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娘娘,有何吩咐”申时行扭头问道。
“关于张先生的去留问题,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梁尚书不妨也坐下来听一听吧。”
“多谢娘娘!”梁梦龙又跟随申时行重新落座。
申时行乍一听张居正的去留问题李太后已经有了答案,他无比的期待,但又无比的担忧……
期待,当然期待的是答案,李太后到底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担忧,当然担忧的是张居正如此急切恳请回归故里,万一李太后答应了怎么办毕竟不答应,需要承受莫大的压力,可如果真的答应了,他这个临时代理首辅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
。
第222章 可以探望张居正
申时行和梁梦龙两个都是亲张居正一派:一个是他的门生,一个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重臣。
所以两个人的心态如出一辙。
申时行既期待又担忧,梁梦龙亦是如此。
然而,问题总需要解决,总得需要给出一个答案。
拖着不是办法。
张居正一连八道奏疏,乞骸骨着急回归故里,朝廷中哪个人不着急从李太后到各部院堂官,再到主事、典吏……从上至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就没有不着急的。
迫切期待答案,可当答案真的出来后,又是一阵莫名其妙的情绪涌上心头,一时无言以对。
当李太后说出放张居正回归故里调养的答案时,申时行和梁梦龙当即陷入沉思都一言不发……那种复杂的情绪真个是难以描摹。
他们两个人的沉默,像传染似的也令李太后沉默不语。
朱翊镠亲王的身份,这个时候更不适合表态,他在李太后面前都有所保留,在申时行和梁梦龙面前更不会多说什么了。
如此一来,四个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但全低着头,各自想着心事儿,谁也没有看谁。
最后,还是李太后先开口:“申阁老,由你起草,拟票,然后交给皇帝朱批,诏告天下。”
“好!”虽然纠结而矛盾,但既然李太后已经作出了决定,申时行也只能遵从。
他的性子本就随和,说得好听点儿叫和事佬,说得不好听点儿就叫八面玲珑。
好在李太后坚持张居正首辅的位子依然保留没有让出来,否则他这个门生还真的于心难安,好事者还以为是他撬的墙角呢。
李太后的情绪依然低落,问道:“申阁老,你觉得有何不妥或是需要什么补充的吗”
“臣觉得娘娘的安排甚妥。”申时行由衷地道,“臣没有补充的,怕是也只能如此了。”
“那梁尚书呢”李太后又转而问梁梦龙。
梁梦龙稍顿了顿说:
“娘娘,臣已经有几个月时间没有见到首辅大人了,好想问一句,首辅大人他真的已经做好了回归故里的准备吗”
或许因为长期领兵的缘故,梁梦龙身上明显比申时行多了几分悍然的劲儿,说话也是底气十足,不卑不亢的神情。
李太后微微一滞,问道:“梁尚书何出此言”
梁梦龙道:“臣窃以为,只要首辅大人离京,无论是否保留首辅的位子,朝局都会引发一番动荡。如果首辅大人真想回归故里调养,那亦是没办法之事;但如果首辅大人还有那么一点眷念朝政之心,臣以为还是要尽力挽留为好。首辅大人离京,后果臣不敢想。”
这下,朱翊镠不说话不行了。
因为在场的四个人,只有他近期见过张居正。
“梁尚书,本王可以,以人格担保,哦,再加人头吧,张先生是真的想回归故里调养,毕竟人人都有眷念故乡的心理。”
梁梦龙慨然言道:“潞王爷当初坚持让胡太医给首辅大人动手术,胡太医不是信誓旦旦地说首辅大人能再活七八年吗可到头来首辅大人为何依然要离京”
听得出来,梁梦龙这连续两问带着责备之情。
准确地说,梁梦龙是在质问。
朱翊镠思绪飞驰,感觉梁梦龙此时此刻想到了张四维。
毕竟张四维就是被他暗中排挤出京的,而且与他这个潞王粘上关系的,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事儿:张四维,张鲸,张诚,包括冯保,还有宫外的两个梁家,哪个没有惨遭他的“毒手”
表面上看似乎确实如此,那祸水是不是也引到张居正头上
揣摩着梁梦龙那样想,所以朱翊镠如是般回道:“梁尚书,张先生的性格为人,你还不清楚吗如果他不愿意,谁能强迫他反过来如果他愿意,又有谁阻止他一连八道奏疏是他的亲笔吧”
关于张居正动完手术后的“寿命”问题,朱翊镠有心回避。
梁梦龙将目光投向李太后,诚挚地道:“娘娘,臣有个不情之请,希望娘娘与陛下允许咱这些老臣能去看望首辅一眼。”
李太后没有立即作出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朱翊镠,毕竟她也没见过,也不知道能不能见。
朱翊镠道:“娘,梁尚书想见张先生一面,也是情中之义,这个当然没问题。但为了避免聒噪,待张先生离京前夕,由内阁几位阁臣带领朝中九大卿、九小卿一道去张大学士府见张先生一面吧。娘亲以为如何”
“好!”李太后没有犹豫,点头答应了。
梁梦龙也不拖泥带水,立马儿表态回答道:“既然如此,那臣无话可说。”
继而,李太后又幽幽言道:“申阁老,梁尚书,你们肯定也心知肚明,张先生到底留京还是离京,这于我、于你们、于朝廷,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亦是一个极其无奈的抉择,可有什么办法我巴不得张先生长命百岁呢,然而张先生为朝廷为国家操碎了心,他生病了是事实,眷念故乡也是人之常情,若不是难以抉择,也不会等到张先生连续陈上八道奏疏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梁梦龙眉头一皱,忽然又想到什么似的,“娘娘,潞王爷,若九大卿九小卿一道去,恐怕不方便,能否允许咱这些老臣,单独与首辅大人一叙”
“可以。”朱翊镠回道,“想去探望张先生一眼,九大卿九小卿,还有几位阁臣,都可以在张先生离京前探望一次,但时间不要太久,就以半个时辰为准吧。”
“多谢潞王爷!”
朱翊镠道:“不必客气,你们都是大明朱家的忠臣。其实你们倒是随时可以去探望张先生的,娘亲与皇兄之所以不让人探望,本心也不是杜绝你们,而是杜绝那些好事之徒乱嚼舌根之辈,只不过为了一视同仁,所以采取`一刀切`的简单方法罢了,省得被人说区别对待瞧不起人似的。”
“哦,原来如此!”梁梦龙感慨地道,“潞王爷这么一解释,臣豁然开朗,明白过来了。”
李太后吩咐道:“申阁老,那你将这个消息通知几位阁老,和九大卿九小卿吧!”
“臣知道。”
李太后接着又叮嘱道:“此事紧迫,需要尽快定夺执行,不能再耽搁拖延了。眼看四月就要结束,天气逐渐转暖,再一耽搁拖延,途中就很燥热,张先生千里南下,得受一番苦了。”
“娘娘有此仁念,真乃天下之福吾辈之幸啊,请娘娘放心,臣回去立即着手处理。”
“好!你们去吧。”
待申时行与梁梦龙一走,李太后便迫不及待地问朱翊镠:“镠儿,张先生现在身体到底如何他真的能见诸位大臣吗”
要知道,她最后一次见张居正还是去年,那时张居正已经眼窝深陷,面色焦黑,往日那般伟岸的身躯瘦得不像样子了。
反正看起来已是残灯之象。
况且,当时太医院的郎中们都束手无策,很明显感觉张居正是无力回天了。
难道动完手术,一切真的变得好起来了吗
李太后一方面怀疑,另一方面经过最近几件事,她又相信朱翊镠,感觉儿子说行就行。
所以,刚才朱翊镠当着申时行和梁梦龙的面儿说可以去探望张居正时,她都没有犹豫便答应了。
但得知真相的心一样迫切,她也想去探望张居正啊。
……
。
求两张票为何这么难啊
第223章 放……
“娘,张先生为什么不能见诸位大臣”朱翊镠拉着李太后的手问。
“镠儿,你如实告诉娘亲,张先生果真如胡太医所说,还能再活十年八年吗”李太后亮丽的眸子盯着朱翊镠一动不动。
“娘,生死有命,这个孩儿可不敢保证,孩儿只敢保证动完手术后张先生肯定变得比以前健康,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坐着难受了。”
“哦,那就好,那就好!”李太后点了点头,大松一口气。
朱翊镠揣度地问道:“娘是否也想去探望张先生一眼”
“是啊!”李太后也不刻意隐瞒自己的情绪,感慨地道,“有好一阵子没有见过张先生了。”
朱翊镠道:“娘,如果你真想见张先生,还是可以像上次一样去见的啊!虽然朝廷这规矩那规矩,但规矩都是死的,可因人而异嘛。”
李太后沉吟不语,忽然抬眸说道:“娘还是不去了。”
“娘相信镠儿。”随即,她又补充了一句。
有这句话,朱翊镠甚是欣慰,他要的就是这个。
……
因为张居正要乞骸骨归乡,使得泉州兵变的影响力大大削弱。
内阁、各大部院、各个衙门都在关注张居正的去留问题。
申时行与梁梦龙从慈宁宫里出来,两人都是一半欢喜一半愁。
欢喜的是,终于可以马上探望张居正了;愁的是,李太后已经答应放张居正回乡,那接下来没有张居正的日子他们的路该怎么走
眼下,虽然张居正看似没有理政事,但他人在京师,威望在那儿摆着,没有人敢胡来。
可是,若他一旦离开京师,那很多问题就不好说。朝局向来风云变幻,张居正只要离开京师,那等他回来就不一定是他的天了。
不过,李太后既然已经作出决定,其他人想再多也不顶用,张居正马上要回江陵了。
……
西暖阁。
万历皇帝正在张鲸的陪伴下阅览奏疏。
忽然,万历皇帝抬头冷不丁地问道:“张公公,你有没有为张先生建个道场祈福”
“我奴婢……”张鲸一抬眼,发觉万历皇帝投向他的目光竟有些异样,连忙身子一哈,小心翼翼地回道,“奴婢是万岁爷眼前的人,哪敢随便造次”
万历皇帝不以为然道:“天底下的文武百官,有多少人都在建道场为张先生祈福,你也建一个,怎么就造次了”
张鲸眼珠子轱辘一转,忙找了一个理由,躬身笑道:“若奴婢一建道场,就等于是向世人说明,张先生身体已经扛不住了,既违背了万岁爷您的旨意,又将潞王爷推到火坑里。”
“与皇弟有何关系”万历皇帝连忙问道。
“当然有关系啊,万岁爷你想想,给张先生动手术是潞王爷一力促成的,这才动完手术不久,若张先生真的感觉身体羸疲吃不消,那不是表明潞王爷白折腾一场吗难免会有多事份子攻击他。”
“这倒是,还是张公公想得周到哈!”万历皇帝点点头,又道,“朕看张先生写的几道折子,似乎有了诀别的意味,也不知道娘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张公公你猜猜看,娘亲会答应放张先生走吗”
“奴婢觉得,觉得,会。”张鲸稍一犹豫,肯定地回道。
“为什么”
“万岁爷,张先生一连递上来八道奏疏,一道比一道哀切,若娘娘依然不放,势必会被世人诟病,说娘娘薄幸无情。奴婢觉得,这个时候还是放了为好啊。”
“娘亲就是太相信张先生了,好像朝中除了张先生,再无其他可用之人一样。”万历皇帝以极其微弱的责备口吻说道。
这种话,张鲸可不敢接。
对外事,他本也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张先生今年贵庚几何”万历皇帝忽然又跳到这个问题。
张鲸回道:“万岁爷,张先生是甲申年生人,今年五十八岁,他四十二岁入阁参赞机务,成为本朝最年轻的大学士。张先生四十八岁担任首辅,至今已经刚好十年了。”
“十年啊,十年,都说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朕也已经长大了。”朱翊镠感慨地说道。
然而,在张鲸看来,万历皇帝这又是话里有话。
“万岁爷大婚已有四年,早就长大成人了,只是,只是……”张鲸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万历皇帝追问。
张鲸犹豫是因为忽然想到李太后,所以话溜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此刻被万历皇帝追问,他只得如实回道:“万岁爷,只是娘娘、冯公公、张先生等人,都仍然将您视作孩子一般看待。”
“这其实很不公平。”张鲸又补充了一句。
“何以见得”
“万岁爷,几个掌权的都将您当作孩子一样看待,那什么大事万岁爷都做不得主。”
万历皇帝脸色微微一红,好像击中了他的软肋一般。
万历皇帝沉默不语。
张鲸鉴貌辨色,又谨慎地煽风点火道:“万岁爷,就像这次,张先生恳请回归故里,朝中大臣似乎压根儿不在乎万岁爷的想法。内阁阁臣、各大部院堂官,居然没有一位来向万岁爷讨主意。”
话音刚一落定,只听背后一声呵斥:“小鲸,你又在放屁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