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海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尚南山
所以胡宗宪才会感慨,才会特地召集部下宣布这一新闻,那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啊,那意思是说,你们看看,我胡宗宪不跟他掰扯,是因为这个。
文官们对海瑞的看法也是同样的矛盾,对海瑞只要提到这个名字,就会心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想法,如同看一座高峰、一面大海,可是让谁当海瑞也不干,当官就算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能把自己弄成这样吧,这不是正常人过的日子,而是苦行僧。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圣人,他不是孔子那样的圣人,他没有著书立说,也没有传下教统,他在私生活上更为检点,没有孔子“子见南子”那样的尴尬。
他比孔子更像一个圣人,春秋时期吃肉可是比明朝困难多了,孔子却还是天天有肉吃的,并且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仅要吃的好,而且要吃的精。
孔子不缺肉吃,至少门下收了三千弟子就有三千块腊肉吧,每块腊肉都有十斤八斤的分量吧,没有一块腊肉,对不起啊,孔子是不收为弟子的,更不用说孔子门下多的是贵族子弟。
这当然不是说孔圣人不好,相反,孔圣人更贴近人情,更让人觉得亲近和蔼。
海瑞则是把圣人准则严格贯彻到实际生活的人,也是唯一的一个这样的圣人。
在嘉靖年间,也有人攻击海瑞,说他诈伪矫饰自己,是伪圣人。明朝第一大才子杨慎知道后第一个上书痛斥此人“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这句话在当时就是骂人最狠的,原出自宋朝的欧阳修。
杨慎自称:自识字起,就知道海刚峰为天下伟人,崇仰之情溢于纸上。
可杨慎也做不来海瑞,他被流放到云南时,身边还是带着一百多个奴仆,每日交往的都是封疆大吏,依然过着王侯般的生活。
这就是海瑞吧,人人景仰,视之为泰山北斗,可是没人能做到海瑞,除非是佛教里那些真正虔诚的苦行僧。
所以当海瑞落难下狱时,跟他毫无交情的徐阶倾尽全力施以援手,想尽办法推迟嘉靖帝下达死刑命令,最后保住了海瑞的一条命,如果没有徐阶全力巧妙的斡旋,海瑞早就死在狱里了,皇上是有直接杀人特权的,这估计也是工于心计的徐阶一辈子做过的唯一一件不求回报,不为市恩的一件善事。
海瑞到了江南稽查土地耕田,查到徐阶头上,也没因为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给半分情面,而是更加严厉的稽查到底,并且上书汇报给朝廷,徐阶也没感到意外,如果海瑞不这样做反而对不起他当初的一番营救了,他本来就是因为海瑞是圣人才施加援手的,认为圣朝不应该杀这样的圣人。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哪怕理念不完全一致。





大海商 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上恩准
大殿上的隆庆帝君臣三人唏嘘一番,这事也就定了,海瑞留任南京都察院,相当于退居二线,以后就是有什么奏折,也不过是走走形式,不再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海瑞关于全面恢复洪武制度、贪官剥皮、以重刑整顿吏治的提议捅了马蜂窝,激怒了整个文官集团,隆庆帝想保也保不住他,高拱更是容不下他。
“对了,你们两个在外面嘀咕什么,况且那小子又怎么了?”隆庆帝忽然道。
掌印太监笑道:“万岁爷,这小子又给您上了封密奏,在这儿呢。”说着,他把况且封好的奏折递上去。
隆庆帝顿时火冒三丈:“这小混蛋是不是又想耍花招,给我出难题?还是撂挑子不干了?”
“万岁爷看看就知道了,奴才觉得不是。”秉笔太监笑道。
“最好不是,否则我真要跟他好好算算账了。”隆庆帝气道。
在隆庆帝心里,况且并不是谈判大使的合适人选,当然更不是最佳人选,除了一的带兵行商,其实是让锦衣卫的人员保护商队,不是保护使团,更不是去塞外耀武扬威。”秉笔太监一边解释着,一边仔细揣摩况且字里行间的含义。
“那还不是一样,俺答王会让咱们的军队开到他的地盘上去吗?这不是挑衅是什么?”
此次谈判跟以往外国使节朝拜进贡不一样,毕竟是敌国,所以双方使节交换后,就由对方的军队保护,也可以说是监视,一路奔向目的地。
若是藩属国的使节,朝廷只是动用沿途府县的人力配合而已,不用出动军队。但是藩属国的使团也不能带军队进来,只能有少量的护卫和仆役。
俺答王绝不会允许明帝国的军队堂而皇之开到蒙古大草原上,同样,明帝国也不可能答应鞑靼骑兵公然进入中原的土地。否则,就等于公开宣战,意味着开启战争。
国家划定边境线,最主要的含义就是告知外界任何武装势力不得踏入自己的国土,否则就是侵略,这是所有国家的共识。
不过秉笔太监读出了况且的真正意思,他解释道:“鞑靼不是急切想要互市吗,现在就跟他互市,而且是最公平的互市,连关税都省了,甚至还省了运费,这可是把货运到他们家门口去互市,这一点俺答王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吧?”
掌印太监笑道:“的确,如果带去一大批货物而不是三千人马,俺答王欢迎还来不及呢。”
“三千人马是自带保镖,这次不是个人买卖,而是锦衣第六卫跟鞑靼做生意,带的保镖也是锦衣第六卫的人,严格说来,锦衣卫不算正式军队吧。”秉笔太监道。
“这是混淆含义,没用的,俺答王不会买这个账。”掌印太监摇头道。
“不一定,我倒是闻出些味道了,况且这小混蛋的确很有想法,他这法子很可能真行得通呢。”隆庆帝此时醒过神来了,心里暗自赞叹。
“万岁,您别又被这小混蛋骗了。”掌印太监啼笑皆非。
隆庆帝在况且身上不但花了巨额银子,还总得给他擦屁股,况且不是个消停的主儿,一般时候不作不闹,可是一作就是大祸,不过功劳也没少立,算是功过相抵吧。
秉笔太监笑道:“这次万岁心软,放过那些潜入京城的白莲教余孽一马,咱们也算是被赵全将了一军,这事回头怎么想都觉得有些窝火,我倒是觉得况且这种做法就是反将俺答王和赵全一军,看看他们怎么接招?我们容让了一步,现在也该他们了。”
“对头!这招使得好也!”隆庆帝一拍御案。
掌印太监也扬着头想了想:“嗯,要是这么说呢,的确有些道理。”
秉笔太监感慨道:“况且这小子终究是大才子啊,脑子就是聪明,这么好的点子都能想出来。”
“他可不是大才子的做法,他是财迷心窍,要说经商,那也应该是朝廷组建商队去吧,赚的钱应该归国库吧,这小子倒是脑袋削个尖儿抢先自己做生意了。”隆庆帝也是啼笑皆非了。
“这个还真不一样,朝廷要是出动官军组建商队,俺答王恐怕就要挑理了。况且虽有私心,的确是取了巧。”掌印太监此时也明白过来。
“另外,第六卫的确有在塞外的各种任务,借这个机会熟悉一下塞外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确实是难得的好机会,相比之下,行商赚钱倒是很好的障眼法。”秉笔太监道。
“我原来是想让况且训练出一批好手,潜入塞外把赵全等人的脑袋割下来,不过太难了,这也就是一招闲棋吧。”
隆庆帝想了想道:“这么说来还真的准了他这请求了?”
“当然要准,这也是给万岁争脸面的事,让俺答王和赵全也难受难受。”秉笔太监有些兴奋道。
“还有啊,真要能成,也算是一件壮举了,自从成祖以后,大明将士还从没到过鞑靼王庭呢,这次也让鞑靼看看咱们汉家威仪。”掌印太监此时也完全同意了。
“这小混蛋不会瞎胡闹吧,谈判毕竟是国务大事。”隆庆帝还是有些担心。
“不会,况且有时是年轻气盛些,不过除了霸占一条街太过分之外,别的事还是有理有据的,若是一般的人得到皇上如此宠信,早就闹的更欢了,什么欺男霸女勒索钱财的坏事都免不了。”
“他当然不用勒索钱财,有一条街足够了,那可是金山银山,一年总有十万两银子的赚头吧?”隆庆帝冷哼道。
“也没那么多,五六万两银子吧,不过加上他自己家产的药品,能有这个数。”掌印太监道。
“让他多赚些钱也是好事,说起来锦衣第六卫的经费虽然给了不少,况且却是从未捞过一文钱,还倒贴了一万多两银子,也算是懂事的孩子了。”秉笔太监为况且说了几句好话。




大海商 第二百九十四章 朝廷的生意经
这也是况且会做人的地方,锦衣第六卫在别人看来就是金库,在各处经费吃紧的关节,第六卫的经费从来没紧张过,而且很大度,若是在别的衙门或者军队里,这些军费至少有一半是被中上层一层层瓜分了。
官军就是这个传统,军费至少一半落到将领的口袋里,朝廷心知肚明,却也容忍了,做预算时已经把这些算在里面了。朝廷真要可丁可卯地划拨军费,估计许多官军就得哗变了。
这就像各地方都扣留上交税款一样,现在国库虽然空虚,其实地方各省份有钱的还是很多,而且越是有钱的省份越是哭穷,不是向上伸手要钱,只是怕朝廷跟他们算账。
锦衣卫自从闲下来,很少办理案子后,各种赚钱的法子也应运而生,主要还是在经费里做文章,皇上不想管束太紧,只要不出大格,也就抬手放过。
只有况且不但一文钱不贪,自己还主动往里贴钱,这一点给他在皇上眼里加了很多分,至少说明他清廉吧,不是贪官。他家里有钱是人家自己的钱,跟贪不贪没关系,贪官不是因为穷才贪,相反越是有钱的官员贪得越凶。
所以他做出抢占一条街的出格举动,皇上也忍让了,出了一道圣旨把一条街直接赐给况且,名义上当然是给第六卫的。
“那就准了他的奏吧。”隆庆帝道。
“不过跟鞑靼那边怎么说呢?”掌印太监觉得这种取巧的事很难跟鞑靼解释清楚,毕竟是将人一军的事。
“这事就交给况且自己办吧,他既然有这鬼主意,自然也就有办法,已经给了他全权,就让他自己处理,这也是对他的考验。”秉笔太监道。
“那就给他一道旨意。他的奏请朕准了,另外有关谈判的一切事宜由他全权处理。”隆庆帝又赌了一把。
他想到以后要派况且去沿海独自作战,这次正好检验一下他掌控全局、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果这次他能顺利完成任务,就说明将来在沿海也一样能成功。
秉笔太监就在御案上拿笔写起来,先在况且的奏折上批了准字,然后又写了一份简要的旨意。
隆庆帝忽然觉得有些上当,笑道:“不过这便宜也不能全让这小混蛋占去吧,咱们宫里的钱也不多了,大毛短毛的衣服也需要不少,就让况且都在那变采购了运过来吧,这也能省下不少钱。你们也都想想,家里缺什么,那些是塞外的特产,都列个单子,咱们也分一杯羹。”
掌印太监大笑道:“万岁爷英明,别的还算了,就是皮草这一项什么,等着他碰得头破血流就明白这世上的道理了。
况且沉浸在喜悦中,脑子里想的全都是应该拉什么货物去塞外换回合适的商品。这事他心里还真没谱儿,做生意的事他都是交给左羚的,看来这件事还得回去跟左羚商议。
既然皇上都批准了,那就没什么问题了,鞑靼那边他想都不去想,已经派全权大使到你家里去谈判,这点面子都不给,那还谈什么谈啊?
再者说了,他相信鞑靼来的使节也会拼命增加人员,也会带不少东西来内地做买卖,这都是不用解释的惯例,每年的藩属国使节都这样干,两头赚钱都赚疯了。
以前郑和下西洋时,是把那些小国王、酋长的绑着来到北京的,后来这些藩属国见到了天朝上国的气派,尤其是朝廷赏赐丰厚,眼睛都看花了,和中原帝国做买卖太好赚钱了,以后这些藩属国的使节最怕的就是朝廷不许他们来进贡,哭着喊着表忠心,为的就是能来中原帝国走一趟,这一趟下来赚的钱一辈子都够花了。
朝廷和塞外也差不多,虽然塞外帝国并没做过明帝国的藩属国,可是在做生意这点上,也跟那些藩属国差不多,内地的许多物品如茶叶、瓷器、粮食、食盐、绸缎、布帛等都是鞑靼最需要的,至于铁器不用说,那是禁品,每年只有少量配额,跟花多少钱关系不大。
况且认定车队的规模大小不是问题,物质越多鞑靼越欢迎,这可是免关税的,价格比那些走私货还便宜许多,至于一万人马当然也有说法,商队是需要保护的,大草原和沙漠匪盗纵横,比内地乱多了,一旦被劫,双方都有损失。
“古人字画啊,我这次要把能买到手的古人字画都买下来,不管多少,不管花多少钱。”况且挥舞着拳头,好像塞外无数的珍稀古人字画、珍品宋版书都在向他招手啦。




大海商 第二百九十五章 筹划大买卖
“五千辆车,你没疯吧?”
左羚听到况且说的数字吓得一蹦,她不知道况且疯了没有,反正她快要疯了。
“疯什么疯啊,我是全北京最有理智的人了,知道不。”况且哂然道。
左羚抿着嘴儿乐起来,如果在江南,大概大多数人都会相信况且这句话,只有她才知道况且疯起来有多吓人,竟然敢带着官兵攻打凤阳,这岂止是疯能形容得了的?
不过她喜欢况且身上这股疯劲,甚至可以说她就是因为他的这股疯劲才疯狂地爱上他,要不然身为凤阳一枝花怎么会甘于给况且做妾室呢?这也叫一物降一物。
况且见她半信半疑,就把皇上批复的奏折和皇上的旨意都给她看了,然后得瑟道:“看到没,这可不是我自作主张,是皇上批准的。”
左羚认真仔细地读完了.然后笑道:“皇上批准的是三千人,也没说具体车辆啊。”
“要学会领会旨意的深意,你看看后面几句话,皇上明确表态这件事我可以全权处理,就是说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左羚想了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皇上并没有限定商队的规模。不过,她一看就况且这是在钻空子,皇上没限定你也不能无节制地上涨吧。
“你好好想想,塞外最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在那里最紧俏,拉过去马上就能卖掉,还能换回来咱们需要的东西。另外咱们都需要什么,你也先想好。”况且坐在椅子上,喝着茶,优哉游哉地说道。
他对任何物品都不感兴趣,唯一想要的就是字画、宋版书,当然有特别好的古董也可以收购。这些事由周鼎成负责,周鼎成在这一块比他还懂行,原来就是皇家鉴赏家。
“嗯,我是得好好想想,不过先不说拉过去什么东西,就是你弄这么大规模,鞑靼那边会让你过去吗?”
左羚还是疑虑重重,皇上是批准了,那是宠着况且。
况且霸占一条街这么蛮横的事皇上都认了,算是宠到家了,可是这是在北京城,你到了塞外,鞑靼铁骑认识你谁啊,俺答王还会宠着你吗?
“你好好想吧,你不是认识不少专门做塞外皮毛、药材生意的人吗,跟他们打听打听,要有技巧性,不要让他们觉出来咱们要过去经商。”况且笑道。
“这个我懂的。”
左羚脑袋大了,她原来不过是想换来一些古董、药材,过,鞑靼人就是这样的性格,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你若是不敬他,他就灭了你。”况且道。
“好吧,听你的。”左羚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既然况且这么吩咐,也就答应了。
“对了,你库房里不是有不少上好的瓷器吗,可以送人啊。”左羚忽然想了起来。
“那怎么行,那些都是御赐的珍品,我自己收藏还嫌少呢,怎么能送人,送人还是用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就行。”况且笑道。
皇上赐给他的那些珍品瓷器已经被周鼎成和赵阳二人分走不少,剩下的也不多了,他自己都舍不得用,当然不会拿出来送人。
况且想要送礼,还存了另外一份心思,借此看看能不能跟一些鞑靼王公建立联系,既然京城里有权贵家族这种人,也难说鞑靼王公里没有利益至上的人物,若是能找到一个作为突破口,或许有意外的收获。
这叫啥,这叫策反。这当然就是个想法,就算不能达到目的也没什么损失。
左羚出去找自己的管家和管家婆商量进货的事,都要进什么货,种类多少数量多少,都是要精打细算的,不过她还是有像在梦中的感觉,很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况且忽悠晕了,怎么这种荒唐的事都能相信。
如此庞大规模的商贸已经超过她的想象,如果在内地还有几分可能,可是去塞外敌境,这怎么可能?
管他呢,既然况且说行,那就信他一次,大不了被鞑靼骑兵拦截在关内,这些货物自己慢慢卖就是了。
她发了狠,也赌上了。
况且找来周鼎成,也给了他二十万两银票,让他到了塞外全权购买字画古董。
“用不了这么多吧,你打算把人家手里的宝贝都买来啊。”周鼎成也吓了一跳。
古人字画和古董当然都是天价物,但未必能买到多少,毕竟那些鞑靼王公手里也不会有太多存货,更不会全部拿出来出售。
“银子多预备些就是,能买多少买多少吧,要是碰到了珍稀的字画,手里没钱了,那才叫悲哀。”况且道。
“好吧,不过我跟你说啊,这事我总觉得不靠谱,咱们根本出不去关门。”周鼎成道。
“我有办法让皇上批准这次行动,也就有办法让俺答王放行。”况且很霸气地挥手道。
周鼎成不言语了,心里道:你高兴就行吧。




大海商 第二百九十六章 购买人情
安排好家里的事,况且又去了张居正府里,去问问张居正府里都需要什么,他好从塞外买下运回来。
张居正笑着把他轰走了,只是说没有需要的东西,让他忙自己的事去。
况且想要策划一次锦衣第六卫的特别行动,以经商为名,张居正也知道了,他现在也想不明白皇上怎么能批准这种荒唐事,再听到皇上和宫里多位掌权的太监在列单子,要跟着况且的商队去塞外购物,张居正真是感到啼笑皆非。
况且出去后悄悄找到张居正的管家,问他府里都需要从塞外买什么东西,列个单子送到他家里就行。
管家苦笑道:“需要的东西多了,可是没钱,老爷的薪俸根本就不够用,老爷又不管家里的事,还都是靠我左挪右借才应付过去,这些年一直是寅吃卯粮。”
况且不等他说完,就赶紧塞过去一张三万两的银票,笑道:“老哥,你就是见外了,我不是跟你说过,银子不够就去找我的吗?”
管家忐忑不安地接过银票,打眼一扫,吓了一跳:“使不得,这太多了。”
况且推回管家的手,笑道:“多什么多啊,你这可是宰相府,这点银子也就够一年的日常开销,我跟大人是什么关系你也不是不知道,缺银子找我就是了。东西你列好单子给我,别让大人知道。”
管家手都有些哆嗦,张居正的门生也有看不过眼,悄悄塞给他银子的,多则一两千两,少不过几百两,哪有况且这样出手就是三万两的?
“可是老爷要是知道了……”管家还是有些不敢收,面现难色。
“大人又不管家务事,怎么会知道,这种事只有你知我知,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况且说完,转身走了。
管家看着况且的背影,眼睛都湿润了,不是被况且感动的,是被银子感动了。
在家务事上,张居正还不如隆庆帝,隆庆帝还知道宫里经费需要省着花,造馅饼嫌太贵,都忍着不吃。
张居正是根本没有家务事的概念,他觉得自己当朝正二品的俸禄已经不低了,怎么花都花不完似的。
他原来在裕王府任职时,也没有经济问题,那时毕竟跟他现在比还是小家,现在可是真正的宰相府,处处都需要显示出宰相的气度来,他原本也是喜欢豪奢的,只管要求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银子够不够他根本不管,只是把年俸交给管家打理。
在国家经济问题上,他却是门清,在这方面高拱也不如他,每年户部做预算,都要他亲自审批,在每个项目上,他都比户部的官员更专业,也更精准。
况且早就想给张居正一些银子,也是不敢拿出来,张居正不像高拱,高拱可以当面接过门生的孝敬,张居正却是太好面子了,决不承认自己缺钱,更不会接受门生的进献。况且也就只好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了。
他出去后又看到门外两长排等候张居正接见的官员,见到他后,也都上来见利,况且费了不少时间,才跟一些熟识的不熟识的官员见过,那些外省的他只是拱拱手就过去了。
他一边跟这里熟识的人寒暄着,一边在心里发笑,这些人有不少就是来钻营这次谈判大使的位子的,可是他们不知道,大使的职位早已落入他的囊中。
当然这绝不是什么好事,况且倒是希望能甩给某人来承担,再掏三万两银子他都愿意,可惜皇上就是认准了他当这个倒霉鬼。
皇恩浩荡啊,况且心里苦笑,这太有讽刺意味了。
他又去了高拱府里,他到这里来跟去张居正那里不一样,给张居正送礼他是心甘情愿,觉得自己欠张居正太多了,来高拱这里,就真是巴结权贵了。
在这方面况且并不死板,他也求不到高拱什么,不过权贵就是这样,求不到也千万不要得罪,这是晋朝时杜预的做法,没事就跟洛阳权贵送礼,却又不求这些权贵任何事,只要这些权贵不害自己就成。
1...111112113114115...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