径的步枪,铮亮的黄铜弹壳,在工人和生产线的严密之下,成为了组装好的成品,在检验了之后,杨元钊拿起一个,他分不清这样的子弹,到底拥有怎么样的威力,但是看起来挺好的。
“要不要打靶一下!”刘澍建议道。作为一个不到30岁的人,刘澍对于枪械,还是比较喜欢的,这个新枪,一看起来,就非常的不错,不试试怎么行呢。
“那就试试吧!”杨元钊无可无不可的,顺带的,他说道:“把焕章兄也叫来吧,顺带让他看看,这个东西具体效果如何!”
目前,包头已经初步的安装了电话,是购买自英国的电话线路和机房,初步的给包头大部分的关键地方都安装了上来,包头终于结束了用走,用喊的时代,毕竟,这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边陲小镇,而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在这个城市之中,哪怕是绕城市一圈,也需要几十公里的样子,再依靠以前的方法,效率相当的低。
说不定某些时候,就会耽误工夫,所以在一些科学家和工厂负责人的建立之下,一整套从英国进口的电话设备,成功的弄到了中国,还不是程控电话,需要总机来转接,却也已经极为的方便大家了,最少,找人的话,直接拨电话,不用让长随们或者是助手们,跑上几里路来通知,这个举措一经推出,就立刻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甚至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民用的呼声,要求普及电话,只不过杨元钊没有同意。
这个时代的机房电话,装机容量相当的低,要想解决,需要等未来程控电话出来,在计算机和软件水平没有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之下,程控电话,不过是想想而已。
刘澍跑去打电话了,杨元钊继续的参观整个子弹厂,他对于军工生产不算特别的了解,也就没有贸然插入意见,只是把看到的记下来,顺便吩咐负责人,准备靶场和一些枪支弹药。(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三百九十八章 冯玉祥的想法
冯玉祥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在军营之中,现在的包头军事力量,相对于年初的时候,又差不多扩张了不少,大部分的士兵,经过了几轮,特别严格的训练之后,已经初步的掌握了军事技术,士官们经过培训,还有从外地招募而来的军官的,他们都完美的融入到了军队之中,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比他之前所带的北洋军要强,甚至还强很多的样子。
几十公里的电话线路,保证了通话的质量,刘澍在电话里面,没有多说,只是说让他赶快过来,不知道刘澍到底是要干什么,冯玉祥左右没有什么事情,索性,走一趟。
相对于一两年之前,现在的包头,出行情况大大的向好,汽车还没有最终投入生产,但是一批试验车和定型车,已经生产出来了,作为包头武装力量仅次于杨元钊的负责人,实际上掌管着包头武装力量的冯玉祥,自然也拥有一个座驾,有些类似于吉普车的样子,减震上面做到的极佳,再加上包头出色的公路环境,他可以用50-60公里左右的时速,从30公里之外的军营,赶到包头,最多只用20分钟。
不过,进入包头之后,车速明显的降低,包头已经是拥有了200多万人的庞大城市,哪怕机动车辆不多,可是马车和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共同构成了包头的出行环境,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地带,车速不快。
现在不是上下班的高峰,冯玉祥又可以避开了人烟稠密的地方,当绕到了工业区的时候。宽大的路面和相对较少的人流,工厂区域除了上下班的时间,街道上面的人比较少,车速明显加快,差不多用了45分钟的时间。抵达了目的地,比之前最少快了一半的时间。
吉普车缓缓的停下来,这里已经是包头工业区的经十八路,原来只有几条路的工业区,经过了一系列的扩张,现在拥有经十八条路。纬12条路,共同构筑了一个庞大,拥有巨大产值的沃土。
哪怕是在包头,经十八也已经在边缘了,冯玉祥记得。三个月之前,新兵拉练的时候,就从这里经过,这里还是一片的荒地,这不,紧急搭建起来了一排的房子的这个房子,很宽大,很显然。又是一个机器工厂。
工厂这玩意,对于包头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了。几乎每天,包头就有一个新的工厂成立,研究院的发展,众多有着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发明,会通过专门的系统进行检索。一部分比较关键的,或者重要的。会直接进入到另外一个渠道,剩下的。会根据不同的选择和难度,进行统一的拍卖,由品级的不同,分别为包头建厂,卫星城市建厂和全国建厂,几个级别。
冯玉祥把车停在了约定的位置,刘澍还没有下来,他看着整齐的厂房,对于包头的信心也更加的足了一点,在包头这边,他看到了一股朝气,他没有在包头发展的初期就来到了包头,当时的包头,只有三五个工厂,还是在兴建之中的,不过等他到来的时候,包头还没有彻底的向外扩张,在他看来,包头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的迈进,无论是工业还是军事。
现在,包头已经形成了上百个不同门类的工厂,最重要的时,这些工厂,几乎都完成了扩建,之前的工厂,在一定程度上,还只能够算是普通的工厂,在中国的范围之中,也有不少工厂,比他更大,可是现在,伴随着工厂的逐步扩建,一步步,的完成了一期二期等工程之后,工厂的规模,比之前的,最少大出了十倍,产出也在原有的基础上面,疯狂的开始增长了。
掌握了包头最大的武装力量之下,冯玉祥的眼光,已经不同于在北洋军之中担任营长的时候,统筹全局,特别是明白了后勤部的运作之后,以往的那些心思,在后勤部的一系列管理之下,烟消云散了。
在很多人看来,包头很强大,但是包头的强大,是基于后勤的,跟中国其他军队相比,包头拥有着让所有人都羡慕的火力和装备,各种重型火力,马克沁,迫击炮,但是这些,对于后勤的压力巨大,一旦后勤被卡住,军队恐怕没有多少战斗力,即便军官,可以把士兵给拉走,习惯了子弹无限,炮弹无限,甚至是步炮协同的作战方式,再回到小米加步枪,每人数着子弹打的情况,恐怕所有人都会哗变,更不用说,包头的军队是银子堆出来的,士兵的基本工资,可以达到普通的技工的水准,高级士官,甚至不低于三四级工,这样的花费,全国范围之中,恐怕没有一个将军能够支撑的下来的,只是一个团,每个月的花费,就在30万左右,这还是在普通训练的情况之下,没有计算装备的花销。
看起来强大的包头军队,恐怕是最稳定的,他的直接管理者不是他冯玉祥,而是后勤,掐断后勤,他就什么也不是,但是在完美的后勤,的支撑之下,包头军队所能够迸发出来的威力,绝对是让世界侧目。
也因为后勤部,冯玉祥开始认识到经济的重要作用,打仗不是打人,打装备,实打实的就是打钱的,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装备的支撑,人的意志再坚定,训练再好,也抵不过真刀真枪的钢铁,再怎么的刀枪不入,面对着155重炮之下,密集排列的话,一炮下去,一个排都没有了。
没有包头发达的经济,超过世界想象的挣钱能力,谁能够支撑这么一个吞金猛兽,现在人员已经突破十万了,军费在包头经济总量之中,占据的比重也开始越来越大了。
工业区越来越大了,甚至周围几百公里,几个重要的节点和卫星城市,也度过了开始最初的筹建阶段,逐步的迸发出属于他们的经济提升,在这样的增长之中,包头的产值越来越高,各方面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之前冯玉祥并不认可包头的发展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方法,可是现在,伴随着在包头的日子的增加,看着老百姓,过着日益提升的生活,人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日子越来越好的时候,一些触动和改变,还是在他的心中扎根了,革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争取一个大同和平衡的世界,可是现在,这一切在包头,似乎在发生着改变,在这个清政府还没有注意到的边陲小镇,如此的变化,让人欣喜的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之上,让他们渐渐的感觉到,中国的未来,在西北,在包头。
“焕章兄!”外面传来敲玻璃的声音,把冯玉祥从回想之中招了回来,冯玉祥摇下玻璃,笑道:“是泽霖贤弟啊,这么着急找我过来,干什么?”
“没什么,这里是新成立的机器局,这里有一样新产品,需要你来检测一下。”
1...157158159160161...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