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正是朱翊镠大大咧咧地来了。

    他也没有让内侍提前通传的习惯,只要李太后不在,万历皇帝面前,他可以完全放飞自我。

    见朱翊镠像幽灵一般冒冒失失进来,吓得张鲸浑身一激灵。

    “潞王爷来了。”

    “皇弟,你怎么来了”万历皇帝兴奋地问道。

    “皇兄,我奉娘亲之命,特意过来告诉你一声,娘亲与申阁老已经商量好了,决定暂时放张先生回籍调养一阵子。”

    张鲸偷偷得逞地笑了。

    万历皇帝眼睛里也闪现出一道光,不过瞬间即逝,代之以失落悲伤。他诧异地道:“皇弟,这是真的吗”

    朱翊镠肯定地点头:“当然,内阁拟票应该马上会送到皇兄手里。”

    “张先生回籍调养一阵子,这一阵子是多长时间”万历皇帝又问。

    “最少半年。”朱翊镠道,“具体需要多长时间,还得看张先生身体的恢复情况。”

    一听到“最少半年”,张鲸心里莫名的涌现出一阵激动。

    而万历皇帝将自己的情绪刻意隐藏起来,看似不悲不喜。

    ……

    。




第224章 是不是对女人不感兴趣?
    朱翊镠也没有刻意批评张鲸,只骂了他一句放屁。

    有万历皇帝撑腰,张鲸倒是不惧怕他这个不靠谱的师父,也仅仅是一激灵的事儿。

    通知完万历皇帝,朱翊镠便从西暖阁里出来了。

    本来,李太后也没有让他来通知,是他自己主动要来的。

    来这儿的目的很明确,就想看看万历皇帝得知消息时的情绪。

    毕竟放张居正回归故里,肯定是万历皇帝所希望的。

    然而,万历皇帝依然表现出了高超的演技,不悲不喜,好像看不出来多大的情绪变化,能看出来的只是诧异之情。

    ……

    就在当天晚上,冯保又偷偷出现在慈宁宫偏殿里。

    最近冯保来得少了。

    一来最近确实低调了许多,二来朱翊镠嘱咐过尽量少来。

    说是“偷偷”,也相信冯保的手段,但纸包不住火,人在做,天在看,总归不安全。

    更何况,朱翊镠隐隐还有一种预感,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李太后或许早就知道了。

    两人分宾主坐定。

    也无他人。

    朱翊镠开门见山地道:“伴伴有事吗”

    “有。”冯保小心翼翼,说话的声音也很小,“第一件事,潞王爷的吩咐奴婢已经办妥了。胡诚一家已在东厂番役的严密监视下,断无出京的可能。”

    朱翊镠点点头,“伴伴,这件事咱是不是做得不太光明”

    冯保不以为然:“潞王爷,奴婢可不这么认为,这是为他们好。再说了,哪有什么光明的政治”

    “好吧。”朱翊镠也不纠结,“不要为难胡诚的家人,监视只是一方面,但也要保护他们。”

    “奴婢明白。潞王爷,还有一件事需要向您禀报……”冯保欲言又止的神情,凝望着朱翊镠。

    “说吧。”

    “郑淑嫔娘娘想见潞王爷。”冯保眼睛一眨不眨望着朱翊镠,一副迫切知道答案的样子。

    朱翊镠微微一滞,问道:“她想以什么身份见我”

    冯保忙答道:“潞王爷,当然以郑妙谨。”

    “她现在不怕吗”

    “这个问题,奴婢倒是代潞王爷问了,她说潞王爷和奴婢不怕,她怕什么”

    “我与伴伴不一样,她只是一位普通女子。”

    朱翊镠这时候说郑妙谨普通也不为过,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郑贵妃还没有出现呢,现在确实只是一名普通的嫔妃。

    而且,万历皇帝至今还没有掀她的牌子。

    “可她说要见潞王爷,奴婢斗胆说一句,或许是因为思念吧,她的眼神着实让人生怜。”

    “现在她是淑嫔,又不是宫女,岂能轻易离开自己的宫殿”

    “潞王爷的意思是不见”

    “见肯定是要见,但不是现在,让她别着急。”

    “哦。”冯保点点头,“还有一句话,奴婢不知当讲不当讲,为万岁爷精心挑选九位嫔妃,可据奴婢观察,似乎还没有一位得到万岁爷的青睐瞩目,万岁爷到底对什么样的女子感兴趣呢”

    稍顿了顿。

    冯保又不无忌讳地道:“莫非万岁爷对女人不感兴趣”

    “伴伴,不要胡说。”朱翊镠当即喝止,“我想皇兄只是因为成熟得早,所以不像平常男人对女人大多停留在**上,皇兄追求的是精神世界,心心相印的那种,这样的女人当然难寻,要知道这世界许多人一辈子都找不到呢。”

    “哦,这样一说,奴婢能明白过来。还有一件事,奴婢想向潞王爷求证一下。”

    朱翊镠敏锐地道:“是不是关于泉州兵变的事啊”

    “是的。”

    “伴伴想求证什么”

    “潞王爷真的提前预感到了而且什么准确地告知申时行、梁梦龙和吴兑要提防”

    “是啊!”

    “潞王爷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个……”朱翊镠指着自己脑瓜儿,得意十足地道,“就像别人都被伴伴蒙在鼓里,而我却知道梁邦瑞是个命不久矣的痨病鬼一样。”

    “奴婢真是佩服!”冯保由衷地道,“潞王爷神机妙算啊!”

    朱翊镠笑而不语。

    冯保接着又谨慎地道:“莫非也是因为这个能力,潞王爷才劝动张先生回籍养病”

    朱翊镠脸色一沉:“伴伴,你的话有点多。”

    冯保忙致歉道:“奴婢不该问,奴婢不该问。”

    朱翊镠轻“哼”一声,警惕地道:“伴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本王若不帮你,你将来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儿去。”

    “……”冯保骇然变色,当即不作声了,能改变他命运的还能有谁

    “伴伴,你可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哦。”

    “奴婢当然不这么以为。”

    “所以,我一直奉劝伴伴需要谨慎,需要低调,虽然我不敢说我的预言全部正确,但总要比你们看得远很多。”

    冯保信服地点了点头,诚挚地说道:“奴婢相信潞王爷,但奴婢还是想提醒潞王爷一句,您也要小心行事啊!”

    “我知道。”一提及此事,朱翊镠不由得感慨地道,“距离我离京的日子,应该不远了呀。”

    冯保感觉有满肚子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也只能深深地叹了口气。

    “伴伴。”

    “潞王爷。”

    朱翊镠这声喊得有点沉重,冯保答应得也有几分黯然。

    朱翊镠语重心长地道:“无论伴伴愿不愿意,张先生马上就要离开京城回江陵了,朝局或许会有一番动荡。伴伴坚定不移地站在我娘亲这边的同时,也要争取与申时行申阁老沟通,毕竟张先生不在京师的日子,申阁老是代理首辅。”

    冯保极不情愿地道:“只可惜申阁老与张先生相比相差太远,感觉申阁老就是一和稀泥的。”

    朱翊镠微微一笑,“伴伴,你难道到现在还没有明白过来吗申阁老如果不是一个和事佬,当初我还不会暗中帮他呢。”

    冯保会心一笑,“哦,也是,也是……还是潞王爷想得周全。越来越发现您的脑子比我们好使。”

    朱翊镠悠悠然地道:“人与人的脑子其实差不了多少,我一说,伴伴也立即明白,差的只是眼光,或者叫远见。”

    “奴婢的眼光,确实不如潞王爷啊!”这句话冯保倒是发自肺腑,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伴伴,选王妃的事,还是由你负责吧”朱翊镠忽然跳转。

    “不是听说潞王爷已经选好了吗就是生员李得时的女儿吗”

    “我是选好了,可并不代表朝臣同意啊!”

    冯保夷然不屑地道:“连两宫太后娘娘都同意了,朝臣还有什么意见”

    朱翊镠摇了摇头,说道:“伴伴也不要太小看朝臣的力量。当初张先生夺情,母后、娘亲、皇兄不也坚决支持吗可最后,还不是闹得腥风血雨”

    ……

    。



第225章 诏告天下
    万历皇帝尚未诏告天下,京城里的官员围绕张居正的去留问题,就已经议论开了。

    关键这个问题实在过于敏感。

    对于掌有实权的官员而言,肯定不愿意张居正离开。

    毕竟,他们基本上都是亲张居正一派,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精神支柱就这样离开京师。

    没有掌实权,或是被张居正刻意打压的官员,自然赞同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决定。

    总之,有官员感到诧异,有官员觉得可惜,有官员悲伤,也有官员高兴……不一而足。

    因为敏感,所以消息传得很快,迅速从官员传至坊间。

    官员确切知道李太后放张居正离京的决定,可这消息传到坊间时居然还有许多人不信。

    “这是真的吗首辅大人真的要离开京师吗”

    “当然是真的啊!听说内阁拟票都已经递交给皇帝爷了,首辅大人离京就这几天的事儿。”

    “可张先生不是已经动完了手术吗难道仍不见好转”

    “谁知道呢现在有几个人有机会见到首辅大人的真面目”

    “依我看啦,首辅大人的病情肯定是恶化了,不然他父亲逝世时都没回家,这时候若非身体羸疲,又怎么可能急着回家呢”

    “……”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张居正病情正在恶化,肯定支持不住了,所以才急着要回籍。

    张居正自己在八道乞骸骨奏疏中也是那么说的身体羸疲,害怕客死他乡。

    然而,现实中到底怎样,也没几个人清楚。

    只是,经过一番议论后,都确定张居正马上要离京了。

    很快,也就是李太后决定的第三天,万历皇帝的圣旨便在邸报上刊登了,决定放张居正回籍。

    但不是答应他乞骸骨退休,而是准假半年(暂定)回籍调养——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

    首辅的位子依然是张居正。在张居正回籍调养期间,临时代理首辅依然是申时行。

    离京的日子定在五月一号。

    还有几天时间,那是为探望张居正留下来的间隙。

    伴随着张居正离京的圣谕,万历皇帝还口谕给阁臣、九大卿、九小卿,以他们为代表,从即日起可探望张居正。

    眼下有四位阁臣申时行、许国、余有丁、潘晟。

    而所谓九大卿、九小卿,指的是十八大衙门的堂官。

    自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钦定百官依执掌权力划分,共分为九大衙门和九小衙门。

    九大衙门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再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指的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九大衙门的掌印者,即一把手或叫堂官,习惯上称为大九卿;九小衙门的堂官,俗称小九卿。

    就是说,除了原来有资格探望张居正的那几个,又有二十几位大臣经万历皇帝的特许,可以探望张居正一次。

    这种机会难得,一个个当然都想去看一看张居正。

    毕竟有几个月的时间没见过张居正的面儿了。

    而且,谁都感到诧异当初朱翊镠不是信誓旦旦地说只要动手术切掉痔疮,张居正的病就会好起来吗可现在张居正为什么一连呈上八道奏疏担心自己身体羸疲会客死他乡呢那手术到底是扭转了病情还是加剧了病情

    但,万历皇帝依从李太后(其实是朱翊镠),对探望张居正的时间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而且还特别强调,最好是提前商量好,成群地去,切记不要一个接着一个打扰人家清修。

    ……

    就在万历皇帝口谕传下来的第一时间,以申时行为代表,内阁几位阁臣首先去探望了。

    紧接着,第二天是九大卿,第三天是九小卿。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二十二位重臣,没有一个落下。

    有皇帝的旨意,探望张居正的时间都不长。

    具体谈了些什么,朱翊镠也不知道,但多多少少也能猜出一个大概,无非就是那几点

    第一,看看张居正的身体到底怎样;第二,问问张居正是否真心乞骸骨归乡;第三,回乡后望张居正保重身体,尽早还朝视事……

    再深的问题,因为时间,因为人事,肯定也无暇谈及。
1...101102103104105...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