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孙策忍不住大笑,一时扫尽颓丧,意气风发,尽显慷慨之气。他爽朗洪亮的笑声吸引了船上将士,不少人看了过来。孙策泰然自若,顾盼自雄,甘梅却有些羞涩,挣脱了孙策怀抱,匆匆回舱去了。孙策有些扫兴,挥挥手,命将士们各归本位,轻拍栏杆,品味着甘梅刚才说的话,一时竟有些啼笑皆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又何必在乎草丛里觅食的鸡是怎么想的。

    “凤鸣九天,方显霸王气象。”郭嘉摇着羽扇,从后面转了出来,慢悠悠地走到孙策面前,拱手一拜,笑嘻嘻地说道:“大王还是多笑笑比较好,要不然臣等都不好意思说笑游戏了。”

    孙策笑着摇摇头。他也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压力太大,身边的人都受了影响,不敢太放肆,气氛多少有些压抑。“志大才疏,德浅能薄,不得不战战兢兢。”他说的是实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渐渐融入这个时代的同时,面对这个时代的精英,他的确有些智商余额不足的怯怯。郭嘉是他的心腹,又最善察颜观色,想瞒他是瞒不过的,最好的办法是亦真亦假,将假藏在真中。

    “大王谦虚了。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原本就不是等闲下愚所能理解的。”郭嘉摇着羽扇,半真半假。“臣自诩有小智,亦曾修戒定慧,略知大王志向,也时常觉得大王奔逸绝尘,难以企及。”

    孙策忍俊不禁。“戒定慧我看你连戒都没修好,定与慧怕是更遥不可及。”

    郭嘉哈哈一笑,扬扬手。“来世缥缈,且修今生。浮屠戒律太多,我自问没那份定力,还是修房中比较实在。酒已经戒了,若是再戒色,岂不是了无生趣浮屠嘛,谈谈就行了,不必当真。”

    孙策心中微动,知道郭嘉绝非信口一说,必是有感而发。他就在隔壁,自然听到了他与虞翻所说的话。“你这么想”

    “大王面前,岂敢弄舌。臣将《般若经》翻了几遍,已觉不新鲜,说来说去,不出儒道之学。依臣之见,这浮屠虽说高深,有些启发,终究不如庄子来得通透。再加上那些清规戒律,真能忍受的怕是没几个,大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郭嘉一声轻笑,挤挤眼睛,低声说道:“等严浮调来,大王不妨问问他是不是守戒,便知端的。”

    孙策会意,点头答应。他虽然不清楚如今的浮屠教究竟有多少戒律,但郭嘉说得这么肯定自然是有把握的。他掌握着细作营,对浮屠信众的了解也最多,绝不会说空话来安慰他。虽然佛教最后还是本土化成功,毕竟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威胁也许并没有他以为的那么迫切。

    有时候知道太多也不见得是好事。站得高固然可以看得远,却也容易因此心生恐惧,反不如踏踏实实的走路来得从容。

    ——

    平原郡,大河西岸。

    袁谭裹紧了大氅,眯起了眼睛,打量着对面的高唐城,剑眉紧蹙。

    北风呼啸,冷得像刀子一样,虽然穿着厚厚的大氅,袁谭还是觉得浑身冰冷,手脚更是冻得没了知觉。出来之前,郭图曾经建议他坐车,被他拒绝了。坐车出行曾经是身份的象征,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改变,但他心里清楚,要想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恪守车马礼乐绝非明智之举。马车再好,终究不如策马奔驰来得方便。

    两军交战之际,一切以效率为先。

    大河已经断流,只剩下干涸的河道,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策马冲到高唐城下,将高唐团团围住。徐琨似乎也明白这一点,援军一直没有来,主力部署在历城和菅县,济水以北的几个县都在放弃之列。

    取高唐应该不难,可是取青州却有些难度。孙策对青州非常重




第1981章 境界
    郭图话音未落,便觉不妥。

    将胜负归结为天意,有推卸责任之嫌,本质上就是一种示弱。如果是战后安慰自己,还算是情有可原,战前就这么想,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凭实力战胜孙策的信心。

    郭图不动声色地转过身,顺势瞥了沮授和何颙一眼,见他们并无意外,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不免一声叹息。短短几年时间,形势怎么会恶化如斯自从袁绍兵败官渡,他们就一蹶不振,不管实力是否恢复,又取得了多少胜利,一想到将和孙策对阵,信心就打了折扣。

    会不会和袁谭被俘的经历有关郭图暗自琢磨。任城兵败被俘之后,袁谭在平舆做了半年多俘虏,回到冀州的他变得更沉稳了,也失去了几分年轻人应有的锐气。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如今却是匹夫夺志,三军夺帅,未战先怯了。

    帐外脚步声响,袁谭大步迈了进来,气势压得大帐中央的火盘一暗,随即又迸发出来,发出丝丝的轻响。郭图打起精神,惊讶地看着袁谭。袁谭解下大氅,抛给沮授,双臂轻振,摘下头盔,吹去上面的浮雪。

    “郭公,孙策班师回江东了”

    “是的。”

    “可知原因”

    “尚未知晓。”郭图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这么大的事,应该很快就能搞清楚。”

    袁谭在中央的案后就座,目光转向沮授。“公与,孙策没有来青徐,是不是可以认为青徐的战事将由徐琨、沈友负责”

    沮授转身施礼。“从之前荆州和弘农的战事来看,这个可能性很大。徐琨是孙策姻亲,沈友是江东新秀,孙策为平衡各派系,让他们独立作战建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吴国水师强大,若由海路增援,也就是半个月,即使是冬季也不会超过一个月。我们如果不能一击得手,一旦僵持,孙策随时可能率部增援。”

    袁谭点点头。“那就请公与仔细筹划,争取一战重创徐琨、沈友,迅速拿下青州。”

    “喏。”沮授躬身领命。

    “祭酒,你要多派人手,搞清楚孙策为什么突然班师。不要吝惜钱财,如果此战不胜,恐怕以后也没多少花钱的地方了。”

    郭图皱了皱眉。“君侯何必如此,胜负乃兵家常事……”

    “不然。”袁谭摇摇头。“明年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终止期,如果吴王能顺利达成当初设定的目标,不仅羽翼丰满,而且人心士气大振,我们就再也没有逆转的机会了。只有挫败他的计划,打击中原百姓对他们的信心,或许还有一线机会。”

    郭图、沮授互相看了一眼,恍然大悟。他们知道孙策有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建安元年开始实施的,据说到建安五年末要实现一系列的目标。一开始听到这些目标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太实际,有好高骛远之嫌,但这几年孙策治下诸州发展的确出人意料的迅猛,那些目标似乎有实现的可能。

    明年就是第五年,如果年终上计的结果出来,他们实现了当初看起来高不可攀的目标,所有的质疑都将化为信心,好高骛远自然会变成高瞻远瞩。当然,更大的麻烦是孙策的实力将强到三面围攻也无济于事,没有人能够再击败他。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孙策班师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他将立足于防守,维持住当前的战线,尽可能减少消耗,以确保五年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攒足了实力之后再主动出击。攻守势异,其力三倍,如果深入敌境作战,长途运输带来的消耗更加惊人。就经济而言,防守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孙策是商人之后,执政后又重视工商,做出这样的决定倒也不稀奇。只是他们没想到孙策会因为这个原因班师,一时想得差了,对近在眼前的事实视而不见,反倒是袁谭对孙策更了解,一下子抓住了重点。

    即使是现在,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孙策这么做是为了言出必践的名,还是为了减少消耗的利两者或不可分,但总有一个是重点。如果是前者,说明三面受敌对孙策的影响很大,可能会让他的五年计划夭折。如果是后者,说明江东的钱粮可能已经无法支撑三面作战的形势。

    沮授灵机一动。用兵首重批亢捣虚,孙策的破绽就是他们的机会。当初响应朝廷的围攻之策,就是要让孙策左右支绌,捉襟见肘,只是没想到孙策实力这么强,面对有地利优势的益州还能两路进击,打得曹操狼狈不堪,益州有易手的可能。不过他毕竟还没强到横扫天下的地步,在朝廷主动出兵河东后,孙策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司隶。朝廷的计划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最终还是实现了预定目标。

    “郭祭酒,看来你要重点打探一下孙策治下诸州的田租了。”

    郭图抚着胡须,点点头。“不过我还是觉得奇怪。五年计划难道比平定天下还重要就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除了荆州,其他诸州并无增加田租的迹象。如果行战时机制



第1982章 别无选择(sofia若冰白银盟主加更)
    郭图出帐去安排任务,沮授去草拟给田丰的书信,何颙留在帐中,静静地烤着火,已经花白的浓眉下,一双看透了人间悲观的眼睛苍老而锐利,带着淡淡的哀伤,在火光的照耀下明灭不定。

    袁谭离席而起,在何颙对面坐定,提起酒壶,刚准备倒酒,何颙摆摆手。“倒杯茶吧,年纪大了,不宜饮酒太多。”

    袁谭打量何颙一眼,放下酒壶,起身去拿茶壶,倒了一杯热茶,双手递给何颙。何颙接过,捧在手心里,却没有喝,缭绕的茶雾朦胧了双眼,多了几分湿意。

    “显思,辛苦你了。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何颙一声轻叹。

    袁谭垂下了眉,眼神落寞。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浅浅的呷了一口,吁了一口气。“这倒也罢了,谁都有个不得己的时候,吴王面对父亲、兄弟,不也是委曲求全么。我遗憾的是当为却不能为。”

    何颙看着火光,沉默不语。他能体会到袁谭此刻的绝望。沮授说得有理,孙策想要的王道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一句话:让文明战胜野蛮,让华夏衣冠能够凭借士人的智慧和力量征服四夷。这虽然和党人理想有些分歧,总体意旨却非常接近。

    如果党人不是将目光局限在经籍上,而是兼修百工之学,结果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模样何颙很想知道答案,但他知道自己没这个机会了,袁谭也不会有。冀州掌握在冀州世家的手中,他们绝不会放弃手中的土地,接受孙策的新政。如果袁谭想学孙策,他只会有一个下场:被冀州人抛弃。

    如果他不姓袁,不是袁绍的长子,就算被冀州人抛弃了,他还可以去投孙策。可是现在,他明知有可能成功的办法却不能用,明知不敌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我去兖州看看。”何颙抬起眼皮,看着袁谭。“然后回一趟南阳。”

    “嗯。”袁谭点点头,举起酒杯。“何公一路顺风。”

    何颙却没有动,接着说道:“你觉得是桐柏山风景好,还是大别山水土佳”

    袁谭想了想。“巫山更好。朝云暮雨,气象万千。”

    何颙莞尔。“我也觉得不错。巫山千万重,楼船不得上。坐看风云起,闲来且喝茶。”

    袁谭挑起眼皮,瞅了何颙一眼,嘴角微挑。“何公得道了,可喜可贺。”举起酒杯,与何颙手中的茶杯轻轻一碰,叮的一声轻响,余音袅袅不绝。

    ——

    田丰接到袁谭的命令,一看字迹,就知道是沮授手书,一声长叹。为了避免刺激汝颍人,他刻意保持与沮授的距离,减少私人接触。若非有重大事务,沮授不会亲笔给他写信。

    看完信,他权衡了很久,写了一长串名单,派掾吏去请客。这些名单几乎将冀州的世家、豪强一网打尽。沮授说,这是决定生死的一战,必须全力以赴,至少要保持五倍的兵力优势。可是他觉得,五倍都未必够,江东军训练有素,不能以普通士卒的数量来类比,兵力当然是越多越好。他不仅要考虑徐琨、沈友的兵力,还要考虑孙策率主力来援的可能。

    这就需要冀州世家支持,出兵、出钱、出粮。他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拿出所有的家底来支持袁谭,但他想信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孙策如果控制了冀州,会像对付豫州世家那样夺走世家的土地,这是冀州世家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他们只能选择支持袁谭。

    在利益面前,能保持理智的人屈指可数。兖州世家如此,冀州世家也好不到哪儿去。对这些人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能迫之以害,诱之以利。

    得知田丰大规模召集冀州世家与会,邺城的世家首先闻风而动,陆续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打听消息,田丰不失时机的向他们灌输当前形势危急的观念,如果不全以赴,冀州危急,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邺城顿时人心惶惶,新年将至,却没有一点喜庆的气氛,反倒有大难临头的不祥之感。

    腊月初,冀州世家大多到达邺城,参加了由田丰主持的会议。田丰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再次指出形势的紧迫性。冬天是进攻的最好机会,这时候大多刮西北风,对楼船水师不利。一旦到了春季,转为东南风,楼船乘风破浪,两三天时间就能从江东赶到青州,水师在渤海沿线展开,冀州腹地都在孙策的兵锋威胁之下,必败无疑。

    如果袁谭败了,孙策进可以取冀州,退可以取益州或关中,不管怎么说,总之没有人能挡住他兼并天下的步伐。届时新政推行天下,豫州世家就是你们的前车之辙,你们的首级将沿着官道,从大河之滨一直挂到燕山脚下。

    审配战死后,冀州世家便以田丰为首。田丰没有审配那么强悍的家族实力,他也要依靠其他人的支持,所以在利益分配上比审配更公平,不像审配那么强势、贪婪,能够兼顾各家的利益,冀州世家对他印象不错,也信任他。见他说得这么严重,没人敢掉以轻心,纷纷表示要出人出钱,帮袁谭打赢这一战。

    随着一封封书信送往各郡县,整个冀州都被动员起来。

    田丰根据各家报上来的数字估算了一下,理想的状态下,大概可以集结二十万人,支一年之粮,但这是冀州最后的元



第1983章 敌友难分
    刘备答非所问。“云长,你当初真不应该来幽州。若非如此,又岂能让鲁肃暴得大名。只可惜吴王麾下有九都督,我却只有你和益德,岂是他的对手。”

    关羽心头一动。他知道鲁肃是九都督之一,当初他还曾与孙策一起去东城请鲁肃,但他从来没把鲁肃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所谓九都督不过是因缘际会,正好有机会统兵,镇守一方,不见得都有真本事,配做他敌手的不过太史慈、黄忠而已,就连周瑜都不过是凭家世与孙策的交情才有这样的地位,不提也罢。鲁肃虽得孙策器重,却没立过什么像样的大功,实在对不起他们那一趟辛苦。

    怎么鲁肃也打了胜仗,而且是能得大名的胜仗刘备也算是身经百战,能让他如此称许,这功劳一定不寻常。

    关羽有些不耐烦的催刘备快说。他不久前还在草原上与胡人作战,不清楚中原的形势,对此一无所知。刘备便把最近收到的消息说了一遍,周瑜、黄忠分别取得大胜,鲁肃又进攻弘农郡,只用半日便攻取昔日的函谷关,震动关中。天子不得不传诏四方勤王,围攻孙策。

    关羽听完,五味杂陈。虽然他不熟悉鲁肃,但半日而取函谷关还是让他惊骇不已。他是河东人,对函谷古关并不陌生,从小听父亲、先生讲史,函谷古关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点。他自己还游历过函谷古关——如今的弘农城,深知周边地形的险要。就算弘农城不如当年守备森严,也不是半天时间能攻击得手的。

    至少他没这样的把握。

    关羽抑制不住心中失落的情绪,憋了一肚子闷气,却又找不到发泄的出口,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刘备看得分明,也有些哭笑不得。关羽离开了中原,来到了幽州,但这次回来的关羽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的关羽,中原成了他割舍不下的牵挂。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关羽。带他上阵,他能和徐琨、沈友甚至孙策本人战斗吗不带他上阵,他能守好幽州,拒太史慈于门外吗他不知道,袁谭也不知道,所以袁谭要求他亲自上阵,最好是以牵招为副将,绝口不提他麾下最善战的关羽。

    “云长,这次出征,要面对的对手是徐琨和沈友,都名列九都督……”

    “我知道。”关羽猛地转身,打断了刘备。“二十万冀州军,再加上幽州突骑,这一战实力悬殊,胜之不武。你且去,我为你守住幽州。若是战事不利,你再传书与我不迟。”

    “云长,你与太史慈情同莫逆,让你们为敌,实在……”
1...451452453454455...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