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处理了一天的公务,与张纮、虞翻一起吃了晚饭,孙策回到后宫。踏进宫门的那一刻,他莫名的轻松了很多,有一种下班的感觉。他不是惰政的暴君,但也算不上勤政,
日落之后,除非发生大事,非由他做主意不可,张纮等人通常都不会来打扰他。能处理的就处理了,不能处理的也等到明天再说。
上行下效,张纮、虞翻也都准点上下班,只有军师处的郭嘉最近比较辛苦,常常要加班到深夜,有时候甚至干脆留宿军师处,随时准备处理急务。
孙策来到正殿,妹妹孙尚英正和袁衡说话,次子孙胜带着曹昂的儿子曹琬玩,曹琬迈着小短腿,跟着孙胜跑来跑去,奶声奶气的叫着阿兄。他刚刚学会说话,口齿不是很清楚,还流口水,孙胜不时的停下来替他擦口水。
见孙策进来,袁衡、孙尚英都起身行礼,孙
第2046章 陈琳
“小虎的应对究竟对不对”
洗漱之后,袁衡卸了冠,解了发髻,换了一身素色无花的丝衣,斜坐在榻边,摇着蒲扇,一边为孙策扇风一边问道。她面容精致,沐浴之后的皮肤细腻如玉,闪着温润的光洁。
孙策放下手里的书,瞥了袁衡一眼,笑了。“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噗!”袁衡忍不住笑了,嗔道:“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最近是浮屠经读多了,还是墨家的书读多了总喜欢以问对问。”
孙策若有所思,觉得袁衡一针见血。佛教之所以受人追捧,很大程度上和佛经的思想深度有关,佛教其实是很讲逻辑的,这一点上和墨子的学说有一定关系。后世就有学者怀疑墨子是天竺人,至少受到天竺思想的影响,他的外貌和思想特点都有外来文化的痕迹。
“话不能这么说,夫子也说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嘛。结论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结论因时因事而异,没有一定之规,但思考的方法却有规可循。”
“行——”袁衡举手作求饶状。“大王英明。大王问吧。”
孙策却收起笑容,坐了起来,盯着袁衡的眼睛。“你希望小虎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刹那间,袁衡的眼睛有些躲闪,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她斟酌了片刻。“我希望小虎成为大王的好儿子,储君的肱股之臣。”她抿了抿嘴,又道:“我希望他成为一个知书达礼、明辨是非的士。”
“这么多希望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
“士。这是根本。”
“对啊,生而为人,并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的儿子,也并非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储君的肱股之臣,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知书达礼、明辨是非的士。同样,忠孝仁义要不要,要先看这忠孝仁义当不当要,能不能要,能要的自然当要,不能要的自然不要。”
“那以杀止杀,有什么不对吗”
“不是以杀止杀不对,而是这件事让小虎来做是不是合适,可不可行。一件事不仅要问该不该做,还要问能不能做成。让一个孩子面对执刀的凶徒,合适吗如果不合适,这就是乱命。面对乱命,就算我是他的父王,他也不应该听从。这不是忠孝,这是愚忠愚孝,就算是夫子也不会赞同的。”
袁衡翻了一个白眼。“大王,你这是……话术么,声东击西,让人怎么答”
孙策嘴角微挑,意味深长地说道:“你既然希望小虎成为储君的肱股之臣,就应该从小培养他虑事周详,而不是拘泥经义,只讲忠孝仁义,不讲是非。党人殷鉴不远,你这么快就忘了”
袁衡沉吟良久,站起身,向孙策行了一个大礼。“大王批评得是,是臣妾粗疏了。”
“起来吧。”孙策伸手将袁衡拉了起来。“教育子女比治国更难,你肩上的责任很重。不要急,慢慢来吧,只要持心端正,循道而行,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正本清源,根深叶茂,你先教他们做一个知书达礼、明辨是非的士,十岁之后,我会让他们旁听朝政,看他们能不能成为肱股之臣。”
“喏。”袁衡心中警醒,躬身领命。
——
五月初,袁谭的使者来到了建业。
使者姓陈名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与张纮同郡,又都是文人,以前有过交往。袁谭委任他为使者,自然是希望借助于他和张纮的交情,说话更方便些。
陈琳入境,张纮就收到了消息,随即与孙策商议。孙策知道袁谭的那点小心思,也不急着见陈琳,让路粹陪他到处看看。
路粹曾在袁谭麾下,与陈琳并不陌生,只不过那时候陈琳是袁绍身边的亲信,路粹却是依附的新臣,陈琳颇有些瞧不上他。如今形势颠倒,路粹是孙策的笔杆子,写了大量的文章,尤其是反思王莽的文章颇有见地,风靡天下,其弟路招又在孙策的中军为将,陈留路氏文武并重,绝非陈琳能望项背。
两人见面,路粹神采飞扬,拿出特意新作的《吴都赋》请陈琳指教。陈琳很尴尬,就文采而言,他还真看不上路粹,路粹写惯了政论文章,戾气很重,字里行间透着匪气,一副耀武扬威的小人嘴脸,但他又不能直言,如今袁谭作战不利,派他来议和,是有求于人,得罪了路粹,他可能
连孙策的面都见不着。
忍着强烈的不适感,陈琳夸了路粹几句,随即就将话题往正事上引,问起张纮的日程安排,希望能与张纮直接对话。路粹既记恨于往日陈琳的轻视,又对陈琳此刻的敷衍不满,故意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说张纮什么时候能见他。陈琳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进了五月,建业更加闷热,陈琳在驿馆一住就是几天,还被路粹隔三岔五的骚扰,心情焦灼得无以复加。无奈之下,他只得派人打听好了张纮休沐的时间,强行登门拜访。
&nb
第2047章 江东锐气(刀刀口打赏加更)
张纮哈哈大笑,举起酒杯。“江东民风质朴,性情耿直,孔璋别见怪。来,喝酒。杜三娘有三绝,一是手艺好,酿的酒、做的菜,秦淮水上名列三甲,煎的鱼干更是独此一家;二是嗓子好,曲子唱得好,舞跳得好,待会儿让她唱上几句,舞上两回,你就明白了;三是口才好,说话如射箭,得理不饶人。”
陈琳讪讪地笑道:“不愧是吴楚故地,颇有古风。看来江东不仅有子弟兵,女子也多有豪杰。”
“客人这话说得好,这建业号称吴头楚尾,兼有吴楚之气,就算女儿家,上了阵也不弱于男儿。刚才张相说我口才好,说话如射箭,我倒是觉得我箭射得更好,就等着三将军的羽林卫征兵,我便去应征呢。”
陈琳惊讶不已。“当真”
“千真万确。”张纮笑道:“去年羽林卫征兵,杜三娘应征,连过三关,最后一关十二发九中,也是符合要求的,只是名额有限,她才未被选中……”
杜三娘咯咯笑道:“那可不是我没射中,是吴王来观战,我一时走神,多看了两眼,这才射失了一箭,没能入选优等,否则定能选中。”
陈琳既惊讶于杜三娘的泼辣,更惊讶于羽林卫的选拔要求之高。十二发八中便是军中射手的选拔标准,一个摇船的船娘居然有这样的射艺更夸张的是,她有这么好的射艺,居然还没被选中。
“羽林卫的标准这么高”
“江东尚武之风甚浓,善射之人很多。杜三娘常年在水上讨生活,难免遇到几个纨绔,没点武艺防身可不行。”张纮司空见惯,淡淡地说道:“你别看这些船轻巧,人娇弱,可都带着武器呢。要是谁喝多了乱来,扔到水里醒酒是轻的,吃点苦头也不是不可能。一声船哨,百步之内便有援手,须臾之间的事。”
陈琳惊骇不已。他想到了豫州兵。中原是衣冠之地,以礼仪见称,行新政数年,已然是全民皆兵,这江南民风剽悍,自然不用多说,张纮也没必要拿这个来吓唬他。
“这秦淮水就在王城之下,是不是……”
“吴王很少出行,私行更是难得。”
“就算吴王出行时护卫森严,那普通官员呢他们处理公务,难免会结怨吧”
“你还别说,真有这样的事。”张纮端起酒杯,呷了一口酒,又拈了一颗坚果,用手指捏破,剥去果壳,将果仁放在嘴里,慢慢嚼着。“去年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案子,有人要建庄园,强拆了民宅,又勾结相关的官吏,不准上告,结果惹怒了那户人家。当家的户主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妇人和一对儿女,结果你猜怎么着妇人取了弩,等在路边,将下值的官员一箭射死了,然后砍下首级,报官自首。”
“后来呢”
“后来嘛,建业尉查明了案情,一直报到吴王面前。吴王下诏,相关的官员按律处治,杀人的妇人处死,但减免一等,发往军中效力,将功赎罪。等等,这妇人好像在浚仪,上次陆议夜袭陈留时,她隶属斥候营,还立了功,我在军功簿上看到了她的名字。如果这次浚仪的战事也有她,她也许就能回家了。”
“那被射死的官员呢”
“被射死的官员”张纮看了陈琳一眼,似乎有些意外。“他渎职在先,死有余辜,自然是按律查处
第2048章 大开眼界
桨声欸乃,溪水潺潺,小船在杜三娘的歌声中逆流而上,两岸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与碧水相映,煞是好看。
杜三娘的歌舞引起了不少观众,两岸行人驻足而观,有人宁神倾听,有人轻声应和,其他游船上的船娘自觉的停止了表演,让客人安心欣赏杜三娘的绝技,只有一个船娘不甘示弱,待杜三娘一曲终了,随即拨动琴弦,唱了一曲楚歌,虽不如杜三娘精妙,却也堪听。
有不少人看到了张纮,纷纷拱手致意,却无人过来打扰。倒是有游船擦肩而过时,有人递上浅碟,请张纮品尝自家的点心。张纮也不拒绝,顺手取了,放在案上。不一会儿,案几就摆满了。
张纮频频颌首还礼,笑容满面,没顾得上吃,陈琳却吃了个肚儿圆。倒也不是他嘴馋,实在是这些点心各有特色,花样又多,一样尝一口,不知不觉的就撑着了。
“这秦淮水上每天都这么热闹”
张纮笑道:“这叫什么热闹,晚上才叫热闹呢。孔璋若有兴趣,晚上可以再来游览,保证你乐不思归。”他瞅瞅陈琳的衣服,对摇船的老妇人说道:“麻烦老人家绕点路,在衣市停一下,我为这冀州来的朋友置办两身衣裳,让他看看我们吴国的锦绣。”
老妇人笑着应了,调转了船头。
陈琳心中欢喜,却假意推辞。张纮不动声色的说道:“孔璋远道而来,不想看看建业的民生”
“呃……”陈琳被张纮道破心思,不免窘迫,只得顾左右而言他。“听子纲兄这语气,建业百姓不是一般的富庶啊。我怕我买不起,还是穿案布算了。”
“你这衣服是在冀州买的”
“是啊。”
“多少钱一匹”
“贵倒是不太贵,也就是七八百钱,只是难买。”
“那你可以多买一些带回去。这等布在建业只有三百钱左右,好的也不过五百钱,七八百钱是最好的,反倒不太好买,要预定才行。”
陈琳惊讶不已。“这么便宜”
“不是建业的布便宜,而是冀州的布经过兖州商人转手加价,价格虚高。你如果在兖州买的话,这种布大概也就是四百出头。当然那是以前,现在嘛,我估计他们就算有货也不会轻易出手。”
陈琳深有同感。他虽然没有具体问布的价格,但他知道兖州世家从转手贸易中赚了不少钱。豫州的商品养肥了他们的胃口,如今曹昂离开了兖州,孙策断绝了对兖州的供应,不仅冀州很难得到豫州的商品,兖州人也失去了财源,为此怨言不少。为了避免进一步刺激这些兖州世家,袁谭连征粮都要小心翼翼。
陈琳随即问起了这些豫州商品的去向。豫州每年运往兖州、冀州的商品数量不少,现在断绝了来往,必然要有新的去处,总不能囤在手里,或者降价处理。
张纮也不瞒他,剩下的这些物资大多走海路转去辽东了,也有一部分去了冀州,以冀北为主,总之不给兖州世家从中抽头的机会。陈琳听懂了张纮的意思,这根本就是一个陷阱,从一开始就是故意的,等的就是这一天。袁谭进入兖州,全在孙策的计划之中,现在他想退可没那么容易,至于谈判,拖延时间,孙策根本不在乎。
“这是谁的主意”陈琳有些气急败坏。
“记不清了。”张纮考虑了一会儿,又道:“应该是一个军谋的提议,具体是谁,我忘了。”
陈琳很无语。一个张纮连名字都记不住的军谋出的主意,却把袁谭坑得进退两难,这要是让沮授、郭图知道了,他们会怎么想看起来,袁谭落得今天这一步不冤啊,沮授、郭图等人再聪明,也聪明不过一群人。袁谭也想组建军谋处,但一直没能建起来,冀州人太排外了,偏偏冀州本地的读书人不仅数量少,整体水平也不如中原,胜任军谋的人非常少,真有这个能力,他们又想着去统兵作战了,谁肯屈居军谋。
沮授的儿子沮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崔琰、崔林兄弟也差不多,不是州郡大吏,就是县令长。
陈琳越想越沮丧,甚至不想和张纮讨论这个问题了。他觉得袁绍当初就是太拘泥了,非要固守什么三互法,不肯直接掌握豫州,授人以柄,白白将人才最多的豫州让给了孙策。孙策就没有这样的顾忌,他是扬州人,就占着扬州不放,为了方便掌握,连扬州刺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空缺着。
不知不觉,游船靠了岸。张纮叫了陈琳一声,陈琳才回过神来,起身跟着张纮上了岸。眼前是一个大市,没有常见的市墙,只有林立的市肆,一家接着一家的店铺,挂着争奇斗艳的招牌,进进出出的客人,有说有笑,汗味、脂粉味混在一起,夹杂着酒香、粽香,提醒着陈琳端午将至。
他们刚在岸上站定,两个小儿就迎了过来,各自塞过来一张花花绿绿的纸,脆生生的说道:“欢迎光临南海布行,西域精品,天竺白叠,价格公道,质量上乘……”
“天府布行,上等蜀锦,物美价廉,买四送一……”
陈琳没见过这种阵仗,看着手中的纸,不知所措。那两个小儿见了,互相看了一眼,吐了吐舌头,说了一句什么,笑嘻嘻地跑
第2049章 将将
孙策打算扩充水师。
车船技术的出现初步解决了大型船只的动力问题,在拓展了海上航线的同时,也对水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内河作战和海上作战的差异越来越大,已经不能混为一谈。
海船要大,越大越稳,但内陆的水系都对船体有限制,太大的战船无法通行,容易搁浅或者干脆无法通过狭窄地段。包括长江、黄河在内,都无法容纳体量越来越大的海船。
将海上作战的水师单独编队,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考虑到海疆广大,北至幽州,南到交州,将来还有可能走得更远,建立一支真上的海战水师势在必行,精于水战的甘宁作为目前唯一的水师都督自然是这支海战水师的最佳人选。相比之下,麋芳中规中矩,让他独当一面有些勉强,还是听人指挥比较好。安排步骘做甘宁的副将,锻炼几年,将来就可以独领一军。
他甚至在想,如果有必要,也许应该将周瑜或者吕蒙抽调出来,担任某一战区的水师都督。
甘宁没有再问,低下头重新看资料,只是神色间有些勉强。他和麋芳合作得一直很好,孙策突然将他们分开,给他换了一个书生步骘,实在不习惯。他承认步骘整理资料很在行,做个参军也没什么问题,做副将是不是合适,谁也不清楚。
“有担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