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爹,国丈的最高级别就是伯,这是朝廷制定下来的规矩,你这个武清伯已经到了顶儿,还怎么升再往上就是公、侯了。而这两样多半世袭,在位的祖上要么是开国元勋,要么是靖难功臣,爹是吗咱祖上是庄稼人,没这份荣耀。”

    李太后同她父亲讲话虽然存着客气没有发火,但李伟仍能从她的言谈中听出极大的不满。

    所以心里头很不受用,总觉得他这个当爹的还不如一个外人,有气直捅捅地顶撞道:

    “闺女那个理儿咱不赞同,老百姓都知道隔夜的馍馍不新鲜,那些世袭的公侯们,把当年他们老祖宗那点儿功劳本钱吃了两百年,现在还在吃,凭什么就说成国公朱应祯,上朝位置站得好,可他有啥功劳有啥能力与咱比不是差得远吗咱生了个好闺女,咱闺女又生了个好皇帝,就这一点,谁能跟咱比他们能成为`公`,能成为`侯`,咱为什么不能”

    别看李伟身无一技之长,斗大的字认识不了一箩筐,但较起劲儿来,扯歪理说蛮话还是有一套。

    听他这通牢骚,李太后又好气好笑,只得耐心解释道:“爹,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什么都得按章程办事,不能乱来。”

    李伟嘿嘿一笑:“切,国法国法谁定的还不是皇帝定的。现在咱外孙是皇帝,他的话就是圣旨,闺女是掌舵的人,你们让我当个武清侯,谁还敢说个不字儿”

    李太后秀眉一竖,嗔道:“爹以为女儿和皇帝就没人管了吗天下人眼睛雪亮着呢,无论是我,还是钧儿,只要做错了事,不要说百年之后遭人唾骂,就是当朝也难以过关。钧儿镠儿的爷爷嘉靖皇帝爷,喜好道术斋醮,领着一帮方术妖道把丹炉烧到大内来了。结果怎样出了个海瑞,抬着棺材上朝,抱着必死之心指责皇帝爷。如今,嘉靖皇帝爷死了,可天下读书人一提起海瑞,还赞不绝口。爹,你明白这理儿吗这就叫人心所向。”

    李太后这席话,让李伟听了很是伤心。

    他一连叹了好几口气:“讲这些大道理,爹讲不过女儿。好外孙刚刚说过,爹领的只是虚衔,并无实权,给咱提个级弄个侯啥的,难道就真的这么难吗我看分明是女儿不上心。”

    李太后坚决不松口,“爹,如果你执意这么认为,那女儿不想与你多费口舌了,你回去吧。”

    “你要赶爹走”

    “爹,不是的,是你根本不体谅女儿。若爹带头破坏朝廷的规矩,那让钧儿以后怎么处理国家大事还有谁听他的”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女儿也别糊弄爹,关于升侯的问题,爹还特意请教过朝廷官员,按国朝惯例,国丈的最高勋位只能是伯,但咱情形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

    “第一,在咱之前,没有一个国丈的外孙当了皇帝,有的还没等到外孙登基就去世了;第二,女儿晋封为慈圣皇太后,与晋封为仁圣皇太后的陈皇后身份抬平,这也是特例。既然有这个特例在前,咱从武清伯晋升为武清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嘛。”

    “爹,女儿记住便是,你请回去吧。”李太后觉得这场谈话该结束了,接着喊过内侍,吩咐送客。

    李伟心中有气,责道:“每次找女儿,你都是那句话,记住了,记住了,但仅记着有什么用爹需要你的实际行动。”

    “知道了,知道。”李太后不耐烦地挥挥手。

    李伟没辙,愤然而去。

    朱翊镠笑道:“娘,外公刚才说的那番话还有几分道理诶。”

    ……

    。




第228章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办法还是有
    李太后听了一愣,奇怪地望着儿子,虽然没有开口,但满眼都是疑问,好像在说你外公哪句话有理了全都是歪理好不好

    朱翊镠可不是违心之说,他心平气和地解释道“娘,外公除了想要升武清侯,其实还提到伯公侯爵位的世袭问题。孩儿以为外公说的也并非全是歪理。”

    “那镠儿说说看。”李太后轻轻地道。很显然,她对待儿子要比对待父亲有耐心得多。

    但这也不怪李太后,而是全中国的问题。华夏民族自古以来,至今依然如此,父母对子女(尤其是儿子)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好,可对生育养育他们的父母很难做到。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要比对父母好得太多,可以说他们一辈子的目光都围绕着孩子。

    “娘,首先你得承认,将娘提到与母后同等的地位,这是一次破例的加尊吧”这一点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连李伟都知道。

    李太后点了点头,她当然更清楚那时她只是贵妃,没有资格提到与陈皇后相同的地位(加尊皇太后,那是皇后的资格,贵妃毕竟还差一级),那是在张居正和冯保的坚持下完成的。

    “娘,外公虽然满腹怨言,可提到一个原则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所有的制度确实是皇帝制定下来的,皇帝说行那就行。如果这样看的话,外公想升武清侯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镠儿的意思是支持”

    “孩儿也不是支持,只是就事论事罢了。”朱翊镠回道。反正在原本历史上,张居正过世没多久,武清伯就升了武清侯嘛。确实像李伟所说,有谁敢说个不字儿

    李太后幽幽言道“可张先生和冯公公都一力反对。”

    朱翊镠道“娘,孩儿以为,他俩反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瞧不起外公的为人,外公不仅没有为朝廷作出应有的贡献,反而经常给张先生的改革添乱。娘,请允许孩儿不客气地说一句外公无论是伯还是侯,都叫德不配位。”

    尽管朱翊镠这话很不中听,但李太后也没有生气,因为事实的确如此,她也这么认为,不然不会对自己父亲避而不见。

    朱翊镠接着说道“外公想升侯肯定真的请教过朝廷官员,别的方面不说,单说他拿出成国公朱应祯的例子,到他们这一代,真的为国家作出过多大的贡献呢外公质问凭什么一个世袭的爵位仅仅靠吃老本吃了一两百年孩儿觉得,外公这一问很值得研究,而且非常有必要研究。娘可还记得,孩儿曾提及朝廷最大的负担一事吗”

    李太后眸子一亮,“娘当然记得,各路藩王郡王的供养问题嘛。”

    “娘不觉得,爵位的世袭与藩王郡王的问题如出一辙其实就是一回事儿吗都是由朝廷出资养着一帮对国家用处不大的闲人,这也难怪外公看着眼红。”

    李太后叹了口气,喃喃地道“可这些都是祖制啊!”

    “好的祖制当然要继承,可不好的祖制需要改嘛。”

    “改祖制谈何容易”

    “娘,事在人为嘛,当初张先生致力于改革,还不是一样困难重重甚至危险重重,可最后不也是扭转过来了吗”

    “嗯,”李太后微微点头,最近她对儿子的话逐渐听得进去,“那镠儿心中可否有甚良策”

    朱翊镠谨慎地说道“娘,孩儿在不久的将来,争取先做出一个好的示范,如果有效果成功了,娘可以考虑推广,不然朝廷这一块儿的负担太重。”

    “镠儿舍弃朝廷的俸禄与各项补给莫非就是为这个铺路”李太后敏捷地问道。

    “可以说是吧!”朱翊镠点头承认,但依然补充道,“不过,孩儿也只是试探,毕竟延续了两百年的祖制,想要更改绝非朝夕之事,而且还要面临很大的风险。”

    李太后温情地抚慰道“镠儿放心,无论将来发生什么,娘都会义无反顾地挺你的。”

    朱翊镠带着几分娇气,挽住李太后的手笑道“有娘这句话,孩儿就放心了。”

    与李太后一席话后,朱翊镠便带着阳康去找李伟。

    最近付大海负责十个孩子的事忙得抽不开身。

    对历史上的武清伯李伟没啥好印象,现实中也是如此,但这次朱翊镠带着目的而去。

    李伟见了外孙来,也不知是真客气还是假客气,笑呵呵将朱翊镠引到客堂坐下。

    “好外孙,今儿个你咋如此有雅兴跑到外公这儿来了来,喝水喝水。”李伟笑道。

    朱翊镠瞟了一眼,见真是白开水,“怎么说我也是个客人吧外公真的拿白开水招待啊!”

    “你年纪还小,喝茶不健康,白开水好!”李伟眯着眼睛。

    “外公就是小气。”对李伟的抠门儿,朱翊镠早有耳闻。

    据说李伟招待客人,家里总放着一盘水果,一层一层的看起来光鲜夺目,让人垂涎三尺,殊不知只有上面一层是真的,其它全部都是只能看不能吃、且拿不动的“艺术展览品”。

    这招儿也只有那种吝啬抠门的家伙才想得出来。

    “外孙来有何贵干”说他小气李伟也不生气,没皮没脸似的依然笑呵呵地问道。

    “外公不是想要升侯吗”朱翊镠也不墨迹,直承其事。

    一听到升侯,李伟两眼立即放精光,“是啊,外孙有办法”

    “那是当然。”朱翊镠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好外孙,快说说看,为这事儿外公我可是煞费苦心啊!找你娘不行,找你哥也不行,找张先生和冯公公都说不行。”

    朱翊镠嘿嘿一笑,道“外公找错人了撒!”

    “找错人当朝不就是他们几位掌权吗不找他们找谁”

    “外公找娘亲和皇兄,他们岂会答应你想升侯,那可是违背祖制的事,娘和皇兄不可能带头破坏规矩啊!是不是”

    李伟道“可是,若你娘和你哥都不点头,让张先生和冯公公又岂敢开口”

    朱翊镠道“外公与张先生、伴伴都有嫌隙,本来就不合规矩,他们不答应也在情理之中。”

    “那外孙还有什么办法”李伟泄气几分,好像这个梦想难以实现得了似的。

    “外公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当朝除了他们四个,还能有谁陈太后又不管事儿。”

    “你这就瞧不起人了吧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是还有一位吗”朱翊镠得意的神情。

    “好外孙你是说你能行”李伟诧异地道。

    “怎么不相信我”

    “不是外公不相信你,而是外孙身份尴尬,自己都被朝臣弹劾把俸禄弄丢了,又如何帮助外公呢”

    “……”



第229章 什么骗不骗的?
    朱翊镠虽然无语,可也不怪武清伯李伟,人家说的是事实。

    潞王的身份的确尴尬。

    说得不好听点,就叫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对于李伟而言,升侯一事,求自己女儿、求外孙皇帝都不行,难道求外孙王爷就能成

    所以,他不相信朱翊镠,倒也在情理之中。

    朱翊镠当然清楚这点。可他今天来是有准备的,主要是因为他知道武清伯迟早要升侯。

    所以,面对李伟的质疑,朱翊镠有心相激,站起来喃喃地道:“好心帮助外公,可外公居然不信,那算我白来一趟。”

    说着,起身就要告辞。

    李伟连忙拉住,陪笑道:“好外孙别走啊,有话慢慢说嘛。”

    可朱翊镠坚持要走,硬气地道:“外公都不相信我,有什么好说的好心当作驴肝肺了。”

    “别介啊,是外公不好,好外孙坐下来,咱合计合计。”

    好不容易抓着一线希望,李伟可不想轻易放弃。

    他拉着朱翊镠硬是不让走。

    关键瞅着外孙一副信誓旦旦的样让他觉得好像,似乎有戏,反正就死马当活马医呗。

    朱翊镠半推半就重新落座。

    尽管李伟长两辈儿,可看起来像个孩子似的,笑呵呵地道:“好外孙你说,到底有什么法儿让外公从`伯`升到`侯`”

    朱翊镠慢悠悠地道:“说起来好像很难,但只要将力气使到对的地方,也很简单。”

    李伟觍着脸,他也不管自己的身份,央求道:“好外孙好外孙,外公求求你了,赶紧教教你外公,到底该怎么做”

    朱翊镠拍着自己胸膛,“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李伟仍是一副将信将疑的神情央求道:“好外孙,你就不能先告诉外公,用的什么法儿吗”

    朱翊镠摇头说道:“先告诉外公就不灵了。我保证让外公在有生之年实现这个愿望就是。”

    “需要多长时间”

    “长也一月,短则三五天吧。”

    “真的”李伟精神抖擞,两眼放光。

    “看,老不信我,那聊着有什么意思”

    “不是不信,是觉得神奇,又觉得好奇,好外孙竟如此有信心。”

    “不过……”朱翊镠故意摆出一副欲擒故纵的样子。

    “不过什么”李伟迫不及待。

    “实话对外公讲,有几个关键人物需要打点打点。”

    李伟虽然泥瓦匠出身,可也算混迹官场十几年了,人情世故还是懂得一些,找人办事儿肯定不能只靠一张嘴就行。所以直问道:“好外孙,你就明说要多少钱吧”

    “的确是需要点儿钱啊。”朱翊镠也不转弯抹角,坦白了说,“给外公升侯总不能让我搭钱吧关键我真的很穷。这件事办成,估摸着需要两万两银子。”

    李伟立即一副蛋疼的样子,“好外孙,两万也太多了吧”

    “那可是从`伯`升到`侯`呢,`侯`什么待遇`伯`什么待遇而且这种事儿找平常人有用吗如果外公觉得两万两还多,奉劝外公趁早放弃升侯的念头。”

    李伟沉默片许后,问道:“好外孙,能不能少点”

    朱翊镠坚决地摇头。

    李伟接着又问道:“那给两万打点针真的能成吗”

    朱翊镠承诺道:“如果不能成,那两万两银子一文不少退给你。”

    李伟笑了,但依然不放心:“好外孙,真的不能少了”

    朱翊镠很不耐烦地道:“外公好啰嗦,再说就没意思了。”
1...103104105106107...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