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我与子义乃是君子之交,公私分明。他不来便罢,若是来了……”关羽拂着长须,轻轻一推,凤目微睁。“不仅可以分个胜负,说不定还能全取幽州。”

    刘备暗自松了一口气,脸色却有些不忍。“既然如此,那你就暂时移驻涿郡,整兵备战。”

    说动了关羽,刘备这才调整其他人员。关羽虽然桀骜不驯,但关羽言出必践,对他的忠诚也无可置疑,有关羽守在涿郡,袁谭别想占到一点便宜。就算是太史慈来了,关羽也会决然反击,绝不会因个人感情影响大局,让太史慈夺取幽州。

    刘备又留下田豫坐镇蓟县,以关靖为辅,代行幽州刺史,然后召赵云、张飞、牵招各率本郡精骑,随他出征,总共有一万精骑。袁谭有足够的步卒,他就只带骑兵,涿郡到平原不足千里,万一有事,数日内即可返回。

    刘备随即写一封回书给袁谭。我已经集结了一万精骑,亲自统领,配合君侯出征,只是形势紧迫,准备不足,骑兵所需的粮秣要由冀州来承担,我只能携带三五天的随身干粮,否则就只能再等半个月。如果你能同意,我立刻出发。

    袁谭早就知道刘备会提这样的要求,迅速给出答复:我已经安排好接应,你按照路线走,沿途郡县自然会提供你粮草,但请你拘束好部下,不要扰民。

    刘备心知肚明。袁谭准备好的不仅有粮秣,还有精锐人马,如果他脱离了规定的线路,后果绝不是冲突这么简单。他随即通报全军,要求诸将管好自己的部下,不要无事是非,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准备妥当之后,刘备率部越过巨马水,进入冀州。

    ——

    渡过易水,刘备立马于高坡之上,看着一万精骑井然有序的渡河,感慨万千。

    几年前,他曾以别部司马的身份,奉公孙瓒之命,随青州刺史田楷去青州,当时只有兵千余人,还有一些杂胡骑。如今再去青州,他已经是一方诸侯,拥有一万精骑,背后还有半个幽州,变化不可谓不大,发展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作为一个尚未不惑的寒门子弟,他有资格感到满足。

    可惜,孙策更强大,进步更快,尚未而立便已经是天下之敌,他只不过是围攻孙策的一员偏将,连一方战场的主将都算不上。

    主将是袁谭。曾几何时,他就是袁谭的部属。过了几年,他又成了袁谭的部属。

    “君侯!”




第1985章 逢纪问对(墨香丶丶丶盟主加更)
    刘备额头青筋突突乱跳,心脏就像被人攥住了一般,喘不上气来。

    他做过平原相,熟悉平原地理。如果将平原、济南综合考虑,高唐的确不是兵家必争之地,既不是郡治,又无险可守,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黄河。黄河冬天断流,夏天水量不定,难以凭借。所以正常情况下会守河北的平原郡,大河失守则退守历城。

    徐琨派朱然统兵守高唐的确不合常理,后患无穷。最直接的危险就是历城兵力不足,需要从其他防区增调,容易遭到骑兵的威胁。一旦历城失守,高唐成为孤城,守得再坚固也没有意义。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徐琨看准了袁谭支持不了多长时间,要和袁谭耗时间。现在是冬天,秋收早就结束,徐琨如果准备好了足够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不成问题。袁谭则不然,他需要从冀州运粮,二十万大军的消耗绝非小数字,青州户口损耗严重,仅靠就地征粮解决不了问题。

    这是一个冒险,却也是精明的冒险。高唐临河,只要守到春天,黄河恢复通航,江东水师随时可以溯河而上,增援高唐。高唐成了一颗看似随意的棋子,可能没什么用,甚至可能是弃子,却也可能会要了袁谭的命。袁谭如果应对不当,这也许就是胜负手。

    刘备一下子感到了生死危机的真切感,再也没有心思和袁谭、沮授斗嘴。他思索片刻。“备曾在平原数年,略知地形,既统兵来此,听使君将令,自然责无旁贷。不过,备有一个请求,还望使君考虑一二。”

    见刘备爽快的接受了任务,姿态又放得这么低,袁谭稍微放了一些心。“请讲。”

    “黄巾之乱时,平原就是战场之一,屡遭战乱,普通百姓逃亡殆尽,如今还能留在本地的大多是有相当实力的豪强,他们有兵有粮,还有坞堡可以固守,要想强征粮草,就地补给,难度很大。使君承袁氏四世三公余烈,想必有门生故吏在此,若是能安排一两人协助,与平原世家联络,方便补给,那就稳妥多了。”

    袁谭和沮授交换了一个眼神,点了点头。“玄德所言有理,我立刻安排。你可有中意的人选”

    “有倒是有,只是怕是不太方便。”

    袁谭眉梢微动。“说来听听。”

    “逢纪逢元图。”

    袁谭暗自苦笑。这刘备还真是会挑人,开口就要逢纪。偏偏他还没理由拒绝。逢纪是北海人,不仅熟悉周边地形,与青州世家的关系也不错,之前辅佐袁熙时,他就是袁熙与青州世家的联络人。由他出面与平原世家联系,为刘备提供粮草辎重,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当然,刘备大概也看出了他对袁熙的压制,这才敢开口。袁熙丢了青州之后,颜良就被调走,后来战死涿郡,如果再将逢纪调走,袁熙就彻底没有威胁了,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这么做很自然,任何人都无法质疑他有什么用心。

    “这个我要和舍弟及逢元图本人商量一下。”

    “这是自然。”刘备满口答应,心里却乐开了花。从牵招口中,他知道逢纪是和郭图、许攸一辈的谋士,很有实力,袁绍取冀州,逢纪是有功之人。却因为是北海人,却不属于汝颍集团,又不属于冀州集团,最后只得选择了袁熙,如今处境尴尬。只要他开口,就算袁谭不肯,逢纪也不会拒绝。

    有了逢纪,他就有了一个熟悉地形的谋士,可以弥补阵营中一直存在的缺陷。对这个问题,他已经焦虑很久了,否则当初也不会想去挖孙策的墙角,碰了一鼻子灰。

    不出刘备所料,袁谭虽然没有立刻答应,其实已经同意了。在当晚的接风宴上,袁谭就和袁熙“商量”此事,又征求了逢纪本人的意见。袁熙自知无力与袁谭竞争,早就放弃了,无可无不可。逢纪更是求之不得。他闲置太久了,早就想另投明主,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现在刘备向袁谭请求,袁谭为了大局,将他调到刘备麾下,他岂有拒绝的理由。

    刘备虽然有反复之名,但他毕竟是一方诸侯,而且这次来青州阵地,一路上反响还算不错,有改过自新的可能。刘备麾下不缺勇将,却缺谋士,他只要愿意过去,得到重用毋庸置疑。

    事情当场就定了。刘备与逢纪互相敬酒,确认主从关系。袁谭看在眼中,脸上在笑,心里的警惕却又增了三分。一旁的沮授、郭图也不例外,他们都有一种感觉,刘备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危险,不仅要防着他反复,还要防着他鸠占鹊巢。如果冀州全力以赴,一场恶战打完,青州却落入刘备的手中,那就丢脸了。

    ——

    宴后,刘备请逢纪到帐中,恭恭敬敬地向逢纪行礼。逢纪正身而坐。他晚上喝了一些酒,原本白晳的面庞添了几分红润,双目湛然有神,面带微笑,看起来神采奕奕,风度翩翩,既不失儒雅,又有精神。对刘备来说,与这样的名士如此亲近,这是有生以来不多的经历,一时竟有些怯怯。

    “久闻先生大名,能得先生之助,此战可期。”

     



第1986章 三军之胆
    朱然背着手,在城墙上来回走动。

    北风劲吹,将血红的盔缨吹得乱舞,头顶的战旗被扯得啪啪作响,烈火凤凰在风中跳跃,仿佛下一刻就会展翅高飞,发出令百鸟俯首的长鸣。

    朱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即使北风吹得脸如刀割,心里却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

    他看了一眼城外。重重叠叠的大营,一眼望不到头,林立的战旗如同等待收割的庄稼,让他油然而生一种收获的喜悦。

    二十万大军,围攻一个小小的高唐城。袁谭,你还真是给面子啊,送我这么一桩奇功。

    朱然回想着在吴王身边学到的战术,仔细比对。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复查了,却还是不肯有一丝一毫的大意。他很清楚,他在吴王听了很多,看了很多,甚至亲自参与了很多战役的方案制定,但亲自统兵作战却是第一次,能不能将学到的东西全部用起来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但这又一次难得的机会,有坚城,有精兵,有充足的粮食,更有一战成名的机遇,他必须抓住。

    只有如此,他才有机会代表丹阳系,在吴国占据一席之地。

    丹阳虽与吴郡、会稽并列吴国王畿,却没有一个能充当领袖的人物,原本他的父亲朱治有机会,但朱治是孙坚旧部,随孙坚征战交州去了,短期内看不到立大功的机会。于是,这个机会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袁谭的二十万大军吓住了很多人,包括沈友、徐琨在内,但朱然不同,他从中看到了机会。军谋处曾经反复推演过,就攻城而言,兵力并非越多越好,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兵力的增加不仅不能增加攻击力度,反而会成为负担。对于守城一方来说,情况却正好相反,只要兵力达到一定的规模,能够满足将士轮替,保证将士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有一定的预备兵力,弥补伤亡带来的损失,就足以坚守较长的时间。

    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朱然才能比其他人更快的发现庞统这个计划中的机会。按照那个推演结果,朱然测算出守住高唐城的最小兵力是三千人,三千人足以守住四面城墙,有两千人作为预备兵力,高唐城固若金汤,能守多久,就看粮食、药物和军械能支持多久。

    尤其是粮食。

    朱然的目标是守半年,只要坚守到明年春夏,黄河复通,袁谭不退兵也得退,否则水师就会溯河而上,截断他的退路。

    城中的粮食能满足这个要求,军械和药物欠缺一些。要在袁谭数万大军的眼皮子底下急行军进入高唐堂,他无法携带太多的辎重,只能由朱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

    “将军,算好了。”一个参军奔了过来,手里拿着一页纸。虽然北风正劲,他却满头大汗,脸色潮红。

    “怎么了”朱然看出了参军的紧张,故意笑了一声:“怕了”

    参军看看城外的袁军大阵,咧了咧嘴。“二十万大军啊……”

    “什么二十万大军,二十万头猪。”朱然接过参军手中的纸,看了一眼推演的结果,满意地点点头。“传令各营,注意隐蔽,不仅要守住城,还要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喏。”参军应了一声,转身去传令。朱然又叫住了他,扬了扬手中的纸。“你觉得这是最保守的推演,还是最乐观的”

    参军沉吟片刻,又打量了朱然两眼。“我觉得这是最乐观的。”

    朱然拍了拍腰间的拍髀。“知道这是什么刀吗”

    参军眼睛一亮。这是吴王身边近侍外放时才会有的短刀,不仅锋利,更加精致,既是一口利刃,更是一件艺术品,据说是由南阳大匠所制,每一口刀上都有名字,可以当作家藏,传之子孙。

    “将军想打赌吗”

    “以三天为限。如果损失数据不如预期,这口刀就是你的。”

    参军扬扬眉。“当真”

    “真得不能再真。”朱然嘴角轻挑。“如果损失数据更小,此战过后,你跟我三年,只管衣食,没有俸禄。”

    参军大笑。如果这一战能取胜,朱然就会成为吴国耀眼的新星,前途无量,一般人想跟着他都难。“将军,三年太少,如果你赢了,我跟你一辈子。”

    “一言为定!”朱然举起手掌,轻轻的摇了摇。参军也撸起袖子,与朱然三击掌。“啪啪啪!”清脆的击掌声吸取了无数人的目光,大家都看了过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参军与朱然击完掌,转身回去,向大家讲叙他与朱然打赌的事。众人见朱然如此自信,也不免相视而笑,原本的压抑气氛一时松驰了许多。

    将是三军之胆,朱然如此自信,他们也有了信心,连说话的声音都大了起来,走路带风,分头奔向各处,传达朱然的命令。比起这些大多是本地辟除的参军,各营统兵的校尉、军侯们更加从容一些。他们大多是江东人,跟着徐琨、沈友征战多年,作战经验丰富,并没有把城外的袁军放在眼里。朱然要考



第1990章 苦乐不均
    人多力量大,在重赏的诱惑之下,袁军工匠迅速完成了防御装置的仿制,试验之后,效果的确不错,不仅能防巨弩射出的箭,对抛石机扔出的泥弹也有一定的防御力。

    袁谭立刻下令大规模制作,给所有的楼车都装上。

    朱然在将台上看得真切,见袁军偷师学艺,不禁冷笑。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从木学堂到练兵方法,吴王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荀彧早就在关中建木学堂了,冀州却后知知觉,一直没动静。

    只可惜,你只能模仿到皮毛,却学不到精髓。

    双方你来我往,一攻一守,连日鏖战。袁谭存了偷师、练兵之心,自然不肯全力以赴,不惜代价的猛攻。好在他兵力足够,让各部轮番上阵,也能维持对高唐城的压力。只是朱然也有足够的兵力轮换,将士们劳逸结合,受伤的将士也有足够的时间调养。

    在连续多日激烈的远程打击攻防后,袁谭认为已方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开始安排步卒攻城。双方在城墙上下展开激烈的厮杀,朱然有足够的兵力,江东军又训练有素,结阵而战,凭城而守,没让袁军占到一点便宜。没几天时间,高唐城的城墙就被鲜血染红,袁军尸体在城下层层迭迭,每天清理掉这些尸体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眼看着伤亡迅速增加,破城却遥遥无期,郭图再次向袁谭建议,先取青州诸县,在取青州的同时谋取兖州。袁军有二十万大军,全部用来攻高唐太浪费了,完全可以分出五六万人,对兖州形成压力,迫使曹昂做出选择。与此同时,还可以让荀衍后临黄河,牵制鲁肃的兵力,为天子进兵创造机会,真正形成三面围攻孙策的形势。

    经过反复商量,沮授也支持郭图的建议,只是做了一定的调整,重点攻取青州,取得青州世家的支持,争取就地解决大部分粮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屯田,做长期对峙的准备。至于兖州,则不宜强攻,更应该以势取之,利用朝廷的名分和曹家父子分属两个阵营的矛盾,尽可能争取曹昂转变阵营,由曹昂承担进攻豫州腹地的任务,避免与兖州开战。

    郭图同意沮授的观点。他相信兖州世家和青州世家一样反对孙策的新政,会选择支持袁谭。如果曹昂不识相,那他就是自寻死路。

    这时,韩斌来到了大营,与袁谭见面,随行的还有曹昂的使者卫臻。

    韩斌在兖州时与何颙见过面,知道袁谭已经决心全力以赴,如今又亲眼看到连绵数十里的大营,心中欢喜。他原本是追李儒的,结果没追上,中途改变使命,奉诏来联络曹昂、袁谭。在兖州,他与曹昂、陈宫等人多次见面,却谈得不顺利,曹昂不愿意与孙策为敌,兖州世家也对朝廷信心不足,生怕与孙策反目之后遭到报复,宁愿维持当前的观望形势。他费尽口舌也无济于事,后来听说袁谭尽起二十万大军进攻青州,曹昂、陈宫等人的态度才有所缓和,同意派卫臻来和袁谭见面。

    很显然,与朝廷的名分相比,二十万冀州军威胁更大。

    袁谭分别与韩斌、卫臻见面。

    对韩斌,他很客气,韩斌既是朝廷钦差,又是汝颍前辈,自然要礼敬三分。袁谭向韩斌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随即请韩斌向天子请诏,希望由他接管青州,并出兵弘农,向河南发起进攻。韩斌一口答应,一边向朝廷传书,一边以天子使者的身份走访青州世家,希望他们能够支持袁谭,攻克高唐、历城、临淄三县,全取青州。

    对卫臻,袁谭客气也一样客气,卫臻的父亲卫兹当初资助曹操出兵,就是受了袁绍的指意,后来又战死荥阳。当初他任兖州刺史时,也曾多次与作为曹昂掾属的卫兹见面。但客气之外,不失权谋。袁谭带着卫臻看了大营,看了战场,让卫臻亲身感受一下他的实力,很明确的告诉卫兹,这次一定要与孙策分胜负,如果曹昂选择支持孙策,他不得不割舍旧情,强取兖州。
1...452453454455456...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