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此刻,叔侄俩站在阶下,而方才候在殿前的鄱阳世子萧嗣,站在他们右前方。
萧绎盯着堂侄萧嗣,独眼闪烁着寒光,一脸铁青。
而萧大临瞪着堂兄萧嗣,脸因为极度愤怒而涨红。
心中却是哀叹:完了,全完了!
小皇帝、太后,以及几位辅政大臣,都已经被萧嗣挟持,那么,他俩就是砧板上的肉,任其宰割。
不仅如此,萧嗣已经不动声色控制了中枢,可以假借太后的名义,将许多身处要职的官员、武将赚入皇宫,然后软禁。
如此一来,其党羽可以很轻易的控制武库、夺取禁军的兵权。
然后把台城各门一关,文武百官便成瓮中之鳖,任由萧嗣处置。
接着,控制建康城防,将在京的宗室王侯、地方官员家眷软禁,作为人质。
一番布置之后,就能为所欲为,最后,改天换日!
想到这里,萧大临血气上涌,他还以为此次能把鄱阳王父子扳倒,未曾料...
见太后默不作声,看着萧嗣,萧大临的心渐渐又被愤怒覆盖,便抬手指着萧嗣。
想破口大骂,却骂不出什么粗鄙的语句,毕竟他从小就被教育得彬彬有礼,无法如同街头泼妇般叫骂、口不择言。
嘴角蠕动,憋了一会,脱口而出:“你,你,你如何会在建康?”
“贤弟这话说的,我为何不能在建康?”萧嗣笑道,并未回答萧大临的问题。
萧绎盯着侄儿,开口:“你是坐船走海路回来的吧,如今岭表东南风起,倒是顺风。”
萧嗣点点头:“叔叔说的是,侄儿是乘海船回来的。”
萧大临闻言一愣,好一会才回过神:原来如此,我,我为何没想到!
萧绎反问:“你如何知道,建康出事了?”
萧嗣收起笑容:“元月十四日,夜,我在番禺入睡,梦中,看到父亲满头是血而来,向我哭诉,说今日在宫中,被建平王、绥建王杀害!”
托梦这个答案,出人意料,却“很有道理”,让萧绎、萧大临哑口无言。
是啊,托梦。
鄱阳王遇害当晚,给远在岭表的儿子萧嗣托梦,于是萧嗣在岭表广州乘坐大海船,扬帆北上。
不,还带着精兵同行,出其不意回到建康,偷袭皇宫,挟持小皇帝和太后,然后...
想到这里,萧绎闭口不言,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他不认为萧嗣今日就要对付他,所以性命暂时无忧,应该是被软禁,那么话说多了,容易自取其辱。
但萧大临不打算沉默,他知道萧嗣既然已经控制了皇帝、太后和辅政大臣,就一定不会放过他和建平王、绥建王。
不仅如此,也不会放过他的兄弟们,因为只有除掉先帝子孙,萧嗣才好厚颜无耻的受禅称帝。
“我先走一步,在下面等你。”
萧大临笑起来,笑容里带着不甘:“你....你以为,朝野内外,无数忠臣良将,会作壁上观么?”
“这话说的,我回来,只是要为父亲讨还公道!”萧嗣斩钉截铁的说,“你为何东扯西扯,仿佛我要造反一般!”
萧大临大笑:“不是么?不是么!你父子二人,图谋不轨,陷害宗室,不就是想篡位么!”
“我父子二人并未得罪与你,你为何要颠倒黑白!”
萧嗣说话声陡然大起来:“也没招惹建平王、绥建王,为何你们要...要如此行事!”
“你们认为我父子有过错,大可明说,让太后,让宰辅们查个清楚,却行刺杀之卑劣行径,不是心里有鬼,是什么!”
“我心里有鬼?!”萧大临也骂起来,熊熊燃烧的怒火,将他已经不剩下多少的顾忌都烧掉了。
反正都要死了,他顾不得什么教养,顾不得什么礼节,挽起袖子,指着阶上被控制着的太后,看着萧嗣:
“若不是她,若不是那些宰辅有私心,局面何至于此!何至于给你父子可乘之机!”
随后,他看向太后。
“数百年来,有哪个幼帝能守住江山的?你告诉我!”萧大临质问着大嫂(太后)。
太后被他指着骂,愣住了。
萧大临心中的愤怒以及不甘,此刻如同破堤而出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当初,皇位是兄终弟及,而不是父死子继让一个小孩子继位,哪会有后来的一些事。
“你不就是怕兄终弟及,儿子会被夺位的叔叔弄死?”萧大临继续骂大嫂。
“可现在,现在呢!不仅害死你儿子,还会害死那么多人!”
“两年时间,两年!桂阳王、浏阳王、南郡王,还有许多宗室子弟,都被害死了!”
“他们是怎么死的?是为了保住侄儿皇位,才被害死的!可你,可你倒好!无端端猜忌亲人,让外人有机可乘!!”
“你为了你儿子,把我们,把小叔子们当贼一样防!好,好!现在好了,贼来了,来了!”
“我和建平王、绥建王,已经尽力了,奈何无力挽回,先走一步,在九泉之下,和父亲,还有兄长团聚。”
“你...你自己想清楚,日后,还有没有脸和我兄长相见九泉之下!”
“不要觉得我说话难听,你扪心自问,如今出镇在外的几位兄弟,谁还服你这个大嫂!”
“父死子继,让一个小孩子当皇帝,哈哈哈哈,你是想当太后,不想当皇嫂!!”
太后被骂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看着萧大临,满脸震惊,说不出一句话。
也不知是因为被后面长胡子的内侍制着,还是理亏,无法开口和小叔子争辩。
“你别得意得太早!”萧大临又指着萧嗣,气势汹汹,怒火宛若熔炉赤炎,灼热非凡:“你别以为大权在握,就能颠倒黑白!”
“我颠倒黑白?!”萧嗣大喝一声,“我父亲辅政以来,所作所为,利国利民,你凭什么颠倒黑白,说我父子意图不轨!”
不等萧大临说话,萧嗣反问:“证据呢?你空口无凭,靠着泼污水,就想把我父子弄死?你有证据,为何不上告?”
“不敢告,是因为你心里有鬼!你别以为暗地里做的那些事,父亲不知道!”
萧大临气极而笑:“我暗地里...对,没错,我就是暗中做准备,要诛杀你父子,为国除害!”
既然落到对方手里,萧大临决定趁着还有机会当面骂人,便把自己为了“为国除害”的一些作为说出来。
包括要趁着萧嗣南征岭表,他要在建康对付鄱阳王萧范一事。
这种秘密,他不想埋在心里带入坟墓,他要说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也曾尝试过挽回局面,而不是混吃等死。
而且这话得现在说,不然,被萧嗣关起来后,他想骂当面萧嗣都没机会了。
说了一通,太后依旧一脸震惊的看着萧大临。
萧嗣反问:“所以,你们处心积虑对付我父子,手头上却没有什么像样的实证?”
“你说我们意图谋反,既没有我父子私藏铠甲禁物的证据,也没有我父子收买禁卫、宫人的证据,甚至连半张写有谋逆内容的书信都没有。”
萧大临确实知道自己没掌握过硬的证据,所以这么纠缠下去没意思,没搭话。
萧嗣再问:“就凭着‘我认为’,便可以在宫中行凶,击杀辅政藩王?”
“其实就是为了夺位,说得冠冕堂皇!你真要有拿得出手的证据,还会行刺杀之事?”
“你们敢在宫里行凶,击杀辅政藩王,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下一次,你们要击杀谁?其他宰辅,还是太后?”
“你血口喷人!”萧大临破口大骂,萧嗣反骂回去:“莫要狡辩!说!你和他两个,接下来,还要在宫里击杀谁!”
“此事,我事前并不知情!”萧大临反驳,随后补充:“但他们做得对!”
“没有证据就可以杀人,还做得对!”萧嗣骂道,“好啊,你觉得太后做得不对,侄儿做皇帝不合适,那是不是要行废立之事!”
萧大临觉得反正都要死了,心里话不用藏着,脱口而出:“主少国疑,就该兄终弟及!!”
一直不吭声的萧绎,听到这里,望向太后,却见太后愣愣的看着萧大临。
“我再问你一次,建平王、绥建王,在宫里行凶,你当真事前不知情?”萧嗣盯着萧大临,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出来。
“我事前不知道。”萧大临说的是实话,他事前真的不知道。
“那,叔叔知道么?”萧嗣看向萧绎,萧绎随即盯着侄儿。
心中怒骂:这么问,是什么意思?威胁我?
萧绎觉得有些奇怪,他方才判断萧嗣或许现在不想要自己的命,因为自己门生故吏众多,萧嗣现在要直接动他,得考虑后果。
但是,他的命在对方手中捏着。
一旦萧嗣让萧大球、萧大挚“供认”,是湘东王指使他们行凶,那么,萧嗣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杀他。
“我如何知道?建平王、绥建王行事,我也是事后得知。”萧绎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
萧嗣又问:“那叔叔认为,他们做得对?”
萧绎回答:“不,但事情已经发生了,所以必须先弄清楚,他们对你父亲的指控是对是错,才能再做处置。”
“如此,才能让朝野内外,心服口服。”
萧嗣继续问:“如果这指控不成立呢?亦或是,现在出首应榜的那些人,所说不实呢?”
“若指控不成立,建平王、绥建王必须授首,方能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萧绎沉着应对,既不想刺激萧嗣,也要撇清自己在这件事中的关系。
好歹多争取一些时日,自己也来个绝境求生。
毕竟,他的“故吏”王僧辩坐镇沔北,萧嗣肯定不好立刻动他。
萧绎接着说:“至于诬告,朝廷张榜悬赏时已经说了,如果出首之人所言及所呈物证,经查实为假,夷三族。”
萧嗣再问:“真真假假,谁说了算?若有人不依不饶,说我父子就是有错,如之奈何?”
萧绎觉得头疼:你都控制了皇帝、太后以及辅政大臣,诏令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要我表态?
但话不能明说,他决定虚与委蛇:“当然是几位宰辅斟酌之后...由太后决断。”
“叔叔,若还是有人不服,嚷嚷着这是颠倒黑白,如何是好?”
“谁敢不服,可与我理论,行了吧?”
萧绎被迫表态,但心中极度不快,这种被人威逼的感觉,很不好受,他决定日后加倍奉还。
萧嗣听到这里,转身面向太后,躬身行礼:“太后,臣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请太后处置。”
太后愣愣坐着,仿佛没听见萧嗣的话,两眼看着萧大临。
萧绎看着呆若木鸡的太后,觉得无奈:这里能有几个人,还演什么演!
他觉得太后和东宫佐官们都是废物,太后用东宫将佐接管禁卫,守卫皇宫,居然还会被乘船赶回来的萧嗣给翻了盘。
早知如此....
想到这里,萧绎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
“太后,臣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萧嗣再次说道,声音大了些,“请太后处置。”
太后被再次提醒,一个激灵回过神来,仿佛上课打瞌睡的学生,被先生点名,手足无措。
萧大临见了,只觉悲哀:就你这样,还想保住儿子的御座?
防我们如同防贼,却被奸贼轻易控制宫禁,连同儿子,成了傀儡。
“来人,请诸位宰辅入殿。”太后吩咐,身后长着胡子的内侍应诺,对着殿门大喊:“请诸位宰辅入殿!”
话音刚落,脚步声起,包括王褒在内的几位辅政大臣,几乎是“瞬间”出现在殿门,然后入殿。
萧绎回头看着,心中不安增加:好像,这几位方才就在殿外听着?这什么意思?
此次王褒等人进来,身边没有跟着旁人,而站在太后身边的那个内侍,随后也离开。
又有几人入内,却是平日里常跟随太后的那几个内侍,以及几名侍卫,站在阶前。
萧绎见着如此动静,愈发觉得情况不对:看样子,莫非太后没被挟持?
“鄱阳世子,昨夜忽然求见。”太后缓缓说着,语气有些发颤,仿佛情绪有些激动。
“他求我做主,为鄱阳王主持公道,只求有一个机会,能和太尉以及南海王说一些话。”
太后说到这里,看着王褒等几位辅政大臣,又看看萧绎,最后看着萧大临,眼眶忽然有些发红。
下意识抬手捂了一下嘴,隐约抽泣了一下,随后收起手,看向王褒:“方才,殿内对话,诸位宰辅都听到了。”
王褒等人点点头,方才他们被太后安排在殿外“旁听”。
太后又看向萧绎:“太尉,鄱阳世子昨晚是独自入宫的,他若真的一直图谋不轨,想来不敢如此行事吧?”
话音刚落,萧绎只觉脑袋嗡的一声炸开,而萧大临被这个“孤身入宫”的说法惊得目瞪口呆。
孤...孤身入宫?
我,我被耍了!!
再想想方才自己指着太后破口大骂,萧大临只觉天旋地转:我、我、我方才做了什么啊!





乱世栋梁 第四十六章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萧大临知道自己方才一通骂,大嫂(太后)心中必然扎了刺,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
首要之务,是要把突然回来的萧嗣给“按下去”,让鄱阳王一系再无翻盘的可能。
他既然已经把话挑开了说,那么现在,他就是指控鄱阳王一方图目不轨的“原告”,鄱阳世子萧嗣就是“被告”。
太后和诸位辅政大臣作为“主审”,太尉、湘东王萧绎,事前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于是转到一旁。
阶下,就剩“原告”萧大临、“被告”萧嗣这两个堂兄弟,相互指责、辩解。
萧大临不认为萧嗣能如何,朝廷已经张榜悬赏,站出来指认鄱阳王父子意图不轨的人,也有不少了,萧嗣还能如何辩解?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萧嗣淡淡的说,他要主动出击、直击要害,直接把对手掀翻,而不是为自己和父亲辩解。
他向太后请求,允许自己将关于萧大临意图不轨的一项证据,当众展示。
太后点头,不一会,两名内侍抬着个小香炉入殿,放在阶前。
众人看着这造型和装饰、图案一股异域风的小香炉,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证据?
萧大临指控鄱阳王父子图谋不轨,萧嗣反告萧大临图谋不轨,那么,萧嗣拿出来的物证,应该是书信之类留有字迹的东西。
或者,只有皇帝才能穿戴的服饰之类器具。
这么一个香炉,看上去应该是海外舶来之物,能顶什么用?
旁边,刚被耍了一通的萧绎,独眼盯着香炉,若有所思:莫不是投毒之物?焚烧毒香,让人昏迷、死亡?
可这一个器具,又能证明什么?
难不成上面写着“南海王所用杀人之物”?
萧嗣问萧大临:“你可认得此物?”
称呼变了,不过既然双方都撕破脸,称呼这种小细节就不会在意,萧大临认真看了看香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
香炉的外观有明显的异域风格,所以他大概有印象,但这印象并不是来自很久以前,仿佛最近几日就见过。
萧大临决定稳妥起见,摇摇头:“不认得。”
“此香炉,为你宠妾弟弟何瑗之物。”
萧嗣点出来源,接着说:“按你方才所说,之前就谋划对付我父子,想来,宠妾之弟何瑗,也参与其中?”
萧嗣这么一说,萧大临想起来了:确实,昨日上午他到妾弟何瑗那里谈事情时,坐榻旁就放着这个小香炉。
“是,他也参与了。”萧大临没有否认,毕竟这是他自己承认要对,至于何瑗有无参与谋划,瞒是瞒不住的,现在也没必要隐瞒。
萧嗣向太后几位辅政介绍:“此为何瑗房中之物,能证明南海王,处心积虑、图谋不轨。”
众人将信将疑,萧嗣又说:“家父托梦于我,哭诉冤情...家父遇害,魂魄在城内游荡,凄凄惨惨,得一道光芒指引,来到建康城中一处私第,为何瑗府邸。”
“却见南海王与何瑗交谈。”
听到这里,大臣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你是在说志怪故事?鄱阳王的魂魄,飘到何瑗私第?
王褒尤其觉得难以置信:他妻兄萧范确实死得惨,可要说魂魄盘旋不去,在建康城中四处游荡,这也太...
鬼神之说,不可不信,可王褒难以想象萧范的魂魄到处飘,一下子在建康,一下子又跑去岭表找儿子。
“家父托梦于我,说已将南海王与妾弟的对话片段,记在这香炉之上。”
萧嗣说完,咬破右手食指,将手指头上的血,抹在香炉顶上:“现在,就请香炉说话,把南海王与妾弟何瑗的对话,说出来。”
话音刚落,沙沙声从香炉里传出,仿佛有人在摩挲纸张。
所有人都看着这香炉,侧耳倾听,想听听香炉是否真的能说话。
忽然,香炉里传出一个说话声:“大王,数百年来,从未有幼帝能坐稳江山。”
这一下,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香炉说话了!香炉说话了!!
王褒惊悚的看着萧嗣,而独眼的萧绎死死瞪着那说话的香炉。
香炉不可能会说话,可香炉真的说话了,那么,鄱阳王的魂魄,果然...
这是真的么?
萧绎不知道,但鬼神之说,不可不信。
萧大临看着眼前这会说话的香炉,目瞪口呆:怎么回事,香炉会说话!
有人藏在里面?但香炉这么小,藏不下呀!
而且,说话的人,正是他妾弟何瑗。
确切地说,从这说话声音可以听出来,说话的人,确实是何瑗。
“是啊,奈何,木已成舟,米已成炊。”
另一个声音响起,萧大临听不出这声音为谁所说,因为听上去很陌生,对他而言,是个陌生人的声音。
何瑗的声音接上:“大王,我何瑗苦惯了,无所谓,大王呢?能寄人篱下?”
“寻阳王软弱无能,至于三皇子...比得上大王?他们两个之一若取而代之,不会放过大王的。”
‘陌生人’回答:“他们...不说也罢。”
“大王,除掉了鄱阳王,还有湘东王呀。”何瑗“又说”。
‘陌生人’回答:“好说,好说...”
“那么,接下来,就轮到湘东王了。”何瑗“再说”。
‘陌生人’笑起来:“呵呵呵...”
然后声音戛然而止,香炉里再无动静。
不仅如此,殿内十分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萧大临身上。
因为他们都听出来,这是两个人的对话,其中一人的声音,就是萧大临的声音。
另一个人,既然提起“我何瑗”,想来就是萧大临妾弟何瑗。
而萧大临觉得莫名其妙:你们看我做什么?
他听不出与何瑗对话的人是谁,这声音很陌生,他不记得自己曾听过。
萧大临一脸懵懂,萧绎看着这个侄儿,心中燃起怒火,香炉里的对话,回荡在他耳边。
尤其萧大临在何瑗说“接下来,就轮到湘东王了”之后,那笑声,让他听得汗毛倒竖。
轮到我了?好,好得很!
萧绎心中怒骂,独眼闪烁着火光,王褒则愣愣的看着萧大临,只觉后背发凉:原来,原来你才是黄雀啊!
香炉里冒出来的对话内容不算多,但听得出来,萧大临“还要”对付湘东王。
王褒想着想着,心中震惊:你把这两个有资历最高、最有资格辅政的藩王弄掉了,接下来,想干什么?
寥寥几句对话,让现场的人们都听出来萧大临接下来要“轮到湘东王了”。
端坐上首的太后,看着萧大临,不发一言,其他人也齐刷刷盯着萧大临。
这让萧大临愈发觉得莫名其妙:你们看我做什么?又不是我的说话声!
“南海王。”萧嗣发问,“声音之一,是不是何瑗的?”
“是。”萧大临点点头,虽然他被“香炉会说话”这个现象所震撼,但理智尚在。
萧嗣又问:“那,你对这段对话内容,有何解释?”
萧大临觉得可笑:“笑话,这是何瑗与别人的谈话,与我何干!”
这句话,在别人听来,才是笑话: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是你,和“我何瑗”在交谈!
此人说“那么,接下来,就轮到湘东王了”,而你,呵呵笑起来!
萧大临见大伙都一脸怀疑的看着自己,觉得奇怪,因为他看出来,其他人都认为这段对话之中,有他的声音。
然而并没有啊!
“太后,这是妖术,这是妖术!!”萧大临向太后叫冤,“这是鄱阳世子使的妖术!”
“臣想起来了!臣只见过一次这香炉,是昨日,是昨日上午!”
“昨日臣到何瑗家吃酒,闲谈,这香炉就放在旁边,所以,所以...”
“当时,臣确实和他交谈,可是,可是,可是这香炉传出声音之中,并无臣的声音!!”
1...211212213214215...380
猜你喜欢