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况且就算孙策是最后的胜利者,曹昂可以凭借姻亲关系,不失一方郡守,你们这些陈留世家能得到什么和豫州世家一样被砍了首级,挂在官道的树梢上吧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两强相争,弱者想在中间保持中立是非常不明智的,愿诸君早做决断。

    看到连绵的军营,堆积如山的辎重,士气高昂的将士,卫兹心慌意乱,连大气都不敢出,迅速传书曹昂,请求指示。

    ——

    石臼湖。

    孙策坐在飞庐上,凭栏远望,听着甲板上燕燕莺莺的笑声,一时出神。

    今天是水师开放日,附近诸县的世家子弟都来同游,正当婚龄,有意与军中少年结缘的少女则受邀到楼船上参观。因为是第一次,很多人搞不清状况,来的人并不多,主要是以甘梅的闺中好友为主,大概有二三十人,正在甘梅的带领下参观楼船,不时发出惊呼声。

    侍从骑士、义从营的士卒是首选目标,都打起了精神,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希望能得到美人的青睐,就算不成亲也没关系,丹阳蛮风颇浓,看对了眼,春风一度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所以刘磐、谢广隆两个已经娶妻生子的痞子也刮了胡须,傅了粉,扮作少年,混




第1992章 又见满宠
    每年冬天都是孙策最忙的时候,各州刺史要述职,诸郡太守要来上计,汇报情况,九都督或是亲至,或是派代表,或是汇报今年的战绩、训练情况,或是请战,不一而足。

    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更忙。一是形势严峻,几乎除了扬州之外都被波及,二是明年就是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有些州郡任务完成得不太好,压力比较大,事先要来通气,酌情调整,免得到时候拖后腿,影响了整体计划的完成,也影响自己的前程。

    孙策天天忙着接见,虽说谈不上日理万机,也很少有空闲。所以大家也识趣,事先充分准备,谈的时候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谈完就走,尽可能不浪费孙策的时间,有什么具体的事务,自有相关的人员接洽。除了碰上饭点,一般不留下来吃饭。孙策也很少刻意留饭。盯着他的眼睛太多,他对谁好一点,马上就会有很多人产生联想,紧跟着就有人去拉关系、托门路,不胜其烦。

    这次述职,他要留两个人:豫州刺史满宠,水师都督甘宁。

    ——

    满宠和往年一样,行色匆匆。千里迢迢的赶来,述职不到半个时辰。详细的报告交给国相张纮审核,他与孙策见面谈的事并不多。谈完之后,他正准备告辞离开,孙策留他吃晚饭,并让他先去找一下郭嘉。

    满宠有些意外,随即大喜。郭嘉的军师处是负责军事的,眼下袁谭进攻青州,形势紧张,豫州也要做战前准备,孙策让他去找郭嘉,很可能是有任务交给他。军师处交待之后,孙策还要和他面谈,而且时间不会短,这才会特意留他吃晚饭。

    满宠转身来到隔壁的军师处。军师处很忙,郭嘉正在安排工作,见到满宠,他点了点头,示意满宠到里间先坐一会儿。满宠目光一扫,军师处又少了几个熟面孔,多了不少生面孔,不禁暗自感慨。吴王的事业日新月异,人员变化太快了。陆议、朱然、诸葛亮等人陆续外放,新进的人员眼生得很。

    满宠来到会客舱坐定,有侍者送上茶,满宠喝了两口茶,郭嘉就进来了。

    “见过大王了”郭嘉将一卷文书放在案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

    满宠放下茶杯,微微欠身。“刚见过,大王让我过来见祭酒,也没说什么事。”

    郭嘉一边喝茶一边斜睨打量满宠,笑容狡黠。“猜不出来如果你猜不出来,那这个任务就不能交给你了。这次任务比较敏感,需要一个聪明人。”

    满宠笑而不语。郭嘉将案上的东西推开,打开带过来的那卷文书,是一副地图。满宠瞟了一眼,立刻认出是豫州与兖州接壤的防务图,西起浚仪,东到任城,有十余个点,上下错落。他顿时心动,这是全面防御作战,动用的兵力至少两万,相当于一个战区督,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战区督。

    九都督中,只有周瑜、太史慈直接统领的兵力超过一万,其他人都在万人以下,有作战任务时才会临时增调,战事结束就各归防区。

    “看明白了吗”

    满宠没有急着回答,他拿地图拉过来,仔细端详了一会。“防御兖州的进攻”

    “对,以都试的名义,召集各郡县校阅兵马,这些郡治、县城都要驻兵,要确保每一个县城都有足够的兵力,坚守三个月以上。你再挑一些武艺出众、人品端正、身家清白的集中起来作为策应的兵力,数量你自己掂量着办。此战过后,料简五千精锐增补入大王的中军。豫州是大王的第一个州,又是王后的家乡,这些兵也算是子弟兵了。”

    “喏。”满宠大喜。一次性增补五千精锐,这可是很难得的事,足以说明孙策对豫州的重视。孙策实行精兵策略,中军一直保持在两万人左右的规模,而且以江东子弟为主,想加入中军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这件事由他经手,那些入选的人总要感他的恩。有了这个机会,他挑选精锐作为机动力量也方便得多。

    “声势搞得大一点无妨,最好是能吓住兖州世家,不战而胜。”郭嘉曲指轻叩案几,脸上的笑容散去,多了几分杀气。“当然,如果他们不识相,那也别客气,争取一举解决兖州问题,饮马黄河。”

    满宠头皮有些发胀。如果要彻底解决兖州问题,孙策率领的中军肯定会出动,但他手握过近万兵力,必然是举足轻重的副将。甚至有可能是前锋大将。这一战打好了,他或许有机会成为九都督的候选。就算不能就此从武,这一战也是他人生中难得的机会。

    “能完成吗”郭嘉嘴角微挑。“这可是要对你州里人下手。”

    满宠看了郭嘉一眼,拱拱手。“不教而诛,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奸民不惩。先教以善,后诛其恶,刑德并用,正是王道。”

    郭嘉笑了,举起茶杯,向满宠示意。果然都是法家门徒,心有灵犀一点通。

    ——

    晚饭时,舱里很安静,只有孙策和满宠两个人。三菜一汤,石臼湖里的鲜鱼一盘,虾一碟,蛋羹一碗,还有一碗菜汤,酒、茶各一壶,米碗一碗,点心两盘。

    “你随意。”孙策说道。他面前的食案更简单,只有一碗蛋羹,一盘点心。

    “大王



第1993章 调兵遣将
    孙策呷了一口茶,在嘴里停了片刻,咽了下去,幽幽地说道:“伯宁,若不是我知你禀性,几乎要以为你收了颍川人的好处。说说,为什么”

    满宠离席,再拜。“守相委任,本非臣之职守,大王有问,臣不敢不答。臣有理由者三:沛之地理重要,守相须慎择其人;政务堂成立未久,功效未显;汝颍士人众多,不可遽除。”

    孙策探身,轻托了一下满宠的手臂。“伯宁,起来说话。”

    “谢大王。”

    “枣祗任屯田中郎将,荀谌任屯田中郎将丞,你有机会与他们见面,推荐他们情有可缘,陈群中军做主簿,你根本没机会与他见面,为什么会推荐他就因为他是陈太丘之孙这可不是你满伯宁的风格。”

    满宠笑了一声。“臣虽与陈群素未谋面,却知道大王用人。陈群的前任是杨修,珠玉在前,且军中事繁,武人好斗,陈群又好以道德责人,岂能没有冲突若陈群没有理事之能,怕是早就让大王赶走了。”

    孙策也笑了。诚如满宠所言,陈群在军中做主簿,得罪的人可不少,不仅诸将对他看不顺眼,就连他都有些烦他,但陈群做事滴水不漏,公平公正,让人找不到攻击他的理由。他和郭嘉同是颍川人,说起来他入幕还是郭嘉引荐的,但他指责最多的就是郭嘉,一点情面也不讲。遇到这种人,就算想咬他也没办法下口。

    如果就能力而论,陈群做沛相还是合适的。至于汝颍势力坐大,一来这是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慢慢来,勉强只会适得其反;二来如今的汝颍系已经不是历史上的汝颍系,尤其是钟繇返乡之后,汝颍士风有转向的趋势,这是一个机会,他不能错过。不管他承认与否,汝颍系实力雄厚,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如果他们能够转向他期望的方向,他没有理由拒绝。

    抑制派系之争当然有必要,但强行抑制某一系却非明智之选。汝颍系为了增加在决策层的话语权,背后下了多少功夫,他心里一清二楚。如果再不给他们一个开闸泄洪的机会,迟早会决堤。

    孙策又问了一些其他的情况,最后和满宠说起豫州的战事。郭嘉已经把细节都说了,孙策只是问了满宠的方略,鼓励满宠几句,让他放手去做,一定体现出豫州的表率作用,成为新政的样板,证明民心可用。结合汝颍世家的上位,也让兖州世家吃一颗定心丸,土地是非交不可,但前途却未必会受影响,世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安定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满宠心领神会,躬身再拜。他是兖州人,虽然算不上一流世家,也看不上那些名士,毕竟不是普通百姓。他也不希望兖州世家一条路走到黑,首级沿着官道挂一路。做了这么多年豫州刺史,他清楚豫州的潜力有多大,真要动员起来。二十万兵都是小意思,而且坚持的时候绝对比冀州久,碾平兖州易如反掌。

    ——

    满宠兴冲冲的走了,甘宁急匆匆的来了。

    一进门,刚刚入座,甘宁就急不可耐的问道:“大王,是不是要用水师”

    孙策点了点头,伸手轻轻挥了挥,示意甘宁不要靠得太近。甘宁半个身体伏在案上,几乎要将结实的木案压垮,案腿在地板上叽叽作响。

    “压坏了我的案,从你俸禄里扣。”

    “哦,哦。”一听说有战斗任务,甘宁眉开眼笑,脾气出乎寻常的好,连忙坐回原位,双手抚彩,满脸带笑,就像幼儿园一心想要小红花的乖宝宝。“打哪儿什么时候打怎么打平原、渔阳,还是渤海”

    孙策斜睨着甘宁,哼了一声:“益州,巴郡。”

    “巴……巴郡”甘宁愣住了,随即狂喜,用力一拍案几。“好啊,巴郡……”

    话音未落,“喀嚓”一声,案几断成两截。甘宁顿时语塞,连忙用手扶起,将案



第1994章 三思后行
    葛陂旁,繁阳亭。

    枣祗、荀谌并肩而立,向钟繇拱手施礼。“先生一路顺风。”

    钟繇抚须而笑。“我路途虽远,却没什么困难,倒是你们要多加小心。沛相固然不好做,这屯田中郎将也不轻松。友若,从文还是从武,你可要早做决定,莫要耽误了这最后的机遇。”

    荀谌笑着摇摇手。“我如何能统兵先生说笑了。休若在河内,文若在关中,我安安稳稳屯几年田,到时候再迁个守相,以二千石致仕,此生足矣。”

    钟繇已经一只脚跨上了台阶,听了荀谌这句话,又退了回来,端详着荀谌。“你当真这么想”

    荀谌郑重地点点头。“先生面前,不敢虚言。”

    钟繇抚着胡须,沉吟良久。“虽说人说有志,不可强求,但事关汝颍系的兴衰,你还是慎重考虑为上,不要轻易决定。说起来,我汝颍人才虽盛,能如李元礼一般文武兼备的人却不多,荀家是异数。休若追随袁氏,文若效忠朝廷,也就是你和公达了。公达一步走错,此生只怕要止步于此,你是唯一可能的,为何不努力一试”

    “先生,我们兄弟……”

    钟繇轻轻摆手。“你知道文丑吗”

    “我和他曾是同僚,自然是知道的。”

    “吴王成全他的忠义,将他调往江陵。你若愿意为吴王效劳,吴王未必不能调你去其他战区效命,或者干脆招你入军师处做个参军,免得你兄弟相残。奉孝有才,但生性不羁,能共创业,未必能守成。将来天下太平,军师处还是需要你这样的沉稳人来主持大事。”

    荀谌眉心轻蹙,沉吟不语。钟繇将手搭在他的肩上,轻轻拍了拍。“友若,三思而后行。”

    “谢先生教诲。”荀谌躬身施礼。“容小子再思量。”

    钟繇点点头,转身登车。他在车上坐上,拉开车窗,向荀谌、枣祗挥手道别。车夫挥动马鞭,甩出一个响亮的鞭花,马车启动,急驰而去。

    看着马车消失在树荫中,荀谌和枣祗直起身,相视一笑,转身往回走。枣祗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友若,我在这里屯田数年,还没有好好看过葛陂的风光,分别在即,可愿陪我走走。”

    荀谌笑道:“正有此意。”

    两人向不远处的葛陂走去。这里是葛陂的东南岸,远远望去,能看到陂中的三层小亭。如今孙策不在,葛陂有些冷清,只有一些工坊匠人的家属沿着湖边小径散步——葛陂东岸便是平舆工坊,如今规模甚大,工匠有数千家。冬阳温暖,陂上无风,水平如镜,映着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静谧而安祥。两人并肩而行,不紧不慢地走着,一时竟找不到话题,或者根本不想开口说话,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

    不知不觉,两人便走出三五百步,前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枣祗停住了脚步,面对陂水,轻轻吁了一口气。荀谌站在他旁边,笑道:“元敬,你由屯田中郎将转沛相是升迁,大好的事,为何长吁短叹这半天功夫,你的脸色一直都不太好。”

    枣祗转头看着荀谌。“友若,你不觉得这次调整太诡异了吗吴王不是肯妥协的人,外随和而内刚强,他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只怕不是心甘情愿,是福是祸,还真是不好说呢。”

    荀谌轻笑了一声。他本以为枣祗是担心形势,没想到枣祗却是担心这些。连枣祗都意识到了其中的危机,钟繇却还是那么乐观,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杜袭转丹阳太守,枣祗转沛相,他升任屯田中郎将,全是汝颍系内部更替,难免让人猜疑。这很可能是当前形势所迫,孙策为了稳住豫州,不得不做让步。为为尊位者,有几个愿意受人逼迫现在让步,心里却记下了,将来报复起来更狠。

    钟繇还让他领兵,这不是自找没趣么。孙策麾下的大将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人,哪会容他一个书生去统兵。钟繇的意思可能是让他像郭嘉一样,争取成为军师处的下一任祭酒,牢牢把握住军师处这个至关重要的机构。这就更不可能了。孙策怎么可能愿意让军师处成为汝颍系控制的地方。可以想象,郭嘉之后,军师祭酒这个职务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与汝颍系无缘。

    但钟繇是长辈,他不能当面反驳。如今枣祗提出来了,他却可以解释一番。

    “元常先生也是一片殷切之情,这几年汝颍系的发展的确有些跟不上吴王的步伐,荆州系珠玉在前,江东系、青徐系后来居上,汝颍系相形见绌,他有些着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不过有些事真的急不来,慢一点未尝不是好事。”

    枣祗眉头紧蹙,刚准备说话,忽然眉梢一动,转头向官道看去。官道上蹄声特特,一匹快马从远处奔来,看样子是屯田署的侍从。枣祗顾不上多说,连忙



第1995章 能而不为
    王朗随即又交给荀谌一个任务,撰写文章,痛斥袁谭、刘备无视百姓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蓄意挑起战争,号召百姓响应行征北将军的号令,集结备战。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幸福生活要靠自己来保护,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正是全民皆兵,痛击来敌的时候。

    荀谌有些惊讶于王朗的态度。王朗是大儒,他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可是转念一想又明白了,连杨彪、黄琬这样的老一辈名臣都转变立场,支持孙策的新政,甚至撰写官制史,反思过去,王朗又有什么不能改变的他没有直言指责朝廷挑事就已经算是客气了的。

    荀谌忽然有些明白了钟繇的意思。孙策的新政并不排斥读书人,想反,他离不开读书人,对读书人的依赖更强。读书人和土地一样,是新政的核心。土地不能集中在世家手上,读书人不能局限于圣人经籍,而应该将眼界放得更高一些。至于圣人之上的境界又是什么,他还没有考虑过。

    荀谌一边考虑这个问题,一边奉命作文。他不敢大意,一来王朗学问渊博,文章写得好不好,他一眼就看能看得出来。二来托孙策的新政之功,豫州虽说还没达到家有一人识文断字的地步,但识字率很高,一里之中肯定有能读报讲报的人,而且不止一个,他的文章会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将来还会录入合集。如果乱写,这是要被人笑一辈子的事。
1...453454455456457...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