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利令智昏,就是说的卫觊这种人。

    荀彧挥挥手,示意卫觊去办事,在案前坐下,铺开纸笔,又将收到的贾诩奏疏仔细看了几遍,越看心情越复杂。贾诩岂止是看透了天子的困境,他更看透了世家的贪婪和因贪婪导致的愚蠢。他安排毌丘兴去见天子,很可能是有意而为之。

    毌丘兴也是河东人,而且年轻气盛,正是想建功立业的时候,他怎么可能劝天子隐忍,禅让,富贵险中求,若能出奇制胜,夺取南阳,他才可以一鸣惊人,平步青云,却不知道这一切都在贾诩的计划之中。

    这个贾文和,真是一条毒蛇啊。

    荀彧感慨良久,提起笔,在纸上书写起来。

    臣彧启:伏鉴陛下诏书,见故并州刺史诩所上三策,臣以为皆老成之谋也,然有不明处,愿为陛下发覆。夫用兵之道,先为不可胜,再为可胜。?

    豢墒ぴ谖遥墒ぴ诘小uな自诹浮h胂囊岳矗刂衅涤辏呈看泳救娓郑嘤胁淮肥找咽潜厝弧3济克技氨菹轮校牙15馈?br />

    ——

    天子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将刚收到的六百里加急文书放在案上,以肘支案,手指捏了捏酸胀的眉心。

    虽说对荀彧的反对早有心理准备,真正看到荀彧的奏疏时,他还是吃了一惊。厚厚的一迭,煌煌近万言,荀彧写得字字沉重,他也看得




第2056章 三人同心
    袁谭眉头微蹙,咳嗽一声,打断了沮授。“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说着,眼神环顾一圈,最后在耿苞脸上停了片刻。“贾诩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即使是称臣,手里还有实力的时候称臣总比一无所有的时候再称臣好,诸君不妨考虑一下。中山甄氏依附孙策,这几年过得也不错啊。”

    耿苞垂下了眼皮,装没听见。他知道袁谭对冀南的世家有意见,但他该说的还得说,要不然没法向其他人交待。甄家这几年是不错,不仅有充足的货源,包揽了大半通往草原的生意,还得到了茶叶这种新商品的经销权,将一个小小的茶叶变成了暴利产品,让草原上胡人趋之若骛,大发其财,但这样的好事落不到冀南人的头上,冀南世家和袁氏父子绑得太深,他们就算投降,也不可能像甄家那样得到孙策的信任。袁谭提出议和,结果孙策根本没反应,摆明了就是要将冀南世家连根拔起。

    形势比人强,虽然冀州人对朝廷没什么忠诚可言,但事已至此,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孙策长驱直入。明知袁谭已经没什么斗志,在找到更好的选择之前,他们也只能硬撑。

    见耿苞不吭声了,沮授接着说道:“先帝出自河间,天子巡狩河间,冀北人有迎驾的义务,出点钱粮也是应该的。当然,天子要经过魏郡、赵国时,我们也多少要有所贡献。”

    崔琰说道:“何不请天子经并州,下井陉,由常山、中山,直趋河间天子有并凉精骑逾万,又有飞将吕布,若是变生肘腋,怕是不好应付。”

    沮授无奈地看了崔琰一眼,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无奈。“季珪,天子母家出自赵国,总不能让天子过赵国而不入吧”

    崔琰一愣,知道沮授误会了,连忙笑道:“祭酒,我只是担心有变,并无他意。”他顿了顿,随即又明白了沮授的意思。“这么说,冀州以后要听天子诏令了”

    “事急从权,只能如此。”

    崔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耿苞一惊,抬起头,看看沮授,又看看崔琰,张口欲语,崔琰却没搭理他,垂下了眼皮。耿苞自觉无趣,恼怒地哼了一声,扭头不语。

    沮授接着解释了一下他的计划。久战无功,形势逼人,当务之急是要守住冀州,和天子、刘备结盟也是无奈之举。不过兖州也不能就此放弃,需要留一员重将,考虑到满宠是豫州刺史,孙策如果要派兵进入兖州,满宠是最可能的人选,他建议留下董昭代领兖州。董昭曾与满宠对峙,不分胜负,又是兖州人,联络兖州世家方便些,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至于名份问题,到时候再想办法。

    董昭谦虚了几句,答应了。

    袁谭又安排李进为副将。李进与孙策有私仇,作战很卖力,又有相当的实力和经验,相信能助董昭一臂之力,守住兖州。

    袁谭与董昭商量了一番,考虑到兖州目前的情况,留五万冀州精兵,再加上李进等人的部曲,董昭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大概有八万,寸土不失不太可能,防守住重要的郡治、县城应该够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且战且退,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城池,向北撤退,诱满宠深入。只要能撑到秋收之后,就会有转机。

    董昭躬身领命。

    ——

    六月下,朝歌。

    袁谭率部撤回冀州,亲自赶到朝歌拜见天子,随行有闻讯赶来的兖州、冀州世家代表百余人。天子一一接见,大加抚慰,封袁谭为邺侯,食邑一千两百户,其他文武各有赏赐,又设宴款待袁谭。

    酒宴不算丰盛,但天子却很热情,宴会结束后,又拉着袁谭、刘备登上鹿台。

    鹿台是纣王绝命之处,袁谭觉得不祥,有些迟疑,天子却不以为然。登上鹿台,吹着清凉的夜风,伸手一挥灯火辉煌的城池和城外的大营。

    “若朕是纣王,纵使不在鹿台,也有人来取朕的首级。若朕不是纣王,又何惧之有”

    刘备笑道:“陛下说得对,登鹿台者不止纣王,还有武王。依臣看来,陛下虽英武,却文质彬彬,绝非纣王那等空有蛮力的武夫,更近乎武王。再说了,殷商为凤鸟之裔,与江东那位小霸王是同族。”

    袁谭笑着附和了几句,瞥了一眼台下,沮授、逢纪、刘晔等人正在台下,轻声说笑,看起来很是和睦,却没看到荀彧。他收到情报,荀彧已经奉诏随军,理应在天子身边才对。可是今天饮宴的时候没看到他,未免让人狐疑,却又不便发问。

    “袁卿”天子侧过身,含笑打量着袁谭。“朕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请陛下垂询。”

    “你见过吴王,听说相处还不错。现在又见到朕,在你看来,吴王与朕如何”

    袁谭沉吟片刻,刚要说话,天子又道:“朕想听些真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大战在即,朕想多了解一些这个对手。你可不能敷衍朕,误了大事。”

    袁谭哑然失笑,拱拱手。“陛下坦荡,臣自愧不如。”

    &nb



第2063章 甘宁出击
    换了新船,甘宁乘风破浪,一路爽得飞起。

    轮桨的效率提升明显,不仅船速比之前快了很多,战船的操控性能也有了质的飞跃,前进后退,甚至于原地转身,都比以前要方便得多。最大的好处还是轮桨占用的空间小,可以藏在船身下,不用担心冲撞时可能被挤断。

    可惜没有对手。

    经过渤海海峡时,甘宁在沓氏休整了两天,与等候在此的太史慈、董袭会面,商量反攻方略。环渤海作战,水师终究只是辅助,幽州、冀州都没有水师,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水上作战,步骑才是真正的主力,水师很多时候是提供兵力、辎重的转运服务。甘宁对此很郁闷,却又无可奈何。

    太史慈清楚甘宁的小心思,提议由甘宁实施疑兵计划,调动冀州的防守。具体而言,就是在北到沽口,南到河口的范围内移动,让冀州军无法确定他们攻击的方向,为步骑奔袭创造机会。当冀州主力被迫集中到渤海、平原两郡时,甘宁则深入黄河,切断冀州与兖州的联络,协助满宠攻取兖州,再溯河而上,与徐盛会师,协助鲁肃、吕范反攻。

    虽说还是辅助,却充分发挥了水师的作用,将大河两岸的战场串联起来,积少成多,将来论功时,甘宁的功劳不弱于任何一个战区督,就算吴王不赏,他们这几位战区督也要欠甘宁一份人情。

    甘宁觉得这个方案不错,欣然同意。

    离开沓开,甘宁在东南风的吹拂下,迅速西行,突然出现渤海海南端,进入商河,直扑阳信城。因为协助袁谭攻取青州,臧洪就在附近,收到消息后立刻率部增援。甘宁也不恋战,在阳信城下晃了一下,迅速退走,扬帆北上。

    等臧洪追到海边时,只看到了点点帆影,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看起来很是诗意,但臧洪心里却阴云密布。一向粗猛好杀的甘宁居然不战而走,自然不是怯战或者仁慈,只可能是有更大的阴谋,而最可能的就是袭击渤海北部。

    袁谭南征,将冀州兵力抽调一空,只在易县一带留下了两三万人,防止关羽突入冀州,北部其他郡县的兵力都非常微弱,甘宁此去,既可取道漳水进入渤海北部,也可取道易水、巨马水等进入幽州,选择很多,防不胜防,尤其是对他而言。

    渤海东岸是滩涂地,人烟稀少,无法沿海岸行军,他要转到北部的章武一带,就要先退到东光,再沿绛水北上,路途迂远。万一甘宁去而复返,他想增援都来不及。

    无奈之下,臧洪一边通知各县严加戒备,一边派人急报袁谭,请他派兵增援。进攻兖州的计划已经彻底宣告失败,如今孙策开始反击,冀州将转入防守,沿海的渤海郡任务最重,需要增援。

    但臧洪还是慢了一步。

    确认臧洪及主力在南部,甘宁马不停蹄地赶往漳口,逆漳水而上,深入一百余里,趁夜色而进,出现在东平舒。水师的优势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在两天内赶了三百多里路,可是除了踏轮的水手比较辛苦外,作战的将士没走一步路,体力保持得极佳,战意盎然。

    甘宁不顾步骘劝阻,执意要亲自上阵,左手持长刀,右手持铁链,踩着折叠云梯,第一个杀上了东平舒城头。铜铃丁当,铁链脆响,瞪目大呼的甘宁如煞神降临,如入无人之境,大杀四方,当者披靡。

    东平舒只是一个县城,原本兵力就不多,在郡兵主力被调往南方作战后,守城的只是一些豪强的部曲,不过数百人,哪里是甘宁的对手。仅仅半个时辰,甘宁就拿下了东平舒,然后放兵大掠,不仅将县仓抢光,城里稍有实力的豪强一个都没放过,人杀死,钱粮抢走,屋舍烧光,又留了一部分粮食在城外,供流浪的百姓自取,然后在城门上写了几个字:均贫富,兴太平,替天行道。

    &nbs



第2058章 百骑袭营
    八丈沟西,甘宁蹲在草丛里,手臂紧紧地抱着战马的头,将战马按在地上,不让它动弹。张好了弦的角弓就在身边,雕翎箭插在地上,伸手可及。

    这些战马虽然不是什么难得的良驹,却调驯得很好,熟悉战场,其实根本不用甘宁如此费力,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保持安静,此刻更是一动也不动,只是喘着粗气。五十步外的芦苇丛中,几个弩手端着弩,张弦搭箭,手指轻搭在弩机上,随时准备射击。

    百步之外的八丈沟东岸,两个幽州军骑士立马一个土岗之上,环顾四周,打量了片刻,轻声说笑了几句,驰下土岗,向东南方向去了。他们很放松,根本没有想到就百步之外会藏着百余骑,更没想到就在五十步外,有几具弩已经锁定了他们,只要他们再向前走几步,就会毫不犹豫的射杀他们。

    他们逃过了一劫,却造成了致命的后果,无数同伴将因为他们的疏忽而死。

    但这也不是他们的错,包括关羽本人都没想到江东军会有骑兵,更没想到甘宁会以百骑登陆,抄他的后路。甘宁是水师督,一直以来都是以运输为主,独立作战的机会并不多,循水而进还可以理解,弃舟登陆无异于自寻死路。

    见幽州军斥候骑远去,甘宁撇了撇嘴。果然是什么人带什么兵,隔着百余步,他都能感受到这两个斥候骑的骄傲和轻狂。

    “井底之蛙,今天让我甘大都督教你用兵。”

    甘宁起身,拉起战马,翻身跳上马,沿着八丈沟向北急驰而去。夕阳西斜,落在后面的辎重营很快就要扎营、做饭,这是一个奔袭的好机会,也是所剩不多的机会。虽然他尽可能的掩饰自己的行踪,终究无法确保万无一失,一旦有斥候发现马蹄印,关羽察觉这支骑兵的存在就是必然的事,只是未必会想到他本人就在其中罢了。

    百余骑士沿着八丈沟向前急行,又在合适的地点渡过了八丈沟,继续向前急行了十余里。在夕阳即将落山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关羽的辎重营。两千多人,小半是步卒,大半是手无寸铁的民伕,正忙着立营栅,或是埋锅造饭,准备晚餐。

    炊烟袅袅,晚风习习,吹散了夏日的酷热,不少将士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一派祥和气氛,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靠近。十余名骑士散在四周,执行警戒,或是来回传递消息,也是神情轻松,策马轻驰。

    甘宁大喜,立刻发出了攻击的命令。只有百余人,不需要金鼓指挥,甚至连战旗都没有亮出,只是口头传达命令,百骑即分作两队,相隔数十步,从左右两个方向包抄了过去。几个端着强弩的骑士冲在最前面,瞄准警戒的幽州军骑士,扣动了弩机。

    十余枝弩箭离弦而去,那名骑士刚刚举起手中的号角,还没等吹响就被弩箭射中,翻身落马。

    “杀!”甘宁踢马狂奔,战刀斜指,面目狰狞。他虽然善射,却不擅长骑射,索性放弃了射击,选择强行冲击,以最快的速度冲进幽州军的营地,取得主动权。

    “杀——”百骑齐声怒吼,猛踢战马,加速前进。

    百余匹战马放蹄狂奔,马蹄踢起泥屑草末,在身后卷起一道轻烟,蹄声如雷,士气如虹,向数百步外的幽州军杀了过去。其他方面的斥候骑士发现了他们,一边拨马向大营方向飞奔,一边吹响了报警的号角。

    “呜——呜——”

    听到报警的号角声,正在立营和准备晚餐的民伕大惊失色,纷纷抬头观望。随行保护的步卒将士要好得多,他们跟随关羽多年,久经战阵,虽然意外遇袭,却还是立刻行动起来,向各自的军侯、都伯靠拢,在战旗下集结,立阵迎战,尤其是弓弩手,毋须命令,就地准备,上弦,上箭,向急驰而至的骑士射击,尽一切可能的阻击敌人靠近,为同伴争取时间。

    零星的箭矢飞至,冲在最前面的甘宁举起了盾牌,继续加速向前。他用的不是骑盾,而是只有他才能提得起来的步卒大卒,步盾宽大,完美的遮住了正面。幽州军的箭矢射在上面,笃笃作响,却无法射穿,更无法伤害到他。虽然有强弩手发现了这一点,改射他的战马,却为时太晚,没能拦住他的脚步。

    甘宁策马冲到营前,抡圆了战刀猛劈,劈歪迎面刺来的一杆长矛,战马轰然撞了上去,将长矛手撞得闷哼一声,口吐鲜血,倒飞而起,他的同伴避让不及,被撞得东倒西歪,溃不成阵。

    没有严阵的阵型,步卒在骑兵面前不堪一击,转眼就被击溃。

    甘宁等人策马杀入,肆意杀戮,远者弓弩,近者刀矛,所向披靡。这些骑士是甘宁的亲卫骑,虽是水师,平时却经常训练骑战,实力不弱于真正的骑士,面对这些散乱的步卒毫无惧色,攻势凌厉。

    战马撞翻了士卒,踢翻了锅灶,在幽州军中来回冲突,将试图立阵反击的幽州军一一冲散、杀死,甘宁一马当先,看准了统兵的校尉所在,径直杀到。

    校



第2067章 以不变应万变
    贾诩进三策,建议天子退却,他的弟子毌丘兴却反其道而行,建议天子主动进攻,这些消息已经从不同的渠道传到建业,真实性基本可以确认,只是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暂时还不得而知。

    联合袁谭、刘备,集结幽并凉三州的精锐骑兵,在冀州迎战,是军师处推演出的可能方案之一,也与目前天子的行动相符,但孙策并不打算立刻进攻冀州,兖州才是嘴边的肉,没有道理不吃。天子和袁谭、刘备君臣欢,在他看来就是小孩过家家,自娱自乐。君子有成人之美,让他们玩去吧,开心就好,我按我的计划来。

    以豫州郡兵为主力进攻兖州,将战线推到黄河,既可以将消耗减到最小,也能锻炼出一支精兵,接下来进攻冀州就有了充足的兵力。对冀州人来说,这种等死的滋味绝不好受,天子在冀州待得越久,冀州内部的矛盾越容易激化,崩溃得越快。果不其然,天子刚到河间,袁谭就放弃了河间、中山,割弃了冀北,换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魏王。
1...470471472473474...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