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一个月时间不到,他总共写了八道奏疏。给人的感觉是他真的等不及了,恨不得立即回乡。

    而就在为张居正的去留迟迟下不了决心拿不定主意时,另一件事发生了:泉州兵变。

    这是朱翊镠预警过的。

    泉州兵变可不比杭州兵变。

    杭州兵变,派张佳胤去,只花三天时间便镇压下来。

    而且杭州兵变本来也没有发生大型的流血牺牲事件。

    但泉州兵变不一样。

    那里兵种复杂,尤其兵营里有蒙古部落人。一旦发生兵变,必定伴随着流血牺牲。

    当泉州传来兵变的消息时,李太后惊呆错愕住了,申时行和梁梦龙两个也是惊讶无语,半天没有缓过神来。

    然而朱翊镠同样感到惊讶,只是惊讶的方向不同。

    李太后、申时行和梁梦龙惊讶朱翊镠为何提前预感如此准确

    而朱翊镠则惊讶不是提前打了预防针吗明确指出泉州参将许汝继、土达杨文遇和马景三个人啊!难道许汝继没有准备还是说将他这个潞王的话当作耳边风了

    ……

    。




第220章 泉州兵变引发的思考
    泉州兵变事发,朱翊镠第一时间被李太后传去问话。

    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估计像上次杭州兵变一样,申时行和梁梦龙也会来问他。

    然而,被李太后叫去,李太后并没有急着追问泉州兵变的事,而是从张居正的问题着手。

    这也不难理解。

    从杭州兵变,到泉州兵变……在李太后眼里,这小儿子可是真的拥有超级预知能力啊!

    本来,李太后就感觉头疼,既然儿子什么都是对的,那张居正的去留问题当然要问。

    “镠儿,你认真地回答娘亲,是否要放张先生回归故里”

    李太后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望着朱翊镠。

    “娘,那允许孩儿先问你一个问题。”朱翊镠想了想说。

    “好!”

    “孩儿说的话娘会全听吗”

    李太后幽幽言道:“娘知道镠儿心存顾虑,而且之前有些问题娘亲确实也没有听你的。但这次只要镠儿言之有理,娘自然会听。”

    朱翊镠知道“泉州兵变”又在无形中帮了他一把,如同上次“杭州兵变”帮他一把一样。

    朱翊镠缓缓言道:“娘,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孩儿认为放张先生回归故里较为妥当。”

    “目前什么形势”李太后警觉地追问,“镠儿为什么这样说”

    此时只有母子两人。

    既然李太后诚心问,朱翊镠也没打算隐瞒。

    他说道:“娘,一来,张先生身体确实需要修养,他好不容易稍微安定下来,娘就不要再刻意激起他的政治执念了,自古以来,大忠臣没几个有好的下场。”

    李太后神情一紧,忙道:“镠儿何出此言难道娘还会害张先生不成什么叫没有好的下场”

    “娘对张先生的好毋庸置疑,当然不会害张先生。”

    “那镠儿说这话是为何意”李太后紧逼不舍,似乎没有放手的意思。

    “孩儿只是打个比方,娘也不要太当真啦。”有些话,朱翊镠觉得还是需要谨慎。

    “不行。”不料李太后不依,坚决地道,“杭州兵变,泉州兵变,包括为你二姐选驸马,娘感觉镠儿都没有什么依据,当时并未太放在心上,结果却都成真了。这次,你又说自古以来大忠臣没几个有好的下场,莫非又有什么玄机不成镠儿在娘亲面前难道还成心隐瞒你就如实道来吧。”

    李太后的目光诚挚而热切。

    朱翊镠于心不忍,问:“娘,皇兄刻意亲近张鲸,包括畏罪自杀的张诚,为了什么”

    “牵制冯公公。”李太后不假思索地回道。

    “皇兄听从张鲸的建议,谕旨通政司刊登张先生的《再恳生还疏》用意何在”

    “倾向于张先生乞休退位”李太后这次没有用肯定,而是用疑问的语气。

    朱翊镠倒也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说道:“娘,皇兄十岁冲龄登基,可万事都在娘亲、张先生和伴伴三个人的意志下行使皇帝的权力。黄兄有亲政的渴望,想必娘亲也早就看出来了。而张先生与伴伴,当然也包括娘亲,对皇兄督导之严,随着皇兄心智日益成熟,当然希望摆脱你们的控制与羁绊,做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一国之主。”

    李太后点了点头,喃喃地道:“这个娘知道,只是你皇兄还不够成熟,缺乏自主决事的魄力,娘岂敢将国事突然一下子交给他”

    “可娘想过没有,万一皇兄没有耐心等到三十岁呢”

    “……”李太后哑口无言。

    瞬间安静下来。

    彼此沉默半晌后,朱翊镠接着说道:“娘,有没有魄力先不说,但皇兄毕竟是一国之主,今年已经二十岁了,有他自己的想法,倘若万事都由娘、张先生和伴伴做主,那他会不会有想法呢以现在的情形看,娘亲根本没给皇兄亲政的机会啊,连他犯错的机会都没给,又让他如何成熟吃一堑长一智呢”

    “……”李太后继续保持沉默。

    “娘,若皇兄真的只是一个平庸的人,那也没有这个担心了。可皇兄有抱负,而且这也是娘和张先生希望的。张先生不退,娘亲就不会给机会皇兄,这是眼下不可改变的事实,加上娘亲又说过,皇兄不到三十岁休想亲政那样的话,此时此刻,皇兄当然希望娘亲放张先生回归故里啊。”

    “镠儿也倾向于此”李太后再次盯着问道。

    “娘,本心而论,当然不希望。娘也亲口说过,放眼天下,还找不出一位像张先生那样有魄力有担当的人。可张先生的身体真的消耗不起了,加上皇兄又渴望亲政,若娘坚决不放张先生,还打算让皇兄压抑多久终究有一天他会爆发,等到那时,娘亲是否能压得住,孩儿都不敢断定。”

    李太后沉吟不语。

    朱翊镠问道:“娘,你不会以为孩儿危言耸听吧”

    李太后摇了摇头,“当然不会,你皇兄想什么娘难道不清楚”

    朱翊镠听了暗自一笑,心想就这点,李太后还真是吹牛皮了,如果真的清楚万历皇帝想什么,就应该坚决防止杜绝他做白眼狼、被后世人诟病唾弃的事。

    朱翊镠说道:“既然娘清楚,那就放张先生暂时回归故里,但为了稳定朝局,保持改革的成果,一定要保留张先生首辅的职位,申时行依然只是临时代理首辅,所以对张先生,只能是放假修养,不能是乞休谢职。”

    “那镠儿认为需要多久呢”

    “最少半年。”朱翊镠还是坚持己见,继而又补充道,“视张先生的身心情况而定吧,可也不能休假太久,否则容易节外生枝,令朝臣滋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哎!”李太后深深叹了口气,说道,“张先生回江陵,不在京城,娘真担心朝局从此人心涣散啊!”

    “即便如此,那也没办法,世上只有一个张先生。”朱翊镠道,“张先生呕心沥血为朝廷劳碌十年,真的够了!张先生一连上了八道奏疏,皇兄虽然没有表态,但行动已经表明,只有娘亲还坚持着,若再不放,天下人就真的以为娘亲只为咱朱家只为皇兄,而不顾张先生的死活了。”

    李太后又深深叹了口气,极其无奈地道:“那好吧,日后镠儿多陪陪娘亲便是。”

    朱翊镠拉着李太后的手,笑了笑说:“娘亲难道忘了孩儿马上就要选定王妃,然后去外地就藩,今生今世恐怕再也不能回京师了。”

    一听这话,李太后泫然而泣,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

    正在这时,一名内侍禀道:“娘娘,申阁老与兵部尚书梁大人要见潞王爷。”

    刚想什么来着两个人都来了吧。

    ……

    。



第221章 机缘巧合而已
    “镠儿,他们两个来是否因为泉州兵变”李太后敏锐地问道。

    朱翊镠点了点头:“不用说,肯定是的。”

    “娘也想听听,不知可否”本来李太后她同样是因为泉州兵变才找朱翊镠问话,只不过先谈张居正的事儿。

    “娘,这也什么不可以的”朱翊镠一口答应。

    这样,李太后也不回避,请申时行和梁梦龙进来。

    他俩没想到李太后在。可既然在,那更好,免得担心朱翊镠不说实话。

    只不过,申时行进来一副愧疚的表情,感觉不是那么自在,毕竟张居正的去留问题他没有拿定主意,泉州兵变他又没有阻止,关键朱翊镠还刻意提醒过。

    所以,坐下来后申时行率先开口,自责地道:“娘娘,潞王爷,说来臣真是惭愧,疏忽大意,泉州兵变本来可以预防不让发生的。”

    说是说泉州兵变按照原有的历史剧本发生了,但现在具体什么情况,是否与历史剧本一致,朱翊镠尚不清楚。

    他还没来得及去了解,李太后、申时行和梁梦龙就先后找上门来询问。

    朱翊镠迫不及待地问道:“泉州那边情况如何”

    申时行回道:“潞王爷不久前的预测非常之准,杨文遇与马景两个土达果然叛变,趁风高月黑的夜晚将泉州参将许汝继杀害了,从而引发泉州士兵哗变。”

    朱翊镠诧异地问道:“吴兑吴总督没有通知许汝继参将防范吗当日我可是说得清清楚楚的呀,申阁老与梁尚书也在场的。”

    “具体什么情况,臣现在也不清楚。”申时行回道,“只有等平息叛乱,再去查探此次兵变发生的原因与过程,据泉州那边加急文书,现在只知道许汝继被杨文遇和马景两个杀害是事实。臣与梁尚书来,是为了向潞王爷求证一件事。”

    许汝继既已被杀害,而且两个叛乱头子也正是杨文遇与马景,那说明与真实历史相差无几。

    这也意味着,朱翊镠的提前警示似乎并未起到任何作用。

    当然,也有可能是中间的哪个环节出了什么岔子。

    毕竟从吴兑到许汝继,中间还有其他官员,谁知道是不是都一丝不苟地重视并防范呢

    若提前防范,或许仍然不能阻止泉州兵变,因为那边太复杂(若不加阻止,未来还会发生更大的乱子,也即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役),但堂堂一名参将保住自己性命应该没问题啊,许汝继竟然还是挂了!

    朱翊镠真的怀疑是不是他这个潞王爷的话没有分量不足以引起吴兑等人的重视!

    朱翊镠问道:“申阁老想要求证什么”

    申时行道:“潞王爷对千里之外的杭州、泉州判断如此之精准,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莫非潞王爷真有预知未来的超级本领”

    “没有,没有……”朱翊镠连连摆手,矢口不认,“不过机缘巧合,乱点鸳鸯谱似的居然言中了。”

    朱翊镠说“机缘巧合”,真的没什么毛病。穿越了灵魂附体,难道还不叫机缘巧合吗

    然而申时行将信将疑地道:“该不会有那么巧吧。”

    朱翊镠笑了笑:“还别说哈,真有那么巧!”

    李太后默不作声地听着,没想到申时行居然推断出朱翊镠拥有预知未来的超级本领!

    关于这一点,永宁公主在她面前可信誓旦旦地提及过。

    李太后是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眼即看出来了朱翊镠不想多说:在她面前说观音菩萨托梦,在永宁公主面前说有预知未来的本领,这会儿在申时行和梁梦龙面前又说是机缘巧合……在三类人面前给出了三个答案,那她这个做娘的还不知道儿子安的什么心思吗

    对于“机缘巧合”四字解释,申时行和梁梦龙都不满意……根本就不是机缘巧合的事嘛!

    都已经将许汝继、杨文遇、马景三个人的名字说出来了,这让谁相信那只是机缘巧合

    可不相信,又该如何解释朱翊镠这诡异的行为呢

    申时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怔怔地望着朱翊镠。

    朱翊镠一副正儿八经的样,问道:“申阁老,梁尚书,求证这个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还是多想想泉州兵变如何善后、处理的吧”

    申时行道:“臣已经代替陛下起草了一道文书,恳请娘娘与陛下调度蓟镇总兵官戚大帅去镇压。”

    李太后终于轻启丹唇,问:“真的需要如此兴师动众吗”

    李太后这简单的一句话,至少透露出两个讯息:第一,泉州兵变真有那么严重吗第二,用得着大材小用调度戚继光去支援吗”

    未等申时行开口,朱翊镠便抢着回道:“娘,泉州那边问题多,情况复杂,派戚大帅过去镇压,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是该给泉州那边的士兵,尤其是蒙古鞑靼人一点颜色瞧瞧,不然他们以后还会作乱生事呢。”

    李太后微微点头,说道:“好!那请申阁老尽快做出决定,不要酿成更大的祸乱。”

    “明白。”申时行回道。

    “哦,对了,”李太后忽然相到什么似的,问,“镠儿,关于泉州兵变的事,你还与其他人说过吗”

    “没有,就你们三个,娘亲为何如此一问”

    “没什么,娘就随口一问,我们三个需要反省。”

    “是的,需要反省。”申时行和梁梦龙异口同声地回道。

    朱翊镠也没说什么,心想反省就不必了,毕竟他真有预知未来的本领,又岂能奢望每个人都信任他呢至少要被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几次吧!证明的次数越多,相信他的人自然就多。

    申时行和梁梦龙来,除了求证,其实还想问朱翊镠两个问题,不过,瞧眼前这形势,估计朱翊镠不会认真回答,况且李太后在也不方便,于是干脆作罢,两人遗憾地起身告辞。

    “申阁老,请留步。”刚走到门口,只听李太后喊了一声。
1...99100101102103...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