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贾诩拱着手,站在廊下,看着那两只癞蛤蟆,忽然笑了一声:“伯俭,你说我们像不像那两只癞蛤蟆”
阎温苦笑一声:“先生,若非形势紧张,我也不愿意做癞蛤蟆,打扰先生的清静。陛下驻跸河内,要上党、太原提供粮食,我四处求告,方知先生的不容易。唉,虽说都是边州,可是并州人还是看不起我们凉州人,如果不是有天子诏书,他们可能连大门都不让我进。说起来,我还要感谢先生,如果不是先生前几年的积储,我根本无法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
贾诩无声地笑了笑,目光扫过站在前门廊下的少年。“伯俭谦虚了,你这并州刺史做得比我强多了。连阳曲郭氏子弟都做你的侍从,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他们哪是看得起我,那是给朝廷面子,给王子师面子。”
“王子师已经死了,朝廷么……”贾诩转过身,意味深长地看了阎温一眼,笑了一声。阎温一听,连忙跟了上去,躬身道:“先生,你就别藏拙了。囊中之锥,岂能不脱颖而出你想必也明白,若非朝廷有诏,我也不敢擅离职守,赶到河东来见你。这都是朝廷的意思,只等先生一句话,朝廷聘书朝发夕至,就算你想收回并州都可以。”
“算了吧,我受不起。”贾诩甩甩袖子,回到堂上入座。毌丘兴端来茶水,侍立在一旁。
阎温呷了一口茶,浑然不知滋味,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贾诩。董越派人来请贾诩,
第2053章 贾诩三策
阎温摇摇头。他知道孙策治下百姓不少,但具体多少,他并不清楚。贾诩对毌丘兴使了个眼色,毌丘兴早有准备,上前一步,在阎温面前坐下,从案上取出几份公文,依次摆在阎温面前,一一解说。阎温听了几句,就明白了贾诩让他看这些公文的用意。窥一斑而知全豹,由这些公文,他可以推算出孙策治下诸州的户口变化,不一定精确,却粗略可观。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据毌丘兴分析估算,孙策治下五州的户口可能有四百多万户,过天下之半,远远超出了天子和袁谭控制的户口,尤其是江东,这些年的户口一直在增加,兖州、司州、青州甚至关中的百姓大面积的逃亡,有很多人应该是去了江东。
孙策行王道,天子行霸道,王道爱民,霸道愚民,高下判然,百姓的逃亡是单方向的,关中就是典型的例子,百姓逃亡太多,以至于朝廷不得不从凉州招揽百姓入关中定居,弥补户口不足。如果不放弃霸道,行爱民之王道,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不会缩小。
比单纯的户口多寡更重要的是孙策不遗余力的抑制豪强,计口授田,他吸引的户口都是耕地的百姓,留在原籍的都是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豪强,看起来户口也不少,但天子要从他们手中得到钱粮绝非易事,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一点,不用毌丘兴说,阎温也清楚,他做并州刺史的这几个月绝大部分时间就是拜访各家家主,商量、妥协,千方百计的筹集粮草,供应天子的大军。相比之下,孙策藏富于民,满宠在豫州征召二十万郡兵,几乎不用孙策提供一粒粮食,他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免除今天秋季的田租、算赋。孙策轻赋薄敛,这些损失对他来说非常有限,不会动摇根本。
阎温越想越不安。王道、霸道的影响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孙策行王道,治下五州俨然已是王道乐土,大河以南皆是影响所及,百姓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地赶去豫州甚至江东,兖州虽然还在袁谭手里,却已无可使之民,司州情况也差不多。如果不是被山川阻隔,冀州、并州也难以幸免。
没有户口,没有人耕种,就算有良田也只能荒着。没人耕种,就没有粮食,拿什么来和孙策对峙时间越长,对孙策越有利,就算不打,天子和袁谭也支撑不了太久。
“先生,陛下也知道霸道不可久,但事急从权,不得不如此。若能中兴……”
贾诩看了阎温一眼,笑着摇摇头。阎温讪讪的闭上了嘴巴。他也知道这些话没有说服力,尤其是在贾诩面前,说这样的套话只会让贾诩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
“汉家本王霸杂用,事急从权,去王而用霸,听起来的确有些道理。可是伯俭你再想想,关东、关东对峙,论士马之强,孰更占优形势于谁更急为何孙策行王道可久,天子行霸道却应不了急”
阎温眉头紧皱,沉吟良久。这也正是天子着急的地方,行霸道本为救急存亡,对峙绝非天子所愿,如今天子顿兵于河内,袁谭顿兵于兖州,并非不想进攻,而是不敢进攻。天子也知道等得越久,机会越渺茫,这才想请贾诩出山。如何进攻取胜,打破这个僵局,才是天子最想请教贾诩的问题。但贾诩的分析只是加重了他们的担心,并没有帮他们解决任何问题。听起来,贾诩似乎已经放弃了,不想没有帮忙的意思,还想劝他们也放弃。
“先生,难道……大势已去,革命在所难免”
贾诩不置可否,呷了一口茶,又思索片刻。“伯俭,有一件事,我不太明白,还望伯俭能为我解惑。”
“请先生直言。”
“你上次对我说,希望我能为凉州想一想。可你们如此支持天子,于凉州何益秦有关中之地,又行耕战百余年,大小百余战,伤亡近百万,方一统天下。如今天子行霸道,以凉州百姓为兵,欲行秦之故事,你们有没有算过,以凉州的户口能支持几年就算天子中兴,又能剩下几个凉州人”
阎温眉头皱得更紧。“依先生之见,又当如何”
“你们欲入朝为官,如今已入朝矣。凉州百姓欲入关定居,如今已入关矣。知止不辱,知足不殆,你们是不是该适可而止,重新考虑一下如何做更有利于凉州。”
阎温心中骇然。贾诩的话说得很隐晦,却不难理解。贾诩愿意见他,不是想帮天子,而是为了凉州——当初他也是这么请求贾诩的。如今天子已经给不了凉州更多,只会给凉州带来死亡,他们就没必要支持天子了。从凉州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明智的选择,可是从君臣大义来说,这是背叛,有悖气节。
贾诩从来就不是朝廷的忠臣,他没有这样的负担。可他们是天子信任的大臣,亲手提拔的年青才俊,如何能背叛天子
“先生……”
贾诩抬起手,轻轻地摇了摇。“伯俭,你不用多说,我知道你一腔忠义,想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我年轻时也这么想过,可是现在老了,没有这样的
第2054章 未尽之言(上帝Kain盟主加更)
天子想了想,将贾诩的奏疏转给阎温,脸色虽然平静,眼神中却有些愠怒。
阎温看完,暗自叫苦。虽说有心理准备,却还是有点后悔。早知贾诩的建议是这些,他就不答应贾诩代为转达了。平白无故惹得天子猜忌,又是何苦。
贾诩这三策看似为天子考虑,实则为凉州考虑。
天子如果同意禅让,那贾诩便是首倡,凉州籍文武也襄赞之功。将来孙策得了天下,论功不能少了贾诩,凉州人也得以在新朝占据一席之地。
天子如果取中策,远征西域,凉州人更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天子若想取胜,势必要加大对凉州人的依赖。且天子西征,避免了与孙策的交锋,等于将关东拱手让给了孙策,与禅让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孙策同样要见贾诩和凉州人一份人情。
至于下策,和等死没什么区别,不说也罢。对凉州人而言,由霸道而王道,倒是得了便宜。
对天子而言,这三策是不是忠言且两说,逆耳却是毋庸置疑。费了那么大心思,却求来这么一个结果,天子没有当场翻脸已经给他留面子了。
阎温无言以对。
天子没有再说什么,连对毌丘兴都失去了兴趣,让阎温领他出帐。毌丘兴兴致勃勃地等着天子赐官,现在全落了空,心情也非常失落,怏怏地跟着阎温出了门。
杨阜就在门外等着,一看阎温这副神情,连忙上前询问。阎温一五一十的说了,杨阜狐疑地瞅了毌丘兴一眼,觉得有些诡异。如果贾诩真的觉得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为什么还要派毌丘兴来见天子难道就是为了尽最后一份心意,对得起天子封他的姑臧侯爵位
贾诩似乎不是这样的人。
杨阜反复考虑了一番,与毌丘兴拱手见礼,拉起了家常。
——
天子派人请来了刘晔,将贾诩的奏疏给他看,又补充了一些阎温转述的内容。
刘晔仔细阅读了奏疏,又问了一些细节,忽然笑了。“陛下,贾诩与阎温等人不同,他是董卓旧部,曾为董卓请杀皇甫嵩而不得,如今又被陛下夺了河东和并州,他怎么可能为陛下尽心尽力呢。说实话,他能为陛下建此三策,臣觉得已经很意外了。”
天子眉梢轻挑,欲言又止。他想了一会,又道:“子扬是说,他有未尽之言”
“理当如此。”刘晔放下奏疏,轻轻敲了两下。“陛下,恕臣冒昧,如果贾诩建议陛下孤注一掷,奋勇向前,与孙策决一死战,陛下会怎么想”
天子眼珠转了转,恍然大悟。他不信任贾诩,贾诩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不管贾诩说什么,他都会报以谨慎的态度审视一番。如果贾诩建议他与孙策决战,他大概率会认为贾诩在欺骗他,不可能接受。
所以贾诩干脆不提。
“若是如此,有可胜之机吗”
“有,虽然不多。”刘晔目光闪烁。“陛下,臣想见见那个毌丘兴。贾诩的未尽之言或许就在毌丘兴的口中。若非如此,他何必安排毌丘兴来此”
天子一拍脑门,懊丧不已。他还是太年轻了,不是贾诩的对手。贾诩看破了他,他却没能看破贾诩。若非刘晔提醒,险些错过毌丘兴这招暗棋。如果毌丘兴在他这里受了冷落,失望而去,甚至转投孙策,将贾诩的计划转告孙策,那也怨不得贾诩,只能怪他自己有眼无珠。
天子一边派人去召毌丘兴回来,一边向刘晔问计。刘晔说,贾诩的分析并没有错,当前形势对朝廷的确不利,秘书台收集到的情报也能证明这一点。天子顿兵于河内,袁谭滞留在兖州,甚至要与孙策议和,本身就说明情况危急,已经到了非冒险不可的时候。如果继续拖下去,取胜的只会是孙策。
之所以还没有冒险,只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
总的形势而言,孙策的确占优势,但他的优势还没有大到横扫天下的地步,否则他也不会保持对峙,早就反击了。或者说他还有弱点,只是比较隐蔽,一时还未被人发现。他愿意等,自然是因为时间对他有利,在没有必胜把握时,他宁愿再等一等,等他积攒了足够的优势,弥补了所有的缺点,再大举进攻。
贾诩一直在关注天下形势,收集与孙策有关的情况,他应该有所发现,只是他知道天子不信任他,所以没有直说,而是让毌丘兴见机行事。
“臣以为,这个弱点很可能是粮食。”刘晔说道。
天子将信将疑。孙策有地有人,还会缺粮
“陛下,孙策大进大出,收入多,支出也大,烈火烹油,形势未必如看起来的那般好。重工商可以迅速增加赋税,却也会增加粮食的消耗,江东原本地广人稀,并非产粮之地,孙策这几年大兴水利,的确开垦了不少土地,但那些开垦土地的百姓本身也是需要消耗粮食的。此外如工匠、学者,
第2056章 风起
夜色深沉,灯影摇曳。
天子背着手,在室内来回踱步。他走得很慢,不时的停下来看一眼挂了一面墙的巨大地图。这幅帛制地图上绘着大汉曾经的整个疆域,东起乐浪,西到葱岭,南到日南,北到北海。在这么辽阔的疆域中,真正受朝廷控制的疆域显然微不足道,局促在中心,被四周的辽阔疆域挤压得透不过气来,以至于天子不得不另外准备一副中原的地图。
可是天子今天让人取出这幅全图,看了很久。他的心情就像秋千一样,荡过去,晃过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激昂,一会儿消沉。
与文武近臣连续商议了几天,一直无法决断。攻击南阳的风险与收益都很大,大到没有人敢轻易否决,也没有人敢轻易赞成。有人提议传书关中,请荀令君与皇甫太傅参谋决断。天子反复思考后,委婉而坚定的拒绝了。荀令君日理万机,又刚收到兄长阵亡的噩耗不久,心力难以支持,皇甫太傅更是年高病重,体力不支,这件事就不麻烦他们了,我自己定。
其实天子心里很清楚,荀彧肯定会反对攻取南阳的计划,他会选贾诩三策中的下策。在西征之前,他就提过同样的建议,只是被否决了,这才有了西征的大捷。
一想到西征大捷,天子的嘴角微微挑起,露出一线浅浅的笑意,瞬间做了决定。
虽说西征大捷是各种因素的集合,其中还有吴王孙策的功劳,但毕竟是一次大捷。自有羌乱以来,能与之相比的大捷只有段颎征东羌的战功可与此相比,谁也没想到会在大汉风雨飘摇的时候再次西征,而且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段颎为孝桓帝挣得美谥,我这次西征也能让先帝含笑九泉了吧虽说兄长无辜,但先帝看中的继承人终究是我。为了不辜负先帝的心血,即使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
“陛下,三更了,该休息了。”身后传来怯怯地声音,还有一个掩饰不住的哈欠。
天子转过身,一脸倦容的曹丕捧着一只食案站在门口,食案上摆着一壶酒,两碟点心。曹丕努力的张着眼睛,嘴巴半张,神情窘迫。天子有些意外,看了看四周。“今天是你当值”
“唯。”
天子走上前,单手接过食案。他常年习武,强壮有力,这点东西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你下去休息吧,不用侍候了。”
“谢陛下。”曹丕行了一礼,退了下去,正准备转身离开,天子又叫住了他。“你兄长到益州了吗”
曹丕脸上闪过一丝失落,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多谢陛下关心,臣兄已经到达成都,前些日子刚有书信来。臣父谢陛下宽容,赦免了臣兄战败之罪,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你兄长既然去了成都,想来令尊的爵位要由他继承了。你不要气馁,将来建功封侯,封妻荫子,不见得比嗣爵差。”
曹丕眨了眨眼睛,努力地挤出一丝笑容,再次向天子行礼。天子挥挥手,示意曹丕退下,端着食案回到地图前,看着地图上益州的部分,笑了笑。曹操被孙策逼得喘不过气来,如果进攻南阳,益州就能喘口气,曹操应该会感激涕零,到时候再以封赏战功的名义,加官晋爵,自能收服其心。
袁谭怎么办或许可以趁此机会施压,迫使他向朝廷称臣。否则,就借孙策的手灭了他。到时候朝廷居中,左冀州,右益州,背靠凉州,虎视荆州,未必不能逆转。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夺取南阳的基础上。不能攻取南阳,一切都是空想。
贾诩啊,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关东人把握朝政的确误国不浅,贾诩如果是关东人,以他的才智取公卿如拾芥,又怎么会依附董卓,成为朝廷想用而不敢用的隐患。好在荀令君来到了关中,否则依王允的想法,将董卓余部一网打尽,逼得贾诩奋起反击,后果更不堪设想。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牛辅回了凉州,贾诩也心灰意冷,决定归隐,只剩下董越、胡轸两个武夫,掀不起什么风浪。如果能在南阳之战中借机削弱他们,这颗恶瘤就算是彻底消除了。
这件事要由凉州人自己出面运作,朝廷不能授人以柄,平白引起凉州人的猜忌。是杨阜还是马超,还需要斟酌。
天子喝着酒,吃着点心,目光在凉州来回逡巡。凉州像一只斗,斗柄直指西域。天子想起贾诩三策中的中策,不由得会心一笑。西征还是会有的,不过要等到平定中原之后,西域三通三绝,脱离朝廷控制太远了,中兴之后,一定要重新夺回来,甚至走得更远。
希望贾诩到时候还活着,能看到我再次西征大捷。
——
长安。
荀彧站在道边,看着荀恽上了马,带着几个侍从骑士奔驰远去,心里空落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